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策府
天澜行省,残破不堪的晖阳城内。
刚率领义军攻下晖阳不久的圣公于九渊高坐在知府衙门的主位上,皱紧眉头,看着不远处刚从禹州回来不久的得力干将——焚天圣女柴红玉,沉声问道:
“你当真决定要走?”
说话的同时,附近莫名传来一缕似有似无、难以觉察的悲呼声和惨叫声。
以及,男人张狂的笑声。
“嗯。”
柴红玉点了点头。
听到这没有丝毫犹豫的回答,于九渊眉头顿时皱得更深了。
“为何?”
他无法理解。
这位实力高强、作战勇猛的义军大将,怎么去了禹州一趟,回来就二话不说收拾行囊与他告辞,都不带一点迟疑的。
之前他察觉到禹州水情有变,而禹州上下官员毫无作为,极有可能溃口决堤,于是派柴红玉和叶凡率领一众精锐过去打探情报,同时伺机而动,看有没有机会趁势拿下禹州,把禹王数十年积累的财富夺来充当军资,壮大义军。
当然,除了派柴红玉以外,为了以防万一,他还派了另外一支嫡系精锐,以确保青江如他预想的那般,带着滔滔洪水,将大夏的千年国运冲刷殆尽。
结果两人无功而返也就罢了,回来以后柴红玉竟然还要离开义军。
在义军已经攻占天澜行省六府之地,准备以此为基号召天下群雄共襄盛举、共图大业,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突然毫无征兆地选择离开。
明明去禹州之前,对祸害百姓的贪官污吏和为富不仁的朱门豪族恨之入骨的她,在反抗朝廷之事上最为积极,每次攻城拔寨,她都是冲在最前面的那个,一副迫不及待地想要推翻已经腐朽不堪的大夏王朝,为天下饱受朝廷迫害的黎民打出一个清平之世的架势。
正如她的别号【焚天圣女】那般。
但是现在不知道是不是错觉,于九渊感觉柴红玉眼中对朝廷的厌恶似乎消散了不少。
而且,作为义军首领,他比任何人都知道柴红玉对义军的重要性。
毕竟义军之中受她恩惠的人可不少,有的甚至是活命之恩。
她要是就这么一走了之,对义军的影响可不只是少一个顶尖战力这么简单。
不说别的,光是受她恩惠的人还会不会留下来相助于他都是问题。
这人心要是散了,队伍可就不好带了。
面对于九渊的质问,柴红玉却是微不可察地挪开目光,瞥了一眼周围,漆黑的眼眸中悄然闪过一缕不易觉察的赤芒。
同时,耳朵微微动了一下。
下一秒,她缓缓呼出一口浊气。
“因为.”
她注视着于九渊脸上那曾经在她眼中诚挚无比的眼神,轻声道:
“大夏气数未尽,朝中还有心怀苍生的济世贤臣,而且还是一位身居高位的大贤,只要有他在,这大夏江山,就稳如泰山,不会有一丝动摇。”
闻言,于九渊眼中陡然闪过一抹阴郁之色。
“圣女说的,可是那位在禹州搅动风云的两州总督?”
“嗯。”
柴红玉再次点头,然后接着道:
“而且,这里已经没有在下追求的东西了。”
闻言,于九渊当即眼神一凝。
“敢问圣女……”
他刚准备询问,柴红玉便一脸平静地打断道:“圣公,在下去意已决,从今以后都不会再为义军效力,所以焚天圣女之说,还请圣公莫要再提,唤在下柴姑娘即可。”
强调了一下自己的立场,她又接着说道:
“至于在下之所求,圣公就不必知道了,毕竟,这是圣公,或者说现在的义军永远给不了在下的东西。”
听到这话,圣公不由得面色一滞。
紧接着,不等他再追问,柴红玉便果断转身,轻轻抬起脚步。
“在下来此,是为了与圣公告别,仅此而已,在下师尊曾有言,我辈修士行走于世间理当光明磊落,有始有终,在下来时明白,去时,自然不可不明白。”
咔哒……
只听到一声轻响,一枚玉质的兵符从柴红玉袖中落下,静静地悬浮在半空中,兵符表面的“焚”字不断闪烁着阵阵流光。
轻灵的脚步声在大殿内缓缓响起,渐行渐远。
“至于义军之事,圣公若是相信在下,就尽快散去兵马,从此隐姓埋名安度一生吧,若是不信,在下也没什么好说的,但是无论如何,义军的情报,在下断不会与任何人透露一句,今后亦不会主动与圣公作对……”
“在下言尽于此,圣公保重。”
随着这句话的落下,那火红的倩影在一股逐渐升腾的烈焰中快速消失,再不见一丝踪影。() ()
看着门口处缓缓消散的火光,于九渊的脸色肉眼可见地变得阴沉无比。
片刻后,他突然伸出右手,手背一个翻转,掌心处便凭空冒出一张灵符。
唰!!
伴随一抹灵力蒸发,那灵符瞬间爆燃。
下一秒,就在灵符燃尽的刹那,于九渊跟前陡然光芒大盛,随后一条半指粗细的白色灵蛇就这么凭空出现在光芒之中,吐着信子朝于九渊蹿了个过去。
于九渊伸手接过,接着抬起手,轻语一番,最后指了指柴红玉消失的方向。
“嘶!”
那条灵蛇嘴中发出一声轻响,而后猛的朝不远处的兵符蹿去。
哐当!
灵蛇接触到兵符的瞬间,两者竟是同时消失,如方才柴红玉凭空消失一般,诡异无比。
“呵……”
灵蛇消失后,于九渊突然冷笑一声。
“柴姑娘,义军现在,可离不开你啊…哪怕…只是一具尸体……”
………………
时间一晃而过,眨眼间便过了五天。
打从沧溟圣王提出改革供养宗室之制开始,帝都洛京便笼罩着一层浓郁无比的阴云。
随着无法阻止的改制法令落下,朝野上下的氛围变得愈发压抑。
无论是宗室,还是大部分朝官,都不希望这道政令实行,但是胳膊拧不过大腿,他们再怎么不乐意,也无法阻止沧溟圣王的专断独行。
在政令通过后,沧溟圣王丝毫没有给他们喘息之机,在这五天里朝堂上不断进言,完善改制的配套政策。
而陆晨也没有闲着,不仅直接表态支持改制,其后更是提出增设天策司,掌监察政令善恶、督察改制进度等事宜、收集反馈信息,钻研律法专职专管改制之事。
这个建议一经提出,钱益谦、郑忠等人几乎脸都绿了。
但是沧溟圣王对这个建议却是赞不绝口,甚至更进一步,以圣王之尊开府建衙,号天策府。
只不过这个天策府是为改制之事而设立,其最大的存在意义,就是为改制之事披上圣王的无上权威。
哪怕沧溟圣王人不在洛京,只要他还活着,他的权威就能辐射到天策府,成为朝堂上举足轻重的存在。
对于这个提议,女帝自然是欣然接受。
毕竟这是她和沧溟圣王早就商量好的办法。
身为圣王,身系整个中洲大陆亿兆生灵的存亡,不可能长时间离开圣境,总归是要回去的,否则难保圣境之中不会出现什么变故,回去得越慢,出现变数的可能性越大。
这一回去,起码要带走一半沧溟军,而且如果没有特别紧急的事态的话,没个一年半载基本没法回来。
只不过这种秘辛只有至尊和圣王知道罢了。
而现在国朝不稳,她的统治暂时还离不开圣王的权威,因此,以权臣之姿开府遥控朝堂算是个权宜之计。
顺便还能为改制之事提供便利。
反正自家老哥又不可能害她,而且圣王要是没有至尊帮着维持法则屏障,根本无法在世间行动,没什么可担心的。
开府之事定下来后,以符嬅为首的玄极卫,以及沧溟圣王从圣境调过来的一些文臣就被划归到了天策府,由符嬅担任天策府长史。
身为圣境之主,沧溟圣王自然不可能没有自己的班底。
毕竟,再怎么说,他也是一个王,一个有着自己的国家的王者,能够跟大夏皇帝相提并论,真正超然于外的存在。
等到一切事宜尘埃落定,陆晨这个拱火者,立马就成了一些朝官的眼中钉,肉中刺。
而且随着陆晨经常往天策府跑,同时跟符嬅这个沧溟圣王的绝对亲信来往甚密,显然是在沟通改制事宜,他们愈发觉得这厮面目可憎。
原本只是单纯的看不顺眼,不想看到这个与官场格格不入的另类爬到他们头上作威作福,但是现在,陆晨却触及到了他们的利益。
即便不是恶首,像他这种帮凶也相当可恨。
对此,陆晨自然毫不在意。
毕竟这本来就是他的目的。
而就在女帝昭告天下,正式实施改制之法的第三天,同时也是苍翎军十五万精锐被调回京城成为新的禁军的当天,沧溟圣王率领近十万为女帝亲政立下无数汗马功劳的沧溟军,在女帝和满朝文武全部出席的盛大仪式中,离开了洛京,踏上返回沧溟境的归途。
当沧溟军的身影彻底消失在地平线的刹那,一些朝臣莫名瞥了女帝身旁的陆晨一眼,眼中寒光闪烁。
刚率领义军攻下晖阳不久的圣公于九渊高坐在知府衙门的主位上,皱紧眉头,看着不远处刚从禹州回来不久的得力干将——焚天圣女柴红玉,沉声问道:
“你当真决定要走?”
说话的同时,附近莫名传来一缕似有似无、难以觉察的悲呼声和惨叫声。
以及,男人张狂的笑声。
“嗯。”
柴红玉点了点头。
听到这没有丝毫犹豫的回答,于九渊眉头顿时皱得更深了。
“为何?”
他无法理解。
这位实力高强、作战勇猛的义军大将,怎么去了禹州一趟,回来就二话不说收拾行囊与他告辞,都不带一点迟疑的。
之前他察觉到禹州水情有变,而禹州上下官员毫无作为,极有可能溃口决堤,于是派柴红玉和叶凡率领一众精锐过去打探情报,同时伺机而动,看有没有机会趁势拿下禹州,把禹王数十年积累的财富夺来充当军资,壮大义军。
当然,除了派柴红玉以外,为了以防万一,他还派了另外一支嫡系精锐,以确保青江如他预想的那般,带着滔滔洪水,将大夏的千年国运冲刷殆尽。
结果两人无功而返也就罢了,回来以后柴红玉竟然还要离开义军。
在义军已经攻占天澜行省六府之地,准备以此为基号召天下群雄共襄盛举、共图大业,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突然毫无征兆地选择离开。
明明去禹州之前,对祸害百姓的贪官污吏和为富不仁的朱门豪族恨之入骨的她,在反抗朝廷之事上最为积极,每次攻城拔寨,她都是冲在最前面的那个,一副迫不及待地想要推翻已经腐朽不堪的大夏王朝,为天下饱受朝廷迫害的黎民打出一个清平之世的架势。
正如她的别号【焚天圣女】那般。
但是现在不知道是不是错觉,于九渊感觉柴红玉眼中对朝廷的厌恶似乎消散了不少。
而且,作为义军首领,他比任何人都知道柴红玉对义军的重要性。
毕竟义军之中受她恩惠的人可不少,有的甚至是活命之恩。
她要是就这么一走了之,对义军的影响可不只是少一个顶尖战力这么简单。
不说别的,光是受她恩惠的人还会不会留下来相助于他都是问题。
这人心要是散了,队伍可就不好带了。
面对于九渊的质问,柴红玉却是微不可察地挪开目光,瞥了一眼周围,漆黑的眼眸中悄然闪过一缕不易觉察的赤芒。
同时,耳朵微微动了一下。
下一秒,她缓缓呼出一口浊气。
“因为.”
她注视着于九渊脸上那曾经在她眼中诚挚无比的眼神,轻声道:
“大夏气数未尽,朝中还有心怀苍生的济世贤臣,而且还是一位身居高位的大贤,只要有他在,这大夏江山,就稳如泰山,不会有一丝动摇。”
闻言,于九渊眼中陡然闪过一抹阴郁之色。
“圣女说的,可是那位在禹州搅动风云的两州总督?”
“嗯。”
柴红玉再次点头,然后接着道:
“而且,这里已经没有在下追求的东西了。”
闻言,于九渊当即眼神一凝。
“敢问圣女……”
他刚准备询问,柴红玉便一脸平静地打断道:“圣公,在下去意已决,从今以后都不会再为义军效力,所以焚天圣女之说,还请圣公莫要再提,唤在下柴姑娘即可。”
强调了一下自己的立场,她又接着说道:
“至于在下之所求,圣公就不必知道了,毕竟,这是圣公,或者说现在的义军永远给不了在下的东西。”
听到这话,圣公不由得面色一滞。
紧接着,不等他再追问,柴红玉便果断转身,轻轻抬起脚步。
“在下来此,是为了与圣公告别,仅此而已,在下师尊曾有言,我辈修士行走于世间理当光明磊落,有始有终,在下来时明白,去时,自然不可不明白。”
咔哒……
只听到一声轻响,一枚玉质的兵符从柴红玉袖中落下,静静地悬浮在半空中,兵符表面的“焚”字不断闪烁着阵阵流光。
轻灵的脚步声在大殿内缓缓响起,渐行渐远。
“至于义军之事,圣公若是相信在下,就尽快散去兵马,从此隐姓埋名安度一生吧,若是不信,在下也没什么好说的,但是无论如何,义军的情报,在下断不会与任何人透露一句,今后亦不会主动与圣公作对……”
“在下言尽于此,圣公保重。”
随着这句话的落下,那火红的倩影在一股逐渐升腾的烈焰中快速消失,再不见一丝踪影。() ()
看着门口处缓缓消散的火光,于九渊的脸色肉眼可见地变得阴沉无比。
片刻后,他突然伸出右手,手背一个翻转,掌心处便凭空冒出一张灵符。
唰!!
伴随一抹灵力蒸发,那灵符瞬间爆燃。
下一秒,就在灵符燃尽的刹那,于九渊跟前陡然光芒大盛,随后一条半指粗细的白色灵蛇就这么凭空出现在光芒之中,吐着信子朝于九渊蹿了个过去。
于九渊伸手接过,接着抬起手,轻语一番,最后指了指柴红玉消失的方向。
“嘶!”
那条灵蛇嘴中发出一声轻响,而后猛的朝不远处的兵符蹿去。
哐当!
灵蛇接触到兵符的瞬间,两者竟是同时消失,如方才柴红玉凭空消失一般,诡异无比。
“呵……”
灵蛇消失后,于九渊突然冷笑一声。
“柴姑娘,义军现在,可离不开你啊…哪怕…只是一具尸体……”
………………
时间一晃而过,眨眼间便过了五天。
打从沧溟圣王提出改革供养宗室之制开始,帝都洛京便笼罩着一层浓郁无比的阴云。
随着无法阻止的改制法令落下,朝野上下的氛围变得愈发压抑。
无论是宗室,还是大部分朝官,都不希望这道政令实行,但是胳膊拧不过大腿,他们再怎么不乐意,也无法阻止沧溟圣王的专断独行。
在政令通过后,沧溟圣王丝毫没有给他们喘息之机,在这五天里朝堂上不断进言,完善改制的配套政策。
而陆晨也没有闲着,不仅直接表态支持改制,其后更是提出增设天策司,掌监察政令善恶、督察改制进度等事宜、收集反馈信息,钻研律法专职专管改制之事。
这个建议一经提出,钱益谦、郑忠等人几乎脸都绿了。
但是沧溟圣王对这个建议却是赞不绝口,甚至更进一步,以圣王之尊开府建衙,号天策府。
只不过这个天策府是为改制之事而设立,其最大的存在意义,就是为改制之事披上圣王的无上权威。
哪怕沧溟圣王人不在洛京,只要他还活着,他的权威就能辐射到天策府,成为朝堂上举足轻重的存在。
对于这个提议,女帝自然是欣然接受。
毕竟这是她和沧溟圣王早就商量好的办法。
身为圣王,身系整个中洲大陆亿兆生灵的存亡,不可能长时间离开圣境,总归是要回去的,否则难保圣境之中不会出现什么变故,回去得越慢,出现变数的可能性越大。
这一回去,起码要带走一半沧溟军,而且如果没有特别紧急的事态的话,没个一年半载基本没法回来。
只不过这种秘辛只有至尊和圣王知道罢了。
而现在国朝不稳,她的统治暂时还离不开圣王的权威,因此,以权臣之姿开府遥控朝堂算是个权宜之计。
顺便还能为改制之事提供便利。
反正自家老哥又不可能害她,而且圣王要是没有至尊帮着维持法则屏障,根本无法在世间行动,没什么可担心的。
开府之事定下来后,以符嬅为首的玄极卫,以及沧溟圣王从圣境调过来的一些文臣就被划归到了天策府,由符嬅担任天策府长史。
身为圣境之主,沧溟圣王自然不可能没有自己的班底。
毕竟,再怎么说,他也是一个王,一个有着自己的国家的王者,能够跟大夏皇帝相提并论,真正超然于外的存在。
等到一切事宜尘埃落定,陆晨这个拱火者,立马就成了一些朝官的眼中钉,肉中刺。
而且随着陆晨经常往天策府跑,同时跟符嬅这个沧溟圣王的绝对亲信来往甚密,显然是在沟通改制事宜,他们愈发觉得这厮面目可憎。
原本只是单纯的看不顺眼,不想看到这个与官场格格不入的另类爬到他们头上作威作福,但是现在,陆晨却触及到了他们的利益。
即便不是恶首,像他这种帮凶也相当可恨。
对此,陆晨自然毫不在意。
毕竟这本来就是他的目的。
而就在女帝昭告天下,正式实施改制之法的第三天,同时也是苍翎军十五万精锐被调回京城成为新的禁军的当天,沧溟圣王率领近十万为女帝亲政立下无数汗马功劳的沧溟军,在女帝和满朝文武全部出席的盛大仪式中,离开了洛京,踏上返回沧溟境的归途。
当沧溟军的身影彻底消失在地平线的刹那,一些朝臣莫名瞥了女帝身旁的陆晨一眼,眼中寒光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