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这么多日子的折磨,《后来的渺小》《最初》《快乐真谛》三部曲系列总算写完了。
共六章,从五月底,一直写到现在的八月,总共两个多月的时间,这期间发生了许多事情,可我都没有写,因为我希望这个系列是完整贯穿下来的,中间不能穿插无关的东西。事实上,这也是我至今为止写的最长最累的一个篇章,当然,最终成果虽有瑕疵,但整体还是感觉超越了过去的自己,有句话说得好:慢工出细活。
当然,主要原因其实是,借用周某人的名言说,因为我目前都在玩。
那么,按照老规矩,还是先讲讲在创作这几章时的事情吧。
在此之前,我需要先说说,这本书《纯原乡》其实是分卷的,可能读者朋友们在看的时候不会在意这些,不过我本人是比较喜欢在这些细节上花心思的,虽然这种心思从来不肯用于讨好异性,反正,就那样吧。
单身虽然痛苦,但写作也很伟大啊!!
所以,第一章《从零开始》到五十三章《渐渐》,这部分是属于第一卷“浅”,当时我写的卷语是“青春是一页淡淡的心绪,写不完,也留不住,却会成为最好的回忆”。
而从五十四章《叶之私语》到二百六十四章《诗里纷飞的美丽章节》为第二卷“立”,卷语是“人生在世,忽然而立。”那时候想的是只写两卷,第二卷直接写到三十岁,当然计划赶不上变化,后来还是升起了开第三卷的想法。
因为当时心里隐约有一种需要进阶的预兆,再写的话会出现和之前相比较大的断层感,需要分卷来隔开,所以有了从《随记山水》一直到现在的第三卷“尘”,卷语为“我本微尘,心向天空”。灵感来自于以前网上看过的一句话“我本微末凡尘,可也心向天空”。叫这个名字,其实也是出于去年此时的状态和心境,那时候刚开始脱离大学接触社会,一切生活又变得陌生起来,需要重新慢慢摸索,虽然个人依然很渺小,但心里依然有一些对未来的憧憬。
第三卷和第二卷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每一章的内容变多了,以前可能只有一千到三千字,到了第三卷,三千字已经成了常态,到了后期甚至四千多字都有,全都是“大章”。这说明我对章节整体内容的把控能力,在第三卷有了明显的进步,而第四卷,我希望加深文字的文学与哲学意义。
目前来看,第二卷是写的最长的,毕竟这一卷贯穿了我的两年专科大学时间,那时候灵感也不少,生活更丰富,虽然文笔尚浅,但那时候的创造力明显更积极,第三卷里写的东西,基本上在第二卷都被玩过了,第三卷说白了就是在第二卷的基础上,对自己已经掌握的风格进行了更多升华而已。
我最近之所以如此执着于写《后来的渺小》系列,其实也是比较纠结的结果,因为有一段时间我很想不写了,把《快乐真谛》写完,第三卷完结,整本书也可以完结了,但我又觉得太过可惜,而且最近我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创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远远没有走到尽头,所以,第四卷大概也是有的,只不过,随着自己生活越来越忙,而本人又懒的情况下,以后更新肯定快不了多少,所以第四卷绝对不可能很短时间内写完,可能还能写两年吧。
反正我在这里立个flag了,只要自己还是单身狗,就不停止创作,我对自己保持单身的能力还是很有自信的。
《后来的渺小》,名字的含义很明了,即是指我们在长大后,各自都变得烦恼无奈,孤独无助,所以整体写的比较伤感,当然,我就好这一口;《最初》则是对过往的一种赞美怀念,所以有快乐也有失落;《快乐真谛》是最后的总结。
其实最开始只打算写《最初》和《后来的渺小》,而且按照时间顺序应该把《最初》放在前面,但我却喜欢从因果关系出发,因为后来的我们都很“渺小”,所以有了对“最初”的怀念,最后自问自答,总结出属于自己的快乐真谛。
《后来的渺小》一共花了三章篇幅,一开始只写了第一章,也只打算就写一章,但在写第一章的时候产生了不少边角料,扔了觉得可惜,所以又写了几首,放到了后面凑成了所谓的“续”,后来想着,反正已经写了两章了,而且第二章写的不是很满意,干脆再写一章,而且《最初》也不好写,需要时间缓冲,所以又出了《后来的渺小(终)》。
《后来的渺小》篇目有微笑、小雨转晴、摆烂人生、那座桥、后来的渺小、与自己对峙、乌鸦(新编版)、归去来、承认、渺茫的漂流(新编版)。
我个人觉得这是三章里质量最好的,个人满意的就有微笑、乌鸦、归去来,渺茫的漂流。其他的虽说有些粗糙和刻意,但好在某些地方有一定的新意,让整篇看下来不是那么枯燥。
当然,大多数都是最近写的,但也有例外,如乌鸦和渺茫的漂流这两篇,在之前就有了,只是当时写的差点感觉,现在给补充了一些,可读性也高了。
如果挨个来简单讲解下的话,“微笑”想表达的就是对时间与成长的一种无奈,曾经的快乐也被如今的忙碌取代,想说说话还要看各自的排班,这一首其实是写给家人的,尤其是我的母亲。
“小雨转晴”和“摆烂人生”不讲了,“那座桥”是在若干年后正视那段年少时极致压抑灰暗的时光,并告诉自己,不要轻易了结生命,跳下“那座桥”固然很艰难,也可以从此一了百了,但选择喘息的承担,生命才能开始拥有重量。
同名主打“后来的渺小”是偶然中创作出来的,先有的是这一段:
“我不是诗人,
只是一个多愁的抒情者,
只会用文字凝结为酒,自酿自醉。
我不是少年,
只是一个无心的漂浮者,
只能带着假笑的面具,封闭阴暗。
我甚至不是自己,
只是一颗被包藏的渺小,
唯有靠着眼前的记录,幻想前路。”
觉得还有点意思,但是作为主打的话这么短可不行,所以自己又擅作主张加了一大段内容堆砌。
“与自己对峙”,这首写的是最有创意的,写的是现在的自己和过去的自己相遇,并产生了一段对话,在这段对话中,互相谅解了自己,本来是比较严肃的文风,但后面调皮搞笑了一下,我承认自己是故意的,不是不小心。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让这一段更真实,且有戏剧性和层次感,也能让压抑的气氛得到短暂的解围,就像潜水久了都快忘记呼吸了,这时候忽然不小心重出水面,感受到阳光空气,那种一瞬间的转场带来的冲击感是让人非常难忘的。
再往后,就是“乌鸦”,把孤独比喻成黑色的乌鸦,自己也和所有人一样对它从不待见,于是被一次次的放逐之后,这只乌鸦终于不死不灭。即便是现在重新写这篇作品,我的心境依然没有太多改变,所以最后还是加了一段:“在两三年后的夜晚,续写这首《乌鸦》,才发现掌心仍未释怀。”为什么是掌心无法释怀呢,因为手掌如今是紧握的,一松开,就会发现什么都抓不到。
还有这篇“归去来”,整体感情依然很痛,告诉自己待此间事了,就放下一些东西,然后去追寻自己的幸福,虽然对于爱情依然不够死心,却也知道不会有什么结果了,所以也晓得寂寞是最后的出路,只是目前还是不得不违心的遵守世俗,像其他人那样关心一个人,那个人最好还是狠心一些,也好让自己死心的彻底,从此也就放下了,去追寻无人问津的桃花源了。
“承认”,这篇写的一般,不解说了。
“渺茫的漂流”,感觉在我写过的情诗里,最伤感的几篇里绝对有这篇的,被所爱抛弃后,那种如同躯壳躺在荒野的大江上,随波漂流,无边无际,而灵魂也浑浑噩噩的,被风吹走,不知道要去什么地方。这种痛到说不出口,甚至过于平静的感觉,确实代表了我某段时期的真实感受。
——
然后是《后来的渺小(续)》,篇目有你来了、流星、父亲、青蛙池塘、依赖、开不了口、单恋、杜甫、渭城雨、等你问起、如果你懂我、渴望、月亮没有心事、不过问的青春,共十四首。
其中,依赖、开不了口、单恋、如果你懂我、渴望、月亮没有心事,都是之前的边角料,倒也不是说写的太差,主要是这几篇风格都大差不差的,全是抒情,而且对于“后来的渺小”这种大范围的概念来说,只写爱情有些太肤浅了。
至于杜甫,这一篇其实是不太符合放在这个系列里,但是当时都写出来了,让我憋着不发我可做不到,还有渭城雨,是根据那首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来的,主题自然是写离别,本应该写的更古风优雅一些,但我还是翻车了,写的一般般。() ()
同样寄予厚望的还有《青蛙池塘》,本来想着这首写好应该放在“最初”系列里,但偶然的自己写了写,发现出来的效果比想象中差很多,当时也着实没心情改了,除非另写,但我还是没这样做。
这样就导致了这一章整体偏抒情,这也是我不满意的地方,虽然我的习惯确实是这样,但我其实更喜欢那种又怪又酷的风格。
这一章我最喜欢的是“你来了”,开头写的很有氛围感,虽然语言很简单,但那种扑面而来的失落感是真能瞬间把人带入,开头写的是:
“现在么,打着雷,下着雨,
在各种大楼里,有人已经习惯性的
点上一支烟,好搭配
这沉默寡言的氛围。
都不必等到停电,都不敢开灯,
都不必等到你来,就想象你来了。
你来了我就笑了,笑的是我啊,
笑的是那些假装。
你不在的时候,彻夜疼痛,
现在你来了,却又不知从何讲起。”
这首确实是在一个雷雨夜来的灵感,当时还在上着夜班,那种黑夜时窗外还在电闪雷鸣的气氛,确实能让人心情一下子沉浸却又亢奋。当然,更多的是沉默。
还有一首感觉还好的就是“不过问的青春”了,那段时间正在听老薛的歌,受其影响,自己写东西也开始喜欢注入一些声嘶力竭的怪异感,让本该细腻小气的抒情变得粗糙大气起来,犹如狂风扑面而来,淹没了所有理智的表达。
整体而言,这一章写的没什么内涵,很肤浅,所以直接来到下一章“续”。
总共收录了家、小丑、演技、躺在秋天、离开、小欢喜、藏不住故事、男人都该给自己买束花、潮流时代、病态、立场、从未,共十二首。
由于前两章抒情占比太重,少了些对现实的思考,所以这一章的存在就是为了弥补这个不足。
第一首,家,写这首的时候,我刚刚调了好几个班,在坐车回家的路上,随着路上景色越来越熟悉,一些感慨自然而然涌现而出,回家之后又下起了雨,后面的“檐下看雨”和“故乡”也是这个时候写出来的。
而上一次回家,我写出了“云雨”和“星月”,可以说每次回家都有不错的灵感。
第二首,小丑。在此之前写过一篇小丑,写的就是小丑,而这篇小丑写的是爱情里的小丑,也包含了对现实环境的一些无奈。
第三首,演技,这首是高中时候的作品,里面塑造了一个戴着眼镜、穿着大衣皮鞋、厚嘴唇、寸头短发、表情严肃、让人害怕的中年男人形象,其实是有原型的,就是高中班主任。这首想表达的是,现实中总有许多人喜欢扮作严肃,好让人敬畏,但与此同时也让人不自在,若大家都能不作这么多无用的姿态,多些幽默和自嘲,又有谁真的闲着没事取笑你呢?
第四首,躺在秋天。本来想写的有诗意一些,但效果也就这样了。
后面的几首也不说了。
“潮流时代”想表达的是,在信息化娱乐的时代,莫忘了照顾好自己,后面紧接着的“病态”和“立场”也是从网络出发,写了写现在充满戾气的网络环境。
最后一首,从未,算是本章主打,写的很长也很质朴,怕的是,在爱情面前,从未不顾一切找过你,也怕的是,在寂寞的日子里,不曾过好自己的生活。
——
接下来便是《最初》系列,分为了两部分,有安静版,还有梦想版。
这个篇章其实光是构思轮廓和方向就花了很多心思,比如一开始想只写快乐的、激情的风格,还想写原始的、诗意的,这样想,一章肯定装不下,所以分成两章,安静版负责诗意的一面,梦想版负责激情的一面。
不过还是偷了懒,在安静版里,穿插了大量高中时期的作品,从那些手稿里翻了翻,拿出几篇完成度还好的,稍微改一下就发了,可以说这一章除了“该怎么想你”、“清晨的雾”、“故乡”、“檐下看雨”、“最初”、“山寺的雪”这六首是自己近期写的,剩下的十三首全是以前的作品。
该怎么想你,写的有点,嗯,就是很烂。
清晨的雾,六七分最多,满分十分的话。
故乡和檐下看雨,还行,不惊艳但可细品一下。
最初,同样是同名主打,但个人认为不如后来的渺小。
山寺的雪,太冗长了,破坏观感。
然后再来品评高中老作品,第一首麦祭,写的较稚嫩。第二首沙望,还不错,是比较少涉猎的风格。
第三首怀旧,一看这晦涩发酸的文风就是老非主流少年才有的风格了,后面的幻情,风格也差不多,都带点淡淡古风。
但缺点也很明显,冗长乏味,缺少力度和新鲜感。
后面的灰色天空,嗯,算是强塞进去的,想表达一种如陷沼泽的苦闷感,不过成品一般。
祭战,以世界大战为主题,下意识的写出来的,具体表达了什么,看各人理解吧。
思静,错过秋天就开始怀念,冬天,我的思念在哪里?阻止死亡,黑色的温暖,这五篇个人觉得都不错,篇幅没有现在这么长,但很有味道。
梅赋和玉,这两首略显稚嫩。
(再补一下,像阻止死亡和黑色的温暖这种黑暗诡谲的意识流写法,是本人在心情最灰暗的那段时间里的产物,带着很多偏激的味道,现在是写不出来了,大概活的越久心性磨的越平吧,更何况现在的生活虽然还是孤独,好在也经常能感觉快乐,心里纵然有郁闷也是一时的,达不到决绝的程度,最重要的原因是天天打工累得要死,实在没有力气内耗了)
——
接下来来到梦想版。
本章推荐篇目星空之下、最好(我能永远爱着你)、独饮、七月的篝火与流星、绿浪、隐。
其中,最好(我能永远爱着你)其实是当做歌词写的,我可不是写着玩的,确实是某天下午散步时无意中哼了段旋律,用录音记录下来,然后花了好几个小时来填词。
另外,呼啸的倔强其实也是歌词,而且是根据火影里最火的BGM《青鸟》重新进行填词,主要是我觉得中文版的青鸟歌词听起来总有种不适感,索性自己写了写,嗯,挺费脑子的。
这一章说燃也不燃,大概我确实过了那个心境,现在变得越来越平和,想燃也燃不动了。
写作一事,当率性而为,不能写违心的东西,越是刻意,越不讨好。
那些照片,这一首按理说不应该放在这一章里,算是本人的私心之作,偶然的时候翻弄手机里很早之前的照片,想起了一些曾经,那种挫败感一下子就上来了。
其实,这三部曲都有一个隐藏的共同主题,就是里面所有的作品,都是与孤独的抗争,有过短暂的胜利,更多是重重打击,却是青年时的必经之路。
——
最后,来到《快乐真谛》。
这大概是我目前写过的最累的一章,主要是之前的几章质量已经超过我的正常水平了,作为最后的一章,就不能比前面的差,甚至还要更好,这就难为我了,而且好的老作品基本消耗完了,只能自己现写。
最早完成的一首好像就是大楼(也可能是闹市),这也是我最近最喜欢的一首(之前可能是归去来、不过问的青春、从未、隐),语言很质朴,就像一个中年人站在办公楼前,喝着冷掉的咖啡,对着窗外的阴天缓缓叙述,讲自己的最近,回忆那些曾经,一切都很平静,沉重。
而闹市,写的就是自己现在的生活,依然是充满着现代都市的感觉。
点燃星星的夜晚、透明境界、大地之舞、醉失的夜晚,都是有很大的幻想成分,这几篇水平发挥还好。
剩下的几首,都是现实元素多,整体质量感觉中等吧,不算太差但也没啥味道。总的来说这一章属于比较平均,没有特别突出的也没有特别差的。
对于这一章的风格,一开始我自然是想按“快乐真谛”的名字去发展,写一些轻松愉快的文字,但轻松愉快本来也不是我的风格,而且。刻意的正能量,会显得很假,这一章不应该是对之前所有痛苦的一个回答,而且也承载不了那么沉重的追问。
所以,在大楼写完后,我甚至想来个反差,把这一章写的更加沉重阴暗,但是当时由于忙,又隔了段时间,再写又是新的想法。所以兜兜转转,最后呈现出来的,就是喜乐参半,实际上有悲有喜也更符合现实生活。
就这样吧,字数不少了,诸位告辞!
共六章,从五月底,一直写到现在的八月,总共两个多月的时间,这期间发生了许多事情,可我都没有写,因为我希望这个系列是完整贯穿下来的,中间不能穿插无关的东西。事实上,这也是我至今为止写的最长最累的一个篇章,当然,最终成果虽有瑕疵,但整体还是感觉超越了过去的自己,有句话说得好:慢工出细活。
当然,主要原因其实是,借用周某人的名言说,因为我目前都在玩。
那么,按照老规矩,还是先讲讲在创作这几章时的事情吧。
在此之前,我需要先说说,这本书《纯原乡》其实是分卷的,可能读者朋友们在看的时候不会在意这些,不过我本人是比较喜欢在这些细节上花心思的,虽然这种心思从来不肯用于讨好异性,反正,就那样吧。
单身虽然痛苦,但写作也很伟大啊!!
所以,第一章《从零开始》到五十三章《渐渐》,这部分是属于第一卷“浅”,当时我写的卷语是“青春是一页淡淡的心绪,写不完,也留不住,却会成为最好的回忆”。
而从五十四章《叶之私语》到二百六十四章《诗里纷飞的美丽章节》为第二卷“立”,卷语是“人生在世,忽然而立。”那时候想的是只写两卷,第二卷直接写到三十岁,当然计划赶不上变化,后来还是升起了开第三卷的想法。
因为当时心里隐约有一种需要进阶的预兆,再写的话会出现和之前相比较大的断层感,需要分卷来隔开,所以有了从《随记山水》一直到现在的第三卷“尘”,卷语为“我本微尘,心向天空”。灵感来自于以前网上看过的一句话“我本微末凡尘,可也心向天空”。叫这个名字,其实也是出于去年此时的状态和心境,那时候刚开始脱离大学接触社会,一切生活又变得陌生起来,需要重新慢慢摸索,虽然个人依然很渺小,但心里依然有一些对未来的憧憬。
第三卷和第二卷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每一章的内容变多了,以前可能只有一千到三千字,到了第三卷,三千字已经成了常态,到了后期甚至四千多字都有,全都是“大章”。这说明我对章节整体内容的把控能力,在第三卷有了明显的进步,而第四卷,我希望加深文字的文学与哲学意义。
目前来看,第二卷是写的最长的,毕竟这一卷贯穿了我的两年专科大学时间,那时候灵感也不少,生活更丰富,虽然文笔尚浅,但那时候的创造力明显更积极,第三卷里写的东西,基本上在第二卷都被玩过了,第三卷说白了就是在第二卷的基础上,对自己已经掌握的风格进行了更多升华而已。
我最近之所以如此执着于写《后来的渺小》系列,其实也是比较纠结的结果,因为有一段时间我很想不写了,把《快乐真谛》写完,第三卷完结,整本书也可以完结了,但我又觉得太过可惜,而且最近我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创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远远没有走到尽头,所以,第四卷大概也是有的,只不过,随着自己生活越来越忙,而本人又懒的情况下,以后更新肯定快不了多少,所以第四卷绝对不可能很短时间内写完,可能还能写两年吧。
反正我在这里立个flag了,只要自己还是单身狗,就不停止创作,我对自己保持单身的能力还是很有自信的。
《后来的渺小》,名字的含义很明了,即是指我们在长大后,各自都变得烦恼无奈,孤独无助,所以整体写的比较伤感,当然,我就好这一口;《最初》则是对过往的一种赞美怀念,所以有快乐也有失落;《快乐真谛》是最后的总结。
其实最开始只打算写《最初》和《后来的渺小》,而且按照时间顺序应该把《最初》放在前面,但我却喜欢从因果关系出发,因为后来的我们都很“渺小”,所以有了对“最初”的怀念,最后自问自答,总结出属于自己的快乐真谛。
《后来的渺小》一共花了三章篇幅,一开始只写了第一章,也只打算就写一章,但在写第一章的时候产生了不少边角料,扔了觉得可惜,所以又写了几首,放到了后面凑成了所谓的“续”,后来想着,反正已经写了两章了,而且第二章写的不是很满意,干脆再写一章,而且《最初》也不好写,需要时间缓冲,所以又出了《后来的渺小(终)》。
《后来的渺小》篇目有微笑、小雨转晴、摆烂人生、那座桥、后来的渺小、与自己对峙、乌鸦(新编版)、归去来、承认、渺茫的漂流(新编版)。
我个人觉得这是三章里质量最好的,个人满意的就有微笑、乌鸦、归去来,渺茫的漂流。其他的虽说有些粗糙和刻意,但好在某些地方有一定的新意,让整篇看下来不是那么枯燥。
当然,大多数都是最近写的,但也有例外,如乌鸦和渺茫的漂流这两篇,在之前就有了,只是当时写的差点感觉,现在给补充了一些,可读性也高了。
如果挨个来简单讲解下的话,“微笑”想表达的就是对时间与成长的一种无奈,曾经的快乐也被如今的忙碌取代,想说说话还要看各自的排班,这一首其实是写给家人的,尤其是我的母亲。
“小雨转晴”和“摆烂人生”不讲了,“那座桥”是在若干年后正视那段年少时极致压抑灰暗的时光,并告诉自己,不要轻易了结生命,跳下“那座桥”固然很艰难,也可以从此一了百了,但选择喘息的承担,生命才能开始拥有重量。
同名主打“后来的渺小”是偶然中创作出来的,先有的是这一段:
“我不是诗人,
只是一个多愁的抒情者,
只会用文字凝结为酒,自酿自醉。
我不是少年,
只是一个无心的漂浮者,
只能带着假笑的面具,封闭阴暗。
我甚至不是自己,
只是一颗被包藏的渺小,
唯有靠着眼前的记录,幻想前路。”
觉得还有点意思,但是作为主打的话这么短可不行,所以自己又擅作主张加了一大段内容堆砌。
“与自己对峙”,这首写的是最有创意的,写的是现在的自己和过去的自己相遇,并产生了一段对话,在这段对话中,互相谅解了自己,本来是比较严肃的文风,但后面调皮搞笑了一下,我承认自己是故意的,不是不小心。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让这一段更真实,且有戏剧性和层次感,也能让压抑的气氛得到短暂的解围,就像潜水久了都快忘记呼吸了,这时候忽然不小心重出水面,感受到阳光空气,那种一瞬间的转场带来的冲击感是让人非常难忘的。
再往后,就是“乌鸦”,把孤独比喻成黑色的乌鸦,自己也和所有人一样对它从不待见,于是被一次次的放逐之后,这只乌鸦终于不死不灭。即便是现在重新写这篇作品,我的心境依然没有太多改变,所以最后还是加了一段:“在两三年后的夜晚,续写这首《乌鸦》,才发现掌心仍未释怀。”为什么是掌心无法释怀呢,因为手掌如今是紧握的,一松开,就会发现什么都抓不到。
还有这篇“归去来”,整体感情依然很痛,告诉自己待此间事了,就放下一些东西,然后去追寻自己的幸福,虽然对于爱情依然不够死心,却也知道不会有什么结果了,所以也晓得寂寞是最后的出路,只是目前还是不得不违心的遵守世俗,像其他人那样关心一个人,那个人最好还是狠心一些,也好让自己死心的彻底,从此也就放下了,去追寻无人问津的桃花源了。
“承认”,这篇写的一般,不解说了。
“渺茫的漂流”,感觉在我写过的情诗里,最伤感的几篇里绝对有这篇的,被所爱抛弃后,那种如同躯壳躺在荒野的大江上,随波漂流,无边无际,而灵魂也浑浑噩噩的,被风吹走,不知道要去什么地方。这种痛到说不出口,甚至过于平静的感觉,确实代表了我某段时期的真实感受。
——
然后是《后来的渺小(续)》,篇目有你来了、流星、父亲、青蛙池塘、依赖、开不了口、单恋、杜甫、渭城雨、等你问起、如果你懂我、渴望、月亮没有心事、不过问的青春,共十四首。
其中,依赖、开不了口、单恋、如果你懂我、渴望、月亮没有心事,都是之前的边角料,倒也不是说写的太差,主要是这几篇风格都大差不差的,全是抒情,而且对于“后来的渺小”这种大范围的概念来说,只写爱情有些太肤浅了。
至于杜甫,这一篇其实是不太符合放在这个系列里,但是当时都写出来了,让我憋着不发我可做不到,还有渭城雨,是根据那首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来的,主题自然是写离别,本应该写的更古风优雅一些,但我还是翻车了,写的一般般。() ()
同样寄予厚望的还有《青蛙池塘》,本来想着这首写好应该放在“最初”系列里,但偶然的自己写了写,发现出来的效果比想象中差很多,当时也着实没心情改了,除非另写,但我还是没这样做。
这样就导致了这一章整体偏抒情,这也是我不满意的地方,虽然我的习惯确实是这样,但我其实更喜欢那种又怪又酷的风格。
这一章我最喜欢的是“你来了”,开头写的很有氛围感,虽然语言很简单,但那种扑面而来的失落感是真能瞬间把人带入,开头写的是:
“现在么,打着雷,下着雨,
在各种大楼里,有人已经习惯性的
点上一支烟,好搭配
这沉默寡言的氛围。
都不必等到停电,都不敢开灯,
都不必等到你来,就想象你来了。
你来了我就笑了,笑的是我啊,
笑的是那些假装。
你不在的时候,彻夜疼痛,
现在你来了,却又不知从何讲起。”
这首确实是在一个雷雨夜来的灵感,当时还在上着夜班,那种黑夜时窗外还在电闪雷鸣的气氛,确实能让人心情一下子沉浸却又亢奋。当然,更多的是沉默。
还有一首感觉还好的就是“不过问的青春”了,那段时间正在听老薛的歌,受其影响,自己写东西也开始喜欢注入一些声嘶力竭的怪异感,让本该细腻小气的抒情变得粗糙大气起来,犹如狂风扑面而来,淹没了所有理智的表达。
整体而言,这一章写的没什么内涵,很肤浅,所以直接来到下一章“续”。
总共收录了家、小丑、演技、躺在秋天、离开、小欢喜、藏不住故事、男人都该给自己买束花、潮流时代、病态、立场、从未,共十二首。
由于前两章抒情占比太重,少了些对现实的思考,所以这一章的存在就是为了弥补这个不足。
第一首,家,写这首的时候,我刚刚调了好几个班,在坐车回家的路上,随着路上景色越来越熟悉,一些感慨自然而然涌现而出,回家之后又下起了雨,后面的“檐下看雨”和“故乡”也是这个时候写出来的。
而上一次回家,我写出了“云雨”和“星月”,可以说每次回家都有不错的灵感。
第二首,小丑。在此之前写过一篇小丑,写的就是小丑,而这篇小丑写的是爱情里的小丑,也包含了对现实环境的一些无奈。
第三首,演技,这首是高中时候的作品,里面塑造了一个戴着眼镜、穿着大衣皮鞋、厚嘴唇、寸头短发、表情严肃、让人害怕的中年男人形象,其实是有原型的,就是高中班主任。这首想表达的是,现实中总有许多人喜欢扮作严肃,好让人敬畏,但与此同时也让人不自在,若大家都能不作这么多无用的姿态,多些幽默和自嘲,又有谁真的闲着没事取笑你呢?
第四首,躺在秋天。本来想写的有诗意一些,但效果也就这样了。
后面的几首也不说了。
“潮流时代”想表达的是,在信息化娱乐的时代,莫忘了照顾好自己,后面紧接着的“病态”和“立场”也是从网络出发,写了写现在充满戾气的网络环境。
最后一首,从未,算是本章主打,写的很长也很质朴,怕的是,在爱情面前,从未不顾一切找过你,也怕的是,在寂寞的日子里,不曾过好自己的生活。
——
接下来便是《最初》系列,分为了两部分,有安静版,还有梦想版。
这个篇章其实光是构思轮廓和方向就花了很多心思,比如一开始想只写快乐的、激情的风格,还想写原始的、诗意的,这样想,一章肯定装不下,所以分成两章,安静版负责诗意的一面,梦想版负责激情的一面。
不过还是偷了懒,在安静版里,穿插了大量高中时期的作品,从那些手稿里翻了翻,拿出几篇完成度还好的,稍微改一下就发了,可以说这一章除了“该怎么想你”、“清晨的雾”、“故乡”、“檐下看雨”、“最初”、“山寺的雪”这六首是自己近期写的,剩下的十三首全是以前的作品。
该怎么想你,写的有点,嗯,就是很烂。
清晨的雾,六七分最多,满分十分的话。
故乡和檐下看雨,还行,不惊艳但可细品一下。
最初,同样是同名主打,但个人认为不如后来的渺小。
山寺的雪,太冗长了,破坏观感。
然后再来品评高中老作品,第一首麦祭,写的较稚嫩。第二首沙望,还不错,是比较少涉猎的风格。
第三首怀旧,一看这晦涩发酸的文风就是老非主流少年才有的风格了,后面的幻情,风格也差不多,都带点淡淡古风。
但缺点也很明显,冗长乏味,缺少力度和新鲜感。
后面的灰色天空,嗯,算是强塞进去的,想表达一种如陷沼泽的苦闷感,不过成品一般。
祭战,以世界大战为主题,下意识的写出来的,具体表达了什么,看各人理解吧。
思静,错过秋天就开始怀念,冬天,我的思念在哪里?阻止死亡,黑色的温暖,这五篇个人觉得都不错,篇幅没有现在这么长,但很有味道。
梅赋和玉,这两首略显稚嫩。
(再补一下,像阻止死亡和黑色的温暖这种黑暗诡谲的意识流写法,是本人在心情最灰暗的那段时间里的产物,带着很多偏激的味道,现在是写不出来了,大概活的越久心性磨的越平吧,更何况现在的生活虽然还是孤独,好在也经常能感觉快乐,心里纵然有郁闷也是一时的,达不到决绝的程度,最重要的原因是天天打工累得要死,实在没有力气内耗了)
——
接下来来到梦想版。
本章推荐篇目星空之下、最好(我能永远爱着你)、独饮、七月的篝火与流星、绿浪、隐。
其中,最好(我能永远爱着你)其实是当做歌词写的,我可不是写着玩的,确实是某天下午散步时无意中哼了段旋律,用录音记录下来,然后花了好几个小时来填词。
另外,呼啸的倔强其实也是歌词,而且是根据火影里最火的BGM《青鸟》重新进行填词,主要是我觉得中文版的青鸟歌词听起来总有种不适感,索性自己写了写,嗯,挺费脑子的。
这一章说燃也不燃,大概我确实过了那个心境,现在变得越来越平和,想燃也燃不动了。
写作一事,当率性而为,不能写违心的东西,越是刻意,越不讨好。
那些照片,这一首按理说不应该放在这一章里,算是本人的私心之作,偶然的时候翻弄手机里很早之前的照片,想起了一些曾经,那种挫败感一下子就上来了。
其实,这三部曲都有一个隐藏的共同主题,就是里面所有的作品,都是与孤独的抗争,有过短暂的胜利,更多是重重打击,却是青年时的必经之路。
——
最后,来到《快乐真谛》。
这大概是我目前写过的最累的一章,主要是之前的几章质量已经超过我的正常水平了,作为最后的一章,就不能比前面的差,甚至还要更好,这就难为我了,而且好的老作品基本消耗完了,只能自己现写。
最早完成的一首好像就是大楼(也可能是闹市),这也是我最近最喜欢的一首(之前可能是归去来、不过问的青春、从未、隐),语言很质朴,就像一个中年人站在办公楼前,喝着冷掉的咖啡,对着窗外的阴天缓缓叙述,讲自己的最近,回忆那些曾经,一切都很平静,沉重。
而闹市,写的就是自己现在的生活,依然是充满着现代都市的感觉。
点燃星星的夜晚、透明境界、大地之舞、醉失的夜晚,都是有很大的幻想成分,这几篇水平发挥还好。
剩下的几首,都是现实元素多,整体质量感觉中等吧,不算太差但也没啥味道。总的来说这一章属于比较平均,没有特别突出的也没有特别差的。
对于这一章的风格,一开始我自然是想按“快乐真谛”的名字去发展,写一些轻松愉快的文字,但轻松愉快本来也不是我的风格,而且。刻意的正能量,会显得很假,这一章不应该是对之前所有痛苦的一个回答,而且也承载不了那么沉重的追问。
所以,在大楼写完后,我甚至想来个反差,把这一章写的更加沉重阴暗,但是当时由于忙,又隔了段时间,再写又是新的想法。所以兜兜转转,最后呈现出来的,就是喜乐参半,实际上有悲有喜也更符合现实生活。
就这样吧,字数不少了,诸位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