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正文卷第三百一十六章第五轮庆历新政庆历六年的新年刚过,正月大宋百姓还沉浸在新年喜悦的时候。
一份关于《大宋扫黑除恶》的专项公文,便由政制院发往了警察部、皇城司以及御史台。
其中里面内容提到,对于地方上的黑恶势力背后的保护伞,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大老虎要打,小苍蝇也要拍。
几个部门的老大不敢怠慢,连忙开始着手推进。
各种各样的文件传达下去,从朝廷到路,再从各路到州,各地路台衙门,州府衙门,县衙门,闻风而动,四处抓人。
而且各路御史司也四处派人监察巡视,地方皇城司有明卫和暗卫,暗卫就像是便衣,融入民间。
在他们四处探访当中,大量黑恶势力以及背后撑腰者,即将面临灭顶之灾。
不过一道政令下达之后也不是立竿见影,特别是对于一个庞大的国家来说,自然需要一段时间来发酵。
这个时间可能是几个月,半年,乃至一两年。
所以除了京畿路已经正式由警察部牵头,开始对全京畿路十八個县开始行动以外,其余路也仅仅只是即将展开工作。
而就在这个过程当中,庆历六年二月,朝廷再次发布了一大批新的政策。
这次新政,就正式属于第五轮庆历新政了。
从庆历元年开始到如今,五轮下来,大大小小的政策不下百条。
这次新政,同样涵盖了方方面面,有对以前政策的补充,也有全新的政策指导。
比如在官方层面,朝廷允许诸路自行建立国有企业,对本路的钢铁、煤炭、水泥、纺织、烧砖产业进行建设,具体建设方法由武安钢铁厂派人指导。
允许私人商贾参与承包煤矿、铁矿,建立水泥厂、纺纱厂、砖厂、报纸等行业,进一步放开商业管制。
建立邮政体系,设立邮政部,把原来的驿站体系纳入邮政体系里,从此写信、托送就不再是官员的专属,而是所有百姓都可以传递书信、寄送物品。
教育上正式开始设立小学、初中、高中。
小学和初中在各州县皆有分布,而高中只有每路治所才有一所。
至于大学。
目前还处于筹备阶段。
不要以为在这个时候建立大学很让人疑惑。
事实上世界上第一所大学就建立于四十二年后,为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
而牛津大学则于年开始有人在此授课读书,于公元年正式成立,离此时公元年不过年的时间。
所以在大宋建立起一个相对完整的科学体系的情况下,不管将来设立的大学是否能有后世那样的高度,但至少将给无数学生提供一个钻研与进步的场所。
医疗上推动医学建设,创立卫生部,建立汴梁医院以及附属医学院,召集全国经营丰富,水平高超的大夫担任专家教授,培育学生。
除了宣扬中医以外,西医的发展也不能少,朝廷会给判处死刑的犯人一次做大体老师的机会,如果自愿捐献遗体,家属将得到一份国家补偿资金,让医学院可以进行人体解剖。
还有牛痘接种、疫病防范手册、煮沸水理论等等,相信不久的将来,后世基本上也没什么中医和西医之争了,因为全都是中医。
科技上加大数理化的研究投入,对科学人才的培养和重视,科研水平和成果发现给予积极保护,并且还创立了科技学刊,在汴梁小范围内发行,慢慢加大百姓对科学的认识与了解。
另外官场体制、军事国防、经济发展、农业建设等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动。
不过总体改动不大,因为这些东西基本上在前几轮的改革当中就已经变得差不多,没有必要再进行大刀阔斧。
而除了这些方面以外,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就是今年的大基建项目了。
由朝廷拨款,加上各路、州、县自己的府库存余,开启全国性基础建设,对本县的官道、河渠、荒田进行大规模修葺工作。
本来大基础建设肯定是要设计方案和图纸,比如你修一条路,总归是要把从哪修,修到哪的方案做好?
但这次基建并不是要修新路,而是把原来的老路重新打理一下,让它能够发挥出作用。
毕竟你想建厂就得先修路,先有夯土路才能建水泥厂,有了水泥厂才能修水泥路,有了水泥路才能修钢铁厂,有了钢铁厂就能修高速公路。
一环扣一环,不可能直接从夯土路跃迁到高速公路,那是不现实的事情。
所以林林总总下来,各方面的建设其实都在慢慢给大宋进入工业化发展建立一个雏形,就相当于起一个地基,正式从封建社会,转变为科学社会。
也幸好此时封建礼教还没有发展到后世明清那样的程度,整个社会风气依旧处于唐宋相对开放的时代。
如女子不许为婢,可以出门,可以改嫁,可以离婚。男子不允许为奴,商人可以参加科举,乐户、娼妓、乞丐、疍户等传统贱籍也不存在,都属于自由民范畴。
因此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只要调整好改革的方向,在改革难度上,其实宋代大背景改革,难度要低于明清。
不然光一个允许人体解剖,就属于大逆不道,为世人所不容了。
三月初,汴梁。
正是孟春时,春日阳光正好,暖暖的撒在大地上,让世间满是生机勃勃。
此时的大宋东京早就已经不再是十年前的模样。
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排排树荫随风飘荡,河上画舫轻摇。
在满是二三层楼的木制房屋世界,这些五六层的钢筋水泥楼房显得格外耀眼。
但这种好似现代与古典的结合并没有一点违和感,因为这些建筑都充满了柔和的线条以及优美的东方元素。
白墙灰瓦之间,彰显出一抹抹靓丽的风采。
纵横交错的街道来来往往,一列列招牌在风中摇曳,由于天气回暖,温度升高,贩夫走卒们擦着汗水从街上走过。
“香料勒,香料勒,西域来的香料哦,物美价廉。”
“来哦,刚出锅的馄饨,好吃勒。”
“走一走看一看啊,上好的杭州丝缎,一匹只要两贯钱,只要两贯钱啊!”
各种叫卖的声音,各种香臭的味道,各色模样的人群犹如鱼群随着河流涌入了大海,充满了激荡。
内城小纸坊街口,几名士子正在旁边的状元楼吃饭。
他们是汴梁书院的学生。
从景佑四年开始,朝廷就在汴梁兴办学校,取名为汴梁书院。
区别于太学,这里除了教儒学以外,还教理科。
招收的学生不看家庭条件,唯独看学习能力、人品道德以及是否能吃苦耐劳。
简单来说,这所学校就是大宋刚进行理科教育的试点学校,也是除了赵骏最开始教的那批学生以外,第一批接触理科的孩子。
当年赵骏从后世带来的《物理有趣小实验》《化学基础反应》《小学数学》等课外书,也成为了这里的教科书。
九年过去,这里不少学生都已经顺利毕业,并且参加了去年的科举。
今年二月春闱,由于朝廷在今年正式把数理化纳入到科举当中,汴梁书院就成为了最大受益者,二百多名进士,有一百二十多人出自汴梁书院。
一时间汴梁书院名动京师,让这个原本只存在于传说当中,基本没什么名气的学校,一夜之间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此刻状元楼内,几人互相敬酒。
“诸位,这次春闱高中,一雪前耻,再也无人敢说我们学的科学无用了。”
“是啊,多年努力,也算是有了回报。”
“考中进士之后,就要被选官磨勘。王兄、李兄、张兄,你们以后是什么打算?”
“我想入科学院,你们呢?”
“王兄你也是?”
“巧了,我也是。”
“校长说过,科学才是未来之道,当官有什么好?科学院的院士在外行走,谁不尊敬?”
“额难道只有我一个人想当官?”
几个一起中进士的同学互相说着,大部分人居然都想进科学院搞科研,这也算是一件奇事。
不过目前科学院的门槛确实很高,除了必须要有专业的素养之外,还要有学术水平和进士出身。除非前两者能力过硬,朝廷赐同进士出身,否则很难进去。
没办法,现在科学院还是跟官员品级挂钩,可以理解为科学院并非是一个科研机构,而是朝廷下面的一个研究科学的官邸。
里面的高级专家教授都是正五品往上走,科学院院长更是正三品。
虽然现在科学院院长由赵祯挂名,平日里由贾宪、万直臣、燕肃三位副院长主持工作,但随着朝廷重视科学,他们的地位可比普通尚书侍郎高,待遇也更丰厚。() ()
“卖报咯,卖报咯。朝廷又有新政了,快看看,这次又是大改革,关乎我们每一个老百姓哦。”
就在这个时候,卖报的报童挥舞着手中的报纸走了进来。
有人连忙说道:“快来一张。”
“我这边也要。”
“小哥,给我这边来两张。”
“好嘞。”
报童来来回回地卖报,很快兜里的报纸就少了十多份。
“朝廷要全面建设科学学校了,各州县都要有小学和初中,路有一所高中。”
“太好了,咱们的科学之道就又有不知道多少学子踏入其中了。”
“我改变主意了,我要去教育部。”
“刘兄怎么想去教育部了?”
“现在全国各地都要兴办科学学校,教学方面肯定缺人,我想去参加。”
“刘兄要去做先生?这不知道待遇是否丰厚啊。”
“额那确实是需要问一问。”
那名有志进入教育界的刘姓进士也犹豫起来。
他贫困出身,但自幼好学,苦读九年才一朝中进士。
虽然他自知没有背景,无人提携,进官场肯定是寸步难行,不如另辟蹊径,找一条更好的路子。
比如去教育部,将来下放到地方教育局,或者去哪所高中当校长那都是有可能的事情。
可也担心朝廷待遇不好,有没有像当官这样,不仅分房还发高额薪水。
不过片刻后他就笃定道:“朝廷现在对科学如此重视,肯定不会苛待教育人士,我进士出身投身教育,想必直接就是校长起步,待遇不会太差的。”
“那就祝刘兄桃李满天下了。”
众人都纷纷给予祝福。
事实上没过多久,教育部就发了新通知。
对于新晋进士有愿意前往各路的,确实都是各地小学初中副校长起步,都是从七品级别,与当地县丞级别相当。
而一路高中的校长就不是新晋进士,而是从科学院选拔的一批博士,级别为正五品。
在眼下这个科学刚刚启蒙的时候,教新学的小学初中校长,文凭至少得是科举同进士,老师也得是举人,就可以知道朝廷对于教育的看重。
此刻酒楼当中。
除了几个新进进士以外,酒楼里多有商人,他们其实也很关心朝廷政策,纷纷购买报纸看起来。
邻桌就有一桌,刚好汴梁做纸的马家正在宴请做粮油生意的孟家,马家老大今年三十来岁,与孟家老大差不多年纪,正是接手家族生意的时候。
孟老大看到报纸上说朝廷开放钢铁、水泥、纺织等产业,顿时激动道:“马兄,朝廷终于允许咱们经营钢铁和水泥了。”
马老大纳闷道:“孟兄,以你们家和知院的关系,这事你还是看报纸才知道?”
汴梁商圈很多人都清楚,孟家原来不过是个中等粮商家庭,后来就是抱上了知院大腿,入股了国营商行,这才一朝发迹,挤进了最上层圈子。
孟老大摇摇头道:“知院素来刚正,我二叔也不是善于钻营的人,只知道朝廷只要让我们出力,哪怕是倾家荡产也要帮上忙,这才能得到朝廷青睐,怎么可能会被提前给内部消息呢?”
马老大敬佩道:“孟叔真乃当代孟尝君也。”
“这钢铁厂和水泥厂既然是朝廷希望大家兴办的,那咱们孟家肯定不能落后,我打算自己注册一家商行,响应朝廷号召。”
孟老大义正言辞地说道。
马老大想了想,便也说道:“孟兄敢为人先,让兄弟十分钦佩,贤兄既然有如此心情,愚弟自然也不能干看着,愿意与兄长一同作股,你看如何?”
“那感情好。”
孟老大连连点头。
其实别看已经有不少商人在打探钢铁厂和水泥厂的事情,但观望的还是居多。
钢铁厂大家都能看到利润,民间用钢需求大,未来不缺销量。
可兴办这样的厂子成本也不知道多少,普通商人肯定办不起,只有那些巨贾才有资格。
而水泥厂则是不知道未来是否有市场,是否会亏本。
不过商人做买卖本身就有风险,朝廷已经给出了水泥厂未来的发展方向,那自然也不乏愿意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很快消息出来之后,汴梁就有不少商人打算前往工商局,询问兴办这几个厂子的问题。
教育界和商界都引发了不小的地震。
而相比于不少读科学出身的进士和看重钢铁水泥的商人们来说,民间又是另外一副光景。
汴梁真正看报的其实没有多少底层百姓,看报的受众多是汴梁市民。
这些汴梁市民就跟后世北京市民一样,在当地有房产,有产业,都是小有家资,所以能够认识字,看得懂报纸,识字率也高。
可底层百姓是看不懂的,他们大部分人都不住在内城,连外城都不住,而是住在城外。
此刻城外早就已经不是当初的荒野。
这几年汴梁大兴土木,城外东西郊区,如今早就修建出大批房屋,住满了百姓。
房价最低的是东郊,东郊离城近,离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河等运河码头近,走路到码头去可谓近在咫尺,按理来说应该是最抢手的地方。
但新曹门外的房价低至一月租金不到三百文,比官府修建的公房还便宜一百多文,跟外城靠近新曹门的房租比,更是差了五倍。
朝阳门和大通门外的房租稍微贵一点,大概五百文一个月,差不多是现在码头工人两到三天左右的工资。不过与靠近朝阳门和大通门的城内房子比,还是非常便宜。
之所以东郊房租低廉,除了这些房子大多数都是朝廷修建,供给城外百姓居住的以外,最重要的,还是因为东城外死了数以万计的人。
赵骏当初处理无忧洞和鬼樊楼,还有清查整个开封的污秽,不管是贪官污吏,还是黑恶势力,纷纷抓起来关入皇城司和开封府大牢,牢中在一段时间人满为患,一间六平米的牢房里,关了十多个犯人。
然后经过皇城司的审讯,一批一批的犯人被押到东城外处决,连砍了得有大半年,东城外当时还是野荒地,一度那里的草都变成红色,那里的小山坡都变成了乱葬岗。
结果短短不过七八年时间,汴梁的城市圈开始向城外扩张,东城外的乱葬岗也被铲平,摇身一变变成了新城区,大量楼房拔地而起。
因此东郊无论从地理、环境以及离工作单位距离,都远胜西郊,可西郊的房价就是比东郊贵。
这谁说理去?
此时相比于城中正处于楼房与平房变革时代,东城外就简单许多。
犹如一个纵横交错的镇子,沿着新曹门出城,过桥之后,就踏入了河边马路,马路一侧是围绕着汴梁外城的护城河,另外一侧则是街道。
有三四层的房子,有四五层的房子,也有二三层的房子——它们的共同点在于,基本上已经不是木制,而是钢筋水泥房。
原来东郊有不少木屋,现在都被朝廷征收拆除,按照规划,建造出了一个向城外延伸达一里长的集镇。
镇子虽然不如城中繁华,却也一应俱全,各类门店铺面经营,丝毫不比城中差多少。
而在各个路口以及城外的一些官署衙门外,都有告示。
东郊归开封府管,在通往新曹门、大通门和朝阳门,过桥进城的路口处,几个衙役拿着告示和米浆走了过来。
见到这一幕,周围的百姓顿时停住,有附近商铺的店主不再看店,有进城要上工的工人选择迟到,就连附近没有上学光脚跑的孩子,都围拢过来凑热闹。
“又有告示了。”
“快看看朝廷又有什么新政了?”
“好消息啊,朝廷这次要大规模招工,修建道路和水渠了。”
“真的吗?现在城里很多地方都招满了,我家就老大找了工作,老二和老三每天无所事事,我都快愁死了。”
“这上面说了,如果要去的直接到当地官府报名,是去修路和水渠的,待遇丰厚。”
“那太好了。”
诸多百姓们顿时议论纷纷。
这些年汴梁因为日益兴旺,经济越发发达,吸引了不知道多少百姓前来打工。
问题是在非工业化时代,哪怕伱经济高速发展,哪那么多工作岗位?
所以随着最近几年人越来越多,汴梁的工作反而越来越不好找。
虽然这个问题将来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铺开之后轻松解决,但至少眼下还是非常缺劳动力。
现在朝廷又开始招工,对于汴梁过剩的劳动力来说,肯定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
一时间,民间百姓奔走相告,开封府衙和负责招工的工部衙门外,挤满了长龙,都是来报名参与的百姓。
一份关于《大宋扫黑除恶》的专项公文,便由政制院发往了警察部、皇城司以及御史台。
其中里面内容提到,对于地方上的黑恶势力背后的保护伞,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大老虎要打,小苍蝇也要拍。
几个部门的老大不敢怠慢,连忙开始着手推进。
各种各样的文件传达下去,从朝廷到路,再从各路到州,各地路台衙门,州府衙门,县衙门,闻风而动,四处抓人。
而且各路御史司也四处派人监察巡视,地方皇城司有明卫和暗卫,暗卫就像是便衣,融入民间。
在他们四处探访当中,大量黑恶势力以及背后撑腰者,即将面临灭顶之灾。
不过一道政令下达之后也不是立竿见影,特别是对于一个庞大的国家来说,自然需要一段时间来发酵。
这个时间可能是几个月,半年,乃至一两年。
所以除了京畿路已经正式由警察部牵头,开始对全京畿路十八個县开始行动以外,其余路也仅仅只是即将展开工作。
而就在这个过程当中,庆历六年二月,朝廷再次发布了一大批新的政策。
这次新政,就正式属于第五轮庆历新政了。
从庆历元年开始到如今,五轮下来,大大小小的政策不下百条。
这次新政,同样涵盖了方方面面,有对以前政策的补充,也有全新的政策指导。
比如在官方层面,朝廷允许诸路自行建立国有企业,对本路的钢铁、煤炭、水泥、纺织、烧砖产业进行建设,具体建设方法由武安钢铁厂派人指导。
允许私人商贾参与承包煤矿、铁矿,建立水泥厂、纺纱厂、砖厂、报纸等行业,进一步放开商业管制。
建立邮政体系,设立邮政部,把原来的驿站体系纳入邮政体系里,从此写信、托送就不再是官员的专属,而是所有百姓都可以传递书信、寄送物品。
教育上正式开始设立小学、初中、高中。
小学和初中在各州县皆有分布,而高中只有每路治所才有一所。
至于大学。
目前还处于筹备阶段。
不要以为在这个时候建立大学很让人疑惑。
事实上世界上第一所大学就建立于四十二年后,为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
而牛津大学则于年开始有人在此授课读书,于公元年正式成立,离此时公元年不过年的时间。
所以在大宋建立起一个相对完整的科学体系的情况下,不管将来设立的大学是否能有后世那样的高度,但至少将给无数学生提供一个钻研与进步的场所。
医疗上推动医学建设,创立卫生部,建立汴梁医院以及附属医学院,召集全国经营丰富,水平高超的大夫担任专家教授,培育学生。
除了宣扬中医以外,西医的发展也不能少,朝廷会给判处死刑的犯人一次做大体老师的机会,如果自愿捐献遗体,家属将得到一份国家补偿资金,让医学院可以进行人体解剖。
还有牛痘接种、疫病防范手册、煮沸水理论等等,相信不久的将来,后世基本上也没什么中医和西医之争了,因为全都是中医。
科技上加大数理化的研究投入,对科学人才的培养和重视,科研水平和成果发现给予积极保护,并且还创立了科技学刊,在汴梁小范围内发行,慢慢加大百姓对科学的认识与了解。
另外官场体制、军事国防、经济发展、农业建设等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动。
不过总体改动不大,因为这些东西基本上在前几轮的改革当中就已经变得差不多,没有必要再进行大刀阔斧。
而除了这些方面以外,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就是今年的大基建项目了。
由朝廷拨款,加上各路、州、县自己的府库存余,开启全国性基础建设,对本县的官道、河渠、荒田进行大规模修葺工作。
本来大基础建设肯定是要设计方案和图纸,比如你修一条路,总归是要把从哪修,修到哪的方案做好?
但这次基建并不是要修新路,而是把原来的老路重新打理一下,让它能够发挥出作用。
毕竟你想建厂就得先修路,先有夯土路才能建水泥厂,有了水泥厂才能修水泥路,有了水泥路才能修钢铁厂,有了钢铁厂就能修高速公路。
一环扣一环,不可能直接从夯土路跃迁到高速公路,那是不现实的事情。
所以林林总总下来,各方面的建设其实都在慢慢给大宋进入工业化发展建立一个雏形,就相当于起一个地基,正式从封建社会,转变为科学社会。
也幸好此时封建礼教还没有发展到后世明清那样的程度,整个社会风气依旧处于唐宋相对开放的时代。
如女子不许为婢,可以出门,可以改嫁,可以离婚。男子不允许为奴,商人可以参加科举,乐户、娼妓、乞丐、疍户等传统贱籍也不存在,都属于自由民范畴。
因此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只要调整好改革的方向,在改革难度上,其实宋代大背景改革,难度要低于明清。
不然光一个允许人体解剖,就属于大逆不道,为世人所不容了。
三月初,汴梁。
正是孟春时,春日阳光正好,暖暖的撒在大地上,让世间满是生机勃勃。
此时的大宋东京早就已经不再是十年前的模样。
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排排树荫随风飘荡,河上画舫轻摇。
在满是二三层楼的木制房屋世界,这些五六层的钢筋水泥楼房显得格外耀眼。
但这种好似现代与古典的结合并没有一点违和感,因为这些建筑都充满了柔和的线条以及优美的东方元素。
白墙灰瓦之间,彰显出一抹抹靓丽的风采。
纵横交错的街道来来往往,一列列招牌在风中摇曳,由于天气回暖,温度升高,贩夫走卒们擦着汗水从街上走过。
“香料勒,香料勒,西域来的香料哦,物美价廉。”
“来哦,刚出锅的馄饨,好吃勒。”
“走一走看一看啊,上好的杭州丝缎,一匹只要两贯钱,只要两贯钱啊!”
各种叫卖的声音,各种香臭的味道,各色模样的人群犹如鱼群随着河流涌入了大海,充满了激荡。
内城小纸坊街口,几名士子正在旁边的状元楼吃饭。
他们是汴梁书院的学生。
从景佑四年开始,朝廷就在汴梁兴办学校,取名为汴梁书院。
区别于太学,这里除了教儒学以外,还教理科。
招收的学生不看家庭条件,唯独看学习能力、人品道德以及是否能吃苦耐劳。
简单来说,这所学校就是大宋刚进行理科教育的试点学校,也是除了赵骏最开始教的那批学生以外,第一批接触理科的孩子。
当年赵骏从后世带来的《物理有趣小实验》《化学基础反应》《小学数学》等课外书,也成为了这里的教科书。
九年过去,这里不少学生都已经顺利毕业,并且参加了去年的科举。
今年二月春闱,由于朝廷在今年正式把数理化纳入到科举当中,汴梁书院就成为了最大受益者,二百多名进士,有一百二十多人出自汴梁书院。
一时间汴梁书院名动京师,让这个原本只存在于传说当中,基本没什么名气的学校,一夜之间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此刻状元楼内,几人互相敬酒。
“诸位,这次春闱高中,一雪前耻,再也无人敢说我们学的科学无用了。”
“是啊,多年努力,也算是有了回报。”
“考中进士之后,就要被选官磨勘。王兄、李兄、张兄,你们以后是什么打算?”
“我想入科学院,你们呢?”
“王兄你也是?”
“巧了,我也是。”
“校长说过,科学才是未来之道,当官有什么好?科学院的院士在外行走,谁不尊敬?”
“额难道只有我一个人想当官?”
几个一起中进士的同学互相说着,大部分人居然都想进科学院搞科研,这也算是一件奇事。
不过目前科学院的门槛确实很高,除了必须要有专业的素养之外,还要有学术水平和进士出身。除非前两者能力过硬,朝廷赐同进士出身,否则很难进去。
没办法,现在科学院还是跟官员品级挂钩,可以理解为科学院并非是一个科研机构,而是朝廷下面的一个研究科学的官邸。
里面的高级专家教授都是正五品往上走,科学院院长更是正三品。
虽然现在科学院院长由赵祯挂名,平日里由贾宪、万直臣、燕肃三位副院长主持工作,但随着朝廷重视科学,他们的地位可比普通尚书侍郎高,待遇也更丰厚。() ()
“卖报咯,卖报咯。朝廷又有新政了,快看看,这次又是大改革,关乎我们每一个老百姓哦。”
就在这个时候,卖报的报童挥舞着手中的报纸走了进来。
有人连忙说道:“快来一张。”
“我这边也要。”
“小哥,给我这边来两张。”
“好嘞。”
报童来来回回地卖报,很快兜里的报纸就少了十多份。
“朝廷要全面建设科学学校了,各州县都要有小学和初中,路有一所高中。”
“太好了,咱们的科学之道就又有不知道多少学子踏入其中了。”
“我改变主意了,我要去教育部。”
“刘兄怎么想去教育部了?”
“现在全国各地都要兴办科学学校,教学方面肯定缺人,我想去参加。”
“刘兄要去做先生?这不知道待遇是否丰厚啊。”
“额那确实是需要问一问。”
那名有志进入教育界的刘姓进士也犹豫起来。
他贫困出身,但自幼好学,苦读九年才一朝中进士。
虽然他自知没有背景,无人提携,进官场肯定是寸步难行,不如另辟蹊径,找一条更好的路子。
比如去教育部,将来下放到地方教育局,或者去哪所高中当校长那都是有可能的事情。
可也担心朝廷待遇不好,有没有像当官这样,不仅分房还发高额薪水。
不过片刻后他就笃定道:“朝廷现在对科学如此重视,肯定不会苛待教育人士,我进士出身投身教育,想必直接就是校长起步,待遇不会太差的。”
“那就祝刘兄桃李满天下了。”
众人都纷纷给予祝福。
事实上没过多久,教育部就发了新通知。
对于新晋进士有愿意前往各路的,确实都是各地小学初中副校长起步,都是从七品级别,与当地县丞级别相当。
而一路高中的校长就不是新晋进士,而是从科学院选拔的一批博士,级别为正五品。
在眼下这个科学刚刚启蒙的时候,教新学的小学初中校长,文凭至少得是科举同进士,老师也得是举人,就可以知道朝廷对于教育的看重。
此刻酒楼当中。
除了几个新进进士以外,酒楼里多有商人,他们其实也很关心朝廷政策,纷纷购买报纸看起来。
邻桌就有一桌,刚好汴梁做纸的马家正在宴请做粮油生意的孟家,马家老大今年三十来岁,与孟家老大差不多年纪,正是接手家族生意的时候。
孟老大看到报纸上说朝廷开放钢铁、水泥、纺织等产业,顿时激动道:“马兄,朝廷终于允许咱们经营钢铁和水泥了。”
马老大纳闷道:“孟兄,以你们家和知院的关系,这事你还是看报纸才知道?”
汴梁商圈很多人都清楚,孟家原来不过是个中等粮商家庭,后来就是抱上了知院大腿,入股了国营商行,这才一朝发迹,挤进了最上层圈子。
孟老大摇摇头道:“知院素来刚正,我二叔也不是善于钻营的人,只知道朝廷只要让我们出力,哪怕是倾家荡产也要帮上忙,这才能得到朝廷青睐,怎么可能会被提前给内部消息呢?”
马老大敬佩道:“孟叔真乃当代孟尝君也。”
“这钢铁厂和水泥厂既然是朝廷希望大家兴办的,那咱们孟家肯定不能落后,我打算自己注册一家商行,响应朝廷号召。”
孟老大义正言辞地说道。
马老大想了想,便也说道:“孟兄敢为人先,让兄弟十分钦佩,贤兄既然有如此心情,愚弟自然也不能干看着,愿意与兄长一同作股,你看如何?”
“那感情好。”
孟老大连连点头。
其实别看已经有不少商人在打探钢铁厂和水泥厂的事情,但观望的还是居多。
钢铁厂大家都能看到利润,民间用钢需求大,未来不缺销量。
可兴办这样的厂子成本也不知道多少,普通商人肯定办不起,只有那些巨贾才有资格。
而水泥厂则是不知道未来是否有市场,是否会亏本。
不过商人做买卖本身就有风险,朝廷已经给出了水泥厂未来的发展方向,那自然也不乏愿意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很快消息出来之后,汴梁就有不少商人打算前往工商局,询问兴办这几个厂子的问题。
教育界和商界都引发了不小的地震。
而相比于不少读科学出身的进士和看重钢铁水泥的商人们来说,民间又是另外一副光景。
汴梁真正看报的其实没有多少底层百姓,看报的受众多是汴梁市民。
这些汴梁市民就跟后世北京市民一样,在当地有房产,有产业,都是小有家资,所以能够认识字,看得懂报纸,识字率也高。
可底层百姓是看不懂的,他们大部分人都不住在内城,连外城都不住,而是住在城外。
此刻城外早就已经不是当初的荒野。
这几年汴梁大兴土木,城外东西郊区,如今早就修建出大批房屋,住满了百姓。
房价最低的是东郊,东郊离城近,离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河等运河码头近,走路到码头去可谓近在咫尺,按理来说应该是最抢手的地方。
但新曹门外的房价低至一月租金不到三百文,比官府修建的公房还便宜一百多文,跟外城靠近新曹门的房租比,更是差了五倍。
朝阳门和大通门外的房租稍微贵一点,大概五百文一个月,差不多是现在码头工人两到三天左右的工资。不过与靠近朝阳门和大通门的城内房子比,还是非常便宜。
之所以东郊房租低廉,除了这些房子大多数都是朝廷修建,供给城外百姓居住的以外,最重要的,还是因为东城外死了数以万计的人。
赵骏当初处理无忧洞和鬼樊楼,还有清查整个开封的污秽,不管是贪官污吏,还是黑恶势力,纷纷抓起来关入皇城司和开封府大牢,牢中在一段时间人满为患,一间六平米的牢房里,关了十多个犯人。
然后经过皇城司的审讯,一批一批的犯人被押到东城外处决,连砍了得有大半年,东城外当时还是野荒地,一度那里的草都变成红色,那里的小山坡都变成了乱葬岗。
结果短短不过七八年时间,汴梁的城市圈开始向城外扩张,东城外的乱葬岗也被铲平,摇身一变变成了新城区,大量楼房拔地而起。
因此东郊无论从地理、环境以及离工作单位距离,都远胜西郊,可西郊的房价就是比东郊贵。
这谁说理去?
此时相比于城中正处于楼房与平房变革时代,东城外就简单许多。
犹如一个纵横交错的镇子,沿着新曹门出城,过桥之后,就踏入了河边马路,马路一侧是围绕着汴梁外城的护城河,另外一侧则是街道。
有三四层的房子,有四五层的房子,也有二三层的房子——它们的共同点在于,基本上已经不是木制,而是钢筋水泥房。
原来东郊有不少木屋,现在都被朝廷征收拆除,按照规划,建造出了一个向城外延伸达一里长的集镇。
镇子虽然不如城中繁华,却也一应俱全,各类门店铺面经营,丝毫不比城中差多少。
而在各个路口以及城外的一些官署衙门外,都有告示。
东郊归开封府管,在通往新曹门、大通门和朝阳门,过桥进城的路口处,几个衙役拿着告示和米浆走了过来。
见到这一幕,周围的百姓顿时停住,有附近商铺的店主不再看店,有进城要上工的工人选择迟到,就连附近没有上学光脚跑的孩子,都围拢过来凑热闹。
“又有告示了。”
“快看看朝廷又有什么新政了?”
“好消息啊,朝廷这次要大规模招工,修建道路和水渠了。”
“真的吗?现在城里很多地方都招满了,我家就老大找了工作,老二和老三每天无所事事,我都快愁死了。”
“这上面说了,如果要去的直接到当地官府报名,是去修路和水渠的,待遇丰厚。”
“那太好了。”
诸多百姓们顿时议论纷纷。
这些年汴梁因为日益兴旺,经济越发发达,吸引了不知道多少百姓前来打工。
问题是在非工业化时代,哪怕伱经济高速发展,哪那么多工作岗位?
所以随着最近几年人越来越多,汴梁的工作反而越来越不好找。
虽然这个问题将来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铺开之后轻松解决,但至少眼下还是非常缺劳动力。
现在朝廷又开始招工,对于汴梁过剩的劳动力来说,肯定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
一时间,民间百姓奔走相告,开封府衙和负责招工的工部衙门外,挤满了长龙,都是来报名参与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