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回趟老家,方翰民拿出钱,让两个妹妹去村里的小卖部买了两瓶白酒和一些熟食,准备给晚餐加几道菜。晚饭的时候,一家人将围坐在桌前,这种场景,已经多年没见到了。
餐具摆上桌,方翰民先给老父亲面前的杯子倒满了酒,在给自己的杯子倒酒之前,他征询大家的意见,要不要让他兄弟方新民也来一杯?
老父亲方燮成告诉他,方新民初中毕业后没考上高中,前年就回家帮着父母干农活了,“要不是你兄弟在家,你姐出嫁后,就凭我跟你妈,家里的承包地都种不出来。”
“如此说来,新民现在也是大人了,那就一起喝吧。”方翰民给他兄弟也倒满了酒。
饭菜上桌后,母亲和姐姐也坐到桌旁,方翰民再次征询道:“妈,你跟我姐要不要喝点酒?”
徐桂华摆了摆手,“你们爷仨喝吧,我跟你姐从来没喝过酒。”
方翰民三四年都没回老家了,饭桌上,一家人忍不住问这问那,特别是母亲徐桂华,对大儿子的事特别关心,“翰民,你不是厂里的临时工吗?怎么过年都忙得没有时间回家?他们那么大的厂,什么样的人没有?为啥要抓住一个临时工不放手?”
宿主为人很低调,让穿越过来的方翰民实在弄不明白,这么重要的事,为什么不告诉父母?让家人们认为方翰民至今还是个临时工,如果再不告诉他们实情,往下就没法说话了!
“爸,妈,因为整天忙于工作,我忘了告诉你们,我现在已经不是临时工了。厂里也不是故意抓住我不放,我是真有工作脱不开身,这几年春节才没回家。”
“翰民,你说的是真的?”父母和姐姐异口同声地问。
就连兄弟方新民和两个正在念书的妹妹也很吃惊,“大哥,你不是临时工了?”
“这种事还能撒谎,我现在真的不是临时工了。”方翰民再次肯定地回答。
“厂里觉得你工作年头多,就给你转正了吧?”
“这跟工作年头没有关系,再多的工作年头,也不是临时工转正的条件,是我在工作上为厂里做了一点贡献,厂里因为我的贡献,才给我转正的。”穿越者也不是个高调的人。
“你为厂里做了什么贡献?”全家人都很好奇。
“什么贡献?我讲出来你们也听不懂,知道是贡献就行了。”
老父亲方燮成点点头,“怪不得这几年过春节你都没回家,原来受到了厂里的重用,不简单!”
“也没有什么不简单的,我赶上了,并把工作圆满完成了,事情就这么简单。”方翰民轻描淡写地说。
“哎哟,翰民现在是正式职工,身份改变了,是不是应该让村里人知道?因为他们一直以为你是临时工。”母亲徐桂华的虚荣心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村里有人经常提起这件事。
“没有这个必要,他们愿意怎么说,那是他们的自由。”现在的方翰民,早已把荣辱置之度外。
“翰民,虽然你不在乎村里人说什么,但有人给你介绍女朋友的时候,临时工和正式工的差别就太大了!”方文英对村民的心态很了解。
“介绍女朋友?不着急,我还没有那方面打算呢。”
“翰民,可别这么说,你都二十四五了,有人上门提亲,我们也不能把人家推出门去,你说是不是?”
“好啦,我的事,也许用不着大家操心,到时候再说吧。但我转为正式职工的消息,不要故意在村里宣扬,顺其自然就好。”
上午坐车,下午又步行了两三个小时,方翰民疲态尽显,晚饭后,等母亲和姐姐收拾完餐具,不到九点,他就倒头睡去了。
第二天上午八点多,请到家里帮忙的亲朋好友陆续到达,有的搭锅台,有的洗餐具,有的摆桌椅,经济条件再不好,老方家大女儿出嫁,酒席总是要摆的。
按照当地风俗,女方喜酒安排在头天晚上,所以,一天的忙碌,都是为了当晚招待前来贺喜的亲朋好友和村里的父老乡亲。
方翰民帮不上什么忙,因为在他到家之前,他的父母家人已经把一切都安排妥当,另外,方翰民对老家的情况知之甚少,他也不知道应该从何入手。
遇到前来贺喜的亲朋好友和父老乡亲,方翰民机械地跟对方打着招呼,因为他也不知道对方姓甚名谁,只有对那些以前就很熟悉的亲戚,方翰民才显得比较亲切,但对方如果问及他工作上的事,方翰民不愿详谈,一般用几句话就搪塞过去了。
不知道方翰民的二舅从何处得知他的身份已经变了,一把将他拉到一边,“翰民,这么大的事还瞒着二舅,你不够意思呀!”
虽然二舅比方翰民要大十几岁,但他从小就喜欢这个聪明的外甥,一直关注方翰民的成长。
方翰民被二舅突如其来的动作搞得莫名其妙,“二舅,这是什么意思?”() ()
“你从临时工转为正式工人了,也不跟我说一声,你还问我什么意思?”
方翰民基本知道怎么回事了,还是明知故问:“这件事呀,你听谁说的?”
“你不告诉我,你妈还能跟我保密吗?”
方翰民故意装出无辜的样子,“咱们刚见面,这不还没来得及跟你说嘛,二舅,你别多心呀!”
“嗨,你遇到这么大的好事,我多什么心呀!替你高兴还来不及呢。不过以前听那些在外头工作的人说,临时工要想转成正式工,比登天还难,你是怎么做到的?”
虽然是个地道的农民,但二舅喜欢在集贸市场的茶摊听别人吹牛逼,对外面的世界略知一二。
“工作这些年,我为厂里做了点贡献,为了表扬我,领导们决定把我的身份变为正式职工,就这么回事儿。”方翰民敷衍道。
“改变身份可不是小事,这说明厂领导重视你。”
“无所谓重视不重视,这也是我应得的。”
“翰民,道理上你这样说是对的,但上哪儿讲那么多大道理呀?我觉得你应该珍惜这种机会,继续努力工作。”二舅识字不多,但比较正统,喜欢听收音机,教训年轻人的话也学会了不少。
方翰民不再跟二舅较真,只是哼哈地应付着。
今天,方燮成夫妇和大女儿方文英是重点,虽然亲朋好友和村里的父老乡亲知道方翰民回趟老家不容易,但见面后大多也只是跟他寒暄几句就过去了。
当晚酒席过后,宾朋和村里帮忙的人都各自回家了,母亲徐桂华跟方翰民商量,希望他明天作为娘家人,跟随送亲的队伍亲自把姐姐送到男方家。
宿主愿意答应母亲的要求,毕竟他目睹了姐姐为这个家庭做出的牺牲,他跟方文英又是家中的老大,他们从小同甘共苦,可谓姐弟情深,姐姐明天要出嫁,当兄弟的理应送她一程。
但穿越者不太情愿,他本来就对这个家庭一片陌生,明天又要走那么远去当什么娘家人,还不如在家里休息一天。
“你可以不考虑我的情绪,但我父母的感情你不能不考虑,大女儿出嫁,他们的大儿子居然不愿去送亲,你让他们怎么想?还有我姐,我专程回家参加她的婚礼,结果我却没去送她,你读了那么多书,应该知书达理,你让她情何以堪?”宿主提醒道。
穿越者设身处地想了想,“我不仅要考虑你父母和姐姐的感情,也会顾及你的情绪,毕竟咱俩是一体嘛。正好利用这个机会,看看男方是个什么样的家庭,对你姐姐好不好。”
想到这里,方翰民答应了母亲的要求。
第二天一大早,男方迎亲的队伍就到了,一番吹吹打打的仪式过后,娘家人大大小小二十多口子,跟随迎亲的队伍,把方文英送往男方家里。
根据方翰民的观察,他第一次看到的姐夫,无论身高长相都配不上他姐姐方文英,就是人比较厚道,将来可能不会让他姐姐受气。另外,男方家庭条件非常一般,即使不考虑方翰民的因素,也未必比方文英的娘家强多少。
这门亲事能成,不知道父母和姐姐是怎么想的,方翰民认为,也许姐姐的年龄是关键问题,因为偏远农村的大龄女青年,能找到婆家把自己嫁出去就很不错了,何况男方的综合条件也不算太差。
午饭后,方翰民回到家里,因为送亲来回步行了二十多里路程,这对已经多年没有过长途跋涉的他来说是一种挑战,到家后,先躺在床上睡了一觉,醒来已是傍晚时分。
晚饭时,一家人围在桌前,唯独少了方文英,大家的情绪不免有些低落,方翰民劝慰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自然现象,大姐过两天就回来看望你们,咱们别想太多了。”
“翰民说得对,女儿大了不由娘,该出嫁就得出嫁,我也不是舍不得她,只是觉得心里空荡荡的,可能过几天就好了。”母亲徐桂华神情忧郁地说。
要说这一大家人,谁跟大女儿方文英感情最深,当然非母亲徐桂华莫属,因为女儿家心细,有方文英这个帮手,这些年徐桂华在家里的大事小情上省心不少。虽然二儿子方新民也基本长大懂事了,除了干活有把力气,其他方面对母亲根本没有多少帮助。
方翰民决定第三天中午往回返,母亲留他再待两天,等方文英回娘家,见个面再走。
“领导给我三天假,已经算是破例了,如果不按时返回单位,就属于违反厂规厂纪。我也想跟我姐见个面再走,但时间不允许。”方翰民解释道。
“行啦,翰民工作要紧,他们姐弟以后还有机会见面。”方燮成历来不喜欢儿女情长。
这天上午,方燮成和徐桂华都没下地干活,他们特地留在家里陪方翰民待半天,因为有些事情他们需要跟大儿子商量。
餐具摆上桌,方翰民先给老父亲面前的杯子倒满了酒,在给自己的杯子倒酒之前,他征询大家的意见,要不要让他兄弟方新民也来一杯?
老父亲方燮成告诉他,方新民初中毕业后没考上高中,前年就回家帮着父母干农活了,“要不是你兄弟在家,你姐出嫁后,就凭我跟你妈,家里的承包地都种不出来。”
“如此说来,新民现在也是大人了,那就一起喝吧。”方翰民给他兄弟也倒满了酒。
饭菜上桌后,母亲和姐姐也坐到桌旁,方翰民再次征询道:“妈,你跟我姐要不要喝点酒?”
徐桂华摆了摆手,“你们爷仨喝吧,我跟你姐从来没喝过酒。”
方翰民三四年都没回老家了,饭桌上,一家人忍不住问这问那,特别是母亲徐桂华,对大儿子的事特别关心,“翰民,你不是厂里的临时工吗?怎么过年都忙得没有时间回家?他们那么大的厂,什么样的人没有?为啥要抓住一个临时工不放手?”
宿主为人很低调,让穿越过来的方翰民实在弄不明白,这么重要的事,为什么不告诉父母?让家人们认为方翰民至今还是个临时工,如果再不告诉他们实情,往下就没法说话了!
“爸,妈,因为整天忙于工作,我忘了告诉你们,我现在已经不是临时工了。厂里也不是故意抓住我不放,我是真有工作脱不开身,这几年春节才没回家。”
“翰民,你说的是真的?”父母和姐姐异口同声地问。
就连兄弟方新民和两个正在念书的妹妹也很吃惊,“大哥,你不是临时工了?”
“这种事还能撒谎,我现在真的不是临时工了。”方翰民再次肯定地回答。
“厂里觉得你工作年头多,就给你转正了吧?”
“这跟工作年头没有关系,再多的工作年头,也不是临时工转正的条件,是我在工作上为厂里做了一点贡献,厂里因为我的贡献,才给我转正的。”穿越者也不是个高调的人。
“你为厂里做了什么贡献?”全家人都很好奇。
“什么贡献?我讲出来你们也听不懂,知道是贡献就行了。”
老父亲方燮成点点头,“怪不得这几年过春节你都没回家,原来受到了厂里的重用,不简单!”
“也没有什么不简单的,我赶上了,并把工作圆满完成了,事情就这么简单。”方翰民轻描淡写地说。
“哎哟,翰民现在是正式职工,身份改变了,是不是应该让村里人知道?因为他们一直以为你是临时工。”母亲徐桂华的虚荣心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村里有人经常提起这件事。
“没有这个必要,他们愿意怎么说,那是他们的自由。”现在的方翰民,早已把荣辱置之度外。
“翰民,虽然你不在乎村里人说什么,但有人给你介绍女朋友的时候,临时工和正式工的差别就太大了!”方文英对村民的心态很了解。
“介绍女朋友?不着急,我还没有那方面打算呢。”
“翰民,可别这么说,你都二十四五了,有人上门提亲,我们也不能把人家推出门去,你说是不是?”
“好啦,我的事,也许用不着大家操心,到时候再说吧。但我转为正式职工的消息,不要故意在村里宣扬,顺其自然就好。”
上午坐车,下午又步行了两三个小时,方翰民疲态尽显,晚饭后,等母亲和姐姐收拾完餐具,不到九点,他就倒头睡去了。
第二天上午八点多,请到家里帮忙的亲朋好友陆续到达,有的搭锅台,有的洗餐具,有的摆桌椅,经济条件再不好,老方家大女儿出嫁,酒席总是要摆的。
按照当地风俗,女方喜酒安排在头天晚上,所以,一天的忙碌,都是为了当晚招待前来贺喜的亲朋好友和村里的父老乡亲。
方翰民帮不上什么忙,因为在他到家之前,他的父母家人已经把一切都安排妥当,另外,方翰民对老家的情况知之甚少,他也不知道应该从何入手。
遇到前来贺喜的亲朋好友和父老乡亲,方翰民机械地跟对方打着招呼,因为他也不知道对方姓甚名谁,只有对那些以前就很熟悉的亲戚,方翰民才显得比较亲切,但对方如果问及他工作上的事,方翰民不愿详谈,一般用几句话就搪塞过去了。
不知道方翰民的二舅从何处得知他的身份已经变了,一把将他拉到一边,“翰民,这么大的事还瞒着二舅,你不够意思呀!”
虽然二舅比方翰民要大十几岁,但他从小就喜欢这个聪明的外甥,一直关注方翰民的成长。
方翰民被二舅突如其来的动作搞得莫名其妙,“二舅,这是什么意思?”() ()
“你从临时工转为正式工人了,也不跟我说一声,你还问我什么意思?”
方翰民基本知道怎么回事了,还是明知故问:“这件事呀,你听谁说的?”
“你不告诉我,你妈还能跟我保密吗?”
方翰民故意装出无辜的样子,“咱们刚见面,这不还没来得及跟你说嘛,二舅,你别多心呀!”
“嗨,你遇到这么大的好事,我多什么心呀!替你高兴还来不及呢。不过以前听那些在外头工作的人说,临时工要想转成正式工,比登天还难,你是怎么做到的?”
虽然是个地道的农民,但二舅喜欢在集贸市场的茶摊听别人吹牛逼,对外面的世界略知一二。
“工作这些年,我为厂里做了点贡献,为了表扬我,领导们决定把我的身份变为正式职工,就这么回事儿。”方翰民敷衍道。
“改变身份可不是小事,这说明厂领导重视你。”
“无所谓重视不重视,这也是我应得的。”
“翰民,道理上你这样说是对的,但上哪儿讲那么多大道理呀?我觉得你应该珍惜这种机会,继续努力工作。”二舅识字不多,但比较正统,喜欢听收音机,教训年轻人的话也学会了不少。
方翰民不再跟二舅较真,只是哼哈地应付着。
今天,方燮成夫妇和大女儿方文英是重点,虽然亲朋好友和村里的父老乡亲知道方翰民回趟老家不容易,但见面后大多也只是跟他寒暄几句就过去了。
当晚酒席过后,宾朋和村里帮忙的人都各自回家了,母亲徐桂华跟方翰民商量,希望他明天作为娘家人,跟随送亲的队伍亲自把姐姐送到男方家。
宿主愿意答应母亲的要求,毕竟他目睹了姐姐为这个家庭做出的牺牲,他跟方文英又是家中的老大,他们从小同甘共苦,可谓姐弟情深,姐姐明天要出嫁,当兄弟的理应送她一程。
但穿越者不太情愿,他本来就对这个家庭一片陌生,明天又要走那么远去当什么娘家人,还不如在家里休息一天。
“你可以不考虑我的情绪,但我父母的感情你不能不考虑,大女儿出嫁,他们的大儿子居然不愿去送亲,你让他们怎么想?还有我姐,我专程回家参加她的婚礼,结果我却没去送她,你读了那么多书,应该知书达理,你让她情何以堪?”宿主提醒道。
穿越者设身处地想了想,“我不仅要考虑你父母和姐姐的感情,也会顾及你的情绪,毕竟咱俩是一体嘛。正好利用这个机会,看看男方是个什么样的家庭,对你姐姐好不好。”
想到这里,方翰民答应了母亲的要求。
第二天一大早,男方迎亲的队伍就到了,一番吹吹打打的仪式过后,娘家人大大小小二十多口子,跟随迎亲的队伍,把方文英送往男方家里。
根据方翰民的观察,他第一次看到的姐夫,无论身高长相都配不上他姐姐方文英,就是人比较厚道,将来可能不会让他姐姐受气。另外,男方家庭条件非常一般,即使不考虑方翰民的因素,也未必比方文英的娘家强多少。
这门亲事能成,不知道父母和姐姐是怎么想的,方翰民认为,也许姐姐的年龄是关键问题,因为偏远农村的大龄女青年,能找到婆家把自己嫁出去就很不错了,何况男方的综合条件也不算太差。
午饭后,方翰民回到家里,因为送亲来回步行了二十多里路程,这对已经多年没有过长途跋涉的他来说是一种挑战,到家后,先躺在床上睡了一觉,醒来已是傍晚时分。
晚饭时,一家人围在桌前,唯独少了方文英,大家的情绪不免有些低落,方翰民劝慰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自然现象,大姐过两天就回来看望你们,咱们别想太多了。”
“翰民说得对,女儿大了不由娘,该出嫁就得出嫁,我也不是舍不得她,只是觉得心里空荡荡的,可能过几天就好了。”母亲徐桂华神情忧郁地说。
要说这一大家人,谁跟大女儿方文英感情最深,当然非母亲徐桂华莫属,因为女儿家心细,有方文英这个帮手,这些年徐桂华在家里的大事小情上省心不少。虽然二儿子方新民也基本长大懂事了,除了干活有把力气,其他方面对母亲根本没有多少帮助。
方翰民决定第三天中午往回返,母亲留他再待两天,等方文英回娘家,见个面再走。
“领导给我三天假,已经算是破例了,如果不按时返回单位,就属于违反厂规厂纪。我也想跟我姐见个面再走,但时间不允许。”方翰民解释道。
“行啦,翰民工作要紧,他们姐弟以后还有机会见面。”方燮成历来不喜欢儿女情长。
这天上午,方燮成和徐桂华都没下地干活,他们特地留在家里陪方翰民待半天,因为有些事情他们需要跟大儿子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