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舞会,让宿主和穿越者在对待于冬梅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宿主性格内向,观念保守,于冬梅在舞会上的热情奔放让他难以接受。穿越者来自二十一世纪,包容随和,思想前卫,认为于冬梅在舞会上的表现不应该受到任何指责。

    回想起来,方翰民跟于冬梅正式相处已经一年有余,下一步他跟于冬梅的关系如何发展,是时候应该认真考虑了,联想到今晚的舞会,一直睡眠很好的方翰民,再次失眠了。

    平心而论,方翰民认为于冬梅不仅相貌身材出众,脾气性格和为人处世也都无可挑剔,于冬梅现在的教师身份,属于国家干部编制,方翰民在企业的身份是以工代干,他还不是国家干部。就双方身份而言,方翰民比于冬梅要差一个档次。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宿主难以接受于冬梅的兴趣爱好,通过这场舞会,他认为于冬梅的举止表现过于轻浮,他对于冬梅的信心出现了动摇迹象。

    穿越者认为宿主过于敏感,“你们是高中同窗,认识这么多年了,于冬梅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心里一点数也没有吗?”

    “高中时期她就是班级文娱委员,全校文艺骨干,那时没觉得她这么随便,可她今晚跳的某两个舞蹈,跟男舞伴之间的亲密程度,让人感到很不舒服。”

    “哈哈哈!哥们,你说的是探戈和华尔兹吧?虽然我对舞蹈也不在行,但相关知识倒也略知一二,那些动作是舞蹈的基本要领,不管谁跳探戈和华尔兹,都要做那些标准动作,于冬梅本来就是舞蹈方面的行家,她跳那种舞,肯定要把动作做到位,那有什么奇怪的?”

    “兄弟,给你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假如你的妻子很喜欢跳舞这项文艺活动,而你又不可能陪她跳,她就经常跟别的男人跳这种舞,你会怎么想?”

    宿主的问题让穿越者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怎么想?我没想过这种问题,我认为于冬梅不是你想象的那种人。”

    “你这是逃避问题!但愿她不是那样的人。”......

    翻来覆去好几个小时,等方翰民睡着时,已接近凌晨四点。

    幸亏第二天是星期天,因为不上班,方翰民一觉睡到上午十一点才起床。

    于冬梅星期天要参加一位同事的婚礼,方翰民今天不跟她约会,可以自由活动,起床后洗漱一番,去厂里的职工食堂吃了午饭,他准备去双菱市新华书店,看看有没有自己感兴趣的书籍。

    骑着自行车到了书店,里面看书买书的顾客倒是不少,但方翰民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没有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他又向营业员询问几种书名,营业员连连摇头,因为他们从未听说过那些书籍。

    怀着失望的心情离开新华书店,方翰民不喜欢逛街,他只好回到宿舍,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因为平时忙于工作,“五一”从老家回来后,已经四五个月了,自己没给父母写过一封信,也没接到老家的来信,他觉得应该趁今天有时间,给老家写封信,打听一下老家的情况。

    往常,几乎每个月都能接到老家的来信,自从“五一”过后,父母没给方翰民写过一封信,当时,父母跟方翰民商量老家修房子的事,虽然最后他也答应了,是不是父母觉得方翰民答应的很勉强,他们多心了?还是由于修房子的钱不够,他们从亲戚朋友那里没有借到钱,因为资金缺口,老家的房子暂时不修了?

    带着好几个疑问,方翰民铺开信纸,给父母写了一封长信,把他关心的问题都问了个遍。......

    星期一上午九点多,厂办主任通知方翰民,让他准备下午接受新闻媒体的采访。

    方翰民感到很突然,“接受新闻媒体采访?就我自己吗?准备采访哪方面内容?”

    “媒体关注的当然是二车间的深度技改项目,准确地说,是你跟袁厂长和夏总,一起接受媒体采访。”

    “哦,好吧。”只要跟主要领导一起接受采访,方翰民就知道该怎么准备了。

    下午一点半,方翰民准时来到厂部会议室,推门进去后,看见袁厂长和夏总已经在会议桌的一边坐下了,他们的对面,是六七个陌生面孔。

    见方翰民进屋,袁厂长指着自己旁边的位置招呼他:“翰民到这里坐。”

    只等方翰民在袁厂长左边坐下,人就到齐了,老袁讲了几句开场白:“红星制药厂二车间新工艺正式投产后,彻底消除了旧工艺的废水污染问题,这件事情引起了地方媒体的关注,我们今天接受媒体采访,准备回答媒体和社会关注的所有问题。”

    紧接着,老袁介绍这次采访由双菱日报张副主编带队,参加这次采访的新闻单位除了双菱日报,还有双菱人民广播电台和双菱电视台,难怪对面还架着录音器和录像机。

    袁厂长讲完开场白,对面带队的张副主编也讲了一段话,“红星制药厂二车间深度技改项目完成后,消除了原来的废水污染,把美好的环境还给了厂区的左邻右舍,这件事情在社会上传开后,市领导非常重视,主管副市长责成市里的几大媒体对这件事情进行报道,我们迅速跟厂里取得联系,感谢袁厂长为我们安排这次采访。”() ()

    一番客气寒暄之后,开始正式采访。

    双菱日报的一位记者首先提问:“听说你们的生产过程采用新工艺之后,完全消除了废水污染,请问袁厂长,这件事的可信度有多大?”

    面对如此犀利刺耳的提问,老袁毫不犹豫地说:“这个说法的可信度是百分之百!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电视台的朋友不是带来了录像设备吗?采访结束后,我们可以带着媒体记者们去现场查看,让大家亲眼目睹,我们是不是真正消除了废水污染。”

    “我是双菱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我要问的问题是,你们这次采用的新工艺,在国内同行中,属于什么样的技术水平?”

    袁厂长吩咐道:“这个问题让我们的方科长来回答。”

    方翰民也不犹豫,“我们的加氢还原工艺,其技术水平在国内同行中遥遥领先,在国际上也属于一流水平。”

    “我是双菱电视台记者,我想知道的是,这么先进的工艺技术,是红星制药厂从国外引进的?还是自主研发的?”

    “完全由红星制药厂自主研发,跟国外没有任何关系。”总工程师老夏回答的也很干脆。

    “袁厂长,红星制药厂作为一家地方国营企业,能自主研发出这么先进的技术,实在令人钦佩,不知道当初决定开发这项技术的时候,是基于一种什么样的想法或打算?”双菱日报张副主编提出了更有深度的问题。

    “张主编,对于你的问题,我还是要请方科长来回答,因为他的回答更专业,更全面。”

    围绕张副主编的问题,方翰民用了十几分钟,从发展趋势、技术进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等方面进行了论述,“随着形势的发展,行业竞争将越来越激烈,不通过技术进步建立竞争优势,企业发展就没有希望。环保问题是企业发展绕不过去的坎,与其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不如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从源头解决污染问题。”

    方翰民的这番论述,对面的记者们似懂非懂,却听得津津有味,袁厂长和夏总,也从这番话中听出了新意。

    “方科长,如此说来,你们这次采用的新工艺,是在你的主导之下开发成功的?”双菱日报的记者问道。

    这显然是个敏感话题,记者们就是喜欢刨根问底,但方翰民不会上套,“准确地说,这项工作是在袁厂长和夏总的亲自主持下完成的,我只是在他们领导下,做了点具体工作。”

    袁厂长不在乎方翰民怎么说,因为加氢还原工艺本来就是方翰民一手开发成功的,跟其他人没有任何关系,即使方翰民如实回答,他也觉得无可厚非。不是老袁沽名钓誉,但他认为方翰民刚才的回答非常机智,说明这个年轻人情商很高。

    老夏更没想到方翰民会把他们摆在前面,因为他在开始阶段是不接受方翰民的,即使到了后来,尽管他对方翰民的态度完全改变了,但也仅仅是为方翰民的工作提供了一点方便,他对方翰民的具体工作没有任何贡献。

    记者们是局外人,他们对方翰民的回答深信不疑。

    “方科长,你只是厂部下属一个职能部门的领导,怎么会想到这种事关红星制药厂全局的大事?这是否说明了你的思想境界呢?”双菱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的问题,也很有深意。

    “哎哟,你言重了,什么思想境界呀!我们是技术科,职责所在就是向厂领导提供技术进步方面的建议,供厂领导参考,最终决策的,还是厂领导,我们最多当个执行者。”

    “方科长这么低调,我们往下采访的话题,怕是不好展开吧。”刚才这位记者对方翰民的回答,显然不太满意。

    不知这位记者是看不惯方翰民的少年老成,滴水不漏,还是不挖出点内幕新闻不罢休,反正他就盯住方翰民不放。

    方翰民当然看出了这位记者的目的,他一如既往地沉稳,“你想多了,我不是故意低调,我说的都是事实。”

    其他记者认为,正常采访没有必要深挖内幕,电视台记者岔开话题,“方科长说的没错,职能部门就是给领导提建议当参谋,最后执行领导的决策。我想问夏总,你们的新工艺除了解决废水污染问题,对产品本身能否带来好处?”

    老夏坦言:“当初决定用加氢还原新工艺改造二车间的生产线,首要考量就是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当然,借助于这项技术彻底消除废水污染,是我们更大的收获!”

    ......

章节目录

重生之工艺强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创里有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创里有作并收藏重生之工艺强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