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工艺强国第章一波三折方翰民认为,药物是治病救人的特殊产品,容不得半点疏忽,即使付出再大的代价,也要搞清楚其中的各种成分。
首先,一旦知道这种杂质的成分,就能判断它是如何在合成反应过程中生成的,通过改变工艺条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这种杂质的生成,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
另外,药物开发成功后,需要到监管部门注册,到时候必须向监管机构出示药物的分析检测结果,因为涉及到毒副作用的评估,包括杂质在内的其中每一种成分,都要有明确的认定,否则,监管部门将不会给予注册批准。
方翰民向仿制药课题组和分析检测机构的同事们解释了过中原因,他要求王工尽快跟国内有关机构联系,争取尽早对样品中的杂质做定性分析。
通过咨询大学期间的老师,王工很快联系上了一家顶级科研机构,在电话中说明意图后,对方表示可以为他们的样品做定性分析,但收费比较高。另外,要求被定性检测的物质,在样品中的含量不得低于%。
方翰民不在乎收费高低,但未知物在样品中的含量才%,离检测机构的要求相差太远了!
“一般情况下,委托方只提供受检样品,其他都是受托方的事,他们怎么会提出这种要求?”穿越者在前世的科研工作中经历过类似事件,对有关程序并不陌生,方翰民对此很不理解。
“我大学期间的老师跟这家科研机构打交道比较多,据他分析,这种仪器在国内只有五六台,近几年来,国内的科研工作空前活跃,需要做定性分析的业务排起了长队,受托机构的工作人员为了减少工作量,让委托方把样品中需要定性的成分浓缩到%以上,便于他们提高检测效率。”
“不对,微量成分也可以做定性分析呀!”
“没错,微量成分也能做定性分析,但定性检测过程比较繁琐,因为样品中的主要成分对检测结果干扰很大,为了得到正确的结论,往往需要多次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反复对比。”
方翰民点头认同,“让委托方把样品中的受检成分浓缩到%以上,就能大幅度降低干扰,无需多次检测,从而大量节省分析对比的时间,的确可以减少工作量,这主意不错。”
“问题是把样品中的未知物含量从%浓缩到%以上,这项工作难度不小啊!”郭鹏站在一旁直摇头。
短暂的沉默之后,方翰民无奈地说:“困难是不小,但人家有那样的要求,咱们就得按要求做。”
方翰民当然知道这项工作的难度,要把样品中的未知物含量浓缩到%以上,只有重结晶法和多次萃取法,两种方法的原理基本相同,但要找到合适的溶剂,却很不容易。
对两种方法的特点做过分析后,方翰民认为重结晶法操作过程太繁琐,要找到合适的溶剂需要做很多试验,虽然萃取溶剂的筛选仍是一项难度不小的工作,但萃取法相对简便易行。
从理论上讲,只要找到合适的溶剂,剩下的工作只是重复萃取操作,再将萃取液浓缩就可以了。但是,因为不知道未知物的理化特性,只能通过反复试验进行筛选,这项工作既麻烦,也很费时间。
对具体操作提了一些指导性意见和建议之后,方翰民要求分析测试机构跟课题组密切配合,抓紧时间开展试验。......
离开实验室,方翰民在走廊里看见人事科长老侯向他这边走来,老侯是方翰民最早认识的中层领导,两人之间有点特殊关系,在方翰民进厂当临时工和后来的转正过程中,老侯对他都有所帮助,尽管方翰民现在已经成为红星制药厂一把手,但每次见面,他对老侯都非常尊敬。
“侯科长,你这是要去哪儿?”方翰民主动热情地打着招呼。
“方厂长,刚才我去你办公室,见你不在,估计你在技术中心,现在你有时间吗?我来向你汇报工作。”
“哦,进屋说话吧。”方翰民在技术中心也有一间办公室,他把老侯让进屋里。
关上门,侯科长向方翰民简要汇报了“年轻有为”科技人员的统计核实结果,并将装订在一起的几页表格递到方翰民面前,“这里有相关人员的情况简介。”
方翰民粗略翻看了一遍,感觉比较满意,“上个星期布置的任务,这么快就完成了,你们这工作效率很高嘛!”
“红星制药厂二十来年都没正式分配过住房了,跟住房分配有关的事,科里的工作人员都雷厉风行,抢着去做,大家希望尽快把方案确定下来。”
“这里面反映出来的情况都属实吗?你们有没有认真核实过?可别让那些投机取巧的人钻了空子啊!”在这件事情上,方翰民显得十分谨慎。
为了打消方翰民的疑虑,侯科长详细介绍了这项工作的实施过程。接到任务后,老侯跟技术科长万程商量调查方案,万程年轻,行政工作经验不多,提不出可行的方法,但他愿意虚心听取老侯的意见。() ()
侯科长认为,这项工作最好分开进行,先由技术科根据厂里的指示精神,往各基层班组下发一个调查表,在调查表中注明“年轻有为”的条件,职工们可以跟自身情况进行对照,只要觉得自己符合条件,就可以申报红星制药厂的“年轻有为”人才,但在申报表中需详细说明自己的贡献,并有基层领导和至少一名同事签名作证。
技术科只负责发放调查表和收集申报表,然后将申报表转交给人事科核实。
根据收到的申报表,人事科工作人员找到当事人和证人,进行逐一核实,如果情况属实,则确认当事人为“年轻有为”人才。
“嗯,这个办法很好!不过在核实过程中,有没有发现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的人?”方翰民对两个科室的工作很满意。
“不仅有,而且还有好几个,都在基层的生产班组。比如二车间有个叫赖青元的职工,他也填了申报表,我们根据他在表中填报的内容进行核实,结果发现基层领导和证人签字都是假的,因为二车间领导根本就没给他签过字,他填的那个证人,二车间查无此人!”
“哈哈哈!”侯科长话音刚落,方翰民就大笑起来,“你提到赖青元这个名字,我就想到肯定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因为我对这个人太了解了!不过,虽然基层领导签字和证人都是假的,但他所说的贡献,是不是确有其事?尽管我对他印象不好,但也不能埋没他的贡献。”
老侯一摆手,“什么贡献呀!他所说的事情,完全是子虚乌有,二车间的两位领导和他的班组长从来没听说过!”
“看见没有?你这一招很管用,完全杜绝了那些弄虚作假的投机者。尽管如此,为了把这件事情做得更加公平公正,公开透明,我建议将这份名单在全厂进行公示,如果一个星期之内没有异议,就算通过。”
老侯觉得人事科的核实已经做得够认真了,没想到方翰民的要求更加严格,“好吧,我把这份名单印发到每个基层班组,看看有什么不同意见。”
......
虽然仿制药课题组把试验开展起来了,但几次试验毫无进展,课题组的科技人员束手无策,方翰民也感到不可思议,“已经使用的五种萃取剂,就没有一种有效果吗?”
试验过程的一波三折,让郭鹏等科技人员垂头丧气,“使用过几种萃取剂,得到的结果都差不多,接下来还能怎么做呢?”
方翰民看了试验记录,思考了一阵,然后说道:“醇类溶剂效果不佳,可以试一试醚类、脂类和含氮溶剂嘛,因为要萃取的是一种未知物,只能通过多次试验,才能找到合适的萃取剂,大家要有耐心,不要气馁。”
顺着方翰民的思路,课题组又进行了二十余次试验,终于发现一种脂类溶剂,对未知物的萃取效果非常好。
这一结果让课题组的工作人员很受鼓舞,他们一鼓作气,用这种萃取剂很快就把样品中的未知物含量,浓缩到%以上。
工作人员把符合要求的样品送到权威鉴定机构,一个星期后,传来了定性分析结果,原来,这种未知物是一种芳香族含氮有机物,从分子结构判断,该物质确系合成反应过程中生成。
在查询了毒性数据后,方翰民吓了一跳,“幸好及时发现,如果按目前所得原药样品向监管部门申报备案,一旦获得批准,投放市场后,这种物质的毒性将对服用该药物的患者造成很大的危害!”
知道这种杂质的分子结构,就能对其来源做出判断,方翰民一边跟郭鹏等科技人员从反应机理查找原因,改进合成工艺,尽量减少其生成量,一边寻找杂质的消除方法,将其在原药中的含量降至最低。
几经探索,终于发现原料配比和合成反应时间,是影响杂质生成的两个关键因素。在此后的试验中,首先确定了最佳物料比,在此条件下,只要将合成反应时间控制在六小时以内,就检测不到有毒杂质的生成,一旦超过六小时,这种杂质就逐渐增多。
“这下简单了,把合成反应时间控制在六小时以内,有毒杂质就彻底消除了。”郭鹏显得很高兴。
方翰民提醒道:“你忽视了一个事实,当合成反应时间不超过六小时,主要原料的转化率才百分之四十五左右,连百分之五十都不到,这将给随后的分离提纯带来极大麻烦!”
“虽然原料转化率比较低,但未转化的原料还可以回收利用,又没造成浪费,我认为只要能杜绝有毒杂质的生成,工艺就是合理的。”
方翰民不赞同这种观点,“你要记住,咱们做的是应用研究,跟基础研究的目的不一样,应用研究既要强调目的,又要兼顾实用性,两者不可偏废。”
首先,一旦知道这种杂质的成分,就能判断它是如何在合成反应过程中生成的,通过改变工艺条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这种杂质的生成,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
另外,药物开发成功后,需要到监管部门注册,到时候必须向监管机构出示药物的分析检测结果,因为涉及到毒副作用的评估,包括杂质在内的其中每一种成分,都要有明确的认定,否则,监管部门将不会给予注册批准。
方翰民向仿制药课题组和分析检测机构的同事们解释了过中原因,他要求王工尽快跟国内有关机构联系,争取尽早对样品中的杂质做定性分析。
通过咨询大学期间的老师,王工很快联系上了一家顶级科研机构,在电话中说明意图后,对方表示可以为他们的样品做定性分析,但收费比较高。另外,要求被定性检测的物质,在样品中的含量不得低于%。
方翰民不在乎收费高低,但未知物在样品中的含量才%,离检测机构的要求相差太远了!
“一般情况下,委托方只提供受检样品,其他都是受托方的事,他们怎么会提出这种要求?”穿越者在前世的科研工作中经历过类似事件,对有关程序并不陌生,方翰民对此很不理解。
“我大学期间的老师跟这家科研机构打交道比较多,据他分析,这种仪器在国内只有五六台,近几年来,国内的科研工作空前活跃,需要做定性分析的业务排起了长队,受托机构的工作人员为了减少工作量,让委托方把样品中需要定性的成分浓缩到%以上,便于他们提高检测效率。”
“不对,微量成分也可以做定性分析呀!”
“没错,微量成分也能做定性分析,但定性检测过程比较繁琐,因为样品中的主要成分对检测结果干扰很大,为了得到正确的结论,往往需要多次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反复对比。”
方翰民点头认同,“让委托方把样品中的受检成分浓缩到%以上,就能大幅度降低干扰,无需多次检测,从而大量节省分析对比的时间,的确可以减少工作量,这主意不错。”
“问题是把样品中的未知物含量从%浓缩到%以上,这项工作难度不小啊!”郭鹏站在一旁直摇头。
短暂的沉默之后,方翰民无奈地说:“困难是不小,但人家有那样的要求,咱们就得按要求做。”
方翰民当然知道这项工作的难度,要把样品中的未知物含量浓缩到%以上,只有重结晶法和多次萃取法,两种方法的原理基本相同,但要找到合适的溶剂,却很不容易。
对两种方法的特点做过分析后,方翰民认为重结晶法操作过程太繁琐,要找到合适的溶剂需要做很多试验,虽然萃取溶剂的筛选仍是一项难度不小的工作,但萃取法相对简便易行。
从理论上讲,只要找到合适的溶剂,剩下的工作只是重复萃取操作,再将萃取液浓缩就可以了。但是,因为不知道未知物的理化特性,只能通过反复试验进行筛选,这项工作既麻烦,也很费时间。
对具体操作提了一些指导性意见和建议之后,方翰民要求分析测试机构跟课题组密切配合,抓紧时间开展试验。......
离开实验室,方翰民在走廊里看见人事科长老侯向他这边走来,老侯是方翰民最早认识的中层领导,两人之间有点特殊关系,在方翰民进厂当临时工和后来的转正过程中,老侯对他都有所帮助,尽管方翰民现在已经成为红星制药厂一把手,但每次见面,他对老侯都非常尊敬。
“侯科长,你这是要去哪儿?”方翰民主动热情地打着招呼。
“方厂长,刚才我去你办公室,见你不在,估计你在技术中心,现在你有时间吗?我来向你汇报工作。”
“哦,进屋说话吧。”方翰民在技术中心也有一间办公室,他把老侯让进屋里。
关上门,侯科长向方翰民简要汇报了“年轻有为”科技人员的统计核实结果,并将装订在一起的几页表格递到方翰民面前,“这里有相关人员的情况简介。”
方翰民粗略翻看了一遍,感觉比较满意,“上个星期布置的任务,这么快就完成了,你们这工作效率很高嘛!”
“红星制药厂二十来年都没正式分配过住房了,跟住房分配有关的事,科里的工作人员都雷厉风行,抢着去做,大家希望尽快把方案确定下来。”
“这里面反映出来的情况都属实吗?你们有没有认真核实过?可别让那些投机取巧的人钻了空子啊!”在这件事情上,方翰民显得十分谨慎。
为了打消方翰民的疑虑,侯科长详细介绍了这项工作的实施过程。接到任务后,老侯跟技术科长万程商量调查方案,万程年轻,行政工作经验不多,提不出可行的方法,但他愿意虚心听取老侯的意见。() ()
侯科长认为,这项工作最好分开进行,先由技术科根据厂里的指示精神,往各基层班组下发一个调查表,在调查表中注明“年轻有为”的条件,职工们可以跟自身情况进行对照,只要觉得自己符合条件,就可以申报红星制药厂的“年轻有为”人才,但在申报表中需详细说明自己的贡献,并有基层领导和至少一名同事签名作证。
技术科只负责发放调查表和收集申报表,然后将申报表转交给人事科核实。
根据收到的申报表,人事科工作人员找到当事人和证人,进行逐一核实,如果情况属实,则确认当事人为“年轻有为”人才。
“嗯,这个办法很好!不过在核实过程中,有没有发现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的人?”方翰民对两个科室的工作很满意。
“不仅有,而且还有好几个,都在基层的生产班组。比如二车间有个叫赖青元的职工,他也填了申报表,我们根据他在表中填报的内容进行核实,结果发现基层领导和证人签字都是假的,因为二车间领导根本就没给他签过字,他填的那个证人,二车间查无此人!”
“哈哈哈!”侯科长话音刚落,方翰民就大笑起来,“你提到赖青元这个名字,我就想到肯定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因为我对这个人太了解了!不过,虽然基层领导签字和证人都是假的,但他所说的贡献,是不是确有其事?尽管我对他印象不好,但也不能埋没他的贡献。”
老侯一摆手,“什么贡献呀!他所说的事情,完全是子虚乌有,二车间的两位领导和他的班组长从来没听说过!”
“看见没有?你这一招很管用,完全杜绝了那些弄虚作假的投机者。尽管如此,为了把这件事情做得更加公平公正,公开透明,我建议将这份名单在全厂进行公示,如果一个星期之内没有异议,就算通过。”
老侯觉得人事科的核实已经做得够认真了,没想到方翰民的要求更加严格,“好吧,我把这份名单印发到每个基层班组,看看有什么不同意见。”
......
虽然仿制药课题组把试验开展起来了,但几次试验毫无进展,课题组的科技人员束手无策,方翰民也感到不可思议,“已经使用的五种萃取剂,就没有一种有效果吗?”
试验过程的一波三折,让郭鹏等科技人员垂头丧气,“使用过几种萃取剂,得到的结果都差不多,接下来还能怎么做呢?”
方翰民看了试验记录,思考了一阵,然后说道:“醇类溶剂效果不佳,可以试一试醚类、脂类和含氮溶剂嘛,因为要萃取的是一种未知物,只能通过多次试验,才能找到合适的萃取剂,大家要有耐心,不要气馁。”
顺着方翰民的思路,课题组又进行了二十余次试验,终于发现一种脂类溶剂,对未知物的萃取效果非常好。
这一结果让课题组的工作人员很受鼓舞,他们一鼓作气,用这种萃取剂很快就把样品中的未知物含量,浓缩到%以上。
工作人员把符合要求的样品送到权威鉴定机构,一个星期后,传来了定性分析结果,原来,这种未知物是一种芳香族含氮有机物,从分子结构判断,该物质确系合成反应过程中生成。
在查询了毒性数据后,方翰民吓了一跳,“幸好及时发现,如果按目前所得原药样品向监管部门申报备案,一旦获得批准,投放市场后,这种物质的毒性将对服用该药物的患者造成很大的危害!”
知道这种杂质的分子结构,就能对其来源做出判断,方翰民一边跟郭鹏等科技人员从反应机理查找原因,改进合成工艺,尽量减少其生成量,一边寻找杂质的消除方法,将其在原药中的含量降至最低。
几经探索,终于发现原料配比和合成反应时间,是影响杂质生成的两个关键因素。在此后的试验中,首先确定了最佳物料比,在此条件下,只要将合成反应时间控制在六小时以内,就检测不到有毒杂质的生成,一旦超过六小时,这种杂质就逐渐增多。
“这下简单了,把合成反应时间控制在六小时以内,有毒杂质就彻底消除了。”郭鹏显得很高兴。
方翰民提醒道:“你忽视了一个事实,当合成反应时间不超过六小时,主要原料的转化率才百分之四十五左右,连百分之五十都不到,这将给随后的分离提纯带来极大麻烦!”
“虽然原料转化率比较低,但未转化的原料还可以回收利用,又没造成浪费,我认为只要能杜绝有毒杂质的生成,工艺就是合理的。”
方翰民不赞同这种观点,“你要记住,咱们做的是应用研究,跟基础研究的目的不一样,应用研究既要强调目的,又要兼顾实用性,两者不可偏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