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崇祯的供应商大萌第章:炎州安排始大明的内阁,原本是没有特定的办公地址的,所谓内阁,就是崇祯以下,六部之上的中间层。
在明朝之初,只是一群官职不高的秘书,他们通常在武英殿,文渊阁,六部等处任职,能够拿到第一手的皇帝批复和各地上奏。
随着内阁大学士们逐渐可以兼任六部官员,加上和皇帝亲近,自然的开始权利集中起来,形成了内阁等于宰相的情况。
以往内阁人员不过是三四人,只是随着崇祯不断补充部门,人员也逐渐增多,内阁阁臣从前面的四五个,变成了现在的十多个。
且需他们要处理的事务增多,六部成了十一部,各个部门之间联系又需要有各自的手下,于是固定类似于后世政府大楼的办公地址,内阁总部就成了必要。
得到皇帝的允许后,有数次建设经验的施工队领衔组织人手,还有王承恩亲自监工各种材料,内阁建设的速度飞快,于一个月前就已经投入使用,且一直在发挥着作用。
相比于现代的大楼,内阁仍然是阁楼亭台,小桥流水,高科技手段下,中间绿化搞的非常好,在整个京师范围内,都算是一片难得的典雅之地。
只是楼体的材料,从以往的石基木骨,变成了由新式钢筋材料,而墙壁则还是城内发动的木工进行建造,由透明玻璃组成窗户,让内部的各个办公室显得光亮。
整个院子并没有按照山头设立,而是按照功能设立,总会议院,食堂区,分类办公室,秘书楼等,原本一栋楼里一部尚书最大,如今却只看对应官职。
最中央的会议大厅中,随着崇祯赶到的消息传进,所有大臣赶紧安静,等陈烨坐到下首第一个位置后,高宇顺将一份份文件递了上来。
到了这个时候,崇祯才从门外严肃的进来,身后跟着的卫兵站在两侧,群臣赶紧起身,朝崇祯作揖礼。
“参见陛下!”
“好,众爱卿免礼,都坐吧。”
崇祯同样躬身回礼,等所有人都坐下后,自己最后坐下,以示尊重。
“诸位爱卿,经过近三个月的辛苦建设,炎州先谴团的战士们,已经在炎州开拓出了第一个能够降落的机场和足够的物资领地。
祖大寿在炎州收拢先圣遗民一万余人,如今正在修缮港口,同时,大明的天津港也已经建设完成。
这意味着,大明对于炎州的开发,已经可以进行下一步了,朕已经给孙爱卿发电,让他尽快收尾宋国之事,随时准备回来,领军前往。
诸位爱卿,炎州除了皇家陆军初期驻扎,还需要进行迁移至少百万经过教化的民众过去,才能让炎州的先圣遗民,彻底融入到大明。
这大量人员缺失,势必会造成明年内地的百姓减少,影响明年的春耕,而大明北方的土地年初开始分给百姓,所以百姓愿意去遥远的炎州的人并不多。
怎么能够既不影响春耕,保证冬季的收成,又能组织到足够的人,这其中需要内阁进行配合,进行善后的工作很多。
所以,内阁的任务很重。”
听着崇祯的话,一众大臣面色逐渐凝重起来,他们都快忘了,距离原本的锦州总兵祖大寿去美洲开荒,可是已经快三个月了啊。
当时崇祯处理完了宗室之后,皇家陆军开荒营就准备出发了,本来这事值得全大明关注的,可紧随其后,便是崇祯收复东番。
崇祯亲征的热度那多高?加强先遣营的工作又繁琐,虽然是陈烨亲自用直升机运送的,可热度还是不高,加上无线电指挥,更是没别的可报道的。
再后面就是高丽战争爆发,倭国土地被卖,大明百姓本来对于炎州不感冒的,可倭国不一样,倭国是自古就经常能听到的。
加上去倭国还可以直接成地主,百姓的热度再次被调动,一窝蜂的涌入购买倭国土地的战线。
再后面,大明这边又是太子出巡,又是冬季赈灾的,最后甚至炎州的先遣营,仅仅不到一千多人,在报纸上被人彻底遗忘了。
倭国的土地热度,甚至让人忘了大明还有一个名义上的炎州,那个炎州甚至有大明平原翻倍的平原。
当然,炎州发现的热度过后,炎州也确实没再热闹过,毕竟报纸不加大宣传,崇祯也一直宣传倭国伪重,炎州自然就冷漠了。
此时群臣听着崇祯的要求,也是开始面露难色,对于他们来说,组织百万人不是什么难事,毕竟历来大工程,哪个不是组织数十万人的?
可组织百万人迁移,就太难了,这和组织百万人动工完全不一样,这样的迁移,甚至会造成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的荒没。
户部尚书李待问和工部尚书对视一眼后,李待问起身。
“陛下,这动员百姓去炎州倒是没什么,炎州足足有数万万顷地,需要百万人也是应当的。
只是臣觉得这一年之期,恐怕有些仓促了,如今户部欠您的钱,已经快有一年税银了。”
“对啊陛下,倭国于上次高丽战争时卖出的土地,尚未运送百姓过去,百姓已有争议。
如今若是再征发百万百姓,臣恐对大明内部造成困扰。”
“对啊陛下,组织百万百姓,至少又需要数千吏员,还要医者,工匠无数。
炎州都是未开化之地,又没有成熟的官员接任,这走了,大明还需要再提拔出来。
不若陛下您定一个周期如何?以十年为期,逐年增长。”
一群大臣也想不到,以前人多地少就会流民增多,吃不上饭就会生乱,可如今人口少了,居然还是在让他们发愁。
组织百万人看似简单,可如今大明各地建设都是需要人口,建设又和政绩挂钩,更关键的是,组织这么多人,户部得出多少钱?
李待问光想想国库已经倒欠皇家商号几百万两,就感觉头疼,商业司创立起来后,仅仅整合了京师周边,初期那些勋贵的产业。
剩下的传统商号都还没开始正式纳税,也就是说,户部现在根本承受不起百万人以上的迁移,所以,李待问又望向了从首负变成首富的崇祯。
面对李待问的眼神,崇祯也是有些无语,现在他内帑肥的流油,可他也不能光用内帑啊,总不能让户部一直可着他吸吧?皇家陆军还是他在养着呢。() ()
“朕知道了,既然户部有困难,如今国库确实也压力很大,库银龙空虚,可以慢慢来,等倭国的银山投产了,户部得压力想来会小很多。
你们也知道,实际上经过数年天灾,大明的部分土地,现在并不适合耕种,如今大明缺地缺得太狠了。
所以朕当初急切的为大明寻找新的落脚点,天下之大,能够耕种,又没有人的地方,你们看有多少?
放眼大明周边,你们看看,倭国有吗?高丽有吗?这些地方不都已经有人,且人多的自己的都站不下了。
刚才你们说倭国那边也等着安排百姓过去,是啊,朕把倭国的田产卖了大部分给大明的百姓,以迁移百姓过去,就是因为土地的问题,就是因为大明的人太多了。
可倭国本来就有数千万人,他们自己种田都快吃不饱了,如今朕把他们地主幕府的田都卖了,你们说,那些人的粮食,又该怎么办?”
“额?陛下,您的意思是,迁移倭国人去炎州???
这可使不得啊!小小倭国贼寇,死了便死了,怎能染指大明疆土?还是那么好的田地。”
“诶!刘大人可不要乱说,炎州那么好的田地,又是国师和陛下由新发现的。
迁移倭国人去岂不是可惜了?岂有有番夷陵占便宜的道理,我想陛下的意思肯定是让倭国人去干活。”
“陛下,您不会,认真的吧???”
一群大臣看着崇祯没有反对,顿时又纠结起来了,的确,美洲大平原的土地对于大明人来说,是魅力无限的。
炎州前面报纸得数据搞的太好了,让大明官员就算不屑于过去当值,可同样不愿意送给别人。
这样好的土地,就算是荒废了,他们也不愿意就这么让倭国人拿走,明朝又没有宁赠友邦,不予家奴的传统,何况倭国连强大的‘友邦’都算不上。
不过记忆传输的作用逐渐体现,几个老臣刚反驳完后,宋应星,李若涟,王承恩等人的大脑逐渐还是回忆起一些民族大融合的问题来。
“诸位同僚,倭国的土地本就狭窄,如果大明想要插手,迁移百姓过去是必然的。
否则倭国上下对大明没有归属感,对陛下没有敬爱感,没有人教化正确的忠君爱国思想,始终是块飞地,在未来肯定会出问题。
只是如此一来,倭国土地贫瘠,必然无法承受越来越多的大明百姓和倭国农户,想要解决,只有让倭国农户变少?
但陛下宅心仁厚,虽然倭国数次想要阴谋分裂大明,可倭国百姓是无辜的,他们的幕府犯的错,让他们承担已经很惨了,陛下又怎么忍心无辜之人丧命?”
“哦!!!老夫明白了,所以,陛下您早在高级战争时,就已经考虑好了倭国人的去处吗?
难怪啊!难怪皇家陆军一到高丽,便对倭国发起灭国之势,甚至不惜以福建往事为由追击到倭国,与万历年间完全不同。”
“嘶!若是如此,老夫倒是明白了,难怪陛下要不停的安排百姓购买倭国的土地,老夫还说倭国人都已经活不下去了,哪来的地呢。”
“本官培训时,曾听过一句话,至今仍然感觉印象深刻,诸位不妨听听,我想你们会明白为何陛下一直以来的安排。
这句话是这样的,想毁灭掉一个国家,必须先毁掉他们的历史;想要毁掉一个族群,必须先灭掉他们的文化。
大明想要争夺更多的土地,那么,一个有伪皇存在的,有狼子野心的国家是注定不能存在的!”
李若琏的话一出口,顿时李待问,倪元璐等传统文官代表纷纷色变,瞳孔凝聚的看向李若琏,再看向崇祯。
看着窗外投射进来的阳光,这种光天化日之下,绸缪覆灭一个国家的言论,对于大明朝这群承平已久的官员们来说,有些过于超纲了。
而范复粹听着李若琏话,面色却很是复杂,因为福建今天来的奏报,很明显,会和炎州,甚至倭国的开发起冲突。
尤其是崇祯打算南巡之际,突然出现这么打脸的奏折,如果被天下所知,而崇祯还不出兵为百姓做主,那这些天报纸开始造势的下西洋活动就会成为笑话。
崇祯的目光看向他,点点头,这事他同样已经知道了,所以才会今天组织众臣齐聚,他的目的就是把这事顺便也放出来。
传统的多线开花,多线对战对一个农业国家就是灭顶之灾,倒不是单纯的军队不够,而是后勤根本不可能支持。
强如元帝国打穿亚欧大陆,也是以战养战,实行三光政策,就地养军,不顾原址军民死活,这种情况无论是元还是后世的倭国都惊人相似,所以他们的占领注定长不了。
而殖民地的类型就不一样了,培养本土势力,对现在的大明来说也不是难题,诸国的抵抗能力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差的只是控制基层的官员数量罢了。
就算明朝真的暂时出不了兵,派人去警告他也是能做到的,何况郑家水军还有那么多海盗如今无所事事?
“今天下午,福建巡抚萧奕辅通过卫星电话,给内阁也发送了一份奏报,当时范爱卿正当值。
范爱卿看完后立刻给朕发信,朕当时只是看了一眼,就感觉到了气愤,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一群大臣摇摇头,目光不自觉的望向范复粹,好你个老东西,有情报不共享?
“说起这个,大家应该都还记得,早在五月的时候,朕就已经下令郑将军,封锁大明沿海,不得通商,以备国战。
而在国战结束的时候,朕就已经安排了收复东番之战,由此得知高丽有倭国人进犯,至此,吕宋的佛郎机人和东番倭国的佛郎机人,彻底断了联系。”
崇祯的前情提示让几个新任尚书都开始理清脉络,难怪一直以来皇家陆军的作战那么顺,感情崇祯一直都有准备。
只是,这和生气有什么关系?
话说,你们是不是都快忘了美洲的安排了。
在明朝之初,只是一群官职不高的秘书,他们通常在武英殿,文渊阁,六部等处任职,能够拿到第一手的皇帝批复和各地上奏。
随着内阁大学士们逐渐可以兼任六部官员,加上和皇帝亲近,自然的开始权利集中起来,形成了内阁等于宰相的情况。
以往内阁人员不过是三四人,只是随着崇祯不断补充部门,人员也逐渐增多,内阁阁臣从前面的四五个,变成了现在的十多个。
且需他们要处理的事务增多,六部成了十一部,各个部门之间联系又需要有各自的手下,于是固定类似于后世政府大楼的办公地址,内阁总部就成了必要。
得到皇帝的允许后,有数次建设经验的施工队领衔组织人手,还有王承恩亲自监工各种材料,内阁建设的速度飞快,于一个月前就已经投入使用,且一直在发挥着作用。
相比于现代的大楼,内阁仍然是阁楼亭台,小桥流水,高科技手段下,中间绿化搞的非常好,在整个京师范围内,都算是一片难得的典雅之地。
只是楼体的材料,从以往的石基木骨,变成了由新式钢筋材料,而墙壁则还是城内发动的木工进行建造,由透明玻璃组成窗户,让内部的各个办公室显得光亮。
整个院子并没有按照山头设立,而是按照功能设立,总会议院,食堂区,分类办公室,秘书楼等,原本一栋楼里一部尚书最大,如今却只看对应官职。
最中央的会议大厅中,随着崇祯赶到的消息传进,所有大臣赶紧安静,等陈烨坐到下首第一个位置后,高宇顺将一份份文件递了上来。
到了这个时候,崇祯才从门外严肃的进来,身后跟着的卫兵站在两侧,群臣赶紧起身,朝崇祯作揖礼。
“参见陛下!”
“好,众爱卿免礼,都坐吧。”
崇祯同样躬身回礼,等所有人都坐下后,自己最后坐下,以示尊重。
“诸位爱卿,经过近三个月的辛苦建设,炎州先谴团的战士们,已经在炎州开拓出了第一个能够降落的机场和足够的物资领地。
祖大寿在炎州收拢先圣遗民一万余人,如今正在修缮港口,同时,大明的天津港也已经建设完成。
这意味着,大明对于炎州的开发,已经可以进行下一步了,朕已经给孙爱卿发电,让他尽快收尾宋国之事,随时准备回来,领军前往。
诸位爱卿,炎州除了皇家陆军初期驻扎,还需要进行迁移至少百万经过教化的民众过去,才能让炎州的先圣遗民,彻底融入到大明。
这大量人员缺失,势必会造成明年内地的百姓减少,影响明年的春耕,而大明北方的土地年初开始分给百姓,所以百姓愿意去遥远的炎州的人并不多。
怎么能够既不影响春耕,保证冬季的收成,又能组织到足够的人,这其中需要内阁进行配合,进行善后的工作很多。
所以,内阁的任务很重。”
听着崇祯的话,一众大臣面色逐渐凝重起来,他们都快忘了,距离原本的锦州总兵祖大寿去美洲开荒,可是已经快三个月了啊。
当时崇祯处理完了宗室之后,皇家陆军开荒营就准备出发了,本来这事值得全大明关注的,可紧随其后,便是崇祯收复东番。
崇祯亲征的热度那多高?加强先遣营的工作又繁琐,虽然是陈烨亲自用直升机运送的,可热度还是不高,加上无线电指挥,更是没别的可报道的。
再后面就是高丽战争爆发,倭国土地被卖,大明百姓本来对于炎州不感冒的,可倭国不一样,倭国是自古就经常能听到的。
加上去倭国还可以直接成地主,百姓的热度再次被调动,一窝蜂的涌入购买倭国土地的战线。
再后面,大明这边又是太子出巡,又是冬季赈灾的,最后甚至炎州的先遣营,仅仅不到一千多人,在报纸上被人彻底遗忘了。
倭国的土地热度,甚至让人忘了大明还有一个名义上的炎州,那个炎州甚至有大明平原翻倍的平原。
当然,炎州发现的热度过后,炎州也确实没再热闹过,毕竟报纸不加大宣传,崇祯也一直宣传倭国伪重,炎州自然就冷漠了。
此时群臣听着崇祯的要求,也是开始面露难色,对于他们来说,组织百万人不是什么难事,毕竟历来大工程,哪个不是组织数十万人的?
可组织百万人迁移,就太难了,这和组织百万人动工完全不一样,这样的迁移,甚至会造成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的荒没。
户部尚书李待问和工部尚书对视一眼后,李待问起身。
“陛下,这动员百姓去炎州倒是没什么,炎州足足有数万万顷地,需要百万人也是应当的。
只是臣觉得这一年之期,恐怕有些仓促了,如今户部欠您的钱,已经快有一年税银了。”
“对啊陛下,倭国于上次高丽战争时卖出的土地,尚未运送百姓过去,百姓已有争议。
如今若是再征发百万百姓,臣恐对大明内部造成困扰。”
“对啊陛下,组织百万百姓,至少又需要数千吏员,还要医者,工匠无数。
炎州都是未开化之地,又没有成熟的官员接任,这走了,大明还需要再提拔出来。
不若陛下您定一个周期如何?以十年为期,逐年增长。”
一群大臣也想不到,以前人多地少就会流民增多,吃不上饭就会生乱,可如今人口少了,居然还是在让他们发愁。
组织百万人看似简单,可如今大明各地建设都是需要人口,建设又和政绩挂钩,更关键的是,组织这么多人,户部得出多少钱?
李待问光想想国库已经倒欠皇家商号几百万两,就感觉头疼,商业司创立起来后,仅仅整合了京师周边,初期那些勋贵的产业。
剩下的传统商号都还没开始正式纳税,也就是说,户部现在根本承受不起百万人以上的迁移,所以,李待问又望向了从首负变成首富的崇祯。
面对李待问的眼神,崇祯也是有些无语,现在他内帑肥的流油,可他也不能光用内帑啊,总不能让户部一直可着他吸吧?皇家陆军还是他在养着呢。() ()
“朕知道了,既然户部有困难,如今国库确实也压力很大,库银龙空虚,可以慢慢来,等倭国的银山投产了,户部得压力想来会小很多。
你们也知道,实际上经过数年天灾,大明的部分土地,现在并不适合耕种,如今大明缺地缺得太狠了。
所以朕当初急切的为大明寻找新的落脚点,天下之大,能够耕种,又没有人的地方,你们看有多少?
放眼大明周边,你们看看,倭国有吗?高丽有吗?这些地方不都已经有人,且人多的自己的都站不下了。
刚才你们说倭国那边也等着安排百姓过去,是啊,朕把倭国的田产卖了大部分给大明的百姓,以迁移百姓过去,就是因为土地的问题,就是因为大明的人太多了。
可倭国本来就有数千万人,他们自己种田都快吃不饱了,如今朕把他们地主幕府的田都卖了,你们说,那些人的粮食,又该怎么办?”
“额?陛下,您的意思是,迁移倭国人去炎州???
这可使不得啊!小小倭国贼寇,死了便死了,怎能染指大明疆土?还是那么好的田地。”
“诶!刘大人可不要乱说,炎州那么好的田地,又是国师和陛下由新发现的。
迁移倭国人去岂不是可惜了?岂有有番夷陵占便宜的道理,我想陛下的意思肯定是让倭国人去干活。”
“陛下,您不会,认真的吧???”
一群大臣看着崇祯没有反对,顿时又纠结起来了,的确,美洲大平原的土地对于大明人来说,是魅力无限的。
炎州前面报纸得数据搞的太好了,让大明官员就算不屑于过去当值,可同样不愿意送给别人。
这样好的土地,就算是荒废了,他们也不愿意就这么让倭国人拿走,明朝又没有宁赠友邦,不予家奴的传统,何况倭国连强大的‘友邦’都算不上。
不过记忆传输的作用逐渐体现,几个老臣刚反驳完后,宋应星,李若涟,王承恩等人的大脑逐渐还是回忆起一些民族大融合的问题来。
“诸位同僚,倭国的土地本就狭窄,如果大明想要插手,迁移百姓过去是必然的。
否则倭国上下对大明没有归属感,对陛下没有敬爱感,没有人教化正确的忠君爱国思想,始终是块飞地,在未来肯定会出问题。
只是如此一来,倭国土地贫瘠,必然无法承受越来越多的大明百姓和倭国农户,想要解决,只有让倭国农户变少?
但陛下宅心仁厚,虽然倭国数次想要阴谋分裂大明,可倭国百姓是无辜的,他们的幕府犯的错,让他们承担已经很惨了,陛下又怎么忍心无辜之人丧命?”
“哦!!!老夫明白了,所以,陛下您早在高级战争时,就已经考虑好了倭国人的去处吗?
难怪啊!难怪皇家陆军一到高丽,便对倭国发起灭国之势,甚至不惜以福建往事为由追击到倭国,与万历年间完全不同。”
“嘶!若是如此,老夫倒是明白了,难怪陛下要不停的安排百姓购买倭国的土地,老夫还说倭国人都已经活不下去了,哪来的地呢。”
“本官培训时,曾听过一句话,至今仍然感觉印象深刻,诸位不妨听听,我想你们会明白为何陛下一直以来的安排。
这句话是这样的,想毁灭掉一个国家,必须先毁掉他们的历史;想要毁掉一个族群,必须先灭掉他们的文化。
大明想要争夺更多的土地,那么,一个有伪皇存在的,有狼子野心的国家是注定不能存在的!”
李若琏的话一出口,顿时李待问,倪元璐等传统文官代表纷纷色变,瞳孔凝聚的看向李若琏,再看向崇祯。
看着窗外投射进来的阳光,这种光天化日之下,绸缪覆灭一个国家的言论,对于大明朝这群承平已久的官员们来说,有些过于超纲了。
而范复粹听着李若琏话,面色却很是复杂,因为福建今天来的奏报,很明显,会和炎州,甚至倭国的开发起冲突。
尤其是崇祯打算南巡之际,突然出现这么打脸的奏折,如果被天下所知,而崇祯还不出兵为百姓做主,那这些天报纸开始造势的下西洋活动就会成为笑话。
崇祯的目光看向他,点点头,这事他同样已经知道了,所以才会今天组织众臣齐聚,他的目的就是把这事顺便也放出来。
传统的多线开花,多线对战对一个农业国家就是灭顶之灾,倒不是单纯的军队不够,而是后勤根本不可能支持。
强如元帝国打穿亚欧大陆,也是以战养战,实行三光政策,就地养军,不顾原址军民死活,这种情况无论是元还是后世的倭国都惊人相似,所以他们的占领注定长不了。
而殖民地的类型就不一样了,培养本土势力,对现在的大明来说也不是难题,诸国的抵抗能力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差的只是控制基层的官员数量罢了。
就算明朝真的暂时出不了兵,派人去警告他也是能做到的,何况郑家水军还有那么多海盗如今无所事事?
“今天下午,福建巡抚萧奕辅通过卫星电话,给内阁也发送了一份奏报,当时范爱卿正当值。
范爱卿看完后立刻给朕发信,朕当时只是看了一眼,就感觉到了气愤,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一群大臣摇摇头,目光不自觉的望向范复粹,好你个老东西,有情报不共享?
“说起这个,大家应该都还记得,早在五月的时候,朕就已经下令郑将军,封锁大明沿海,不得通商,以备国战。
而在国战结束的时候,朕就已经安排了收复东番之战,由此得知高丽有倭国人进犯,至此,吕宋的佛郎机人和东番倭国的佛郎机人,彻底断了联系。”
崇祯的前情提示让几个新任尚书都开始理清脉络,难怪一直以来皇家陆军的作战那么顺,感情崇祯一直都有准备。
只是,这和生气有什么关系?
话说,你们是不是都快忘了美洲的安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