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懿龄听得津津有味。
她以往只知道茵支公主嚣张跋扈,此时倒觉得这人有几分意思。
听完“顾小将七擒茵支”的故事,萧懿龄才适时插话道:“方才三哥话语间听起来,似乎对这位不思归的老板,也颇为熟悉?”
萧承祐微微睁大双眼,一拍桌子。
“萧五娘,你可莫要无端污人清白!怀清也在呢,你们这一个二个的,这话要是让家中婉娘知道,今晚我怕是进不了房门了。”
萧懿龄却玩心大起,丝毫不退让,挑眉道:“萧三郎才莫要毁人声誉,谁不知道,谢家婉娘,如今的端王妃,是满咸京城都没有的柔善贤淑,当年求娶三嫂的人从谢府门口排到明德门,你可别得了便宜还卖乖了。”
“小五,我看你立了府,是腰也挺直了,嘴也越发伶俐了。”
“不及端王殿下统领户部,掌天下钱粮,那才叫一个威风八面。”
顾定安不知这二人怎么就突然吵起来了,想要拉架,却欲言又止,只能吃块花糕缓解尴尬。
谢明澈安坐一旁,笑着听二人有来有回的,只觉十分有趣。给几人添茶的时候,还和顾定安碰了一杯。
·
待二人没话可吵了,谢明澈才出面。
“总之,这不思归就是个京中有名的风月场,文人雅客们都爱去。至于向玉楼嘛……就是个出了名的滑不溜手的人物。他的不思归能在京中屹立多年不倒,自然是有些手段的。但是,三郎,咱们今天来,可是有正事要说的。”
“对对,说正事,说完我还要回家陪婉娘过节呢。”
二人齐齐看向顾定安。
萧懿龄这才知道,原来萧承祐同时邀请她与顾定安前来,是为了一桩案子,而这案子,偏偏和刚跟她结下梁子的鲁国公府李钧有关。
·
事情还要从顾定安作为卫队长,护送使团入京说起。
那日,使团队伍行进到京城外二十里处,众人准备在此稍作驻扎,整肃行装以备入京觐见。
顾定安带着手下在河边饮马烤鱼,却见河里飘来个人。侍卫们赶紧将人捞到岸边,发现落水者是个貌美的年轻妇人。
侍卫中有略通医术者,见她身上可见处多有新旧伤痕,上衣沾满大量血迹,却并无对应的伤口。
她脉搏虽弱,但一息尚存。
众人拿出军中伤药,将她救醒,说明身份后,那妇人竟挣扎着起来,跪地大哭,对着顾定安直呼冤枉。
原来这女子本姓崔,乃是京畿万年县人氏,从小就十分貌美。她幼时父母双亡,便寄住在姨母家。
姨母嫁的人家姓许。这许家是做小生意的,在镇上开了几间杂货铺子,也算是个小富之家。
几年前许父过世,家里的生意便全由表哥许正义撑起。
崔氏长大后就顺理成章地,与青梅竹马的表哥订了亲。
可就在去岁秋天,一日,崔氏上街采买,被外出游玩的李钧瞧见了她的相貌。
李钧当即看上了这女子。
本想将她请到附近的李家庄子中,春风一度后再送她回去。可他没想到,崔氏洁身自爱,对未婚夫也十分忠贞,即便李钧以财势相邀,她也坚决不从。
崔氏虽然严词拒绝了李钧,但回到家中后,还是惊惧万分,后怕不已。
与家人说了此事后,一番商议之下,姨母决定让崔氏与许正义提前成亲。
第二日两人便草草拜了堂,算是正式迎崔氏进门,成了许家妇。
不料李钧贼心不死,仍派家仆前来打探。
听闻崔氏潦草成亲,更是被激怒了一般,一不做二不休,直接率人闯入还处处挂着红绸的许家,将崔氏强行掳走,关在了京郊的一处庄子里。
而许家宅子则是在当晚着了一场大火,火势凶猛,直到黎明才被扑灭。
除了一个几日前回乡探亲的老仆,全家五口无人幸免于难。
半个月后,崔氏用自己身上的一点首饰买通了看守的农妇,逃回家中,想说服姨母与夫君一起离乡避难,见到的却是一片残垣断壁。
街坊们隐约知晓,许家是得罪了京城的大人物,这才遭了难,所以都不敢替许家治丧祭奠。
只有一家棺材铺老板,昔年受过许家一点恩惠,送了崔氏两口薄棺,帮着她将废墟中几块残骸收殓,葬在了附近山上。
烧完棺材铺老板送的一点元宝纸钱,崔氏便乔装潜入城中,前往县衙告状。却不想,万年县令早就得了鲁国公府家人传话,连现场勘察都不曾派人去,便直接以“用火不当,不慎失火”为由,草草结案了。
崔氏再喊冤,便被衙役们架着,赶出了县衙,直接送上了外面等候多时的李钧的马车上。
崔氏就这样又被抓了回去。
庄子中,李钧将崔氏用红绳绑起来,在她身上浇满酒水,狠狠虐打了一番,方才昏昏睡去。
短短几日,崔氏已经被虐待得不成样子。
就在她觉得撑不下去,想要一死了之的时候,李钧突然被京中鲁国公的人叫了回去。
崔氏当时就想,这怕是此生唯一逃出生天的机会。
她趁着婆子偷懒,给她松绑吃饭的时候,将碗摔碎,用碎瓷划破了婆子的喉咙,潜逃出庄。
随后又被家丁发现,一路追捕,崔氏毅然跳入了旁边山崖下的通安河中,被冬日带着冰碴的河水冲走,直到被顾定安救起。
·
“这女子如今安置在通善坊,我的一处私宅中,养了两个多月,好歹是把命救回来了,如今只盼着能报仇。
“我虽怜惜她经历,但如今我也只是一介闲人,手中一无金钱二无权势,在京中盘桓多日,只为等待户部将我夏州军的粮饷拨出,便得立刻启程押送。对于此事,实在爱莫能助,只能求到公主驾前。”
顾定安说罢,起身长揖。
萧承祐和谢明澈见状,均不动声色,只看萧懿龄如何应对。
萧懿龄看看自己,又看了看萧承祐,问道:“你说‘求’我?只为了一个萍水相逢的平民女子?”
顾定安像是没想到她会这么问,点头称是。
萧懿龄觉得自己十几年在宫闱之中讨生活,学到的看人功夫都白学了。
眼前的男人,初见时只觉得十分不好惹,虽长得英俊,但不苟言笑,怕是个脾气冷硬,不好相与的,更别提求人办事了。
二人之间此前唯一的交情便是那把伞。
上次她虽留下了那把伞,妥善保管着,但心中自知,她只是被顾定安的美貌所惑,只是因为答应了以后要还给人家。
那么他到底在算计什么?他是不是知道李钧之事中有我的手笔?鲁国公府虽然因此事恨上了我,但此时并未过多表露,他或是受了谁的指使,要给我一个对付鲁国公府的端由,好先下手为强?可他又为什么会站在我这边?
萧懿龄一边思考,一边几口吃完了盘中的桃花糕。心中不由得猜测纷纷。
但此时,看着他澄澈坦荡的双眼,一向不啻于以最恶意揣度人心的公主殿下,竟然愿意撇下那些复杂的猜测,愿意相信,他只是想帮一个可怜人求得公道,昭雪冤屈。
“听闻公主殿下一向菩萨心肠,最是怜贫惜弱的,想必也不忍见一个好好的良善之家,被李氏纨绔害得家破人亡。”
顾定安搜肠刮肚,又憋出两句。
萧懿龄被这笨拙中带着一丝真诚的奉承逗笑了,又抬头问道:“三哥和谢郎君以为如何?”
谢明澈明白她的意思,回道:“我手下的人已经暗中查访过,事情都是真的,细节处多有照应,可见那崔娘子并未撒谎。李家那个庄子也派人暗中观察着,不会让人逃了。只是……”
“只是五娘要管这事,多少是师出无名啊。”萧承祐接道。
萧懿龄明白他的意思,先前犹豫也是有这个理由。
她毫不怀疑三哥和谢郎君会帮自己。
只是萧承祐虽身为皇子,职权之内却只有户部,与刑狱诉讼一道丝毫不沾,擅自把手伸过去,乃是官场大忌。
而谢明澈虽说在大理寺任职,但现在也只是个从七品主簿,没有话语权。
至于萧懿龄自己,更是毫无实权,帮不上忙。
若是将案子交出去,也难保所托之人能顶住鲁国公府的压力,将此案一查到底。
如此算来,这一桌子人,无论在刑部、大理寺、还是京兆府,均无可与鲁国公抗衡的人脉。
四人一时陷入沉默。
·
“上次茵支案时,大理寺那个同我一起查案的少卿叫什么来着?”萧承祐忽然想起来。
“黎兆棠?”
“黎兆棠。”
萧懿龄和谢明澈同时开口。
萧承祐促狭地笑,顾定安则是意外地看了萧懿龄一眼,随即敛下眼眸。
谢明澈继续道:“黎少卿长于刑狱一道,且行事严谨,的确是个可用之人。只是此人出身庶族,毫无背景,上面还压着个大理寺卿。说到底,还是缺一个地位够高能与鲁国公抗衡,又让,咱们五娘,信得过的人,牵头调查此案。”
他说着,将自己盘中的桃花糕,放入萧懿龄面前的小碟。
萧懿龄赞同谢明澈的话,但却从谢明澈的举动中,察觉到一丝怪异。
今天发生的事都有些怪异。
从在鹤望楼门前遇到顾定安开始,一切就都不对了。
先是顾定安,明明只是第二次见面,就对她殷勤有加——至少萧懿龄能感觉得到,他是有在努力献殷勤了。
一个习惯腰背挺直的人,不论怎么努力,一时之间都难以做到老油条的油滑。
而能做到这种地步,他所求之事绝不仅是帮一个素昧平生的人伸冤。
再来就是三哥。
按理说三哥和顾定安有少时的交情,相处该是比陌生人更融洽些。
但无论是今日初见到顾定安时微不可察的敌意,还是接下来谈话中,隐隐回避的姿态,都令萧懿龄感到疑惑。
不过最怪的当属谢明澈了。
谢明澈平日待她可以说是诚恳、周到,但萧懿龄知道那都是看在三哥的面子上。他们之间从来说不上“亲密”二字,更别说他从不称她为“五娘”了。
方才“咱们五娘”四个字一出,萧懿龄简直把一辈子的鸡皮疙瘩都掉完了。
“为什么得是我信得过的人?”
“五娘的事就是我的事,谢某绝无推诿之意,可毕竟顾少将军是将此事托付给五娘啊。”
面对着面,这次她看清了。谢明澈双眸含笑看着她的样子,脸上写着“情深意切”,眼底却写着“此处有鬼”。
萧懿龄一时莫名,这又是演的哪一出?
她以往只知道茵支公主嚣张跋扈,此时倒觉得这人有几分意思。
听完“顾小将七擒茵支”的故事,萧懿龄才适时插话道:“方才三哥话语间听起来,似乎对这位不思归的老板,也颇为熟悉?”
萧承祐微微睁大双眼,一拍桌子。
“萧五娘,你可莫要无端污人清白!怀清也在呢,你们这一个二个的,这话要是让家中婉娘知道,今晚我怕是进不了房门了。”
萧懿龄却玩心大起,丝毫不退让,挑眉道:“萧三郎才莫要毁人声誉,谁不知道,谢家婉娘,如今的端王妃,是满咸京城都没有的柔善贤淑,当年求娶三嫂的人从谢府门口排到明德门,你可别得了便宜还卖乖了。”
“小五,我看你立了府,是腰也挺直了,嘴也越发伶俐了。”
“不及端王殿下统领户部,掌天下钱粮,那才叫一个威风八面。”
顾定安不知这二人怎么就突然吵起来了,想要拉架,却欲言又止,只能吃块花糕缓解尴尬。
谢明澈安坐一旁,笑着听二人有来有回的,只觉十分有趣。给几人添茶的时候,还和顾定安碰了一杯。
·
待二人没话可吵了,谢明澈才出面。
“总之,这不思归就是个京中有名的风月场,文人雅客们都爱去。至于向玉楼嘛……就是个出了名的滑不溜手的人物。他的不思归能在京中屹立多年不倒,自然是有些手段的。但是,三郎,咱们今天来,可是有正事要说的。”
“对对,说正事,说完我还要回家陪婉娘过节呢。”
二人齐齐看向顾定安。
萧懿龄这才知道,原来萧承祐同时邀请她与顾定安前来,是为了一桩案子,而这案子,偏偏和刚跟她结下梁子的鲁国公府李钧有关。
·
事情还要从顾定安作为卫队长,护送使团入京说起。
那日,使团队伍行进到京城外二十里处,众人准备在此稍作驻扎,整肃行装以备入京觐见。
顾定安带着手下在河边饮马烤鱼,却见河里飘来个人。侍卫们赶紧将人捞到岸边,发现落水者是个貌美的年轻妇人。
侍卫中有略通医术者,见她身上可见处多有新旧伤痕,上衣沾满大量血迹,却并无对应的伤口。
她脉搏虽弱,但一息尚存。
众人拿出军中伤药,将她救醒,说明身份后,那妇人竟挣扎着起来,跪地大哭,对着顾定安直呼冤枉。
原来这女子本姓崔,乃是京畿万年县人氏,从小就十分貌美。她幼时父母双亡,便寄住在姨母家。
姨母嫁的人家姓许。这许家是做小生意的,在镇上开了几间杂货铺子,也算是个小富之家。
几年前许父过世,家里的生意便全由表哥许正义撑起。
崔氏长大后就顺理成章地,与青梅竹马的表哥订了亲。
可就在去岁秋天,一日,崔氏上街采买,被外出游玩的李钧瞧见了她的相貌。
李钧当即看上了这女子。
本想将她请到附近的李家庄子中,春风一度后再送她回去。可他没想到,崔氏洁身自爱,对未婚夫也十分忠贞,即便李钧以财势相邀,她也坚决不从。
崔氏虽然严词拒绝了李钧,但回到家中后,还是惊惧万分,后怕不已。
与家人说了此事后,一番商议之下,姨母决定让崔氏与许正义提前成亲。
第二日两人便草草拜了堂,算是正式迎崔氏进门,成了许家妇。
不料李钧贼心不死,仍派家仆前来打探。
听闻崔氏潦草成亲,更是被激怒了一般,一不做二不休,直接率人闯入还处处挂着红绸的许家,将崔氏强行掳走,关在了京郊的一处庄子里。
而许家宅子则是在当晚着了一场大火,火势凶猛,直到黎明才被扑灭。
除了一个几日前回乡探亲的老仆,全家五口无人幸免于难。
半个月后,崔氏用自己身上的一点首饰买通了看守的农妇,逃回家中,想说服姨母与夫君一起离乡避难,见到的却是一片残垣断壁。
街坊们隐约知晓,许家是得罪了京城的大人物,这才遭了难,所以都不敢替许家治丧祭奠。
只有一家棺材铺老板,昔年受过许家一点恩惠,送了崔氏两口薄棺,帮着她将废墟中几块残骸收殓,葬在了附近山上。
烧完棺材铺老板送的一点元宝纸钱,崔氏便乔装潜入城中,前往县衙告状。却不想,万年县令早就得了鲁国公府家人传话,连现场勘察都不曾派人去,便直接以“用火不当,不慎失火”为由,草草结案了。
崔氏再喊冤,便被衙役们架着,赶出了县衙,直接送上了外面等候多时的李钧的马车上。
崔氏就这样又被抓了回去。
庄子中,李钧将崔氏用红绳绑起来,在她身上浇满酒水,狠狠虐打了一番,方才昏昏睡去。
短短几日,崔氏已经被虐待得不成样子。
就在她觉得撑不下去,想要一死了之的时候,李钧突然被京中鲁国公的人叫了回去。
崔氏当时就想,这怕是此生唯一逃出生天的机会。
她趁着婆子偷懒,给她松绑吃饭的时候,将碗摔碎,用碎瓷划破了婆子的喉咙,潜逃出庄。
随后又被家丁发现,一路追捕,崔氏毅然跳入了旁边山崖下的通安河中,被冬日带着冰碴的河水冲走,直到被顾定安救起。
·
“这女子如今安置在通善坊,我的一处私宅中,养了两个多月,好歹是把命救回来了,如今只盼着能报仇。
“我虽怜惜她经历,但如今我也只是一介闲人,手中一无金钱二无权势,在京中盘桓多日,只为等待户部将我夏州军的粮饷拨出,便得立刻启程押送。对于此事,实在爱莫能助,只能求到公主驾前。”
顾定安说罢,起身长揖。
萧承祐和谢明澈见状,均不动声色,只看萧懿龄如何应对。
萧懿龄看看自己,又看了看萧承祐,问道:“你说‘求’我?只为了一个萍水相逢的平民女子?”
顾定安像是没想到她会这么问,点头称是。
萧懿龄觉得自己十几年在宫闱之中讨生活,学到的看人功夫都白学了。
眼前的男人,初见时只觉得十分不好惹,虽长得英俊,但不苟言笑,怕是个脾气冷硬,不好相与的,更别提求人办事了。
二人之间此前唯一的交情便是那把伞。
上次她虽留下了那把伞,妥善保管着,但心中自知,她只是被顾定安的美貌所惑,只是因为答应了以后要还给人家。
那么他到底在算计什么?他是不是知道李钧之事中有我的手笔?鲁国公府虽然因此事恨上了我,但此时并未过多表露,他或是受了谁的指使,要给我一个对付鲁国公府的端由,好先下手为强?可他又为什么会站在我这边?
萧懿龄一边思考,一边几口吃完了盘中的桃花糕。心中不由得猜测纷纷。
但此时,看着他澄澈坦荡的双眼,一向不啻于以最恶意揣度人心的公主殿下,竟然愿意撇下那些复杂的猜测,愿意相信,他只是想帮一个可怜人求得公道,昭雪冤屈。
“听闻公主殿下一向菩萨心肠,最是怜贫惜弱的,想必也不忍见一个好好的良善之家,被李氏纨绔害得家破人亡。”
顾定安搜肠刮肚,又憋出两句。
萧懿龄被这笨拙中带着一丝真诚的奉承逗笑了,又抬头问道:“三哥和谢郎君以为如何?”
谢明澈明白她的意思,回道:“我手下的人已经暗中查访过,事情都是真的,细节处多有照应,可见那崔娘子并未撒谎。李家那个庄子也派人暗中观察着,不会让人逃了。只是……”
“只是五娘要管这事,多少是师出无名啊。”萧承祐接道。
萧懿龄明白他的意思,先前犹豫也是有这个理由。
她毫不怀疑三哥和谢郎君会帮自己。
只是萧承祐虽身为皇子,职权之内却只有户部,与刑狱诉讼一道丝毫不沾,擅自把手伸过去,乃是官场大忌。
而谢明澈虽说在大理寺任职,但现在也只是个从七品主簿,没有话语权。
至于萧懿龄自己,更是毫无实权,帮不上忙。
若是将案子交出去,也难保所托之人能顶住鲁国公府的压力,将此案一查到底。
如此算来,这一桌子人,无论在刑部、大理寺、还是京兆府,均无可与鲁国公抗衡的人脉。
四人一时陷入沉默。
·
“上次茵支案时,大理寺那个同我一起查案的少卿叫什么来着?”萧承祐忽然想起来。
“黎兆棠?”
“黎兆棠。”
萧懿龄和谢明澈同时开口。
萧承祐促狭地笑,顾定安则是意外地看了萧懿龄一眼,随即敛下眼眸。
谢明澈继续道:“黎少卿长于刑狱一道,且行事严谨,的确是个可用之人。只是此人出身庶族,毫无背景,上面还压着个大理寺卿。说到底,还是缺一个地位够高能与鲁国公抗衡,又让,咱们五娘,信得过的人,牵头调查此案。”
他说着,将自己盘中的桃花糕,放入萧懿龄面前的小碟。
萧懿龄赞同谢明澈的话,但却从谢明澈的举动中,察觉到一丝怪异。
今天发生的事都有些怪异。
从在鹤望楼门前遇到顾定安开始,一切就都不对了。
先是顾定安,明明只是第二次见面,就对她殷勤有加——至少萧懿龄能感觉得到,他是有在努力献殷勤了。
一个习惯腰背挺直的人,不论怎么努力,一时之间都难以做到老油条的油滑。
而能做到这种地步,他所求之事绝不仅是帮一个素昧平生的人伸冤。
再来就是三哥。
按理说三哥和顾定安有少时的交情,相处该是比陌生人更融洽些。
但无论是今日初见到顾定安时微不可察的敌意,还是接下来谈话中,隐隐回避的姿态,都令萧懿龄感到疑惑。
不过最怪的当属谢明澈了。
谢明澈平日待她可以说是诚恳、周到,但萧懿龄知道那都是看在三哥的面子上。他们之间从来说不上“亲密”二字,更别说他从不称她为“五娘”了。
方才“咱们五娘”四个字一出,萧懿龄简直把一辈子的鸡皮疙瘩都掉完了。
“为什么得是我信得过的人?”
“五娘的事就是我的事,谢某绝无推诿之意,可毕竟顾少将军是将此事托付给五娘啊。”
面对着面,这次她看清了。谢明澈双眸含笑看着她的样子,脸上写着“情深意切”,眼底却写着“此处有鬼”。
萧懿龄一时莫名,这又是演的哪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