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善,该起来了,太阳晒屁股啦。”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声音在温柔地叫她,是阿娘。
“今天是你第一天上学的日子,还记得吗?第一天,可不能迟到哦。”
“快起床啦。”柔荑轻轻拍了拍她的背。
“宝善,宝善,是阿娘啊……”
“殿下,殿下醒醒。”
“宝善!”
“殿下!”
萧懿龄茫然地睁开眼,一脚踏空的恐惧感还盈于周身。半晌才回过神,对上文杏担忧的双眼。
“殿下,可是魇着了?”
“无妨。”她揉了揉眼,“什么时候了?”
“刚过辰正。对了殿下,昨夜下雨了哦。”
萧懿龄闻言,眼睛一亮,就要掀被下床,却被文杏连忙拦住。
她一边念叨着“早上凉”,一边给萧懿龄套上两只鞋,又披上外衫,才放她跑出去。
早晨的微风清凉潮湿,还带着一丝竹香。被春风丝雨冲刷过的环涛馆,也显得焕然一新。
廊下潲进来的雨水,已经被早起的侍女擦干净。
萧懿龄靠在廊柱上,闭着眼睛,深吸一口雨水味道掺着的空气,这才觉得从头到脚每一寸都被唤醒了。
“殿下,先洗漱吧。”文碧走过来,说着先懿龄一步进了屋。
萧懿龄这才看到,她身后还跟着一大串侍女,看起来年龄都不大,每个人手上一个托盘,端着盆盂柳盐等物。应该是出宫前薛怀贞送来的那批宫人里的。
萧懿龄就立在廊下,等她们鱼贯而入,摆好洗漱的物什,又鱼贯而出,这才迈进屋。
“不是说了,不用这么多侍女,人一多我眼睛烦。”她说着,抬眼一扫。
这么会儿功夫,文杏已经整理好了床铺帐幔,正整理着衣架上今日要穿的衣裳。
文碧闻言一顿,一边给懿龄挽袖子,一边道:“殿下,这都是您的公主规制啊。您若不喜,以后奴婢让她们早些进来,不叫您瞧见。”
“罢了。”
“不过说起规制,”萧懿龄用清水净了面,拿起文碧递上的嫩柳枝和青盐,“咱们立府还是仓促了些。前日我看六局八司还有不少空着的,前院也缺人。”
文碧皱眉,看着自家公主一边刷牙漱口一边说话:“殿下小心些,您漱完口再说话,当心呛着。”
身后传来“扑哧”的一声笑。
萧懿龄回头瞪了文杏一眼。
“殿下说得正是呢。”文杏整理好衣裳,又过来哄她。
“就拿昨日讲。昨儿临川公主府的人来送帖子,送到了前院正门。可那些小侍女小太监们向来只管看门洒扫,哪里敢接公主府的帖子,现大老远跑到濯园,拉上文碧又跑回前院,这才接了帖子。”
“二姐送帖子来?怎么没人拿给我?”
文碧扶萧懿龄在铜镜前坐下,才从妆奁抽匣里拿出那洒了金粉的请帖,道:“殿下恕罪,是奴婢忙忘了。临川公主的家人说,这是今日赏花会的帖子,邀您午时到玉川园游玩宴饮。咱们府办乔迁宴那天,临川公主跟您提过的。”
·
萧懿龄记得,确有此事。
临川公主的花朝节赏花会也是每年必办的活动。只是向来办在花朝节第二日,也就是二月十六。
因为二月十五花朝当日,乃是临川公主生母赵贵妃的忌辰,公主要去咸京东郊的白鹿观焚香祭拜,便将宴会移到了次日。
这赏花会有临川公主的名头在前,京中世家显贵人家的郎君和姑娘们大多会来参加,所以办得十分热闹。
但,临川其人,向来是只喜欢玩乐,而不耐烦操持过问这些庶务的。她只管定下几位重要宾客,其他的细节便都交给了一位闺中密友来操办。
“奴婢听说,今年的赏花会又是忠献伯府的王夫人主持。忠献伯本人虽不起眼,但这位王夫人在咸京素有贤名。出身王氏大族,嫁进了忠献伯府,又同公主交好,本人还十分的亲切和善,长袖善舞,所以大家都很喜欢她,但凡是她王夫人主持的宴会,大家都爱去玩。殿下今日也可以好好放松一下,交些朋友。”
文碧为她绾发,同时说道。
萧懿龄随意地“嗯”了一声。
她左手拎着一只珍珠耳坠,右手拎着一只翠玉耳坠,正在对着铜镜比量着,一时拿不准该戴哪副。
“不过……”文杏迟疑道,“其他家也就算了,听说,这赏花会,鲁国公府也有帖子,不知道会是谁去……”
她说着,在铜镜中对上了萧懿龄的目光。
只见她垂目沉吟片刻,将手中两只耳坠放下,在首饰盒子里翻了两下,找出一对花型耳坠。
珍珠和红色的宝石被金丝攒出桃花的样子,戴在容色过人的少女脸侧,既不过分高调,又多出几分活泼,中和了殿下身上的清冷。
一切都恰到好处。
·
玉川园。
还未到开宴的时辰,玉川园门口却早早排起了长队,停的都是各家的马车。
原本萧懿龄已准备好也在园子门口下车。
却不想,那迎宾的管事见着马车蓬檐下悬着的荣惠公主府的牌子,直接领着马车夫将车驶入了园中,到垂花门外才停下来,恭敬地请公主下车。
萧懿龄一露面,便看见一个笑眯眯的华服妇人已经候在车前。
她走上前两步,敬了个极恭敬的礼:“妾身忠献伯府王氏,恭请殿下金安。”
“王夫人免礼。”萧懿龄站在原地,微微颔首。
“谢殿下。”王夫人起身,站在公主侧前方一步远的距离,边领着她往里走,边介绍着园子。
“……今年也是请了咸京最好的花匠师傅,园子里百花齐放,热闹极了。殿下您看,前面直走的那一大片,都是师傅精心栽培的西府海棠。西边是牡丹园,各色各样都有,还有好些个从洛阳移过来的名种。那边,再往里走便是桃花林了,也是开得正旺呢。”
王夫人一边说一边指给她看。
花园中已有不少少年少女流连其中,还有几个萧懿龄有印象的,是除夕时入宫给她请过安的。
见萧懿龄望向那赏花的人群,王夫人说:“咱们二殿下喜欢热闹,所以请了不少人,都是年轻的,爱玩些投壶射箭、射覆传花的小游戏。殿下您看看,若有合眼缘、聊得来的就再好不过了。”
萧懿龄但笑不语。
王夫人见状,立马转移话题道:“唉呀,瞧我这话说的,殿下在宫里什么名贵的花木没见过,这园子里的花虽好,可在殿下眼中也不稀奇了。”
她作势掩唇,又道:“今日倒还有个奇的,只是殿下若想看,便得屈尊到花房去了。那里有两株绿色牡丹,叫做‘叠翠’,是洛阳最有名的牡丹师傅培育出来的。只是运来咸京之后,便一直离不得花房,放在太阳底下没一会儿便蔫了,当真是顶顶娇贵。二殿下宝贝着,便交代不摆出来了。这事儿我也没告诉别人,省得这些年轻人没个轻重,一窝蜂地惊着了花神。”
“王夫人有心了。”
这位伯爵夫人长着一张讨喜的圆脸,五官匀称,虽然算不上美人,但举止言谈合宜,笑脸迎人,和善而不失礼节,令人很难不心生亲近敬重之意。
“殿下,这便是主厅了。二殿下正同几位姑娘说话呢。您再稍坐坐,咱们就开宴了。”
王夫人同萧懿龄说句话的功夫,便被萧容照瞧见,扬声道:“是荣惠来了!快进来,站在门口做什么。淑卿呢?”
“殿下,我在这!可把您的神仙妹妹领来了!我还得去厨房看看,一会儿再来陪您。”
王夫人爽朗地笑道,说完便出了门。
·
萧容照拉过萧懿龄坐下,笑骂道:“她就是个闲不住的,不管她了。”
随意一摆手,一屋子行礼的贵女这才起身。
她拉着萧懿龄端详了一下:“几日不见,五娘又变漂亮了,越发神采照人。”
说着摸了摸她的耳垂,道:“只是这坠子,是几年前的款式了吧。改日到我那挑些好的,二姐那儿别的没有,就是这些布料首饰多。”
“临川殿下自小得圣上宠爱不断,母家赵氏更是簪缨世家,自然是有用不完也看不完的宝贝。”一位姑娘奉承道。
萧容照却敛起笑脸,微微侧头,用眼角余光瞥了她一眼,问道:“你是哪家的?”
那姑娘红着脸起身道:“臣女苏氏,父亲是太仆寺丞,伯父便是忠献……”
那“忠献伯”三个字还没说完,便被萧容照冷声打断:“不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
“是。”少女面色霎时红透,弱声答道。
另一位姑娘开口圆场,说起了时下京中流行的首饰样式,厅中的气氛才缓和下来。
萧懿龄大多时候只是微笑听着,偶尔应和几句,倒是听到了不少趣事。
·
厅中正和乐融融,萧容照的侍女香绮进来通传,王家十一娘请见。
“早就听淑卿夸过她这个娘家侄女,快快请进来,让我瞧瞧。”萧容照饶有兴趣。
少女一身浅红色桃花缠枝蝠纹长裙,头上挽一个简洁的灵蛇髻,插着两根发簪。一张与王夫人有三分相似的脸,眼眸清浅,神色平和不见半点紧张,举止大方自然。似乎是刚刚赏花回来,鬓边簪着一朵海棠。
她屈膝半蹲,仪态得体,问安的声音是恰到好处的清甜:“民女王姮见过临川公主、荣惠公主,恭请二位殿下福绥康安。”
这位王十一娘自称民女,却并未行跪拜大礼。
萧懿龄并没意外,因为她早已想到了——
河东王氏。
当今朝堂虽只论赵、谢、李、周四大世家,但除此之外,河东王氏的影响力亦不容小觑。
若说谢家是诗书传家,谢绪楷身担国子监祭酒一职,是天下闻名的大儒。那么王氏执掌的松风书院,则是天下读书人都向往的文华荟聚之所。
自前朝高祖皇帝赐下诸经释义、史传疏韵,王氏开堂讲经,始办松风书院,数百年来学脉绵续不绝。
后来天下大乱,皇权更迭。
王氏以百年家业保河东郡一方太平,松风书院成为当时唯一一个没有毁于战火的书院。松风学子在乱世之中仍可安心做学问,一时传为美谈,王氏也因此更受世人敬重。
大景新朝初立之时,太+祖皇帝曾数次派人请松风书院的山长王纪出山,在朝中任职。但王纪都推辞掉了,言道王氏历来只专于经史,无意于朝堂。
虽然被拒绝,但太+祖皇帝仍然十分敬重王氏,曾赐下御笔亲书“松风书院”匾额,还给了王氏族人“面圣见官不必行跪拜大礼”的特殊礼遇。
萧懿龄正打量着这位王十一娘,忽见门口一个身影闪过,刚要开口,便听身边的萧容照问道:“外面的是谁?”
“今天是你第一天上学的日子,还记得吗?第一天,可不能迟到哦。”
“快起床啦。”柔荑轻轻拍了拍她的背。
“宝善,宝善,是阿娘啊……”
“殿下,殿下醒醒。”
“宝善!”
“殿下!”
萧懿龄茫然地睁开眼,一脚踏空的恐惧感还盈于周身。半晌才回过神,对上文杏担忧的双眼。
“殿下,可是魇着了?”
“无妨。”她揉了揉眼,“什么时候了?”
“刚过辰正。对了殿下,昨夜下雨了哦。”
萧懿龄闻言,眼睛一亮,就要掀被下床,却被文杏连忙拦住。
她一边念叨着“早上凉”,一边给萧懿龄套上两只鞋,又披上外衫,才放她跑出去。
早晨的微风清凉潮湿,还带着一丝竹香。被春风丝雨冲刷过的环涛馆,也显得焕然一新。
廊下潲进来的雨水,已经被早起的侍女擦干净。
萧懿龄靠在廊柱上,闭着眼睛,深吸一口雨水味道掺着的空气,这才觉得从头到脚每一寸都被唤醒了。
“殿下,先洗漱吧。”文碧走过来,说着先懿龄一步进了屋。
萧懿龄这才看到,她身后还跟着一大串侍女,看起来年龄都不大,每个人手上一个托盘,端着盆盂柳盐等物。应该是出宫前薛怀贞送来的那批宫人里的。
萧懿龄就立在廊下,等她们鱼贯而入,摆好洗漱的物什,又鱼贯而出,这才迈进屋。
“不是说了,不用这么多侍女,人一多我眼睛烦。”她说着,抬眼一扫。
这么会儿功夫,文杏已经整理好了床铺帐幔,正整理着衣架上今日要穿的衣裳。
文碧闻言一顿,一边给懿龄挽袖子,一边道:“殿下,这都是您的公主规制啊。您若不喜,以后奴婢让她们早些进来,不叫您瞧见。”
“罢了。”
“不过说起规制,”萧懿龄用清水净了面,拿起文碧递上的嫩柳枝和青盐,“咱们立府还是仓促了些。前日我看六局八司还有不少空着的,前院也缺人。”
文碧皱眉,看着自家公主一边刷牙漱口一边说话:“殿下小心些,您漱完口再说话,当心呛着。”
身后传来“扑哧”的一声笑。
萧懿龄回头瞪了文杏一眼。
“殿下说得正是呢。”文杏整理好衣裳,又过来哄她。
“就拿昨日讲。昨儿临川公主府的人来送帖子,送到了前院正门。可那些小侍女小太监们向来只管看门洒扫,哪里敢接公主府的帖子,现大老远跑到濯园,拉上文碧又跑回前院,这才接了帖子。”
“二姐送帖子来?怎么没人拿给我?”
文碧扶萧懿龄在铜镜前坐下,才从妆奁抽匣里拿出那洒了金粉的请帖,道:“殿下恕罪,是奴婢忙忘了。临川公主的家人说,这是今日赏花会的帖子,邀您午时到玉川园游玩宴饮。咱们府办乔迁宴那天,临川公主跟您提过的。”
·
萧懿龄记得,确有此事。
临川公主的花朝节赏花会也是每年必办的活动。只是向来办在花朝节第二日,也就是二月十六。
因为二月十五花朝当日,乃是临川公主生母赵贵妃的忌辰,公主要去咸京东郊的白鹿观焚香祭拜,便将宴会移到了次日。
这赏花会有临川公主的名头在前,京中世家显贵人家的郎君和姑娘们大多会来参加,所以办得十分热闹。
但,临川其人,向来是只喜欢玩乐,而不耐烦操持过问这些庶务的。她只管定下几位重要宾客,其他的细节便都交给了一位闺中密友来操办。
“奴婢听说,今年的赏花会又是忠献伯府的王夫人主持。忠献伯本人虽不起眼,但这位王夫人在咸京素有贤名。出身王氏大族,嫁进了忠献伯府,又同公主交好,本人还十分的亲切和善,长袖善舞,所以大家都很喜欢她,但凡是她王夫人主持的宴会,大家都爱去玩。殿下今日也可以好好放松一下,交些朋友。”
文碧为她绾发,同时说道。
萧懿龄随意地“嗯”了一声。
她左手拎着一只珍珠耳坠,右手拎着一只翠玉耳坠,正在对着铜镜比量着,一时拿不准该戴哪副。
“不过……”文杏迟疑道,“其他家也就算了,听说,这赏花会,鲁国公府也有帖子,不知道会是谁去……”
她说着,在铜镜中对上了萧懿龄的目光。
只见她垂目沉吟片刻,将手中两只耳坠放下,在首饰盒子里翻了两下,找出一对花型耳坠。
珍珠和红色的宝石被金丝攒出桃花的样子,戴在容色过人的少女脸侧,既不过分高调,又多出几分活泼,中和了殿下身上的清冷。
一切都恰到好处。
·
玉川园。
还未到开宴的时辰,玉川园门口却早早排起了长队,停的都是各家的马车。
原本萧懿龄已准备好也在园子门口下车。
却不想,那迎宾的管事见着马车蓬檐下悬着的荣惠公主府的牌子,直接领着马车夫将车驶入了园中,到垂花门外才停下来,恭敬地请公主下车。
萧懿龄一露面,便看见一个笑眯眯的华服妇人已经候在车前。
她走上前两步,敬了个极恭敬的礼:“妾身忠献伯府王氏,恭请殿下金安。”
“王夫人免礼。”萧懿龄站在原地,微微颔首。
“谢殿下。”王夫人起身,站在公主侧前方一步远的距离,边领着她往里走,边介绍着园子。
“……今年也是请了咸京最好的花匠师傅,园子里百花齐放,热闹极了。殿下您看,前面直走的那一大片,都是师傅精心栽培的西府海棠。西边是牡丹园,各色各样都有,还有好些个从洛阳移过来的名种。那边,再往里走便是桃花林了,也是开得正旺呢。”
王夫人一边说一边指给她看。
花园中已有不少少年少女流连其中,还有几个萧懿龄有印象的,是除夕时入宫给她请过安的。
见萧懿龄望向那赏花的人群,王夫人说:“咱们二殿下喜欢热闹,所以请了不少人,都是年轻的,爱玩些投壶射箭、射覆传花的小游戏。殿下您看看,若有合眼缘、聊得来的就再好不过了。”
萧懿龄但笑不语。
王夫人见状,立马转移话题道:“唉呀,瞧我这话说的,殿下在宫里什么名贵的花木没见过,这园子里的花虽好,可在殿下眼中也不稀奇了。”
她作势掩唇,又道:“今日倒还有个奇的,只是殿下若想看,便得屈尊到花房去了。那里有两株绿色牡丹,叫做‘叠翠’,是洛阳最有名的牡丹师傅培育出来的。只是运来咸京之后,便一直离不得花房,放在太阳底下没一会儿便蔫了,当真是顶顶娇贵。二殿下宝贝着,便交代不摆出来了。这事儿我也没告诉别人,省得这些年轻人没个轻重,一窝蜂地惊着了花神。”
“王夫人有心了。”
这位伯爵夫人长着一张讨喜的圆脸,五官匀称,虽然算不上美人,但举止言谈合宜,笑脸迎人,和善而不失礼节,令人很难不心生亲近敬重之意。
“殿下,这便是主厅了。二殿下正同几位姑娘说话呢。您再稍坐坐,咱们就开宴了。”
王夫人同萧懿龄说句话的功夫,便被萧容照瞧见,扬声道:“是荣惠来了!快进来,站在门口做什么。淑卿呢?”
“殿下,我在这!可把您的神仙妹妹领来了!我还得去厨房看看,一会儿再来陪您。”
王夫人爽朗地笑道,说完便出了门。
·
萧容照拉过萧懿龄坐下,笑骂道:“她就是个闲不住的,不管她了。”
随意一摆手,一屋子行礼的贵女这才起身。
她拉着萧懿龄端详了一下:“几日不见,五娘又变漂亮了,越发神采照人。”
说着摸了摸她的耳垂,道:“只是这坠子,是几年前的款式了吧。改日到我那挑些好的,二姐那儿别的没有,就是这些布料首饰多。”
“临川殿下自小得圣上宠爱不断,母家赵氏更是簪缨世家,自然是有用不完也看不完的宝贝。”一位姑娘奉承道。
萧容照却敛起笑脸,微微侧头,用眼角余光瞥了她一眼,问道:“你是哪家的?”
那姑娘红着脸起身道:“臣女苏氏,父亲是太仆寺丞,伯父便是忠献……”
那“忠献伯”三个字还没说完,便被萧容照冷声打断:“不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
“是。”少女面色霎时红透,弱声答道。
另一位姑娘开口圆场,说起了时下京中流行的首饰样式,厅中的气氛才缓和下来。
萧懿龄大多时候只是微笑听着,偶尔应和几句,倒是听到了不少趣事。
·
厅中正和乐融融,萧容照的侍女香绮进来通传,王家十一娘请见。
“早就听淑卿夸过她这个娘家侄女,快快请进来,让我瞧瞧。”萧容照饶有兴趣。
少女一身浅红色桃花缠枝蝠纹长裙,头上挽一个简洁的灵蛇髻,插着两根发簪。一张与王夫人有三分相似的脸,眼眸清浅,神色平和不见半点紧张,举止大方自然。似乎是刚刚赏花回来,鬓边簪着一朵海棠。
她屈膝半蹲,仪态得体,问安的声音是恰到好处的清甜:“民女王姮见过临川公主、荣惠公主,恭请二位殿下福绥康安。”
这位王十一娘自称民女,却并未行跪拜大礼。
萧懿龄并没意外,因为她早已想到了——
河东王氏。
当今朝堂虽只论赵、谢、李、周四大世家,但除此之外,河东王氏的影响力亦不容小觑。
若说谢家是诗书传家,谢绪楷身担国子监祭酒一职,是天下闻名的大儒。那么王氏执掌的松风书院,则是天下读书人都向往的文华荟聚之所。
自前朝高祖皇帝赐下诸经释义、史传疏韵,王氏开堂讲经,始办松风书院,数百年来学脉绵续不绝。
后来天下大乱,皇权更迭。
王氏以百年家业保河东郡一方太平,松风书院成为当时唯一一个没有毁于战火的书院。松风学子在乱世之中仍可安心做学问,一时传为美谈,王氏也因此更受世人敬重。
大景新朝初立之时,太+祖皇帝曾数次派人请松风书院的山长王纪出山,在朝中任职。但王纪都推辞掉了,言道王氏历来只专于经史,无意于朝堂。
虽然被拒绝,但太+祖皇帝仍然十分敬重王氏,曾赐下御笔亲书“松风书院”匾额,还给了王氏族人“面圣见官不必行跪拜大礼”的特殊礼遇。
萧懿龄正打量着这位王十一娘,忽见门口一个身影闪过,刚要开口,便听身边的萧容照问道:“外面的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