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定安喝了药,昏昏沉沉地又睡了一个多时辰,再起身时,只觉得身上的风寒之症已经好了个七七八八,而过来扶他的人已经变成了卫启。
卫启和卫渊一样,都是顾定安身边的常年跟随的侍卫,只是卫启行事要比卫渊稳重许多,所以官衙中的事,大多交给卫启交接。
此次离京,顾定安本是将卫启留在了鹿门驿,负责照看钦使卫队的。可直到他们出城送别顾衡那日,原该在三日内赶到宾州城的卫队,却并没有到,派出去打探的人也是一去不复返。
“二郎放心,”卫启道,“卫队都已经抵达宾州城,中途虽有波折,但好在平安无事。现由代刺史接待,‘公主殿下’现住在刺史府中。只是‘公主殿下’一直在病重,无法见人,安抚马户、发放慰抚款一事也无法开展,您看?”
顾定安也没有想到,这么久过去,新的宾州刺史还是迟迟没有到任。他略一沉吟,交代道:“这件事我会请示殿下。你先去替我办一件事。当日我们从鸡湖岭出来时,后面本还有追兵,但似乎被人引走了,你去查一查,看看那人是否还活着。不论如何也算是恩人,我心里还是放心不下。”
没想到,卫启却是灿然一笑道:“二郎当真是与殿下心有灵犀,想到一起去了。”
原来,当时萧懿龄、顾定安二人刚到夏州城第二天,卫启等人便到了。而卫启正是得了顾侯传信,得知遭遇意外的二人现在夏州,前来照看的。
当时顾定安还没醒,萧懿龄吊着胳膊,吩咐了卫启一件事,那便是去鸡湖岭的山林中,找到那位引开萨辛追兵的恩人。
而卫启也不负所望,很快便带回了一个人。那人身形瘦小,穿着一身破烂衣衫,身上还有不少新旧伤痕。萧懿龄看到他的脸,心中大惊,她这才知道,帮助他们引开追兵、让他们死里逃生的恩人,竟是花坞镇的那个小乞丐!
萧懿龄请杨夫人出手,为小乞丐诊治了一番。好在,他的情况只是看起来严重,但都是些皮外伤。
而也是在诊治的过程中,萧懿龄才知道,这小乞丐竟然是个女孩。
她醒来后,得知自己又一次被萧懿龄所救,这才放下心。
“二郎你是没看见,那一两金现在可爱黏着殿下了,跟个小尾巴似的,还说要留在殿下身边呢。”卫启帮顾定安穿衣时笑道。
“一两金?”
“啊,就是那个小乞丐的名字。她说,自己无父无母无名无姓,是因为当时殿下一两金子的善心,才能活下来,所以给自己取名叫一两金,就是为了要记住殿下的恩德。殿下本想给她改个好听的名字,可她却说,做人不能忘恩,她这辈子都要叫这个名字。殿下也拗不过她,只好随她去了。”
“原来如此。”顾定安说着,同卫启一起朝前厅走去。
·
到了前厅,果然看见一个十岁上下的女孩儿,正靠在萧懿龄身边站着,两人正在争执什么,而自己的父母兄长,还有母亲的弟子、未来的嫂嫂莲心,也在桌边劝慰着。
今日虽有公主在场,但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家宴,加之夏州不比咸京的规矩严谨,宴席便没有摆成一人一桌的正式宴会模样,而是所有人围坐在一个大圆桌前。这样亲近热闹的氛围,才更有“家宴”的感觉。
而看到萧懿龄同自己的父母兄嫂坐在一起,言笑晏晏的样子,似乎也成为了自己的家人,顾定安心中更是充斥着说不出的期待与满足感。
见顾定安到了,萧懿龄才笑道:“定安,你来了。快帮我劝劝她吧。”
旁边的人也七嘴八舌,拼凑中,顾定安才知道,今日算是顾家给萧懿龄和顾定安二人接风,萧懿龄念着一两金于他们二人有舍身相救之恩,所以想让她也坐下,但一两金说什么也不愿意。双方正相持不下,顾定安就来了。
可还没等顾定安说什么,只见一两金附在萧懿龄耳边说了句话,萧懿龄的耳朵便腾地一下红了,讪笑道:“罢了罢了,咱们都劝不动,就随她去吧。”
众人见她们主仆二人达成一致,便也没有再细问。只招呼着顾定安坐下,便可以开宴了。
顾定安的兄长顾煦,前几日都在军营中,今日却是第一次与萧懿龄相见。他举起酒杯,起身敬道:“舍弟在京城,多仰赖殿下照拂。此番更是殿下更是对二郎不弃,才能让他捡回一条命来。大恩无以为报,煦在此,谨以此杯敬殿下。”
萧懿龄坐在主位,没有起身,只是举杯笑道:“若是没有定安拼死相救,我现在也不知道要身在何方。在京城时,公主府和金吾卫府也是邻居,互相照顾着,这账早就算不清了。少将军就不要客气了。”
说完,二人一同将杯中美酒饮尽,此番对话算是告一段落。
顾煦刚坐下,就被旁边的未来妻子莲心拧了一把腰间的软肉。他不明所以地看去,却见她并不看他,而是殷勤地替身边的杨夫人布菜,又为公主殿下介绍了桌上的夏州特色菜,活络着气氛。顾煦笑了笑,终是什么也没说。
直到家宴结束,顾定安将萧懿龄送到她暂住的东厢房门口时,才问她道:“方才宴上,我兄长那句话,是不是惹殿下不高兴了?”
萧懿龄今日高兴,多喝了两杯,这关外的酒本就更烈,萧懿龄喝得微醺,步伐散乱,被顾定安扶着,整个人都散发出一种少见的懒散魅惑的气质。
她分明听见了顾定安的问题,却没有回答,定定地看了顾定安一会儿,才低声着,神神秘秘道:“你知道,那会儿,一两金跟我说了什么吗?”
顾定安知道她说的是开宴之前,令萧懿龄不再劝她坐下的那句话,也有些好奇,遂哄着回道:“不知道,她说了什么啊?”
“她问我,怎么不叫你‘定安哥哥’了?”
温热的气息喷在顾定安颈侧,加上她暧昧的语气,两人之间的气氛瞬间变得旖旎。顾定安喉结微动,垂眸对上萧懿龄迷离微阖的双眼,哑着声,像是对她说话又像是自言自语地说道:“我倒是更想你叫我‘二郎’。”
萧懿龄也不知是睡没睡着,靠在他怀里闭着眼喃喃道:“二郎……”
顾定安似是没想到,当真会听到这句“二郎”,身子一下子僵硬,整个人都愣住了。
而屋中的陆酒则是听到了声响,出来迎接。
她从顾定安怀中接过不省人事的萧懿龄,随后谢道:“将军请回吧。”
顾定安这才回过神,脚步不稳地离开了东厢房。
·
陆酒搀扶着萧懿龄回到房中,让她坐在软榻上,萧懿龄顺势手撑着旁边的小几,靠在了上面,却仍闭着双眼,一副醉酒不醒的样子。
而不远处的椅子上,却赫然坐着一个身着黑色华服男子。男子与往日京中相见时的一身劲装不同,身上的黑色长衫暗绣着繁复的花纹,显得人矜贵无比,脸上还戴着一张遮住上半张脸的银色面具,替代了从前那遮住整张脸的面具。
他手中端起茶盏,吹了吹盏中的热气,漫不经心道:“真醉了?”
萧懿龄这才偷偷睁开一只眼瞄过去,却猝不及防地与男子那深邃的黑眸对上。觑见他似笑非笑的唇角,萧懿龄抱怨道:“你怎么还在这啊?”
那男子,也就是昭肃君却打量着她笑道:“看来还是醉了,这种话,平时你可不会说出来。”
萧懿龄立时泄了气,无声控诉地看着他。
昭肃君没有理会她的怨气,只说道:“这里不是你该待的地方,回到宾州,完成你要做的事,然后尽快回京吧。这也是圣上的意思。”
萧懿龄听他提到宾州,瞬间严肃了起来。
是啊,她此次作为钦使,来到宾州,可不是出来玩的。宾州百姓,尤其是那些马户们,被李氏压榨了多年,早已民不聊生。她此番离京,还带了朝廷将李氏抄家所得钱银,作为慰抚款,需要发放给宾州马户。
先前宾州军发生□□,虽被顾衡平息,但整个宾州官场仍是人心惶惶。
当初皇帝下令清除李氏党羽,宾州刺史、宾州军统领及其身边那些主要的从犯均已伏法。但李氏毕竟在宾州深耕多年,难保其没有残党余孽,在暗中伺机报复。皇帝不可能杀尽整个宾州官场,于是便要钦使对宾州官员进行考察,合格之后才能继续留任。
皇帝的疑虑也是不可谓不高瞻远瞩。
昭肃君告诉她,自从钦使卫队靠近宾州地界,有一伙人蹲守在鹿门驿通往宾州城的官道旁,想要伺机袭击钦使。幸而萧懿龄和顾定安决定微服出访,并让钦使卫队停在了鹿门驿,这才没有让那些人得逞。
但是就在萧懿龄派陆酒前去通知,卫队启程前往宾州城的时候,还是遭遇了那伙人的伏击。
他们组织严密,攻守相应,明显是直奔着车队中间的公主车架而来。彼时车中坐着的是奉命假扮公主的文杏,和陪着她的赵云袖,二人皆被吓得不轻,文杏还不慎扭伤了脚,手臂上被人划伤了一下。
虽有卫队的金吾卫相护,但那伙人就像是被人精心豢养的死士,个个凶悍异常,为首那人更是不管不顾,只向着被护在中间的华服女子出剑。
千钧一发之际,幸而昭肃君率队赶到,将那些人制服。可他们眼见事败,却连逃走都没有,直接用自己手中的刀抹了脖子。
昭肃君得知萧懿龄和顾定安在数日之前便微服进入宾州,便又匆匆赶去,刚好撞见回城求援的陆酒,这才一路追到夏州。
他将钦使卫队发生的事告诉了萧懿龄,萧懿龄心中当即便有了怀疑的人。
在宾州等钦使卫队的那几日,萧懿龄已经对宾州府现存的官员暗中查访了一番,对他们每个人的背景都有所了解。所以昭肃君一说,她便知道是谁做的。而其他大致没有问题的官员,待她回到宾州之后,再挨个问一遍话,以作留档,便可以着手下发慰抚款了。
并非是萧懿龄对百姓的苦难无动于衷,而是不将宾州的蛀虫全都拔出来,这钱便无法真正发到百姓手中。
而现在,也是时候行动起来了。
卫启和卫渊一样,都是顾定安身边的常年跟随的侍卫,只是卫启行事要比卫渊稳重许多,所以官衙中的事,大多交给卫启交接。
此次离京,顾定安本是将卫启留在了鹿门驿,负责照看钦使卫队的。可直到他们出城送别顾衡那日,原该在三日内赶到宾州城的卫队,却并没有到,派出去打探的人也是一去不复返。
“二郎放心,”卫启道,“卫队都已经抵达宾州城,中途虽有波折,但好在平安无事。现由代刺史接待,‘公主殿下’现住在刺史府中。只是‘公主殿下’一直在病重,无法见人,安抚马户、发放慰抚款一事也无法开展,您看?”
顾定安也没有想到,这么久过去,新的宾州刺史还是迟迟没有到任。他略一沉吟,交代道:“这件事我会请示殿下。你先去替我办一件事。当日我们从鸡湖岭出来时,后面本还有追兵,但似乎被人引走了,你去查一查,看看那人是否还活着。不论如何也算是恩人,我心里还是放心不下。”
没想到,卫启却是灿然一笑道:“二郎当真是与殿下心有灵犀,想到一起去了。”
原来,当时萧懿龄、顾定安二人刚到夏州城第二天,卫启等人便到了。而卫启正是得了顾侯传信,得知遭遇意外的二人现在夏州,前来照看的。
当时顾定安还没醒,萧懿龄吊着胳膊,吩咐了卫启一件事,那便是去鸡湖岭的山林中,找到那位引开萨辛追兵的恩人。
而卫启也不负所望,很快便带回了一个人。那人身形瘦小,穿着一身破烂衣衫,身上还有不少新旧伤痕。萧懿龄看到他的脸,心中大惊,她这才知道,帮助他们引开追兵、让他们死里逃生的恩人,竟是花坞镇的那个小乞丐!
萧懿龄请杨夫人出手,为小乞丐诊治了一番。好在,他的情况只是看起来严重,但都是些皮外伤。
而也是在诊治的过程中,萧懿龄才知道,这小乞丐竟然是个女孩。
她醒来后,得知自己又一次被萧懿龄所救,这才放下心。
“二郎你是没看见,那一两金现在可爱黏着殿下了,跟个小尾巴似的,还说要留在殿下身边呢。”卫启帮顾定安穿衣时笑道。
“一两金?”
“啊,就是那个小乞丐的名字。她说,自己无父无母无名无姓,是因为当时殿下一两金子的善心,才能活下来,所以给自己取名叫一两金,就是为了要记住殿下的恩德。殿下本想给她改个好听的名字,可她却说,做人不能忘恩,她这辈子都要叫这个名字。殿下也拗不过她,只好随她去了。”
“原来如此。”顾定安说着,同卫启一起朝前厅走去。
·
到了前厅,果然看见一个十岁上下的女孩儿,正靠在萧懿龄身边站着,两人正在争执什么,而自己的父母兄长,还有母亲的弟子、未来的嫂嫂莲心,也在桌边劝慰着。
今日虽有公主在场,但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家宴,加之夏州不比咸京的规矩严谨,宴席便没有摆成一人一桌的正式宴会模样,而是所有人围坐在一个大圆桌前。这样亲近热闹的氛围,才更有“家宴”的感觉。
而看到萧懿龄同自己的父母兄嫂坐在一起,言笑晏晏的样子,似乎也成为了自己的家人,顾定安心中更是充斥着说不出的期待与满足感。
见顾定安到了,萧懿龄才笑道:“定安,你来了。快帮我劝劝她吧。”
旁边的人也七嘴八舌,拼凑中,顾定安才知道,今日算是顾家给萧懿龄和顾定安二人接风,萧懿龄念着一两金于他们二人有舍身相救之恩,所以想让她也坐下,但一两金说什么也不愿意。双方正相持不下,顾定安就来了。
可还没等顾定安说什么,只见一两金附在萧懿龄耳边说了句话,萧懿龄的耳朵便腾地一下红了,讪笑道:“罢了罢了,咱们都劝不动,就随她去吧。”
众人见她们主仆二人达成一致,便也没有再细问。只招呼着顾定安坐下,便可以开宴了。
顾定安的兄长顾煦,前几日都在军营中,今日却是第一次与萧懿龄相见。他举起酒杯,起身敬道:“舍弟在京城,多仰赖殿下照拂。此番更是殿下更是对二郎不弃,才能让他捡回一条命来。大恩无以为报,煦在此,谨以此杯敬殿下。”
萧懿龄坐在主位,没有起身,只是举杯笑道:“若是没有定安拼死相救,我现在也不知道要身在何方。在京城时,公主府和金吾卫府也是邻居,互相照顾着,这账早就算不清了。少将军就不要客气了。”
说完,二人一同将杯中美酒饮尽,此番对话算是告一段落。
顾煦刚坐下,就被旁边的未来妻子莲心拧了一把腰间的软肉。他不明所以地看去,却见她并不看他,而是殷勤地替身边的杨夫人布菜,又为公主殿下介绍了桌上的夏州特色菜,活络着气氛。顾煦笑了笑,终是什么也没说。
直到家宴结束,顾定安将萧懿龄送到她暂住的东厢房门口时,才问她道:“方才宴上,我兄长那句话,是不是惹殿下不高兴了?”
萧懿龄今日高兴,多喝了两杯,这关外的酒本就更烈,萧懿龄喝得微醺,步伐散乱,被顾定安扶着,整个人都散发出一种少见的懒散魅惑的气质。
她分明听见了顾定安的问题,却没有回答,定定地看了顾定安一会儿,才低声着,神神秘秘道:“你知道,那会儿,一两金跟我说了什么吗?”
顾定安知道她说的是开宴之前,令萧懿龄不再劝她坐下的那句话,也有些好奇,遂哄着回道:“不知道,她说了什么啊?”
“她问我,怎么不叫你‘定安哥哥’了?”
温热的气息喷在顾定安颈侧,加上她暧昧的语气,两人之间的气氛瞬间变得旖旎。顾定安喉结微动,垂眸对上萧懿龄迷离微阖的双眼,哑着声,像是对她说话又像是自言自语地说道:“我倒是更想你叫我‘二郎’。”
萧懿龄也不知是睡没睡着,靠在他怀里闭着眼喃喃道:“二郎……”
顾定安似是没想到,当真会听到这句“二郎”,身子一下子僵硬,整个人都愣住了。
而屋中的陆酒则是听到了声响,出来迎接。
她从顾定安怀中接过不省人事的萧懿龄,随后谢道:“将军请回吧。”
顾定安这才回过神,脚步不稳地离开了东厢房。
·
陆酒搀扶着萧懿龄回到房中,让她坐在软榻上,萧懿龄顺势手撑着旁边的小几,靠在了上面,却仍闭着双眼,一副醉酒不醒的样子。
而不远处的椅子上,却赫然坐着一个身着黑色华服男子。男子与往日京中相见时的一身劲装不同,身上的黑色长衫暗绣着繁复的花纹,显得人矜贵无比,脸上还戴着一张遮住上半张脸的银色面具,替代了从前那遮住整张脸的面具。
他手中端起茶盏,吹了吹盏中的热气,漫不经心道:“真醉了?”
萧懿龄这才偷偷睁开一只眼瞄过去,却猝不及防地与男子那深邃的黑眸对上。觑见他似笑非笑的唇角,萧懿龄抱怨道:“你怎么还在这啊?”
那男子,也就是昭肃君却打量着她笑道:“看来还是醉了,这种话,平时你可不会说出来。”
萧懿龄立时泄了气,无声控诉地看着他。
昭肃君没有理会她的怨气,只说道:“这里不是你该待的地方,回到宾州,完成你要做的事,然后尽快回京吧。这也是圣上的意思。”
萧懿龄听他提到宾州,瞬间严肃了起来。
是啊,她此次作为钦使,来到宾州,可不是出来玩的。宾州百姓,尤其是那些马户们,被李氏压榨了多年,早已民不聊生。她此番离京,还带了朝廷将李氏抄家所得钱银,作为慰抚款,需要发放给宾州马户。
先前宾州军发生□□,虽被顾衡平息,但整个宾州官场仍是人心惶惶。
当初皇帝下令清除李氏党羽,宾州刺史、宾州军统领及其身边那些主要的从犯均已伏法。但李氏毕竟在宾州深耕多年,难保其没有残党余孽,在暗中伺机报复。皇帝不可能杀尽整个宾州官场,于是便要钦使对宾州官员进行考察,合格之后才能继续留任。
皇帝的疑虑也是不可谓不高瞻远瞩。
昭肃君告诉她,自从钦使卫队靠近宾州地界,有一伙人蹲守在鹿门驿通往宾州城的官道旁,想要伺机袭击钦使。幸而萧懿龄和顾定安决定微服出访,并让钦使卫队停在了鹿门驿,这才没有让那些人得逞。
但是就在萧懿龄派陆酒前去通知,卫队启程前往宾州城的时候,还是遭遇了那伙人的伏击。
他们组织严密,攻守相应,明显是直奔着车队中间的公主车架而来。彼时车中坐着的是奉命假扮公主的文杏,和陪着她的赵云袖,二人皆被吓得不轻,文杏还不慎扭伤了脚,手臂上被人划伤了一下。
虽有卫队的金吾卫相护,但那伙人就像是被人精心豢养的死士,个个凶悍异常,为首那人更是不管不顾,只向着被护在中间的华服女子出剑。
千钧一发之际,幸而昭肃君率队赶到,将那些人制服。可他们眼见事败,却连逃走都没有,直接用自己手中的刀抹了脖子。
昭肃君得知萧懿龄和顾定安在数日之前便微服进入宾州,便又匆匆赶去,刚好撞见回城求援的陆酒,这才一路追到夏州。
他将钦使卫队发生的事告诉了萧懿龄,萧懿龄心中当即便有了怀疑的人。
在宾州等钦使卫队的那几日,萧懿龄已经对宾州府现存的官员暗中查访了一番,对他们每个人的背景都有所了解。所以昭肃君一说,她便知道是谁做的。而其他大致没有问题的官员,待她回到宾州之后,再挨个问一遍话,以作留档,便可以着手下发慰抚款了。
并非是萧懿龄对百姓的苦难无动于衷,而是不将宾州的蛀虫全都拔出来,这钱便无法真正发到百姓手中。
而现在,也是时候行动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