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除夕当日。
这是萧懿龄第一次在宫外自己过除夕。
以往总觉得,是宫里的规矩太多,可真到了自己当家,才发现宫外的事情也一点都不少。除了早已准备好,送给各府的节礼,还要祭拜四方神仙,保佑家宅安宁,更要早早起身进宫,拜见太后,陪着她接待各宗族大臣家的女眷们。
这些是需要萧懿龄亲自出面的,更别提府里也有一大摊子事,舒意芳已经替她张罗代劳了。
“这过年也不是什么好事啊……”萧懿龄被按在妆台前,任文杏和文碧摆弄的时候,茫然地想着。
待萧懿龄妆扮好、被塞上马车的时候,也不过卯时。路上好几次险些睡过去,直到坐在了蓬莱殿正殿,人才勉强打起精神,和身边的临川公主萧容照聊聊天。
上一次见到太后和萧容照,还是冬至家宴那日。
虽然已经出了宫,但萧懿龄面见太后的次数并未比在宫里时少,每次进宫见过皇帝后,都要去一趟蓬莱殿,讨口茶吃。
至于萧容照,却是许久未见了。只听闻她近日又收了个面首,还经常出入柳家,替柳再思引荐高官、行卷等事,很是上心的样子。
萧懿龄却想到明华台时,她曾亲口承认的,对柳再思有意。而这柳家,也不知是不知道她的心意,只当她是做嫂嫂的疼爱弟弟,还是知道此事,却因着舍不得公主庇护下带来的便利,而舍不得戳破,与萧容照闹僵。
想到此处,萧懿龄心中不由得嗤笑,看向萧容照的目光也带了些探寻的意味。
“五娘,怎么这般看我?”萧容照刚同一个官家夫人寒暄过一番,回头看到萧懿龄的眼神,疑问道。
萧懿龄笑道:“没什么,只是在想,今日阿姊身边,怎么没有跟着香绮?”
香绮是与萧容照一起长大的,是她最重要的心腹,平日里萧容照走到哪都带着,今日却不见踪影,而是换成了个面生的侍女。
萧容照听到香绮这个名字,不自然地笑道:“那丫头啊,跟了我这么久,只学着照顾人了,却不知道照顾自己。这不是,近日忙着张罗节礼的事,把自己给累病了,我就叫她留在家里养病了。”
“如此忠心能干的侍女,阿姊可要好好奖赏她啊。”
萧懿龄随口回了两句,心中却疑惑更甚。
只要稍加留心便能察觉,香绮已经消失了半个月了,近日萧容照外出走动,都没有见到香绮的身影。
而据韩沉那里的消息,半个月前,临川公主不知是何缘由,搜查了身边一等侍女香绮的房间,还将人打了一顿板子。所以香绮并不是如萧容照所说的养病,而是养伤。
临川公主府虽然守卫严格,但并不是铁桶一块,韩沉的消息向来可靠,萧懿龄从未怀疑过,只是看到萧容照的脸色,便愈发好奇,到底是发生了何事,才会让她出手如此不留情面,处置了从小一起长大的香绮。
·
萧懿龄在蓬莱殿中坐了几个时辰,虽然看起来只是吃着茶、说着话,可这些公侯家的女眷,个个都是七窍玲珑心,同她们说话,萧懿龄也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免得被人套了话去。
好在,她毕竟有公主的身份在,不爱聊的便是少说几句,也没人敢说什么。
“只不过恐怕又要多几分‘恃宠生骄’的名声了。”萧懿龄想着,“以往在宫里时,还有刚刚出宫那段时日,明明我的名声还是很好的……”
萧懿龄想到这,颇有几分委屈。她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却要被人说牝鸡司晨、骄纵放荡、任性妄为,尤其是那个御史柴绪,在他的洗脑式进奏中,一些原本不置可否的大臣,也渐渐对荣惠公主升起几丝不满。
只是,无论是柴绪的弹劾,还是大臣们的不满,在她看来都只表明了一件事——
这些人,在忌惮她。
忌惮她荣惠公主的身份和宣德使的官职,忌惮她得皇帝信重,屡次委以重任,忌惮她手中的权柄会越来越大,会影响、吞噬掉自己的利益,更忌惮其他的宗室女子、甚至那些贱如草芥的平民女子也会向她学习,如她一般不再安于内室。
这样的忌惮,只会让萧懿龄觉得通体舒畅,身心愉悦,愈发有精神、有兴趣走下去。
如果说从前,她渴望权力,是为了自保、为了查清母亲的死因,那么现在,她便是更想在这放眼望去唯有冠冕的朝堂中,趟出一条路来,看看自己到底能走多远。
·
又应付过去一波四品官员的家眷,萧懿龄正想着去后堂歇歇,便看见贺知盈走在一群贵女身后,进了蓬莱殿。
贺知盈虽是平阳郡王之女,但平阳郡王没有实差,在京中不受人待见,贺知盈身边只有同为没落世家女的周琬,和几个小官之女一起玩耍。
往年贺知盈连进蓬莱殿请安的资格都没有,可今年不同,贺知盈的兄长高中状元,入朝为官了,她本人更是被皇帝赐婚给襄王,再过几个月大婚,到时候便是襄王妃了。未来的孙媳妇,自然有资格进殿请安。
只不过,别人虽然多敬她几分,贺知盈心里却明白,那些人背后不一定怎么可怜她呢。
兄长考中状元虽然风光,却被圣上派去了千里之外做什么县令,而未来夫婿襄王虽是皇子,却文不成武不就,既无政绩也没有战功,朝堂之上毫无立足之地,只爱鼓捣些手艺活儿,同一些身份低贱的匠人混在一起,叫权贵们不耻。这样一事无成的夫婿,即便身份高贵,又如何能让贺知盈被人高看一眼呢?
可贺知盈却不这么想。若说少女怀春,没有想象过未来夫君有多么英武绝伦,那是骗人的。可她知道,那些在外面大有作为的男人,是皇帝眼中的忠臣良将,是百姓眼中的好官,可对于妻子而言,却不一定是个好丈夫。
她虽仰慕昭肃君,可这些时日也渐渐想明白了,齐大非偶的道理。她和昭肃君终不是一路人,便是真的在一起了,也不一定会幸福。而襄王殿下……
贺知盈摸着手上的玉镯,想到昨日回家后,襄王遣鹤林又送来的一箱各式各样的小东西,心头涌上一股甜意。
“六娘,阿琬!你们终于来了。”萧懿龄向二人招呼道。
“给殿下请安。”二人行过礼,便被萧懿龄拉到了身边坐着。一旁的赵云袖见贺知盈和周琬来了,忙嘱咐奉茶的侍女,将二位娘子的茶换成茉莉龙井和武夷山大红袍,再取一碟蜜饯果子来。
周琬接过新奉上的大红袍,笑道:“是我们二人去公主府去得太多了,云袖姑娘都记得我们的口味了。”
“周娘子说笑了,都是奴婢的分内之事。”赵云袖微笑道。
三人刚说了没几句话,太后身边的锦芳娘子便来传话,召贺知盈觐见。
贺知盈还从未单独面见过太后,惴惴不安地看了萧懿龄一眼。
萧懿龄起身笑道:“祖母午歇,已经起身了?本宫去服侍祖母梳妆吧。”
“殿下,太后只宣了贺娘子一人。”锦芳微笑着,不软不硬地回绝道。
萧懿龄只能回给贺知盈一个爱莫能助的眼神,低声安慰一句“别紧张”,然后目送着她亦步亦趋地随锦芳往太后寝殿走去。
而在出殿门前,锦芳才回头,给了萧懿龄一个“放心”的眼神。
·
蓬莱殿后殿。
太后坐在妆台前,两个侍女站在一旁,为她挑选首饰。太后看着铜镜中依旧美丽,却不复年轻的面容,不知在想什么。
“太后,贺娘子到了。”锦芳走进来道。
“臣女贺氏知盈,拜见太后。”
虽然萧懿龄和锦芳都嘱咐过,不用紧张,可一想到自己要见的人,是从小听着她的事迹长大,传说中辅佐幼帝母仪天下、整治朝堂杀伐果决的太后娘娘,贺知盈还是忍不住地紧张。紧张中,还带着一丝激动和欣喜。
“起来吧,看着本宫。你很紧张吗?”头顶上传来一道威严的女声。
贺知盈怔怔地抬起头,与太后对视上的一刹那,便愣住了,喃喃道:“太后娘娘,好美,好年轻啊。”
她的声音虽然小,却还是被太后听见,她扑哧一声笑了出来:“你这孩子,说什么傻话呢。”
虽然知道,贺知盈恐怕是想象着,太后该是那种老态龙钟的老太君样子,所以才会意外到愣住。但身为女子,哪有不爱听人夸自己年轻漂亮的呢?
太后不再绷着脸吓唬小姑娘,屋中的气氛一下子便缓和下来,只有贺知盈,反应过来之后才觉得又羞又窘,用帕子沾了沾额角的细汗。
她一抬手,便露出了一截莹白的手腕,和腕子上红色的凤血石玉镯。
太后诧异道:“这镯子,是林昭仪送的吗?”
贺知盈摸了摸玉镯,口中称是。
太后道:“若是没记错,这对凤血玉镯,乃是当年林昭仪入宫时,带进来的陪嫁之物。林昭仪出身西北,当年只有一个做小官的兄长,这玉镯便是她的陪嫁中,最珍贵的东西了。她能将此物送给你,想来是对你极为满意的。”
贺知盈这才知道,这对玉镯背后还有这样的故事,忙起身行礼道:“知盈定不负太后娘娘与昭仪的厚爱。”
而她这一起身,却让太后看清了她手上戴着的一枚翡翠戒指。
她拉过贺知盈的手细细端详着,只见那块用作戒面的墨绿色翡翠,光泽细腻温润,毫无杂质,正是数月之前皇帝送来请她挑选的贡品,只不过太后并不钟爱翡翠,便随手挑了几块,送给各皇子公主。眼前的这块戒面,正是当日太后指给襄王的那块翡翠。
只是,翡翠是上好的贡品,可那银质戒托却稍显粗糙,匠人技艺不甚纯熟的样子。
这样的组合令人不禁心中生疑。
太后问道:“这戒指是?”
贺知盈答道:“是、是襄王殿下送给臣女的。”她说着,不自觉地又面色泛起绯红。
太后却笑了,这次笑得很开心。
她拍了拍贺知盈的手,说道:“好孩子,你只要不辜负承禃对你的厚爱,便是不负本宫和林昭仪了。”
随后又道:“原只是想看看未来孙媳,如今看到了,便安心了。想来你在本宫面前,也不得自在。锦娘,你送她出去吧,顺便将荣惠叫过来。”
“是。”
贺知盈虽不懂,太后对她说的那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但也只能行礼告退。转过身去,才舒出一口气,却见一个丫鬟匆匆走来,附在锦芳娘子身边说了什么。
锦芳面色微变。她走到太后身边,说道:“荣惠公主方才被摇光的昭肃君请走了。”
这是萧懿龄第一次在宫外自己过除夕。
以往总觉得,是宫里的规矩太多,可真到了自己当家,才发现宫外的事情也一点都不少。除了早已准备好,送给各府的节礼,还要祭拜四方神仙,保佑家宅安宁,更要早早起身进宫,拜见太后,陪着她接待各宗族大臣家的女眷们。
这些是需要萧懿龄亲自出面的,更别提府里也有一大摊子事,舒意芳已经替她张罗代劳了。
“这过年也不是什么好事啊……”萧懿龄被按在妆台前,任文杏和文碧摆弄的时候,茫然地想着。
待萧懿龄妆扮好、被塞上马车的时候,也不过卯时。路上好几次险些睡过去,直到坐在了蓬莱殿正殿,人才勉强打起精神,和身边的临川公主萧容照聊聊天。
上一次见到太后和萧容照,还是冬至家宴那日。
虽然已经出了宫,但萧懿龄面见太后的次数并未比在宫里时少,每次进宫见过皇帝后,都要去一趟蓬莱殿,讨口茶吃。
至于萧容照,却是许久未见了。只听闻她近日又收了个面首,还经常出入柳家,替柳再思引荐高官、行卷等事,很是上心的样子。
萧懿龄却想到明华台时,她曾亲口承认的,对柳再思有意。而这柳家,也不知是不知道她的心意,只当她是做嫂嫂的疼爱弟弟,还是知道此事,却因着舍不得公主庇护下带来的便利,而舍不得戳破,与萧容照闹僵。
想到此处,萧懿龄心中不由得嗤笑,看向萧容照的目光也带了些探寻的意味。
“五娘,怎么这般看我?”萧容照刚同一个官家夫人寒暄过一番,回头看到萧懿龄的眼神,疑问道。
萧懿龄笑道:“没什么,只是在想,今日阿姊身边,怎么没有跟着香绮?”
香绮是与萧容照一起长大的,是她最重要的心腹,平日里萧容照走到哪都带着,今日却不见踪影,而是换成了个面生的侍女。
萧容照听到香绮这个名字,不自然地笑道:“那丫头啊,跟了我这么久,只学着照顾人了,却不知道照顾自己。这不是,近日忙着张罗节礼的事,把自己给累病了,我就叫她留在家里养病了。”
“如此忠心能干的侍女,阿姊可要好好奖赏她啊。”
萧懿龄随口回了两句,心中却疑惑更甚。
只要稍加留心便能察觉,香绮已经消失了半个月了,近日萧容照外出走动,都没有见到香绮的身影。
而据韩沉那里的消息,半个月前,临川公主不知是何缘由,搜查了身边一等侍女香绮的房间,还将人打了一顿板子。所以香绮并不是如萧容照所说的养病,而是养伤。
临川公主府虽然守卫严格,但并不是铁桶一块,韩沉的消息向来可靠,萧懿龄从未怀疑过,只是看到萧容照的脸色,便愈发好奇,到底是发生了何事,才会让她出手如此不留情面,处置了从小一起长大的香绮。
·
萧懿龄在蓬莱殿中坐了几个时辰,虽然看起来只是吃着茶、说着话,可这些公侯家的女眷,个个都是七窍玲珑心,同她们说话,萧懿龄也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免得被人套了话去。
好在,她毕竟有公主的身份在,不爱聊的便是少说几句,也没人敢说什么。
“只不过恐怕又要多几分‘恃宠生骄’的名声了。”萧懿龄想着,“以往在宫里时,还有刚刚出宫那段时日,明明我的名声还是很好的……”
萧懿龄想到这,颇有几分委屈。她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却要被人说牝鸡司晨、骄纵放荡、任性妄为,尤其是那个御史柴绪,在他的洗脑式进奏中,一些原本不置可否的大臣,也渐渐对荣惠公主升起几丝不满。
只是,无论是柴绪的弹劾,还是大臣们的不满,在她看来都只表明了一件事——
这些人,在忌惮她。
忌惮她荣惠公主的身份和宣德使的官职,忌惮她得皇帝信重,屡次委以重任,忌惮她手中的权柄会越来越大,会影响、吞噬掉自己的利益,更忌惮其他的宗室女子、甚至那些贱如草芥的平民女子也会向她学习,如她一般不再安于内室。
这样的忌惮,只会让萧懿龄觉得通体舒畅,身心愉悦,愈发有精神、有兴趣走下去。
如果说从前,她渴望权力,是为了自保、为了查清母亲的死因,那么现在,她便是更想在这放眼望去唯有冠冕的朝堂中,趟出一条路来,看看自己到底能走多远。
·
又应付过去一波四品官员的家眷,萧懿龄正想着去后堂歇歇,便看见贺知盈走在一群贵女身后,进了蓬莱殿。
贺知盈虽是平阳郡王之女,但平阳郡王没有实差,在京中不受人待见,贺知盈身边只有同为没落世家女的周琬,和几个小官之女一起玩耍。
往年贺知盈连进蓬莱殿请安的资格都没有,可今年不同,贺知盈的兄长高中状元,入朝为官了,她本人更是被皇帝赐婚给襄王,再过几个月大婚,到时候便是襄王妃了。未来的孙媳妇,自然有资格进殿请安。
只不过,别人虽然多敬她几分,贺知盈心里却明白,那些人背后不一定怎么可怜她呢。
兄长考中状元虽然风光,却被圣上派去了千里之外做什么县令,而未来夫婿襄王虽是皇子,却文不成武不就,既无政绩也没有战功,朝堂之上毫无立足之地,只爱鼓捣些手艺活儿,同一些身份低贱的匠人混在一起,叫权贵们不耻。这样一事无成的夫婿,即便身份高贵,又如何能让贺知盈被人高看一眼呢?
可贺知盈却不这么想。若说少女怀春,没有想象过未来夫君有多么英武绝伦,那是骗人的。可她知道,那些在外面大有作为的男人,是皇帝眼中的忠臣良将,是百姓眼中的好官,可对于妻子而言,却不一定是个好丈夫。
她虽仰慕昭肃君,可这些时日也渐渐想明白了,齐大非偶的道理。她和昭肃君终不是一路人,便是真的在一起了,也不一定会幸福。而襄王殿下……
贺知盈摸着手上的玉镯,想到昨日回家后,襄王遣鹤林又送来的一箱各式各样的小东西,心头涌上一股甜意。
“六娘,阿琬!你们终于来了。”萧懿龄向二人招呼道。
“给殿下请安。”二人行过礼,便被萧懿龄拉到了身边坐着。一旁的赵云袖见贺知盈和周琬来了,忙嘱咐奉茶的侍女,将二位娘子的茶换成茉莉龙井和武夷山大红袍,再取一碟蜜饯果子来。
周琬接过新奉上的大红袍,笑道:“是我们二人去公主府去得太多了,云袖姑娘都记得我们的口味了。”
“周娘子说笑了,都是奴婢的分内之事。”赵云袖微笑道。
三人刚说了没几句话,太后身边的锦芳娘子便来传话,召贺知盈觐见。
贺知盈还从未单独面见过太后,惴惴不安地看了萧懿龄一眼。
萧懿龄起身笑道:“祖母午歇,已经起身了?本宫去服侍祖母梳妆吧。”
“殿下,太后只宣了贺娘子一人。”锦芳微笑着,不软不硬地回绝道。
萧懿龄只能回给贺知盈一个爱莫能助的眼神,低声安慰一句“别紧张”,然后目送着她亦步亦趋地随锦芳往太后寝殿走去。
而在出殿门前,锦芳才回头,给了萧懿龄一个“放心”的眼神。
·
蓬莱殿后殿。
太后坐在妆台前,两个侍女站在一旁,为她挑选首饰。太后看着铜镜中依旧美丽,却不复年轻的面容,不知在想什么。
“太后,贺娘子到了。”锦芳走进来道。
“臣女贺氏知盈,拜见太后。”
虽然萧懿龄和锦芳都嘱咐过,不用紧张,可一想到自己要见的人,是从小听着她的事迹长大,传说中辅佐幼帝母仪天下、整治朝堂杀伐果决的太后娘娘,贺知盈还是忍不住地紧张。紧张中,还带着一丝激动和欣喜。
“起来吧,看着本宫。你很紧张吗?”头顶上传来一道威严的女声。
贺知盈怔怔地抬起头,与太后对视上的一刹那,便愣住了,喃喃道:“太后娘娘,好美,好年轻啊。”
她的声音虽然小,却还是被太后听见,她扑哧一声笑了出来:“你这孩子,说什么傻话呢。”
虽然知道,贺知盈恐怕是想象着,太后该是那种老态龙钟的老太君样子,所以才会意外到愣住。但身为女子,哪有不爱听人夸自己年轻漂亮的呢?
太后不再绷着脸吓唬小姑娘,屋中的气氛一下子便缓和下来,只有贺知盈,反应过来之后才觉得又羞又窘,用帕子沾了沾额角的细汗。
她一抬手,便露出了一截莹白的手腕,和腕子上红色的凤血石玉镯。
太后诧异道:“这镯子,是林昭仪送的吗?”
贺知盈摸了摸玉镯,口中称是。
太后道:“若是没记错,这对凤血玉镯,乃是当年林昭仪入宫时,带进来的陪嫁之物。林昭仪出身西北,当年只有一个做小官的兄长,这玉镯便是她的陪嫁中,最珍贵的东西了。她能将此物送给你,想来是对你极为满意的。”
贺知盈这才知道,这对玉镯背后还有这样的故事,忙起身行礼道:“知盈定不负太后娘娘与昭仪的厚爱。”
而她这一起身,却让太后看清了她手上戴着的一枚翡翠戒指。
她拉过贺知盈的手细细端详着,只见那块用作戒面的墨绿色翡翠,光泽细腻温润,毫无杂质,正是数月之前皇帝送来请她挑选的贡品,只不过太后并不钟爱翡翠,便随手挑了几块,送给各皇子公主。眼前的这块戒面,正是当日太后指给襄王的那块翡翠。
只是,翡翠是上好的贡品,可那银质戒托却稍显粗糙,匠人技艺不甚纯熟的样子。
这样的组合令人不禁心中生疑。
太后问道:“这戒指是?”
贺知盈答道:“是、是襄王殿下送给臣女的。”她说着,不自觉地又面色泛起绯红。
太后却笑了,这次笑得很开心。
她拍了拍贺知盈的手,说道:“好孩子,你只要不辜负承禃对你的厚爱,便是不负本宫和林昭仪了。”
随后又道:“原只是想看看未来孙媳,如今看到了,便安心了。想来你在本宫面前,也不得自在。锦娘,你送她出去吧,顺便将荣惠叫过来。”
“是。”
贺知盈虽不懂,太后对她说的那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但也只能行礼告退。转过身去,才舒出一口气,却见一个丫鬟匆匆走来,附在锦芳娘子身边说了什么。
锦芳面色微变。她走到太后身边,说道:“荣惠公主方才被摇光的昭肃君请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