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地动火海
了解完豫州郑国的变故,大殿一时有些寂静,所有人都沉默不语。</P>
实在是太魔幻了。</P>
一个庞大帝国,就这么瞬间崩塌,还是因为楚国的原因……好吧,只是其中之一的原因。</P>
但不管怎么说,依旧是令人震撼。</P>
“大家都清楚了事情的经过始末,说说吧,对于郑国,我大楚该如何应对?”</P>
陆渊看见众人不说话,于是主动打破沉默。</P>
下方众臣互相对视一眼,而后孙思文走出,行礼道:“陛下,郑国之乱,在于其千年来,皇族与公卿之间关于削藩问题的矛盾,是故往之旧疾,此时爆发而已。</P>
我大楚使者,只是运气差,恰好赶上了。</P>
然后就被郑帝利用,作为了其削藩的借口,进而导致了这场郑国内乱。”</P>
孙思文先给这场郑国内乱定了性,确定了楚国在此事上的正义和无辜立场,接着道:“如今郑国两分,豫州少了这位霸主存在,安宁定然无法维持。</P>
以臣观之,今后数十年内,豫州应该是唐、许、晋,以及两郑,互相乱战之局面。</P>
五方在此乱战,彼此都难压过对方,战乱绵延无期也。”</P>
孙思文对于豫州的局面,看的还是比较清楚的。</P>
虽然从此时来看,豫州郑国两分,再算上偏居豫州东北的晋国,三方势力都占据了五郡之地,实力难分上下。</P>
而豫州西边,梁国也被魏、赵、徐三国弄的焦头烂额,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来管东边豫州的事情。</P>
此时唯一能插手豫州之事的,也就唯有紧挨着豫州,处在北边的荆州唐国,和梁州许国了。</P>
当然,偏居江南,和豫州能通海路的楚国,也有这个能力插手豫州之事。</P>
不过以陆渊如今的政策,不会这么去做就是了。</P>
所以,此时能影响豫州战局的,就只有唐国和许国了。</P>
唐国和许国都是雄踞一州的大国,论及体量,虽不及楚、梁、魏等统一了一州,或地跨两州的雄霸之国。</P>
但却也和赵、徐二国一般,有着应有的霸主底蕴。</P>
两国都是各有两三千万人口,能拉出一二百万大军的霸国。</P>
以现如今天地灵气绝迹,各国原本储备的神血异种被大量宰杀取用,各方灵丹储备大量增加的现状来看。</P>
保守估计,唐、许二国的先天宗师,经过这一波增长,可能都不下三十人了。</P>
毕竟,陆渊此前收集了全国神血异种之后,炼出的灵丹,便可培养出二十三位先天。</P>
其它各国,无不是高门出身,没理由比他这个崛起的底层寒门,底蕴还差,灵丹应该更多才是。</P>
所以就算原本各个霸国,先天数量才十几人,经过这一波底蕴收割后,先天数量最少也能爆发到三十人以上。</P>
因此哪怕以最保守的情况来推算,像唐、许这种霸国,怎么也能动员出一百万兵马,二十位以上的先天,用于干涉郑国战事。</P>
这股力量,已经相当不弱了。</P>
北边的赵、徐二国,也不过拿出了同样的实力,就已经逼的梁国这个中州霸主,不得不拿出过半力量用来应对。</P>
而在豫州这里,可没有第二个,梁国有的只是三个互相分裂敌视的小国。</P>
以这种实力,还要各自为战,怎么可能是唐、许二国的对手。</P>
当然,虽然豫州三国打不过唐许二国,这是肯定的。</P>
但也不意味着,三国在唐许二国面前,就毫无还手之力了。</P>
南北二郑,以及晋国,到底也是占据了五郡之地的大国,实力底蕴不下于十数年前,江南决战前的楚国或宁国。</P>
那时的楚国和宁国,单论军事实力,可也是不差的,妥妥的霸主级力量。</P>
倾力之下,皆可动员出百万兵马,十余位先天,用于作战。</P>
这还仅是正面战场。</P>
像后面的宁国,即便前线战败了,损失了数十万大军,堪称元气尽失。</P>
可撤回国内后,没过两年,又继续拉出了八十万兵马,军事实力依旧没减少太多,还能保住霸主级地位。</P>
当初周国遭受四方围攻,前后损失的兵马足有三四百万,几乎将国中男丁都打光了,最后也撑了二十年才被灭亡。</P>
其之顽强,令人惊叹。</P>
由此可见,想要灭亡一个霸主国,有多么难。</P>
之前陆渊能这么轻易的消灭宁国,还是靠了紫云道在内部瓦解,以及江东人心浮动,最后再祭出了封国这个大杀器,这才能不战而降。</P>
不然以上条件,少了哪一环,江东就绝没那么轻松统一。</P>
可此时的唐许二国,可没有楚国这么好的条件,有一个紫云道给他当内应。</P>
南北二郑,以及晋国,也没经历如同宁国一样的惨败,致使国内人心浮动。</P>
甚至他们都不是豫州人,而是外州之国,对于豫州人来说,那是妥妥的外敌入侵。</P>
这种情况下,哪怕此时北郑和晋国,已经向唐许二国暂时屈服,做起了儿皇帝。</P>
但两国想这么轻松的就吃下豫州,想也是不可能的。</P>
他们想吃下豫州,唯一的办法就是学魏国。</P>
以绝强的实力,一步一步进行蚕食,最终消灭豫州境内的所有势力,达到入主中州的目的。</P>
如今北郑和晋国屈服,只不过是想暂时稳住北边的两个强敌,解除自己的北境之患。</P>
同时借助对方的力量,积极向南攻打南郑,以获取更多的生存空间以及实力。</P>
然后再调过头来,和北方的两个强敌决一死战。</P>
双方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P>
唐许想打下整个豫州,以作为未来的生存之土。</P>
豫州三国则想守住自己的基业,使自己不被外人吞并。</P>
双方在这方面的矛盾和立场,就注定了不可能共存。</P>
想来他们彼此之间,也很清楚这点,此时所谓的儿皇帝与合作,只不过是彼此利用,看谁手段更高明罢了。</P>
这场由豫州牵扯出来的,五国间的合纵连横,注定是未来的主旋律。</P>
说不定,这些阴谋阳谋搞到最后,南北二郑又如千年前那般,重新和解统一了呢?</P>
又或者两郑与晋国结盟,选择共扛北边大敌呢?</P>
世事无常,一切都有可能。</P>
而在这混乱之下,五国相互牵制,谁也很难彻底消灭任何一国。</P>
陆渊在青州地面上,所不愿看到的事情,此时在豫州境内已经上演。</P>
达成了如此均衡,豫州想要统一,几乎是无可能的了。</P>
孙思文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会说,豫章从此战事绵延无期也。</P>
在没外力插手的情况下,紧靠如今豫州五方势力,那是真的战事看不到尽头啊。</P>
旁边的周青也赞同这个观点,只见他道:“丞相说的不错,以豫州之局面,已非其等可解,无数百年之死战,难破此局。”</P>
说完,他朝陆渊拱了拱手:“陛下,既然我大楚无意直接插手豫州之事,那不如就在这五国之间,左右布子,挑动其矛盾,使其死斗下去。</P>
如此杀个数十年,令豫州变成尸山血海,让他们自我削弱。</P>
等各国仇冤难解,彼此猜忌,再难和解后。</P>
我大楚挥师东进,豫州之国,又有何人可挡?</P>
不过秋风扫落叶,一击而灭罢了。”</P>
作为武将,周青献的方略,无疑要狠得多。</P>
开口就是要挑动豫州五国乱战,让他们杀的尸山血海,仇怨重重,不留余地。</P>
但不得不承认,此事若真的能做成,那纵然豫州五国已成定局,今后也再难以成为楚国的统一中州的阻碍。</P>
因为在这之前,他们就已经因为连绵的战争,杀的筋疲力尽了。</P>() ()
就算最后等楚国打过来了,豫州各国的有识之士,都看到了危机。</P>
受限于过往的仇怨,还有彼此间的利益矛盾,也再难以联合起来。</P>
而只要对方不成整体,单独一二国,对于已经积蓄好力量,准备一统中州的楚国来说,将根本不值一提。</P>
这还不是秋风扫落叶吗?</P>
“大将军言之有理。”</P>
听了周青的话,陆渊点了点头,摆手道:“既然如此,那对豫州之事,我大楚便以此策行事。尽可能挑动五国争端,使之无法联合,以待大楚他日横扫豫州之时。”</P>
说到此,陆渊看向孙思文、周青,道:“丞相、大将军,此事就交给你们了。具体该如何执行此策,你们内阁和枢密院商量着办吧。”</P>
近些年来,随着楚国的安稳和发展,国中的各项制度也在慢慢建立和完善。</P>
时至如今,便正式确认了政事出于内阁,军事出于枢密院的制度。</P>
朝廷借由内阁和枢密院两大机构,来执掌运转楚国这个庞大机构。</P>
此次要挑动豫州五国乱战,少不了使用经济、军事、外交等各种手段,要调动的部门和物资,也注定极其庞大。</P>
这就免不了军政两个部门的联合了。</P>
“臣遵旨!”</P>
孙思文和周青听到吩咐,对视一眼,皆看到了对方眼中的苦笑。</P>
他们哪不清楚,这是自己好友又要偷懒,开始当甩手掌柜了。</P>
不过作为朋友,还有身上的职责,以及对楚国这个共同事业的感情,他们却是无法推脱这些责任的。</P>
好在,孙思文和周青都是老相识了,数十年的交情,早已默契无间。</P>
不会发生其他帝国里面的文武不合,互相拆台的事情。</P>
这配合起来,倒是不难。</P>
“那此事就如此定下吧。”</P>
陆渊见自己好友和徒弟都没意见,满意点头,安心的当起了甩手掌柜,起身道:“今日就议到这里,没什么事的话,散朝。”</P>
……</P>
随着楚国继续采取偏安的国策,由青州、豫州的两大变故所引起的风浪,并没在江南引起太多波澜,就迅速消退了热度。</P>
除了一些不知道是见识的确出众,还是想搏出名,特地标新立异,说些危言耸听之语的士子,还在孜孜不倦的谈着江北战事外。</P>
楚国其他士子的注意力,很快就重新转移回了三十里通江河,回到了那些新近出名的花魁,回到了一场场文会上,那些大出风头的才子身上。</P>
这繁华盛世,关心那些打打杀杀的,老想着死人,是脑子有病吧。</P>
有那闲工夫,纵情享乐,科考扬名不好吗?</P>
这一朝中举,金屋软玉,方是人间正理啊!</P>
当然,迷眼红尘之中,也并不是所有战争都被排斥。</P>
比如在十月的时候,当护国真人、汉中郡总管、黄欣真人领兵二十万出陇山,于陇西大破五十万袭扰边疆的蛮人,斩俘二十余万。</P>
那些南迁的草原蛮人,被此战吓得为之胆寒,变得闻楚音楚旗而色变。</P>
此后黄欣乘胜追击,二个月间,扫荡雍西五郡,俘获蛮人百万,牛羊千万的消息传回国内,整个巴陵都为之欢呼。</P>
陆渊也很高兴。</P>
不仅是为了战胜蛮人,更是为了自己两个孩子,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而高兴。</P>
此战陆昊、陆贺两兄弟,随着大军出征,被各自委派了一万兵马,负责方面之任,可谓大用。</P>
而他们也无愧于陆渊这些年的培养。</P>
在这场战争中,两人虽然没有多亮眼的表现,但所行所为都是中规中矩,没出什么失误,很好的履行了自己的职责。</P>
以上这些,听起来有些平庸,似乎与他们皇子身份相比,不够亮眼。</P>
但陆渊本就不需要陆昊他们亮眼。</P>
以楚国如今的底蕴体量,今后不出意外的话,就算靠实力硬推,也能够扫平中州,统一天下。</P>
在这前提下,老老实实的依照正道阳谋,横推过去就是了。</P>
在硬实力面前,只要自己不犯错,那么敌人就没有丝毫机会,最终难逃覆亡结局。</P>
玩什么花里胡哨的计谋手段,反倒是放弃了自己最大优势,去和敌人比拼他们唯一的优势。</P>
这不是自找麻烦吗?</P>
所以对陆渊来说,稳妥,才是最为重要的。</P>
手下人,包括他的儿子,只要合格,能执行正确命令就可以了。</P>
其他什么奇才英才,哪怕才能再是出众,但只要不听指挥,会影响大局,那也是必要摒弃的劣才错误。</P>
陆贺、陆昊通过了这个考验,自然让他感到欣喜。</P>
于是为了继续锻炼两个儿子,陆渊直接下令,让他们依旧留在汉中军中,跟进扫荡陇西蛮人的战事,在边疆锻炼自己的能力。</P>
是的,对于草原蛮人的战争,并不是结束。</P>
这一次楚国虽然大破蛮人,几乎一举将陇西、河西二郡的草原蛮人给荡空,取得了空前的胜利。</P>
但这个胜利,也仅仅是针对两郡草原蛮人的而已。</P>
随着时间过去,只要北方的寒冷天气一日不结束,源源不断的草原蛮人,就会从草原中迁徙而来,重新进入河陇二郡,继续骚扰楚国的边疆。</P>
甚至西方既寒潮之后,似乎也出现了变了。</P>
一些生活在西域戈壁的部族国家之民,也开始向雍州迁徙。</P>
这次黄欣扫荡雍西五郡,便在原本西凉国境内的区域,发现了不少从西域戈壁迁移来的人。</P>
听他们说,西边发生了可怕的地动,大片的山川河流撕裂,地面如蛛网一般碎裂。</P>
而且这个碎裂,还不是一次就过去的,而是一个区域持续不断的翻动碎裂。</P>
已经有很多生活在西边的部族,受此大害,逃命般的向东边开始迁徙。</P>
他们就是受这波迁徙潮影响,最先抵达雍州的部族。</P>
继北极寒潮之后,西极地震,也终于紧随而来了。</P>
事情,并没有像陆渊和九州修士们,所猜想的那样,按照先北极,再南极,然后是东西二极的顺序,一步步降临天灾。</P>
似乎天地四极是一个整体,北极出了问题,其它三处也同样开始崩坏。</P>
楚国这次在陇西扫清了蛮人,只是暂时安稳一会罢了。</P>
北边还会有更多的蛮人到来。</P>
甚至就连西边,此时也有源源不断的,想要求存的人开始到来。</P>
可以想见的,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在四极灾难蔓延到中州边缘前,这场汉中和陇西的边境战争,都是不会停止的了。</P>
楚国也将如魏赵徐等国一样,面临一场长久的,持续的,没有休止的战争。</P>
这是陆渊收到西边变故后,所作出的推断,并且也为之做好了长久战争的准备。</P>
但不等他在西北边境战事结束后,歇上一口,在入冬后的十二月末,临近新年的时候。</P>
被陆渊所封,由原先临海世家穆氏,转封的静海国传来奏报。</P>
说在南海之外,有大片敌国船舰浮海而来,入寇其静海国。</P>
未过多久,陆渊在岭南所封的一票临海小国,也纷纷传回奏报,说有海寇入侵。</P>
又过一段时日,岭南各国在楚国帮助下,勉强抵御住了海寇入侵,并俘获了不少俘虏船只。</P>
岭南再传奏报。</P>
根据俘获的海寇所言,他们是南海一小国水师,因为国中许多区域爆发山火,海底也有大火涌出,国中大半区域沦为火海。</P>
不得已下,这些人只能乘船出海,远离故乡,寻找一片新的栖息之地。</P>
最终沿着商路,就到了楚国扬州。</P>
不仅仅是西极地震,南极火海,在寒潮出现了二十年后,也初露端倪。
实在是太魔幻了。</P>
一个庞大帝国,就这么瞬间崩塌,还是因为楚国的原因……好吧,只是其中之一的原因。</P>
但不管怎么说,依旧是令人震撼。</P>
“大家都清楚了事情的经过始末,说说吧,对于郑国,我大楚该如何应对?”</P>
陆渊看见众人不说话,于是主动打破沉默。</P>
下方众臣互相对视一眼,而后孙思文走出,行礼道:“陛下,郑国之乱,在于其千年来,皇族与公卿之间关于削藩问题的矛盾,是故往之旧疾,此时爆发而已。</P>
我大楚使者,只是运气差,恰好赶上了。</P>
然后就被郑帝利用,作为了其削藩的借口,进而导致了这场郑国内乱。”</P>
孙思文先给这场郑国内乱定了性,确定了楚国在此事上的正义和无辜立场,接着道:“如今郑国两分,豫州少了这位霸主存在,安宁定然无法维持。</P>
以臣观之,今后数十年内,豫州应该是唐、许、晋,以及两郑,互相乱战之局面。</P>
五方在此乱战,彼此都难压过对方,战乱绵延无期也。”</P>
孙思文对于豫州的局面,看的还是比较清楚的。</P>
虽然从此时来看,豫州郑国两分,再算上偏居豫州东北的晋国,三方势力都占据了五郡之地,实力难分上下。</P>
而豫州西边,梁国也被魏、赵、徐三国弄的焦头烂额,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来管东边豫州的事情。</P>
此时唯一能插手豫州之事的,也就唯有紧挨着豫州,处在北边的荆州唐国,和梁州许国了。</P>
当然,偏居江南,和豫州能通海路的楚国,也有这个能力插手豫州之事。</P>
不过以陆渊如今的政策,不会这么去做就是了。</P>
所以,此时能影响豫州战局的,就只有唐国和许国了。</P>
唐国和许国都是雄踞一州的大国,论及体量,虽不及楚、梁、魏等统一了一州,或地跨两州的雄霸之国。</P>
但却也和赵、徐二国一般,有着应有的霸主底蕴。</P>
两国都是各有两三千万人口,能拉出一二百万大军的霸国。</P>
以现如今天地灵气绝迹,各国原本储备的神血异种被大量宰杀取用,各方灵丹储备大量增加的现状来看。</P>
保守估计,唐、许二国的先天宗师,经过这一波增长,可能都不下三十人了。</P>
毕竟,陆渊此前收集了全国神血异种之后,炼出的灵丹,便可培养出二十三位先天。</P>
其它各国,无不是高门出身,没理由比他这个崛起的底层寒门,底蕴还差,灵丹应该更多才是。</P>
所以就算原本各个霸国,先天数量才十几人,经过这一波底蕴收割后,先天数量最少也能爆发到三十人以上。</P>
因此哪怕以最保守的情况来推算,像唐、许这种霸国,怎么也能动员出一百万兵马,二十位以上的先天,用于干涉郑国战事。</P>
这股力量,已经相当不弱了。</P>
北边的赵、徐二国,也不过拿出了同样的实力,就已经逼的梁国这个中州霸主,不得不拿出过半力量用来应对。</P>
而在豫州这里,可没有第二个,梁国有的只是三个互相分裂敌视的小国。</P>
以这种实力,还要各自为战,怎么可能是唐、许二国的对手。</P>
当然,虽然豫州三国打不过唐许二国,这是肯定的。</P>
但也不意味着,三国在唐许二国面前,就毫无还手之力了。</P>
南北二郑,以及晋国,到底也是占据了五郡之地的大国,实力底蕴不下于十数年前,江南决战前的楚国或宁国。</P>
那时的楚国和宁国,单论军事实力,可也是不差的,妥妥的霸主级力量。</P>
倾力之下,皆可动员出百万兵马,十余位先天,用于作战。</P>
这还仅是正面战场。</P>
像后面的宁国,即便前线战败了,损失了数十万大军,堪称元气尽失。</P>
可撤回国内后,没过两年,又继续拉出了八十万兵马,军事实力依旧没减少太多,还能保住霸主级地位。</P>
当初周国遭受四方围攻,前后损失的兵马足有三四百万,几乎将国中男丁都打光了,最后也撑了二十年才被灭亡。</P>
其之顽强,令人惊叹。</P>
由此可见,想要灭亡一个霸主国,有多么难。</P>
之前陆渊能这么轻易的消灭宁国,还是靠了紫云道在内部瓦解,以及江东人心浮动,最后再祭出了封国这个大杀器,这才能不战而降。</P>
不然以上条件,少了哪一环,江东就绝没那么轻松统一。</P>
可此时的唐许二国,可没有楚国这么好的条件,有一个紫云道给他当内应。</P>
南北二郑,以及晋国,也没经历如同宁国一样的惨败,致使国内人心浮动。</P>
甚至他们都不是豫州人,而是外州之国,对于豫州人来说,那是妥妥的外敌入侵。</P>
这种情况下,哪怕此时北郑和晋国,已经向唐许二国暂时屈服,做起了儿皇帝。</P>
但两国想这么轻松的就吃下豫州,想也是不可能的。</P>
他们想吃下豫州,唯一的办法就是学魏国。</P>
以绝强的实力,一步一步进行蚕食,最终消灭豫州境内的所有势力,达到入主中州的目的。</P>
如今北郑和晋国屈服,只不过是想暂时稳住北边的两个强敌,解除自己的北境之患。</P>
同时借助对方的力量,积极向南攻打南郑,以获取更多的生存空间以及实力。</P>
然后再调过头来,和北方的两个强敌决一死战。</P>
双方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P>
唐许想打下整个豫州,以作为未来的生存之土。</P>
豫州三国则想守住自己的基业,使自己不被外人吞并。</P>
双方在这方面的矛盾和立场,就注定了不可能共存。</P>
想来他们彼此之间,也很清楚这点,此时所谓的儿皇帝与合作,只不过是彼此利用,看谁手段更高明罢了。</P>
这场由豫州牵扯出来的,五国间的合纵连横,注定是未来的主旋律。</P>
说不定,这些阴谋阳谋搞到最后,南北二郑又如千年前那般,重新和解统一了呢?</P>
又或者两郑与晋国结盟,选择共扛北边大敌呢?</P>
世事无常,一切都有可能。</P>
而在这混乱之下,五国相互牵制,谁也很难彻底消灭任何一国。</P>
陆渊在青州地面上,所不愿看到的事情,此时在豫州境内已经上演。</P>
达成了如此均衡,豫州想要统一,几乎是无可能的了。</P>
孙思文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会说,豫章从此战事绵延无期也。</P>
在没外力插手的情况下,紧靠如今豫州五方势力,那是真的战事看不到尽头啊。</P>
旁边的周青也赞同这个观点,只见他道:“丞相说的不错,以豫州之局面,已非其等可解,无数百年之死战,难破此局。”</P>
说完,他朝陆渊拱了拱手:“陛下,既然我大楚无意直接插手豫州之事,那不如就在这五国之间,左右布子,挑动其矛盾,使其死斗下去。</P>
如此杀个数十年,令豫州变成尸山血海,让他们自我削弱。</P>
等各国仇冤难解,彼此猜忌,再难和解后。</P>
我大楚挥师东进,豫州之国,又有何人可挡?</P>
不过秋风扫落叶,一击而灭罢了。”</P>
作为武将,周青献的方略,无疑要狠得多。</P>
开口就是要挑动豫州五国乱战,让他们杀的尸山血海,仇怨重重,不留余地。</P>
但不得不承认,此事若真的能做成,那纵然豫州五国已成定局,今后也再难以成为楚国的统一中州的阻碍。</P>
因为在这之前,他们就已经因为连绵的战争,杀的筋疲力尽了。</P>() ()
就算最后等楚国打过来了,豫州各国的有识之士,都看到了危机。</P>
受限于过往的仇怨,还有彼此间的利益矛盾,也再难以联合起来。</P>
而只要对方不成整体,单独一二国,对于已经积蓄好力量,准备一统中州的楚国来说,将根本不值一提。</P>
这还不是秋风扫落叶吗?</P>
“大将军言之有理。”</P>
听了周青的话,陆渊点了点头,摆手道:“既然如此,那对豫州之事,我大楚便以此策行事。尽可能挑动五国争端,使之无法联合,以待大楚他日横扫豫州之时。”</P>
说到此,陆渊看向孙思文、周青,道:“丞相、大将军,此事就交给你们了。具体该如何执行此策,你们内阁和枢密院商量着办吧。”</P>
近些年来,随着楚国的安稳和发展,国中的各项制度也在慢慢建立和完善。</P>
时至如今,便正式确认了政事出于内阁,军事出于枢密院的制度。</P>
朝廷借由内阁和枢密院两大机构,来执掌运转楚国这个庞大机构。</P>
此次要挑动豫州五国乱战,少不了使用经济、军事、外交等各种手段,要调动的部门和物资,也注定极其庞大。</P>
这就免不了军政两个部门的联合了。</P>
“臣遵旨!”</P>
孙思文和周青听到吩咐,对视一眼,皆看到了对方眼中的苦笑。</P>
他们哪不清楚,这是自己好友又要偷懒,开始当甩手掌柜了。</P>
不过作为朋友,还有身上的职责,以及对楚国这个共同事业的感情,他们却是无法推脱这些责任的。</P>
好在,孙思文和周青都是老相识了,数十年的交情,早已默契无间。</P>
不会发生其他帝国里面的文武不合,互相拆台的事情。</P>
这配合起来,倒是不难。</P>
“那此事就如此定下吧。”</P>
陆渊见自己好友和徒弟都没意见,满意点头,安心的当起了甩手掌柜,起身道:“今日就议到这里,没什么事的话,散朝。”</P>
……</P>
随着楚国继续采取偏安的国策,由青州、豫州的两大变故所引起的风浪,并没在江南引起太多波澜,就迅速消退了热度。</P>
除了一些不知道是见识的确出众,还是想搏出名,特地标新立异,说些危言耸听之语的士子,还在孜孜不倦的谈着江北战事外。</P>
楚国其他士子的注意力,很快就重新转移回了三十里通江河,回到了那些新近出名的花魁,回到了一场场文会上,那些大出风头的才子身上。</P>
这繁华盛世,关心那些打打杀杀的,老想着死人,是脑子有病吧。</P>
有那闲工夫,纵情享乐,科考扬名不好吗?</P>
这一朝中举,金屋软玉,方是人间正理啊!</P>
当然,迷眼红尘之中,也并不是所有战争都被排斥。</P>
比如在十月的时候,当护国真人、汉中郡总管、黄欣真人领兵二十万出陇山,于陇西大破五十万袭扰边疆的蛮人,斩俘二十余万。</P>
那些南迁的草原蛮人,被此战吓得为之胆寒,变得闻楚音楚旗而色变。</P>
此后黄欣乘胜追击,二个月间,扫荡雍西五郡,俘获蛮人百万,牛羊千万的消息传回国内,整个巴陵都为之欢呼。</P>
陆渊也很高兴。</P>
不仅是为了战胜蛮人,更是为了自己两个孩子,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而高兴。</P>
此战陆昊、陆贺两兄弟,随着大军出征,被各自委派了一万兵马,负责方面之任,可谓大用。</P>
而他们也无愧于陆渊这些年的培养。</P>
在这场战争中,两人虽然没有多亮眼的表现,但所行所为都是中规中矩,没出什么失误,很好的履行了自己的职责。</P>
以上这些,听起来有些平庸,似乎与他们皇子身份相比,不够亮眼。</P>
但陆渊本就不需要陆昊他们亮眼。</P>
以楚国如今的底蕴体量,今后不出意外的话,就算靠实力硬推,也能够扫平中州,统一天下。</P>
在这前提下,老老实实的依照正道阳谋,横推过去就是了。</P>
在硬实力面前,只要自己不犯错,那么敌人就没有丝毫机会,最终难逃覆亡结局。</P>
玩什么花里胡哨的计谋手段,反倒是放弃了自己最大优势,去和敌人比拼他们唯一的优势。</P>
这不是自找麻烦吗?</P>
所以对陆渊来说,稳妥,才是最为重要的。</P>
手下人,包括他的儿子,只要合格,能执行正确命令就可以了。</P>
其他什么奇才英才,哪怕才能再是出众,但只要不听指挥,会影响大局,那也是必要摒弃的劣才错误。</P>
陆贺、陆昊通过了这个考验,自然让他感到欣喜。</P>
于是为了继续锻炼两个儿子,陆渊直接下令,让他们依旧留在汉中军中,跟进扫荡陇西蛮人的战事,在边疆锻炼自己的能力。</P>
是的,对于草原蛮人的战争,并不是结束。</P>
这一次楚国虽然大破蛮人,几乎一举将陇西、河西二郡的草原蛮人给荡空,取得了空前的胜利。</P>
但这个胜利,也仅仅是针对两郡草原蛮人的而已。</P>
随着时间过去,只要北方的寒冷天气一日不结束,源源不断的草原蛮人,就会从草原中迁徙而来,重新进入河陇二郡,继续骚扰楚国的边疆。</P>
甚至西方既寒潮之后,似乎也出现了变了。</P>
一些生活在西域戈壁的部族国家之民,也开始向雍州迁徙。</P>
这次黄欣扫荡雍西五郡,便在原本西凉国境内的区域,发现了不少从西域戈壁迁移来的人。</P>
听他们说,西边发生了可怕的地动,大片的山川河流撕裂,地面如蛛网一般碎裂。</P>
而且这个碎裂,还不是一次就过去的,而是一个区域持续不断的翻动碎裂。</P>
已经有很多生活在西边的部族,受此大害,逃命般的向东边开始迁徙。</P>
他们就是受这波迁徙潮影响,最先抵达雍州的部族。</P>
继北极寒潮之后,西极地震,也终于紧随而来了。</P>
事情,并没有像陆渊和九州修士们,所猜想的那样,按照先北极,再南极,然后是东西二极的顺序,一步步降临天灾。</P>
似乎天地四极是一个整体,北极出了问题,其它三处也同样开始崩坏。</P>
楚国这次在陇西扫清了蛮人,只是暂时安稳一会罢了。</P>
北边还会有更多的蛮人到来。</P>
甚至就连西边,此时也有源源不断的,想要求存的人开始到来。</P>
可以想见的,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在四极灾难蔓延到中州边缘前,这场汉中和陇西的边境战争,都是不会停止的了。</P>
楚国也将如魏赵徐等国一样,面临一场长久的,持续的,没有休止的战争。</P>
这是陆渊收到西边变故后,所作出的推断,并且也为之做好了长久战争的准备。</P>
但不等他在西北边境战事结束后,歇上一口,在入冬后的十二月末,临近新年的时候。</P>
被陆渊所封,由原先临海世家穆氏,转封的静海国传来奏报。</P>
说在南海之外,有大片敌国船舰浮海而来,入寇其静海国。</P>
未过多久,陆渊在岭南所封的一票临海小国,也纷纷传回奏报,说有海寇入侵。</P>
又过一段时日,岭南各国在楚国帮助下,勉强抵御住了海寇入侵,并俘获了不少俘虏船只。</P>
岭南再传奏报。</P>
根据俘获的海寇所言,他们是南海一小国水师,因为国中许多区域爆发山火,海底也有大火涌出,国中大半区域沦为火海。</P>
不得已下,这些人只能乘船出海,远离故乡,寻找一片新的栖息之地。</P>
最终沿着商路,就到了楚国扬州。</P>
不仅仅是西极地震,南极火海,在寒潮出现了二十年后,也初露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