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炮灰、河阳平定
第章炮灰河阳平定</P>
梁军既然不愿出战,陆渊也没强求。</P>
他现在率领的主力兵马,确实人少了点,才刚刚一百万而已。</P>
而且这一百万人里面,先天宗师才六个人而已,比城中的梁人先天还少。</P>
这种情况下,说想要打下大梁城,根本就是痴心妄想。</P>
他也能猜到梁人打的是什么主意,无非是想借着周围各个重镇,用来消耗楚军兵力锐气,拖延时间罢了。</P>
可这些,对于陆渊而言,根本算不得什么。</P>
梁人低估了他,也低估了楚军,想要夺下大梁的决心。</P>
此时对方想拖延时间,自己又何尝不想拖延时间?</P>
“先等等吧。”</P>
陆渊冷笑一声:“等宁陵、虞城、谷熟三府拿下,大梁屏障尽失,就是这座两国帝都陷落之时。”</P>
远远望了眼大梁城,他收回了视线,转身返回了大营。</P>
楚军抵达大梁后,初期就这样在平静中,度过去了。</P>
梁军不想打,楚军兵力不足,也不愿打。</P>
除了深修高垒,广布营寨外,两边就是互相对峙,谁都没有主动出手。</P>
双方隔着营寨城池,就这样远远对望起来。</P>
一场静坐战争,以这种诡异的姿态,出现在了这场引世人瞩目的战场上。</P>
……</P>
返回了大营后的陆渊,并没有因此闲下来。</P>
关于扩军、裁军的规划,虽然因为各处行营正在进行的战争,还没到推行的时候。</P>
但距离推行的时间,其实也不远了。</P>
他准备趁着这个冬天,有寒潮影响的期间,就尽快着手此事。</P>
楚军北伐,快两年了。</P>
两年征战,那些常备军还好一点,人家吃的就是这碗饭,在外常年厮杀,本就是寻常,没什么好抱怨的。</P>
可那些征召来的民夫,则就不同了。</P>
他们都是普通百姓,只是因为战争的缘故,临时征集起来而已。</P>
这种征集,几个月,乃至一年,还好一点。</P>
可像现在这种,直接长达两年,乃至可能要更久,这就让人难以接受了。</P>
民夫被征召出来了,他们家中缺少了顶梁柱,不管是农业生产,还是做其他活计,都将受到极大影响。</P>
更重要的,是他们家中少了一个男人,谁知道妻儿老小,会不会受人欺负?</P>
丈夫长期不在家,老婆偷人了怎么办?</P>
这都是必然会出现的事情。</P>
因此,思乡情绪,其实已经在民夫群体中,开始广泛蔓延了。</P>
楚国北伐,确实势如破竹,一战打垮了两个天下强国。</P>
可战争进展再顺利,速战速决的希望,却依旧渺茫。</P>
打了这么久,那些民夫再怎么没见识,这个流言散开,耳濡目染之下,他们也差不多都知晓。</P>
这场战争,没个三五年甚,至更久时间,是不可能完结了。</P>
一想到自己退伍之日,遥遥无期,不少人心中都生出绝望,觉得自己可能要死在战场上,再也没有回家的可能了。</P>
去年,打了一年,成果固然辉煌,但辉煌之下,一千两百万民夫,可是死了将近两百万的。</P>
那一座座被攻克的城池,一片片掌控的疆域,可都是那些民夫和战兵,用血换来的。</P>
只是一年时间,就死了这么多人。</P>
今年北伐,打一个蒙山关,又死了十万人。</P>
现在还要打宁陵、虞城、谷熟三府,估计又要再死个二三十万,甚至更多人。</P>
后面再打大梁,怕不是要死个百万人以上?</P>
以上这些,可不是一个个数字,而是一条条鲜活的人命啊。</P>
不,应该说,在将军眼中,这只是数字。</P>
但在士兵民夫眼中,这就是自己的性命。</P>
一座座雄城,都是要自己拿命去填的。</P>
眼下北伐大军,有三百万人,可能打完这场大梁之战,最后也不知道,能不能剩下两百万人来。</P>
有了去年的经验,所有民夫心中,对此都有了些预料,知晓自己这次,大概很大几率回不去了。</P>
这种情况下,他们的情绪士气,能不受到影响吗?</P>
陆渊正是察觉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不得不做出调整。</P>
进行裁军,不只是为了减少粮食消耗,更是为了让那些长期出征在外的民夫,能够回家和妻儿团圆。</P>
再不放他们走,他真怕大军士气也会崩。</P>
不过就算想放人走,也不是说放就能放的。</P>
去年就北伐的那些老人,是可以放回去的。</P>
这些人巅峰的时候,有一千两百万人,如今只剩下二</P>
一千万人左右。</P>
等今年打完第二次北伐之战,七大行营再消耗一波,估计也就只剩下七八百万人了。</P>
这七八百万人,再招个两百万人从军,最后应该能回去五六百万人。</P>
嗯,来时一千两百万,回去五六百万,能活着回家一半人,这个消耗数目,还算能够接受。</P>
毕竟这种级别的大战,身为炮灰的民夫,只是损耗了一半,而不是全都死绝,已经相当幸运了。</P>
像陆渊刚崛起那会,在洞庭郡内打仗,那时每次征召民夫炮灰,可是每次战一打完,人都没剩下几个的。</P>
当时的炮灰死亡率,基本都是奔八九成以上的。</P>
如今才只是三四成,已经相当不错了。</P>
其他各国这些年打仗,每次征召民夫,死亡率也都是很高。</P>
不然你以为,为什么打了三十年战,国内大半地盘都稳定的梁国,不仅没能增加人口。</P>
总人口反倒从巅峰时的八千余万人,跌到了不足七千万,整整减少了一千多万人。</P>
这每年自然繁衍的人口,怎么没的?</P>
还不是被当成炮灰,消耗到了前线的战场上嘛。</P>
不独梁国,其它赵魏徐三国,近年来的人口减少原因,基本上也是如此。</P>
楚国这次损失个五六百万人,看似挺大的,但与各国比起来,其实也没多多少。</P>
考虑到他现在是一国单挑天下,直接开了七处行营,七个战场,这损失其实就更少了。</P>
平均一下,每个行营损失的兵马,也不到百万人而已。</P>
以楚国如今掌控了中州后,膨胀到了一点四亿的人口,这点损失,还不到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完全能够接受。</P>
所以在放走了去年的民夫后,今年新增招来的,用来填补去年损失的两百万民夫,陆渊就不打算放走了。</P>
毕竟,楚国各处战场打的激烈,现在虽然说准备推行兵马正规常备化了,但战争对于炮灰的需求,还是免不了的。</P>
拿那些辛苦训练出来的精锐,去当炮灰用,实在让人心疼。</P>
有时攻城填坑的时候,还是需要一些民夫来充当炮灰,用来减少精锐损失的。</P>
而且,虽然说楚军已经渐渐在中州站稳了脚跟,中州后方的一些郡县,甚至开始产出粮草,反哺前线兵马了。</P>
楚军在这里,已经不算万里远征,而是有了些本土作战的意味。</P>
对于后勤运输的压力,大为减少。</P>
慢慢不用那么多民夫,来万里运粮了。</P>
可不用那么多,并不是完全不用。</P>
前线大军的粮草,还是需要苦力来帮忙运输的,这同样需要民夫。</P>
因此,今年新征召的这两百万人,便只能留下来,作为明年五六百万的老民夫放走后,拿来当新的炮灰使用了。</P>
不过根据规划,等今年攻占大梁后,明年跟各国的战争,便不会如现在这般激烈了。</P>
这两百万民夫,即便要充当炮灰,最后应该也能活下一半来。</P>
也不算全然没有半点希望。</P>
陆渊虽然在战场上无情,但也不是完全绝情,还是会给人留下一些活路的。</P>
尤其是自己人。</P>
只是规划是这么规划的,但两百多万的新兵,该怎么招募?</P>
五六百万的民夫该怎么放走?</P>
他们走了,该怎么调整各个行营的实力?</P>
各处行营战线,在手中兵马减少之后,对于各国,要采取攻势,还是守势?</P>
以上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急须处理解决的。</P>() ()
不是陆渊一拍脑袋,一张嘴,就能定一下的。</P>
所以在和大梁城的守军,静坐对峙的时候,他就在召集营中众将,还有随军的大臣官佐,开始协调商议此事了。</P>
涉及上千万人的调动,需要规划补充的方面太多了,想要在今年年底内制定出,并执行,注定不是件容易的事情。</P>
因此陆渊也只能和众多文武,每日加班加点的讨论规划了。</P>
时间也在这样的忙碌中,开始迅速流逝。</P>
神武四十二年三月末,楚军抵达大梁。</P>
四月初,楚军修好营寨,封绝四路通道,大梁城被围,正式与外界断绝联系。</P>
四月中旬,两军静坐半月后,南面宁陵府传回消息,经历半月围攻,楚军终于攻破此城,夺下了这座大梁南部重镇。</P>
城中固守的十万梁军,战死七万,投降三万。另这期间被强征来梁人民夫,也损失十万,投降十万。</P>
梁军被消灭三十万人,宁陵两名先天守将,也尽皆战死,与城殉葬。</P>
楚军这边,先天虽然没有损失,但大军却损失了十五万人,虽然大多只是炮灰民夫,却也足够让人肉疼了。</P>
对此,陆渊微微惋惜之余,也只能下令,将被降的梁人,连同蒙山关的一起,合计二十四万人,全都押解到大梁城这边。</P>
宁陵之战,已经让他再次认识到,攻城战的可怕。</P>
这对于人命的消耗来说,简直就是绞肉机,多少都不够填的。</P>
哪怕楚军这边,已经占尽优势,但想打下大梁来,最后可能还真是要死个百万人。</P>
怎么说,也是曾经天下第一霸国的都城,在过往数十年间,向来有着天下第一雄城的美誉。</P>
楚军想要攻下这种名满天下的雄城,不付出点鲜血血肉,来铺就入城之路,怎么都说不过去的。</P>
既然都要死人,那当然是死梁人,要比死楚人好。</P>
先前陆渊顾及名誉,不好做出强征地方梁人百姓为炮灰,驱使他们蚁附攻城的事情。</P>
可现在梁人自己帮他把人聚集起来了,还把原本的梁人百姓变成了梁军,由生产单位变成了军事单位。</P>
有了这个身份转变,一切就没问题了。</P>
驱赶百姓攻城,这不人道,是暴君行径,有违自己的仁义之名。</P>
可驱赶俘虏攻城,这总没问题了吧?</P>
即便放出去,也任谁都说不出什么来。</P>
这边有二十四万梁人俘虏,把他们送到前线填战壕,楚国这边就能少死二十四万人。</P>
若一直这般,那么一千万楚人民夫中,最终能回国的,或许就能多个一百万人。</P>
这对楚人来说,可是大大的德政。</P>
对楚国来说,能多保留一些这些拥戴自己的人,也就等于自己的基本盘更雄厚一些,同样也是大好事。</P>
因此,在想通这点后,陆渊就传令后方中州郡县,让将去年俘虏的大量梁军,也别让他们去做些新修水利的活了,通通都调过来,准备拿来填战壕。</P>
去年,楚军取得了接连的辉煌大胜,这期间俘虏的各国士卒,那可是不少。</P>
其中梁国最多,大概有两百三十万人成了俘虏,其中战兵民夫皆有。</P>
魏国次之,降俘有一百五十万人左右。</P>
赵国再次,有七十万人左右。</P>
郑国最少,大概在二十万人左右。</P>
这些人全都加起来,足有四百七十万人,可谓规模庞大。</P>
对于这些俘虏,楚国没有放走,而是直接当成了苦力,安排他们去做一些修路运粮、建城水利、开矿挖山的差事。</P>
以上这些,都是辛苦活,以往是需要强征百姓服徭役去干的,每次还都要死不少人,引起不少民间怨言。</P>
如今既然有了免费的苦力,那当然不用劳费百姓,平添疾苦了。</P>
今年楚军能毫无顾及的开始第二次北伐,其实也舍不得这些免费苦力的功劳。</P>
四月下旬。</P>
虞城、谷熟二府,接连传来捷报,两府攻克。</P>
费了一月时间,大梁周边屏障,终于被楚军一一拔除。</P>
两路偏军斩杀梁军三十万,俘获二十万,自身损失二十三万,同样死伤不小。</P>
依照惯例,这些俘虏,陆渊同样传令两路偏军,跟着他们一起押解到前线大营来。</P>
后方青州郡县中,同样有六十万梁人俘虏,也在这段时间内,被陆续押解到前线。</P>
等到了五月初的时候,各路兵马汇集于此,陆渊手中大军,规模重新突破两百万。</P>
同样的,跟随而来的,还有百万梁人俘虏。</P>
这些炮灰,将打响大梁攻防战的第一人,为后面的楚军,铺就一条通向大梁的血肉之路。</P>
不过陆渊并没急着动手。</P>
现在才刚刚五月,距离入冬,还有五个月的时间。</P>
这么漫长的时间,足够他打下大梁城了。</P>
倒是各路偏军,先前经历了三场艰难的攻城战,各自都损失不小,军中士气颇有低落。</P>
尤其是那些一直被当做炮灰,用来填战壕的民夫,就更是如此了。</P>
这种状态,显然是没法,立刻打大战的。</P>
所以陆渊打算,先让各路兵马好好养一养,休息个十天半月,恢复下士气。</P>
同时这边有了新的炮灰,这次大概率,是很少用上楚人的民夫了。</P>
这点,也可以和底层民夫讲一讲。</P>
相信有了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他们的心情士气,会有很大的扭转。</P>
这个工作,也需尽快安排下去。</P>
因此,大军汇聚之后,楚军大营这边,依旧继续在休整等待。</P>
倒是大梁城内。</P>
随着各路楚军的抵达,几乎所有人都清楚,大梁附近的宁陵、虞城、谷熟三府,应该已经全都丢失了。</P>
这比他们原本预计的,楚军攻克三府的时间,要快了不知多少。</P>
楚军的战力,比他们想象中的还要强。</P>
而留给大梁的机会,也比想象的少。</P>
原本预计只需守两三个月的大梁,此时却要守四五个月了。</P>
直接长了一倍时间,大梁城真的能守住吗?</P>
这个疑问出现在很多人的心中,原本被压下去的惶恐,随着楚军的到来,再度于城中扩散。</P>
城内一片人心惶惶。</P>
而在此时,楚营之中,却是一片欢庆。</P>
因为雍州那边,已经传来了消息。</P>
在南阳坚守了一年有余的魏军,在吃完了所有存粮,甚至吃完了彼此的父母兄弟后,终于坚持不住。</P>
饿得头昏眼花的他们,在数次冲击楚军包围,最终被干脆利落的击溃后。</P>
再也扛不住了,直接选择了投降。</P>
三十万魏军残部,交出了他们掌握的最后四座城池,在一片血海腐臭中,走向了覆灭。</P>
南阳就此平定。</P>
消息传到河南,这里坚守的魏军,虽然有着河北赵国的些许援助,情况比南阳魏军好上许多,至少没有吃人。</P>
但随着楚国在东郡的攻势越来越猛烈,赵军在那里动用的兵马也越来越多,自身钱粮物资的消耗也大为增加。</P>
最后能给魏军的,也越来越少。</P>
等南阳魏军的惨状,传到河南后,对此深有感触的河南魏军,皆是心有余悸。</P>
谁也不想成为率兽食人的禽兽,更是不想自己家儿老小,沦落到南阳那边的下场。</P>
于是见大势已去后,这里正在坚守的六十余万魏军,也都选择了开城投降。</P>
魏国在中州的最后一片土地,就此沦陷。</P>
而南阳的三十万魏人兽军,陆渊在得知他们投降后的批示,只有一个。</P>
送往东郡,发到楚赵前线。</P>
这些食人的家伙,已经彻底泯灭了人性,连自己家儿老小都没放过。</P>
这种人,这种军队,哪怕凶性再强,楚国也不会要。</P>
眼下虽然捏着鼻子,接受了他们投降,却也不意味着放过了他们。</P>
还是把他们送到最为残酷的前线,当做炮灰,用自己的性命,来为往昔的罪孽,赎过吧。</P>
正巧,东郡内也有不少大城,还有一个帝都,也需要大量炮灰来填。</P>
若这三十万人,等打完东郡后,还能活下来。</P>
那靠着这些功劳,放他们一马,也不是不行。
梁军既然不愿出战,陆渊也没强求。</P>
他现在率领的主力兵马,确实人少了点,才刚刚一百万而已。</P>
而且这一百万人里面,先天宗师才六个人而已,比城中的梁人先天还少。</P>
这种情况下,说想要打下大梁城,根本就是痴心妄想。</P>
他也能猜到梁人打的是什么主意,无非是想借着周围各个重镇,用来消耗楚军兵力锐气,拖延时间罢了。</P>
可这些,对于陆渊而言,根本算不得什么。</P>
梁人低估了他,也低估了楚军,想要夺下大梁的决心。</P>
此时对方想拖延时间,自己又何尝不想拖延时间?</P>
“先等等吧。”</P>
陆渊冷笑一声:“等宁陵、虞城、谷熟三府拿下,大梁屏障尽失,就是这座两国帝都陷落之时。”</P>
远远望了眼大梁城,他收回了视线,转身返回了大营。</P>
楚军抵达大梁后,初期就这样在平静中,度过去了。</P>
梁军不想打,楚军兵力不足,也不愿打。</P>
除了深修高垒,广布营寨外,两边就是互相对峙,谁都没有主动出手。</P>
双方隔着营寨城池,就这样远远对望起来。</P>
一场静坐战争,以这种诡异的姿态,出现在了这场引世人瞩目的战场上。</P>
……</P>
返回了大营后的陆渊,并没有因此闲下来。</P>
关于扩军、裁军的规划,虽然因为各处行营正在进行的战争,还没到推行的时候。</P>
但距离推行的时间,其实也不远了。</P>
他准备趁着这个冬天,有寒潮影响的期间,就尽快着手此事。</P>
楚军北伐,快两年了。</P>
两年征战,那些常备军还好一点,人家吃的就是这碗饭,在外常年厮杀,本就是寻常,没什么好抱怨的。</P>
可那些征召来的民夫,则就不同了。</P>
他们都是普通百姓,只是因为战争的缘故,临时征集起来而已。</P>
这种征集,几个月,乃至一年,还好一点。</P>
可像现在这种,直接长达两年,乃至可能要更久,这就让人难以接受了。</P>
民夫被征召出来了,他们家中缺少了顶梁柱,不管是农业生产,还是做其他活计,都将受到极大影响。</P>
更重要的,是他们家中少了一个男人,谁知道妻儿老小,会不会受人欺负?</P>
丈夫长期不在家,老婆偷人了怎么办?</P>
这都是必然会出现的事情。</P>
因此,思乡情绪,其实已经在民夫群体中,开始广泛蔓延了。</P>
楚国北伐,确实势如破竹,一战打垮了两个天下强国。</P>
可战争进展再顺利,速战速决的希望,却依旧渺茫。</P>
打了这么久,那些民夫再怎么没见识,这个流言散开,耳濡目染之下,他们也差不多都知晓。</P>
这场战争,没个三五年甚,至更久时间,是不可能完结了。</P>
一想到自己退伍之日,遥遥无期,不少人心中都生出绝望,觉得自己可能要死在战场上,再也没有回家的可能了。</P>
去年,打了一年,成果固然辉煌,但辉煌之下,一千两百万民夫,可是死了将近两百万的。</P>
那一座座被攻克的城池,一片片掌控的疆域,可都是那些民夫和战兵,用血换来的。</P>
只是一年时间,就死了这么多人。</P>
今年北伐,打一个蒙山关,又死了十万人。</P>
现在还要打宁陵、虞城、谷熟三府,估计又要再死个二三十万,甚至更多人。</P>
后面再打大梁,怕不是要死个百万人以上?</P>
以上这些,可不是一个个数字,而是一条条鲜活的人命啊。</P>
不,应该说,在将军眼中,这只是数字。</P>
但在士兵民夫眼中,这就是自己的性命。</P>
一座座雄城,都是要自己拿命去填的。</P>
眼下北伐大军,有三百万人,可能打完这场大梁之战,最后也不知道,能不能剩下两百万人来。</P>
有了去年的经验,所有民夫心中,对此都有了些预料,知晓自己这次,大概很大几率回不去了。</P>
这种情况下,他们的情绪士气,能不受到影响吗?</P>
陆渊正是察觉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不得不做出调整。</P>
进行裁军,不只是为了减少粮食消耗,更是为了让那些长期出征在外的民夫,能够回家和妻儿团圆。</P>
再不放他们走,他真怕大军士气也会崩。</P>
不过就算想放人走,也不是说放就能放的。</P>
去年就北伐的那些老人,是可以放回去的。</P>
这些人巅峰的时候,有一千两百万人,如今只剩下二</P>
一千万人左右。</P>
等今年打完第二次北伐之战,七大行营再消耗一波,估计也就只剩下七八百万人了。</P>
这七八百万人,再招个两百万人从军,最后应该能回去五六百万人。</P>
嗯,来时一千两百万,回去五六百万,能活着回家一半人,这个消耗数目,还算能够接受。</P>
毕竟这种级别的大战,身为炮灰的民夫,只是损耗了一半,而不是全都死绝,已经相当幸运了。</P>
像陆渊刚崛起那会,在洞庭郡内打仗,那时每次征召民夫炮灰,可是每次战一打完,人都没剩下几个的。</P>
当时的炮灰死亡率,基本都是奔八九成以上的。</P>
如今才只是三四成,已经相当不错了。</P>
其他各国这些年打仗,每次征召民夫,死亡率也都是很高。</P>
不然你以为,为什么打了三十年战,国内大半地盘都稳定的梁国,不仅没能增加人口。</P>
总人口反倒从巅峰时的八千余万人,跌到了不足七千万,整整减少了一千多万人。</P>
这每年自然繁衍的人口,怎么没的?</P>
还不是被当成炮灰,消耗到了前线的战场上嘛。</P>
不独梁国,其它赵魏徐三国,近年来的人口减少原因,基本上也是如此。</P>
楚国这次损失个五六百万人,看似挺大的,但与各国比起来,其实也没多多少。</P>
考虑到他现在是一国单挑天下,直接开了七处行营,七个战场,这损失其实就更少了。</P>
平均一下,每个行营损失的兵马,也不到百万人而已。</P>
以楚国如今掌控了中州后,膨胀到了一点四亿的人口,这点损失,还不到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完全能够接受。</P>
所以在放走了去年的民夫后,今年新增招来的,用来填补去年损失的两百万民夫,陆渊就不打算放走了。</P>
毕竟,楚国各处战场打的激烈,现在虽然说准备推行兵马正规常备化了,但战争对于炮灰的需求,还是免不了的。</P>
拿那些辛苦训练出来的精锐,去当炮灰用,实在让人心疼。</P>
有时攻城填坑的时候,还是需要一些民夫来充当炮灰,用来减少精锐损失的。</P>
而且,虽然说楚军已经渐渐在中州站稳了脚跟,中州后方的一些郡县,甚至开始产出粮草,反哺前线兵马了。</P>
楚军在这里,已经不算万里远征,而是有了些本土作战的意味。</P>
对于后勤运输的压力,大为减少。</P>
慢慢不用那么多民夫,来万里运粮了。</P>
可不用那么多,并不是完全不用。</P>
前线大军的粮草,还是需要苦力来帮忙运输的,这同样需要民夫。</P>
因此,今年新征召的这两百万人,便只能留下来,作为明年五六百万的老民夫放走后,拿来当新的炮灰使用了。</P>
不过根据规划,等今年攻占大梁后,明年跟各国的战争,便不会如现在这般激烈了。</P>
这两百万民夫,即便要充当炮灰,最后应该也能活下一半来。</P>
也不算全然没有半点希望。</P>
陆渊虽然在战场上无情,但也不是完全绝情,还是会给人留下一些活路的。</P>
尤其是自己人。</P>
只是规划是这么规划的,但两百多万的新兵,该怎么招募?</P>
五六百万的民夫该怎么放走?</P>
他们走了,该怎么调整各个行营的实力?</P>
各处行营战线,在手中兵马减少之后,对于各国,要采取攻势,还是守势?</P>
以上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急须处理解决的。</P>() ()
不是陆渊一拍脑袋,一张嘴,就能定一下的。</P>
所以在和大梁城的守军,静坐对峙的时候,他就在召集营中众将,还有随军的大臣官佐,开始协调商议此事了。</P>
涉及上千万人的调动,需要规划补充的方面太多了,想要在今年年底内制定出,并执行,注定不是件容易的事情。</P>
因此陆渊也只能和众多文武,每日加班加点的讨论规划了。</P>
时间也在这样的忙碌中,开始迅速流逝。</P>
神武四十二年三月末,楚军抵达大梁。</P>
四月初,楚军修好营寨,封绝四路通道,大梁城被围,正式与外界断绝联系。</P>
四月中旬,两军静坐半月后,南面宁陵府传回消息,经历半月围攻,楚军终于攻破此城,夺下了这座大梁南部重镇。</P>
城中固守的十万梁军,战死七万,投降三万。另这期间被强征来梁人民夫,也损失十万,投降十万。</P>
梁军被消灭三十万人,宁陵两名先天守将,也尽皆战死,与城殉葬。</P>
楚军这边,先天虽然没有损失,但大军却损失了十五万人,虽然大多只是炮灰民夫,却也足够让人肉疼了。</P>
对此,陆渊微微惋惜之余,也只能下令,将被降的梁人,连同蒙山关的一起,合计二十四万人,全都押解到大梁城这边。</P>
宁陵之战,已经让他再次认识到,攻城战的可怕。</P>
这对于人命的消耗来说,简直就是绞肉机,多少都不够填的。</P>
哪怕楚军这边,已经占尽优势,但想打下大梁来,最后可能还真是要死个百万人。</P>
怎么说,也是曾经天下第一霸国的都城,在过往数十年间,向来有着天下第一雄城的美誉。</P>
楚军想要攻下这种名满天下的雄城,不付出点鲜血血肉,来铺就入城之路,怎么都说不过去的。</P>
既然都要死人,那当然是死梁人,要比死楚人好。</P>
先前陆渊顾及名誉,不好做出强征地方梁人百姓为炮灰,驱使他们蚁附攻城的事情。</P>
可现在梁人自己帮他把人聚集起来了,还把原本的梁人百姓变成了梁军,由生产单位变成了军事单位。</P>
有了这个身份转变,一切就没问题了。</P>
驱赶百姓攻城,这不人道,是暴君行径,有违自己的仁义之名。</P>
可驱赶俘虏攻城,这总没问题了吧?</P>
即便放出去,也任谁都说不出什么来。</P>
这边有二十四万梁人俘虏,把他们送到前线填战壕,楚国这边就能少死二十四万人。</P>
若一直这般,那么一千万楚人民夫中,最终能回国的,或许就能多个一百万人。</P>
这对楚人来说,可是大大的德政。</P>
对楚国来说,能多保留一些这些拥戴自己的人,也就等于自己的基本盘更雄厚一些,同样也是大好事。</P>
因此,在想通这点后,陆渊就传令后方中州郡县,让将去年俘虏的大量梁军,也别让他们去做些新修水利的活了,通通都调过来,准备拿来填战壕。</P>
去年,楚军取得了接连的辉煌大胜,这期间俘虏的各国士卒,那可是不少。</P>
其中梁国最多,大概有两百三十万人成了俘虏,其中战兵民夫皆有。</P>
魏国次之,降俘有一百五十万人左右。</P>
赵国再次,有七十万人左右。</P>
郑国最少,大概在二十万人左右。</P>
这些人全都加起来,足有四百七十万人,可谓规模庞大。</P>
对于这些俘虏,楚国没有放走,而是直接当成了苦力,安排他们去做一些修路运粮、建城水利、开矿挖山的差事。</P>
以上这些,都是辛苦活,以往是需要强征百姓服徭役去干的,每次还都要死不少人,引起不少民间怨言。</P>
如今既然有了免费的苦力,那当然不用劳费百姓,平添疾苦了。</P>
今年楚军能毫无顾及的开始第二次北伐,其实也舍不得这些免费苦力的功劳。</P>
四月下旬。</P>
虞城、谷熟二府,接连传来捷报,两府攻克。</P>
费了一月时间,大梁周边屏障,终于被楚军一一拔除。</P>
两路偏军斩杀梁军三十万,俘获二十万,自身损失二十三万,同样死伤不小。</P>
依照惯例,这些俘虏,陆渊同样传令两路偏军,跟着他们一起押解到前线大营来。</P>
后方青州郡县中,同样有六十万梁人俘虏,也在这段时间内,被陆续押解到前线。</P>
等到了五月初的时候,各路兵马汇集于此,陆渊手中大军,规模重新突破两百万。</P>
同样的,跟随而来的,还有百万梁人俘虏。</P>
这些炮灰,将打响大梁攻防战的第一人,为后面的楚军,铺就一条通向大梁的血肉之路。</P>
不过陆渊并没急着动手。</P>
现在才刚刚五月,距离入冬,还有五个月的时间。</P>
这么漫长的时间,足够他打下大梁城了。</P>
倒是各路偏军,先前经历了三场艰难的攻城战,各自都损失不小,军中士气颇有低落。</P>
尤其是那些一直被当做炮灰,用来填战壕的民夫,就更是如此了。</P>
这种状态,显然是没法,立刻打大战的。</P>
所以陆渊打算,先让各路兵马好好养一养,休息个十天半月,恢复下士气。</P>
同时这边有了新的炮灰,这次大概率,是很少用上楚人的民夫了。</P>
这点,也可以和底层民夫讲一讲。</P>
相信有了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他们的心情士气,会有很大的扭转。</P>
这个工作,也需尽快安排下去。</P>
因此,大军汇聚之后,楚军大营这边,依旧继续在休整等待。</P>
倒是大梁城内。</P>
随着各路楚军的抵达,几乎所有人都清楚,大梁附近的宁陵、虞城、谷熟三府,应该已经全都丢失了。</P>
这比他们原本预计的,楚军攻克三府的时间,要快了不知多少。</P>
楚军的战力,比他们想象中的还要强。</P>
而留给大梁的机会,也比想象的少。</P>
原本预计只需守两三个月的大梁,此时却要守四五个月了。</P>
直接长了一倍时间,大梁城真的能守住吗?</P>
这个疑问出现在很多人的心中,原本被压下去的惶恐,随着楚军的到来,再度于城中扩散。</P>
城内一片人心惶惶。</P>
而在此时,楚营之中,却是一片欢庆。</P>
因为雍州那边,已经传来了消息。</P>
在南阳坚守了一年有余的魏军,在吃完了所有存粮,甚至吃完了彼此的父母兄弟后,终于坚持不住。</P>
饿得头昏眼花的他们,在数次冲击楚军包围,最终被干脆利落的击溃后。</P>
再也扛不住了,直接选择了投降。</P>
三十万魏军残部,交出了他们掌握的最后四座城池,在一片血海腐臭中,走向了覆灭。</P>
南阳就此平定。</P>
消息传到河南,这里坚守的魏军,虽然有着河北赵国的些许援助,情况比南阳魏军好上许多,至少没有吃人。</P>
但随着楚国在东郡的攻势越来越猛烈,赵军在那里动用的兵马也越来越多,自身钱粮物资的消耗也大为增加。</P>
最后能给魏军的,也越来越少。</P>
等南阳魏军的惨状,传到河南后,对此深有感触的河南魏军,皆是心有余悸。</P>
谁也不想成为率兽食人的禽兽,更是不想自己家儿老小,沦落到南阳那边的下场。</P>
于是见大势已去后,这里正在坚守的六十余万魏军,也都选择了开城投降。</P>
魏国在中州的最后一片土地,就此沦陷。</P>
而南阳的三十万魏人兽军,陆渊在得知他们投降后的批示,只有一个。</P>
送往东郡,发到楚赵前线。</P>
这些食人的家伙,已经彻底泯灭了人性,连自己家儿老小都没放过。</P>
这种人,这种军队,哪怕凶性再强,楚国也不会要。</P>
眼下虽然捏着鼻子,接受了他们投降,却也不意味着放过了他们。</P>
还是把他们送到最为残酷的前线,当做炮灰,用自己的性命,来为往昔的罪孽,赎过吧。</P>
正巧,东郡内也有不少大城,还有一个帝都,也需要大量炮灰来填。</P>
若这三十万人,等打完东郡后,还能活下来。</P>
那靠着这些功劳,放他们一马,也不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