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山海行第章,雪山大战江朔猛地一甩头头,想要避开那暗器,没想到暗器再度急转,向他刺来。
高手打暗器,利用手法上的细微变化,令暗器中途改道也不足为奇,但那都是发射之际就已经预设好的路线,绝无此般二次变向的道理。
江朔耳中听得“嗡嗡”之声,定睛看时,已知那“暗器”不是死物,竟然是一只蜂子,此蜂大的惊人,尤其是翅膀,不似一般蜜蜂的圆翅,而是长如蜻蜓,在朝阳的照耀下,烁着妖冶的淡蓝色,但它的身子黑黄相间,又显然是一只蜂子。
此蜂身形如此巨大,不知那夏扎上师是如何将它塞进那小小的吹管之中的,但想必不怎么好受,因此那蜂一旦飞出,立刻变得狂暴无比,朝着江朔的头上乱叮乱蛰,再看它的尾针有一个指节这么长,黑中透蓝,一望而知毒性定然猛烈。
江朔的功夫也真是了得,在这一条细索之上如风摆柳,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幅度摆动,闪躲,但终究是双足无法离开绳索,始终无法甩脱那蜂。
他想用七星宝剑拨打飞蜂,但宝剑沉重,竟没那蜂灵活,一时打它不到。李珠儿在江朔身后喊道:“溯之,快往上跑,蝎子上来了!”
江朔百忙中偷眼观瞧,果然下面半截绳索似乎变粗了不少,上面密密麻麻爬满了黑头金背的大毒蝎,正跟着夏扎上师手中金铃的声音向上爬来。
这半空之中,绳索是唯一的落脚点,若金蝎爬到脚下,势难闪避,江朔一面挥袖拍打,一面转头便走,再看李珠儿已在身前数丈远了。
若是独孤湘在此,必然紧随江朔左右,但李珠儿先走,江朔不用担心她的安危,不会束手束脚,李珠儿虽然看似冷酷,江朔却也不觉无情
江朔轻功虽妙,却也没有巨蜂飞得快,好在江朔耳音极佳,依照脑后的“嗡嗡”声,左右晃动,躲闪巨蜂的毒刺。这时只听背后“啵”“啵”“啵”数声轻响,回头看时,竟是夏扎上师又吹出了数只毒蜂。
夏扎上师吹出多只毒蜂,江朔才看清,他每次从怀中拿出一枚小卵般的白色茧子,塞入吹管再吹出,想必是用独特的药丸将巨峰裹在其中,令其休眠不动,鼓腮吹出时,高速令外壳破裂,巨峰破茧而出,看到面前的活物便蛰,不死不休。
江朔大叫一声:“不好!”
也不回望,将长剑再背后无成一道光圈,发足向前狂奔。
好在这山崖不足百丈,全力奔驰之下,不多时便登上了崖顶,江朔上崖后见李珠儿立于崖边,正自奇怪,却见李珠儿抢步上前,从他手中抄过七星宝剑,顺势一挥斩断了长索。
长索原本绷得笔直,一经斩断,立刻松松垮垮地坠了下去,绳索上密密麻麻的金蝎如同绳子上的泥点一般,被甩到半空,扬起来好大一蓬。
夏扎上师的速度远不如江朔,此刻距离山崖还有几十步远,他见绳索被斩断,若直直坠下,定然摔得粉碎,夏扎上师怪叫一声,张开手足,如鼯鼠般向山崖飞扑过去,终于落在悬崖的半腰之上,这才侥幸未死。
只有紧跟在江朔身后的巨蜂不受绳索断裂的影响,仍然紧随着飞扑而至,却见李珠儿还剑江朔,同时移步换位,到了江朔身后,单手连挥,牛毫般的细针刺向巨蜂。
真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江朔手中宝剑虽利却刺不中巨蜂,李珠儿手中的炎魂针却一扎一个准,四只巨蜂皆中针坠落。
李珠儿拍拍手,笑道:“没想到这细针还挺好用,可惜飞鸿子已死,今次把捡来的炎魂针都用完了,以后再也没处要去了。”
白猿却指着崖下哇哇乱叫,江朔往山崖下看,原来是夏扎上师仍不放弃,手扒山岩向上攀爬,那索南上师跌落的早,并未摔伤,他早已跑到崖下开始攀爬,此刻也已到了半山腰,倒和夏扎上师会师一处了,二人一左一右,一齐骂骂咧咧,向山崖上爬来。
李珠儿道:“我们用石头砸死他们。”
江朔连忙阻拦道:“我们还是快走为上,他们又追不上我们,何必无故杀人。”
李珠儿向崖下望去,见数百吐蕃军卒也可以向上攀爬,再四顾崖上,似乎也没几块松动的石头,于是点头道:“权且记下他们的性命,我们走吧。”
二人一猿,转身向上走去,这里并非山顶,群山之巅还远在北边。
走不多时,绿色净退,放眼望去不见一草一木,唯余嶙峋怪石,再走里许,走进了山腰云中,四周一片茫茫素白,目不能见他物。() ()
再走不多时,穿过了云层,回望来处,一片白茫茫的不见吐蕃追兵,放眼四顾,头顶碧空如洗,脚下白云如练,群峰皆隐在白云之中,只露出十几座略高一些的山峰,二人皆感心胸一阔,大有王者降世,睥睨天下之感,再转头看时,竟然距离顶峰还有不短的距离。
江朔不禁赞道:“此山孤峰高耸,壁立千仞,只怕在吐蕃高原也算得数一数二的高峰了。”
李珠儿道:“此山名‘卡格薄’,当地人称之为神山,吐蕃人说这是一员银盔玉甲的神将,把守着三江汇流之处。”
江朔道:“既然神明都给吐蕃设了门神,定了界限,尺带珠丹赞普又何苦老是想要向外攻略呢。”
李珠儿道:“所谓雄才大略之主,大略如此,死的是百姓,成就的却是他的伟业,又有何顾惜?”
江朔闻言嗟叹,没有再继续下去,李珠儿忽然笑道:“溯之,据说这神山从没人登上过山顶,我们试试看如何?”
江朔抬头看时,这“卡格薄”神山越往上越是陡峭,山巅如长矛之首直指天空,不禁跃跃欲试,但又见白猿冷得瑟瑟发抖,又有些犹豫。
他尚未开口,忽听云下传来“呜呜”螺号之声,紧接着头顶也传来一阵号声,似在呼应,李珠儿一惊,道:“这是吐蕃赞普亲兵的军号之声。”
见江朔不解,李珠儿解释道:“吐蕃地处高原,并不临海,但自古却有牧民不时会捡到巨大的白海螺,历代吐蕃赞普以为祥瑞,便用白海螺为军号,指挥大军行止,不过第二次号声也太近了,而且似乎还在我们上头,难道吐蕃人会在这么高的山峰上驻军?”
不一会儿果见一队人从山上下来,这些人和普通吐蕃武士的打扮大不相同,皆身穿兽皮,手持钢叉,倒似是山间猎户一般,不过在此高山之巅,哪有野兽的踪影?又怎会有猎户?
江朔不惊反喜,对牙齿打颤的白猿道:”白兄,我去帮你抢一身行头,那便不冷了。”
白猿勉强发出“吱吱”两声,表示赞同,又“哇哇”两声,催他快去。
江朔笑道:“白兄莫急,我去也!”
此时雪已及膝,行走颇为困难,江朔提气纵起,踏在雪面上竟不下沉,向着那队猎户直冲过去,双方相聚百步转眼便到。越往上走雪积的越厚,此地雪已及腰,那些“猎户”大半个身子埋在雪中,江朔站在雪上,成了以上击下之势。
江朔迎着当面第一人挥掌拍去,不想那人并不举叉格挡,而是向下一蹲,“哧”的一声埋入雪中,竟不见了踪影。江朔心中奇怪,不及细想,脚下不停,向第二人头顶拍去,那人也是一缩头,躲入雪中。
江朔怒起,挥掌追着他拍去,一掌打在雪上,高山上的雪极干极松,江朔内力虽高,拍在雪上却如拍在面粉上一般,高高扬起一阵白烟,丝毫伤不到潜藏在雪下的吐蕃人。
江朔再扑向第三人,亦是如此,如此左一下右一下,不消片刻一队二十几名吐蕃人都隐入雪中,不见踪迹。正疑惑间,脚下一动,江朔连忙跃起,却是数柄钢叉从雪中刺出,若非江朔轻功了得,此刻已被穿了十几个透明窟窿了。
江朔在空中打转,双手向下一抓,他的出手极快,立刻抓住了两把钢叉,向上一扬,想将吐蕃人从雪中拉出,不想那两把钢叉的主人毫不顾惜武器,立刻松手遁去,江朔手中平白多了两把钢叉却无用处,只能随手一掷,扔回雪中。
受厚雪阻挡,两把钢叉自然也没有刺中任何人,只是慢慢陷入雪中。江朔双掌在雪面上一拍,翻身立起,却忽觉脚下一空,原来立足之处被吐蕃人挖空了,成了一个雪窝,江朔轻功再好也站立不住,坠入雪中。
江朔落入雪中,才见下面已被吐蕃人挖得四通八达,如田鼠窝蚂蚁穴一般,雪墙之间只能见到人影幢幢,看不真切。忽然左右雪墙崩塌,又有数柄钢叉从四面刺来,江朔抽出七星宝剑一转,立刻将钢叉的头齐齐切下。
吐蕃人似乎没有料到江朔手中宝剑如此锋锐,在雪中远远遁去,不敢轻易上前,江朔持剑四顾,尚在犹豫是继续待在雪中还是跃出雪面之际,却忽听“咔嚓”“咔嚓”的悬刀响动之声——这些吐蕃人有弩!
高手打暗器,利用手法上的细微变化,令暗器中途改道也不足为奇,但那都是发射之际就已经预设好的路线,绝无此般二次变向的道理。
江朔耳中听得“嗡嗡”之声,定睛看时,已知那“暗器”不是死物,竟然是一只蜂子,此蜂大的惊人,尤其是翅膀,不似一般蜜蜂的圆翅,而是长如蜻蜓,在朝阳的照耀下,烁着妖冶的淡蓝色,但它的身子黑黄相间,又显然是一只蜂子。
此蜂身形如此巨大,不知那夏扎上师是如何将它塞进那小小的吹管之中的,但想必不怎么好受,因此那蜂一旦飞出,立刻变得狂暴无比,朝着江朔的头上乱叮乱蛰,再看它的尾针有一个指节这么长,黑中透蓝,一望而知毒性定然猛烈。
江朔的功夫也真是了得,在这一条细索之上如风摆柳,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幅度摆动,闪躲,但终究是双足无法离开绳索,始终无法甩脱那蜂。
他想用七星宝剑拨打飞蜂,但宝剑沉重,竟没那蜂灵活,一时打它不到。李珠儿在江朔身后喊道:“溯之,快往上跑,蝎子上来了!”
江朔百忙中偷眼观瞧,果然下面半截绳索似乎变粗了不少,上面密密麻麻爬满了黑头金背的大毒蝎,正跟着夏扎上师手中金铃的声音向上爬来。
这半空之中,绳索是唯一的落脚点,若金蝎爬到脚下,势难闪避,江朔一面挥袖拍打,一面转头便走,再看李珠儿已在身前数丈远了。
若是独孤湘在此,必然紧随江朔左右,但李珠儿先走,江朔不用担心她的安危,不会束手束脚,李珠儿虽然看似冷酷,江朔却也不觉无情
江朔轻功虽妙,却也没有巨蜂飞得快,好在江朔耳音极佳,依照脑后的“嗡嗡”声,左右晃动,躲闪巨蜂的毒刺。这时只听背后“啵”“啵”“啵”数声轻响,回头看时,竟是夏扎上师又吹出了数只毒蜂。
夏扎上师吹出多只毒蜂,江朔才看清,他每次从怀中拿出一枚小卵般的白色茧子,塞入吹管再吹出,想必是用独特的药丸将巨峰裹在其中,令其休眠不动,鼓腮吹出时,高速令外壳破裂,巨峰破茧而出,看到面前的活物便蛰,不死不休。
江朔大叫一声:“不好!”
也不回望,将长剑再背后无成一道光圈,发足向前狂奔。
好在这山崖不足百丈,全力奔驰之下,不多时便登上了崖顶,江朔上崖后见李珠儿立于崖边,正自奇怪,却见李珠儿抢步上前,从他手中抄过七星宝剑,顺势一挥斩断了长索。
长索原本绷得笔直,一经斩断,立刻松松垮垮地坠了下去,绳索上密密麻麻的金蝎如同绳子上的泥点一般,被甩到半空,扬起来好大一蓬。
夏扎上师的速度远不如江朔,此刻距离山崖还有几十步远,他见绳索被斩断,若直直坠下,定然摔得粉碎,夏扎上师怪叫一声,张开手足,如鼯鼠般向山崖飞扑过去,终于落在悬崖的半腰之上,这才侥幸未死。
只有紧跟在江朔身后的巨蜂不受绳索断裂的影响,仍然紧随着飞扑而至,却见李珠儿还剑江朔,同时移步换位,到了江朔身后,单手连挥,牛毫般的细针刺向巨蜂。
真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江朔手中宝剑虽利却刺不中巨蜂,李珠儿手中的炎魂针却一扎一个准,四只巨蜂皆中针坠落。
李珠儿拍拍手,笑道:“没想到这细针还挺好用,可惜飞鸿子已死,今次把捡来的炎魂针都用完了,以后再也没处要去了。”
白猿却指着崖下哇哇乱叫,江朔往山崖下看,原来是夏扎上师仍不放弃,手扒山岩向上攀爬,那索南上师跌落的早,并未摔伤,他早已跑到崖下开始攀爬,此刻也已到了半山腰,倒和夏扎上师会师一处了,二人一左一右,一齐骂骂咧咧,向山崖上爬来。
李珠儿道:“我们用石头砸死他们。”
江朔连忙阻拦道:“我们还是快走为上,他们又追不上我们,何必无故杀人。”
李珠儿向崖下望去,见数百吐蕃军卒也可以向上攀爬,再四顾崖上,似乎也没几块松动的石头,于是点头道:“权且记下他们的性命,我们走吧。”
二人一猿,转身向上走去,这里并非山顶,群山之巅还远在北边。
走不多时,绿色净退,放眼望去不见一草一木,唯余嶙峋怪石,再走里许,走进了山腰云中,四周一片茫茫素白,目不能见他物。() ()
再走不多时,穿过了云层,回望来处,一片白茫茫的不见吐蕃追兵,放眼四顾,头顶碧空如洗,脚下白云如练,群峰皆隐在白云之中,只露出十几座略高一些的山峰,二人皆感心胸一阔,大有王者降世,睥睨天下之感,再转头看时,竟然距离顶峰还有不短的距离。
江朔不禁赞道:“此山孤峰高耸,壁立千仞,只怕在吐蕃高原也算得数一数二的高峰了。”
李珠儿道:“此山名‘卡格薄’,当地人称之为神山,吐蕃人说这是一员银盔玉甲的神将,把守着三江汇流之处。”
江朔道:“既然神明都给吐蕃设了门神,定了界限,尺带珠丹赞普又何苦老是想要向外攻略呢。”
李珠儿道:“所谓雄才大略之主,大略如此,死的是百姓,成就的却是他的伟业,又有何顾惜?”
江朔闻言嗟叹,没有再继续下去,李珠儿忽然笑道:“溯之,据说这神山从没人登上过山顶,我们试试看如何?”
江朔抬头看时,这“卡格薄”神山越往上越是陡峭,山巅如长矛之首直指天空,不禁跃跃欲试,但又见白猿冷得瑟瑟发抖,又有些犹豫。
他尚未开口,忽听云下传来“呜呜”螺号之声,紧接着头顶也传来一阵号声,似在呼应,李珠儿一惊,道:“这是吐蕃赞普亲兵的军号之声。”
见江朔不解,李珠儿解释道:“吐蕃地处高原,并不临海,但自古却有牧民不时会捡到巨大的白海螺,历代吐蕃赞普以为祥瑞,便用白海螺为军号,指挥大军行止,不过第二次号声也太近了,而且似乎还在我们上头,难道吐蕃人会在这么高的山峰上驻军?”
不一会儿果见一队人从山上下来,这些人和普通吐蕃武士的打扮大不相同,皆身穿兽皮,手持钢叉,倒似是山间猎户一般,不过在此高山之巅,哪有野兽的踪影?又怎会有猎户?
江朔不惊反喜,对牙齿打颤的白猿道:”白兄,我去帮你抢一身行头,那便不冷了。”
白猿勉强发出“吱吱”两声,表示赞同,又“哇哇”两声,催他快去。
江朔笑道:“白兄莫急,我去也!”
此时雪已及膝,行走颇为困难,江朔提气纵起,踏在雪面上竟不下沉,向着那队猎户直冲过去,双方相聚百步转眼便到。越往上走雪积的越厚,此地雪已及腰,那些“猎户”大半个身子埋在雪中,江朔站在雪上,成了以上击下之势。
江朔迎着当面第一人挥掌拍去,不想那人并不举叉格挡,而是向下一蹲,“哧”的一声埋入雪中,竟不见了踪影。江朔心中奇怪,不及细想,脚下不停,向第二人头顶拍去,那人也是一缩头,躲入雪中。
江朔怒起,挥掌追着他拍去,一掌打在雪上,高山上的雪极干极松,江朔内力虽高,拍在雪上却如拍在面粉上一般,高高扬起一阵白烟,丝毫伤不到潜藏在雪下的吐蕃人。
江朔再扑向第三人,亦是如此,如此左一下右一下,不消片刻一队二十几名吐蕃人都隐入雪中,不见踪迹。正疑惑间,脚下一动,江朔连忙跃起,却是数柄钢叉从雪中刺出,若非江朔轻功了得,此刻已被穿了十几个透明窟窿了。
江朔在空中打转,双手向下一抓,他的出手极快,立刻抓住了两把钢叉,向上一扬,想将吐蕃人从雪中拉出,不想那两把钢叉的主人毫不顾惜武器,立刻松手遁去,江朔手中平白多了两把钢叉却无用处,只能随手一掷,扔回雪中。
受厚雪阻挡,两把钢叉自然也没有刺中任何人,只是慢慢陷入雪中。江朔双掌在雪面上一拍,翻身立起,却忽觉脚下一空,原来立足之处被吐蕃人挖空了,成了一个雪窝,江朔轻功再好也站立不住,坠入雪中。
江朔落入雪中,才见下面已被吐蕃人挖得四通八达,如田鼠窝蚂蚁穴一般,雪墙之间只能见到人影幢幢,看不真切。忽然左右雪墙崩塌,又有数柄钢叉从四面刺来,江朔抽出七星宝剑一转,立刻将钢叉的头齐齐切下。
吐蕃人似乎没有料到江朔手中宝剑如此锋锐,在雪中远远遁去,不敢轻易上前,江朔持剑四顾,尚在犹豫是继续待在雪中还是跃出雪面之际,却忽听“咔嚓”“咔嚓”的悬刀响动之声——这些吐蕃人有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