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里的天气,雨说下便下。
楚良辰坐在车辇里,心情却闷得和这天气一般,母亲昨日便派家仆特来传话,今儿从禁中下职后,定要先回魏国公府,想必是顾家的人今日便到了。
一路上都沉默着,齐荣见他闷闷不乐,便陪着笑凑上前道
“公子不要不开心,或许,顾家那个小娘子也没那么差……”
良辰白了他一眼,胸中纵有万分不快,却又不便发作,只能掀起了车辇的帘子,怅然的望了一眼外面的世界,世界疾风骤雨,这突如其来的坏天气,却又让良辰心存了几分侥幸,但愿顾念姿一路上多有阻滞,无法如期而至,自己也可再多得几日自在。
这位未婚妻,到也不是没见过,也算得上是他年少时的一个恶梦……
彼时的良辰八岁,魏国公夫人带他从京城回了一趟常关,国公夫人是常关人,没出阁前有个闺中蜜友,便是念姿的母亲陈夫人,两位身为人母的闺蜜许久未见了,自是有说不完的体己话,便遣了丫环们带着俩孩子到园子里逛逛。
念姿当时也只有三岁,非要拉着二哥的手尽地主之谊,便将自己的纸鸢拿出让他玩,纸鸢呼呼飞上了天,两个小人在地上追着跑,争着去拽手里的线,拉去扯来,终是把手中的线扯断了,纸鸢一倒头,便飘飘然从半空中直坠下来,歪歪斜斜的挂在了树枝上。
念姿一看纸鸢折了,便又哭又闹,良辰担心母亲责罚自己,赶紧去攀爬树干,打算将纸鸢取下,念姿却不依不饶,在他身下死死拽住脚跟,打算自己争先而上,却听嘶的一声,一个不小心,竟是活生生扯下了良辰的外裤和亵裤,这一下,全都傻眼了,良辰胀红了脸气恼的从树上跃下,一个劲朝国公夫人奔去,后面跟着念姿,一路追一路嚷嚷
“我瞧见哥哥的小鸡儿了……瞧见了……”
园子里的一众仆从女使,笑得直不起腰,良辰提着裤子飞快跑进了厅中,一头扎进母亲的怀里,伤心的哭个不停,两位母亲问明了缘由,也乐得东倒西歪,良辰小小的年纪遭遇了这样的事情,瞬间竟体会了难于言说的孤独,所有的人都笑做了一团,唯独把难堪留给了自己。
念姿见良辰一直哭个不停,觍着小脸上前安慰他
“二哥,不要伤心了……不要伤心了……”
良辰边哭边躲着她
她却突然很讲义气道
“我瞧了二哥的小鸡儿,也让二哥瞧我的……”
说完呼拉拉便将自己的裤子也褪了下来,良辰一愣,一团粉红的肉肉却已映入了眼底,他尖声叫了起来,扭头插进魏国公夫人的胸口,再也不肯抬脸。
这措手不及的一下,连陈夫人也觉女儿荒唐,忙将她的裤子扯了回去,复又在她的背上拍了一掌,扳着脸教训道
“姑娘家家的,不知道害羞么……”
小念姿的义气之举,最后竟换了一通训斥,不高兴的撅嘴跑开了。
陈夫人不好意思道
“我这女儿,也不知道上辈子是不是个男身,今世托生也还这般毛毛躁躁!”
魏国公夫人忙安慰陈夫人
“可别这么说孩子,我瞧念姿挺不错的,大大方方的……”
陈夫人乜了她一眼
“不错?给你做儿媳,你要是不要。”
魏国公夫人笑道
“求之不得,求之不得……我与你亲上加亲,岂不是好事一桩!”
两位母亲这里半真半假的谈笑,良辰那厢却听得心惊肉跳,儿媳妇,给谁?是大哥还是自己?
魏国公夫人接过他心里的疑问道
“我家大郎如今都十二岁了,年纪与念姿自是不大合适,说到结亲,自是二郎最是适合。”
良辰宛如被雷击了一般,觉得天都塌了,拉着母亲的手哭丧
“娘亲,不要……不要……”
魏国公夫人笑道
“这二哥,给他说媳妇还怕羞?”
两位母亲复又一通说笑,良辰却是羞愤难当,提起裤子飞也似的跑出了前厅。
至此之后,良辰便是打死也不愿回常关,每年魏国公夫人回乡省亲,都是由大哥良识陪伴,国公夫人每次返回,必要向他与父亲叙述陈夫人与念姿的近况,有时良识也会跟着湊热闹道
“你那小媳妇如今都这般高了……”
言罢用手比划了一下
“长得可漂亮了。”
每每这个时候,良辰便黑着脸不接话,抗议是从有声到无声,对于顾念姿这个名字却是越发抵触,可无论他多么不愿意,这门亲事还是在他十六岁时正式订了下来,良辰咬牙,决定为了自己的一生做个拼死一博。
他先苦苦哀求父亲,让他想办法说动母亲,去退了这门亲事,从门第上的悬殊分析利蔽,又列举了桩桩件件,顾家姑娘缺失妇德的事例,简直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企图将父亲拉到自己的统一政营,魏国公虽觉得儿子说的也十分在理,自己堂堂国公爷的公子,不配世家名门之后,却配小吏之女,说出去是有些砸招牌,可他向来惧内,怕此举惹了夫人的不痛快,只得耐下心思安抚儿子
“你母亲也是为你好……这婚姻之事还是听父母的靠谱,你若心里不痛快,待你娶了顾家小娘子后,再添几房自己喜欢的妾室,也无不可呀!”
良辰万万料不到,自己一番游说,竟会换来父亲这样的反应,失望至极,便赌气道
“那父亲为何也不多娶几房妾室。”
魏国公闻听此言,甚是恼火,他与夫人伉俪情深,早年自己镇守戍边,家中一众事务都是由夫人在操持打理,每每边关起战事,还要害她提心吊胆,自己如今挣下的这份功业,怎么说都有夫人的一半,别说是娶妾,便是觉得私下里想上一想其它女子,也是罪过,娶妾这话,原也就是拿来宽慰和敷衍儿子的,却不料儿子一个不高兴,便把他也连带进去了,居然说得如此朗朗上口,魏国公原还想着开解他,见他如此态度,也无甚好性子与他磨了,当下愠怒道
“这是与长辈说话的态度么……你这圣贤书都读到哪里去了,从古至今,儿女的婚事皆是由父母做主,长辈决定的事,岂容你置喙。”说罢拂袖而去。
良辰在魏国公这里碰了一鼻子灰,仍是不死心,便又去缠良识,良识那时刚刚入仕,官拜枢密直学士,眼里只有仕途,见弟弟这副不情不愿的模样,便拍了拍他的肩,语重心长道
“你若执意退婚,恐顾家因此恼羞成怒,传扬出去,说你悔婚,这似乎对你名声大大不利,官家是最在乎德行之人,如此,恐会影响到你以后入仕……”
良辰到也未曾想过,还有这一层,一时呆楞。
良识循循善诱
“哥哥知道你不喜欢顾家那个小娘子,可没办法呀!婚姻之事都遵父母之命,不如……你便勉为其难了吧!再说,那小娘子几年前我也见过,挺齐整的一个人,除了门户低些,其它也无甚可挑剔……”
良辰一阵颓丧,感觉自己如同砧板上的肉,任人所取。他那时正值青春年少,对诗文中出现的窈窕淑女,有了朦胧的渴望,也对举案齐眉,白头偕老的两心相知甚是向往,可母亲硬要把顾家那个小丫头塞给自己,一切美丽的憧憬,似乎皆成了泡影。
解铃还须系铃人,即是母亲的主张,自然要从她身上下功夫。
挑了个魏国公夫人心情看上去不错的日子,良辰又到母亲跟前转悠,国公夫人看儿子吞吞吐吐的样子,早已了然已心,便对他悠悠道
“你的来意,我都知晓,只是有一桩,你需得听清楚,我与念姿的母亲自小一块长大,是拜过金兰的,她是你的姨母,也是我的妹妹,未出阁前有一年,我不幸染了重疾,四处寻医都未见好转,家里人以为我必是在劫难逃了,便着手替我订制棺木,安排后事,唯有你姨母日日守在我床前,毫不放弃的端汤喂药,后来听人说深山里有位医师,医术甚是高明,她便带了两个仆从只身前往,一个娇滴滴的姑娘,在深山里寻了整整两日,才找到了医师,那医师却是有些顾虑,并不想出山,毕竟救一个身患重疾的病人,若是救不回来,恐被受患者家人迁怒,可终是抵不过你姨母的软磨硬泡、哭哭啼啼……还是随她出了山,这才救了我一命……”
良辰听得脊背发凉,这哪里是金兰姐妹的情谊,分明就是过命之交,看样子这婚是万万退不得了。
良辰心中怅然,沮丧的埋怨
“母亲要做有恩必报之人,却要儿子来填这恩义的坑,算何道理!”
魏国公夫人笑道
“你姨母重情重义,她的女儿又能差到哪里去,焉知这不是良缘,你现在不愿意,只是不与念姿相熟,说不定有朝一日,你还要追着酬谢母亲呢!”
良辰瞪大双眼盯着母亲,简直佩服她的异想天开。
魏国公夫人言罢却又叹了叹
“我嫁得好,妻凭夫贵,得幸遇见了你父亲,对我是一心一意,你姨母却是嫁得不甚如意,念姿的父亲只是常关主薄,门第低些到也无妨,可前些年居然打着家中没有男丁的借口,收了一房妾室,进门一年果真便给他添了一个儿子,如今,大有宠妾灭妻的势头,你姨母的来信,每每提及,流露出的语气皆是心灰意冷,我着实气不过,便让你父亲去敲打敲打,可这毕竟是人家的家事,不也只能点到即止,你姨母与念姿的父亲,就此也就失了和,夫妻俩早就是形如陌路一般……你姨母遇上了这样的事情,我却是半点忙也帮不上,是也,只能安排你与念姿的婚事,让她稍稍安心些,她如今牵挂的,便也只有这个女儿的归宿了。二郎啊!你读了那么多圣贤书,定然知道为人子女,以孝为先的道理,你日后定要对念姿加倍好些,不然便对不住你姨母了……”
听了这半晌,良辰算是明白了,莫名其妙的,自己便成了这笔糊涂帐的终结者,想必是脱不了身了,他低着头瞧了自己鞋子一阵,忍不住苦笑,心里哀叹造物实在弄人,似乎是不想认命也不成了,当下便起身,对母亲呵腰供手朗声道
“儿定遵从母亲的意愿,与那顾家娘子结成秦晋之好,以后绝不再有退婚之念。”
他说此话的时候,有些悲壮,仿佛要用这声音与自己所向往的爱情做一个决别。
堂堂大丈夫,岂有天天困在儿女情长的道理,自己还未入仕,还未报效朝廷,学问还需精进,从此便埋头苦读,学业确实突飞猛进,短短几年下来,已是国子监里数一数二的监生了。
二十一岁时,终是如愿以偿入了禁中,由官家亲自出题选拔后入仕,钦封资政殿学士。
也是在这一年,陈夫人大病一场,魏国公夫人慌忙赶回了常关,奔忙到塌前时,陈夫人已是气若游丝,惨白的脸上勉强挤出了一点笑
“姐姐啊!……这回怕是真不成了,要与你永久的分别了。”
此情此景,着实令魏国公夫人悲痛欲绝,她强忍着哀伤,一面宽慰陈夫人,一面又速速打发人去请名医师,自己则与念姿日夜守在床前。
医师找了不少,药也吃了不少,却也不见好转,大概是长期郁结难抒,已然油尽灯枯了,不到一个月便郁郁而终了,临终前回光返照的一刻,突的拉住念姿的手交到了魏国公夫人的手中
“念姿便交予姐姐了……请姐姐善待她。”
魏国公夫人这里已是泣不成声,一叠连声道
“你放心……放心……”
陈夫人便缓缓松了手,眼望着头顶上的帐帘,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挨不到一柱香的时间,头轻轻向里一歪,这便去了。
魏国公夫人哭得晕厥过去,慌得一众仆从手忙脚乱,有经验的嬷嬷过来掐了人中,这才慢慢醒了过来。
一眼瞥见念姿,跌坐在母亲尸体前,苍白的脸上,一双含泪幽深的眼,透着无尽的悲伤以及对未来无限的恐惧。
魏国公夫人搂住她唤道
“我的儿……不要难过,你母亲不在了,以后我便是你母亲……”
两人抱头痛哭,念姿恨恨道
“父亲真是铁石心肠,母亲走了也不来瞧一眼,亏了他们还是正头夫妻。”
魏国公夫人惨淡道
“不看也罢,原就是没有多少情份了,让她走得清爽些。”
国公夫人操持完丧礼才折返回京,虽是一路风尘仆仆,却立马差人去唤了良辰来,对他道
“你姨母走了,念姿要守孝,原订下的婚期便要往后延延,按规矩守孝需得三年,可我怕念姿在常关会受人欺负,便也顾不了那许多规矩了,一年孝期满了,便让你俩完婚。”
良辰见母亲一脸憔悴,自是不敢有异议,当下便答应了下来。
谁知道只过了半年,念姿的父亲便又去世了,据说是他将妾室扶正,大排宴席那晚喝酒喝高了,一脚踩进了池中淹死的。
魏国公夫人听了,只说了一句
“老天爷竟长眼了,真是活该!”
可这样一来,念姿便又要多守一年孝,魏国公夫人也没办法,毕竟双亲都去世了,上赶子的大办婚礼,是万万不成的,只能等孝期满。
婚期还差一年时,魏国公夫人便实在耐不住了,她们虽有书信往来,念姿却从来只是报喜不报忧,魏国公夫人知道她继母为人刻薄,便打发人去常关打听她的近况,一打听,才知道她与继母时常闹得不可开交,魏国公夫人想着,反正婚期也近了,索性便遣了人去接她上京都。
良辰的车辇缓缓穿过了街道,行至魏国公府,雨还在滂沱而下,齐荣打了伞遮着他进了府邸,他负手在雨中慢慢而行,走得甚是心不在焉,脸上无任何热切的表情,证明自己对这新人的期待,依然的不咸不淡,依然的处变不惊。
一个仆从见了他俩,过来呵腰行礼,然后便引着往花厅去,说魏国公夫人已候在哪里多时了。
到了花厅廊庑外,他站着不动,只见雨雾朦胧处,随风轻旋得起起落落的纱帘后,依稀有俏丽的影子在晃动,軟軟糯糯的说话声从里间隐约传来,垂垂而挂的竹帘下,可以看到红绿相间摇曵的裙摆,莲步珊珊复又笑语盈盈着。
他暗自叹了口气,知道一定是她来了。
楚良辰坐在车辇里,心情却闷得和这天气一般,母亲昨日便派家仆特来传话,今儿从禁中下职后,定要先回魏国公府,想必是顾家的人今日便到了。
一路上都沉默着,齐荣见他闷闷不乐,便陪着笑凑上前道
“公子不要不开心,或许,顾家那个小娘子也没那么差……”
良辰白了他一眼,胸中纵有万分不快,却又不便发作,只能掀起了车辇的帘子,怅然的望了一眼外面的世界,世界疾风骤雨,这突如其来的坏天气,却又让良辰心存了几分侥幸,但愿顾念姿一路上多有阻滞,无法如期而至,自己也可再多得几日自在。
这位未婚妻,到也不是没见过,也算得上是他年少时的一个恶梦……
彼时的良辰八岁,魏国公夫人带他从京城回了一趟常关,国公夫人是常关人,没出阁前有个闺中蜜友,便是念姿的母亲陈夫人,两位身为人母的闺蜜许久未见了,自是有说不完的体己话,便遣了丫环们带着俩孩子到园子里逛逛。
念姿当时也只有三岁,非要拉着二哥的手尽地主之谊,便将自己的纸鸢拿出让他玩,纸鸢呼呼飞上了天,两个小人在地上追着跑,争着去拽手里的线,拉去扯来,终是把手中的线扯断了,纸鸢一倒头,便飘飘然从半空中直坠下来,歪歪斜斜的挂在了树枝上。
念姿一看纸鸢折了,便又哭又闹,良辰担心母亲责罚自己,赶紧去攀爬树干,打算将纸鸢取下,念姿却不依不饶,在他身下死死拽住脚跟,打算自己争先而上,却听嘶的一声,一个不小心,竟是活生生扯下了良辰的外裤和亵裤,这一下,全都傻眼了,良辰胀红了脸气恼的从树上跃下,一个劲朝国公夫人奔去,后面跟着念姿,一路追一路嚷嚷
“我瞧见哥哥的小鸡儿了……瞧见了……”
园子里的一众仆从女使,笑得直不起腰,良辰提着裤子飞快跑进了厅中,一头扎进母亲的怀里,伤心的哭个不停,两位母亲问明了缘由,也乐得东倒西歪,良辰小小的年纪遭遇了这样的事情,瞬间竟体会了难于言说的孤独,所有的人都笑做了一团,唯独把难堪留给了自己。
念姿见良辰一直哭个不停,觍着小脸上前安慰他
“二哥,不要伤心了……不要伤心了……”
良辰边哭边躲着她
她却突然很讲义气道
“我瞧了二哥的小鸡儿,也让二哥瞧我的……”
说完呼拉拉便将自己的裤子也褪了下来,良辰一愣,一团粉红的肉肉却已映入了眼底,他尖声叫了起来,扭头插进魏国公夫人的胸口,再也不肯抬脸。
这措手不及的一下,连陈夫人也觉女儿荒唐,忙将她的裤子扯了回去,复又在她的背上拍了一掌,扳着脸教训道
“姑娘家家的,不知道害羞么……”
小念姿的义气之举,最后竟换了一通训斥,不高兴的撅嘴跑开了。
陈夫人不好意思道
“我这女儿,也不知道上辈子是不是个男身,今世托生也还这般毛毛躁躁!”
魏国公夫人忙安慰陈夫人
“可别这么说孩子,我瞧念姿挺不错的,大大方方的……”
陈夫人乜了她一眼
“不错?给你做儿媳,你要是不要。”
魏国公夫人笑道
“求之不得,求之不得……我与你亲上加亲,岂不是好事一桩!”
两位母亲这里半真半假的谈笑,良辰那厢却听得心惊肉跳,儿媳妇,给谁?是大哥还是自己?
魏国公夫人接过他心里的疑问道
“我家大郎如今都十二岁了,年纪与念姿自是不大合适,说到结亲,自是二郎最是适合。”
良辰宛如被雷击了一般,觉得天都塌了,拉着母亲的手哭丧
“娘亲,不要……不要……”
魏国公夫人笑道
“这二哥,给他说媳妇还怕羞?”
两位母亲复又一通说笑,良辰却是羞愤难当,提起裤子飞也似的跑出了前厅。
至此之后,良辰便是打死也不愿回常关,每年魏国公夫人回乡省亲,都是由大哥良识陪伴,国公夫人每次返回,必要向他与父亲叙述陈夫人与念姿的近况,有时良识也会跟着湊热闹道
“你那小媳妇如今都这般高了……”
言罢用手比划了一下
“长得可漂亮了。”
每每这个时候,良辰便黑着脸不接话,抗议是从有声到无声,对于顾念姿这个名字却是越发抵触,可无论他多么不愿意,这门亲事还是在他十六岁时正式订了下来,良辰咬牙,决定为了自己的一生做个拼死一博。
他先苦苦哀求父亲,让他想办法说动母亲,去退了这门亲事,从门第上的悬殊分析利蔽,又列举了桩桩件件,顾家姑娘缺失妇德的事例,简直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企图将父亲拉到自己的统一政营,魏国公虽觉得儿子说的也十分在理,自己堂堂国公爷的公子,不配世家名门之后,却配小吏之女,说出去是有些砸招牌,可他向来惧内,怕此举惹了夫人的不痛快,只得耐下心思安抚儿子
“你母亲也是为你好……这婚姻之事还是听父母的靠谱,你若心里不痛快,待你娶了顾家小娘子后,再添几房自己喜欢的妾室,也无不可呀!”
良辰万万料不到,自己一番游说,竟会换来父亲这样的反应,失望至极,便赌气道
“那父亲为何也不多娶几房妾室。”
魏国公闻听此言,甚是恼火,他与夫人伉俪情深,早年自己镇守戍边,家中一众事务都是由夫人在操持打理,每每边关起战事,还要害她提心吊胆,自己如今挣下的这份功业,怎么说都有夫人的一半,别说是娶妾,便是觉得私下里想上一想其它女子,也是罪过,娶妾这话,原也就是拿来宽慰和敷衍儿子的,却不料儿子一个不高兴,便把他也连带进去了,居然说得如此朗朗上口,魏国公原还想着开解他,见他如此态度,也无甚好性子与他磨了,当下愠怒道
“这是与长辈说话的态度么……你这圣贤书都读到哪里去了,从古至今,儿女的婚事皆是由父母做主,长辈决定的事,岂容你置喙。”说罢拂袖而去。
良辰在魏国公这里碰了一鼻子灰,仍是不死心,便又去缠良识,良识那时刚刚入仕,官拜枢密直学士,眼里只有仕途,见弟弟这副不情不愿的模样,便拍了拍他的肩,语重心长道
“你若执意退婚,恐顾家因此恼羞成怒,传扬出去,说你悔婚,这似乎对你名声大大不利,官家是最在乎德行之人,如此,恐会影响到你以后入仕……”
良辰到也未曾想过,还有这一层,一时呆楞。
良识循循善诱
“哥哥知道你不喜欢顾家那个小娘子,可没办法呀!婚姻之事都遵父母之命,不如……你便勉为其难了吧!再说,那小娘子几年前我也见过,挺齐整的一个人,除了门户低些,其它也无甚可挑剔……”
良辰一阵颓丧,感觉自己如同砧板上的肉,任人所取。他那时正值青春年少,对诗文中出现的窈窕淑女,有了朦胧的渴望,也对举案齐眉,白头偕老的两心相知甚是向往,可母亲硬要把顾家那个小丫头塞给自己,一切美丽的憧憬,似乎皆成了泡影。
解铃还须系铃人,即是母亲的主张,自然要从她身上下功夫。
挑了个魏国公夫人心情看上去不错的日子,良辰又到母亲跟前转悠,国公夫人看儿子吞吞吐吐的样子,早已了然已心,便对他悠悠道
“你的来意,我都知晓,只是有一桩,你需得听清楚,我与念姿的母亲自小一块长大,是拜过金兰的,她是你的姨母,也是我的妹妹,未出阁前有一年,我不幸染了重疾,四处寻医都未见好转,家里人以为我必是在劫难逃了,便着手替我订制棺木,安排后事,唯有你姨母日日守在我床前,毫不放弃的端汤喂药,后来听人说深山里有位医师,医术甚是高明,她便带了两个仆从只身前往,一个娇滴滴的姑娘,在深山里寻了整整两日,才找到了医师,那医师却是有些顾虑,并不想出山,毕竟救一个身患重疾的病人,若是救不回来,恐被受患者家人迁怒,可终是抵不过你姨母的软磨硬泡、哭哭啼啼……还是随她出了山,这才救了我一命……”
良辰听得脊背发凉,这哪里是金兰姐妹的情谊,分明就是过命之交,看样子这婚是万万退不得了。
良辰心中怅然,沮丧的埋怨
“母亲要做有恩必报之人,却要儿子来填这恩义的坑,算何道理!”
魏国公夫人笑道
“你姨母重情重义,她的女儿又能差到哪里去,焉知这不是良缘,你现在不愿意,只是不与念姿相熟,说不定有朝一日,你还要追着酬谢母亲呢!”
良辰瞪大双眼盯着母亲,简直佩服她的异想天开。
魏国公夫人言罢却又叹了叹
“我嫁得好,妻凭夫贵,得幸遇见了你父亲,对我是一心一意,你姨母却是嫁得不甚如意,念姿的父亲只是常关主薄,门第低些到也无妨,可前些年居然打着家中没有男丁的借口,收了一房妾室,进门一年果真便给他添了一个儿子,如今,大有宠妾灭妻的势头,你姨母的来信,每每提及,流露出的语气皆是心灰意冷,我着实气不过,便让你父亲去敲打敲打,可这毕竟是人家的家事,不也只能点到即止,你姨母与念姿的父亲,就此也就失了和,夫妻俩早就是形如陌路一般……你姨母遇上了这样的事情,我却是半点忙也帮不上,是也,只能安排你与念姿的婚事,让她稍稍安心些,她如今牵挂的,便也只有这个女儿的归宿了。二郎啊!你读了那么多圣贤书,定然知道为人子女,以孝为先的道理,你日后定要对念姿加倍好些,不然便对不住你姨母了……”
听了这半晌,良辰算是明白了,莫名其妙的,自己便成了这笔糊涂帐的终结者,想必是脱不了身了,他低着头瞧了自己鞋子一阵,忍不住苦笑,心里哀叹造物实在弄人,似乎是不想认命也不成了,当下便起身,对母亲呵腰供手朗声道
“儿定遵从母亲的意愿,与那顾家娘子结成秦晋之好,以后绝不再有退婚之念。”
他说此话的时候,有些悲壮,仿佛要用这声音与自己所向往的爱情做一个决别。
堂堂大丈夫,岂有天天困在儿女情长的道理,自己还未入仕,还未报效朝廷,学问还需精进,从此便埋头苦读,学业确实突飞猛进,短短几年下来,已是国子监里数一数二的监生了。
二十一岁时,终是如愿以偿入了禁中,由官家亲自出题选拔后入仕,钦封资政殿学士。
也是在这一年,陈夫人大病一场,魏国公夫人慌忙赶回了常关,奔忙到塌前时,陈夫人已是气若游丝,惨白的脸上勉强挤出了一点笑
“姐姐啊!……这回怕是真不成了,要与你永久的分别了。”
此情此景,着实令魏国公夫人悲痛欲绝,她强忍着哀伤,一面宽慰陈夫人,一面又速速打发人去请名医师,自己则与念姿日夜守在床前。
医师找了不少,药也吃了不少,却也不见好转,大概是长期郁结难抒,已然油尽灯枯了,不到一个月便郁郁而终了,临终前回光返照的一刻,突的拉住念姿的手交到了魏国公夫人的手中
“念姿便交予姐姐了……请姐姐善待她。”
魏国公夫人这里已是泣不成声,一叠连声道
“你放心……放心……”
陈夫人便缓缓松了手,眼望着头顶上的帐帘,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挨不到一柱香的时间,头轻轻向里一歪,这便去了。
魏国公夫人哭得晕厥过去,慌得一众仆从手忙脚乱,有经验的嬷嬷过来掐了人中,这才慢慢醒了过来。
一眼瞥见念姿,跌坐在母亲尸体前,苍白的脸上,一双含泪幽深的眼,透着无尽的悲伤以及对未来无限的恐惧。
魏国公夫人搂住她唤道
“我的儿……不要难过,你母亲不在了,以后我便是你母亲……”
两人抱头痛哭,念姿恨恨道
“父亲真是铁石心肠,母亲走了也不来瞧一眼,亏了他们还是正头夫妻。”
魏国公夫人惨淡道
“不看也罢,原就是没有多少情份了,让她走得清爽些。”
国公夫人操持完丧礼才折返回京,虽是一路风尘仆仆,却立马差人去唤了良辰来,对他道
“你姨母走了,念姿要守孝,原订下的婚期便要往后延延,按规矩守孝需得三年,可我怕念姿在常关会受人欺负,便也顾不了那许多规矩了,一年孝期满了,便让你俩完婚。”
良辰见母亲一脸憔悴,自是不敢有异议,当下便答应了下来。
谁知道只过了半年,念姿的父亲便又去世了,据说是他将妾室扶正,大排宴席那晚喝酒喝高了,一脚踩进了池中淹死的。
魏国公夫人听了,只说了一句
“老天爷竟长眼了,真是活该!”
可这样一来,念姿便又要多守一年孝,魏国公夫人也没办法,毕竟双亲都去世了,上赶子的大办婚礼,是万万不成的,只能等孝期满。
婚期还差一年时,魏国公夫人便实在耐不住了,她们虽有书信往来,念姿却从来只是报喜不报忧,魏国公夫人知道她继母为人刻薄,便打发人去常关打听她的近况,一打听,才知道她与继母时常闹得不可开交,魏国公夫人想着,反正婚期也近了,索性便遣了人去接她上京都。
良辰的车辇缓缓穿过了街道,行至魏国公府,雨还在滂沱而下,齐荣打了伞遮着他进了府邸,他负手在雨中慢慢而行,走得甚是心不在焉,脸上无任何热切的表情,证明自己对这新人的期待,依然的不咸不淡,依然的处变不惊。
一个仆从见了他俩,过来呵腰行礼,然后便引着往花厅去,说魏国公夫人已候在哪里多时了。
到了花厅廊庑外,他站着不动,只见雨雾朦胧处,随风轻旋得起起落落的纱帘后,依稀有俏丽的影子在晃动,軟軟糯糯的说话声从里间隐约传来,垂垂而挂的竹帘下,可以看到红绿相间摇曵的裙摆,莲步珊珊复又笑语盈盈着。
他暗自叹了口气,知道一定是她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