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福宁殿搜出的粉末等有了结果,除砒霜、朱砂、雄黄、五倍子、芒硝等显然从端齐皇后处继承来的东西外,另有几种配伍好的草药,其中就有能致野兽发狂的方剂。
这一缕幽秘而险恶的香气,由福宁殿进了尚服局,又经尚服局女官之手,钻进了姜涵露的香囊内。
赵如出身尚宫局,在六局二十四司中多有熟识之人,占尽人和。然而她暗地拨弄诡计时却分外谨慎,为数不多被她收买的人,如石尚宫等,都以为她不过是出于争宠之心,或是为被夺了大殿下的抚养权而不平,收钱办事,无话可说。没有被收买的人,也都暗暗觉得这位容华娘娘更体贴人心,明里暗里人心多向。
栾珏闻报大为光火。宫中人事早在端齐皇后死后就大举整顿过一次,他没想到还会出这种事。那枚香囊呈上来的时候,他一想到这害人鬼物就曾贴身系在姜涵露腰间,就止不住地后怕,下令彻查严罚,又命太医、侍卫一起将姜涵露和栾旭泽的起居住所、日常饮食统统检查一遍,绝不许留下遗毒。
姜涵露却很平静。赵如在宫中日久,一向有为人和善的好名声,自己又是女官出身,怨不得六局中人天然多倚赖信任她几分。而栾珏不曾从小跟着母亲经历深宫争斗、人心幽微,也不曾细细抠算过蜗角蝇头之名利,他生来高坐明堂,就注定看不到一些东西。
她说:“人熟是一宝。街头买菜还要找熟惯的婶婶呢,怕那脸生的人少秤欺客。关系前程个利,自然更是如此。陛下处置朝政时将那些裙带关系看得清楚,放到宫里有什么理不清呢?”
她一面说,一面在研钵中研磨矿石制取作画颜料,栾珏哑然,许久才无可奈何地长叹一声:“你说得对。”他用拇指轻轻擦去溅落在她手背上的一抹赭红。
这些日子,那些端齐皇后遗物中的朱砂、雄黄,都被姜涵露取来,耐心敲碎、研磨、过筛、水飞,变得温和沉默,在她的手中成为一抹抹鲜艳无害的颜料。
同样被她轻柔而坚决地处理过的,还有椒房殿。
那座原本温暖芳香、以椒涂壁的华丽宫殿,几乎成为栾珏的心魔,以至于一封了之,再不踏足。
姜涵露选了一个晴空万里的灿烂秋日,大开宫门,将椒房殿中的珍宝陈设一一造册收藏。有些造型怪异、令人惧怖的法器等,就命人以金、铜等分类熔掉后再收入内库。
椒房殿门窗大开,晾晒通风三日,又将草木重栽、门庭重扫,取下金粉涂就的宫门匾额,换上“如意阁”的题字,改为存放陈列书画之雅阁。
至于赵如,她自知事情败露,心存死志,饶是钟叶也没能在她嘴里再问出那夜猎场隐情,最后以诅咒皇后、诱骗皇子之罪依律法绞杀。在她的尸身旁,姜涵露去放下了那枚人骨戒指,让她与它——端齐皇后在世上最后的遗迹们——一起入土为安。
倒是她身边的贴身侍女笑菊,吐露出不少东西。其中最重要的一件,就是元宵节当夜刺杀栾珏的宫女,乃是赵如带进宫来的。而那宫女究竟是何人替她从宫外寻来,笑菊也不知。
看到笑菊的口供时,栾珏和姜涵露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想起了赵如留下的那句诅咒——想要你们死的,可不止一个。
能有谁呢?
姜涵露确信如今宫里的人事已经整顿清楚,而那宫外的人,一日盘查不出,栾珏便一日不得安枕。
她不由得想起自己刚进京时、封后大典中,在巍峨的帝京城门前、在庄重的宣室正殿上,看到那些峨冠博带的大人们,一个个被朱佩紫、耀金带白,烨然若神人。
她那时仰视他们。这时随着栾珏一起,学着审视他们——这些人,那重重的华服美袍下,究竟包藏着谁的祸心?
姜涵露并无这样生死权力之争的经验,她只是凭借自己朴素的直觉觉得奇怪:若说此人胆小谨慎,他敢搅弄宫廷、行刺天子;若说此人胆大毒辣,偏偏又是这样小孩子赌气般一试就跑,粗疏轻率,全无后手。
栾珏何尝不是百思不得其解,觉得此等鬼蜮伎俩实在是不合常理。二人身陷局中,哪里知道那谨慎试探之处,是因为出自孟杨二人之手,而放肆狠厉之举,又全凭着赵如的一股疯劲儿,阴差阳错,最终呈现出吊诡难解之貌。
虽有姻缘坎坷,但栾珏在执政上一路顺遂,养成个想做什么就必要做成的性子,身上一股“偏向虎山行”的狠劲儿,如今知道了暗中有势力阻拦,反而更决心要出兵平敌,必造出一个六合大同的盛世来。
他在后宫养伤三日,再上朝时就颁布圣旨,升沈铸为“大将军”,带十八万大军出征,统摄征南军机大事。那脱逃伤人的白额虎,被制成整张虎皮,当朝赏给沈铸以为中军大帐暖垫。
这是“大将军”一职空置三年后,第一次补缺。前任大将军沈匕战死北疆沙场,沈铸作为他唯一的女儿,自小习武从军。三年前父亲死后,她戴孝搏杀,冲破疑阵,一夜间手刃敌军数十人,缟素浸透红血,自此在军中威名大振,须眉男儿无有不服。
副将一职定的依然是顾少扬。他原本出身江南顾家的豪族大家,二十年前文安主持清查江南田地人口,顾家因侵吞国产被抄家下狱,族中子弟尽数流放。顾少扬在北疆苦寒之地长大,抓住战事中栾珏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机遇,自愿参军,靠着一个个敌人首级,一刀一枪地拼来军功、再立朝堂。
这二人放在朝中,既安抚了军中的宿将耆老之心,又能激起青年武士的立功报效之志,乃是栾珏彰显君恩、圣烛明照的活招牌。如今点他二人为将,军中自然士气高昂。
大军未动,军备、粮草先行,大司农苏朔接了无数张手令和批文,钱越支越多,脸越看越黑。但事已至此,也只克尽心力而已。
栾珏命太祝令问卜佳期,祈天护佑,最终朱笔落定,将出征之日圈定在八月十六,中秋节之后。
长公主府。
“大军不日便要出征,战事一开,不知要死多少人才能止啊。”暖阁中,杨庭与文安长公主相对而坐。
“陛下主意已定,这也不是你我能操心的事情。”文安垂眸喝茶,不动声色。
“沈将军虽然素有英名,毕竟还年轻得很,又从未到过南方;还有那顾少扬,惯会在陛下面前掐尖邀功的人,上了战场,只怕不妥帖。”杨庭叹着气。
“话也不是这样讲,如前朝冠军侯,弱冠之年已经封狼居胥,立不世出之奇功。可知建功立业,并不在年岁大小,”文安先轻描淡写,随后唇角牵起一个冷笑,“至于顾少扬,陛下器重,有什么办法呢?”
“殿下,咱们之间何必说些官话呢?陛下此举,确实冒进了。”杨庭听她也有不满之意,试探一句,见文安不接茬,换了句话讲,“殿下前几日说,陛下竟真的在猎场受了伤,怎么此事就这样按了下去,没了下文?”
杨庭当然心虚。他并不想行刺皇帝,私下命人放出猛虎,也不过是为了下一下栾珏的面子,在天意不佑上做一做文章。谁知那老虎会突然狂性大发去扑人?还扑伤了栾珏。岂不是要命!
“禽兽伤人,事出意外,有什么办法?难道还能写好状纸叫老虎画押不成?”文安淡淡道,“你看咱们陛下的性子,那老虎已经被扒皮抽筋,若真是背后有人弄鬼,下场还能强到哪儿去?”
这话说得杨庭心中惊跳,浑身不自在起来,然而此时在文安面前,尚不能全露,只好状若无意道:“殿下这样说,我倒想起一件事——听说宫中的容华娘娘下狱遭了刑,不知所为何事,怎么这样突然?是否……是否与猎场之事有关?”
“她和这事能有什么关系?”文安浑不在意,“不过是后宫女人家之间的纠葛罢了——听说是因为心生怨念,诅咒皇后。”
杨庭感叹一句:“说起来宫中最近也不太平。我看小皇后入宫不久,动静倒是闹得不小。先是对您不敬,又拆了先皇后留下的宫殿,杀了宫里唯一的妃妾,厉害得很哪。”
文安啐道:“她有几分成色我还不晓得么?能有什么厉害,不过陛下逞一时之兴,图个新鲜,纵她几分罢了。”
杨庭见她变色,连连道:“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文安觑着他的神色,笑道:“大人不必做此情状。皇后眼下再怎样得意,也不过是个没经过事的小姑娘,难道还能要我的强?”
杨庭笑而应是。
文安如何看不出他的心思:“陛下行事虽有失独断,可绝不是为情乱志之人。表兄,依我看来,你倒不必在宫闱女子事上多用心思。”
这一缕幽秘而险恶的香气,由福宁殿进了尚服局,又经尚服局女官之手,钻进了姜涵露的香囊内。
赵如出身尚宫局,在六局二十四司中多有熟识之人,占尽人和。然而她暗地拨弄诡计时却分外谨慎,为数不多被她收买的人,如石尚宫等,都以为她不过是出于争宠之心,或是为被夺了大殿下的抚养权而不平,收钱办事,无话可说。没有被收买的人,也都暗暗觉得这位容华娘娘更体贴人心,明里暗里人心多向。
栾珏闻报大为光火。宫中人事早在端齐皇后死后就大举整顿过一次,他没想到还会出这种事。那枚香囊呈上来的时候,他一想到这害人鬼物就曾贴身系在姜涵露腰间,就止不住地后怕,下令彻查严罚,又命太医、侍卫一起将姜涵露和栾旭泽的起居住所、日常饮食统统检查一遍,绝不许留下遗毒。
姜涵露却很平静。赵如在宫中日久,一向有为人和善的好名声,自己又是女官出身,怨不得六局中人天然多倚赖信任她几分。而栾珏不曾从小跟着母亲经历深宫争斗、人心幽微,也不曾细细抠算过蜗角蝇头之名利,他生来高坐明堂,就注定看不到一些东西。
她说:“人熟是一宝。街头买菜还要找熟惯的婶婶呢,怕那脸生的人少秤欺客。关系前程个利,自然更是如此。陛下处置朝政时将那些裙带关系看得清楚,放到宫里有什么理不清呢?”
她一面说,一面在研钵中研磨矿石制取作画颜料,栾珏哑然,许久才无可奈何地长叹一声:“你说得对。”他用拇指轻轻擦去溅落在她手背上的一抹赭红。
这些日子,那些端齐皇后遗物中的朱砂、雄黄,都被姜涵露取来,耐心敲碎、研磨、过筛、水飞,变得温和沉默,在她的手中成为一抹抹鲜艳无害的颜料。
同样被她轻柔而坚决地处理过的,还有椒房殿。
那座原本温暖芳香、以椒涂壁的华丽宫殿,几乎成为栾珏的心魔,以至于一封了之,再不踏足。
姜涵露选了一个晴空万里的灿烂秋日,大开宫门,将椒房殿中的珍宝陈设一一造册收藏。有些造型怪异、令人惧怖的法器等,就命人以金、铜等分类熔掉后再收入内库。
椒房殿门窗大开,晾晒通风三日,又将草木重栽、门庭重扫,取下金粉涂就的宫门匾额,换上“如意阁”的题字,改为存放陈列书画之雅阁。
至于赵如,她自知事情败露,心存死志,饶是钟叶也没能在她嘴里再问出那夜猎场隐情,最后以诅咒皇后、诱骗皇子之罪依律法绞杀。在她的尸身旁,姜涵露去放下了那枚人骨戒指,让她与它——端齐皇后在世上最后的遗迹们——一起入土为安。
倒是她身边的贴身侍女笑菊,吐露出不少东西。其中最重要的一件,就是元宵节当夜刺杀栾珏的宫女,乃是赵如带进宫来的。而那宫女究竟是何人替她从宫外寻来,笑菊也不知。
看到笑菊的口供时,栾珏和姜涵露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想起了赵如留下的那句诅咒——想要你们死的,可不止一个。
能有谁呢?
姜涵露确信如今宫里的人事已经整顿清楚,而那宫外的人,一日盘查不出,栾珏便一日不得安枕。
她不由得想起自己刚进京时、封后大典中,在巍峨的帝京城门前、在庄重的宣室正殿上,看到那些峨冠博带的大人们,一个个被朱佩紫、耀金带白,烨然若神人。
她那时仰视他们。这时随着栾珏一起,学着审视他们——这些人,那重重的华服美袍下,究竟包藏着谁的祸心?
姜涵露并无这样生死权力之争的经验,她只是凭借自己朴素的直觉觉得奇怪:若说此人胆小谨慎,他敢搅弄宫廷、行刺天子;若说此人胆大毒辣,偏偏又是这样小孩子赌气般一试就跑,粗疏轻率,全无后手。
栾珏何尝不是百思不得其解,觉得此等鬼蜮伎俩实在是不合常理。二人身陷局中,哪里知道那谨慎试探之处,是因为出自孟杨二人之手,而放肆狠厉之举,又全凭着赵如的一股疯劲儿,阴差阳错,最终呈现出吊诡难解之貌。
虽有姻缘坎坷,但栾珏在执政上一路顺遂,养成个想做什么就必要做成的性子,身上一股“偏向虎山行”的狠劲儿,如今知道了暗中有势力阻拦,反而更决心要出兵平敌,必造出一个六合大同的盛世来。
他在后宫养伤三日,再上朝时就颁布圣旨,升沈铸为“大将军”,带十八万大军出征,统摄征南军机大事。那脱逃伤人的白额虎,被制成整张虎皮,当朝赏给沈铸以为中军大帐暖垫。
这是“大将军”一职空置三年后,第一次补缺。前任大将军沈匕战死北疆沙场,沈铸作为他唯一的女儿,自小习武从军。三年前父亲死后,她戴孝搏杀,冲破疑阵,一夜间手刃敌军数十人,缟素浸透红血,自此在军中威名大振,须眉男儿无有不服。
副将一职定的依然是顾少扬。他原本出身江南顾家的豪族大家,二十年前文安主持清查江南田地人口,顾家因侵吞国产被抄家下狱,族中子弟尽数流放。顾少扬在北疆苦寒之地长大,抓住战事中栾珏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机遇,自愿参军,靠着一个个敌人首级,一刀一枪地拼来军功、再立朝堂。
这二人放在朝中,既安抚了军中的宿将耆老之心,又能激起青年武士的立功报效之志,乃是栾珏彰显君恩、圣烛明照的活招牌。如今点他二人为将,军中自然士气高昂。
大军未动,军备、粮草先行,大司农苏朔接了无数张手令和批文,钱越支越多,脸越看越黑。但事已至此,也只克尽心力而已。
栾珏命太祝令问卜佳期,祈天护佑,最终朱笔落定,将出征之日圈定在八月十六,中秋节之后。
长公主府。
“大军不日便要出征,战事一开,不知要死多少人才能止啊。”暖阁中,杨庭与文安长公主相对而坐。
“陛下主意已定,这也不是你我能操心的事情。”文安垂眸喝茶,不动声色。
“沈将军虽然素有英名,毕竟还年轻得很,又从未到过南方;还有那顾少扬,惯会在陛下面前掐尖邀功的人,上了战场,只怕不妥帖。”杨庭叹着气。
“话也不是这样讲,如前朝冠军侯,弱冠之年已经封狼居胥,立不世出之奇功。可知建功立业,并不在年岁大小,”文安先轻描淡写,随后唇角牵起一个冷笑,“至于顾少扬,陛下器重,有什么办法呢?”
“殿下,咱们之间何必说些官话呢?陛下此举,确实冒进了。”杨庭听她也有不满之意,试探一句,见文安不接茬,换了句话讲,“殿下前几日说,陛下竟真的在猎场受了伤,怎么此事就这样按了下去,没了下文?”
杨庭当然心虚。他并不想行刺皇帝,私下命人放出猛虎,也不过是为了下一下栾珏的面子,在天意不佑上做一做文章。谁知那老虎会突然狂性大发去扑人?还扑伤了栾珏。岂不是要命!
“禽兽伤人,事出意外,有什么办法?难道还能写好状纸叫老虎画押不成?”文安淡淡道,“你看咱们陛下的性子,那老虎已经被扒皮抽筋,若真是背后有人弄鬼,下场还能强到哪儿去?”
这话说得杨庭心中惊跳,浑身不自在起来,然而此时在文安面前,尚不能全露,只好状若无意道:“殿下这样说,我倒想起一件事——听说宫中的容华娘娘下狱遭了刑,不知所为何事,怎么这样突然?是否……是否与猎场之事有关?”
“她和这事能有什么关系?”文安浑不在意,“不过是后宫女人家之间的纠葛罢了——听说是因为心生怨念,诅咒皇后。”
杨庭感叹一句:“说起来宫中最近也不太平。我看小皇后入宫不久,动静倒是闹得不小。先是对您不敬,又拆了先皇后留下的宫殿,杀了宫里唯一的妃妾,厉害得很哪。”
文安啐道:“她有几分成色我还不晓得么?能有什么厉害,不过陛下逞一时之兴,图个新鲜,纵她几分罢了。”
杨庭见她变色,连连道:“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文安觑着他的神色,笑道:“大人不必做此情状。皇后眼下再怎样得意,也不过是个没经过事的小姑娘,难道还能要我的强?”
杨庭笑而应是。
文安如何看不出他的心思:“陛下行事虽有失独断,可绝不是为情乱志之人。表兄,依我看来,你倒不必在宫闱女子事上多用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