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过晚膳,姜涵露和文安长公主一同离开未央宫。她没有直接去见赵如,而是邀文安先去御花园散步消遣。
文安知她有话要问,欣然应允。
她一早就敏锐地察觉到姜涵露的不同。那改变很微妙,硬要形容,自打进京以来,姜涵露身上就像覆了一层秋霜,活动当然能自如,只是不那么灵便随心,被寒浸浸地冻得有点僵。现在那层霜化掉了。
她问:“陛下都对你说了?”
“没有,陛下什么都没有对我说。”姜涵露摇摇头,“但……他默许我开了石渠阁。”
文安了然。
“殿下,当年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姜涵露终于问出了口。相比于栾珏的少年情怀,她的心思更被霍安妤所牵动。可起居注毕竟不是霍安妤一人的传记,她的生前身后、闺阁时光、前尘往事,她还是想知道——尤其是在面对赵如之前。
文安明白她的所思所想,轻轻地叹了口气:“霍安妤并不在京中长大,我后来又归江南,有许多事情,我也是事过之后才从陛下和霍鸣口中得知。你……姑且一听。”
“霍安妤是霍鸣的独女,地徽三十四年生人,比陛下大两岁。地徽三十六年,朝局巨变,废帝篡位,京中局势动荡,朝不保夕,霍鸣把夫人和女儿送回南阳岳家,以求万一有颠覆之祸、能有斡旋之机,不至于连累妻女。元兴三年,我朝与北狄第一次大战告捷,天下初定,按说他也该把女儿接回京中教养。可霍夫人却于那年病逝,霍安妤又年幼多病、不能远行,霍鸣朝务繁忙、后宅无人,就依然将霍安妤养在外祖家,一来为母守孝,二来也借南阳的宜人山水将养身体。这一养,就过了九年。
“元兴十二年,霍安妤及笄之礼前,才又回到京城。她回京后,依然深居闺中,极少出来应酬交际。只有在年节大宴上,君臣阖宫同乐、女眷依礼觐见时,她才露面。可饶是寥寥几面,也足以惊艳众人,仿佛瑶华水仙,灵姿飘逸。陛下就是从那几年起,开始频频往霍府跑,说是三节两寿拜望老师,可为的,不过是能多看一眼霍氏。
“我那时候是真心欢喜。霍安妤有家世、有文才、有相貌,看着真是样样好——霍鸣的女儿,总不会有错吧?可是我上门向霍鸣透露陛下的意思时,他却再三推却,顾左右而言他。这不是霍鸣的作风,他越是这样,我就越心生疑窦,想着观望一阵,起码先弄清状况,再等等不迟。这么一等,这件事就搁置了下来,一直到元兴十五年,我离京去江南,霍鸣都不肯松口。
“直到三年后,元兴十八年,元宵游园,霍安妤失足落水,陛下亲自跳下池塘把她救了上来。大庭广众之下,两个人湿淋淋地那么一抱,就是木已成舟了。陛下大婚,我自然要回京。可就在立后大典前夜,霍鸣亲自进宫来见陛下和我,说霍安妤自幼娇惯、行事任性,进了宫还请陛下和我多担待,说着说着竟掉了泪。那时陛下正满心欢喜期盼,哪里想得到许多,只道霍鸣是舐犊情深,舍不得女儿出嫁,自然百般应允劝慰。后来——那是霍安妤死后了,我去见霍鸣,才知道早在南阳时,她手里就已经犯下过人命。
“此后几年的事情,现在你应该比我知道得更清楚。霍安妤最后死得荒唐,陛下念着霍家的忠义,念着泽儿的前程,念着我栾望皇室的体面——当然,也是为了不向臣下翻开他自己的伤疤,为霍氏隐恶,只说皇后病逝,谥号哀仪俱全,了结了这件事。”
“隐恶?”
“不仅仅是丢不丢脸、挨不挨骂,是根基,是皇室治民的根基。在百姓心里,皇后残暴和皇帝残暴有什么分别呢?都是‘上头的人’。《国语》讲,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传出恶名,就要挨唾沫星子,唾沫星子多了,就有覆舟之能——天子不能有一位放荡狠毒的皇后,皇长子不能有一位声名狼藉的母亲,百姓更不能有一位嗜血无情、不拿天下人的命当命的国母。否则就是自堕威权,自绝于黎民。
“这也是霍鸣当年为什么不肯让霍安妤入宫的原因。谁让后来造化弄人……他后来对我说,全怪他一时心软,经不住霍安妤哀求,在落水事后,最终接了那道立后的圣旨。他说,他自诩为万民立命,却连自己的女儿都教养不好,平白造下许多孽债杀业,没脸再忝列朝堂。可他于社稷有匡扶之功,于陛下有教导之恩,陛下又能对他说什么呢?”
起居注上只记事,没有臧否褒贬。许多事,经文安长公主之口说来,才更加明白透彻——整座皇宫的讳莫如深、霍氏全族的自甘默然、霍鸣当日的出言解围,以及文安为何再三提醒自己身为皇后的责任和不易。
现在只有一件事、一个人让姜涵露百思不得其解:赵如。
她问文安:“赵如与她……在入宫前就是旧识吗?”
文安摇头:“不曾听说。她在宫中做的这些事情,我也是今夜才知道。走吧,皇后,我们去见一见她。”
姜涵露和她一起迈入福宁殿,赵如正被关押在此。
这里的陈设装饰被清理一空,四壁空荡,静得让人心慌。
赵如正坐在床边,听到动静扭头望了过来:“你终于来了。”
她的目光落到文安身上:“你也来了?”
她似乎完全忽视了姜涵露,直直地看向文安:“长公主,我真没想到,你会这么帮着这个贱人。真是枉费皇后娘娘那样对你大加赞誉。”
“哦?”文安见姜涵露不语,走上前问赵如,“本宫竟能入得端齐皇后的眼?”
“殿下的事迹,谁人不知?”赵如依然安坐,目光却像要将文安盯出一个洞来,“只是为什么有些事你做得,皇后娘娘却做不得?”
“什么事本宫做得,她做不得?”
赵如目露怨恨讥讽:“你能独掌大权、万人之上,皇后娘娘为何不能?你能言出法随、断人生死,皇后娘娘为何不能?你能豢养男宠、恣意取乐,皇后娘娘为何不能?只是因为你生在天家,只是因为你姓栾吗?”
文安笑了:“原来端齐皇后是这样夸本宫的。”
她走近赵如,弯下腰来看着她:“你看本宫这双眼睛,三十出头就昏花了,风中、夜间几乎不能视物。不是因为歌舞绚彩、姣童夺目,是因为奏折如山,不得不焚膏继晷,以致损明。天下三十六州、一百二十八郡,乃至漠北西域岭南,山川地理、民生疾苦,都是这样一本一本读得烂熟于胸,并非只认得东海之珊瑚、西域之白玉、南海之明珠。”
眼见赵如撇开目光,文安站直身体嗤笑道:“端齐皇后为保养一身冰肌玉骨,不惜杀伤人命取血制什么秘方。可本宫身上当年在北疆战场上落下的伤疤,几十年还不曾消呢。赵氏,你再来说说,什么事是本宫做得,她做不得的?”
赵如冷声道:“那照此看来,你还不如皇后娘娘看得透彻,活得自在。”
姜涵露旁观许久,冷不丁问道:“你羡慕她吗?赵氏,你羡慕霍安妤吗?”
赵如厌恶的目光在姜涵露身上很快地瞟过一眼,仿佛生怕沾上什么脏东西:“你懂什么?天下的蠢货饭囊,只知耗尽心血侍奉男子,殊不知那些都不如自己来得要紧,皇后娘娘的为人,才堪为天下女子表率。”
“你的同伴——那个被霍安妤生砍掉一只手的女官,也是这样想的吗?”姜涵露问道,“她不是把侍奉男子看得不如自己要紧,是把天下人天下事都看得不如自己要紧。”
话到此处,她大概懂得了一点赵如。
当年她还是侍读女官,和同伴一起整理誊抄尚宫局档记,恰被栾珏看到。栾珏赞了一句她同伴的字好,到了晚上,那个女官写字的右手就血淋淋地被卷在画轴里,呈到了栾珏的案上。
为此,栾珏同霍安妤大吵一架,下令好生抚慰无辜宫人,数月不再踏足椒房殿。
可是霍安妤一日晚间却备好酒菜,哀哀来求,剖白真心,自陈是太过在意才会犯下妒忌之过,定要痛改前非、善待宫人,直说得两人相坐垂泪。
当晚,栾珏被她灌得酩酊大醉,明明记得上一刻还在与她互相陈情,下一刻却在未央宫的床上醒来,身边躺着赵如,床边站着冷眼旁观的霍安妤——
先掩泣:“不是陛下叫我善待宫人?我特意把她叫过来抬举了,陛下又不乐意。”
又冷笑:“说什么成终身之眷,还不是与别个滚在一处——原来天子之爱也不过如此。”
栾珏确信自己没有碰过别人,然而霍安妤又哭又笑,闹得阖宫皆知,他只好给了赵如位份,好生安置。
从此,霍安妤动辄提起,叫他“去找赵氏”,“好好善待”,然后好整以暇地欣赏耍弄他的痛苦,以此为乐。
正是因为这段渊源,因为赵如曾亲眼目睹了同伴的断手惨剧,栾珏从来不曾想到她居然会一心只为霍安妤,姜涵露也对此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听到她和文安的对话,姜涵露——作为一个同样出身民间、从前从来没有接触过权力的女人——才好似摸到了一点关窍。
她说:“赵如,你父亲哥哥对你不好,对你母亲也不好,是不是?”
赵如倏然沉默。
文安不关心赵如有多少九曲心肠、黯然情思,她早就听得不平:“靖西令只知侍奉男子吗?沈将军只知侍奉男子吗?六局二十四司的女官都是只知侍奉男子的蠢货饭囊吗?休拿这些义愤之词为自己遮羞,拿别人的命填自己的饱算什么表率?叫那些真正的好女儿、英巾帼情何以堪?”
姜涵露知道文安说得没错,可她也知道现在赵如绝听不进去这些。她递给文安一个安抚的眼神,提起另一件事:“赵如,你觉得我占了霍氏的位子,所以恨我。那你为什么那么恨陛下呢?你以为是陛下杀了霍氏,对吗?”
赵如看着她,眼睛里不知何时已经蓄满了泪水:“皇后娘娘那样的人物,皇帝怎么会不爱她?怎么能不爱她?!立新后的消息传来后,我还好奇了一阵子,可是居然是你——平庸、懦弱、愚蠢,一点儿都不像她。你和皇帝,你们都该下地狱!”
姜涵露没有被她的辱骂激怒,她平静地继续叙说下去:“当年因为她暴虐挥霍成性,陛下要把她送去京外佛寺,她不愿离宫,所以想法子怀了孕。生产后,又因为深恐自己孕育后而老去,变本加厉地求方问药,不知从哪里弄来一张丹方,说要取四柱全阴的处子心头血一升以入药,有永葆青春之效。恰巧算出的那个人就是椒房殿中的宫女芸儿。芸儿心知死期将近,在霍氏前一天的汤药中加了足量的朱砂和砒霜,就是这些炼丹之物,最后害死了霍氏自己。”
“赵如,若说她为天下女子之表率,为何芸儿不肯认她做表率?若说天下人比她皆不如,为何她又偏偏死于自己最看不上眼的奴婢之手?霍氏之死,该作何解?”姜涵露看着浑身颤抖的赵如,目露不忍,“你……何必这样……”
她羡慕她,她仰视她,她迷恋她,甘为影,甘为伥。
赵如声音嘶哑,犹自喃喃道:“你骗我……”
“骗没骗你,不多时你就能去找霍氏问问清楚了。”文安突然开口,“霍氏埋骨黄土,寂寂无人问,皇后却还风华正茂,能与陛下偕老。连猛虎都伤不了她分毫,怎么不是善恶有报呢?”
“那是运气罢了!要不是皇帝在侧,她还能站在这儿!”赵如双目通红。
文安一挑眉:“怎么,这事还与你有关不成?”
姜涵露立即会意,故意道:“殿下,她不过是为了泄愤胡说罢了。也是可怜人。”
“蠢货。”赵如道,“只恨那老虎不济,不然你到了地底下也只能做个糊涂鬼。”
文安将她上下一打量:“你敢近老虎的身?”
“何必近老虎的身?”赵如抬高下巴,大笑起来,“长公主,我明着告诉你,想要皇帝和这个贱人死的,可不止我一个。你们这些人,最好睡觉也要睁只眼睛,否则不知死在何时呢!”
说完这些,她闭目向壁,微微颤抖,再不肯发一言了。
姜涵露和文安并肩出了福宁殿,两人都久久无言。
真相大白,前尘已了,而前路还有荆棘暗流,不知通向何方。
“殿下,”姜涵露轻声对文安说,“今天早些时候,陛下同我说,之后可能会发生很多事,还说,他可能会不在我身边。”
她显然等着文安接着说下去,但文安没法立时回答她。
顿了顿,文安提起一件看似毫不相关的事:“皇后,你知道现在宫外说你什么吗?他们说,你一介平民出身竟能飞上枝头,引得陛下神魂颠倒,乃至为你与亲姐姐决裂,又为你在猎场以身涉险,是妖孽祸水——作何感受?”
姜涵露一头雾水,那些传言中的人如此陌生,似乎同自己毫不相关。
文安道:“皇后,经了这些事,你应当能明白人言之不可靠。流言如刀,一下下戳的都是人的心窝。可这也并非全然坏事,至少表明,他们能看见你了,你是有分量的了,你的所作所为能改变很多事——以后不管发生什么,不管他们如何说,只要记得这点。”
文安捏了捏姜涵露的肩膀。她相信这位小皇后身上有更大的力量,能够很快理解这一点。
文安知她有话要问,欣然应允。
她一早就敏锐地察觉到姜涵露的不同。那改变很微妙,硬要形容,自打进京以来,姜涵露身上就像覆了一层秋霜,活动当然能自如,只是不那么灵便随心,被寒浸浸地冻得有点僵。现在那层霜化掉了。
她问:“陛下都对你说了?”
“没有,陛下什么都没有对我说。”姜涵露摇摇头,“但……他默许我开了石渠阁。”
文安了然。
“殿下,当年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姜涵露终于问出了口。相比于栾珏的少年情怀,她的心思更被霍安妤所牵动。可起居注毕竟不是霍安妤一人的传记,她的生前身后、闺阁时光、前尘往事,她还是想知道——尤其是在面对赵如之前。
文安明白她的所思所想,轻轻地叹了口气:“霍安妤并不在京中长大,我后来又归江南,有许多事情,我也是事过之后才从陛下和霍鸣口中得知。你……姑且一听。”
“霍安妤是霍鸣的独女,地徽三十四年生人,比陛下大两岁。地徽三十六年,朝局巨变,废帝篡位,京中局势动荡,朝不保夕,霍鸣把夫人和女儿送回南阳岳家,以求万一有颠覆之祸、能有斡旋之机,不至于连累妻女。元兴三年,我朝与北狄第一次大战告捷,天下初定,按说他也该把女儿接回京中教养。可霍夫人却于那年病逝,霍安妤又年幼多病、不能远行,霍鸣朝务繁忙、后宅无人,就依然将霍安妤养在外祖家,一来为母守孝,二来也借南阳的宜人山水将养身体。这一养,就过了九年。
“元兴十二年,霍安妤及笄之礼前,才又回到京城。她回京后,依然深居闺中,极少出来应酬交际。只有在年节大宴上,君臣阖宫同乐、女眷依礼觐见时,她才露面。可饶是寥寥几面,也足以惊艳众人,仿佛瑶华水仙,灵姿飘逸。陛下就是从那几年起,开始频频往霍府跑,说是三节两寿拜望老师,可为的,不过是能多看一眼霍氏。
“我那时候是真心欢喜。霍安妤有家世、有文才、有相貌,看着真是样样好——霍鸣的女儿,总不会有错吧?可是我上门向霍鸣透露陛下的意思时,他却再三推却,顾左右而言他。这不是霍鸣的作风,他越是这样,我就越心生疑窦,想着观望一阵,起码先弄清状况,再等等不迟。这么一等,这件事就搁置了下来,一直到元兴十五年,我离京去江南,霍鸣都不肯松口。
“直到三年后,元兴十八年,元宵游园,霍安妤失足落水,陛下亲自跳下池塘把她救了上来。大庭广众之下,两个人湿淋淋地那么一抱,就是木已成舟了。陛下大婚,我自然要回京。可就在立后大典前夜,霍鸣亲自进宫来见陛下和我,说霍安妤自幼娇惯、行事任性,进了宫还请陛下和我多担待,说着说着竟掉了泪。那时陛下正满心欢喜期盼,哪里想得到许多,只道霍鸣是舐犊情深,舍不得女儿出嫁,自然百般应允劝慰。后来——那是霍安妤死后了,我去见霍鸣,才知道早在南阳时,她手里就已经犯下过人命。
“此后几年的事情,现在你应该比我知道得更清楚。霍安妤最后死得荒唐,陛下念着霍家的忠义,念着泽儿的前程,念着我栾望皇室的体面——当然,也是为了不向臣下翻开他自己的伤疤,为霍氏隐恶,只说皇后病逝,谥号哀仪俱全,了结了这件事。”
“隐恶?”
“不仅仅是丢不丢脸、挨不挨骂,是根基,是皇室治民的根基。在百姓心里,皇后残暴和皇帝残暴有什么分别呢?都是‘上头的人’。《国语》讲,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传出恶名,就要挨唾沫星子,唾沫星子多了,就有覆舟之能——天子不能有一位放荡狠毒的皇后,皇长子不能有一位声名狼藉的母亲,百姓更不能有一位嗜血无情、不拿天下人的命当命的国母。否则就是自堕威权,自绝于黎民。
“这也是霍鸣当年为什么不肯让霍安妤入宫的原因。谁让后来造化弄人……他后来对我说,全怪他一时心软,经不住霍安妤哀求,在落水事后,最终接了那道立后的圣旨。他说,他自诩为万民立命,却连自己的女儿都教养不好,平白造下许多孽债杀业,没脸再忝列朝堂。可他于社稷有匡扶之功,于陛下有教导之恩,陛下又能对他说什么呢?”
起居注上只记事,没有臧否褒贬。许多事,经文安长公主之口说来,才更加明白透彻——整座皇宫的讳莫如深、霍氏全族的自甘默然、霍鸣当日的出言解围,以及文安为何再三提醒自己身为皇后的责任和不易。
现在只有一件事、一个人让姜涵露百思不得其解:赵如。
她问文安:“赵如与她……在入宫前就是旧识吗?”
文安摇头:“不曾听说。她在宫中做的这些事情,我也是今夜才知道。走吧,皇后,我们去见一见她。”
姜涵露和她一起迈入福宁殿,赵如正被关押在此。
这里的陈设装饰被清理一空,四壁空荡,静得让人心慌。
赵如正坐在床边,听到动静扭头望了过来:“你终于来了。”
她的目光落到文安身上:“你也来了?”
她似乎完全忽视了姜涵露,直直地看向文安:“长公主,我真没想到,你会这么帮着这个贱人。真是枉费皇后娘娘那样对你大加赞誉。”
“哦?”文安见姜涵露不语,走上前问赵如,“本宫竟能入得端齐皇后的眼?”
“殿下的事迹,谁人不知?”赵如依然安坐,目光却像要将文安盯出一个洞来,“只是为什么有些事你做得,皇后娘娘却做不得?”
“什么事本宫做得,她做不得?”
赵如目露怨恨讥讽:“你能独掌大权、万人之上,皇后娘娘为何不能?你能言出法随、断人生死,皇后娘娘为何不能?你能豢养男宠、恣意取乐,皇后娘娘为何不能?只是因为你生在天家,只是因为你姓栾吗?”
文安笑了:“原来端齐皇后是这样夸本宫的。”
她走近赵如,弯下腰来看着她:“你看本宫这双眼睛,三十出头就昏花了,风中、夜间几乎不能视物。不是因为歌舞绚彩、姣童夺目,是因为奏折如山,不得不焚膏继晷,以致损明。天下三十六州、一百二十八郡,乃至漠北西域岭南,山川地理、民生疾苦,都是这样一本一本读得烂熟于胸,并非只认得东海之珊瑚、西域之白玉、南海之明珠。”
眼见赵如撇开目光,文安站直身体嗤笑道:“端齐皇后为保养一身冰肌玉骨,不惜杀伤人命取血制什么秘方。可本宫身上当年在北疆战场上落下的伤疤,几十年还不曾消呢。赵氏,你再来说说,什么事是本宫做得,她做不得的?”
赵如冷声道:“那照此看来,你还不如皇后娘娘看得透彻,活得自在。”
姜涵露旁观许久,冷不丁问道:“你羡慕她吗?赵氏,你羡慕霍安妤吗?”
赵如厌恶的目光在姜涵露身上很快地瞟过一眼,仿佛生怕沾上什么脏东西:“你懂什么?天下的蠢货饭囊,只知耗尽心血侍奉男子,殊不知那些都不如自己来得要紧,皇后娘娘的为人,才堪为天下女子表率。”
“你的同伴——那个被霍安妤生砍掉一只手的女官,也是这样想的吗?”姜涵露问道,“她不是把侍奉男子看得不如自己要紧,是把天下人天下事都看得不如自己要紧。”
话到此处,她大概懂得了一点赵如。
当年她还是侍读女官,和同伴一起整理誊抄尚宫局档记,恰被栾珏看到。栾珏赞了一句她同伴的字好,到了晚上,那个女官写字的右手就血淋淋地被卷在画轴里,呈到了栾珏的案上。
为此,栾珏同霍安妤大吵一架,下令好生抚慰无辜宫人,数月不再踏足椒房殿。
可是霍安妤一日晚间却备好酒菜,哀哀来求,剖白真心,自陈是太过在意才会犯下妒忌之过,定要痛改前非、善待宫人,直说得两人相坐垂泪。
当晚,栾珏被她灌得酩酊大醉,明明记得上一刻还在与她互相陈情,下一刻却在未央宫的床上醒来,身边躺着赵如,床边站着冷眼旁观的霍安妤——
先掩泣:“不是陛下叫我善待宫人?我特意把她叫过来抬举了,陛下又不乐意。”
又冷笑:“说什么成终身之眷,还不是与别个滚在一处——原来天子之爱也不过如此。”
栾珏确信自己没有碰过别人,然而霍安妤又哭又笑,闹得阖宫皆知,他只好给了赵如位份,好生安置。
从此,霍安妤动辄提起,叫他“去找赵氏”,“好好善待”,然后好整以暇地欣赏耍弄他的痛苦,以此为乐。
正是因为这段渊源,因为赵如曾亲眼目睹了同伴的断手惨剧,栾珏从来不曾想到她居然会一心只为霍安妤,姜涵露也对此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听到她和文安的对话,姜涵露——作为一个同样出身民间、从前从来没有接触过权力的女人——才好似摸到了一点关窍。
她说:“赵如,你父亲哥哥对你不好,对你母亲也不好,是不是?”
赵如倏然沉默。
文安不关心赵如有多少九曲心肠、黯然情思,她早就听得不平:“靖西令只知侍奉男子吗?沈将军只知侍奉男子吗?六局二十四司的女官都是只知侍奉男子的蠢货饭囊吗?休拿这些义愤之词为自己遮羞,拿别人的命填自己的饱算什么表率?叫那些真正的好女儿、英巾帼情何以堪?”
姜涵露知道文安说得没错,可她也知道现在赵如绝听不进去这些。她递给文安一个安抚的眼神,提起另一件事:“赵如,你觉得我占了霍氏的位子,所以恨我。那你为什么那么恨陛下呢?你以为是陛下杀了霍氏,对吗?”
赵如看着她,眼睛里不知何时已经蓄满了泪水:“皇后娘娘那样的人物,皇帝怎么会不爱她?怎么能不爱她?!立新后的消息传来后,我还好奇了一阵子,可是居然是你——平庸、懦弱、愚蠢,一点儿都不像她。你和皇帝,你们都该下地狱!”
姜涵露没有被她的辱骂激怒,她平静地继续叙说下去:“当年因为她暴虐挥霍成性,陛下要把她送去京外佛寺,她不愿离宫,所以想法子怀了孕。生产后,又因为深恐自己孕育后而老去,变本加厉地求方问药,不知从哪里弄来一张丹方,说要取四柱全阴的处子心头血一升以入药,有永葆青春之效。恰巧算出的那个人就是椒房殿中的宫女芸儿。芸儿心知死期将近,在霍氏前一天的汤药中加了足量的朱砂和砒霜,就是这些炼丹之物,最后害死了霍氏自己。”
“赵如,若说她为天下女子之表率,为何芸儿不肯认她做表率?若说天下人比她皆不如,为何她又偏偏死于自己最看不上眼的奴婢之手?霍氏之死,该作何解?”姜涵露看着浑身颤抖的赵如,目露不忍,“你……何必这样……”
她羡慕她,她仰视她,她迷恋她,甘为影,甘为伥。
赵如声音嘶哑,犹自喃喃道:“你骗我……”
“骗没骗你,不多时你就能去找霍氏问问清楚了。”文安突然开口,“霍氏埋骨黄土,寂寂无人问,皇后却还风华正茂,能与陛下偕老。连猛虎都伤不了她分毫,怎么不是善恶有报呢?”
“那是运气罢了!要不是皇帝在侧,她还能站在这儿!”赵如双目通红。
文安一挑眉:“怎么,这事还与你有关不成?”
姜涵露立即会意,故意道:“殿下,她不过是为了泄愤胡说罢了。也是可怜人。”
“蠢货。”赵如道,“只恨那老虎不济,不然你到了地底下也只能做个糊涂鬼。”
文安将她上下一打量:“你敢近老虎的身?”
“何必近老虎的身?”赵如抬高下巴,大笑起来,“长公主,我明着告诉你,想要皇帝和这个贱人死的,可不止我一个。你们这些人,最好睡觉也要睁只眼睛,否则不知死在何时呢!”
说完这些,她闭目向壁,微微颤抖,再不肯发一言了。
姜涵露和文安并肩出了福宁殿,两人都久久无言。
真相大白,前尘已了,而前路还有荆棘暗流,不知通向何方。
“殿下,”姜涵露轻声对文安说,“今天早些时候,陛下同我说,之后可能会发生很多事,还说,他可能会不在我身边。”
她显然等着文安接着说下去,但文安没法立时回答她。
顿了顿,文安提起一件看似毫不相关的事:“皇后,你知道现在宫外说你什么吗?他们说,你一介平民出身竟能飞上枝头,引得陛下神魂颠倒,乃至为你与亲姐姐决裂,又为你在猎场以身涉险,是妖孽祸水——作何感受?”
姜涵露一头雾水,那些传言中的人如此陌生,似乎同自己毫不相关。
文安道:“皇后,经了这些事,你应当能明白人言之不可靠。流言如刀,一下下戳的都是人的心窝。可这也并非全然坏事,至少表明,他们能看见你了,你是有分量的了,你的所作所为能改变很多事——以后不管发生什么,不管他们如何说,只要记得这点。”
文安捏了捏姜涵露的肩膀。她相信这位小皇后身上有更大的力量,能够很快理解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