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妙容慌了慌,才反应过来,原来这才是关键之处,她还是大意了,她立刻冲上前去,并向高润大喊:“大哥小心。”
此时她赶快掏出袖中毒针射向刺客眼睛,然而刺客竟然比她先快一步,以必死的决心把毒针插入了高润心脉。
高妙容还是慢了一步,千防万防,还是防不胜防,刺客被高妙容的毒针刺中之后,也没打算继续活下去,便咬舌自尽。
高润本就已经放下了戒心,只剩这一个刺客不足为患,没想到他居然也有失算的时候,高润武功不错,身体自然比平常人好,他被毒针刺中后并未立即晕倒,高妙容看着眼前的高润,她有点慌了。
难道剧情真的不能改变?
她只是书中从未提过的角色,以她之力,恐怕难以力挽狂澜。
高妙容上前一步扶起他,立马叫了随行的医官过来查看,可医官看了看所中之毒,却是束手无策,低声对高妙容道:“小姐恕罪,臣从未见过此毒,只能尽力一试。”
高妙容惊觉不安,却还是道:“无妨,医官尽力而为。”
高妙容与医官说话之间,高润渐渐感到力不从心,毒侵入经脉肺腑,他不安地闭上了眼,昏睡了过去,高妙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连忙问道:“大哥如今怎样了?”
医官焦急万分,他的医术自是高超,可此毒他从未见过,他只能封住高润的心脉,不让毒素侵入全身,保住这一条命罢了。
医官回道:“小姐,臣已尽力而为,可此毒臣还需细细研究,至于能不能配出解药,臣不敢担保,现下条件艰难,臣只能封住殿下心脉,保住这一条命,可能不能醒来,全靠殿下造化了。”
高妙容听后脸色难堪,如此,高润保住了一条命,可却永远醒不来了。
这怎么办?
高妙容冷静下来,对医官嘱咐道:“此事万不可有第二人知晓。”
医官一拜,称是。
此地不宜久留,高妙容及其晋王心腹加急赶路,赶在天黑之前找到一处客栈落脚,客栈不大,周围荒凉无人,并无人住宿,这正是高妙容想看到的,他们一行人多,如今又出了差错,高润昏迷不醒,自然是低调为上。
高妙容扶起高润,把他安置在床上,高润自中毒之后气色十分不好,嘴唇发白,看着床上的高润,高妙容自责起来,明明都已经有了防备,却还是让高润受伤。
周围心腹见此,不忍高妙容太过伤心,见高妙容守在此处太久,便劝她去休息,这里有他们在就好。
高妙容摇摇头,此事,也有她的错。
沈令在此处许久不发话,但还向高妙容道:“还请小姐随某一来。”
高妙容一惊,沈令?他是高润最亲近之人,在府中他们二人曾有数面之缘,可是高妙容与他确是不熟。
高妙容随沈令来到一间房,沈令见状便开门见山,“我知小姐伤心,但万不可伤害了自己的身子,只是某有一提议,却不知当讲不当讲。”
高妙容不知何事,回道:“先生但说无妨。”
沈令思索了一会,斟酌用词道:“某想让小姐暂代晋王殿下,主持局势,现下朝局动荡不安,前不久有密探来报,太后总揽朝政,下毒杀害皇帝,想扶持宗室幼子登基,想临朝称制,过不久肯定各地诸侯也会陆续接到密报,可难保他们不会心怀鬼胎,此时正是多事之秋,若是让太后和各地诸侯知道晋王遇刺,昏迷不醒,那我们的处境可想而知,会非常危险,还望小姐以晋王府上下考虑。”
高妙容心里一惊,这剧本她可不曾见过,她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沈令看出她心中所想,知道她有顾虑,让她不必忧心,“我知道小姐疑虑,只是暂代,如今殿下昏迷不醒,让小姐顶上,只是权宜之计,终有一日,医官肯定会找出解药,殿下苏醒,到时便可回归原位。”
高妙容听罢,说道:“先生想的真是周到,只是这事我决定不了,其余人……况且,我与大哥容貌有异,恐怕难以混淆视听。”
她没有再继续说下去,其余人对她只是恭敬,她不确定他们是怎么想的,难保他们不会对晋王府有异心,而且女扮男装不易,万一被见过高润的人发现了呢?
沈令道:“此事正是我们商议出来的结果,只是派我来问小姐的意思罢了,我等都是殿下心腹之人,若有朝一日殿下苏醒,知道我们这么做,也能理解,而且小姐女扮男装代替殿下,这件事只有我们随行的人才知道,定会守口如瓶,至于小姐担心被旁人认出,殿下从小便在封地,见过他的人少之又少,此次若不是太后旨意,殿下也不会贸然前往徽州,小姐大可放心。”
高妙容点点头,接受了他的提议,也安下心来,并向沈令道:“晋王殿下遇刺一事万不可走漏风声,在没查到幕后指使之人之前,一定要小心谨慎。”
沈令一拜,回道:“是”
高妙容回房后深感压力重大,烛火的光映在她的脸庞上,照的并不真切。
她打开窗户,抬头看着天上皎洁的月色,只觉得她经历了太多,梦如人生说的就是她吧。
在高润没有醒来之前,晋王府上下安危全系于她身,她该怎么做才能在这动荡的时局里明哲保身,高妙容低头叹了口气。
自高润遇刺之后,高妙容皆以男装示人,旁人皆不知晋王遇刺昏迷不醒。
太后旨意不容迟疑,高妙容便向沈令提议,让他带着高润先回封地,由她带领其他幕僚去徽州暂办事宜。
沈令一听,觉得此事并无不妥,便答应了下来。
晋王府幕僚知道此时是危急时刻,由高妙容代替殿下也是事出有因,况且小姐对事游刃有余,果断冷静,小姐必然不会害了他们,这是最好的办法。
半月有余,高妙容方方面面熟悉了晋王上下公务,高润不在,她必须尽职尽责,处理好这些事情,外面的人虎视眈眈,整的她心力憔悴。
徽州,陈王的封地,高妙容旅途颠簸,终于到了此处,太后的旨意她不是不知道,太后想让晋王去探探陈王的虚实。
太后此人最是疑心。
太祖皇帝曾留下规矩,凡是妃嫔产下男婴,皆要处死,以防外戚势力,子贵母死成为这个朝代的传统。
而现在的太后却是一个例外,因为子贵母死制度的传承,许多嫔妃已不愿再为皇室孕育皇子,皇室凋零,江山后继无人成为皇帝最头疼的事情,先帝嫔妃众多,可无一人产下皇嗣,令他苦恼不已,而此时,一个小小的宫女却毛遂自荐,表示愿意为我朝诞下皇嗣,只愿江山后继有人。
先帝听后感慨良久,立马把她封为冯昭仪,就这样,一个小小宫女完成了阶级跨越,从前身份低贱,而如今高高在上,即使她知道眼前的荣华富贵只是短暂的。
一年后,她不负众望生下了一个男婴,先帝大喜过望,颁布诏书大赦天下,并取名为萧律。
大臣纷纷上书立萧律为太子,并遵循旧律,处死冯昭仪。
可先帝这一次没有按大臣们说的做,这一年里,他与冯昭仪感情甚笃,琴瑟和鸣,他怎么能忍心处死自己心爱的人,诞下萧律,他更感激她对皇室做出的贡献。
这次,他力排众议,不但没有处死冯昭仪,而且还给她的家族众人加官晋爵,让她的家族成为朝中新贵,冯家一时风光无限。
冯昭仪在后宫也因有子嗣傍身,风头无量,皇帝的宠爱也成了她的保命符,在后宫唯我独尊,甚至连李皇后也不放在眼里。
皇后出身世家,家世显赫,又有从龙之功,怎能忍受一届小小宫女在她头上作威作福,便让家族中人在朝中使计,陷害冯家谋反,冯家早有警觉,暂避锋芒,成功地把矛头对准了李家,皇帝早恼了皇后,便将计就计,将李家抄家流放。
皇后失势,中宫之位空缺,皇帝早已属意冯昭仪为皇后。
自此,冯昭仪代替李皇后,母仪天下。
萧律日渐长大,皇帝去岁病重,不久后便撒手人寰,萧律继位,可朝中早成了冯家的一言堂,太后把持朝政,有心防着萧律,迟迟不肯放权给萧律。
直到前不久,有传言称,萧律病死在宫中,因无嫔妃没有所出,冯太后便称国不能一日无君,从其他宗室里挑了一个孩子出来继承皇位。
没了萧律这个阻碍,冯太后更是只手遮天,诏书全经她手,人人都知道,太后其实已经成了“女皇帝”。
此时她赶快掏出袖中毒针射向刺客眼睛,然而刺客竟然比她先快一步,以必死的决心把毒针插入了高润心脉。
高妙容还是慢了一步,千防万防,还是防不胜防,刺客被高妙容的毒针刺中之后,也没打算继续活下去,便咬舌自尽。
高润本就已经放下了戒心,只剩这一个刺客不足为患,没想到他居然也有失算的时候,高润武功不错,身体自然比平常人好,他被毒针刺中后并未立即晕倒,高妙容看着眼前的高润,她有点慌了。
难道剧情真的不能改变?
她只是书中从未提过的角色,以她之力,恐怕难以力挽狂澜。
高妙容上前一步扶起他,立马叫了随行的医官过来查看,可医官看了看所中之毒,却是束手无策,低声对高妙容道:“小姐恕罪,臣从未见过此毒,只能尽力一试。”
高妙容惊觉不安,却还是道:“无妨,医官尽力而为。”
高妙容与医官说话之间,高润渐渐感到力不从心,毒侵入经脉肺腑,他不安地闭上了眼,昏睡了过去,高妙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连忙问道:“大哥如今怎样了?”
医官焦急万分,他的医术自是高超,可此毒他从未见过,他只能封住高润的心脉,不让毒素侵入全身,保住这一条命罢了。
医官回道:“小姐,臣已尽力而为,可此毒臣还需细细研究,至于能不能配出解药,臣不敢担保,现下条件艰难,臣只能封住殿下心脉,保住这一条命,可能不能醒来,全靠殿下造化了。”
高妙容听后脸色难堪,如此,高润保住了一条命,可却永远醒不来了。
这怎么办?
高妙容冷静下来,对医官嘱咐道:“此事万不可有第二人知晓。”
医官一拜,称是。
此地不宜久留,高妙容及其晋王心腹加急赶路,赶在天黑之前找到一处客栈落脚,客栈不大,周围荒凉无人,并无人住宿,这正是高妙容想看到的,他们一行人多,如今又出了差错,高润昏迷不醒,自然是低调为上。
高妙容扶起高润,把他安置在床上,高润自中毒之后气色十分不好,嘴唇发白,看着床上的高润,高妙容自责起来,明明都已经有了防备,却还是让高润受伤。
周围心腹见此,不忍高妙容太过伤心,见高妙容守在此处太久,便劝她去休息,这里有他们在就好。
高妙容摇摇头,此事,也有她的错。
沈令在此处许久不发话,但还向高妙容道:“还请小姐随某一来。”
高妙容一惊,沈令?他是高润最亲近之人,在府中他们二人曾有数面之缘,可是高妙容与他确是不熟。
高妙容随沈令来到一间房,沈令见状便开门见山,“我知小姐伤心,但万不可伤害了自己的身子,只是某有一提议,却不知当讲不当讲。”
高妙容不知何事,回道:“先生但说无妨。”
沈令思索了一会,斟酌用词道:“某想让小姐暂代晋王殿下,主持局势,现下朝局动荡不安,前不久有密探来报,太后总揽朝政,下毒杀害皇帝,想扶持宗室幼子登基,想临朝称制,过不久肯定各地诸侯也会陆续接到密报,可难保他们不会心怀鬼胎,此时正是多事之秋,若是让太后和各地诸侯知道晋王遇刺,昏迷不醒,那我们的处境可想而知,会非常危险,还望小姐以晋王府上下考虑。”
高妙容心里一惊,这剧本她可不曾见过,她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沈令看出她心中所想,知道她有顾虑,让她不必忧心,“我知道小姐疑虑,只是暂代,如今殿下昏迷不醒,让小姐顶上,只是权宜之计,终有一日,医官肯定会找出解药,殿下苏醒,到时便可回归原位。”
高妙容听罢,说道:“先生想的真是周到,只是这事我决定不了,其余人……况且,我与大哥容貌有异,恐怕难以混淆视听。”
她没有再继续说下去,其余人对她只是恭敬,她不确定他们是怎么想的,难保他们不会对晋王府有异心,而且女扮男装不易,万一被见过高润的人发现了呢?
沈令道:“此事正是我们商议出来的结果,只是派我来问小姐的意思罢了,我等都是殿下心腹之人,若有朝一日殿下苏醒,知道我们这么做,也能理解,而且小姐女扮男装代替殿下,这件事只有我们随行的人才知道,定会守口如瓶,至于小姐担心被旁人认出,殿下从小便在封地,见过他的人少之又少,此次若不是太后旨意,殿下也不会贸然前往徽州,小姐大可放心。”
高妙容点点头,接受了他的提议,也安下心来,并向沈令道:“晋王殿下遇刺一事万不可走漏风声,在没查到幕后指使之人之前,一定要小心谨慎。”
沈令一拜,回道:“是”
高妙容回房后深感压力重大,烛火的光映在她的脸庞上,照的并不真切。
她打开窗户,抬头看着天上皎洁的月色,只觉得她经历了太多,梦如人生说的就是她吧。
在高润没有醒来之前,晋王府上下安危全系于她身,她该怎么做才能在这动荡的时局里明哲保身,高妙容低头叹了口气。
自高润遇刺之后,高妙容皆以男装示人,旁人皆不知晋王遇刺昏迷不醒。
太后旨意不容迟疑,高妙容便向沈令提议,让他带着高润先回封地,由她带领其他幕僚去徽州暂办事宜。
沈令一听,觉得此事并无不妥,便答应了下来。
晋王府幕僚知道此时是危急时刻,由高妙容代替殿下也是事出有因,况且小姐对事游刃有余,果断冷静,小姐必然不会害了他们,这是最好的办法。
半月有余,高妙容方方面面熟悉了晋王上下公务,高润不在,她必须尽职尽责,处理好这些事情,外面的人虎视眈眈,整的她心力憔悴。
徽州,陈王的封地,高妙容旅途颠簸,终于到了此处,太后的旨意她不是不知道,太后想让晋王去探探陈王的虚实。
太后此人最是疑心。
太祖皇帝曾留下规矩,凡是妃嫔产下男婴,皆要处死,以防外戚势力,子贵母死成为这个朝代的传统。
而现在的太后却是一个例外,因为子贵母死制度的传承,许多嫔妃已不愿再为皇室孕育皇子,皇室凋零,江山后继无人成为皇帝最头疼的事情,先帝嫔妃众多,可无一人产下皇嗣,令他苦恼不已,而此时,一个小小的宫女却毛遂自荐,表示愿意为我朝诞下皇嗣,只愿江山后继有人。
先帝听后感慨良久,立马把她封为冯昭仪,就这样,一个小小宫女完成了阶级跨越,从前身份低贱,而如今高高在上,即使她知道眼前的荣华富贵只是短暂的。
一年后,她不负众望生下了一个男婴,先帝大喜过望,颁布诏书大赦天下,并取名为萧律。
大臣纷纷上书立萧律为太子,并遵循旧律,处死冯昭仪。
可先帝这一次没有按大臣们说的做,这一年里,他与冯昭仪感情甚笃,琴瑟和鸣,他怎么能忍心处死自己心爱的人,诞下萧律,他更感激她对皇室做出的贡献。
这次,他力排众议,不但没有处死冯昭仪,而且还给她的家族众人加官晋爵,让她的家族成为朝中新贵,冯家一时风光无限。
冯昭仪在后宫也因有子嗣傍身,风头无量,皇帝的宠爱也成了她的保命符,在后宫唯我独尊,甚至连李皇后也不放在眼里。
皇后出身世家,家世显赫,又有从龙之功,怎能忍受一届小小宫女在她头上作威作福,便让家族中人在朝中使计,陷害冯家谋反,冯家早有警觉,暂避锋芒,成功地把矛头对准了李家,皇帝早恼了皇后,便将计就计,将李家抄家流放。
皇后失势,中宫之位空缺,皇帝早已属意冯昭仪为皇后。
自此,冯昭仪代替李皇后,母仪天下。
萧律日渐长大,皇帝去岁病重,不久后便撒手人寰,萧律继位,可朝中早成了冯家的一言堂,太后把持朝政,有心防着萧律,迟迟不肯放权给萧律。
直到前不久,有传言称,萧律病死在宫中,因无嫔妃没有所出,冯太后便称国不能一日无君,从其他宗室里挑了一个孩子出来继承皇位。
没了萧律这个阻碍,冯太后更是只手遮天,诏书全经她手,人人都知道,太后其实已经成了“女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