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期末周期间,这个大家都忙着背书和窥伺别人背书时候,卫夏却被委托来跑腿。
社团活动和音美课的教室都安排在单独的一栋楼内,因为临近期末考,这些课和社团活动全部暂停,因此整栋楼都空空荡荡,落脚都是回声。
卫夏踏进楼道,里面没有开灯,光线不好,仿佛一下误入了另一个世界,卫夏甚至都怀疑从另一个楼梯口走出来,会不会看到一个巨大的汤屋。
卫夏同学并不是一个喜欢给自己寻找刺激的人,她不看恐怖片,不去鬼屋,甚至连别人讲鬼故事她都不屑听。焦虑和恐惧都源自人为,只要相信这些都是假的,天塌下来都不用怕——反正一个都跑不了。
无神论唯物主义者卫夏虽然不怕鬼,但她有一个致命弱点:她怕黑。
这份恐惧源自于她童年时期的某次意外。
很多人提到童年,想到的可能是无忧无虑的暑假、自由的风以及同龄的玩伴。而对于卫夏来说,童年断断续续的记忆就只是家里那台总是停转的破风扇,每日劳碌的父母和脏兮兮的尘土飞扬的工厂。
她父母都来自北方农村,文化水平不高,早年来椿城寻求生计的时候结识,后来才有了卫夏。老一辈都在老家,还没上学的小孩没人照顾,不放心她一个人在家,更请不起月嫂,就只能把她带去工厂一起上工,让她自己一个人坐在车间高高的的行车[1]上玩。
有一次卫夏父亲临时被叫到另一个车间帮忙,把年仅四岁的卫夏一个人留在了行车的车厢内。后来人员换班,恰好又遇上电力设备故障,没注意到车厢里的小卫夏,直接下了锁。小卫夏在半空中的漆黑行车里关了好几个小时,直到找疯了的父母把她放出来,才终于脱了险。
诸如此类的危险动作还有很多,卫夏也不知道她是怎么活到今天的,只能归功于命硬。但是劫后余生的同时也留下了后遗症,她直到现在,每晚睡觉必须习惯性地点一盏灯。
在学校住宿的时候,因为宿舍里人多,她没那么害怕,就自己在床帘里留一个小小的光源。
如今站在可视有限的无人楼道里,卫夏想要拿出手机照明,却想起来安忆年只是拜托她来取个东西,所以她根本没有把手机带出来。
卫夏手心都渗出冷汗,但她天生不知道什么叫做退缩,即便心跳如鼓,也还是硬着头皮踏上了楼梯。
她在心里数着楼层,脚步声在狭小的楼梯间回荡,仿佛脱离成了第二个人的声音。
走到四楼转角的时候,卫夏猛地停下脚步——而声音居然没有停止,而且还离她越来越近!
卫夏汗毛都竖了起来,那一瞬间,曾经在新闻里看过的社会案件迅速从脑海中闪过:男子入校持刀伤人、校园里学生突然失踪……
她毫不犹豫地转身往下跑。
身后的脚步声也密集起来,如影随形。卫夏转弯的时候,余光撇见后面跟着一个高大的人影。
那个人大声冲她喊了一句:“同学,你不要跑这么快,小心点啊!”
卫夏愣了,这声音似乎有些熟悉。
注意力一分散,原本三步作五步的脚步顿时踩空,她重心一倾,眼看就要滚落下去。那个人似乎运动神经极为发达,反应飞快,闪电般地伸手拽住卫夏的胳膊,将她捞了起来。
一生都在劫后余生的卫夏捂着怦怦乱窜的心跳,再次感慨自己的命果然够硬。
新闻社的教室里,项晚用一次性纸杯接了一杯热水,放在卫夏的面前,揶揄道:“看不出来你一个瘦小的女生居然跑这么快。”
“还好我也跑得挺快的,要不然你这会已经躺在地上了,你说你走得好好的突然跑什么呀,我这张脸长得很吓人吗?”
卫夏将纸杯碰在手里,冰凉的手被高温烫得有些发痒,等指尖迅速暖了起来,她才攒够说话的力气:“谢谢,不好意思,我刚刚有点应激。”
项晚感觉这道谢连带道歉的即视感有点强,仔细看了看卫夏,这才反应过来:“啊,你是上次运动会那个女生……原来你就是卫夏,安忆年说你要来取照片的。”
上次“音乐时间”表演的照片,安忆年拜托项晚帮忙洗出来,准备要用在班级的宣传栏。原本约好了今天午休时间来取,她却临时因为小测的卷子被老师叫去办公室喝茶了,只好换成卫夏过来。
“原来?你知道我吗?”
“年级排名前十嘛,谁不知道。”项晚龇牙一笑,露出尖尖的虎牙,“不过不是因为这个,你的各项成绩都很综合,语文成绩却特别好,所以我稍微关注了一下。”
卫夏礼貌地露出一个微笑,也没谦虚,更没推脱是运气好之类的原因。
项晚很有眼力见地不再多说,起身:“我去找一下照片在哪,你稍等。”
卫夏轻轻吐出一口气,目光跟随着项晚的动作,在不大的教室内逡巡。天寒地冻的,项晚大概是为了做事方便,将袖子挽到了手肘,露出一截劲瘦的小臂,低着头在一沓沓书堆中翻找。
“你的右手受伤了。”卫夏冷不丁出声提醒。
项晚不明所以地抬起手臂,翻转过来看了一眼:“嗯?什么时候弄的。”
卫夏注视着那道伤口,轻轻皱起眉:“是不是刚刚在楼道里刮蹭到的。”
“或许吧。”项晚已经找到了那个用透明塑封袋装着的一小包照片,掂了掂,然后随手一抛,便精准地落到卫夏手上,“没事,小伤口,过两天就好了。”
卫夏还是坚持要带他去医务室消毒。楼道间那么阴暗,谁知道是不是蹭到了什么生锈的尖铁。
项晚拗不过她,这是二人第二次一起出现在医务室,只不过第一次受伤的是卫夏,而这一次变成了项晚。
校医拿着蘸了碘伏的棉签给项晚上药,卫夏在旁边看着。
“放松点,这严肃的表情不知道的还以为我断臂了呢。”项晚用另一只手打了个响指,唤回了卫夏的注意力,“只是小伤口,我打球的时候受的伤比这严重多了,对吧校医老师。”
校医是个不苟言笑的女人,闻言冷冰冰地瞥了他一眼:“这是什么光荣的事吗,好意思在人女生面前说?”
卫夏噗哧一声笑了出来。
项晚见她不再绷着一张愧疚脸,也放松地笑了笑,不再故意说些逗乐的话。
就在这时,闻讯而来的安忆年从医务室门口探进了个脑袋,见到卫夏后展颜笑起来,走进门:“哟,怎么取个东西还取到医务室来了。”
卫夏横了她一眼:“你怎么来了?”
安忆年:“听说你们来医务室了,我过来看看啊,项晚之前还说怕你找不到地方,要去接你一下呢。”
卫夏又是一愣,转头再次和项晚道歉:“对不起。”
安忆年:“怎么了这是?”
项晚已经上完药贴了个纱布,他把袖子下来:“没事没事,一点小误会。”
就在这时,苏锦也跟在安忆年后面进来了。
项晚当即对他挤眉弄眼:“哎哟哟,怎么每次见你们两个都黏在一起啊。”
苏锦先和卫夏打了个招呼,又看了一眼安忆年,心下了然,毫不客气地对项晚说:“不是你说伤得很重,发信息叫我来看看你的吗?”
他现在手机没放宿舍里了,都带在身上。
安忆年:“伤得很重?伤到哪了,脑子吗?”
苏锦正色:“恐怕是。”
卫夏在旁边忍笑。
项晚痛苦道:“别在这一唱一和的了,给我留点面子吧。”
在期末周出现了这样一个小插曲,几人短暂地笑闹了一下,又各自投入自己的复习中了。
安忆年在苏锦的指导下,最后终于勉强维持住了自己中游的成绩。拿到成绩单后,她跑去隔壁班找苏锦,却发现苏锦正在座位上被一大堆同班的同学簇拥着,似乎是找他解答问题。
她趴在六班的窗户向里看,苏锦即便面对好几张嘴,也还是耐心十足,认真地指着试卷里的题给他们拆解,旁边的同学连连点头。
安忆年突然意识到,苏锦这个期末不仅花了很多精力在帮她押题、划重点,同时还得一边面对着六班许多向他讨教问题的同学们,一边兼顾着自己复习。
于是她也没有打扰他,站在六班教室外面看着苏锦一一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结束后,苏锦低头整理了一下书和卷子,突然若有所感地抬头,和教室外的安忆年对上了视线。
就在这时,上课的预备铃敲响了。
安忆年远远地对他笑了一下,转身离开,朝自己班级走去。还没走出两步,就被叫住了:“忆年!”
苏锦是从教室里追出来的,他脸上带了一点焦急的神色:“对不起,我刚刚没看到你,不好意思。”
安忆年:“不怪你呀,是我没有叫你。”
“你……有事找我吗?”
“有。”安忆年正经了神色,让苏锦的神经也跟着紧绷起来。
是没考好吗?还是……不高兴了。
“我期末考了班级24,一名也没掉,放学要一起去喝杯奶茶吗?我请你!”
苏锦一时没反应过来,诧异地睁大了眼睛,直到看见安忆年眉眼一弯,笑得狡黠,才回过味来。
“好。”他失笑出声,目光如同温泉般温润,“那放学见。”
这次期末考,卫夏还是一如既往地维持住了全班第一的名次,而陈雨泽却一反常态地翻了车——他语文和化学考得奇差,落到了班级第九。
虽然陈雨泽还是像往常一样和江莱互相挖苦逗乐,刺探卫夏的学习进度,和叶子艺一起在午休的时候偷溜出去打球然后被段长通报批评,但安忆年知道,之后的寒假,他肯定会私下里去拼了命地读。
期末考至此告一段落,不管是考砸了的、突出重围的,还是像安忆年这样维持现状的,都盼望着假期赶紧到来。
经过了一周多的试卷讲评和作业布置后,寒假终于如期来临。
社团活动和音美课的教室都安排在单独的一栋楼内,因为临近期末考,这些课和社团活动全部暂停,因此整栋楼都空空荡荡,落脚都是回声。
卫夏踏进楼道,里面没有开灯,光线不好,仿佛一下误入了另一个世界,卫夏甚至都怀疑从另一个楼梯口走出来,会不会看到一个巨大的汤屋。
卫夏同学并不是一个喜欢给自己寻找刺激的人,她不看恐怖片,不去鬼屋,甚至连别人讲鬼故事她都不屑听。焦虑和恐惧都源自人为,只要相信这些都是假的,天塌下来都不用怕——反正一个都跑不了。
无神论唯物主义者卫夏虽然不怕鬼,但她有一个致命弱点:她怕黑。
这份恐惧源自于她童年时期的某次意外。
很多人提到童年,想到的可能是无忧无虑的暑假、自由的风以及同龄的玩伴。而对于卫夏来说,童年断断续续的记忆就只是家里那台总是停转的破风扇,每日劳碌的父母和脏兮兮的尘土飞扬的工厂。
她父母都来自北方农村,文化水平不高,早年来椿城寻求生计的时候结识,后来才有了卫夏。老一辈都在老家,还没上学的小孩没人照顾,不放心她一个人在家,更请不起月嫂,就只能把她带去工厂一起上工,让她自己一个人坐在车间高高的的行车[1]上玩。
有一次卫夏父亲临时被叫到另一个车间帮忙,把年仅四岁的卫夏一个人留在了行车的车厢内。后来人员换班,恰好又遇上电力设备故障,没注意到车厢里的小卫夏,直接下了锁。小卫夏在半空中的漆黑行车里关了好几个小时,直到找疯了的父母把她放出来,才终于脱了险。
诸如此类的危险动作还有很多,卫夏也不知道她是怎么活到今天的,只能归功于命硬。但是劫后余生的同时也留下了后遗症,她直到现在,每晚睡觉必须习惯性地点一盏灯。
在学校住宿的时候,因为宿舍里人多,她没那么害怕,就自己在床帘里留一个小小的光源。
如今站在可视有限的无人楼道里,卫夏想要拿出手机照明,却想起来安忆年只是拜托她来取个东西,所以她根本没有把手机带出来。
卫夏手心都渗出冷汗,但她天生不知道什么叫做退缩,即便心跳如鼓,也还是硬着头皮踏上了楼梯。
她在心里数着楼层,脚步声在狭小的楼梯间回荡,仿佛脱离成了第二个人的声音。
走到四楼转角的时候,卫夏猛地停下脚步——而声音居然没有停止,而且还离她越来越近!
卫夏汗毛都竖了起来,那一瞬间,曾经在新闻里看过的社会案件迅速从脑海中闪过:男子入校持刀伤人、校园里学生突然失踪……
她毫不犹豫地转身往下跑。
身后的脚步声也密集起来,如影随形。卫夏转弯的时候,余光撇见后面跟着一个高大的人影。
那个人大声冲她喊了一句:“同学,你不要跑这么快,小心点啊!”
卫夏愣了,这声音似乎有些熟悉。
注意力一分散,原本三步作五步的脚步顿时踩空,她重心一倾,眼看就要滚落下去。那个人似乎运动神经极为发达,反应飞快,闪电般地伸手拽住卫夏的胳膊,将她捞了起来。
一生都在劫后余生的卫夏捂着怦怦乱窜的心跳,再次感慨自己的命果然够硬。
新闻社的教室里,项晚用一次性纸杯接了一杯热水,放在卫夏的面前,揶揄道:“看不出来你一个瘦小的女生居然跑这么快。”
“还好我也跑得挺快的,要不然你这会已经躺在地上了,你说你走得好好的突然跑什么呀,我这张脸长得很吓人吗?”
卫夏将纸杯碰在手里,冰凉的手被高温烫得有些发痒,等指尖迅速暖了起来,她才攒够说话的力气:“谢谢,不好意思,我刚刚有点应激。”
项晚感觉这道谢连带道歉的即视感有点强,仔细看了看卫夏,这才反应过来:“啊,你是上次运动会那个女生……原来你就是卫夏,安忆年说你要来取照片的。”
上次“音乐时间”表演的照片,安忆年拜托项晚帮忙洗出来,准备要用在班级的宣传栏。原本约好了今天午休时间来取,她却临时因为小测的卷子被老师叫去办公室喝茶了,只好换成卫夏过来。
“原来?你知道我吗?”
“年级排名前十嘛,谁不知道。”项晚龇牙一笑,露出尖尖的虎牙,“不过不是因为这个,你的各项成绩都很综合,语文成绩却特别好,所以我稍微关注了一下。”
卫夏礼貌地露出一个微笑,也没谦虚,更没推脱是运气好之类的原因。
项晚很有眼力见地不再多说,起身:“我去找一下照片在哪,你稍等。”
卫夏轻轻吐出一口气,目光跟随着项晚的动作,在不大的教室内逡巡。天寒地冻的,项晚大概是为了做事方便,将袖子挽到了手肘,露出一截劲瘦的小臂,低着头在一沓沓书堆中翻找。
“你的右手受伤了。”卫夏冷不丁出声提醒。
项晚不明所以地抬起手臂,翻转过来看了一眼:“嗯?什么时候弄的。”
卫夏注视着那道伤口,轻轻皱起眉:“是不是刚刚在楼道里刮蹭到的。”
“或许吧。”项晚已经找到了那个用透明塑封袋装着的一小包照片,掂了掂,然后随手一抛,便精准地落到卫夏手上,“没事,小伤口,过两天就好了。”
卫夏还是坚持要带他去医务室消毒。楼道间那么阴暗,谁知道是不是蹭到了什么生锈的尖铁。
项晚拗不过她,这是二人第二次一起出现在医务室,只不过第一次受伤的是卫夏,而这一次变成了项晚。
校医拿着蘸了碘伏的棉签给项晚上药,卫夏在旁边看着。
“放松点,这严肃的表情不知道的还以为我断臂了呢。”项晚用另一只手打了个响指,唤回了卫夏的注意力,“只是小伤口,我打球的时候受的伤比这严重多了,对吧校医老师。”
校医是个不苟言笑的女人,闻言冷冰冰地瞥了他一眼:“这是什么光荣的事吗,好意思在人女生面前说?”
卫夏噗哧一声笑了出来。
项晚见她不再绷着一张愧疚脸,也放松地笑了笑,不再故意说些逗乐的话。
就在这时,闻讯而来的安忆年从医务室门口探进了个脑袋,见到卫夏后展颜笑起来,走进门:“哟,怎么取个东西还取到医务室来了。”
卫夏横了她一眼:“你怎么来了?”
安忆年:“听说你们来医务室了,我过来看看啊,项晚之前还说怕你找不到地方,要去接你一下呢。”
卫夏又是一愣,转头再次和项晚道歉:“对不起。”
安忆年:“怎么了这是?”
项晚已经上完药贴了个纱布,他把袖子下来:“没事没事,一点小误会。”
就在这时,苏锦也跟在安忆年后面进来了。
项晚当即对他挤眉弄眼:“哎哟哟,怎么每次见你们两个都黏在一起啊。”
苏锦先和卫夏打了个招呼,又看了一眼安忆年,心下了然,毫不客气地对项晚说:“不是你说伤得很重,发信息叫我来看看你的吗?”
他现在手机没放宿舍里了,都带在身上。
安忆年:“伤得很重?伤到哪了,脑子吗?”
苏锦正色:“恐怕是。”
卫夏在旁边忍笑。
项晚痛苦道:“别在这一唱一和的了,给我留点面子吧。”
在期末周出现了这样一个小插曲,几人短暂地笑闹了一下,又各自投入自己的复习中了。
安忆年在苏锦的指导下,最后终于勉强维持住了自己中游的成绩。拿到成绩单后,她跑去隔壁班找苏锦,却发现苏锦正在座位上被一大堆同班的同学簇拥着,似乎是找他解答问题。
她趴在六班的窗户向里看,苏锦即便面对好几张嘴,也还是耐心十足,认真地指着试卷里的题给他们拆解,旁边的同学连连点头。
安忆年突然意识到,苏锦这个期末不仅花了很多精力在帮她押题、划重点,同时还得一边面对着六班许多向他讨教问题的同学们,一边兼顾着自己复习。
于是她也没有打扰他,站在六班教室外面看着苏锦一一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结束后,苏锦低头整理了一下书和卷子,突然若有所感地抬头,和教室外的安忆年对上了视线。
就在这时,上课的预备铃敲响了。
安忆年远远地对他笑了一下,转身离开,朝自己班级走去。还没走出两步,就被叫住了:“忆年!”
苏锦是从教室里追出来的,他脸上带了一点焦急的神色:“对不起,我刚刚没看到你,不好意思。”
安忆年:“不怪你呀,是我没有叫你。”
“你……有事找我吗?”
“有。”安忆年正经了神色,让苏锦的神经也跟着紧绷起来。
是没考好吗?还是……不高兴了。
“我期末考了班级24,一名也没掉,放学要一起去喝杯奶茶吗?我请你!”
苏锦一时没反应过来,诧异地睁大了眼睛,直到看见安忆年眉眼一弯,笑得狡黠,才回过味来。
“好。”他失笑出声,目光如同温泉般温润,“那放学见。”
这次期末考,卫夏还是一如既往地维持住了全班第一的名次,而陈雨泽却一反常态地翻了车——他语文和化学考得奇差,落到了班级第九。
虽然陈雨泽还是像往常一样和江莱互相挖苦逗乐,刺探卫夏的学习进度,和叶子艺一起在午休的时候偷溜出去打球然后被段长通报批评,但安忆年知道,之后的寒假,他肯定会私下里去拼了命地读。
期末考至此告一段落,不管是考砸了的、突出重围的,还是像安忆年这样维持现状的,都盼望着假期赶紧到来。
经过了一周多的试卷讲评和作业布置后,寒假终于如期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