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安乐不由攥紧了被角,“夫君”还未唤出口,谢倞祤便穿好衣服大步消失在了雨夜中。
扯了被子蒙住头,萧安乐委屈的撇了撇嘴,她只是想他不要抱的那么紧?也有错吗?还是他当真容不得一丁点儿的忤逆?
箫安乐的心中既惊又惧,愈发想要离开,因着心中有事所以睡得并不踏实,天才蒙蒙亮便醒了,她也不知谢倞祤还有没有在府上,但还是去小厨房熬了碗姜汤,抱着侥幸的心里打算去书房瞧一瞧。
卧房离书房有段距离,担心姜汤冷掉,箫安乐一路走的都很急,暴雨过后冷意尤甚,她的额头却沁出了一层密密的细汗。
远远地,萧安乐便瞧见书房亮着的灯光,在晨曦中虽微弱,却足够萧安乐欣喜一场,她的嘴角微微上扬,步子也愈发轻快。
走得近了,萧安乐才发现往日在书房把手的侍卫们今日竟没有一个在当差的,是因为谢倞祤在吗?
箫安乐在门前站定,腾出一只手正欲敲门就听到里间传来低低的谈话声。
“都安排妥当了?”是谢倞祤的声音,他的语气透着疲惫,却威严依旧。
“嗯,三日后进京。”
“好。赈灾的事我已知会郭守时,他会听你吩咐,按计划进行即可。若无其他事,便退下吧。”
“是。”
谈话戛然而止,怕被撞个正着,箫安乐深吸口气,轻轻扣响了房门。
“谁?”
“夫君。”箫安乐弱弱的唤了声。
“进来吧。”
箫安乐轻手轻脚的进了内,就见谢倞祤正伏案书写,光洁的额头下好看的剑眉微微蹙着,目光幽深而专注。
方才同他说话的那人呢?怎的凭空消失了?
箫安乐忍不住好奇的四下打量了眼,这才发现谢倞祤的书房竟比外面看上去的还要大,三间独立的门房被打通,只中间摆了办公用的书案,两侧皆是高约三尺的书架,书架上堆满了书,用木牌分门别类规整的整整齐齐,一眼便能望到底。
那么大一个活人绝对不可能藏匿其中,方才那人究竟从哪里离开的?难道书房里有暗室?
箫安乐掩下心中的疑虑,悄然走到谢倞祤身旁。
“夫君,我给你煮了些姜汤。”说着箫安乐就要将小盅里的姜汤倒进瓷碗。
“放下吧。”谢倞祤的声音比往常还要冷了些。
箫安乐闻言倒汤的手一顿,将姜汤又放回了托盘,双手绞着帕子,脸微微泛了红。
“有事?”谢倞祤终于抬起了头,目光深邃像是一眼便能将人看穿。
箫安乐的心莫名就慌了起来,她也不知谢倞祤有没有看出她的小把戏,却还是硬着头皮回道:
“是……有些事,我在府中有些无趣,瞧见夫君书房里藏书甚多,想问问夫君,无趣时我……可以进来……进来看看书吗?”
谢倞祤没有立刻回话,只弓起了食指轻轻敲打着书案,笃笃的响声压抑沉闷,骤然间又毫无征兆的停下,抬眼定定的看向箫安乐。
箫安乐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呼吸都变得困难,强忍住逃跑的欲望,鼓起所有的勇气颤声叫道:“夫君?”
“嗯。”随着箫安乐的这声夫君,谢倞祤这才收回了目光,期间再未看向箫安乐一眼只道:“若无旁的事便退下吧。”
“多谢夫君。”箫安乐忙欠身福了礼,她的后背冷汗淋漓,像得了特赦般,正欲端着木盘退下就听谢倞祤又道:“放下吧。”
“嗯?”箫安乐愣了会儿才倏然反应过来谢倞祤说的什么,忙重重的点了点头:“夫君,趁热喝。安乐便先退下了。”
她以为谢倞祤是不会喝她煮的东西呢。
萧安乐草草行了礼,便逃也似的离开了书房,刚出了院子脚下一软差点就要摔倒,脸色也在一瞬间惨白如纸。抚着胸口兀自喘息了半天,才觉得重又活了过来。
她的夫君着实反常,可怕的很!
次日,谢倞祤连早膳都未用便去上了朝,箫安乐听闻不由长出了一口气,因着据新年不过只剩十余天,加之赈灾事宜,今日的朝会想来应不会很快就结束。
不过她已得了谢倞祤的准匀可自由出入他的书房,查找罪证的事便也就不急于这一时了。
箫安乐小口小口的喝着粥,直到胃里暖腾腾的驱走所有严寒这才心满意足的起身朝书房走去。
说也奇怪,谢府的厨子竟像是知道她喜欢吃什么似的,每日的膳食皆符合她的口味,箫安乐摸了摸腰间,不过短短几日,她就已经长了不少肉,若长此以往下去,那还了得,指不定会胖成了个球。
这么想着,再抬头已然就到了书房,箫安乐关紧房门,沿着书架一一仔细的翻找,然而翻了半天,依旧毫无所获,根本没找到什么书信。
不知不觉就到了晚膳时分,为免谢倞祤起疑,箫安乐随意挑了两本书带回了小院。
箫安乐梳洗好正准备上榻,谢倞祤就回来了,他身上裹着严寒,让箫安乐不觉抖了抖,虽一万个不情愿,却还是掀开锦被欲赤足下来为他宽衣,许是嫌她笨拙,不待她下床,谢倞祤便唤来了丫鬟。
丫鬟麻利的帮谢倞祤宽了衣,谢倞祤在外侧躺下也不言语,只闭着眼睛睡起觉来,箫安乐见状自是也不敢出声,心下却升起了一丝丝暖意,自她那晚主动求他留下后,他便很少夜不归宿了。
他不是个好人,至少对她而言,也不算是个很坏的人。若两人能一直这般相安无事便好了,只可惜,他们始终都是对立的人。
也不知过了多久,箫安乐迷迷糊糊的正要睡着时,谢倞祤的腿突然就压了过来,长臂也横搭了过来,将箫安乐牢牢圈进了怀里。
刚生的睡意顿时没了,箫安乐瞪圆了眼怔怔的看向谢倞祤,他睡的很沉,睡着的他看上去是个十足十的好人。
剑眉英挺,睫毛浓密,他的五官无一处不精致,若不是太过暴虐让人望而生畏,单单就这一身皮囊,就足够京城的贵女们争相抢夺了。
许是也被他的皮囊迷惑,箫安乐竟忽然生出了想要了解他的心思,这个念头一起便吓了箫安乐一跳,忙重重咬了下唇瓣,由着刺痛赶走荒唐。
箫安乐本以为她会一夜无眠,不想竟睡的格外踏实,竟连谢倞祤什么时候离开的都不曾知道。
接下来的两天,谢倞祤都是如此,来了也不同她说话,自顾自地睡觉,只是每到半夜他便会靠过来,将她紧紧的锁在怀中。
腊月十七是长公主的忌日,趁着用膳的时间,箫安乐提出要去明觉寺为母亲烧柱香,谢倞祤点头准了。
明觉寺在京城郊外,马车一路疾驶也需得两三柱香的功夫才能到,加之昨夜又下了雪,路便更不好走了,紧赶慢赶,到明觉寺时也已过了午时。
明觉寺的香火一直很旺,虽已是这个时辰,香客仍旧人来人往,热闹极了。
箫安乐上完香,沿着明觉寺后院的小径朝后山走去。
后山有一片梅林,母亲来上香时,总会去梅林那逛一逛。尤其腊月的天,寒梅开的正好,置身其间,香气四溢,如临仙境。
箫安乐正欲推开后院门,就听梅林里传来幽幽的箫声,轻柔如泣,细细诉说着绵绵的思念。
箫安乐不觉潸然泪下,连何时进了梅林都不记得了,她痴痴的循着箫声找去,脚步急切有些踉跄,明亮的眼神里满是期待,待看清吹箫的人,所有的光华又都消失不见。
“蔺哥哥……。”是言侯爷家的世子言蔺,言侯爷是先皇最信任的人,亦臣亦友,跟着先皇鞍前马后,打下了这赫赫江山,不过二十几岁便被封侯,如今的言侯虽已不问政事,但威信犹在,恩宠也不绝。
言侯爷老来得子,对言蔺自是宠爱有加,以至把他宠的无法无天,霸道专横,京城的人但凡遇见言蔺,无不绕道而行,与他“博通”世子的称号那是搭不上丝毫的边,言侯爷也知幼子已严重偏离他的期望,但能怎么办?就这一个儿子,只能宠着。
偏偏母亲在世时却非常喜欢他,两家经常走动,她和言蔺也算得上是青梅竹马,想起赐婚那日皇上说言蔺也属意于她,箫安乐面上微微泛了红,脚也顿住了。
如今她已嫁为人妇,夫君又是容不得半点忤逆的谢倞祤,虽说近日事事他都依了她,但那也是因她乖巧听话,为免给言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虽然言蔺未必会怕,但她还是躲开些好。
“安乐。”言蔺也瞧见了萧安乐,面上先是一喜但见安乐退后的步子又染了怒气:“怎么?嫁了人便避我如蛇蝎般了?”
“言世子说笑了。”箫安乐讪笑着又把距离划清了些。
“言世子?方才你还唤我蔺哥哥。”言蔺的语调拔高,怒意又增了,不过这次却是对自己。
长公主仙逝前他外出游历,说是游历实则是拜师,皇城里能人辈出,但放眼天下敢说第一的只有一人,便是范畴。天下未定时,甚至有“得范畴便得天下”的说法,但范畴此人却醉情山水无意朝堂,他曾放话此生不入世,只居千雾山。
他拜的师便是范畴,因范畴身份特殊,故而对外便道他是外出游历。他不知言侯是怎么让范畴同意收他为徒的,他只知道在千雾山的这三年若不是时刻想着言侯的话,他是无论如何都撑不下去的。
父亲说没有一个女子会看上不学无术的人,待他学有所成便去长公府为他提亲……还有安乐。安乐也曾说过她崇拜的是父亲言侯这样开疆拓土战功赫赫的大英雄。
一晃三年过去了,他终于勉强出师,却没想回京后就听闻长公主已世,安乐也被刘九渊锁在那方小院不闻不问。
他大闹一通,责怪言侯没有保护好安乐,说什么都要立即娶安乐进府,言侯无奈正欲带上媒人一起前去说亲,没想谢倞祤却早先一步向皇上请了婚。
他便也央父亲去请,结果还是晚了一步……若是早知会有今日,他说什么也不会去那老什子千雾山!
箫安乐知道言蔺的脾气,眼下只能顺毛儿捋,更何况言蔺这人虽然霸道,对她却是极好的,于是改口道:“蔺哥哥,你怎么会在这?”
“今日是姑母的忌日,我来祭拜下她。”言蔺的语气果然软了下来,想起长公主,整个人又变得落寞起来。
长公主与他并无亲戚关系,只是幼时无知,第一次见长公主时错喊成了姑母,长公主便让他一直这么叫了,但在言蔺心中长公主就是他的家人。
“蔺哥哥有心了。”箫安乐感动的轻轻做了个揖,也未再说什么,只默默和言蔺并肩朝梅林深处走去。
历代公主死后都不得入黄陵,需另寻一处安葬,母亲离世前便叮嘱要将她葬在这梅林中,箫安乐虽不清楚这梅林对母亲到底有何意义,但想来这里应该留下了母亲极美好的回忆以至于想长眠于此。
只是远远的,箫安乐便瞧见母亲坟前还立着一人,那人一身玄衣,身姿挺拔,瞧着气度很是不凡。
他是谁?谁还会来看母亲?
扯了被子蒙住头,萧安乐委屈的撇了撇嘴,她只是想他不要抱的那么紧?也有错吗?还是他当真容不得一丁点儿的忤逆?
箫安乐的心中既惊又惧,愈发想要离开,因着心中有事所以睡得并不踏实,天才蒙蒙亮便醒了,她也不知谢倞祤还有没有在府上,但还是去小厨房熬了碗姜汤,抱着侥幸的心里打算去书房瞧一瞧。
卧房离书房有段距离,担心姜汤冷掉,箫安乐一路走的都很急,暴雨过后冷意尤甚,她的额头却沁出了一层密密的细汗。
远远地,萧安乐便瞧见书房亮着的灯光,在晨曦中虽微弱,却足够萧安乐欣喜一场,她的嘴角微微上扬,步子也愈发轻快。
走得近了,萧安乐才发现往日在书房把手的侍卫们今日竟没有一个在当差的,是因为谢倞祤在吗?
箫安乐在门前站定,腾出一只手正欲敲门就听到里间传来低低的谈话声。
“都安排妥当了?”是谢倞祤的声音,他的语气透着疲惫,却威严依旧。
“嗯,三日后进京。”
“好。赈灾的事我已知会郭守时,他会听你吩咐,按计划进行即可。若无其他事,便退下吧。”
“是。”
谈话戛然而止,怕被撞个正着,箫安乐深吸口气,轻轻扣响了房门。
“谁?”
“夫君。”箫安乐弱弱的唤了声。
“进来吧。”
箫安乐轻手轻脚的进了内,就见谢倞祤正伏案书写,光洁的额头下好看的剑眉微微蹙着,目光幽深而专注。
方才同他说话的那人呢?怎的凭空消失了?
箫安乐忍不住好奇的四下打量了眼,这才发现谢倞祤的书房竟比外面看上去的还要大,三间独立的门房被打通,只中间摆了办公用的书案,两侧皆是高约三尺的书架,书架上堆满了书,用木牌分门别类规整的整整齐齐,一眼便能望到底。
那么大一个活人绝对不可能藏匿其中,方才那人究竟从哪里离开的?难道书房里有暗室?
箫安乐掩下心中的疑虑,悄然走到谢倞祤身旁。
“夫君,我给你煮了些姜汤。”说着箫安乐就要将小盅里的姜汤倒进瓷碗。
“放下吧。”谢倞祤的声音比往常还要冷了些。
箫安乐闻言倒汤的手一顿,将姜汤又放回了托盘,双手绞着帕子,脸微微泛了红。
“有事?”谢倞祤终于抬起了头,目光深邃像是一眼便能将人看穿。
箫安乐的心莫名就慌了起来,她也不知谢倞祤有没有看出她的小把戏,却还是硬着头皮回道:
“是……有些事,我在府中有些无趣,瞧见夫君书房里藏书甚多,想问问夫君,无趣时我……可以进来……进来看看书吗?”
谢倞祤没有立刻回话,只弓起了食指轻轻敲打着书案,笃笃的响声压抑沉闷,骤然间又毫无征兆的停下,抬眼定定的看向箫安乐。
箫安乐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呼吸都变得困难,强忍住逃跑的欲望,鼓起所有的勇气颤声叫道:“夫君?”
“嗯。”随着箫安乐的这声夫君,谢倞祤这才收回了目光,期间再未看向箫安乐一眼只道:“若无旁的事便退下吧。”
“多谢夫君。”箫安乐忙欠身福了礼,她的后背冷汗淋漓,像得了特赦般,正欲端着木盘退下就听谢倞祤又道:“放下吧。”
“嗯?”箫安乐愣了会儿才倏然反应过来谢倞祤说的什么,忙重重的点了点头:“夫君,趁热喝。安乐便先退下了。”
她以为谢倞祤是不会喝她煮的东西呢。
萧安乐草草行了礼,便逃也似的离开了书房,刚出了院子脚下一软差点就要摔倒,脸色也在一瞬间惨白如纸。抚着胸口兀自喘息了半天,才觉得重又活了过来。
她的夫君着实反常,可怕的很!
次日,谢倞祤连早膳都未用便去上了朝,箫安乐听闻不由长出了一口气,因着据新年不过只剩十余天,加之赈灾事宜,今日的朝会想来应不会很快就结束。
不过她已得了谢倞祤的准匀可自由出入他的书房,查找罪证的事便也就不急于这一时了。
箫安乐小口小口的喝着粥,直到胃里暖腾腾的驱走所有严寒这才心满意足的起身朝书房走去。
说也奇怪,谢府的厨子竟像是知道她喜欢吃什么似的,每日的膳食皆符合她的口味,箫安乐摸了摸腰间,不过短短几日,她就已经长了不少肉,若长此以往下去,那还了得,指不定会胖成了个球。
这么想着,再抬头已然就到了书房,箫安乐关紧房门,沿着书架一一仔细的翻找,然而翻了半天,依旧毫无所获,根本没找到什么书信。
不知不觉就到了晚膳时分,为免谢倞祤起疑,箫安乐随意挑了两本书带回了小院。
箫安乐梳洗好正准备上榻,谢倞祤就回来了,他身上裹着严寒,让箫安乐不觉抖了抖,虽一万个不情愿,却还是掀开锦被欲赤足下来为他宽衣,许是嫌她笨拙,不待她下床,谢倞祤便唤来了丫鬟。
丫鬟麻利的帮谢倞祤宽了衣,谢倞祤在外侧躺下也不言语,只闭着眼睛睡起觉来,箫安乐见状自是也不敢出声,心下却升起了一丝丝暖意,自她那晚主动求他留下后,他便很少夜不归宿了。
他不是个好人,至少对她而言,也不算是个很坏的人。若两人能一直这般相安无事便好了,只可惜,他们始终都是对立的人。
也不知过了多久,箫安乐迷迷糊糊的正要睡着时,谢倞祤的腿突然就压了过来,长臂也横搭了过来,将箫安乐牢牢圈进了怀里。
刚生的睡意顿时没了,箫安乐瞪圆了眼怔怔的看向谢倞祤,他睡的很沉,睡着的他看上去是个十足十的好人。
剑眉英挺,睫毛浓密,他的五官无一处不精致,若不是太过暴虐让人望而生畏,单单就这一身皮囊,就足够京城的贵女们争相抢夺了。
许是也被他的皮囊迷惑,箫安乐竟忽然生出了想要了解他的心思,这个念头一起便吓了箫安乐一跳,忙重重咬了下唇瓣,由着刺痛赶走荒唐。
箫安乐本以为她会一夜无眠,不想竟睡的格外踏实,竟连谢倞祤什么时候离开的都不曾知道。
接下来的两天,谢倞祤都是如此,来了也不同她说话,自顾自地睡觉,只是每到半夜他便会靠过来,将她紧紧的锁在怀中。
腊月十七是长公主的忌日,趁着用膳的时间,箫安乐提出要去明觉寺为母亲烧柱香,谢倞祤点头准了。
明觉寺在京城郊外,马车一路疾驶也需得两三柱香的功夫才能到,加之昨夜又下了雪,路便更不好走了,紧赶慢赶,到明觉寺时也已过了午时。
明觉寺的香火一直很旺,虽已是这个时辰,香客仍旧人来人往,热闹极了。
箫安乐上完香,沿着明觉寺后院的小径朝后山走去。
后山有一片梅林,母亲来上香时,总会去梅林那逛一逛。尤其腊月的天,寒梅开的正好,置身其间,香气四溢,如临仙境。
箫安乐正欲推开后院门,就听梅林里传来幽幽的箫声,轻柔如泣,细细诉说着绵绵的思念。
箫安乐不觉潸然泪下,连何时进了梅林都不记得了,她痴痴的循着箫声找去,脚步急切有些踉跄,明亮的眼神里满是期待,待看清吹箫的人,所有的光华又都消失不见。
“蔺哥哥……。”是言侯爷家的世子言蔺,言侯爷是先皇最信任的人,亦臣亦友,跟着先皇鞍前马后,打下了这赫赫江山,不过二十几岁便被封侯,如今的言侯虽已不问政事,但威信犹在,恩宠也不绝。
言侯爷老来得子,对言蔺自是宠爱有加,以至把他宠的无法无天,霸道专横,京城的人但凡遇见言蔺,无不绕道而行,与他“博通”世子的称号那是搭不上丝毫的边,言侯爷也知幼子已严重偏离他的期望,但能怎么办?就这一个儿子,只能宠着。
偏偏母亲在世时却非常喜欢他,两家经常走动,她和言蔺也算得上是青梅竹马,想起赐婚那日皇上说言蔺也属意于她,箫安乐面上微微泛了红,脚也顿住了。
如今她已嫁为人妇,夫君又是容不得半点忤逆的谢倞祤,虽说近日事事他都依了她,但那也是因她乖巧听话,为免给言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虽然言蔺未必会怕,但她还是躲开些好。
“安乐。”言蔺也瞧见了萧安乐,面上先是一喜但见安乐退后的步子又染了怒气:“怎么?嫁了人便避我如蛇蝎般了?”
“言世子说笑了。”箫安乐讪笑着又把距离划清了些。
“言世子?方才你还唤我蔺哥哥。”言蔺的语调拔高,怒意又增了,不过这次却是对自己。
长公主仙逝前他外出游历,说是游历实则是拜师,皇城里能人辈出,但放眼天下敢说第一的只有一人,便是范畴。天下未定时,甚至有“得范畴便得天下”的说法,但范畴此人却醉情山水无意朝堂,他曾放话此生不入世,只居千雾山。
他拜的师便是范畴,因范畴身份特殊,故而对外便道他是外出游历。他不知言侯是怎么让范畴同意收他为徒的,他只知道在千雾山的这三年若不是时刻想着言侯的话,他是无论如何都撑不下去的。
父亲说没有一个女子会看上不学无术的人,待他学有所成便去长公府为他提亲……还有安乐。安乐也曾说过她崇拜的是父亲言侯这样开疆拓土战功赫赫的大英雄。
一晃三年过去了,他终于勉强出师,却没想回京后就听闻长公主已世,安乐也被刘九渊锁在那方小院不闻不问。
他大闹一通,责怪言侯没有保护好安乐,说什么都要立即娶安乐进府,言侯无奈正欲带上媒人一起前去说亲,没想谢倞祤却早先一步向皇上请了婚。
他便也央父亲去请,结果还是晚了一步……若是早知会有今日,他说什么也不会去那老什子千雾山!
箫安乐知道言蔺的脾气,眼下只能顺毛儿捋,更何况言蔺这人虽然霸道,对她却是极好的,于是改口道:“蔺哥哥,你怎么会在这?”
“今日是姑母的忌日,我来祭拜下她。”言蔺的语气果然软了下来,想起长公主,整个人又变得落寞起来。
长公主与他并无亲戚关系,只是幼时无知,第一次见长公主时错喊成了姑母,长公主便让他一直这么叫了,但在言蔺心中长公主就是他的家人。
“蔺哥哥有心了。”箫安乐感动的轻轻做了个揖,也未再说什么,只默默和言蔺并肩朝梅林深处走去。
历代公主死后都不得入黄陵,需另寻一处安葬,母亲离世前便叮嘱要将她葬在这梅林中,箫安乐虽不清楚这梅林对母亲到底有何意义,但想来这里应该留下了母亲极美好的回忆以至于想长眠于此。
只是远远的,箫安乐便瞧见母亲坟前还立着一人,那人一身玄衣,身姿挺拔,瞧着气度很是不凡。
他是谁?谁还会来看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