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回司里再说。”林寂翻身上马,直奔察事司。
澧朝昌盛,对女子的束缚也比其他朝代少。是以春日的上京被外出游玩踏青的闺阁小姐们添了几分亮色。
林寂打马在主街疾驰,也引得不少女子侧目议论。
“这就是察事司那林同知?模样好生俊俏,怎么不念书考取功名?”
“你知道什么?别看他长得俊俏,但认太监当义父啊。”
“哪家好儿郎会这般行事?”
一群莺燕凑在一起总是乐意说些东家长西家短,也乐得讨论哪家公子俊俏,哪家少爷当嫁。
“也不知日后会娶个什么新妇?”
“可别了吧,他都认太监当爹了,去做个真太监也说不准呢。”
不过她们的话题总不会只有林寂一个,今日京中因着春闱一事,澧朝各地青年才俊齐齐涌入上京。
倒是给这些姑娘小姐们新添话头,待林寂走后,又开始讨论着她们这几日在街上看到的少年郎们。
不知今年状元花落谁家?
此刻池家大少爷也从嵩州赶到上京。
池宜溪并未做隐瞒,等兄长池元朴一进家门,就引他入了书房,将他们入京以来所发生的所有事悉数说与兄长听。
只是隐去自己中毒挨打这事儿,只说是太后赏识,故而谋得一官半职。
池元朴与其妹对坐,安静听池宜溪说着,当得知父亲宁死不改其志,甚至自戕时,搁在桌上的手狠狠砸下,幸而池宜溪眼疾手快,才没让茶盏掉落在地。
“父亲就是不愿你因此误了学业,所以才让一定要等你考完再说。”
池宜溪知道兄长聪慧,就算自己不说,他先前怕是也有所察觉,故而决定他一回家便将此事告知。
与其考试时疑神疑鬼,不如索性将实情说出,免得多想误事。
池元朴长长叹了口气:“先前在嵩州我就觉得不对,原以为只是父亲做错事,没想到竟然……”
“阿溪,这段日子苦了你了。”
自家妹妹池元朴是最了解不过的,瞧着柔弱,实则跟母亲一样,是位坚强的女子,从小便是有主意的,但家里出了这样的事,她竟然也能处理得当,甚至做了太后的人,得了一官半职。
定是吃了大苦头的,毕竟太后哪有闲工夫管这些事。
“所以兄长得一举得魁,才不枉父亲与我的辛苦。”池宜溪故作轻松说着,轻描淡写就把这段时日自己在京中如履薄冰度日的事揭过。
池宜溪见兄长依然闷闷不乐,便岔开话题:“对了,你不会还没给我找个嫂子吧?”
“这是你一个小姑娘能提的事儿吗?”
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被自家小妹催婚,池元朴有些红了脸。
“哥哥,跟你一般大的可连儿子都会走路了,我且不说没有侄儿吧,连个嫂子都没有,爹走了,谁来当家!”池宜溪装作跟池元朴斗嘴,让他稍微提了精神。
“没事儿,等你这次考中了,说不准就会被榜下捉婿呢!”
“你这丫头越来越没正行了!”
兄妹二人打闹着,也算是浮淡了一直拢在池府头顶的乌云。
稍钝,池元朴说了正事:“你投了太后得了官,日后岂不是就得唯她马首是瞻?”
“如今太后可是夕阳,你这样会不会给自己惹来麻烦?”
池元朴知道妹妹比自己聪明,但还是有些担心。如今谁不知太后就是行将就木,瞧着风光,但也被陛下打落了七八分。指不定哪天就彻底没了权势。
池宜溪一手摸着杯沿,想了很久才道:“我知道兄长所忧,只是我已决定要替父亲完成未尽之事。”
池元朴急道:“连父亲都没做成功的事,你有几分把握能成!且不说你选择的这条路是凶非吉,就凭你一个小小知事,又能动的了那些贵人几根汗毛?”
“不如你先等我有了官身,在朝中有话语权了,你再行动也不迟。左右这事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
池宜溪明白兄长担心的,只是箭在弦上,她已入了局,那就断没有再等等的道理。
杯中茶都有些凉了,池元朴都没等到池宜溪再说一句话。
“罢了,我知劝不动你,你切记要小心行事,有事就跟哥说,我就算再无能,也得保住你性命。池家就剩我们俩了。”池元朴最终还是妥协,他知道妹妹心思重,他不为旁的,只是担心池宜溪跟那些贵人相斗,怕是容易丢了性命的。
“我知道啦,我会注意的。”看到兄长送了口,池宜溪又觉得自己背后也是有了靠山,“日后哥哥在京中做官罩着我就行!”
“诶。”
二人又同去给父亲上了香,池元朴也顾不得放松,径直去书房温书。
再过半月便要考试,此次他定得成功,就算不能为妹妹铺路,但至少不要成为她的拖累才是。
池元朴明白妹妹虽然一句不提自己这段日子在京中遭受的苦楚,单凭他见着妹妹消瘦不少,就觉得这上京的饭可不好吃。既然他回来了,那就得替妹妹分担些才是。
池宜溪见着兄长离去的背影,悬着数月的心才算是落了地。
“和喜和悦,你俩觉不觉着哥哥好像变了?”
两丫头踮起脚望了望池元朴,好生思量了片刻。
和悦率先道:“我觉得少爷长大了。”
和喜中肯的跟着点了点头,附和着说:“我觉得和悦说的对。”
“你俩真该去看看眼疾。”池宜溪撇了嘴往回走。
“诶,小姐说什么呢!我俩怎么就有眼疾了!”
池宜溪猛的止住脚步转身,二人差点没扑上来。
“我哥哥都是为人父的年纪了,说什么长大了,我看你们眼瞎才是真的。”
和喜扯了嘴角,也知方才说的是有些离谱,但他们想表达的意思却是没错。
以往在家中,少爷只顾读书,何曾说过今日这番话。这趟回家还知道担心小姐安危,岂不是成长了,现在只盼着少爷能金榜题名,也不辜负老爷和小姐的期望。
不过池宜溪并过于不忧心兄长考试,她知道哥哥数年苦读,为的就是这次科考,忧思过多,反而会给他徒增压力。
所以虽然池元朴再一次拒绝了去庄府上赏戏的邀请后,池宜溪选择撇下哥哥自己看戏去了。
庄甫新生辰宴在日暮时分,池宜溪同易为春一道上了柳家马车去了庄府。
此刻正值夜市开张,四下皆热闹着。
澧朝国力强盛,百姓安居乐业,所以到了宣明帝这一代,并未设置宵禁,夜游之风一时盛行,位于朱雀主街的夜市更是热闹得很。
“东风斜揭珠帘轻,绛纱笼火照上京。如耍闹去处,朱雀不绝,集市如林。”池宜溪想到自己还在永州时读到的诗句,“当朝一文人写的上京夜间生活当真是据实描述,毫无掺假。”
以往池宜溪虽也自己来逛过,可这次心境倒是完全不一样。
之前虽赞叹,却总觉得融入不进去,今日同好友一道,觉着是真实了许多。想着这次有哥哥在等自己回家,心中也没了凄凉之意。
柳微打趣道:“池小姐当真才女,不像我现在满脑子都是待会儿的戏文。”
三人在车里有说有笑,不多时便到了庄府。
暮色已至,时间正好。
庄甫新正在门口接引着宾客,三人跟在柳父后面行了个囫囵礼便进去了。
柳父也乐得自己女儿终于结交了好友,故而放心让她们玩去了,自己则跟同僚去一旁说着闲话。
入府之后,池宜溪见着四周的景象,方觉这庄甫新是个惯会享受的。
引活水入府。
过了入门的照壁,居然有个不小的池塘,再大些都能赶上一个小湖了,里面游鱼撒曳,荷花亭亭玉立,架游廊庭前,曲折回旋。
四周具挂八角雕花琉璃灯笼照明,琉璃折出的光线华丽且明亮,衬着水色愈发迷离。
乐师皆在水榭之上吹箫弹琴,既不惊扰客人谈话,也能给这朦胧夜色添彩。再远处亭台楼阁里泛着萤萤之光,跟话本子里描写的仙境也差不了几分。
硬要比一比的话,九重仙境过于冷清,这庄府今日人声嚷嚷,宾客盈门。才当是上上品!
这哪里是家宅,分明就是处观景游园。
来往宾客都客客气气地打着招呼。
不过池宜溪观察到有些人也并非官员,看衣着并非寻常白衣,倒像是商贾。早前听说庄甫新以前曾是商贾,没想到捐了官,仍在和他们打交道。
今日来庄府赴宴的人大多都是冲着那上京独一无二的戏台子来的,毕竟每年也就这几个机会能来庄府大饱眼福。
京中虽有模仿的,但看过的人都知道不过是东施效颦罢了。
“今日的曲目还是之前那出春夜…游园…戏…戏什么来着?蝴蝶?”
澧朝昌盛,对女子的束缚也比其他朝代少。是以春日的上京被外出游玩踏青的闺阁小姐们添了几分亮色。
林寂打马在主街疾驰,也引得不少女子侧目议论。
“这就是察事司那林同知?模样好生俊俏,怎么不念书考取功名?”
“你知道什么?别看他长得俊俏,但认太监当义父啊。”
“哪家好儿郎会这般行事?”
一群莺燕凑在一起总是乐意说些东家长西家短,也乐得讨论哪家公子俊俏,哪家少爷当嫁。
“也不知日后会娶个什么新妇?”
“可别了吧,他都认太监当爹了,去做个真太监也说不准呢。”
不过她们的话题总不会只有林寂一个,今日京中因着春闱一事,澧朝各地青年才俊齐齐涌入上京。
倒是给这些姑娘小姐们新添话头,待林寂走后,又开始讨论着她们这几日在街上看到的少年郎们。
不知今年状元花落谁家?
此刻池家大少爷也从嵩州赶到上京。
池宜溪并未做隐瞒,等兄长池元朴一进家门,就引他入了书房,将他们入京以来所发生的所有事悉数说与兄长听。
只是隐去自己中毒挨打这事儿,只说是太后赏识,故而谋得一官半职。
池元朴与其妹对坐,安静听池宜溪说着,当得知父亲宁死不改其志,甚至自戕时,搁在桌上的手狠狠砸下,幸而池宜溪眼疾手快,才没让茶盏掉落在地。
“父亲就是不愿你因此误了学业,所以才让一定要等你考完再说。”
池宜溪知道兄长聪慧,就算自己不说,他先前怕是也有所察觉,故而决定他一回家便将此事告知。
与其考试时疑神疑鬼,不如索性将实情说出,免得多想误事。
池元朴长长叹了口气:“先前在嵩州我就觉得不对,原以为只是父亲做错事,没想到竟然……”
“阿溪,这段日子苦了你了。”
自家妹妹池元朴是最了解不过的,瞧着柔弱,实则跟母亲一样,是位坚强的女子,从小便是有主意的,但家里出了这样的事,她竟然也能处理得当,甚至做了太后的人,得了一官半职。
定是吃了大苦头的,毕竟太后哪有闲工夫管这些事。
“所以兄长得一举得魁,才不枉父亲与我的辛苦。”池宜溪故作轻松说着,轻描淡写就把这段时日自己在京中如履薄冰度日的事揭过。
池宜溪见兄长依然闷闷不乐,便岔开话题:“对了,你不会还没给我找个嫂子吧?”
“这是你一个小姑娘能提的事儿吗?”
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被自家小妹催婚,池元朴有些红了脸。
“哥哥,跟你一般大的可连儿子都会走路了,我且不说没有侄儿吧,连个嫂子都没有,爹走了,谁来当家!”池宜溪装作跟池元朴斗嘴,让他稍微提了精神。
“没事儿,等你这次考中了,说不准就会被榜下捉婿呢!”
“你这丫头越来越没正行了!”
兄妹二人打闹着,也算是浮淡了一直拢在池府头顶的乌云。
稍钝,池元朴说了正事:“你投了太后得了官,日后岂不是就得唯她马首是瞻?”
“如今太后可是夕阳,你这样会不会给自己惹来麻烦?”
池元朴知道妹妹比自己聪明,但还是有些担心。如今谁不知太后就是行将就木,瞧着风光,但也被陛下打落了七八分。指不定哪天就彻底没了权势。
池宜溪一手摸着杯沿,想了很久才道:“我知道兄长所忧,只是我已决定要替父亲完成未尽之事。”
池元朴急道:“连父亲都没做成功的事,你有几分把握能成!且不说你选择的这条路是凶非吉,就凭你一个小小知事,又能动的了那些贵人几根汗毛?”
“不如你先等我有了官身,在朝中有话语权了,你再行动也不迟。左右这事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
池宜溪明白兄长担心的,只是箭在弦上,她已入了局,那就断没有再等等的道理。
杯中茶都有些凉了,池元朴都没等到池宜溪再说一句话。
“罢了,我知劝不动你,你切记要小心行事,有事就跟哥说,我就算再无能,也得保住你性命。池家就剩我们俩了。”池元朴最终还是妥协,他知道妹妹心思重,他不为旁的,只是担心池宜溪跟那些贵人相斗,怕是容易丢了性命的。
“我知道啦,我会注意的。”看到兄长送了口,池宜溪又觉得自己背后也是有了靠山,“日后哥哥在京中做官罩着我就行!”
“诶。”
二人又同去给父亲上了香,池元朴也顾不得放松,径直去书房温书。
再过半月便要考试,此次他定得成功,就算不能为妹妹铺路,但至少不要成为她的拖累才是。
池元朴明白妹妹虽然一句不提自己这段日子在京中遭受的苦楚,单凭他见着妹妹消瘦不少,就觉得这上京的饭可不好吃。既然他回来了,那就得替妹妹分担些才是。
池宜溪见着兄长离去的背影,悬着数月的心才算是落了地。
“和喜和悦,你俩觉不觉着哥哥好像变了?”
两丫头踮起脚望了望池元朴,好生思量了片刻。
和悦率先道:“我觉得少爷长大了。”
和喜中肯的跟着点了点头,附和着说:“我觉得和悦说的对。”
“你俩真该去看看眼疾。”池宜溪撇了嘴往回走。
“诶,小姐说什么呢!我俩怎么就有眼疾了!”
池宜溪猛的止住脚步转身,二人差点没扑上来。
“我哥哥都是为人父的年纪了,说什么长大了,我看你们眼瞎才是真的。”
和喜扯了嘴角,也知方才说的是有些离谱,但他们想表达的意思却是没错。
以往在家中,少爷只顾读书,何曾说过今日这番话。这趟回家还知道担心小姐安危,岂不是成长了,现在只盼着少爷能金榜题名,也不辜负老爷和小姐的期望。
不过池宜溪并过于不忧心兄长考试,她知道哥哥数年苦读,为的就是这次科考,忧思过多,反而会给他徒增压力。
所以虽然池元朴再一次拒绝了去庄府上赏戏的邀请后,池宜溪选择撇下哥哥自己看戏去了。
庄甫新生辰宴在日暮时分,池宜溪同易为春一道上了柳家马车去了庄府。
此刻正值夜市开张,四下皆热闹着。
澧朝国力强盛,百姓安居乐业,所以到了宣明帝这一代,并未设置宵禁,夜游之风一时盛行,位于朱雀主街的夜市更是热闹得很。
“东风斜揭珠帘轻,绛纱笼火照上京。如耍闹去处,朱雀不绝,集市如林。”池宜溪想到自己还在永州时读到的诗句,“当朝一文人写的上京夜间生活当真是据实描述,毫无掺假。”
以往池宜溪虽也自己来逛过,可这次心境倒是完全不一样。
之前虽赞叹,却总觉得融入不进去,今日同好友一道,觉着是真实了许多。想着这次有哥哥在等自己回家,心中也没了凄凉之意。
柳微打趣道:“池小姐当真才女,不像我现在满脑子都是待会儿的戏文。”
三人在车里有说有笑,不多时便到了庄府。
暮色已至,时间正好。
庄甫新正在门口接引着宾客,三人跟在柳父后面行了个囫囵礼便进去了。
柳父也乐得自己女儿终于结交了好友,故而放心让她们玩去了,自己则跟同僚去一旁说着闲话。
入府之后,池宜溪见着四周的景象,方觉这庄甫新是个惯会享受的。
引活水入府。
过了入门的照壁,居然有个不小的池塘,再大些都能赶上一个小湖了,里面游鱼撒曳,荷花亭亭玉立,架游廊庭前,曲折回旋。
四周具挂八角雕花琉璃灯笼照明,琉璃折出的光线华丽且明亮,衬着水色愈发迷离。
乐师皆在水榭之上吹箫弹琴,既不惊扰客人谈话,也能给这朦胧夜色添彩。再远处亭台楼阁里泛着萤萤之光,跟话本子里描写的仙境也差不了几分。
硬要比一比的话,九重仙境过于冷清,这庄府今日人声嚷嚷,宾客盈门。才当是上上品!
这哪里是家宅,分明就是处观景游园。
来往宾客都客客气气地打着招呼。
不过池宜溪观察到有些人也并非官员,看衣着并非寻常白衣,倒像是商贾。早前听说庄甫新以前曾是商贾,没想到捐了官,仍在和他们打交道。
今日来庄府赴宴的人大多都是冲着那上京独一无二的戏台子来的,毕竟每年也就这几个机会能来庄府大饱眼福。
京中虽有模仿的,但看过的人都知道不过是东施效颦罢了。
“今日的曲目还是之前那出春夜…游园…戏…戏什么来着?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