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已入仲秋之末,微冷寒风将枯叶卷着飞入刑部大牢内,仿佛地府送来勾魂签,催命符。
刘崓枯坐牢房内,轻轻摇了摇手里的荷包,细碎的缠糖撞在一起刷刷作响——糖还有很多,可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吃完几块了。
远处脚步声响起,刘崓听出这并非是在数十日间对自己渐渐从生疏到慈爱的那位长者,而且脚步声有三个——
一官二吏,很符合勾决后来拿人的常例。
刘崓苦笑了一下,将糖袋子揣在身上,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带走这东西,至少他不想将之丢弃在这个肮脏冰冷的监牢里。
来人渐渐走进,刘崓却懒得起身,但那人走到牢门口斑驳日光下,刘崓却马上觉出不对——他身后二人里的确有一个是狱卒,但另一个却身着绯色官服,那最前面这位周身拢在黑色罩袍中的,又该是何等了不得的大人物?
刘崓并不畏惧权势,但一直以来待人处事的规矩还是让他缓缓站起了身,对面之人在黑暗里发出一声听不出是不是讽笑的笑声,但再出口的话语,却很温和:
“长宁侯,让你受苦了。”来人掀开兜帽,露出一张年轻的面庞,刘崓几乎已经知道了他是谁,不过来人并未让他多等:
“本宫亦觉得对你不住,然而钦天监今日已奏请陛下,于三日后处决三法司勘定的要案人犯……”
在汴梁,这样自称的当然只有一个人,刘崓赶快拖着沉重锁链规规矩矩施礼拜下:“下官刘崓,见过太子殿下。”
赵钧微微一叹:“其实在盛嗣音来求我的时候,本宫就知道你是被冤枉的,但此事有多复杂诡异,想来你也明白,父皇与我都觉得可惜,却无法明面上回护你,朝堂和斡喇人那边,都需要一个交待,此番本想借盛御史为你和雍州找到解围之机,可惜用尽办法,依然是赶不上了……”
刘崓闻言心一沉,面上却依然平静,再拜道:“多谢殿下,下官明白。”
他低着头,赵钧看不清他的表情,亦听不出他话中任何波澜,当下喟叹:“本宫明白,你为朝廷出生入死,却遭如此构陷,定然会有不甘,但事已至此,希望你不要在法场上搞出什么动静来。”
他的话令刘崓心里很不舒服,但也明白太子并不了解自己,只是因为对雍州的信任,还肯来安抚几句,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可要让他说出自己会老老实实甘心伏诛之类的话,他的确也是真说不出口,只能躬身应了一句:“谨遵太子教令。”
太子有些不忍,也有些别扭,抬手示意他平身,又轻咳一声道:“等盛嗣音回来,可能会很难过,她此番可说是全力以赴了,甚至不惜赔上身家性命。”
刘崓闻言神色微动,太子心道“果然”,便见他上前半步行礼:“殿下这话是什么意思?”
太子眉一扬,露出意外神色:“盛嗣音没跟你说吗?此番她是押上了自己的性命求得为你翻案的机会。”
太子将盛时行当初所求,和立下陪斩的“军令状”之事跟刘崓说了,果见他露出震惊神色,又施大礼求道:
“殿下,自古都没有人犯伏诛还要牵连刑名官员的,再说盛御史又不是断错了案子,怎能令她陪斩,殿下所言,下官无一不从,还请殿下为盛御史周全,不要……”
太子看他这样子,心中感叹也觉得有一点好笑,抬手止住:
“你先别急,我告诉你这些,只是想让你知道,无论是本宫还是盛嗣音都没有放弃过你,特别是她,虽然她口口声声跟本宫说,是为了大梁力保贤才,但本宫也能看出,她亦是将你当做过命的挚友,同样,她也是我从小看着长大的至交好友,说是半个妹妹也不足为过,我怎会真的害她性命?跟你说这些不过是让你走得遗憾少一点,毕竟人生在世,难得一个人肯为你豁出命去。”
听了他这番话,刘崓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太子知道一个人得到自己的死讯,能像他这样冷静已经是极其少见了,也不想再多刺激他,一叹言道:“嗣音所求我并未向父皇说明,只说她以官职前途为代价,或许她此番回来会略降一降品秩,但本宫会在风波过后,再擢升她,你不必担心。”
刘崓这才放下心,却也有复杂交缠的凄凉涌上心头,得了太子应允此案不会牵连代国公一家后,刘崓便长揖相谢,沉默不语。
太子也再无话可说,长叹一声带好兜帽,转身往大牢外走,刑部尚书早就等在那里一路相送,太子临别低声道:“给长宁侯卸了刑具,明日带他梳洗一下,没道理一个朝廷功臣末了一点体面都不给他留。”
众人赶快诺诺应了,鱼贯而出,不多时却有一个身影提着食盒,迈着沉重的步子进了大牢,狱卒早就对他来探望“天字号要犯”之事见怪不怪,此时得了东宫教令,更是拦也不拦,客客气气地送他进去了。
盛濂一路往大牢深处走,越走心里越不是滋味,待看到刘崓,尚未开口先长叹一声,反倒是刘崓上前微躬行礼,盛濂赶快抬手隔着栏杆相扶:“长宁侯,这怎么使得。”
刘崓却是笑着摇摇头:“想来盛伯父也知道了,在下很快就将无事一身轻,这一拜无关品秩官位,只是谢过您这些日子的护持和照拂,也请伯父替我转谢令嫒。”
盛濂蹙眉一叹:“若是这么说,你也别再客气了,短短月余,老夫也没想到竟得了你这么个忘年交,只可惜咱俩的缘分浅了点儿……”他这么说着,竟然席地而坐,打开了手里的提篮,示意刘崓也坐下:
“你跟代国公一样,都是当世英豪,只是他那个性子太闷了,你就比较招人喜欢……”
刘崓见眼前的长者放下身份桎梏,对自己推心置腹,一直沉郁的心情也疏散许多,笑着看盛濂打开食盒端出一碗汤来:“本来今日来的时候,还没听到那令人丧气的事情,我琢磨着天凉了,让内子给你炖了点汤好御寒,早知道……就该带点酒来。”
刘崓喝了一口汤,只觉得清甜美味,笑着摇了摇头:“我并不需要酒来壮胆,我更喜欢这汤里的烟火气。”
盛濂一叹,又微笑了:“你这话说得很像我家行儿,她也总说不喜欢杯中物,只爱喝她娘亲炖的这道汤。”
刘崓低头看着汤碗微微一笑:“怎么,这是盛御史爱喝的?”
“嗯,她们姐弟都爱内子的手艺,数十年不变最馋的就是这道汤了。”
刘崓闻言无语,安安静静地喝完那碗汤,笑看着盛濂:“那伯父您可切莫提今日给我送了这汤,不然我怕嗣音以后喝不下去了。”
盛濂闻言心酸,涌起些泪意,他压了压,长叹一声:“我怕明日就难再来看你了,可有什么话要我转达你父亲,或者有什么话转告我家行儿的吗?”
刘崓想了想,笑着摇摇头:“不必了,此时此刻的话语,就一如这碗汤,一不小心就成了留在心里的刀,如果可以的话,我还是希望他们能尽速忘了我。”
听了他这话,盛濂心生酸楚:“你这个孩子啊……”
再多喟叹也无法止住匆匆光阴,三日后寒风骤起,似乎是为了应秋决之日的萧瑟,京师内一日间沙尘漫天。宫内传出长公主在圣人寝宫殿门前长跪不起的消息,可巳时末,长宁侯刘崓还是被从刑部大牢提出,押赴法场。或许是为了顾全雍州的颜面,抑或东宫仁德,免了游街示众,而是直往五朝门静待时辰。
此时汴京郊外,与盛时行一同自雍州赶回的人只剩下孙九娘还紧紧缀着她,二人飞马向着城内跑——她无法想象,盛时行这么一个官宦闺秀纵马奔驰居然连自己也追不上,但她明白,这不是因为她马术有多高超,而是她真的豁出去了——明明数次险些坠马,却依然连缰绳都不缓一缓……
盛时行一路疾驰入城,一眼就看到在城门口焦急等候的自家弟弟,盛时杰上前拉住自家姐姐的马,喜道:“他们都说来不及了,但我知道姐你一定会回来的!”
盛时行闻言心一沉:“什么来不及了,怎么回事!”
盛时杰抬头看了看天:“还有不到半个时辰了,姐,开斩的日子就在今天,长宁侯已经被押赴五朝门外了,你赶快去救他啊!”
他的话如晴天霹雳,轰得盛时行懵了一瞬,她猛一咬唇,将沿途本就风吹日晒嘴唇直接咬出了个大血口子,钻心的疼痛却也催得她找回了理智,盛时行坐在马背上想了想,将手中一个包裹交给自家弟弟:“这些是证据和我的上奏本章,你拿好,马上去找爹爹,让他往东宫面呈太子殿下,请殿下去求圣旨!”
盛时杰拿起包裹,只觉得其中有千钧重:“姐,我明白了,那你呢!”
盛时行望着五朝门方向一拨缰绳:“开刀问斩说是午时三刻,但真执行起来有早有晚能差小半个时辰,我得去拖延时间!”
盛时杰闻言急得跺脚:“姐,你可不能去劫法场啊!那可是杀头的罪过!”
“胡说什么,照我的话去做,不然才真是要命了!”盛时行无暇多言,一踢马腹带着孙九娘直奔五朝门外。
来到五朝门外法场之上,只见处斩的高台已经搭好,甚至刘崓都已经被押了上去,盛时行一颗心提到嗓子眼,分开人群就要往里冲,想了想又停住,转头对孙九娘道:“九娘,你去随便买点酒菜,然后在周围等着,我唤你再送来给我!”
孙九娘不明就里,但也知道她交代的总没错,点了点头就去办了,盛时行则分开人群,风尘仆仆地出现在众人面前。
刘崓枯坐牢房内,轻轻摇了摇手里的荷包,细碎的缠糖撞在一起刷刷作响——糖还有很多,可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吃完几块了。
远处脚步声响起,刘崓听出这并非是在数十日间对自己渐渐从生疏到慈爱的那位长者,而且脚步声有三个——
一官二吏,很符合勾决后来拿人的常例。
刘崓苦笑了一下,将糖袋子揣在身上,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带走这东西,至少他不想将之丢弃在这个肮脏冰冷的监牢里。
来人渐渐走进,刘崓却懒得起身,但那人走到牢门口斑驳日光下,刘崓却马上觉出不对——他身后二人里的确有一个是狱卒,但另一个却身着绯色官服,那最前面这位周身拢在黑色罩袍中的,又该是何等了不得的大人物?
刘崓并不畏惧权势,但一直以来待人处事的规矩还是让他缓缓站起了身,对面之人在黑暗里发出一声听不出是不是讽笑的笑声,但再出口的话语,却很温和:
“长宁侯,让你受苦了。”来人掀开兜帽,露出一张年轻的面庞,刘崓几乎已经知道了他是谁,不过来人并未让他多等:
“本宫亦觉得对你不住,然而钦天监今日已奏请陛下,于三日后处决三法司勘定的要案人犯……”
在汴梁,这样自称的当然只有一个人,刘崓赶快拖着沉重锁链规规矩矩施礼拜下:“下官刘崓,见过太子殿下。”
赵钧微微一叹:“其实在盛嗣音来求我的时候,本宫就知道你是被冤枉的,但此事有多复杂诡异,想来你也明白,父皇与我都觉得可惜,却无法明面上回护你,朝堂和斡喇人那边,都需要一个交待,此番本想借盛御史为你和雍州找到解围之机,可惜用尽办法,依然是赶不上了……”
刘崓闻言心一沉,面上却依然平静,再拜道:“多谢殿下,下官明白。”
他低着头,赵钧看不清他的表情,亦听不出他话中任何波澜,当下喟叹:“本宫明白,你为朝廷出生入死,却遭如此构陷,定然会有不甘,但事已至此,希望你不要在法场上搞出什么动静来。”
他的话令刘崓心里很不舒服,但也明白太子并不了解自己,只是因为对雍州的信任,还肯来安抚几句,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可要让他说出自己会老老实实甘心伏诛之类的话,他的确也是真说不出口,只能躬身应了一句:“谨遵太子教令。”
太子有些不忍,也有些别扭,抬手示意他平身,又轻咳一声道:“等盛嗣音回来,可能会很难过,她此番可说是全力以赴了,甚至不惜赔上身家性命。”
刘崓闻言神色微动,太子心道“果然”,便见他上前半步行礼:“殿下这话是什么意思?”
太子眉一扬,露出意外神色:“盛嗣音没跟你说吗?此番她是押上了自己的性命求得为你翻案的机会。”
太子将盛时行当初所求,和立下陪斩的“军令状”之事跟刘崓说了,果见他露出震惊神色,又施大礼求道:
“殿下,自古都没有人犯伏诛还要牵连刑名官员的,再说盛御史又不是断错了案子,怎能令她陪斩,殿下所言,下官无一不从,还请殿下为盛御史周全,不要……”
太子看他这样子,心中感叹也觉得有一点好笑,抬手止住:
“你先别急,我告诉你这些,只是想让你知道,无论是本宫还是盛嗣音都没有放弃过你,特别是她,虽然她口口声声跟本宫说,是为了大梁力保贤才,但本宫也能看出,她亦是将你当做过命的挚友,同样,她也是我从小看着长大的至交好友,说是半个妹妹也不足为过,我怎会真的害她性命?跟你说这些不过是让你走得遗憾少一点,毕竟人生在世,难得一个人肯为你豁出命去。”
听了他这番话,刘崓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太子知道一个人得到自己的死讯,能像他这样冷静已经是极其少见了,也不想再多刺激他,一叹言道:“嗣音所求我并未向父皇说明,只说她以官职前途为代价,或许她此番回来会略降一降品秩,但本宫会在风波过后,再擢升她,你不必担心。”
刘崓这才放下心,却也有复杂交缠的凄凉涌上心头,得了太子应允此案不会牵连代国公一家后,刘崓便长揖相谢,沉默不语。
太子也再无话可说,长叹一声带好兜帽,转身往大牢外走,刑部尚书早就等在那里一路相送,太子临别低声道:“给长宁侯卸了刑具,明日带他梳洗一下,没道理一个朝廷功臣末了一点体面都不给他留。”
众人赶快诺诺应了,鱼贯而出,不多时却有一个身影提着食盒,迈着沉重的步子进了大牢,狱卒早就对他来探望“天字号要犯”之事见怪不怪,此时得了东宫教令,更是拦也不拦,客客气气地送他进去了。
盛濂一路往大牢深处走,越走心里越不是滋味,待看到刘崓,尚未开口先长叹一声,反倒是刘崓上前微躬行礼,盛濂赶快抬手隔着栏杆相扶:“长宁侯,这怎么使得。”
刘崓却是笑着摇摇头:“想来盛伯父也知道了,在下很快就将无事一身轻,这一拜无关品秩官位,只是谢过您这些日子的护持和照拂,也请伯父替我转谢令嫒。”
盛濂蹙眉一叹:“若是这么说,你也别再客气了,短短月余,老夫也没想到竟得了你这么个忘年交,只可惜咱俩的缘分浅了点儿……”他这么说着,竟然席地而坐,打开了手里的提篮,示意刘崓也坐下:
“你跟代国公一样,都是当世英豪,只是他那个性子太闷了,你就比较招人喜欢……”
刘崓见眼前的长者放下身份桎梏,对自己推心置腹,一直沉郁的心情也疏散许多,笑着看盛濂打开食盒端出一碗汤来:“本来今日来的时候,还没听到那令人丧气的事情,我琢磨着天凉了,让内子给你炖了点汤好御寒,早知道……就该带点酒来。”
刘崓喝了一口汤,只觉得清甜美味,笑着摇了摇头:“我并不需要酒来壮胆,我更喜欢这汤里的烟火气。”
盛濂一叹,又微笑了:“你这话说得很像我家行儿,她也总说不喜欢杯中物,只爱喝她娘亲炖的这道汤。”
刘崓低头看着汤碗微微一笑:“怎么,这是盛御史爱喝的?”
“嗯,她们姐弟都爱内子的手艺,数十年不变最馋的就是这道汤了。”
刘崓闻言无语,安安静静地喝完那碗汤,笑看着盛濂:“那伯父您可切莫提今日给我送了这汤,不然我怕嗣音以后喝不下去了。”
盛濂闻言心酸,涌起些泪意,他压了压,长叹一声:“我怕明日就难再来看你了,可有什么话要我转达你父亲,或者有什么话转告我家行儿的吗?”
刘崓想了想,笑着摇摇头:“不必了,此时此刻的话语,就一如这碗汤,一不小心就成了留在心里的刀,如果可以的话,我还是希望他们能尽速忘了我。”
听了他这话,盛濂心生酸楚:“你这个孩子啊……”
再多喟叹也无法止住匆匆光阴,三日后寒风骤起,似乎是为了应秋决之日的萧瑟,京师内一日间沙尘漫天。宫内传出长公主在圣人寝宫殿门前长跪不起的消息,可巳时末,长宁侯刘崓还是被从刑部大牢提出,押赴法场。或许是为了顾全雍州的颜面,抑或东宫仁德,免了游街示众,而是直往五朝门静待时辰。
此时汴京郊外,与盛时行一同自雍州赶回的人只剩下孙九娘还紧紧缀着她,二人飞马向着城内跑——她无法想象,盛时行这么一个官宦闺秀纵马奔驰居然连自己也追不上,但她明白,这不是因为她马术有多高超,而是她真的豁出去了——明明数次险些坠马,却依然连缰绳都不缓一缓……
盛时行一路疾驰入城,一眼就看到在城门口焦急等候的自家弟弟,盛时杰上前拉住自家姐姐的马,喜道:“他们都说来不及了,但我知道姐你一定会回来的!”
盛时行闻言心一沉:“什么来不及了,怎么回事!”
盛时杰抬头看了看天:“还有不到半个时辰了,姐,开斩的日子就在今天,长宁侯已经被押赴五朝门外了,你赶快去救他啊!”
他的话如晴天霹雳,轰得盛时行懵了一瞬,她猛一咬唇,将沿途本就风吹日晒嘴唇直接咬出了个大血口子,钻心的疼痛却也催得她找回了理智,盛时行坐在马背上想了想,将手中一个包裹交给自家弟弟:“这些是证据和我的上奏本章,你拿好,马上去找爹爹,让他往东宫面呈太子殿下,请殿下去求圣旨!”
盛时杰拿起包裹,只觉得其中有千钧重:“姐,我明白了,那你呢!”
盛时行望着五朝门方向一拨缰绳:“开刀问斩说是午时三刻,但真执行起来有早有晚能差小半个时辰,我得去拖延时间!”
盛时杰闻言急得跺脚:“姐,你可不能去劫法场啊!那可是杀头的罪过!”
“胡说什么,照我的话去做,不然才真是要命了!”盛时行无暇多言,一踢马腹带着孙九娘直奔五朝门外。
来到五朝门外法场之上,只见处斩的高台已经搭好,甚至刘崓都已经被押了上去,盛时行一颗心提到嗓子眼,分开人群就要往里冲,想了想又停住,转头对孙九娘道:“九娘,你去随便买点酒菜,然后在周围等着,我唤你再送来给我!”
孙九娘不明就里,但也知道她交代的总没错,点了点头就去办了,盛时行则分开人群,风尘仆仆地出现在众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