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元良被人拥着,对上申远殷切的目光是,脸色绷得愈发紧。
最后,他认命般地打鼻尖抒出口气,痛惜道:“殿下感念陛下大去,一时太过伤心,病倒了。想殿下也是至孝之心,我等便不要多做打扰,容殿下好生修养罢。”
“……”
众人皆沉默了一瞬,但仍旧跟着纷纷应和,感叹太子殿下至真至孝之情。
这样的说辞他们其实也不信,但他们中很多人本也不是为了探寻太子究竟如何来的,既给了个说得过去的结果,他们知晓了便是,没必要不识相的非要追根究底。
至于有些别的心思的,秦元良身为丞相,方才还在这里领着众臣求见殿下,如今进去了一会,态度便全然变了。说明他也认可了太子比举,即便他们这些人此刻不信,也不可能再越过首官去质疑太子。
不信首官也不信储君,是想做什么呢?造反吗?
申远也看出其中恐怕另有隐情,面色微微一变,却也不会当众质疑。
他趁着众人被引去用膳的时候,才悄悄拉着秦元良细问了几句。
他与秦元良皆位列公卿,即便用膳也有自己的地方。
秦元良被他问得实在无奈,才隐晦了说了两句。
“总之也没什么别的法子,当务之急还先稳住局势,其余的,只能等太子醒过来再议。”
申远略有些怅然地看了看外头,分明是春日明媚,却仿若多事之秋。
·
等众人皆散去,江希明才入内问楚君凝:“太子既给了您手诏,您方才为何不用?”
楚君凝略看了一旁的青蔻和应锦一眼,却也没避开她们。
“宋玉还没死呢。”她夹了一筷子鱼放到碗里,又顿了一会,然后才停了箸,抬起头来看向江希明,“而且,为什么你觉得,你们给了我就要接受?”
“他妄图以性命和江山来偿还,可是那么多人命,根本就是这些可以偿还的。他便是付出再多,都不可能还得了。而我,也不可能替故去之人原谅,他们是为楚国而死,不是为我。”
“我没有资格替他们原谅。”
应锦看向她,略微张了张嘴,尚未来得及说出口,有听她看着江希明继续道:“所以,你们的那些赔偿,我不会接受,也不会原谅。”
江希明皱了皱眉:“可是,便一点转圜的余地都没有吗?您分明也知道楚国的事情并非殿下所愿。您觉得殿下无辜却从中得益,所以殿下什么也不要。”
“而且……”他看着楚君凝,缓声道:“而且您分明,也很在意殿下,不是吗?”
楚君凝垂下眼,略微抿了抿唇,良久未出声。
就在众人都觉得她不会再答的时候,她终于出了声。
“……是。”这大约是她第一次当着他人的面亲口承认她的在意,众人皆抬起眼来看着她,可她接下来的话却更让人不知该如何回答。
她说:“就是因为我在意,因为知道所有事情非他本意,他与我,皆不过是受洪流裹挟、身不由己,才更不能接受这样的偿还。”
她就是太清楚太明白,才更不能心安理得的接受这一切。她没办法挣脱楚国公主身份,便注定要对为楚国而死的那么多人负责,便注定,没办法回应宋玉这样倾尽一切的付出。
由他一人承受所有,她已然有所亏欠,便不能再任由自己亏欠更多了。
她其实有时候也会想,若是宋玉同宋俨一样,当真狠心算计,便好了。她便不会这样痛苦犹豫,无从抉择。
江希明一时哑然,最终没再说什么,转身去室内看照看宋玉了。
应锦有些担忧地看向楚君凝,她曾经也很希望公主能杀了宋玉,重立楚国,她入宫后,同楚君凝提起此事,她也向来配合。
她原本是很庆幸的,可如今确觉得,公主的理智与克制未必是好事。若她少些理智和良知,便不会这样艰难,宋玉用全部向公主证明一片真心,公主原本也可以放下那些仇恨,接受宋玉的心意,同宋玉好好在一起。
但宋玉的身份实在特殊,对公主来说,逝者永远不可偿还,她不可能因为宋玉为她做到这一步就原谅宋国给楚国带来的伤害,因此没有办法毫无芥蒂地接受身为仇人之子的宋玉。
可恰又因为宋玉本身无辜,她的良知便也无法心安理得地看着实际上没做错什么的宋玉这样自毁般的付出。
她谁都不想亏欠,却又不得不有所亏欠,于是便只能陷在其中,在两厢裹挟下痛苦煎熬。
她实际上,是在和自己较劲,
可是她的公主,不该是这样的。
她应当灼热如中天之日,华光熠熠。如九霄丹凤,尊贵张扬。
“殿下的心意奴知晓。”她看着楚君凝,终于开口:“可是殿下,或许,他们也盼着殿下好呢?逝者固然当惦念,可活着的人,难道不是更重要吗?”
青蔻点了点头附和:“我母亲也同我说,人活着,便是要向前看的。珍惜当下,才能不留遗憾。”
楚君凝忽然笑了一下,同青蔻道:“你母亲究竟同你说了多少道理。”
她略微顿了一下,才继续道:“可是那是不一样的。他们盼我好,是好意。可他人的善心好意,不该成为我纵容自己失德的借口。”
她也曾从他们那里受尽好处,又怎么能心安理得的用“他们也想我好”这样自欺欺人的借口,去原谅这其中天大的仇恨。
她既承着众人的好意,便也该对得起这份好意才是。
应锦同青蔻见劝不下她,便也不再说,她们谁都不是公主,即便应锦也是楚国人,可她遭受的痛苦也远不及公主所受万一。
就像公主没有办法替死去的人原谅,她们也没有立场要求公主放下。
真说着,青蔻看见楚君凝又有些疲惫地揉了揉额头,也开始皱眉:“您又困了么?”
楚君凝皱着眉,眼前有些发晕,忍不住伸手拍了拍额头,想让自己清醒些:“可能是昨夜实在没怎么睡好,今日便更容易觉得困些。”
应锦有些奇怪地看了青蔻一眼,她们睡得也不算多,可也远不至于困得这样厉害。但转念一想,公主原本身体便不好,昨晚之事也远比她们更耗神,比她们更容易累恐怕也是正常。
便道:“那您便趁着这会儿没什么事情,先去歇会吧。”
楚君凝实在难受,只能点了点头先去歇下。
青蔻看着榻上很快便入睡的人,忍不住对应锦道:“我总觉得,太子妃近来困得有点频繁。”
应锦自然也有所察觉,公主从前是极其能熬的一个人,睡得虽晚精神却不怎么影响,远不像如今这样容易犯困。
可公主毕竟病了那么久,昨夜又是一番折腾,所有的一切虽有些奇怪,却也算合理。更何况陈术昨夜才诊过,说没什么事情。
青蔻又道:“陈太医说是因为太子妃先前损了身子,如今才更容易犯困,可太子的近来明明好了一些,她先前病得比这厉害的时候,也不见得困成这样。”
那时候太子妃整日惦念着国仇家恨,夜里更是难以安眠,最严重的时候陈术开的药方里还要添些安神助眠的药才行。可即便是如此,也没有困乏到如今这样的程度。
应锦皱了皱眉,有些担忧。
“等明日陈太医来时再问问吧。”
.
陈术此刻正到处翻找了太医院的典籍,他昨夜给楚君凝诊脉时,便察觉到脉象有异,却又不太明显,更看不出什么症状。
她身边的侍女也只说是比寻常更容易困乏,但只是困乏应当不会如此。
他从昨夜回来一个睡了一会,其余时候便一直在翻书,也请教过其他太医,皆未能找到答案。
他这回比第一次给楚君凝看诊还要急,第一次虽然难救,但终归知晓病症,有方向能解。
可如今确是两眼一抹黑,到处抓瞎,只能凭借感觉开药来试。
只可惜看起来却有些无济于事,几日下来楚君凝除却困倦外,其他的症状开始显露。
比如——记忆开始逐渐混沌。
但她大约还是能记得的,只是有些时候会陷入一刹的迷茫,她大约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却有些记不清细节。
而她最先模糊的,是楚国国破的那日。
陈术凭着显露的表症翻遍了医药典籍,才终于在一本地方异志里找到了一个近似的答案。
失魂草,又名忘忧草,生于瘴南之地,却并不多见。其效在逐渐忘却平生苦痛之事,故而又名忘忧。
但实际并非如此,若当真只是忘忧,便不会叫失魂草了。
忘记痛苦只是一开始的初症,到最后会忘记所有事情,行为呆愣痴傻,恍若失魂之症。说白了就是个伤脑子的东西。
但其中却并没有提到困乏之症,陈术猜测,其中应当还加了些别的东西。
但陈术仍有不解的地方。
从寻常药石典籍中没有记载便能知晓,失魂草并不多见。瘴南之地,更在齐国南境。这样的东西,为什么会出现在宫中。
更另陈术不解的是,现在太子妃的用药一直都是他亲自开方抓的药,然后由太子妃身边的人亲自来取,再亲自照看煎熬,理应也不会出现什么问题才对。
至于寻常用度,皆是由太子妃身边的人亲自料理,太子妃先前连东宫都出不得,更不可能有其他投毒的机会。
那究竟,是怎么中的毒呢?
他思索了半晌,猛然起身,一个个的打开药柜的抽屉。
终于在打开当归的药屉时,心中顿时凉了下来。虽说药材沾染药渣细粉是正常,可他伸手捏起一片当归,沾染的药粉碎屑细看之下明显比其他的要多许多。
自前太子宫变后,宫中人丁凋敝,后面太医院看诊送药的便只有陛下和太子妃。
而当归,只有太子妃的药方中有,且是休息的药材。
这样靠着沾染的药粉投毒,一次的量并不多,必然得多用许多次才能起作用,也就意味着,在药材中下毒,必然有一段时间了。
在太医院中,能接近这药柜又清楚知晓两个人药方区别的,便只有太医院中的几个太医和专门看管药材的药丞。
但太医院中人除了他,其他人连太子妃都没怎么见过,更不会无缘无故的想要毒害太子妃。
那便只可能是受人指示,能指使太医院中人长期如此大费周章下毒的,恐怕,只有陛下了……
他面色微变,匆匆往东宫赶去。
最后,他认命般地打鼻尖抒出口气,痛惜道:“殿下感念陛下大去,一时太过伤心,病倒了。想殿下也是至孝之心,我等便不要多做打扰,容殿下好生修养罢。”
“……”
众人皆沉默了一瞬,但仍旧跟着纷纷应和,感叹太子殿下至真至孝之情。
这样的说辞他们其实也不信,但他们中很多人本也不是为了探寻太子究竟如何来的,既给了个说得过去的结果,他们知晓了便是,没必要不识相的非要追根究底。
至于有些别的心思的,秦元良身为丞相,方才还在这里领着众臣求见殿下,如今进去了一会,态度便全然变了。说明他也认可了太子比举,即便他们这些人此刻不信,也不可能再越过首官去质疑太子。
不信首官也不信储君,是想做什么呢?造反吗?
申远也看出其中恐怕另有隐情,面色微微一变,却也不会当众质疑。
他趁着众人被引去用膳的时候,才悄悄拉着秦元良细问了几句。
他与秦元良皆位列公卿,即便用膳也有自己的地方。
秦元良被他问得实在无奈,才隐晦了说了两句。
“总之也没什么别的法子,当务之急还先稳住局势,其余的,只能等太子醒过来再议。”
申远略有些怅然地看了看外头,分明是春日明媚,却仿若多事之秋。
·
等众人皆散去,江希明才入内问楚君凝:“太子既给了您手诏,您方才为何不用?”
楚君凝略看了一旁的青蔻和应锦一眼,却也没避开她们。
“宋玉还没死呢。”她夹了一筷子鱼放到碗里,又顿了一会,然后才停了箸,抬起头来看向江希明,“而且,为什么你觉得,你们给了我就要接受?”
“他妄图以性命和江山来偿还,可是那么多人命,根本就是这些可以偿还的。他便是付出再多,都不可能还得了。而我,也不可能替故去之人原谅,他们是为楚国而死,不是为我。”
“我没有资格替他们原谅。”
应锦看向她,略微张了张嘴,尚未来得及说出口,有听她看着江希明继续道:“所以,你们的那些赔偿,我不会接受,也不会原谅。”
江希明皱了皱眉:“可是,便一点转圜的余地都没有吗?您分明也知道楚国的事情并非殿下所愿。您觉得殿下无辜却从中得益,所以殿下什么也不要。”
“而且……”他看着楚君凝,缓声道:“而且您分明,也很在意殿下,不是吗?”
楚君凝垂下眼,略微抿了抿唇,良久未出声。
就在众人都觉得她不会再答的时候,她终于出了声。
“……是。”这大约是她第一次当着他人的面亲口承认她的在意,众人皆抬起眼来看着她,可她接下来的话却更让人不知该如何回答。
她说:“就是因为我在意,因为知道所有事情非他本意,他与我,皆不过是受洪流裹挟、身不由己,才更不能接受这样的偿还。”
她就是太清楚太明白,才更不能心安理得的接受这一切。她没办法挣脱楚国公主身份,便注定要对为楚国而死的那么多人负责,便注定,没办法回应宋玉这样倾尽一切的付出。
由他一人承受所有,她已然有所亏欠,便不能再任由自己亏欠更多了。
她其实有时候也会想,若是宋玉同宋俨一样,当真狠心算计,便好了。她便不会这样痛苦犹豫,无从抉择。
江希明一时哑然,最终没再说什么,转身去室内看照看宋玉了。
应锦有些担忧地看向楚君凝,她曾经也很希望公主能杀了宋玉,重立楚国,她入宫后,同楚君凝提起此事,她也向来配合。
她原本是很庆幸的,可如今确觉得,公主的理智与克制未必是好事。若她少些理智和良知,便不会这样艰难,宋玉用全部向公主证明一片真心,公主原本也可以放下那些仇恨,接受宋玉的心意,同宋玉好好在一起。
但宋玉的身份实在特殊,对公主来说,逝者永远不可偿还,她不可能因为宋玉为她做到这一步就原谅宋国给楚国带来的伤害,因此没有办法毫无芥蒂地接受身为仇人之子的宋玉。
可恰又因为宋玉本身无辜,她的良知便也无法心安理得地看着实际上没做错什么的宋玉这样自毁般的付出。
她谁都不想亏欠,却又不得不有所亏欠,于是便只能陷在其中,在两厢裹挟下痛苦煎熬。
她实际上,是在和自己较劲,
可是她的公主,不该是这样的。
她应当灼热如中天之日,华光熠熠。如九霄丹凤,尊贵张扬。
“殿下的心意奴知晓。”她看着楚君凝,终于开口:“可是殿下,或许,他们也盼着殿下好呢?逝者固然当惦念,可活着的人,难道不是更重要吗?”
青蔻点了点头附和:“我母亲也同我说,人活着,便是要向前看的。珍惜当下,才能不留遗憾。”
楚君凝忽然笑了一下,同青蔻道:“你母亲究竟同你说了多少道理。”
她略微顿了一下,才继续道:“可是那是不一样的。他们盼我好,是好意。可他人的善心好意,不该成为我纵容自己失德的借口。”
她也曾从他们那里受尽好处,又怎么能心安理得的用“他们也想我好”这样自欺欺人的借口,去原谅这其中天大的仇恨。
她既承着众人的好意,便也该对得起这份好意才是。
应锦同青蔻见劝不下她,便也不再说,她们谁都不是公主,即便应锦也是楚国人,可她遭受的痛苦也远不及公主所受万一。
就像公主没有办法替死去的人原谅,她们也没有立场要求公主放下。
真说着,青蔻看见楚君凝又有些疲惫地揉了揉额头,也开始皱眉:“您又困了么?”
楚君凝皱着眉,眼前有些发晕,忍不住伸手拍了拍额头,想让自己清醒些:“可能是昨夜实在没怎么睡好,今日便更容易觉得困些。”
应锦有些奇怪地看了青蔻一眼,她们睡得也不算多,可也远不至于困得这样厉害。但转念一想,公主原本身体便不好,昨晚之事也远比她们更耗神,比她们更容易累恐怕也是正常。
便道:“那您便趁着这会儿没什么事情,先去歇会吧。”
楚君凝实在难受,只能点了点头先去歇下。
青蔻看着榻上很快便入睡的人,忍不住对应锦道:“我总觉得,太子妃近来困得有点频繁。”
应锦自然也有所察觉,公主从前是极其能熬的一个人,睡得虽晚精神却不怎么影响,远不像如今这样容易犯困。
可公主毕竟病了那么久,昨夜又是一番折腾,所有的一切虽有些奇怪,却也算合理。更何况陈术昨夜才诊过,说没什么事情。
青蔻又道:“陈太医说是因为太子妃先前损了身子,如今才更容易犯困,可太子的近来明明好了一些,她先前病得比这厉害的时候,也不见得困成这样。”
那时候太子妃整日惦念着国仇家恨,夜里更是难以安眠,最严重的时候陈术开的药方里还要添些安神助眠的药才行。可即便是如此,也没有困乏到如今这样的程度。
应锦皱了皱眉,有些担忧。
“等明日陈太医来时再问问吧。”
.
陈术此刻正到处翻找了太医院的典籍,他昨夜给楚君凝诊脉时,便察觉到脉象有异,却又不太明显,更看不出什么症状。
她身边的侍女也只说是比寻常更容易困乏,但只是困乏应当不会如此。
他从昨夜回来一个睡了一会,其余时候便一直在翻书,也请教过其他太医,皆未能找到答案。
他这回比第一次给楚君凝看诊还要急,第一次虽然难救,但终归知晓病症,有方向能解。
可如今确是两眼一抹黑,到处抓瞎,只能凭借感觉开药来试。
只可惜看起来却有些无济于事,几日下来楚君凝除却困倦外,其他的症状开始显露。
比如——记忆开始逐渐混沌。
但她大约还是能记得的,只是有些时候会陷入一刹的迷茫,她大约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却有些记不清细节。
而她最先模糊的,是楚国国破的那日。
陈术凭着显露的表症翻遍了医药典籍,才终于在一本地方异志里找到了一个近似的答案。
失魂草,又名忘忧草,生于瘴南之地,却并不多见。其效在逐渐忘却平生苦痛之事,故而又名忘忧。
但实际并非如此,若当真只是忘忧,便不会叫失魂草了。
忘记痛苦只是一开始的初症,到最后会忘记所有事情,行为呆愣痴傻,恍若失魂之症。说白了就是个伤脑子的东西。
但其中却并没有提到困乏之症,陈术猜测,其中应当还加了些别的东西。
但陈术仍有不解的地方。
从寻常药石典籍中没有记载便能知晓,失魂草并不多见。瘴南之地,更在齐国南境。这样的东西,为什么会出现在宫中。
更另陈术不解的是,现在太子妃的用药一直都是他亲自开方抓的药,然后由太子妃身边的人亲自来取,再亲自照看煎熬,理应也不会出现什么问题才对。
至于寻常用度,皆是由太子妃身边的人亲自料理,太子妃先前连东宫都出不得,更不可能有其他投毒的机会。
那究竟,是怎么中的毒呢?
他思索了半晌,猛然起身,一个个的打开药柜的抽屉。
终于在打开当归的药屉时,心中顿时凉了下来。虽说药材沾染药渣细粉是正常,可他伸手捏起一片当归,沾染的药粉碎屑细看之下明显比其他的要多许多。
自前太子宫变后,宫中人丁凋敝,后面太医院看诊送药的便只有陛下和太子妃。
而当归,只有太子妃的药方中有,且是休息的药材。
这样靠着沾染的药粉投毒,一次的量并不多,必然得多用许多次才能起作用,也就意味着,在药材中下毒,必然有一段时间了。
在太医院中,能接近这药柜又清楚知晓两个人药方区别的,便只有太医院中的几个太医和专门看管药材的药丞。
但太医院中人除了他,其他人连太子妃都没怎么见过,更不会无缘无故的想要毒害太子妃。
那便只可能是受人指示,能指使太医院中人长期如此大费周章下毒的,恐怕,只有陛下了……
他面色微变,匆匆往东宫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