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约定好的城门口,翠儿瞧见赶来的谢蕴不满责问:“今日何故迟了半刻钟,叫我们在这里白白的等着。”
本是理亏,谢蕴垂首道歉。
本义愤填膺指责谢蕴的翠儿,见她这般低的姿态,不好再言,她瘪了瘪嘴:“今日便算了,明日可不许再迟了叫我们等。”
“不会了。”谢蕴应声提起衣摆,登上马车,华丽的马车被车夫稳稳的驾驶着向别庄去。
到了别庄仍旧是先去许嬷嬷的住处,为她按了腰,又有侍卫来接她去萧笈处,许嬷嬷似是察觉到她满腹的离别伤感之意,语调悠长:“人生聚散终有时,但又何处不相逢,谢大夫莫要伤怀。”
兴许,不久便会重逢呢?
人生命数无定数,谢蕴并不是无情,相反她远离故土,与亲人离散,再与人分别之时最是不舍,只是一次次的生离死别让她在心中告诉自己,分别才是这世上的常态,她不能太过于依赖,太过于贪恋短暂的欢聚。
但,分别并不意味着再无重逢之日,只要人还在这世上活着,何愁没有再见之时,她能期盼与钟玄的重逢,也定能等来与父兄的重聚。
她的眉眼舒展,知道这是许嬷嬷在开导她,她俯首向许嬷嬷道谢,而后跟着侍卫向那竹林走去。
竹林之中,萧笈仍旧是那般闲适自在,他已经摆好棋局,端坐那处像是一位等待老友来闲谈一手的寻常故人。
起初谢蕴还谨记着礼数,但在一局终了,她差他半子而败落之时,才惊觉,她不知何时竟然忘却了对面之人的身份。
仿佛两人真的是故友一般。
这松懈令谢蕴警觉,她收敛神色愈发恭敬,挺直脊背不叫自己失了礼仪与分寸,做好这些方才抬眸,却见对面的人拿着淡淡的眉眼睨着她提醒:“你刚刚已经饮了孤倒的三杯茶了。”
萧笈的神色依然淡漠,谢蕴看着眼前斟满了茶水的杯子,不知该如何作答,半响她起身跪在了地上,躬身垂首:“民妇无状,冲撞了殿下,望殿下恕罪。”
谢蕴的神色恭敬,萧笈看了她良久,神色渐渐淡下来,他又恢复了冷淡疏离的模样,在谢蕴的跪拜之中起身,临走之时却又回眸丢下:“探子传来消息,你的父兄数年前曾在北地出没过,若要最近的消息,还需要再等些时日。”
竟然当真探查到了父兄的消息,这令谢蕴欣喜若狂,当她回过神欲道谢之时,萧笈不知道何时已经走远。
他的身姿随性洒脱,却始终带着王室从小教养出来的气度仪态,明明是那般尊贵之人,谢蕴却恍然一瞬从他的身上看出了孤寂。
这世上,竟然有连生在王室这样的身份都完不成的心愿,得不到的东西吗?
转念,谢蕴又觉得这样的念头荒唐,若是事事能够顺遂心意,北地恐怕早就已经被收复,流离失所的人早就回到了故土。
这样的话,萧氏王庭又何须依仗褚绍这样的枭雄,她的夫君又岂会战死沙场,终究是人人都有求不得之事。
这几日谢蕴每日都去南郡城外别庄,她心中期盼传来父兄踪迹更加确切的消息,却迟迟等不来,甚至并不能见到萧笈。
***
而原本以为只需要两三日便能折返南郡的李节被绊住了脚,他去南郡下辖的县收购粮草受到了重重的阻碍,县令不是推说仓里没有余粮,便说百姓不易。
别无他法的李节打算去粮店和百姓的手中买,却都被拒之门外。
奔走了一日未曾买来半石粮食的李节急的心下焦急,知晓这是县令刻意为难,若是往日他自有时间去磨,但是蜀军出征在即,耽误不得。
不得已他将渠县的情况写成了书信,命属下快马加鞭送到了南郡的府衙,褚绍拆开了书信一目十行扫过书信的内容,他的神色微沉,沉吟片刻果断:“将本督的马牵来。”
宋岩套好了马,随着褚绍奔赴向渠县。
褚绍一心人在半夜时分到达渠县,渠县城门上的士兵原本还想拦,被马上之人的身份吓住,待确认了他们的令牌后,快速的打开了城门将褚绍一行人放入了城中。
此时已然到了宵禁之时,整个渠县内静悄悄的,县令府大门紧闭,守门的门房打着盹,忽然被一阵马蹄声惊醒,他起身走出来正想大喝质问,却被冰冷的刀刃抵在了脖子上。
晾着李节的渠县县令此时正是好梦正酣,在感觉到脖子上的凉意从梦中惊醒的时候仿佛还以为在梦中。
待他意识到脖子上架着的是刀,慌乱过后又很快故作镇定恐吓:“你们是什么人,可知道这是何处,行刺朝廷命官你们不要命了?”
夜里用刀抵着他的人冷哼出声。
半响不见动作,钱豫南脸上的横肉抖动,换了副好商量的姿态试探:“本官乃这渠县的县令,你们要什么,放了本官,本官给你们!!”
“两千石粮食。”
一道冰冷的声音不疾不徐。
屋子里面的烛火被点上,昏暗的烛光渐渐燃起来,钱豫南看清楚了这屋子中的情形,吓的瞪大双眼。
一屋子全都是拿着刀,寒意凛凛的黑甲侍卫,而正中央桌子上坐着的是褚绍,待惊慌过后钱豫南略微冷静下来。
他装傻反问:“总督这是何意?”
褚绍坐在不远处的桌子上,他的目光冰冷看着装傻充愣的渠县县令,直问:“钱县令,本督要两千石粮食,能不能给?”
他的声音不容置喙,虽是问句,却没有给钱豫南选择的余地。
钱豫南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心中思量,眼前之人位高权重,可褚绍的上面还有王谢,还有朝廷,他不相信褚绍当真敢对他做出什么事情。
钱豫南神色不忿,推诿:“褚大人,即便你是荆州总督位高权重,却也不能这般恣意妄为夜闯民宅!”
钱豫南接到上头的密信之后,便做好了褚绍会发难的准备,但他压着下面的百姓不给卖粮食,咬死渠县粮仓里头没有余粮,晾褚绍也拿他没有办法。
想到此处,他梗着脖子:“总督深夜来渠县是为了粮食,那下官也就明说了,渠县粮仓里面没有粮食,总督若是有钱,只管去找百姓买”
“渠县是土地肥沃,是荆州每年产粮最多的县之一,这些年荆州太平无天灾人祸,若是渠县的粮仓里面没有粮食,那便只有一种可能。”
褚绍锐利的目光看向被架着的钱豫南,他顿了顿,一字一顿说道:“被渠县县令贪墨了。”
褚绍说完漫不经心起身走到房门口,对着宋岩声音平淡,但是吐出来的话落在钱豫南耳中仿佛是吐着信子的毒蛇一般让人浑身发冷。
“贪官污吏,按律斩。”
宋岩的快刀划破钱豫南的皮肤,意识到褚绍就是个疯子真的会杀了他,钱豫南扑通一声跪在褚绍的身后,求饶:“总督大人,此乃误会,渠县的粮仓有存粮,有两千石!”
褚绍离开的脚步顿住,他回头冰冷的目光审视着钱豫南,似乎是在考量对方说的话是否可信。
他考量的越久,钱豫南抖的越厉害,终于褚绍示意宋岩的动作停下,他回头重新坐回椅子之中,注视着跪在地上的人。
钱豫南感觉到那阴森冰凉的触感从脖子上离开,才跌跪在地上。很快,他又跪伏在地上,求褚绍:“总督大人,今日我将这粮给你必然招致张大人的不满,日后下官愿意归顺制宪,望制宪大人庇佑。”
今日钱豫南惜命给了褚绍粮食,张钊乃至背后的王氏皆会不满,唯有归顺褚绍方才有一线生机。
识时务者为俊杰。
褚绍声音平淡的仿佛刚刚的威胁不曾发生过一般,似乎还带着一缕轻笑俯身将人扶起来说道:“钱大人乃荆州的属官,本督自然会管。”
能屈能伸,令钱豫南越发惊疑。
黑夜之中,快马从赶到到离开,前后不到一个时辰,赶到驿站天色已经渐渐泛白,李节看到褚绍的到来长长的松了一口气迎了上去。
他没有表情丢给李节一把钥匙,道:“天亮后带人去粮仓清点粮食,运输至南郡。”
褚绍甫一来便解决了渠县粮草之困,令举步不前的李节面色羞愧,更是明白当初褚绍与连融的举措方是正确的。
这荆州不与他们一条心,即便是以礼相待这些人也不会听他们的。
到了驿站内室,李节将渠县遇到的阻碍越说,褚绍的眼中的神色越冷。
当初在蜀中之时,他们都以为王谢就算党同伐异但至少会顾全大局,但是如今看来他们竟然是连大局都不顾了都要将褚绍置于死地。
褚绍的声音泛冷,他看着远处的眸色发黑:“本督知道了。”
一股杀意扑面而来。
此时天外天色已然大亮,李节便要抓紧去渠县粮仓,他临走之时又顿住脚步看向褚绍,面色有些欲言又止。
褚绍看向他:“易知想说何事,直说便是。”
只是很快褚绍眼中的兴味消散,取而代之的是让人不易察觉的不悦,因为李节问的是关于谢氏女的。
褚绍的神色很淡,他似是漫不经心:“易知便这般关心谢氏女?”眼中的眸光锐利。
意识到此时他公务在身,还在心中惦念着谢蕴是为不对,是以未再问下去,他向褚绍行礼急匆匆的带着人去渠县粮仓,没有察觉到褚绍脸上渐深的神色。
看着李节的背影,褚绍眸色转深,关于谢氏女,原本褚绍撤掉了的暗卫在周奇与林氏带人去清水巷闹过之后,被重新安排过去。
这一去让褚绍发现了一件令人意外的事情,褚绍眸光微闪,他或许当真看轻了这谢氏女。
***
这两日,因为钟玄的离开,几人都尚且未曾适应过来,周娴数次拿错碗筷,待到将饭盛好,才反应过来盛多了一份。
又落寞的将多的那一份放回锅中,周母亦然,每日餐食都做了四人的分量,待到吃完剩下许多,盯着剩下的饭菜幽幽叹息。
昨日的时候,谢蕴同许嬷嬷告了假,今日不去别庄,而是同着周娴一块儿到了荆州书院,当日周娴与钟玄在书院遇到麻烦,是她亲自去书院院长付彼文处求情。
如今钟玄离开,合该亲自登门去给这个不辞而别的人说明缘由。
付彼文闻言满眼惋惜,他曾过问过书院学生的课业,钟玄的才华鲜少有人能及,若是假以时日得到举荐,定能得到赏识。
不过,对于钟玄的身世,当时得知他既不姓谢,亦不姓周的时候就猜到了大概,如今能够有亲人寻来自然是好的。
只是走的这般着急有些蹊跷,不过付彼文不是多管闲事之人,且谢蕴拿来的书信上确实是钟玄的字迹,便也没再追问。
娴姐儿下学要到傍晚的时候了,谢蕴没有等她,在拜别了付院长后便折返回家中。
却在走到清水巷口之时,发现了熟悉的身影。
是萧笈的暗卫。
昨日她已经给许嬷嬷告了假,况且别庄里面有医术高明的府医,若是没有旁的事情不会轻易来寻她。
谢蕴脑中闪过一个猜测,她心中微微激动,却还是极力克制,抬眼望向沉默寡言存在感极低的暗卫,企图先问出来些什么印证自己的猜测,她声音暗含期待:“可是有什么事情?”
暗卫未曾回答给谢蕴做了个请的手势,他记着谢蕴的叮嘱,并未将马车停在清水巷口,而是依照约定停在南郡城门口。
谢蕴一路跟在暗卫身后,在城门外登上马车,她抚着胸口砰砰跳动的心脏,一路上迫不及待。
虽是如此,她却没有再追问暗卫,若是他能够说,在她第一次问的时候便已经说了。
在她见到萧笈的那一刻之后,谢蕴的猜想终于得到了证实,她从萧笈手中接过密信,上面写着:“豫州谢清安、谢蔹三月前出没岐州。”
萧笈说:“我的暗卫能够查到的就这些。”
三个月前,或许是谢清安与谢蔹察觉到什么,故意隐匿了行踪,隔了太久,叫人无从查起,彻底失去了两人的踪迹。
谢蕴捏着信纸的手收紧,这个结果于她来说已经足够好了,离散了数年的人,确认还活着,确认她们曾出现在什么地方过,已经是奢求了。
她向萧笈叩首:“多谢殿下。”
这模样是萧笈讨厌的恭敬疏离,但里面夹杂着谢蕴真心实意的谢意而不是畏惧,便也不让人觉得那么讨厌了。
萧笈看着谢蕴,问她:“接下来作何打算?”
岐州靠近中原,常年被西凉与后秦侵扰,如今更是恐有战乱,便是萧笈的势力也并不能在这样的情形下去岐州找人。
谢蕴神色坚定:“前路艰险,但是民妇不会放弃去找父兄。”
她说到此处似是想到什么,顿了顿继续道:“民妇知道殿下为难,会自己想法子。”
谢蕴便是这般,她不喜被人为难,也看得清局势不喜为难旁人,遇事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求着他人帮忙,而是自己想法子。
即便萧笈没有想要为了谢蕴去趟岐州这一趟浑水,但是不被丝毫需要的感觉还是令人心中不愉。
不过萧笈没有再说什么。
萧笈目送谢蕴离开,在她走后不久,许嬷嬷从暗处出来,许嬷嬷问萧笈:“殿下,谢姑娘没有开口让你帮忙吗?”
“她有自知之明。”
萧笈抖落衣袍上几不可见的尘土,垂眸落在谢蕴未曾带走的暗信之上,语气里透露出了些不快。
这些年,萧笈不问政事,做乡间闲云野鹤,但是南梁朝廷里面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他,他的那些兄弟更是时时刻刻想要将他踩入泥淖之中,他一动作便会招致来无数的猜忌。
谢氏的恩情与对谢蕴的欣赏还不值得萧笈去招致那些猜忌。
越是这般,许嬷嬷便越是遗憾,谢蕴这般聪慧的女子若是留在殿下身边,定能排解殿下的孤寂,只可惜了。
谢蕴从马车上下来,却未曾立即折返回清水巷,而是朝着南郡李节的府邸去。
她去时在李府门前徘徊,谢蕴并不确定李节是否回来了,往日她不会做这般莽撞蠢笨之事,但是今日确实等不及,需得做些什么才叫她心中略定。
她必须向李节确认一件事情,也唯有去向李节确认。
李府的小厮瞧见谢蕴徘徊,当她做什么歹人,便要上前驱赶,谢蕴看出了小厮的不喜,她顿了顿解释:“我不是歹人。”
又问:“今日李大人可会归府?”
见她果然是来寻李节的,如何还会听她是不是歹人,更加大声驱赶。
见状谢蕴意识到小厮并不会回答她这个问题,是她病急乱投医了,冷静下来后谢蕴与李府拉开些距离,声音彬彬有礼却态度却有些强硬:“我在此处等李大人,并未强行闯入府中,你们驱赶不了我,亦不能将我扭送去见官。”
按照道理,若是谢蕴强闯府邸,他们才有权将人打出去或者是扭送至府衙,她这般不吵不闹静静的站着,他们确实无权驱赶。
即便如此,小厮还是谨慎的将此事禀报给了管事,管事捋着并不存在的胡须,眼眸暗垂:“随她去。”
小厮又问:“公子回来可是要禀报?”
李管事垂眸:“不必。”
对于谢蕴,李管事早有耳闻,公子喜欢谢蕴,但是夫人的暗信早已经于五日前李节前往渠县的第二日便传来。
李氏是不会接纳谢蕴这个寡妇成为新妇的,既然主母发话了,李管事自然不会违逆,说到底,在李管事心中,李节虽然是他的少主,但是李氏家主与家主夫人才是他的主子。
李管事说的是让小厮无视谢蕴,但小厮却实在是看不顺眼谢蕴一个女子恬不知耻的在别人的府邸门前等着府中年轻俊朗的公子,家仆护住,将谢蕴当做坏人,全程远远盯着谢蕴的动作,只要她做出什么异常的举动,便要将她扭送至府衙关着。
秋日的日头并不晒人,但是长时间站在太阳下面还是会生热,从下午到傍晚,谢蕴的额间渗出的薄薄一层细汗,细汗在傍晚的风中被带走,沾染上一层凉意。
谢蕴等了许久不见人,暗中思忖看来李节今日是不会回来了,心中不免蒙上一层失望。
就在她要离开之时,一辆有李府标识的马车从远处寂静的街道缓缓驶过来,谢蕴眼中闪过一丝欣喜。
终究是她的运气极好,等回来了李节。
马车中的李节神色疲惫,他在渠县清点好粮草,押运到南郡的粮仓之中,又去府衙同褚绍禀报了此事。
本来在下午便应当回到府中休息,却被褚绍叫住,李节以为还有公事便留下,却见褚绍屏退左右并关上了门。
待到李节的眼睛适应了房中的黑暗,才听到褚绍的声音传来,他说:“易知,你真的那般喜欢谢蕴?”
李节不明所以褚绍为何提及此事,但却到:“是,我喜欢谢姑娘。”
似是料到李节会这般回答,褚绍不曾意外,只说:“那她可喜欢你?”
此言问到李节沉默不言,只因他知道,谢蕴并不喜欢他。
似是也猜到了这个结果,褚绍继续:“易知,你我多年故交,并不愿意看你在男女之事上栽跟头,出于善意提醒你,或许你喜欢的女子是处心积虑的接近你另有所图。”
褚绍之所以这般提醒,是因为收到暗卫的消息,这些时日谢蕴出入南郡别庄频繁,思及那别庄中住着谁,这不得不让人多想。
李节在书房之中否认了褚绍的猜忌,却在登上马车闭眼养神之时,不禁回想褚绍的话。
他问:“你可知她与何人来往?”
南梁……萧笈。
千头万绪与疲倦缠绕,李节吩咐车夫将马车放缓,坐在马车中养神。
终于到了李府,府中的李管事提着灯笼上前迎接,他的神色恭敬,却好似远远的瞧了立在黑暗之中的谢蕴一眼。
他瞧见了谢蕴,但并不会告诉李节,还会阻拦李节发现。
但是谢蕴等了这么久,岂会放过这个机会,她出声:“李大人。”
这一声使得李节有些惊喜,他拿过管事手中的灯笼去寻,眼见阻拦不住,李管事退至一旁,任由谢蕴从黑暗里走出来。
“谢姑娘。”
李节眼眸看向黑暗处,他的眼中泛起点点欣喜,继而发现了谢蕴身上的露水气,想到她或许等了他许久,心中懊悔未曾提前给她送信,又责怪自己叫车夫放慢马车的速度。
目光沾染了怜惜道:“可是让你等了许久?”
愧疚又欣喜,怜惜又期待,谢蕴知道李节是高兴她来寻他的,但是她却是抱着目的来的。
迎上他真切的目光,谢蕴察觉到他眼底的疲倦,心中闪过一丝愧疚,却还是道:“我在此处等李郎君,是有一件事情想要向郎君求证。”
她的声音放软,说的话却叫人失望。
李节眼中掠过一丝失落,却仍旧很温和道:“什么事情?”
谢蕴抿了抿嘴:“李郎君这两日可是去邻县筹集粮草了?”
虽不能说,李节却仍旧“嗯。”
谢蕴愈发笃定了心中猜测,她道:“李郎君,可是总督要北上驻兵岐州?”
褚绍要带兵去岐州一事,虽然这些时日筹措粮草荆州的属官大多都猜到了,但是寻常百姓并不知道这一件事情,李节回想确认他并未给谢蕴讲过这一件事情,却不知道她是如何猜到的。
心中不禁想起了褚绍的话,李节提着灯笼的手紧了紧。
此乃公务,谢蕴没有等来李节的回应以为他不便说,便自顾自道:“李郎君,我想要去岐州,你可有什么法子?”
一个寻常妇人为何要去那兵家险地,褚绍的提醒又在他耳边响起,李节顿了顿道:“谢姑娘,我的母亲不日便要到南郡了,母亲想要见见你,去岐州之事可否放一放?”
他的声音中又试探,更多的是挽留,他希望谢蕴能够为他留下。
谢蕴好不容易等来父兄的消息,只有这一回跟着大军一同前往岐州的机会,若是错过了这一次的机会,便可能再也寻不到父兄的踪迹。
教谢蕴如何放得下,她兀自思索着,只她的神色依然告诉李节的答案,不免叫人心中失望。
黑暗之中李节夹杂着失落的声音传来,他道:“谢姑娘,军中的事情我无权过问,历来更无女子随军之事,这件事情……我帮不了你。”
黑暗之中并不能看清楚李节的神色,谢蕴听出了他话中的意思,心中略过失望,却也未曾再让李节为难。
今日在此处等他,本来只是为了确认褚绍是否要带兵去岐州一事,本也没有对从李节这一处得到去岐州抱有太大的希望。
她微微颔首道:“李郎君我知道了,此事为难你了,我会再从其他处想法子的。”
谢蕴的神色坚定,即便是李节不帮她,她也定自己去寻其他法子去岐州,拜谢过李节,谢蕴离开。
望着谢蕴离开的背影,李节垂头喃喃道:“何事这般要紧,紧要过……见我的母亲。”
紧要过与他的亲事。
本是理亏,谢蕴垂首道歉。
本义愤填膺指责谢蕴的翠儿,见她这般低的姿态,不好再言,她瘪了瘪嘴:“今日便算了,明日可不许再迟了叫我们等。”
“不会了。”谢蕴应声提起衣摆,登上马车,华丽的马车被车夫稳稳的驾驶着向别庄去。
到了别庄仍旧是先去许嬷嬷的住处,为她按了腰,又有侍卫来接她去萧笈处,许嬷嬷似是察觉到她满腹的离别伤感之意,语调悠长:“人生聚散终有时,但又何处不相逢,谢大夫莫要伤怀。”
兴许,不久便会重逢呢?
人生命数无定数,谢蕴并不是无情,相反她远离故土,与亲人离散,再与人分别之时最是不舍,只是一次次的生离死别让她在心中告诉自己,分别才是这世上的常态,她不能太过于依赖,太过于贪恋短暂的欢聚。
但,分别并不意味着再无重逢之日,只要人还在这世上活着,何愁没有再见之时,她能期盼与钟玄的重逢,也定能等来与父兄的重聚。
她的眉眼舒展,知道这是许嬷嬷在开导她,她俯首向许嬷嬷道谢,而后跟着侍卫向那竹林走去。
竹林之中,萧笈仍旧是那般闲适自在,他已经摆好棋局,端坐那处像是一位等待老友来闲谈一手的寻常故人。
起初谢蕴还谨记着礼数,但在一局终了,她差他半子而败落之时,才惊觉,她不知何时竟然忘却了对面之人的身份。
仿佛两人真的是故友一般。
这松懈令谢蕴警觉,她收敛神色愈发恭敬,挺直脊背不叫自己失了礼仪与分寸,做好这些方才抬眸,却见对面的人拿着淡淡的眉眼睨着她提醒:“你刚刚已经饮了孤倒的三杯茶了。”
萧笈的神色依然淡漠,谢蕴看着眼前斟满了茶水的杯子,不知该如何作答,半响她起身跪在了地上,躬身垂首:“民妇无状,冲撞了殿下,望殿下恕罪。”
谢蕴的神色恭敬,萧笈看了她良久,神色渐渐淡下来,他又恢复了冷淡疏离的模样,在谢蕴的跪拜之中起身,临走之时却又回眸丢下:“探子传来消息,你的父兄数年前曾在北地出没过,若要最近的消息,还需要再等些时日。”
竟然当真探查到了父兄的消息,这令谢蕴欣喜若狂,当她回过神欲道谢之时,萧笈不知道何时已经走远。
他的身姿随性洒脱,却始终带着王室从小教养出来的气度仪态,明明是那般尊贵之人,谢蕴却恍然一瞬从他的身上看出了孤寂。
这世上,竟然有连生在王室这样的身份都完不成的心愿,得不到的东西吗?
转念,谢蕴又觉得这样的念头荒唐,若是事事能够顺遂心意,北地恐怕早就已经被收复,流离失所的人早就回到了故土。
这样的话,萧氏王庭又何须依仗褚绍这样的枭雄,她的夫君又岂会战死沙场,终究是人人都有求不得之事。
这几日谢蕴每日都去南郡城外别庄,她心中期盼传来父兄踪迹更加确切的消息,却迟迟等不来,甚至并不能见到萧笈。
***
而原本以为只需要两三日便能折返南郡的李节被绊住了脚,他去南郡下辖的县收购粮草受到了重重的阻碍,县令不是推说仓里没有余粮,便说百姓不易。
别无他法的李节打算去粮店和百姓的手中买,却都被拒之门外。
奔走了一日未曾买来半石粮食的李节急的心下焦急,知晓这是县令刻意为难,若是往日他自有时间去磨,但是蜀军出征在即,耽误不得。
不得已他将渠县的情况写成了书信,命属下快马加鞭送到了南郡的府衙,褚绍拆开了书信一目十行扫过书信的内容,他的神色微沉,沉吟片刻果断:“将本督的马牵来。”
宋岩套好了马,随着褚绍奔赴向渠县。
褚绍一心人在半夜时分到达渠县,渠县城门上的士兵原本还想拦,被马上之人的身份吓住,待确认了他们的令牌后,快速的打开了城门将褚绍一行人放入了城中。
此时已然到了宵禁之时,整个渠县内静悄悄的,县令府大门紧闭,守门的门房打着盹,忽然被一阵马蹄声惊醒,他起身走出来正想大喝质问,却被冰冷的刀刃抵在了脖子上。
晾着李节的渠县县令此时正是好梦正酣,在感觉到脖子上的凉意从梦中惊醒的时候仿佛还以为在梦中。
待他意识到脖子上架着的是刀,慌乱过后又很快故作镇定恐吓:“你们是什么人,可知道这是何处,行刺朝廷命官你们不要命了?”
夜里用刀抵着他的人冷哼出声。
半响不见动作,钱豫南脸上的横肉抖动,换了副好商量的姿态试探:“本官乃这渠县的县令,你们要什么,放了本官,本官给你们!!”
“两千石粮食。”
一道冰冷的声音不疾不徐。
屋子里面的烛火被点上,昏暗的烛光渐渐燃起来,钱豫南看清楚了这屋子中的情形,吓的瞪大双眼。
一屋子全都是拿着刀,寒意凛凛的黑甲侍卫,而正中央桌子上坐着的是褚绍,待惊慌过后钱豫南略微冷静下来。
他装傻反问:“总督这是何意?”
褚绍坐在不远处的桌子上,他的目光冰冷看着装傻充愣的渠县县令,直问:“钱县令,本督要两千石粮食,能不能给?”
他的声音不容置喙,虽是问句,却没有给钱豫南选择的余地。
钱豫南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心中思量,眼前之人位高权重,可褚绍的上面还有王谢,还有朝廷,他不相信褚绍当真敢对他做出什么事情。
钱豫南神色不忿,推诿:“褚大人,即便你是荆州总督位高权重,却也不能这般恣意妄为夜闯民宅!”
钱豫南接到上头的密信之后,便做好了褚绍会发难的准备,但他压着下面的百姓不给卖粮食,咬死渠县粮仓里头没有余粮,晾褚绍也拿他没有办法。
想到此处,他梗着脖子:“总督深夜来渠县是为了粮食,那下官也就明说了,渠县粮仓里面没有粮食,总督若是有钱,只管去找百姓买”
“渠县是土地肥沃,是荆州每年产粮最多的县之一,这些年荆州太平无天灾人祸,若是渠县的粮仓里面没有粮食,那便只有一种可能。”
褚绍锐利的目光看向被架着的钱豫南,他顿了顿,一字一顿说道:“被渠县县令贪墨了。”
褚绍说完漫不经心起身走到房门口,对着宋岩声音平淡,但是吐出来的话落在钱豫南耳中仿佛是吐着信子的毒蛇一般让人浑身发冷。
“贪官污吏,按律斩。”
宋岩的快刀划破钱豫南的皮肤,意识到褚绍就是个疯子真的会杀了他,钱豫南扑通一声跪在褚绍的身后,求饶:“总督大人,此乃误会,渠县的粮仓有存粮,有两千石!”
褚绍离开的脚步顿住,他回头冰冷的目光审视着钱豫南,似乎是在考量对方说的话是否可信。
他考量的越久,钱豫南抖的越厉害,终于褚绍示意宋岩的动作停下,他回头重新坐回椅子之中,注视着跪在地上的人。
钱豫南感觉到那阴森冰凉的触感从脖子上离开,才跌跪在地上。很快,他又跪伏在地上,求褚绍:“总督大人,今日我将这粮给你必然招致张大人的不满,日后下官愿意归顺制宪,望制宪大人庇佑。”
今日钱豫南惜命给了褚绍粮食,张钊乃至背后的王氏皆会不满,唯有归顺褚绍方才有一线生机。
识时务者为俊杰。
褚绍声音平淡的仿佛刚刚的威胁不曾发生过一般,似乎还带着一缕轻笑俯身将人扶起来说道:“钱大人乃荆州的属官,本督自然会管。”
能屈能伸,令钱豫南越发惊疑。
黑夜之中,快马从赶到到离开,前后不到一个时辰,赶到驿站天色已经渐渐泛白,李节看到褚绍的到来长长的松了一口气迎了上去。
他没有表情丢给李节一把钥匙,道:“天亮后带人去粮仓清点粮食,运输至南郡。”
褚绍甫一来便解决了渠县粮草之困,令举步不前的李节面色羞愧,更是明白当初褚绍与连融的举措方是正确的。
这荆州不与他们一条心,即便是以礼相待这些人也不会听他们的。
到了驿站内室,李节将渠县遇到的阻碍越说,褚绍的眼中的神色越冷。
当初在蜀中之时,他们都以为王谢就算党同伐异但至少会顾全大局,但是如今看来他们竟然是连大局都不顾了都要将褚绍置于死地。
褚绍的声音泛冷,他看着远处的眸色发黑:“本督知道了。”
一股杀意扑面而来。
此时天外天色已然大亮,李节便要抓紧去渠县粮仓,他临走之时又顿住脚步看向褚绍,面色有些欲言又止。
褚绍看向他:“易知想说何事,直说便是。”
只是很快褚绍眼中的兴味消散,取而代之的是让人不易察觉的不悦,因为李节问的是关于谢氏女的。
褚绍的神色很淡,他似是漫不经心:“易知便这般关心谢氏女?”眼中的眸光锐利。
意识到此时他公务在身,还在心中惦念着谢蕴是为不对,是以未再问下去,他向褚绍行礼急匆匆的带着人去渠县粮仓,没有察觉到褚绍脸上渐深的神色。
看着李节的背影,褚绍眸色转深,关于谢氏女,原本褚绍撤掉了的暗卫在周奇与林氏带人去清水巷闹过之后,被重新安排过去。
这一去让褚绍发现了一件令人意外的事情,褚绍眸光微闪,他或许当真看轻了这谢氏女。
***
这两日,因为钟玄的离开,几人都尚且未曾适应过来,周娴数次拿错碗筷,待到将饭盛好,才反应过来盛多了一份。
又落寞的将多的那一份放回锅中,周母亦然,每日餐食都做了四人的分量,待到吃完剩下许多,盯着剩下的饭菜幽幽叹息。
昨日的时候,谢蕴同许嬷嬷告了假,今日不去别庄,而是同着周娴一块儿到了荆州书院,当日周娴与钟玄在书院遇到麻烦,是她亲自去书院院长付彼文处求情。
如今钟玄离开,合该亲自登门去给这个不辞而别的人说明缘由。
付彼文闻言满眼惋惜,他曾过问过书院学生的课业,钟玄的才华鲜少有人能及,若是假以时日得到举荐,定能得到赏识。
不过,对于钟玄的身世,当时得知他既不姓谢,亦不姓周的时候就猜到了大概,如今能够有亲人寻来自然是好的。
只是走的这般着急有些蹊跷,不过付彼文不是多管闲事之人,且谢蕴拿来的书信上确实是钟玄的字迹,便也没再追问。
娴姐儿下学要到傍晚的时候了,谢蕴没有等她,在拜别了付院长后便折返回家中。
却在走到清水巷口之时,发现了熟悉的身影。
是萧笈的暗卫。
昨日她已经给许嬷嬷告了假,况且别庄里面有医术高明的府医,若是没有旁的事情不会轻易来寻她。
谢蕴脑中闪过一个猜测,她心中微微激动,却还是极力克制,抬眼望向沉默寡言存在感极低的暗卫,企图先问出来些什么印证自己的猜测,她声音暗含期待:“可是有什么事情?”
暗卫未曾回答给谢蕴做了个请的手势,他记着谢蕴的叮嘱,并未将马车停在清水巷口,而是依照约定停在南郡城门口。
谢蕴一路跟在暗卫身后,在城门外登上马车,她抚着胸口砰砰跳动的心脏,一路上迫不及待。
虽是如此,她却没有再追问暗卫,若是他能够说,在她第一次问的时候便已经说了。
在她见到萧笈的那一刻之后,谢蕴的猜想终于得到了证实,她从萧笈手中接过密信,上面写着:“豫州谢清安、谢蔹三月前出没岐州。”
萧笈说:“我的暗卫能够查到的就这些。”
三个月前,或许是谢清安与谢蔹察觉到什么,故意隐匿了行踪,隔了太久,叫人无从查起,彻底失去了两人的踪迹。
谢蕴捏着信纸的手收紧,这个结果于她来说已经足够好了,离散了数年的人,确认还活着,确认她们曾出现在什么地方过,已经是奢求了。
她向萧笈叩首:“多谢殿下。”
这模样是萧笈讨厌的恭敬疏离,但里面夹杂着谢蕴真心实意的谢意而不是畏惧,便也不让人觉得那么讨厌了。
萧笈看着谢蕴,问她:“接下来作何打算?”
岐州靠近中原,常年被西凉与后秦侵扰,如今更是恐有战乱,便是萧笈的势力也并不能在这样的情形下去岐州找人。
谢蕴神色坚定:“前路艰险,但是民妇不会放弃去找父兄。”
她说到此处似是想到什么,顿了顿继续道:“民妇知道殿下为难,会自己想法子。”
谢蕴便是这般,她不喜被人为难,也看得清局势不喜为难旁人,遇事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求着他人帮忙,而是自己想法子。
即便萧笈没有想要为了谢蕴去趟岐州这一趟浑水,但是不被丝毫需要的感觉还是令人心中不愉。
不过萧笈没有再说什么。
萧笈目送谢蕴离开,在她走后不久,许嬷嬷从暗处出来,许嬷嬷问萧笈:“殿下,谢姑娘没有开口让你帮忙吗?”
“她有自知之明。”
萧笈抖落衣袍上几不可见的尘土,垂眸落在谢蕴未曾带走的暗信之上,语气里透露出了些不快。
这些年,萧笈不问政事,做乡间闲云野鹤,但是南梁朝廷里面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他,他的那些兄弟更是时时刻刻想要将他踩入泥淖之中,他一动作便会招致来无数的猜忌。
谢氏的恩情与对谢蕴的欣赏还不值得萧笈去招致那些猜忌。
越是这般,许嬷嬷便越是遗憾,谢蕴这般聪慧的女子若是留在殿下身边,定能排解殿下的孤寂,只可惜了。
谢蕴从马车上下来,却未曾立即折返回清水巷,而是朝着南郡李节的府邸去。
她去时在李府门前徘徊,谢蕴并不确定李节是否回来了,往日她不会做这般莽撞蠢笨之事,但是今日确实等不及,需得做些什么才叫她心中略定。
她必须向李节确认一件事情,也唯有去向李节确认。
李府的小厮瞧见谢蕴徘徊,当她做什么歹人,便要上前驱赶,谢蕴看出了小厮的不喜,她顿了顿解释:“我不是歹人。”
又问:“今日李大人可会归府?”
见她果然是来寻李节的,如何还会听她是不是歹人,更加大声驱赶。
见状谢蕴意识到小厮并不会回答她这个问题,是她病急乱投医了,冷静下来后谢蕴与李府拉开些距离,声音彬彬有礼却态度却有些强硬:“我在此处等李大人,并未强行闯入府中,你们驱赶不了我,亦不能将我扭送去见官。”
按照道理,若是谢蕴强闯府邸,他们才有权将人打出去或者是扭送至府衙,她这般不吵不闹静静的站着,他们确实无权驱赶。
即便如此,小厮还是谨慎的将此事禀报给了管事,管事捋着并不存在的胡须,眼眸暗垂:“随她去。”
小厮又问:“公子回来可是要禀报?”
李管事垂眸:“不必。”
对于谢蕴,李管事早有耳闻,公子喜欢谢蕴,但是夫人的暗信早已经于五日前李节前往渠县的第二日便传来。
李氏是不会接纳谢蕴这个寡妇成为新妇的,既然主母发话了,李管事自然不会违逆,说到底,在李管事心中,李节虽然是他的少主,但是李氏家主与家主夫人才是他的主子。
李管事说的是让小厮无视谢蕴,但小厮却实在是看不顺眼谢蕴一个女子恬不知耻的在别人的府邸门前等着府中年轻俊朗的公子,家仆护住,将谢蕴当做坏人,全程远远盯着谢蕴的动作,只要她做出什么异常的举动,便要将她扭送至府衙关着。
秋日的日头并不晒人,但是长时间站在太阳下面还是会生热,从下午到傍晚,谢蕴的额间渗出的薄薄一层细汗,细汗在傍晚的风中被带走,沾染上一层凉意。
谢蕴等了许久不见人,暗中思忖看来李节今日是不会回来了,心中不免蒙上一层失望。
就在她要离开之时,一辆有李府标识的马车从远处寂静的街道缓缓驶过来,谢蕴眼中闪过一丝欣喜。
终究是她的运气极好,等回来了李节。
马车中的李节神色疲惫,他在渠县清点好粮草,押运到南郡的粮仓之中,又去府衙同褚绍禀报了此事。
本来在下午便应当回到府中休息,却被褚绍叫住,李节以为还有公事便留下,却见褚绍屏退左右并关上了门。
待到李节的眼睛适应了房中的黑暗,才听到褚绍的声音传来,他说:“易知,你真的那般喜欢谢蕴?”
李节不明所以褚绍为何提及此事,但却到:“是,我喜欢谢姑娘。”
似是料到李节会这般回答,褚绍不曾意外,只说:“那她可喜欢你?”
此言问到李节沉默不言,只因他知道,谢蕴并不喜欢他。
似是也猜到了这个结果,褚绍继续:“易知,你我多年故交,并不愿意看你在男女之事上栽跟头,出于善意提醒你,或许你喜欢的女子是处心积虑的接近你另有所图。”
褚绍之所以这般提醒,是因为收到暗卫的消息,这些时日谢蕴出入南郡别庄频繁,思及那别庄中住着谁,这不得不让人多想。
李节在书房之中否认了褚绍的猜忌,却在登上马车闭眼养神之时,不禁回想褚绍的话。
他问:“你可知她与何人来往?”
南梁……萧笈。
千头万绪与疲倦缠绕,李节吩咐车夫将马车放缓,坐在马车中养神。
终于到了李府,府中的李管事提着灯笼上前迎接,他的神色恭敬,却好似远远的瞧了立在黑暗之中的谢蕴一眼。
他瞧见了谢蕴,但并不会告诉李节,还会阻拦李节发现。
但是谢蕴等了这么久,岂会放过这个机会,她出声:“李大人。”
这一声使得李节有些惊喜,他拿过管事手中的灯笼去寻,眼见阻拦不住,李管事退至一旁,任由谢蕴从黑暗里走出来。
“谢姑娘。”
李节眼眸看向黑暗处,他的眼中泛起点点欣喜,继而发现了谢蕴身上的露水气,想到她或许等了他许久,心中懊悔未曾提前给她送信,又责怪自己叫车夫放慢马车的速度。
目光沾染了怜惜道:“可是让你等了许久?”
愧疚又欣喜,怜惜又期待,谢蕴知道李节是高兴她来寻他的,但是她却是抱着目的来的。
迎上他真切的目光,谢蕴察觉到他眼底的疲倦,心中闪过一丝愧疚,却还是道:“我在此处等李郎君,是有一件事情想要向郎君求证。”
她的声音放软,说的话却叫人失望。
李节眼中掠过一丝失落,却仍旧很温和道:“什么事情?”
谢蕴抿了抿嘴:“李郎君这两日可是去邻县筹集粮草了?”
虽不能说,李节却仍旧“嗯。”
谢蕴愈发笃定了心中猜测,她道:“李郎君,可是总督要北上驻兵岐州?”
褚绍要带兵去岐州一事,虽然这些时日筹措粮草荆州的属官大多都猜到了,但是寻常百姓并不知道这一件事情,李节回想确认他并未给谢蕴讲过这一件事情,却不知道她是如何猜到的。
心中不禁想起了褚绍的话,李节提着灯笼的手紧了紧。
此乃公务,谢蕴没有等来李节的回应以为他不便说,便自顾自道:“李郎君,我想要去岐州,你可有什么法子?”
一个寻常妇人为何要去那兵家险地,褚绍的提醒又在他耳边响起,李节顿了顿道:“谢姑娘,我的母亲不日便要到南郡了,母亲想要见见你,去岐州之事可否放一放?”
他的声音中又试探,更多的是挽留,他希望谢蕴能够为他留下。
谢蕴好不容易等来父兄的消息,只有这一回跟着大军一同前往岐州的机会,若是错过了这一次的机会,便可能再也寻不到父兄的踪迹。
教谢蕴如何放得下,她兀自思索着,只她的神色依然告诉李节的答案,不免叫人心中失望。
黑暗之中李节夹杂着失落的声音传来,他道:“谢姑娘,军中的事情我无权过问,历来更无女子随军之事,这件事情……我帮不了你。”
黑暗之中并不能看清楚李节的神色,谢蕴听出了他话中的意思,心中略过失望,却也未曾再让李节为难。
今日在此处等他,本来只是为了确认褚绍是否要带兵去岐州一事,本也没有对从李节这一处得到去岐州抱有太大的希望。
她微微颔首道:“李郎君我知道了,此事为难你了,我会再从其他处想法子的。”
谢蕴的神色坚定,即便是李节不帮她,她也定自己去寻其他法子去岐州,拜谢过李节,谢蕴离开。
望着谢蕴离开的背影,李节垂头喃喃道:“何事这般要紧,紧要过……见我的母亲。”
紧要过与他的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