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修无情道(上)
○
魔生,侵九业,屠万民,食人身,赤地千里,红河血尽。
三万年,天地一战,神魔争世,雪葬枯骨,长夜难明。
自混沌重开后,境外天、仙门、人界、幽域四界再分,远古时代的无望空境再不现世间。
而神、佛、仙、人、灵、魂、鬼、妖、魔九业逐渐形成了传统意义上的天、地、人三界;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六道。
此为传说。
上古神话英雄时代,初祖七女玉蝉下嫁赤霞山,赤霞山下有鬼舍城,赤霞山上有霞明宗。因玉蝉点化,霞明宗隔绝了鬼舍城的荒淫,自当离苦海,求得真我。
齐朝年间,传道者万万。无度宗的抚光仙君历经三十二道天雷凡仙成佛,又过天崩地裂日夜昼转之难肉佛成神,无比风光。无度宗也因此成为了仙门百家之首。
无度无度,己身为度。霞明宗主修的道,却与无度宗的太上忘情不同,而是以“气”为本源,终其一生寻之。
求仙问道,不就是明知不一定会有结果,却依旧苦修吗?就像那位抚光仙君登神梯后,可有人再闻其声?
游人来往说神仙,又有几人能得道。
路漫漫其修远兮,何日赶赴瑶池宴?
己度崖山依云生,是最临近天的地方。
仙门所属无界,够不上天,也不甘心自称为人。
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仙人两业有了约定俗成的规矩——凡仙门中人到了人界,不得擅自施法,不得干涉朝政,不得使臣民惊惶。
兴许是因前朝的缘故。
齐朝起,民间方才兴鬼神崇拜。天子暴虐,万上卿斩佛首,自此后,信仰再不是百姓所求,凡提及,也多是语焉不详。
古往今来敬天法地乃民之崇奉,能消失一时,却会埋藏在人的心底,长此以往反而会造就苦果。
所以荣朝历任君主,默许了世间万万求仙问道者的存在。因人皇的恩泽,仙门故国士报之。
藕断丝尚连,斩也斩不断的关系。
○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无度宗内,己度崖间。
仙子执剑,问诀九霄。
她有着极美的名字——依仙灵。
依仙灵生来尊贵,天之骄女,尚在襁褓中时便被选入无度宗。前尘事无一可忆,唯有一颗道心向天地来寻。
从记事起,她就与道法相伴。在仙门之中,自是吞吐万物灵气与人的呼吸无异,于是修炼也如同家常便饭一般,十年如一日。
可凡尘之人远离人间烟火,于此苦修之地求仙问道究竟是为了什么?
她尚年幼,慧根窥不到天机,七情六欲亦难断清净,修为连驻颜续命之法都尚未参悟。
浮华若梦,不过短短几十年人生,何年何月,她才能够成仙……
朝雨浥轻尘。
她的剑,叫——浥尘。
又多少年过,她握着这把剑,成为了无度宗的大师姐。
绝世独立,孤傲不群。纵然衣着素雅,也难掩一身荣华。朱唇明眸,冷面冷心,偏那眉心一点胭脂痣,为她增了几分艳色。
○
少有人光顾的己度崖,难得热闹了起来。
荣朝覆齐朝后,辛氏诏令天下,百年来桑繁苗秀,盛世昌平。现任的君主,慕长生道,求神女,望仙境,于无度宗己度崖造一行宫,从玄修事不问庙堂。
细究起来,依仙灵兴许还要唤三界人皇一声表哥。
她的皇帝表哥抛下养尊处优的生活,于飘渺间上拜那不知名的天神,是为求凌驾于人上的地位,还是为求一人当归?
而仙门百家数不胜数的修道者,又有谁能有“朝闻道,夕死可矣”的诚心?
夏尽秋至,秋去冬来。
今年,她看不到无度宗的雪。
依仙灵生于人界荣都淮,淮地临南,较邯烟城不丰,较商曲内宫不富,较北疆牧业不兴,唯占一个背山面海。
从己度崖到淮地,不御剑,车马半月余。
这是她第一次去往人界。明明,是回家。
这也是她第一回见到阿娘。棺椁里,她从未唤过一声的母亲。
多少年了……她孤身一人在无度宗多少年了?
自被送往仙门,凡间事犹如过眼烟云。师尊待她如一般师徒,宗门内弟子因她的身世敬畏她,因她的天资艳羡她,因她的相貌爱慕她。
这样那样的目光她习以为常,却原来心中所渴望的,不过一点亲情。
也因不再期待,而早已心冷。
这些年,她迟迟未曾下山,就是在等。
可惜,没等到。
终是见过一面,了却了年少时的一个心愿。
“太师。”
她这样称呼她的父亲。
“节哀。”
她劝慰着生者,如同在劝一个素昧平生的陌生人。
因大长公主的丧宴,痴迷玄修的帝王也被“请”了回来。
摄政王专权,外戚干政,地方叛乱,现实处处不得意。她的表哥,迟早会被逼死。
江山之重,又何其轻;天下有君,又如无物。
车马行处,哀鸿遍野;风雪之下,饿殍满道。
好似齐朝末年。
兴亡百姓苦,怎不能曰——乱世。
今此一下山,只有依仙灵回己度崖。
到底,还是孑然一身。
大长公主与太师之于她,有生恩;师尊、无度宗十二峰的师姐们,甚至是只照看过她一时的师叔伯之于她,有养恩。
然而放眼天下,竟无一人真正爱护她。
幼年的除夕,依仙灵是同师尊一起过的,偶有师兄师姐来伴。师尊从不因她的天资另眼相待,纵然相聚也至多道两句关心的话语。极为平淡的团圆宴,也算是她有滋有味的童年。
她渐渐长大,同门的师兄师姐下山、入世、远游、归家、寿终、走火入魔、命丧黄泉……一群人,竟走着走着就散了。某年除夕,师尊久立在己度崖,风卷起了他的衣袂,袖袍宽大,空荡荡的。兴许,心,也要空了。
后来皇帝表哥上山玄修,她感受到了微乎其微的迟来的亲情。可一个伤心人,如何能挽救另一个伤心人呢。
今年除夕,车马慢。
她在月华之下,遥望着万家灯火,只痴痴地,捉了一簇幽光。
○
修炼之路千万,依仙灵是剑修。
她的浥尘剑是凝炼心血幻化而成。都说剑亦有灵,她从未见过,不过是件死物。
对剑执迷之人,她现如今,才算认识了第一位。
“霞明宗崖岸剑之主,前来问剑。”
哦?
霞明宗?
若说无度宗是锋锐凌厉、冷若冰霜的矛,那霞明宗就是坚不可摧、韬晦待时的盾。两宗多年来一直是——互相看不起。
这位……“崖岸剑”,虽然她久居己度崖不出,也素闻其美名。
仙门之中,多以仙君仙子真人尊者互道,就像外人称呼她,是为“仙灵君”,又或是因她的剑,唤她“朝雨仙子”。
而“崖岸剑”,只是“崖岸剑”。
当年他十三,怀抱着那把往后与他同名的剑,义无反顾拜上赤霞山。一个人,犹如有了剑体,短短十年,霞明宗无有敌手。
依仙灵回忆起他的事迹,却还想到了更久之前听来的故事。
于是她终于开口道:“原是……枕霞公子啊。”
无双山庄的少庄主,才美性善的小神童。
与人界藕断丝连的是仙门,与朝廷相容相斥的是江湖。
那是个低武的世界。凡打斗,除了赤手空拳,最常使用的,便是冷兵器。
无双山庄,可不是做买卖的地方。而是从武道,冶金之技,识剑、铸剑。山庄的女主人,登岗峦高岭,取深涧之水,而冶铸出“世上英”。剑出鞘,破晓天明之威,饮血千百人。
想来,崖岸剑也是出自其手。
闻名于世的世上英是杀伐之剑,那崖岸剑,是怎样的剑呢?
剑的主人,又是怎样的人呢?
早在人界,他就因聪慧成了人人恭维的枕霞公子。“霞”,与赤霞山,与霞明宗,当真有缘。故一开始,识他者以此称他,仙门中人就这枕霞二字叫开了。
可他不应,避之若浼。
久而久之,便只剩下“崖岸剑”。
崖岸,是取自“崖岸高峻,百谷莫得而往”,还是“一官崖岸绝,百志惠慈生”?是赞其品德矜庄,还是劝其善学?
依仙灵从世人言语中看他,自是觉得此两个字,全然不与他相称。
同样是他十三那年,抛下凡间事,弃母而去。无双山庄,等不回不孝子。就像她在己度崖,等不来一个亲人。
他斩断尘缘,与她相比,究竟谁修的才是无情道?
所以她用他那躲避惟恐不及的名号称他,在见他的第一面,话里有刺地待他。
她看到,“崖岸剑”听到她的话后,怅然了刹那。险些打碎他那虚伪的假面。
“还请朝雨仙子莫要以此称呼在下。”
“多谢。”
这样一个小请求,他向她道谢。依仙灵不信他没有听出来她的讽刺之意,可他仍以礼相待。
真是让人……
“既如此,不知'崖岸剑'长于霞明宗十年有余,可还记得自己姓甚名谁?”
“我姓冷。”
“俗名,沉香。”
魔生,侵九业,屠万民,食人身,赤地千里,红河血尽。
三万年,天地一战,神魔争世,雪葬枯骨,长夜难明。
自混沌重开后,境外天、仙门、人界、幽域四界再分,远古时代的无望空境再不现世间。
而神、佛、仙、人、灵、魂、鬼、妖、魔九业逐渐形成了传统意义上的天、地、人三界;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六道。
此为传说。
上古神话英雄时代,初祖七女玉蝉下嫁赤霞山,赤霞山下有鬼舍城,赤霞山上有霞明宗。因玉蝉点化,霞明宗隔绝了鬼舍城的荒淫,自当离苦海,求得真我。
齐朝年间,传道者万万。无度宗的抚光仙君历经三十二道天雷凡仙成佛,又过天崩地裂日夜昼转之难肉佛成神,无比风光。无度宗也因此成为了仙门百家之首。
无度无度,己身为度。霞明宗主修的道,却与无度宗的太上忘情不同,而是以“气”为本源,终其一生寻之。
求仙问道,不就是明知不一定会有结果,却依旧苦修吗?就像那位抚光仙君登神梯后,可有人再闻其声?
游人来往说神仙,又有几人能得道。
路漫漫其修远兮,何日赶赴瑶池宴?
己度崖山依云生,是最临近天的地方。
仙门所属无界,够不上天,也不甘心自称为人。
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仙人两业有了约定俗成的规矩——凡仙门中人到了人界,不得擅自施法,不得干涉朝政,不得使臣民惊惶。
兴许是因前朝的缘故。
齐朝起,民间方才兴鬼神崇拜。天子暴虐,万上卿斩佛首,自此后,信仰再不是百姓所求,凡提及,也多是语焉不详。
古往今来敬天法地乃民之崇奉,能消失一时,却会埋藏在人的心底,长此以往反而会造就苦果。
所以荣朝历任君主,默许了世间万万求仙问道者的存在。因人皇的恩泽,仙门故国士报之。
藕断丝尚连,斩也斩不断的关系。
○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无度宗内,己度崖间。
仙子执剑,问诀九霄。
她有着极美的名字——依仙灵。
依仙灵生来尊贵,天之骄女,尚在襁褓中时便被选入无度宗。前尘事无一可忆,唯有一颗道心向天地来寻。
从记事起,她就与道法相伴。在仙门之中,自是吞吐万物灵气与人的呼吸无异,于是修炼也如同家常便饭一般,十年如一日。
可凡尘之人远离人间烟火,于此苦修之地求仙问道究竟是为了什么?
她尚年幼,慧根窥不到天机,七情六欲亦难断清净,修为连驻颜续命之法都尚未参悟。
浮华若梦,不过短短几十年人生,何年何月,她才能够成仙……
朝雨浥轻尘。
她的剑,叫——浥尘。
又多少年过,她握着这把剑,成为了无度宗的大师姐。
绝世独立,孤傲不群。纵然衣着素雅,也难掩一身荣华。朱唇明眸,冷面冷心,偏那眉心一点胭脂痣,为她增了几分艳色。
○
少有人光顾的己度崖,难得热闹了起来。
荣朝覆齐朝后,辛氏诏令天下,百年来桑繁苗秀,盛世昌平。现任的君主,慕长生道,求神女,望仙境,于无度宗己度崖造一行宫,从玄修事不问庙堂。
细究起来,依仙灵兴许还要唤三界人皇一声表哥。
她的皇帝表哥抛下养尊处优的生活,于飘渺间上拜那不知名的天神,是为求凌驾于人上的地位,还是为求一人当归?
而仙门百家数不胜数的修道者,又有谁能有“朝闻道,夕死可矣”的诚心?
夏尽秋至,秋去冬来。
今年,她看不到无度宗的雪。
依仙灵生于人界荣都淮,淮地临南,较邯烟城不丰,较商曲内宫不富,较北疆牧业不兴,唯占一个背山面海。
从己度崖到淮地,不御剑,车马半月余。
这是她第一次去往人界。明明,是回家。
这也是她第一回见到阿娘。棺椁里,她从未唤过一声的母亲。
多少年了……她孤身一人在无度宗多少年了?
自被送往仙门,凡间事犹如过眼烟云。师尊待她如一般师徒,宗门内弟子因她的身世敬畏她,因她的天资艳羡她,因她的相貌爱慕她。
这样那样的目光她习以为常,却原来心中所渴望的,不过一点亲情。
也因不再期待,而早已心冷。
这些年,她迟迟未曾下山,就是在等。
可惜,没等到。
终是见过一面,了却了年少时的一个心愿。
“太师。”
她这样称呼她的父亲。
“节哀。”
她劝慰着生者,如同在劝一个素昧平生的陌生人。
因大长公主的丧宴,痴迷玄修的帝王也被“请”了回来。
摄政王专权,外戚干政,地方叛乱,现实处处不得意。她的表哥,迟早会被逼死。
江山之重,又何其轻;天下有君,又如无物。
车马行处,哀鸿遍野;风雪之下,饿殍满道。
好似齐朝末年。
兴亡百姓苦,怎不能曰——乱世。
今此一下山,只有依仙灵回己度崖。
到底,还是孑然一身。
大长公主与太师之于她,有生恩;师尊、无度宗十二峰的师姐们,甚至是只照看过她一时的师叔伯之于她,有养恩。
然而放眼天下,竟无一人真正爱护她。
幼年的除夕,依仙灵是同师尊一起过的,偶有师兄师姐来伴。师尊从不因她的天资另眼相待,纵然相聚也至多道两句关心的话语。极为平淡的团圆宴,也算是她有滋有味的童年。
她渐渐长大,同门的师兄师姐下山、入世、远游、归家、寿终、走火入魔、命丧黄泉……一群人,竟走着走着就散了。某年除夕,师尊久立在己度崖,风卷起了他的衣袂,袖袍宽大,空荡荡的。兴许,心,也要空了。
后来皇帝表哥上山玄修,她感受到了微乎其微的迟来的亲情。可一个伤心人,如何能挽救另一个伤心人呢。
今年除夕,车马慢。
她在月华之下,遥望着万家灯火,只痴痴地,捉了一簇幽光。
○
修炼之路千万,依仙灵是剑修。
她的浥尘剑是凝炼心血幻化而成。都说剑亦有灵,她从未见过,不过是件死物。
对剑执迷之人,她现如今,才算认识了第一位。
“霞明宗崖岸剑之主,前来问剑。”
哦?
霞明宗?
若说无度宗是锋锐凌厉、冷若冰霜的矛,那霞明宗就是坚不可摧、韬晦待时的盾。两宗多年来一直是——互相看不起。
这位……“崖岸剑”,虽然她久居己度崖不出,也素闻其美名。
仙门之中,多以仙君仙子真人尊者互道,就像外人称呼她,是为“仙灵君”,又或是因她的剑,唤她“朝雨仙子”。
而“崖岸剑”,只是“崖岸剑”。
当年他十三,怀抱着那把往后与他同名的剑,义无反顾拜上赤霞山。一个人,犹如有了剑体,短短十年,霞明宗无有敌手。
依仙灵回忆起他的事迹,却还想到了更久之前听来的故事。
于是她终于开口道:“原是……枕霞公子啊。”
无双山庄的少庄主,才美性善的小神童。
与人界藕断丝连的是仙门,与朝廷相容相斥的是江湖。
那是个低武的世界。凡打斗,除了赤手空拳,最常使用的,便是冷兵器。
无双山庄,可不是做买卖的地方。而是从武道,冶金之技,识剑、铸剑。山庄的女主人,登岗峦高岭,取深涧之水,而冶铸出“世上英”。剑出鞘,破晓天明之威,饮血千百人。
想来,崖岸剑也是出自其手。
闻名于世的世上英是杀伐之剑,那崖岸剑,是怎样的剑呢?
剑的主人,又是怎样的人呢?
早在人界,他就因聪慧成了人人恭维的枕霞公子。“霞”,与赤霞山,与霞明宗,当真有缘。故一开始,识他者以此称他,仙门中人就这枕霞二字叫开了。
可他不应,避之若浼。
久而久之,便只剩下“崖岸剑”。
崖岸,是取自“崖岸高峻,百谷莫得而往”,还是“一官崖岸绝,百志惠慈生”?是赞其品德矜庄,还是劝其善学?
依仙灵从世人言语中看他,自是觉得此两个字,全然不与他相称。
同样是他十三那年,抛下凡间事,弃母而去。无双山庄,等不回不孝子。就像她在己度崖,等不来一个亲人。
他斩断尘缘,与她相比,究竟谁修的才是无情道?
所以她用他那躲避惟恐不及的名号称他,在见他的第一面,话里有刺地待他。
她看到,“崖岸剑”听到她的话后,怅然了刹那。险些打碎他那虚伪的假面。
“还请朝雨仙子莫要以此称呼在下。”
“多谢。”
这样一个小请求,他向她道谢。依仙灵不信他没有听出来她的讽刺之意,可他仍以礼相待。
真是让人……
“既如此,不知'崖岸剑'长于霞明宗十年有余,可还记得自己姓甚名谁?”
“我姓冷。”
“俗名,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