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太医拂袖而去,原是极不礼貌的,可乞伏隗受到如此冷落,不但不以为怒,反以为喜,假装无奈地带着疏桐回去了。
翌日,乞伏隗又带着疏桐来到医馆。这一回,俩人皆没再说什么,见了陶太医,行过礼之后,乞伏隗便留下疏桐,独自回去了。陶太医甚是不解,昨日已然拒绝了他们,今日再来,究竟意欲何为。想不通他们葫芦里装的啥药,但没看到他们带葫芦来,陶太医就自顾自己做事。
疏桐初始是在陶太医的医室找一个角落站着的,后来有患者来看病了,一般的患者是由弟子或大夫去看诊的,疑难杂症才由陶太医亲自诊治。疏桐这时就过去跟在陶太医身边,陶太医叫药童拿些个什么东西,有药童拿进来了,疏桐就赶紧上前去接来拿给陶太医,陶太医也不言语,只冷眼瞧着。那些送东西进来的药童也乐得少走几步路,门也不用进,将东西直接递给疏桐就得了。
第三天,乞伏隗照样送疏桐到来,这次,疏桐没在墙角站着了,她先收拾好陶太医的几案,为陶太医泡好茶。患者来了,陶太医帮患者诊治,疏桐眼看陶太医需要什么,就直接跑出去叫药童拿了,连陶太医的药箱里放的何物也清楚了然。
还真不能小瞧这小丫头,陶太医是打心眼里喜欢这位孙公主的。仅过了一日,就能掌握他治病时所需的物品,且小小的个子,像只伶俐的小燕子,在这么大个医馆进进出出地跑,没有半点受累的迹象。如此善良懂事之女娃,拒绝她是颇为于心不忍的。但,哪有女娃子家学医的?吃这苦作甚?
到第四日,陶太医要甚东西就直接叫疏桐去拿了,疏桐可欢喜了,虽说她不知道陶太医所要的东西放在何处,但她会去问药童们要。多了一个勤快的跑腿小子,那两个药童有得偷懒了,皆极乐意告诉疏桐什么东西放哪里。加之疏桐记性又极好,没多久,疏桐便能轻松取放了。
忙忙碌碌中,疏桐注意到一个英俊的年轻人在大堂坐诊,他闲暇时偶尔冷眼看了一下进进出出的疏桐,又低头看他的医书。疏桐偷偷问了药童,方知这个人是大师兄以乐,仅十八岁,医术可了得了,但就是极其高冷,疏桐也感觉有点怕他。
第五日晌午时,一个毒伤患者来找陶太医医治,伤口已经发黑腐烂了,要剜掉烂肉上药。陶太医叫疏桐出去拿他自制的麻沸散,再跟厨娘要一条干净的汗巾,疏桐跑出去了。她出来大堂时刚好听到大师兄在叫拿夹板,他在帮一个耷拉着右胳膊,哼唧着的伤者接骨,那两个药童不知哪里去了,疏桐便应答了一声。她先将陶太医要的东西给拿进去,陶太医对疏桐说:
“将药粉撒在患者的伤口上,我手术时你会害怕的,你出去换麻靳吉进来搭把手。”
疏桐轻轻地摇摇头,上前将药散细心地撒在患者的伤口上,然后站着没动。“真是个与众不同的女娃子,”陶太医心里嘀咕了一声,又吩咐,“将汗巾折叠好给伤者咬着!”疏桐赶紧照做,陶太医就开始专注手术了。
疏桐在《敝昔医论》上就看到古人有手术的记载,她知道手术缝合需要用到针和桑皮线,陶太医的医箱里有,她拿出来备好了。剜到最后一刀时,陶太医转头看一眼疏桐,疏桐正全神贯注地看他手术,毫无恶心害怕之样,陶太医兀自在心里暗暗称奇。
“针、桑皮线!”陶太医吩咐。
她将手中穿好的针线递给陶太医,陶太医又望了一眼疏桐,等陶太医做好了手术,疏桐帮忙收拾好残局,方才想起大师兄需要夹板之事,急忙跑出去给大师兄拿夹板。没看到患者,只见到大师兄拉着一张脸,疏桐忙垂手站到大师兄跟前等挨训。
“帮不上忙,乱答应什么?”大师兄头也不抬,冷冷地问。
疏桐没吭声,知道自己就是来挨训的。
“走吧,走吧,以后我叫人,你少搭腔。”看疏桐不吭声,以乐不耐烦地说。
疏桐转过身,朝一旁幸灾乐祸的药童做了个鬼脸,跑进去找陶太医了。
治好伤的患者千恩万谢走了,陶太医握着小茶壶在喝茶,看疏桐进来了,便放下茶壶,和颜悦色地对疏桐说:
“看来你是真有心学医的,也是块学医之料,老朽也不是个不近人情之人,就破例收你这个徒弟吧!”
疏桐听了,大喜过望,急忙跪下磕了三个响头:
“师父请受徒儿一拜!”
陶太医伸手扶起疏桐,带着她来到大堂,让药童把众人都叫过来。众人站定,陶太医郑重地说:
“桐儿是为师收的最后一个弟子,从今往后就是你们的小师弟了,你们要用心带她。”
“是,”大家恭敬地回答,“‘小童’,挺好听的名字。”
以乐这才知道这个家伙叫小童,当然了,桐儿,小童听起来都没有性别上的区别。
乞伏隗来接疏桐时,疏桐已经等在门口了,她快活地对乞伏隗说:
“乞伏将军,师父已收我为徒了,我怕师父反悔,要在师父的医馆住下了,你帮我明日将衣物送来可好?”
这可太出乞伏隗意料了,他只得耷拉着脑袋回去向皇上复命,乞伏洛根也没想到陶太医竟能收小精灵为徒,他颇为失落地走至牡丹苑,乞伏隗跟着候在殿外。乞伏洛根且喜且忧地对庾嬢说:
“桐儿已拜陶太医为师,你赶紧做几套男儿装送去。”
庾嬢进寝室提出一个大包袱,置于案上解开给皇上看,乞伏洛根看了一愣,拿起一件来问:
“你是何时备下的?”
庾嬢柔声说:
“皇上跟妾说了之后,妾便回来备下了。”
乞伏洛根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转头向殿外叫一声:
“阿隗,”乞伏隗进殿,乞伏洛根将包袱亲手交给乞伏隗说,“吩咐御膳房做好桐儿喜欢的糕点,明早给孙公主送去。”
乞伏隗领旨去了,次日将疏桐的衣物送去,疏桐看着新服装,眼圈发红。
在医馆里,疏桐是快乐的,日子也是飞快的,慢慢的,以乐对疏桐的态度也有了转变。那是因为疏桐学医的速度超快,让以乐另眼相看的,此间有几个师弟来了两三年了,有的甚至连药性都还记不全,更别说药效了。比如麻靳吉,跟自己去跑差时极其机警的一个人,在医馆里却只能做分拣草药、磨草药等杂活。
师父的医馆,其实是制药坊兼医馆,也就是集制药和行医于一体的。医馆里所需的药材,一部分是收购,一部分是自己采集。坐堂的医师,除了师父,医术较高的还有姚医师、大师兄以乐和三师兄嵇达邑,三师兄比大师兄大五岁,但比大师兄晚来拜师,另外几个师兄也会看一些比较轻的病。
白天,医馆里忙而不乱,大家均各司其职,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工作。因为陶太医医术精湛,为人随和,来看病的人络绎不绝的,有坐着考究的马车来的,也有衣衫褴褛的挑夫,可不拘是这显陂国的。
晚上,医馆的大门上闩了之后,大堂就安静了,师父和姚医师、以乐及嵇达邑在一起研究药理和临床辩证,其他徒弟就各自在旁边找个地坐着听他们讨论,这应该就是原始的理论课。疏桐则坐在以乐的诊台前誊抄师父零碎记录的病例和医治过程。疏桐一边誊抄,一边听他们讨论。
有一回他们讨论着,要返回前一个有关瘟疫的话题,因为刚才在讨论这个话题时,一时没有达成共识,加上这不是平常的病例,是要花一番时间和精力去探讨研究的,便先放一放。此刻,今天所收治的病例基本捋清了,还有时间,这就要返回瘟疫这个话题了。他们的课题是:烧不退,还带红疹,这是天花吗?可由于事前没有安排现场记录,忘了这个话题了。
师父干咳了几声,准备另外提问,疏桐把问题抛出来了,这还不算,她还附送了答案。这可不仅仅是师父一个人称奇了,现场的所有其他徒弟有的夸赞,有的低下了头。以乐不禁盯着疏桐,她没有在帮师父誊抄医书吗?这是不听师父的吩咐?姚医师也是如此想的,刚来的打杂药童,这么快就越矩了?如此想着,以乐站起身走过去拿起疏桐誊抄的医书,一对照,师父写在条子上的零零碎碎的字句皆被疏桐工工整整地誊抄好了,旁边另一个本子上记着他们刚才讨论的话题。
以乐将本子拿过来给师父,师父看了一眼,面露喜色,递给姚医师,姚医师看了,叫出声来:
“哎呀,奇才呀,老朽一向最不倡议的就是一心二用,想不到你这娃子竟有如此能耐,奇哟,怪哉!”
以乐再不敢小觑这小师弟了。
乞伏洛根没想到宝贝孙女竟然真的留下学医了,无奈之余,只能吩咐陶太医,进宫当值时定要记得带桐儿回去看他。疏桐第一次随师父回宫,眉飞色舞地跟阿公讲着学医之事,乞伏洛根听得眉开眼笑。祖孙俩用完午膳,疏桐坐上马车准备跟师父出宫了,乞伏洛根满眼的不舍。
“公主,等等我!”这时,一身男装的芳菲急匆匆跑来,她肩上挂着一个大包袱,褐豹本来是跑在芳菲后面的,但一看到疏桐就飞快地冲过来,一跃就上了马车,不停地蹭着疏桐的腿。
“公主,奴婢要跟你一起去,公主在哪儿,奴婢就在哪儿!陛下也恩准奴婢跟着公主的了。”芳菲喘着气,坚定地对疏桐说。
疏桐一边抚摸着褐豹,一边看看芳菲,然后转过头焦急地看着师父。
“你们主仆怎都一个样的?还有它,”陶太医看看芳菲,又指着褐豹,一脸无奈地说,“唉,赶紧上车吧!”
“哎,芳菲谢过陶太医。”芳菲兴高采烈地上了马车。
等他们到了医馆,已是掌灯时分了,赶紧放下东西吃饭。吃过晚饭,疏桐和芳菲回到寝室,芳菲把她的大包袱解开来,那是好几套男子的衣服。疏桐不解地看着芳菲,芳菲得意地说:
“这是奴婢为公主和奴婢做的衣服,上次庾贵妃让奴婢等做男儿装,奴婢便猜到是为公主做的,奴婢偷偷问乞伏将军,乞伏将军说公主跟着陶太医学医了,奴婢便斗胆请求庾贵妃跟皇上说情让奴婢跟着公主,皇上竟应允了。因此奴婢就给庾贵妃讨些布料,多做几套给公主,顺便也给自己做几套。”
芳菲的手是极巧的,进宫没多久,就跟庾贵妃身边的宫女学会了刺绣的手艺,经常给疏桐缝制一些香袋,疏桐用的手帕如今也是芳菲亲手缝的。
“你这人原来是‘蓄谋已久’的了。”有芳菲陪着自己,疏桐也是高兴得不得了。
就这样,疏桐白天跟师父实践学医,晚上听完理论课还在灯下写心得、看医书,医术是逐日精进。芳菲跟着疏桐耳濡目染,也是受益匪浅。
褐豹来到医馆,也是开心极了,它颇通人意,疏桐没事做时,它就会跟着;疏桐在忙时,它就在院子里乖乖地躺着,丝毫不烦人。医馆所有的人都喜欢它,闲暇之余都会来逗弄它,相比之下,褐豹更亲近厨娘,因为厨娘总是喂它好吃的。
疏桐学医的同时也不忘练剑,早上起来带着芳菲到医馆外的草地上,用树枝当剑练剑法。刚好以乐也是要练剑的,对疏桐更是另眼相看了,他便指点疏桐的剑法,有时也会跟她过过招,疏桐感到自己非常的幸运。
有天下大雨,没人来求医,以乐就拿着一枚药草坐着出神,看疏桐进去,他就招呼疏桐过去:
“师弟,考考你认不认识这种药。”
疏桐走近前,褐豹也跟过去在疏桐的脚边蹭着,疏桐俯过头去,细细地看那药草:被晒干的叶片蜷缩在一起,药草香味颇淡,疏桐试着用手指抚平一片干干的叶子,但是碎了。
疏桐在辨别药草,以乐却在注视疏桐,别说,这小师弟还长得真是标致,细皮嫩肉的,脸蛋粉粉的,白里透红,一双水灵灵的凤眼清澈明净,这可是心灵的窗口。等等,小师弟耳垂上怎会有耳洞呢?莫非……?
“是无风草。对不对,大师兄?”就在以乐盯着疏桐的耳垂发愣之际,疏桐刚好就抬起头来看着他问。
褐豹也冲着以乐叫了几声,以乐顿时面红耳赤的,那个尴尬哟。
疏桐看着大师兄的这副死相,一开始也是莫名其妙的,随即,她也红了脸,急忙往后堂跑了。跑了一半,她才醒悟,跑什么跑,我这不是穿的男装吗?净瞎想。
同在一个屋檐下,识破疏桐的身份,再跟疏桐交谈时,以乐就没有往常那般自在了。以乐也在师父那里得知了“小童”就是皇帝最疼爱的外孙女兼大氏国的公主石疏桐。由欣赏而产生情愫,日久情增,以乐不可遏制地爱上“小师弟”了,但人家可是个公主呀!以乐苦闷极了。大师兄的变化,疏桐却并没觉察到,只因她一心只管潜心学医,无暇他顾,她医术与日俱增。
倒是芳菲看出了一点端倪,一表人才的燕公子爱上聪慧美貌的公主,芳菲自觉郎才女貌原是极般配的,虽如此,却不知皇上会不会同意招公子为孙女婿呢!因两个人的身份到底是悬殊了些。芳菲旁观着,公主对燕公子未曾上心,燕公子平时也无对公主做出过于亲密之举动,他只是关心公主而已,既如此,芳菲也且得多加留心罢了。
以乐也有着跟芳菲同样的想法,这份爱,他只能深藏心中,竟日渐郁郁寡欢。
疏桐想起大师兄昨天的情形,心中未免一阵唏嘘,大师兄固然从未对自己表白过,倘若大师兄真跟自己表白了,自己会否与大师兄喜结连理?疏桐自己也不清楚。
翌日,乞伏隗又带着疏桐来到医馆。这一回,俩人皆没再说什么,见了陶太医,行过礼之后,乞伏隗便留下疏桐,独自回去了。陶太医甚是不解,昨日已然拒绝了他们,今日再来,究竟意欲何为。想不通他们葫芦里装的啥药,但没看到他们带葫芦来,陶太医就自顾自己做事。
疏桐初始是在陶太医的医室找一个角落站着的,后来有患者来看病了,一般的患者是由弟子或大夫去看诊的,疑难杂症才由陶太医亲自诊治。疏桐这时就过去跟在陶太医身边,陶太医叫药童拿些个什么东西,有药童拿进来了,疏桐就赶紧上前去接来拿给陶太医,陶太医也不言语,只冷眼瞧着。那些送东西进来的药童也乐得少走几步路,门也不用进,将东西直接递给疏桐就得了。
第三天,乞伏隗照样送疏桐到来,这次,疏桐没在墙角站着了,她先收拾好陶太医的几案,为陶太医泡好茶。患者来了,陶太医帮患者诊治,疏桐眼看陶太医需要什么,就直接跑出去叫药童拿了,连陶太医的药箱里放的何物也清楚了然。
还真不能小瞧这小丫头,陶太医是打心眼里喜欢这位孙公主的。仅过了一日,就能掌握他治病时所需的物品,且小小的个子,像只伶俐的小燕子,在这么大个医馆进进出出地跑,没有半点受累的迹象。如此善良懂事之女娃,拒绝她是颇为于心不忍的。但,哪有女娃子家学医的?吃这苦作甚?
到第四日,陶太医要甚东西就直接叫疏桐去拿了,疏桐可欢喜了,虽说她不知道陶太医所要的东西放在何处,但她会去问药童们要。多了一个勤快的跑腿小子,那两个药童有得偷懒了,皆极乐意告诉疏桐什么东西放哪里。加之疏桐记性又极好,没多久,疏桐便能轻松取放了。
忙忙碌碌中,疏桐注意到一个英俊的年轻人在大堂坐诊,他闲暇时偶尔冷眼看了一下进进出出的疏桐,又低头看他的医书。疏桐偷偷问了药童,方知这个人是大师兄以乐,仅十八岁,医术可了得了,但就是极其高冷,疏桐也感觉有点怕他。
第五日晌午时,一个毒伤患者来找陶太医医治,伤口已经发黑腐烂了,要剜掉烂肉上药。陶太医叫疏桐出去拿他自制的麻沸散,再跟厨娘要一条干净的汗巾,疏桐跑出去了。她出来大堂时刚好听到大师兄在叫拿夹板,他在帮一个耷拉着右胳膊,哼唧着的伤者接骨,那两个药童不知哪里去了,疏桐便应答了一声。她先将陶太医要的东西给拿进去,陶太医对疏桐说:
“将药粉撒在患者的伤口上,我手术时你会害怕的,你出去换麻靳吉进来搭把手。”
疏桐轻轻地摇摇头,上前将药散细心地撒在患者的伤口上,然后站着没动。“真是个与众不同的女娃子,”陶太医心里嘀咕了一声,又吩咐,“将汗巾折叠好给伤者咬着!”疏桐赶紧照做,陶太医就开始专注手术了。
疏桐在《敝昔医论》上就看到古人有手术的记载,她知道手术缝合需要用到针和桑皮线,陶太医的医箱里有,她拿出来备好了。剜到最后一刀时,陶太医转头看一眼疏桐,疏桐正全神贯注地看他手术,毫无恶心害怕之样,陶太医兀自在心里暗暗称奇。
“针、桑皮线!”陶太医吩咐。
她将手中穿好的针线递给陶太医,陶太医又望了一眼疏桐,等陶太医做好了手术,疏桐帮忙收拾好残局,方才想起大师兄需要夹板之事,急忙跑出去给大师兄拿夹板。没看到患者,只见到大师兄拉着一张脸,疏桐忙垂手站到大师兄跟前等挨训。
“帮不上忙,乱答应什么?”大师兄头也不抬,冷冷地问。
疏桐没吭声,知道自己就是来挨训的。
“走吧,走吧,以后我叫人,你少搭腔。”看疏桐不吭声,以乐不耐烦地说。
疏桐转过身,朝一旁幸灾乐祸的药童做了个鬼脸,跑进去找陶太医了。
治好伤的患者千恩万谢走了,陶太医握着小茶壶在喝茶,看疏桐进来了,便放下茶壶,和颜悦色地对疏桐说:
“看来你是真有心学医的,也是块学医之料,老朽也不是个不近人情之人,就破例收你这个徒弟吧!”
疏桐听了,大喜过望,急忙跪下磕了三个响头:
“师父请受徒儿一拜!”
陶太医伸手扶起疏桐,带着她来到大堂,让药童把众人都叫过来。众人站定,陶太医郑重地说:
“桐儿是为师收的最后一个弟子,从今往后就是你们的小师弟了,你们要用心带她。”
“是,”大家恭敬地回答,“‘小童’,挺好听的名字。”
以乐这才知道这个家伙叫小童,当然了,桐儿,小童听起来都没有性别上的区别。
乞伏隗来接疏桐时,疏桐已经等在门口了,她快活地对乞伏隗说:
“乞伏将军,师父已收我为徒了,我怕师父反悔,要在师父的医馆住下了,你帮我明日将衣物送来可好?”
这可太出乞伏隗意料了,他只得耷拉着脑袋回去向皇上复命,乞伏洛根也没想到陶太医竟能收小精灵为徒,他颇为失落地走至牡丹苑,乞伏隗跟着候在殿外。乞伏洛根且喜且忧地对庾嬢说:
“桐儿已拜陶太医为师,你赶紧做几套男儿装送去。”
庾嬢进寝室提出一个大包袱,置于案上解开给皇上看,乞伏洛根看了一愣,拿起一件来问:
“你是何时备下的?”
庾嬢柔声说:
“皇上跟妾说了之后,妾便回来备下了。”
乞伏洛根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转头向殿外叫一声:
“阿隗,”乞伏隗进殿,乞伏洛根将包袱亲手交给乞伏隗说,“吩咐御膳房做好桐儿喜欢的糕点,明早给孙公主送去。”
乞伏隗领旨去了,次日将疏桐的衣物送去,疏桐看着新服装,眼圈发红。
在医馆里,疏桐是快乐的,日子也是飞快的,慢慢的,以乐对疏桐的态度也有了转变。那是因为疏桐学医的速度超快,让以乐另眼相看的,此间有几个师弟来了两三年了,有的甚至连药性都还记不全,更别说药效了。比如麻靳吉,跟自己去跑差时极其机警的一个人,在医馆里却只能做分拣草药、磨草药等杂活。
师父的医馆,其实是制药坊兼医馆,也就是集制药和行医于一体的。医馆里所需的药材,一部分是收购,一部分是自己采集。坐堂的医师,除了师父,医术较高的还有姚医师、大师兄以乐和三师兄嵇达邑,三师兄比大师兄大五岁,但比大师兄晚来拜师,另外几个师兄也会看一些比较轻的病。
白天,医馆里忙而不乱,大家均各司其职,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工作。因为陶太医医术精湛,为人随和,来看病的人络绎不绝的,有坐着考究的马车来的,也有衣衫褴褛的挑夫,可不拘是这显陂国的。
晚上,医馆的大门上闩了之后,大堂就安静了,师父和姚医师、以乐及嵇达邑在一起研究药理和临床辩证,其他徒弟就各自在旁边找个地坐着听他们讨论,这应该就是原始的理论课。疏桐则坐在以乐的诊台前誊抄师父零碎记录的病例和医治过程。疏桐一边誊抄,一边听他们讨论。
有一回他们讨论着,要返回前一个有关瘟疫的话题,因为刚才在讨论这个话题时,一时没有达成共识,加上这不是平常的病例,是要花一番时间和精力去探讨研究的,便先放一放。此刻,今天所收治的病例基本捋清了,还有时间,这就要返回瘟疫这个话题了。他们的课题是:烧不退,还带红疹,这是天花吗?可由于事前没有安排现场记录,忘了这个话题了。
师父干咳了几声,准备另外提问,疏桐把问题抛出来了,这还不算,她还附送了答案。这可不仅仅是师父一个人称奇了,现场的所有其他徒弟有的夸赞,有的低下了头。以乐不禁盯着疏桐,她没有在帮师父誊抄医书吗?这是不听师父的吩咐?姚医师也是如此想的,刚来的打杂药童,这么快就越矩了?如此想着,以乐站起身走过去拿起疏桐誊抄的医书,一对照,师父写在条子上的零零碎碎的字句皆被疏桐工工整整地誊抄好了,旁边另一个本子上记着他们刚才讨论的话题。
以乐将本子拿过来给师父,师父看了一眼,面露喜色,递给姚医师,姚医师看了,叫出声来:
“哎呀,奇才呀,老朽一向最不倡议的就是一心二用,想不到你这娃子竟有如此能耐,奇哟,怪哉!”
以乐再不敢小觑这小师弟了。
乞伏洛根没想到宝贝孙女竟然真的留下学医了,无奈之余,只能吩咐陶太医,进宫当值时定要记得带桐儿回去看他。疏桐第一次随师父回宫,眉飞色舞地跟阿公讲着学医之事,乞伏洛根听得眉开眼笑。祖孙俩用完午膳,疏桐坐上马车准备跟师父出宫了,乞伏洛根满眼的不舍。
“公主,等等我!”这时,一身男装的芳菲急匆匆跑来,她肩上挂着一个大包袱,褐豹本来是跑在芳菲后面的,但一看到疏桐就飞快地冲过来,一跃就上了马车,不停地蹭着疏桐的腿。
“公主,奴婢要跟你一起去,公主在哪儿,奴婢就在哪儿!陛下也恩准奴婢跟着公主的了。”芳菲喘着气,坚定地对疏桐说。
疏桐一边抚摸着褐豹,一边看看芳菲,然后转过头焦急地看着师父。
“你们主仆怎都一个样的?还有它,”陶太医看看芳菲,又指着褐豹,一脸无奈地说,“唉,赶紧上车吧!”
“哎,芳菲谢过陶太医。”芳菲兴高采烈地上了马车。
等他们到了医馆,已是掌灯时分了,赶紧放下东西吃饭。吃过晚饭,疏桐和芳菲回到寝室,芳菲把她的大包袱解开来,那是好几套男子的衣服。疏桐不解地看着芳菲,芳菲得意地说:
“这是奴婢为公主和奴婢做的衣服,上次庾贵妃让奴婢等做男儿装,奴婢便猜到是为公主做的,奴婢偷偷问乞伏将军,乞伏将军说公主跟着陶太医学医了,奴婢便斗胆请求庾贵妃跟皇上说情让奴婢跟着公主,皇上竟应允了。因此奴婢就给庾贵妃讨些布料,多做几套给公主,顺便也给自己做几套。”
芳菲的手是极巧的,进宫没多久,就跟庾贵妃身边的宫女学会了刺绣的手艺,经常给疏桐缝制一些香袋,疏桐用的手帕如今也是芳菲亲手缝的。
“你这人原来是‘蓄谋已久’的了。”有芳菲陪着自己,疏桐也是高兴得不得了。
就这样,疏桐白天跟师父实践学医,晚上听完理论课还在灯下写心得、看医书,医术是逐日精进。芳菲跟着疏桐耳濡目染,也是受益匪浅。
褐豹来到医馆,也是开心极了,它颇通人意,疏桐没事做时,它就会跟着;疏桐在忙时,它就在院子里乖乖地躺着,丝毫不烦人。医馆所有的人都喜欢它,闲暇之余都会来逗弄它,相比之下,褐豹更亲近厨娘,因为厨娘总是喂它好吃的。
疏桐学医的同时也不忘练剑,早上起来带着芳菲到医馆外的草地上,用树枝当剑练剑法。刚好以乐也是要练剑的,对疏桐更是另眼相看了,他便指点疏桐的剑法,有时也会跟她过过招,疏桐感到自己非常的幸运。
有天下大雨,没人来求医,以乐就拿着一枚药草坐着出神,看疏桐进去,他就招呼疏桐过去:
“师弟,考考你认不认识这种药。”
疏桐走近前,褐豹也跟过去在疏桐的脚边蹭着,疏桐俯过头去,细细地看那药草:被晒干的叶片蜷缩在一起,药草香味颇淡,疏桐试着用手指抚平一片干干的叶子,但是碎了。
疏桐在辨别药草,以乐却在注视疏桐,别说,这小师弟还长得真是标致,细皮嫩肉的,脸蛋粉粉的,白里透红,一双水灵灵的凤眼清澈明净,这可是心灵的窗口。等等,小师弟耳垂上怎会有耳洞呢?莫非……?
“是无风草。对不对,大师兄?”就在以乐盯着疏桐的耳垂发愣之际,疏桐刚好就抬起头来看着他问。
褐豹也冲着以乐叫了几声,以乐顿时面红耳赤的,那个尴尬哟。
疏桐看着大师兄的这副死相,一开始也是莫名其妙的,随即,她也红了脸,急忙往后堂跑了。跑了一半,她才醒悟,跑什么跑,我这不是穿的男装吗?净瞎想。
同在一个屋檐下,识破疏桐的身份,再跟疏桐交谈时,以乐就没有往常那般自在了。以乐也在师父那里得知了“小童”就是皇帝最疼爱的外孙女兼大氏国的公主石疏桐。由欣赏而产生情愫,日久情增,以乐不可遏制地爱上“小师弟”了,但人家可是个公主呀!以乐苦闷极了。大师兄的变化,疏桐却并没觉察到,只因她一心只管潜心学医,无暇他顾,她医术与日俱增。
倒是芳菲看出了一点端倪,一表人才的燕公子爱上聪慧美貌的公主,芳菲自觉郎才女貌原是极般配的,虽如此,却不知皇上会不会同意招公子为孙女婿呢!因两个人的身份到底是悬殊了些。芳菲旁观着,公主对燕公子未曾上心,燕公子平时也无对公主做出过于亲密之举动,他只是关心公主而已,既如此,芳菲也且得多加留心罢了。
以乐也有着跟芳菲同样的想法,这份爱,他只能深藏心中,竟日渐郁郁寡欢。
疏桐想起大师兄昨天的情形,心中未免一阵唏嘘,大师兄固然从未对自己表白过,倘若大师兄真跟自己表白了,自己会否与大师兄喜结连理?疏桐自己也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