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太后的马车拐弯后继续前行,许久,方看到前面有一家店铺,一个发须皆白的老汉在卸铺板。颜镛低声问太后:
“太后娘娘,前面一家店铺,有一个老汉在卸铺板,许是要准备营生了,要过去看看吗?”
“看看去!”太后轻轻地说。
颜镛将马车靠边停下,侍卫看了也靠边停下来,虞曦和水寒赶紧下了车。颜镛已经下来扶太后下马车了,虞曦和水寒赶紧过来扶一把,等太后下了车,再扶太子妃下车。几个人簇拥着太后,走过去跟扛着铺板的老汉搭讪:
“老哥新正好,这般早便开始营生了,昨儿闹花灯,怎不多睡会儿?”
“呵呵,老夫人同好!老汉老了,睡得早起得早,年轻人闹花灯,让他们睡吧!这街上呀,闹花灯这几日要到过了午方热闹的,那时候大家才起身开始做营生。老夫人,”老汉把铺板靠好,爽朗地一笑说,然后又问,“这是打城外来?进来喝杯茶御御寒可好?”
“那便叨扰老哥了。”太后说着欣然随着老汉往店里走,太子妃和虞曦及水寒跟着进去,颜镛和侍卫在外面候着。
走进店铺里,迎面一股似有似无的淡淡的茶叶香味扑鼻而来,太子妃想这家店应是卖茶叶的。门店不宽,堆放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瓷器,还有几个较大的器皿,用包着红绸的盖子盖着,太子妃猜那里面应是盛放着茶叶的了。由店中往里望,中间是个院子,再往里是厢房。院子里有一个石墩,上面插着刀枪剑戟一类的兵器,太子妃看了心里甚感兴趣,太后看了则心里一动。老汉搬来一把竹胡床,对太后说:
“店窄,老夫人请坐,你几位姑娘请随意,老汉已在烧水了,这便去给老夫人泡茶去。”
“老哥别费心,老身随便坐坐聊聊便好。敢问老哥,”太后拦住老汉,亲切地问,“家里几口人?”
“呵呵,托老夫人福,家里四口人,老伴还健在,小儿在十几年前的战乱中被拉去征战……再没回来,”老汉撩起衣角抹下眼角,然后欣慰地说,“儿媳孝顺不愿改嫁,还好老天不绝小老儿,膝下有一孙儿,未满十五。”
“苍天不绝好人!好在如今天下太平,我们也能过上安生日子了。这些……”太后说完指着院中的石墩问,“老哥是习武之人?”
“这都是托当今太后之福,小老儿听说呀,太后是个女中豪杰,有深谋远虑,为皇上谋得皇位,还把希望寄托在太子殿下身上。如今太子殿下远征未归,小老儿日夜祈求太子殿下能平安归来。这些呀,”老汉拱手朝北一拜,情真意切地说着,又指着那石墩上的刀枪,带着嗔爱的语气说,“小老儿的孙儿不爱念书,只跟着小老儿舍弟念了几年书,整天就喜欢耍弄这些枪枪棒棒的,还说要跟随太子参加威什么营,从军报国去。昨晚几个娃儿逛花灯,回来练了一趟枪棒,才刚刚洗漱完躺下睡去。”
一个老汉,在战乱中失去了儿子,他非但没有抱怨,还怀着感恩之心影响着后代。有念及此,太后不禁心潮起伏,她又环顾了一下店铺,尔后不动声色地问:
“敢问老哥贵姓,老身今番出来,准备购买一批瓷器和茶叶,老哥能否帮个忙?”
“巧了,老夫人,小老儿做的刚好便是此等营生,老夫人如不嫌弃,且来看看。哦,”老汉搓搓手,腼腆地笑了,随后俯身去挑起一个瓷器捧给太后,又想起老夫人问他姓名之事,便补充说,“小老儿免贵姓凌,单名一个力字,孙儿凌云。”
太后也笑了,接过瓷器说:
“可不是吗?这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哟,让老身来瞧上一瞧。凌府,凌云……好名字!”
“容小老儿搬到外面来,外面敞亮些,看得清。老夫人挑一两件喜欢的带走,”凌老汉高兴地挑着瓷器,他没有听清太后说的一批,“小老儿不收费,就送与老夫人。”
“凌老哥开门营生便是要赚钱养家的,哪有不收费之理?”商人原就是利字当头的,太后第一次遇到做生意白送人家东西的。
凌老汉诚恳地说:
“不瞒老夫人,这些瓷器都是小老儿自己烧制的。小老儿今早起来,喜鹊一直在院里的枝头叫,小老儿想着今日怕是要得遇贵人了。老夫人慈眉善目的如同菩萨,小老儿今日有福遇见老夫人,送一两件自家烧制的瓷器给老夫人,一点都不为过。”
“哦,”太后听到是凌老汉自己烧制的瓷器,更感兴趣,“那便谢过凌老哥了,凌老哥清点好店里的这些瓷器和茶叶,帮老身装到马车上,老身都要了。”
凌老汉听了,发呆似的张大了嘴望着太后:
“小老儿这店里的瓷器和茶叶,老夫人……老夫人都要了?”
“对,都要。”太后气定神闲地点点头。
“哎哟,小老儿今儿个是真遇贵人了!好好,老夫人稍等,小老儿这便叫老伴和儿媳来帮忙装车。”凌老汉说完喜不自胜地走进院子,对着天空跪拜,“菩萨慈悲,谢菩萨保佑!谢菩萨保佑!”然后乐颠颠地走进厢房里。
“虞曦,叫侍卫一起去帮个忙,这些东西都搬到你们那辆马车上,你们两个过来跟哀家一起坐。”太后说。
“是!”虞曦说完走出店去。
疏桐听着看着,不由走到皇祖母背后,帮皇祖母按捏肩膀,轻轻说:
“皇祖母就是菩萨,这是普国百姓之幸。”
“唉,”太后轻叹一声,“这种帮助,只不过是杯水车薪,让普国百姓人人都能过上幸福生活,方是皇家真正的作为。”
无论是对皇帝,对太子,疏桐都不了解。尤其是太子远征未归,且音讯全无更是让疏桐费解,所以聪明如疏桐,也找不到接下去的话题了。
好在凌老汉此时提着茶壶,端着几个搪瓷碗返回店面来,虞曦也进来了,这才打消了疏桐的尴尬。凌老汉把碗搁在柜台上,往碗里倒茶,热气伴随茶香升腾起来,沁人心脾。凌老汉先把一碗茶水端来给太后:
“老夫人请尝尝,这是小老儿在乡下自己种的茶树。”
水寒走过去倒起另一碗茶水,凌老汉看了就站在太后跟前叙起家常来了:
“小老儿是以烧瓷器为主的,茶树种得不多,乡下有小老儿舍弟一家帮忙烧窑。过完上元节,小老儿便要到乡下去了,这家里是老伴和儿媳在打理,孙子如今长大了,也能乡下城里两头跑了。”
太后品着茶,听着凌老汉絮絮叨叨地说着,她频频点头。水寒端茶过来给太子妃,太后把茶碗递给水寒,对凌老汉说:
“满口回甘,的确是好茶。老哥,老身要先行一步,你们装好这些瓷器和茶叶,由我的这两个随从送回去便是了。”
凌老汉听了,着急地说:
“老夫人这便要走了吗?小老儿的老伴和儿媳已然起身了,要给老夫人做点粗淡的早饭呢!”
“不麻烦了,代老身谢过老嫂子,老身已用过早饭,这便走了。”太后微笑着说。
“说好的在小老儿这里用些粗淡早饭的,可老夫人这会子工夫便要走了,”凌老汉望向里屋,带着歉意说,“这叫小老儿怎么过意得去呢?”
“等下你搁下五锭十两的银子。”太后趁凌老汉转头间悄声告诉虞曦,尔后对凌老汉说,“这个不碍事,等日后老身再来叨扰,银子老身命丫鬟搁在柜台上,老哥记得收好。”
“老夫人真是活菩萨,谢谢老夫人,太谢谢了!”凌老汉感动不已。
“老哥是做买卖的,老身这不是有需要买吗,道啥谢呢?”
太后笑呵呵地说完便抬脚走出店外,凌老汉跟着送太后出去。看凌老汉送太后出去,虞曦把五锭银子放在柜台上,也跟着出来了。
站在街上,太后对太子妃说:
“估计这会子也没多少家店铺开门,街上还是冷清的,不如让颜镛先送我等回去吧!”
太子妃躬身说:
“但凭祖母吩咐!”
“掌灯时分出来,就极热闹的了。”凌老汉热情地说,“届时老夫人还请到小老儿寒舍来,小老儿让孙子带着小姐姑娘们去逛逛。”
“好,先谢过老哥盛情,就此别过了。”太后说完,虞曦和水寒扶着太后上了马车,再扶太子妃上去,然后她们也相继上马车。两个侍卫躬身拱手相送,颜镛等太后她们都坐好了,才抬脚坐上车辕,挥动马鞭,驱马而去。
“老夫人慢走!”凌老汉看着马车远去,还不停地挥着手。许久,似乎才记起什么,马上转身哈腰对两个侍卫说,“劳烦两位搭把手,稍后一起用点早饭。”
“你老指点!”两个侍卫哪会看得上凌老汉这点早饭?但看到太后方才的态度,两个侍卫也没敢怠慢,撸起袖子跟凌老汉进去搬瓷器。
回去的路上,太后好长时间都闭着眼睛坐着,疏桐不知道皇祖母这是怎了,看看虞曦。虞曦也猜不透太后是怎回事,她朝太子妃摆摆手,大家便都安静地坐着。又过了须臾,太后方睁开眼睛,幽幽地说:
“黎民百姓才是最懂得感恩之人呐!太子妃,只有人心所向,天下方能坐得长久。”
“孙媳妇谨记皇祖母教诲!”疏桐这才知道皇祖母沉默不语的原因,随即躬身说。
“虞曦,回去后把那些瓷器挑几件好的给王太妃送去,余下的和茶叶都分送与诸位公侯。”太后吩咐虞曦。
“是!”虞曦赶紧应了一声,她正想着太后买这么多瓷器回来要做何用呢,听了太后跟太子妃之对话,方知道太后哪里是要买瓷器,她分明是在帮那个凌老汉。
“还有,凌老汉的孙儿是个习武之人,你将哀家这块金牌悄悄送去,”太后从腰间摘下一枚小金牌对虞曦说,“让凌云到威武营去操练,等响儿回来再委以重任。”
虞曦赶紧接过金牌说:
“奴婢送太后娘娘回去,便返身回来。”
太后点点头。
“这……这……这是老夫人留下的银子?”再说凌老汉进店看到柜台上的五锭白花花的银子,话都说不利索了,“买这些粗糙物件哪用得了这么多银子,小老儿一辈子都没见过如此之多的银子。”
凌老汉说着,过去捧起四锭银子,对两个侍卫说:
“请两位差爷把这四锭还回给老夫人,这些瓷器和茶叶不用如此多钱,小老儿收下一锭已经太多了。”
两个侍卫看着五十两银子,互相望了一眼,彼此的眼神说明太后也确实是给得太多了。但他们知道太后不傻,给人如此多银子定有她的用意,若是把凌老汉手上的四锭银子拿回去给太后,必定是要挨骂的。若他俩私自拿了,说不定过后连脑袋都不保,因此摆摆手,对凌老汉说:
“你今日遇到我家老夫人便是遇到贵人了,我家老夫人是菩萨心肠,向来乐善好施。你就将银子收好了,不要为难我们了!快点装车吧,我们还要回去交差。”
“这……这……”凌老汉捧着银子,热泪盈眶,“这是老天开眼,菩萨慈悲下凡来帮小老儿啊!”
凌老汉低下头往右胳膊肘上蹭蹭眼睛,走到柜台前,揭开放铜板的瓷罐,把银子一个一个小心地放进去,留一个在手上,然后盖回盖子。转过身来对两个侍卫说:
“两位差爷,小老儿收下四锭,这一锭给两位差爷打壶酒喝。”
“太后娘娘,前面一家店铺,有一个老汉在卸铺板,许是要准备营生了,要过去看看吗?”
“看看去!”太后轻轻地说。
颜镛将马车靠边停下,侍卫看了也靠边停下来,虞曦和水寒赶紧下了车。颜镛已经下来扶太后下马车了,虞曦和水寒赶紧过来扶一把,等太后下了车,再扶太子妃下车。几个人簇拥着太后,走过去跟扛着铺板的老汉搭讪:
“老哥新正好,这般早便开始营生了,昨儿闹花灯,怎不多睡会儿?”
“呵呵,老夫人同好!老汉老了,睡得早起得早,年轻人闹花灯,让他们睡吧!这街上呀,闹花灯这几日要到过了午方热闹的,那时候大家才起身开始做营生。老夫人,”老汉把铺板靠好,爽朗地一笑说,然后又问,“这是打城外来?进来喝杯茶御御寒可好?”
“那便叨扰老哥了。”太后说着欣然随着老汉往店里走,太子妃和虞曦及水寒跟着进去,颜镛和侍卫在外面候着。
走进店铺里,迎面一股似有似无的淡淡的茶叶香味扑鼻而来,太子妃想这家店应是卖茶叶的。门店不宽,堆放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瓷器,还有几个较大的器皿,用包着红绸的盖子盖着,太子妃猜那里面应是盛放着茶叶的了。由店中往里望,中间是个院子,再往里是厢房。院子里有一个石墩,上面插着刀枪剑戟一类的兵器,太子妃看了心里甚感兴趣,太后看了则心里一动。老汉搬来一把竹胡床,对太后说:
“店窄,老夫人请坐,你几位姑娘请随意,老汉已在烧水了,这便去给老夫人泡茶去。”
“老哥别费心,老身随便坐坐聊聊便好。敢问老哥,”太后拦住老汉,亲切地问,“家里几口人?”
“呵呵,托老夫人福,家里四口人,老伴还健在,小儿在十几年前的战乱中被拉去征战……再没回来,”老汉撩起衣角抹下眼角,然后欣慰地说,“儿媳孝顺不愿改嫁,还好老天不绝小老儿,膝下有一孙儿,未满十五。”
“苍天不绝好人!好在如今天下太平,我们也能过上安生日子了。这些……”太后说完指着院中的石墩问,“老哥是习武之人?”
“这都是托当今太后之福,小老儿听说呀,太后是个女中豪杰,有深谋远虑,为皇上谋得皇位,还把希望寄托在太子殿下身上。如今太子殿下远征未归,小老儿日夜祈求太子殿下能平安归来。这些呀,”老汉拱手朝北一拜,情真意切地说着,又指着那石墩上的刀枪,带着嗔爱的语气说,“小老儿的孙儿不爱念书,只跟着小老儿舍弟念了几年书,整天就喜欢耍弄这些枪枪棒棒的,还说要跟随太子参加威什么营,从军报国去。昨晚几个娃儿逛花灯,回来练了一趟枪棒,才刚刚洗漱完躺下睡去。”
一个老汉,在战乱中失去了儿子,他非但没有抱怨,还怀着感恩之心影响着后代。有念及此,太后不禁心潮起伏,她又环顾了一下店铺,尔后不动声色地问:
“敢问老哥贵姓,老身今番出来,准备购买一批瓷器和茶叶,老哥能否帮个忙?”
“巧了,老夫人,小老儿做的刚好便是此等营生,老夫人如不嫌弃,且来看看。哦,”老汉搓搓手,腼腆地笑了,随后俯身去挑起一个瓷器捧给太后,又想起老夫人问他姓名之事,便补充说,“小老儿免贵姓凌,单名一个力字,孙儿凌云。”
太后也笑了,接过瓷器说:
“可不是吗?这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哟,让老身来瞧上一瞧。凌府,凌云……好名字!”
“容小老儿搬到外面来,外面敞亮些,看得清。老夫人挑一两件喜欢的带走,”凌老汉高兴地挑着瓷器,他没有听清太后说的一批,“小老儿不收费,就送与老夫人。”
“凌老哥开门营生便是要赚钱养家的,哪有不收费之理?”商人原就是利字当头的,太后第一次遇到做生意白送人家东西的。
凌老汉诚恳地说:
“不瞒老夫人,这些瓷器都是小老儿自己烧制的。小老儿今早起来,喜鹊一直在院里的枝头叫,小老儿想着今日怕是要得遇贵人了。老夫人慈眉善目的如同菩萨,小老儿今日有福遇见老夫人,送一两件自家烧制的瓷器给老夫人,一点都不为过。”
“哦,”太后听到是凌老汉自己烧制的瓷器,更感兴趣,“那便谢过凌老哥了,凌老哥清点好店里的这些瓷器和茶叶,帮老身装到马车上,老身都要了。”
凌老汉听了,发呆似的张大了嘴望着太后:
“小老儿这店里的瓷器和茶叶,老夫人……老夫人都要了?”
“对,都要。”太后气定神闲地点点头。
“哎哟,小老儿今儿个是真遇贵人了!好好,老夫人稍等,小老儿这便叫老伴和儿媳来帮忙装车。”凌老汉说完喜不自胜地走进院子,对着天空跪拜,“菩萨慈悲,谢菩萨保佑!谢菩萨保佑!”然后乐颠颠地走进厢房里。
“虞曦,叫侍卫一起去帮个忙,这些东西都搬到你们那辆马车上,你们两个过来跟哀家一起坐。”太后说。
“是!”虞曦说完走出店去。
疏桐听着看着,不由走到皇祖母背后,帮皇祖母按捏肩膀,轻轻说:
“皇祖母就是菩萨,这是普国百姓之幸。”
“唉,”太后轻叹一声,“这种帮助,只不过是杯水车薪,让普国百姓人人都能过上幸福生活,方是皇家真正的作为。”
无论是对皇帝,对太子,疏桐都不了解。尤其是太子远征未归,且音讯全无更是让疏桐费解,所以聪明如疏桐,也找不到接下去的话题了。
好在凌老汉此时提着茶壶,端着几个搪瓷碗返回店面来,虞曦也进来了,这才打消了疏桐的尴尬。凌老汉把碗搁在柜台上,往碗里倒茶,热气伴随茶香升腾起来,沁人心脾。凌老汉先把一碗茶水端来给太后:
“老夫人请尝尝,这是小老儿在乡下自己种的茶树。”
水寒走过去倒起另一碗茶水,凌老汉看了就站在太后跟前叙起家常来了:
“小老儿是以烧瓷器为主的,茶树种得不多,乡下有小老儿舍弟一家帮忙烧窑。过完上元节,小老儿便要到乡下去了,这家里是老伴和儿媳在打理,孙子如今长大了,也能乡下城里两头跑了。”
太后品着茶,听着凌老汉絮絮叨叨地说着,她频频点头。水寒端茶过来给太子妃,太后把茶碗递给水寒,对凌老汉说:
“满口回甘,的确是好茶。老哥,老身要先行一步,你们装好这些瓷器和茶叶,由我的这两个随从送回去便是了。”
凌老汉听了,着急地说:
“老夫人这便要走了吗?小老儿的老伴和儿媳已然起身了,要给老夫人做点粗淡的早饭呢!”
“不麻烦了,代老身谢过老嫂子,老身已用过早饭,这便走了。”太后微笑着说。
“说好的在小老儿这里用些粗淡早饭的,可老夫人这会子工夫便要走了,”凌老汉望向里屋,带着歉意说,“这叫小老儿怎么过意得去呢?”
“等下你搁下五锭十两的银子。”太后趁凌老汉转头间悄声告诉虞曦,尔后对凌老汉说,“这个不碍事,等日后老身再来叨扰,银子老身命丫鬟搁在柜台上,老哥记得收好。”
“老夫人真是活菩萨,谢谢老夫人,太谢谢了!”凌老汉感动不已。
“老哥是做买卖的,老身这不是有需要买吗,道啥谢呢?”
太后笑呵呵地说完便抬脚走出店外,凌老汉跟着送太后出去。看凌老汉送太后出去,虞曦把五锭银子放在柜台上,也跟着出来了。
站在街上,太后对太子妃说:
“估计这会子也没多少家店铺开门,街上还是冷清的,不如让颜镛先送我等回去吧!”
太子妃躬身说:
“但凭祖母吩咐!”
“掌灯时分出来,就极热闹的了。”凌老汉热情地说,“届时老夫人还请到小老儿寒舍来,小老儿让孙子带着小姐姑娘们去逛逛。”
“好,先谢过老哥盛情,就此别过了。”太后说完,虞曦和水寒扶着太后上了马车,再扶太子妃上去,然后她们也相继上马车。两个侍卫躬身拱手相送,颜镛等太后她们都坐好了,才抬脚坐上车辕,挥动马鞭,驱马而去。
“老夫人慢走!”凌老汉看着马车远去,还不停地挥着手。许久,似乎才记起什么,马上转身哈腰对两个侍卫说,“劳烦两位搭把手,稍后一起用点早饭。”
“你老指点!”两个侍卫哪会看得上凌老汉这点早饭?但看到太后方才的态度,两个侍卫也没敢怠慢,撸起袖子跟凌老汉进去搬瓷器。
回去的路上,太后好长时间都闭着眼睛坐着,疏桐不知道皇祖母这是怎了,看看虞曦。虞曦也猜不透太后是怎回事,她朝太子妃摆摆手,大家便都安静地坐着。又过了须臾,太后方睁开眼睛,幽幽地说:
“黎民百姓才是最懂得感恩之人呐!太子妃,只有人心所向,天下方能坐得长久。”
“孙媳妇谨记皇祖母教诲!”疏桐这才知道皇祖母沉默不语的原因,随即躬身说。
“虞曦,回去后把那些瓷器挑几件好的给王太妃送去,余下的和茶叶都分送与诸位公侯。”太后吩咐虞曦。
“是!”虞曦赶紧应了一声,她正想着太后买这么多瓷器回来要做何用呢,听了太后跟太子妃之对话,方知道太后哪里是要买瓷器,她分明是在帮那个凌老汉。
“还有,凌老汉的孙儿是个习武之人,你将哀家这块金牌悄悄送去,”太后从腰间摘下一枚小金牌对虞曦说,“让凌云到威武营去操练,等响儿回来再委以重任。”
虞曦赶紧接过金牌说:
“奴婢送太后娘娘回去,便返身回来。”
太后点点头。
“这……这……这是老夫人留下的银子?”再说凌老汉进店看到柜台上的五锭白花花的银子,话都说不利索了,“买这些粗糙物件哪用得了这么多银子,小老儿一辈子都没见过如此之多的银子。”
凌老汉说着,过去捧起四锭银子,对两个侍卫说:
“请两位差爷把这四锭还回给老夫人,这些瓷器和茶叶不用如此多钱,小老儿收下一锭已经太多了。”
两个侍卫看着五十两银子,互相望了一眼,彼此的眼神说明太后也确实是给得太多了。但他们知道太后不傻,给人如此多银子定有她的用意,若是把凌老汉手上的四锭银子拿回去给太后,必定是要挨骂的。若他俩私自拿了,说不定过后连脑袋都不保,因此摆摆手,对凌老汉说:
“你今日遇到我家老夫人便是遇到贵人了,我家老夫人是菩萨心肠,向来乐善好施。你就将银子收好了,不要为难我们了!快点装车吧,我们还要回去交差。”
“这……这……”凌老汉捧着银子,热泪盈眶,“这是老天开眼,菩萨慈悲下凡来帮小老儿啊!”
凌老汉低下头往右胳膊肘上蹭蹭眼睛,走到柜台前,揭开放铜板的瓷罐,把银子一个一个小心地放进去,留一个在手上,然后盖回盖子。转过身来对两个侍卫说:
“两位差爷,小老儿收下四锭,这一锭给两位差爷打壶酒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