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白!煊!”

    等刘睁开眼就看见江平人模狗样地坐在旁边的椅子上,黄琴拎着扫把就要抡到自己,而莞莞不出意外应该躲在书房外面没敢进来。

    “哎哎,姐,这是何必呀!”

    ……

    一段小小的起床插曲过后,四人走到道口镇上新增商品街的路头。

    “人真不少,离庙还有一段路就开始支起摊子了啊!”

    刘白煊一马当先,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已经给一人买好一瓶饮料。递给黄琴时,比平时多了一份敬意。显然,是早上黄姐略显神通的效果。

    庙前,几人刚想进去,莞莞却停在门口往里面盯着。

    “看,那是,周臻雅?”

    黄琴顺着莞莞手指的位置看了过去——周臻雅,和几人一个高中,但他们四个在13班,而这个周臻雅在4班。

    “是初中和我们一个班的,奇奇怪怪的女同学。你们应该遇到过,在我们楼下文科4班。”

    听说她从县城小学回来老家上的初中,也就是和黄琴、莞莞是初中同学。

    两人和她初中并没有交集,在高中不同楼层,见面更少。因此,不搭话才显得合理。当然,对视、微笑、点头这一礼貌流程还是有的。

    当黄琴与其对视的时候,本想一笑而过,略表尊重。没想到对方竟直接开口。

    “黄琴和莞莞吧,好久不见。这两位我也见过,是你们班的吧”

    “啊……啊对,这是……”

    突如其来的熟络让黄琴不知所措,连忙竟不由自主地开始介绍起身边的两位男同志。黄琴带着心中的疑惑和莞莞对视一眼,从眼神的交流可以看出,这样的周臻雅似乎对两人来说都很陌生。

    初见周臻雅还是在刚上初一的时候,整整一学期,她基本上没有存在感。到了第二学期,她开始逐步建立起了社交关系。虽说开朗了许多,也不至于……不至于这么自来熟吧。

    对比起两人的尴尬,周臻雅表现得十分自然,三人现在的关系已经超越了做同班同学的那些年

    不得不说,时间真是,能彻底改变有个人啊。

    “那你们先玩,我都逛的差不多了,先走了哦”

    道过别后周臻雅就离开了。几人惊叹着她的变化的时候,背对着四人的周臻雅长舒了一口气,变现出如释重负的神态。

    道别周臻雅后的几人逛了许久,之后在路旁小吃摊一人点了一碗面,这些个小地方的孩子就这么其乐融融地对付了午饭。

    ……

    虽然黄琴乐意怼刘白煊,她倒还真从家里弄来个风筝。

    然后……

    果然,别说刘白煊了,江平也在这风筝上丢了面。这天并没有像周五这么大的风,想把风筝弄上去可难倒了两位男同学

    刘白煊的表现简直被黄琴预判得准准的——刚跑两圈,眼看风筝还在地上,他果真不玩了!倒是江平似乎很乐意接手。

    然而……

    最后还得靠黄琴的手艺。江平尝试着跑了几圈,不得不承认,这是个技术活。于是眼看着黄琴从自己手中拿过风筝把,松线紧线,跑跑停停,不一会就把风筝送了上去。

    即使是春天,这么好的日头也是很难得的,能想到出来放风筝的当然不只有他们。湖边一大片空地上出来拎着风筝来回跑的,还有父亲扶着自行车,孩子提心吊胆地蹬着,这时候天上基本上没什么风筝。放眼望去,能飞起来的只有黄琴手里的一只和远处看上去有四十岁的一对夫妇手里的那只。

    这样的气氛,很难不让孩子们放开学校的压力。就连一直板着脸的的江平也舒了心,开了眉。看着眼前的三人,不由让他想起刚遇见的时候。

    ……

    ……

    江平和刘白煊家近,打小就一起玩过。巧的是不仅刚到高中能坐同桌,等文理分科后还能分到一班

    那是在高一分完班后,刘白煊正庆幸自己能和江平一班。那聒噪的笑声,让江平不知道如何回应,最后只能一巴掌拍在他身上,拿老师快来了的借口让他安分点。

    其实分完班后,老师要开一整个下午的会。还没过十分钟,天天吆五喝六的刘白煊就受不了像这样压着声音说话。

    “哪来的老师!平儿你唬你亲兄弟啊!”

    江平也拿他没办法,谁让一整个楼层都乱起来了呢……

    更让江平大为震撼的是,门口这会还有个刚进来的女生。本来江平还在担心女生因为迟到会引起大家关注而感到尴尬,然而……

    “来来来,都是一个班的同学,我请大家喝饮料……”

    江平还没缓过神,刘白煊就死皮不用赖脸地接了一瓶,另一只手还拉着江平一起。

    “黄琴是吧,真爽快!”

    额……看来是江平多虑了,不得不说,也是她太不符合常规女生的性格了。

    那之后,江平看着两人从相互客气,到针锋相对,再到刘白煊认黄琴做“大哥”……她也偶尔表现出异于普通朋友的友好。

    见识了黄琴的性子,等黄琴向两人介绍莞莞的时候,符合常规的性格又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回头想想,黄琴的影响力还真是大,认识没多久反倒让他认为这样的女生才是常规。

    ……

    黄琴看江平盯着自己很长时间也没说话,主动吧风筝把递给他。

    “想玩就说,盯着半天也不吭声”

    这一句漫步尽心的话,却让以冷静为代名词的江平却慌了神。等他刚措好词,想为自己盯着半天做解释时,她却毫不在乎的走了。

    周日下午,几人放好风筝就收拾东西坐车回县城了。两个男生直接回家,两个女生也去宿舍收拾东西。

    按例,高中在周日下午六点开始上晚自习。

    当然,这个晚自习大多学生是用来补作业的……。学校也像是可以安排一样,总是把老师会议安排在这个时间。到最后一节自习课老师才会回来查作业。然而,几个小时干一天半的活还是比较有挑战性的。想完成任务,当然得来点“手段”

    “姐!理综卷子啊!”

    从不拖拉莞莞把各科作业摊在桌上,十来个拖延症患者排队借鉴。男生那边以江平为中心也在上演着类似的曲目。

    ……

    在楼下文科班里,同学们同样在奋战中。奋战中的人群里有个悠闲的有些出镜的男生。面前没有放一本书,一直面无表情的盯着窗外。

    混乱的班级里,就算忙于补作业人也嘴不闲着地跟同桌分享周末的快乐。那些有来有回,不堪入耳的辞藻把班级修饰的比菜市场还精彩。

    如此精彩下,少年显得那么地孤独。

    然而少年眼里似乎有一个更丰富的世界,他盯着窗外看了许久。突然,少年坐了起,可能忍受不了独自在吵杂中沉寂。大家相互熟落,唯独他自己融不进去,这种环境让他感到窒息。于是他选择去走廊里走走,然后……然后无事可做,又不知道去哪的他只能去上了个厕所

    “是……周……”

    从厕所出来,少年遇到一个熟悉的女生。但是到嘴边的话,又被收了回去。

    与他擦肩而过的正是周臻雅。

    “姜淮?”

    本以为对方没注意的姜淮本打算低着头走过去,没想到对方先开口叫住了他。

    “额,嗯”姜淮满脸不知所措地回应着,看到她笑的这么自然,身边还有这么多朋友让他内心不由自主地安逸

    这种生疏,尴尬也怪不得姜淮,这两人小学是一起在县城上的。后来姜淮因为父亲工作问题不得已去了一线城市,而臻雅则被送回镇里上初中,也就是莞莞和黄琴的老家。因此两人重逢时,已经有了隔阂。

    让姜淮感到尴尬的根源,也不止是许久未见带来的陌生感,更多的是因为一件发生在两人小学阶段的故事,那一次恍如隔世的“校园暴力”事件……

    第三小学,说是县城小学,却是在郊区。用当地人的话来说就是“城乡结合部”。里面的学生大多都是留守儿童,爷爷奶奶的封建思想灌溉出的孩子。或许面对穿着稍微光鲜一点的同龄人,他们也会感到自卑。

    作为小县城的城乡结合部,当然跟电视剧里的小学不能比。在这儿,这个年代,孩子们很少有见过智能手机的。

    这儿也总有些孩子多见了些世面,在电视剧里学了些自认为很酷的行为。外加每个人打娘胎里带来的那些个攀比心,总有人想着拿打压别人来彰显自己的“能耐”。当然,这其中并不包括姜淮这种“公子哥”。

    姜家算是有些小钱,不说富可敌国,也算过得滋润。这个年龄的孩子,家长都不放心他们自己回家。包括姜爸爸在内,绝大多数家长还是会选择多花点时间去接送孩子。有的条件好的父母车接车送,有的爷爷奶奶蹬着人力车接送。也有少数留守儿童,爷爷奶奶行动不便,跟着各种堂啊、表啊一类的兄弟姐妹一起,由七大姑八大姨接送。还有实在没办法的,会让孩子乘公交车。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嘛。

    姜爸爸不然不会让小姜淮自己坐公交车。而家在乡镇的周臻雅每天都要做十几公里的公交车回镇上的家。周家也只有年过六十的奶奶和小雅在家,自然没人接送。

    温柔乡里的姜淮,理应是不认识每天晚上要把好几十分钟花在等公交上的小雅同学。同一个班六年,两人真正相识还是在五年级的最后几天里。

    至于为什么小臻雅会和姜淮扯上关系……,要从一起小学生们之间的矛盾时间说起,非要说是校园暴力事件其实也不算。至于这两个孩子的初识……

章节目录

听风从前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满腹污言秽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满腹污言秽语并收藏听风从前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