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被灯笼照得光亮,院里周围点了许多炭火,将院子熏得热烘烘的。四处有风吹过的地方,被细心的摆了屏风,所以虽是冬日的夜晚,却一点儿不觉得寒冷。
顾清风将见苏齐月望着灯笼不出声,便将手里的物件藏进了衣袖当中,用手在苏齐月的眼前挥了挥,“月儿怎么不说话?”
“这些灯笼?”苏齐月望着枝丫上一盏盏做工精美的星星灯笼。
“是我专门找人定做的,好看吧。”顾清风望着这满树的杰作,甚是满意,“今日月儿过生辰,自然是要星星当陪衬。”
“好看。”苏齐月转过身子望向顾清风,顾清风的眼睛被灯笼照得格外明亮,满眼笑意,一腔柔情。
“月儿喜欢就好。”顾清风从院里的石凳上拿起了一件裘衣,披到苏齐月的肩上,“虽然点了炭火,但还是不能着凉。”
他带苏齐月坐到了一边的小石桌面前,石凳上细心地被垫上了一层鹅绒做软垫,哪还会觉得寒凉,“我特地向苏师爷打听了你的生辰,早早派人准备起来了。你先坐下,我去去就来。”
苏齐月望着顾清风像小猫似的轻快的背影,也不知他去做什么,只觉着马上要见耿常安那种压抑的心情突然得到了一些放松。
很快顾清风就端着菜出来了,跟在他后头的还有明轩和一些侍卫,众人分别都端了不同的菜,全都放在了她面前的小石桌上。
“苏秀才,吃好喝好啊。”明轩笑着朝苏齐月眨了眨眼睛,眼里总觉得有些不怀好意,随后就和其他侍卫全都退下去了。
苏齐月礼貌的对着明轩笑了笑,却被一旁的顾清风掰过了头,“不准朝着明轩笑。”顾清风的心里有些儿吃味,“他就帮我端个菜,今日的这些菜,可都是我亲自做的,忙活了好久呢。”
“你今日应该先对我笑的......”
顾清风此时的手还放在苏齐月的脸上,白天他一直在忙活,手便不那么暖和了,冰凉的触感让苏齐月身子一怔。
胆子倒是挺大的,苏齐月望着顾清风的眼睛。
苏齐月的手也顺势盘上了顾清风的手,温暖的手心包住他的手后,她又顺势将自己的身躯往前一凑,两张脸离得更近了。
此时二人四目相对,苏齐月就这样朝着顾清风浅浅一笑,顾清风的脸霎时就红了,不自觉地想要瞥过头去。苏齐月见状立马将双手扣在了顾清风的脸上,学着他的样子掰过他的头,使他正视自己,她嘴角的笑意更是噙不住,开口道,“我现在笑了,怎么长史大人倒是不好意思看了。”
话音完毕,顾清风并没做回答,只是由着苏齐月扣着自己,两人静静地对望了一阵,只有一旁的炭火像是燃了什么东西,劈啪作响的声音。
“咳咳。”顾清风假咳了两下,此时苏齐月的手还在他的脸上,他努力地将头瞥向桌子上的菜,不好意思地说道,“菜一会该凉了。”
“嗯,那吃饭。”苏齐月将手收了回来,仔细地看了看满桌子的菜,丰盛异常,“这些都是长史大人做的吗?”
“那是自然。”顾清风用手拍了拍胸脯,“就连这鸡肉都是今早我亲自烧水拔毛的。”
小石桌上摆满了菜,大多都是姑苏的特色菜。因为在桃源县的那段日子,苏齐月没少去顾清风那里蹭饭,自然就是吃多了朱大娘拿手的姑苏菜,对那甜腻的菜色也不抵触了,由于大多都是酱香,吃起来倒也是下饭。
酱鸭、白斩鸡、清溜虾仁、莼菜银鱼羹等,苏齐月好好看了看,看来是下了不少功夫,但她的视线又很快落在那盘酸菜鱼上,酸菜鱼用了许多辣椒,摆在中间非常吸睛,“怎么顾大人还会烧酸菜鱼?”
“我记得你是喜欢吃酸菜鱼的。”顾清风用筷子夹了几片鱼肉,又用勺子舀了一些酸汤递到苏齐月跟前,“你第一次认识我打趣我的时候,不就是吃的酸菜鱼?以前来县衙的时候,你也老让朱姐做给你吃,所以我就学来啦。不过我只会做姑苏菜,也不知道做的合不合你的胃口,你尝尝。”
“长史大人能干异常。”苏齐月尝了尝滑嫩的鱼片,“要不是还有许多的事要处理,真想将长史大人拐到我的铺子里来当主厨呢。”
“你这张嘴,确实是口齿伶俐,全都用来打趣我了。”顾清风给苏齐月夹了其他的菜放入一旁的碟子中,“不过还能用吃的堵住你这张嘴。”
二人吃了一阵,顾清风突然“蹭”的一下从石凳上站起来,此时苏齐月还在啃着一只鸭掌,倒是被他吓了一跳,差点将骨头给咽进去,“这是怎么了?”
“月儿!”顾清风边说边往屋里跑,“你等我一下,我差点就忘记了......”
顾清风倒是没让苏齐月等太久,不出片刻,他就捧着一大碗面条,从后厨走到了院子里。
面条是刚刚下的,还在冒着热气,顾清风倒也不觉得烫,将面条端到苏齐月的面前,用手捏了捏耳朵。
嗨,哪能不烫。
“这过生辰啊,必须吃长寿面,像彭祖一样福如沧海无穷极,寿比椿树过八千。愿我的月儿来年万事皆如愿,福寿绵绵万万年。”顾清风像是给老者贺寿一样,词是一连串得往外蹦。
苏齐月望着眼前那碗面,倒是花了许多心思,面上铺着几块炖得软烂的猪肉,猪肉的边上,是用萝卜刻得歪歪扭扭的几个字——生辰快乐。
“长史大人。”面的热气朝着苏齐月扑面而来,苏齐月的眼中泛起了一些涟漪,也不知是不是热气熏到了眼睛,“你到底是何时开始,对我这种想法的?”
“啊?”突如其来的问题倒是难倒了顾清风,到底是什么时候呢?也许顾清风自己也不知道。
“许是你文采斐然、忧国忧民,也许是你带着我查案子让我懂得了百姓之艰,更许是我喜欢你平日里打趣我,说不定也许是你喜欢吃我包的汤圆......”
顾清风犹豫了片刻,便掰着手指头滔滔不绝起来。
苏齐月忍不住笑,“好了长史大人,再不吃面,面就要坨了。”苏齐月拿起一只空碗,也给顾清风盛了一碗,“你也尝尝你自己的手艺,吃了这碗长寿面,我们一起顺遂无虞。”
“我这碗面,可比外面卖的好吃多了。”顾清风接过那碗面,“卯时初刻我便起来现揉现拉,汤底也是我自己炖的骨汤,请月儿多多赏脸。”
在你一言我一语中的氛围中,二人也渐渐敞开心扉。顾清风觉着开心,就多喝了一些热酒,此刻红晕又渐渐爬了上来。
他从袖子里拿出了他刚刚藏起来的生辰贺礼,捧到了苏齐月面前。
那是一支木簪,看着做工到不是很精细,但是被细细打磨过,找不出任何毛刺。
“我记得我第一次送给月儿的是一支蝴蝶簪子。”顾清风一脸认真地说道,“那时候我不知道蝴蝶簪子对月儿的意义,只觉得姑娘们一定都喜欢这些漂亮的发簪。既然月儿已经有一支蝴蝶簪子了,我就不再送这些,恐引起月儿那些伤心事。”
“这是我自己打磨的桃花簪,虽然做得不好。”顾清风不还意思的挠了挠头,“但我瞧着月儿平时爱穿劲装,戴碧玉簪。碧玉簪子是漂亮,但是那是人家自小就做的拿手活,我手笨,学不会怎么去做一支碧玉簪。我知发簪是送心爱之人,这是一支普通的桃花簪,送给月儿,月儿会喜欢吗?”
桃花簪不如累丝金簪精美,也不及碧玉簪雅致,可那确实是顾清风磨了许久,才磨出来的一支簪子。
苏齐月看着顾清风指尖的水泡,接过了那支簪子,将它插进了自己的发间,良久道,“我喜欢。”
“也愿月儿朱颜长似,就如头上戴着的桃花簪一样,岁岁年年。”顾清风见着苏齐月收了他送的发簪,心里得意,趁着酒劲,又开始蹦他近几日学得新词新句。
顾清风是什么人啊?从小养尊处优,哪里干过什么活。自从遇见苏齐月后,这是小厮也当得,神棍也当得,下田收麦也学得。初遇时,写几个大字都不愿意,如今的手指上,明显留下了时常握笔的茧子,但是也愿意为了苏齐月磨了许多水泡出来。
“跟着我,以后也许是腥风血雨,你可愿意?”
“自然是愿意的。”
炭火还在不停地燃烧着,倒是今晚的风有些大,一面屏风忽然被风吹到。
顾清风一惊,回过头想过去扶那扇屏风,却被苏齐月一把拉住。
“长史大人有一句话说错了。”苏齐月将起身的顾清风往石凳上一摁,顾清风顺势又坐了回去。
“我这张嘴,可不止能用吃的堵住,还有别的......”
苏齐月低头,将唇印在了顾清风唇上。
顾清风身子一颤,瞪大了眼睛。
风拂过了二人的发丝,将它们缠在了一起。院子里亮堂堂的,红梅和满树的星星灯笼,都是他们的见证。
顾清风将见苏齐月望着灯笼不出声,便将手里的物件藏进了衣袖当中,用手在苏齐月的眼前挥了挥,“月儿怎么不说话?”
“这些灯笼?”苏齐月望着枝丫上一盏盏做工精美的星星灯笼。
“是我专门找人定做的,好看吧。”顾清风望着这满树的杰作,甚是满意,“今日月儿过生辰,自然是要星星当陪衬。”
“好看。”苏齐月转过身子望向顾清风,顾清风的眼睛被灯笼照得格外明亮,满眼笑意,一腔柔情。
“月儿喜欢就好。”顾清风从院里的石凳上拿起了一件裘衣,披到苏齐月的肩上,“虽然点了炭火,但还是不能着凉。”
他带苏齐月坐到了一边的小石桌面前,石凳上细心地被垫上了一层鹅绒做软垫,哪还会觉得寒凉,“我特地向苏师爷打听了你的生辰,早早派人准备起来了。你先坐下,我去去就来。”
苏齐月望着顾清风像小猫似的轻快的背影,也不知他去做什么,只觉着马上要见耿常安那种压抑的心情突然得到了一些放松。
很快顾清风就端着菜出来了,跟在他后头的还有明轩和一些侍卫,众人分别都端了不同的菜,全都放在了她面前的小石桌上。
“苏秀才,吃好喝好啊。”明轩笑着朝苏齐月眨了眨眼睛,眼里总觉得有些不怀好意,随后就和其他侍卫全都退下去了。
苏齐月礼貌的对着明轩笑了笑,却被一旁的顾清风掰过了头,“不准朝着明轩笑。”顾清风的心里有些儿吃味,“他就帮我端个菜,今日的这些菜,可都是我亲自做的,忙活了好久呢。”
“你今日应该先对我笑的......”
顾清风此时的手还放在苏齐月的脸上,白天他一直在忙活,手便不那么暖和了,冰凉的触感让苏齐月身子一怔。
胆子倒是挺大的,苏齐月望着顾清风的眼睛。
苏齐月的手也顺势盘上了顾清风的手,温暖的手心包住他的手后,她又顺势将自己的身躯往前一凑,两张脸离得更近了。
此时二人四目相对,苏齐月就这样朝着顾清风浅浅一笑,顾清风的脸霎时就红了,不自觉地想要瞥过头去。苏齐月见状立马将双手扣在了顾清风的脸上,学着他的样子掰过他的头,使他正视自己,她嘴角的笑意更是噙不住,开口道,“我现在笑了,怎么长史大人倒是不好意思看了。”
话音完毕,顾清风并没做回答,只是由着苏齐月扣着自己,两人静静地对望了一阵,只有一旁的炭火像是燃了什么东西,劈啪作响的声音。
“咳咳。”顾清风假咳了两下,此时苏齐月的手还在他的脸上,他努力地将头瞥向桌子上的菜,不好意思地说道,“菜一会该凉了。”
“嗯,那吃饭。”苏齐月将手收了回来,仔细地看了看满桌子的菜,丰盛异常,“这些都是长史大人做的吗?”
“那是自然。”顾清风用手拍了拍胸脯,“就连这鸡肉都是今早我亲自烧水拔毛的。”
小石桌上摆满了菜,大多都是姑苏的特色菜。因为在桃源县的那段日子,苏齐月没少去顾清风那里蹭饭,自然就是吃多了朱大娘拿手的姑苏菜,对那甜腻的菜色也不抵触了,由于大多都是酱香,吃起来倒也是下饭。
酱鸭、白斩鸡、清溜虾仁、莼菜银鱼羹等,苏齐月好好看了看,看来是下了不少功夫,但她的视线又很快落在那盘酸菜鱼上,酸菜鱼用了许多辣椒,摆在中间非常吸睛,“怎么顾大人还会烧酸菜鱼?”
“我记得你是喜欢吃酸菜鱼的。”顾清风用筷子夹了几片鱼肉,又用勺子舀了一些酸汤递到苏齐月跟前,“你第一次认识我打趣我的时候,不就是吃的酸菜鱼?以前来县衙的时候,你也老让朱姐做给你吃,所以我就学来啦。不过我只会做姑苏菜,也不知道做的合不合你的胃口,你尝尝。”
“长史大人能干异常。”苏齐月尝了尝滑嫩的鱼片,“要不是还有许多的事要处理,真想将长史大人拐到我的铺子里来当主厨呢。”
“你这张嘴,确实是口齿伶俐,全都用来打趣我了。”顾清风给苏齐月夹了其他的菜放入一旁的碟子中,“不过还能用吃的堵住你这张嘴。”
二人吃了一阵,顾清风突然“蹭”的一下从石凳上站起来,此时苏齐月还在啃着一只鸭掌,倒是被他吓了一跳,差点将骨头给咽进去,“这是怎么了?”
“月儿!”顾清风边说边往屋里跑,“你等我一下,我差点就忘记了......”
顾清风倒是没让苏齐月等太久,不出片刻,他就捧着一大碗面条,从后厨走到了院子里。
面条是刚刚下的,还在冒着热气,顾清风倒也不觉得烫,将面条端到苏齐月的面前,用手捏了捏耳朵。
嗨,哪能不烫。
“这过生辰啊,必须吃长寿面,像彭祖一样福如沧海无穷极,寿比椿树过八千。愿我的月儿来年万事皆如愿,福寿绵绵万万年。”顾清风像是给老者贺寿一样,词是一连串得往外蹦。
苏齐月望着眼前那碗面,倒是花了许多心思,面上铺着几块炖得软烂的猪肉,猪肉的边上,是用萝卜刻得歪歪扭扭的几个字——生辰快乐。
“长史大人。”面的热气朝着苏齐月扑面而来,苏齐月的眼中泛起了一些涟漪,也不知是不是热气熏到了眼睛,“你到底是何时开始,对我这种想法的?”
“啊?”突如其来的问题倒是难倒了顾清风,到底是什么时候呢?也许顾清风自己也不知道。
“许是你文采斐然、忧国忧民,也许是你带着我查案子让我懂得了百姓之艰,更许是我喜欢你平日里打趣我,说不定也许是你喜欢吃我包的汤圆......”
顾清风犹豫了片刻,便掰着手指头滔滔不绝起来。
苏齐月忍不住笑,“好了长史大人,再不吃面,面就要坨了。”苏齐月拿起一只空碗,也给顾清风盛了一碗,“你也尝尝你自己的手艺,吃了这碗长寿面,我们一起顺遂无虞。”
“我这碗面,可比外面卖的好吃多了。”顾清风接过那碗面,“卯时初刻我便起来现揉现拉,汤底也是我自己炖的骨汤,请月儿多多赏脸。”
在你一言我一语中的氛围中,二人也渐渐敞开心扉。顾清风觉着开心,就多喝了一些热酒,此刻红晕又渐渐爬了上来。
他从袖子里拿出了他刚刚藏起来的生辰贺礼,捧到了苏齐月面前。
那是一支木簪,看着做工到不是很精细,但是被细细打磨过,找不出任何毛刺。
“我记得我第一次送给月儿的是一支蝴蝶簪子。”顾清风一脸认真地说道,“那时候我不知道蝴蝶簪子对月儿的意义,只觉得姑娘们一定都喜欢这些漂亮的发簪。既然月儿已经有一支蝴蝶簪子了,我就不再送这些,恐引起月儿那些伤心事。”
“这是我自己打磨的桃花簪,虽然做得不好。”顾清风不还意思的挠了挠头,“但我瞧着月儿平时爱穿劲装,戴碧玉簪。碧玉簪子是漂亮,但是那是人家自小就做的拿手活,我手笨,学不会怎么去做一支碧玉簪。我知发簪是送心爱之人,这是一支普通的桃花簪,送给月儿,月儿会喜欢吗?”
桃花簪不如累丝金簪精美,也不及碧玉簪雅致,可那确实是顾清风磨了许久,才磨出来的一支簪子。
苏齐月看着顾清风指尖的水泡,接过了那支簪子,将它插进了自己的发间,良久道,“我喜欢。”
“也愿月儿朱颜长似,就如头上戴着的桃花簪一样,岁岁年年。”顾清风见着苏齐月收了他送的发簪,心里得意,趁着酒劲,又开始蹦他近几日学得新词新句。
顾清风是什么人啊?从小养尊处优,哪里干过什么活。自从遇见苏齐月后,这是小厮也当得,神棍也当得,下田收麦也学得。初遇时,写几个大字都不愿意,如今的手指上,明显留下了时常握笔的茧子,但是也愿意为了苏齐月磨了许多水泡出来。
“跟着我,以后也许是腥风血雨,你可愿意?”
“自然是愿意的。”
炭火还在不停地燃烧着,倒是今晚的风有些大,一面屏风忽然被风吹到。
顾清风一惊,回过头想过去扶那扇屏风,却被苏齐月一把拉住。
“长史大人有一句话说错了。”苏齐月将起身的顾清风往石凳上一摁,顾清风顺势又坐了回去。
“我这张嘴,可不止能用吃的堵住,还有别的......”
苏齐月低头,将唇印在了顾清风唇上。
顾清风身子一颤,瞪大了眼睛。
风拂过了二人的发丝,将它们缠在了一起。院子里亮堂堂的,红梅和满树的星星灯笼,都是他们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