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各司其职的忙着,好像德州城在那一刻开始按下了加速键,没有人知道这一次的汛期会在什么时候来临,可大家都不约而同的为这个德州城一起努力奋战着。
常逾忙的焦头烂额,一边要顾及军中,一边又要盯着河堤建造的进度,以至于车澈先生如今一看见他,就仰面扶额,常逾带来的银两即将用尽,如今可用的人手也还是不够用,所有的担子似乎都压在了常逾的身上,临近深夜,秦岭从船上下来,看见常逾的帐子还亮着烛火,便想进去看看。
秦岭还是习惯性的坐上常逾的桌案,看着常逾头不抬眼不挣的模样,敲着桌子说道:“你都不抬头看看吗?万一是来刺杀你的呢?”
常逾:“这么慢的脚步,又没人通告!除了你,不会有别人的!”
常逾敷衍的抬头,然后继续奋笔疾书的写着公文,这或许是常逾第一次没有在秦岭这张脸上贪恋时光,秦岭也不在意,常逾现在的时间恨不得掰开八瓣去计算,他必须要将德州的实际情况上报,白日里没有时间,只能挤出自己的休息时间来誊写公文。
秦岭不想常逾每天都绷着一条弦,这样下去,人会在某一个瞬间崩溃的:“我刚回来的时候,听戚言又下了加强守卫的军令!这是芥川犹二又来了?”
常逾沾了墨水,一心二用的答道:“唐衍的消息是,他们集结了滨州所有的势力!”
瀛东滨州秦岭:“什么意思?这是打算动用江湖势力了?”
常逾:“应该是!而且现在北辽的兵从未在东瀛出现,我和戚言觉得,这一次他们没有突袭成功,心中一定不甘,所以席卷重来的可能性极大!”
秦岭像是捣蒜似的研磨,戚家军的战斗力他相信,但瀛东滨州的本事,他和常逾可都是领教过的:“瀛东滨州,他们如今还剩多少人了?”
常逾摇摇头,他也不知道,一边叹气一边说道:“芥川犹二是败军之将,我们没有赶尽杀绝就是想着穷寇莫追,可现在我们还是低估了拓跋哲也的本事!”
秦岭努努嘴:“也是,现在的东瀛是连只蚂蚁都进不去,能将人搜罗起来的,只有他们这个远在北疆的盟友了!你们现在有什么打算?”
常逾伸手去沾秦岭手中的墨:“正所谓谋定而后动,既然得知了他们的动向,总是要提前做好准备的!”
秦岭将砚台重掷:“说了和没说一样,他们对音律的掌控几乎绝致,若是他们真的这儿,这千军难抵啊!”
常逾看着自己刚写完的文书,仔细校对着,无误之后,放在一旁晾墨:“我担心的不止如此,拓跋哲也借着芥川犹二的名号,在江湖上起令,助滨州重起着,可入蓬莱之境!”
常逾锤着自己的腰身起来,准备去给秦岭倒水,秦岭从桌案上跳下来,跟着常逾屁股后面走:“这么拼?这些人也信了?这么多年谁入了蓬莱之地啊!”
常逾:“重金之下必有勇夫!都说着蓬莱之地在东瀛深处,没有东瀛的帮助谁也进不去,有了这个噱头,怎么也能引来几批狼的!”
秦岭心里叨咕:这些个人,都顶着一张伪善的脸四处作恶,不治治是不行了!
太极殿里,皇帝正在看着常逾所书的文书,兵部和户部的人在底下站了许久,相互看着眼色也不敢言声。
皇帝:“兵部现在还能出多少人?”
兵部尚书低着头颤颤巍巍是说道:“按照现在的兵力部署,北疆那边因为有辽国虎视眈眈,轻易是动不得的···京中···”
皇帝不明白这些人对自己范围内的事务为何这么不清楚,连汇报都这么难以言喻吗?
皇帝:“朕不想听你在这长篇阔论,除了北疆和西南那边不能动,剩下的都派往东瀛!”
兵部尚书:“圣上,这京中的守备···”
皇帝:“边境要是没了,你觉得这京中还能防得住吗?朕的命不比边境的百姓贵半分!”
兵部尚书觉得还是不要反驳的好,便应下了:“是···”
皇帝的视线看向户部侍郎,开口就是厉色:“户部现在能筹措多少银两出来?”
户部尚书:“启禀圣上,因为德州青州等地的灾患,已经免了其税收!”
皇帝强压着心中的怒火,他不想听什么借口,什么缘由,这些个道理难道皇帝不知道吗?他只想听他们的建议和举措,可很明显,他们没有!
皇帝:“你们要是都这么说话,就都给朕滚蛋!”
关键时刻,站在户部尚书身后的吴凤杰站了出来:“启禀圣上,微臣刚刚整理出来一部分前朝贪吏的脏银,保守预计三千万两!”
皇帝青眼吴凤杰,但也没有表露,直接开口道:“传朕旨意下去,以灾区重建为先,朝中所有官员的份利,随时可能延迟发放,后宫用度减半!由户部派人组织京中的商户捐银筹粮!”
户部尚书赶紧跪下请言:“圣上,这怕是不妥吧,这朝中官员要是不发俸禄,怕是会有怨言!”
皇帝气的拍案,建议建议没有,举措举措也没有,皇帝自己提出来一个,他否认的倒是快:“谁有怨言你让他来找朕,朕将自己的用度给他,有怨言,怀律怎么没怨言呢,他往里面填了多少,你们难道不清楚吗?德州城破,是你能过的下去还是朕能?是不是都想着战事离你们天高皇帝远,你们就能继续过自己的逍遥日子了?”
户部尚书赶紧磕头:“微臣不敢!微臣只是觉得,德州有萧王殿下在···”
皇帝:“萧王殿下在,他在怎么了?他是人不是神仙,是不是这仗打输了,你还得参他一本啊!这朝中武将奚落,都是你们这些人当了搅屎棍!你们算错了帐,要么说年事已高,要么说事务繁忙,你们总有借口,戚家军和萧王在外打了胜仗,你们还要说一说,朕是不是还得夸夸你们啊!”
户部尚书:“微臣不敢!微臣僭越,请圣上治罪!”
皇帝不想再理他:“吴凤杰!”
吴凤杰:“微臣在!”
皇帝:“朕给你五日时间,不管是捐银还是提前税收,朕要你在五日内凑够五千万两现银,你可做得到?”
吴凤杰:“做得到!”
皇帝指着户部尚书说道:“好!即日起,户部侍郎吴凤杰升任户部尚书,原户部尚书调任特使,护送灾银到德州!这账一笔笔的你都给朕记清楚了,少一两银子都从你的俸禄里扣!”
户部尚书:“微臣、微臣、微臣遵旨!”
几个人从太极殿里出来,都舒了一口气,只是有人是劫后余生,有人是愤恨难平。
“圣上今日怎么这么大火气?”
“谁知道呢?”
兵部尚书主动过来:“恭喜吴大人了!”
吴凤杰冷眼:“同喜同喜!”
“吴大人好像并不担心!”
吴凤杰知道这些人看不上自己,所谓的恭喜也不过是面子功夫,可他也不需要这些人的眼高:“担心什么?担心吃不上饭,诸位心里都清楚不是吗?这朝中的官员有几个是只靠俸禄吃饭的?而且圣上说的是可能!如果灾银能物尽其用,那便不会有这种可能!”
吴凤杰的话让大家都挂不住脸,吴凤杰压根也没想着给他们这些人面子,人前伪善,人后奸邪,不过是因为大家都没有撕破脸罢了。
总有人想看其他人的丑态,从而抬高自己的本事:“那这两千万两吴大人打算去哪筹啊,京中的这些商户大部分都是有背景的,怕是不好捐啊!”
关键时刻,皇后身边的侍女叫住了吴凤杰:“吴大人留步,今日适逢吴夫人等人进宫,皇后娘娘特意与其多说了几句,现下正在拜别,吴夫人命奴婢前来告知大人一声,稍等夫人片息,一同回府!”
话说着,吴夫人便从不远处走来,身后还跟着一众宫人,而且个个都抬着漆木箱子。
吴凤杰不明所以的问道:“夫人这是···”
吴夫人朝着诸位大人行礼之后,和吴大人说道:“皇后娘娘听闻德州战事吃紧,特意组织后宫嫔妃和朝中命妇捐物,这些便是了,我已誊抄在册记录好了!”
吴凤杰看着这些箱子,终于明白,这根本就是皇帝和皇后商议好的,不然怎可能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筹好这么多东西。这根本就是为了架空曾经的户部尚书,给他腾地方,可这样的事偏偏要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这是皇后演砸了,还是另一个谋略呢!?
皇后端着绿豆百合汤来到了太极殿,皇帝吃着开心的紧,夸赞着皇后:“这绿豆百合和雪梨枇杷都有解暑清肺的功效,可因为夏日不盛产雪梨,这前者却比后者便宜了几倍,还是你贤德!”
曾经的戚鸣音最不喜欢的就是贤德二字,可是现在她却不得不为着百姓做起了这贤良淑德的国母。
皇后努力的演着皇后的这个角色:“多谢圣上谬赞!”
皇帝:“让这些命妇捐东西,她们没找你麻烦吧!”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皇帝开始关心皇后,开始信任皇后,开始和她商议一些事情···时间有些时候可以让人淡忘一些事,有些时候,也能让人越来越在意一些人和事。
皇后:“没有,就算有,臣妾也有法子解决,圣上不必担心!想必有了这些金银首饰,吴大人这五千万两也就不用去凑了!”
皇帝歪着头,像是夫子考学生一样问道:“你觉得他会直接变卖然后交上去?”
皇后:“圣上这意思,是吴大人还要筹银?”
皇帝给小胜子递了个眼色,小胜子乖溜溜的凑到皇后跟前说道:“启禀皇后娘娘,吴大人回府后,便让吴夫人将那些金银首饰变卖了,自己个儿则回到了户部,颁发了一条提前缴税的律令,凡事今年提前缴税的商户,来年税款可少收一成半!”
皇后不明白:“可这么一来二去,不是少收了吗?”
皇帝放下碗盏,拉着皇后的手:“你听他说完!”
小胜子:“吴大人在信阳钱行开了个户头,将提前收缴的税款都存了进去,按照现在信阳钱行的涨幅,等来年至少能多收回五成!”
皇后:“他倒是聪慧!”
皇帝忽然想起来,已经好几日不见太子了:“对了,梧儿呢?”
皇后:“大理寺呢!说是帮着李彦青查案子,可实际上啊,是为陛下分忧呢!那些贪吏的案子有些停滞不前,梧儿已经帮着解决好几起案子了,今儿吴大人说的这三千两,也有梧儿的功劳呢!”
皇帝拍着皇后的手,心安道:“有你和梧儿帮着朕,还有怀律撑着,这大齐的江山该焕然一新了!”
戚鸣音笑意婉然,如今的皇帝有着自己的决断,也有着自己的长远谋略,梧儿现在也越来越像怀律,那些案子的背后都和京中的一些关系藕断丝连,李彦青不好处理的,梧儿倒是信手拈来了,他的心里,永远徘徊着怀律的话,公平是人人都该享受的权利,正义也不该付出代价,时间不是拖沓的借口,更不是独自承受的‘良药’!
常逾忙的焦头烂额,一边要顾及军中,一边又要盯着河堤建造的进度,以至于车澈先生如今一看见他,就仰面扶额,常逾带来的银两即将用尽,如今可用的人手也还是不够用,所有的担子似乎都压在了常逾的身上,临近深夜,秦岭从船上下来,看见常逾的帐子还亮着烛火,便想进去看看。
秦岭还是习惯性的坐上常逾的桌案,看着常逾头不抬眼不挣的模样,敲着桌子说道:“你都不抬头看看吗?万一是来刺杀你的呢?”
常逾:“这么慢的脚步,又没人通告!除了你,不会有别人的!”
常逾敷衍的抬头,然后继续奋笔疾书的写着公文,这或许是常逾第一次没有在秦岭这张脸上贪恋时光,秦岭也不在意,常逾现在的时间恨不得掰开八瓣去计算,他必须要将德州的实际情况上报,白日里没有时间,只能挤出自己的休息时间来誊写公文。
秦岭不想常逾每天都绷着一条弦,这样下去,人会在某一个瞬间崩溃的:“我刚回来的时候,听戚言又下了加强守卫的军令!这是芥川犹二又来了?”
常逾沾了墨水,一心二用的答道:“唐衍的消息是,他们集结了滨州所有的势力!”
瀛东滨州秦岭:“什么意思?这是打算动用江湖势力了?”
常逾:“应该是!而且现在北辽的兵从未在东瀛出现,我和戚言觉得,这一次他们没有突袭成功,心中一定不甘,所以席卷重来的可能性极大!”
秦岭像是捣蒜似的研磨,戚家军的战斗力他相信,但瀛东滨州的本事,他和常逾可都是领教过的:“瀛东滨州,他们如今还剩多少人了?”
常逾摇摇头,他也不知道,一边叹气一边说道:“芥川犹二是败军之将,我们没有赶尽杀绝就是想着穷寇莫追,可现在我们还是低估了拓跋哲也的本事!”
秦岭努努嘴:“也是,现在的东瀛是连只蚂蚁都进不去,能将人搜罗起来的,只有他们这个远在北疆的盟友了!你们现在有什么打算?”
常逾伸手去沾秦岭手中的墨:“正所谓谋定而后动,既然得知了他们的动向,总是要提前做好准备的!”
秦岭将砚台重掷:“说了和没说一样,他们对音律的掌控几乎绝致,若是他们真的这儿,这千军难抵啊!”
常逾看着自己刚写完的文书,仔细校对着,无误之后,放在一旁晾墨:“我担心的不止如此,拓跋哲也借着芥川犹二的名号,在江湖上起令,助滨州重起着,可入蓬莱之境!”
常逾锤着自己的腰身起来,准备去给秦岭倒水,秦岭从桌案上跳下来,跟着常逾屁股后面走:“这么拼?这些人也信了?这么多年谁入了蓬莱之地啊!”
常逾:“重金之下必有勇夫!都说着蓬莱之地在东瀛深处,没有东瀛的帮助谁也进不去,有了这个噱头,怎么也能引来几批狼的!”
秦岭心里叨咕:这些个人,都顶着一张伪善的脸四处作恶,不治治是不行了!
太极殿里,皇帝正在看着常逾所书的文书,兵部和户部的人在底下站了许久,相互看着眼色也不敢言声。
皇帝:“兵部现在还能出多少人?”
兵部尚书低着头颤颤巍巍是说道:“按照现在的兵力部署,北疆那边因为有辽国虎视眈眈,轻易是动不得的···京中···”
皇帝不明白这些人对自己范围内的事务为何这么不清楚,连汇报都这么难以言喻吗?
皇帝:“朕不想听你在这长篇阔论,除了北疆和西南那边不能动,剩下的都派往东瀛!”
兵部尚书:“圣上,这京中的守备···”
皇帝:“边境要是没了,你觉得这京中还能防得住吗?朕的命不比边境的百姓贵半分!”
兵部尚书觉得还是不要反驳的好,便应下了:“是···”
皇帝的视线看向户部侍郎,开口就是厉色:“户部现在能筹措多少银两出来?”
户部尚书:“启禀圣上,因为德州青州等地的灾患,已经免了其税收!”
皇帝强压着心中的怒火,他不想听什么借口,什么缘由,这些个道理难道皇帝不知道吗?他只想听他们的建议和举措,可很明显,他们没有!
皇帝:“你们要是都这么说话,就都给朕滚蛋!”
关键时刻,站在户部尚书身后的吴凤杰站了出来:“启禀圣上,微臣刚刚整理出来一部分前朝贪吏的脏银,保守预计三千万两!”
皇帝青眼吴凤杰,但也没有表露,直接开口道:“传朕旨意下去,以灾区重建为先,朝中所有官员的份利,随时可能延迟发放,后宫用度减半!由户部派人组织京中的商户捐银筹粮!”
户部尚书赶紧跪下请言:“圣上,这怕是不妥吧,这朝中官员要是不发俸禄,怕是会有怨言!”
皇帝气的拍案,建议建议没有,举措举措也没有,皇帝自己提出来一个,他否认的倒是快:“谁有怨言你让他来找朕,朕将自己的用度给他,有怨言,怀律怎么没怨言呢,他往里面填了多少,你们难道不清楚吗?德州城破,是你能过的下去还是朕能?是不是都想着战事离你们天高皇帝远,你们就能继续过自己的逍遥日子了?”
户部尚书赶紧磕头:“微臣不敢!微臣只是觉得,德州有萧王殿下在···”
皇帝:“萧王殿下在,他在怎么了?他是人不是神仙,是不是这仗打输了,你还得参他一本啊!这朝中武将奚落,都是你们这些人当了搅屎棍!你们算错了帐,要么说年事已高,要么说事务繁忙,你们总有借口,戚家军和萧王在外打了胜仗,你们还要说一说,朕是不是还得夸夸你们啊!”
户部尚书:“微臣不敢!微臣僭越,请圣上治罪!”
皇帝不想再理他:“吴凤杰!”
吴凤杰:“微臣在!”
皇帝:“朕给你五日时间,不管是捐银还是提前税收,朕要你在五日内凑够五千万两现银,你可做得到?”
吴凤杰:“做得到!”
皇帝指着户部尚书说道:“好!即日起,户部侍郎吴凤杰升任户部尚书,原户部尚书调任特使,护送灾银到德州!这账一笔笔的你都给朕记清楚了,少一两银子都从你的俸禄里扣!”
户部尚书:“微臣、微臣、微臣遵旨!”
几个人从太极殿里出来,都舒了一口气,只是有人是劫后余生,有人是愤恨难平。
“圣上今日怎么这么大火气?”
“谁知道呢?”
兵部尚书主动过来:“恭喜吴大人了!”
吴凤杰冷眼:“同喜同喜!”
“吴大人好像并不担心!”
吴凤杰知道这些人看不上自己,所谓的恭喜也不过是面子功夫,可他也不需要这些人的眼高:“担心什么?担心吃不上饭,诸位心里都清楚不是吗?这朝中的官员有几个是只靠俸禄吃饭的?而且圣上说的是可能!如果灾银能物尽其用,那便不会有这种可能!”
吴凤杰的话让大家都挂不住脸,吴凤杰压根也没想着给他们这些人面子,人前伪善,人后奸邪,不过是因为大家都没有撕破脸罢了。
总有人想看其他人的丑态,从而抬高自己的本事:“那这两千万两吴大人打算去哪筹啊,京中的这些商户大部分都是有背景的,怕是不好捐啊!”
关键时刻,皇后身边的侍女叫住了吴凤杰:“吴大人留步,今日适逢吴夫人等人进宫,皇后娘娘特意与其多说了几句,现下正在拜别,吴夫人命奴婢前来告知大人一声,稍等夫人片息,一同回府!”
话说着,吴夫人便从不远处走来,身后还跟着一众宫人,而且个个都抬着漆木箱子。
吴凤杰不明所以的问道:“夫人这是···”
吴夫人朝着诸位大人行礼之后,和吴大人说道:“皇后娘娘听闻德州战事吃紧,特意组织后宫嫔妃和朝中命妇捐物,这些便是了,我已誊抄在册记录好了!”
吴凤杰看着这些箱子,终于明白,这根本就是皇帝和皇后商议好的,不然怎可能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筹好这么多东西。这根本就是为了架空曾经的户部尚书,给他腾地方,可这样的事偏偏要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这是皇后演砸了,还是另一个谋略呢!?
皇后端着绿豆百合汤来到了太极殿,皇帝吃着开心的紧,夸赞着皇后:“这绿豆百合和雪梨枇杷都有解暑清肺的功效,可因为夏日不盛产雪梨,这前者却比后者便宜了几倍,还是你贤德!”
曾经的戚鸣音最不喜欢的就是贤德二字,可是现在她却不得不为着百姓做起了这贤良淑德的国母。
皇后努力的演着皇后的这个角色:“多谢圣上谬赞!”
皇帝:“让这些命妇捐东西,她们没找你麻烦吧!”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皇帝开始关心皇后,开始信任皇后,开始和她商议一些事情···时间有些时候可以让人淡忘一些事,有些时候,也能让人越来越在意一些人和事。
皇后:“没有,就算有,臣妾也有法子解决,圣上不必担心!想必有了这些金银首饰,吴大人这五千万两也就不用去凑了!”
皇帝歪着头,像是夫子考学生一样问道:“你觉得他会直接变卖然后交上去?”
皇后:“圣上这意思,是吴大人还要筹银?”
皇帝给小胜子递了个眼色,小胜子乖溜溜的凑到皇后跟前说道:“启禀皇后娘娘,吴大人回府后,便让吴夫人将那些金银首饰变卖了,自己个儿则回到了户部,颁发了一条提前缴税的律令,凡事今年提前缴税的商户,来年税款可少收一成半!”
皇后不明白:“可这么一来二去,不是少收了吗?”
皇帝放下碗盏,拉着皇后的手:“你听他说完!”
小胜子:“吴大人在信阳钱行开了个户头,将提前收缴的税款都存了进去,按照现在信阳钱行的涨幅,等来年至少能多收回五成!”
皇后:“他倒是聪慧!”
皇帝忽然想起来,已经好几日不见太子了:“对了,梧儿呢?”
皇后:“大理寺呢!说是帮着李彦青查案子,可实际上啊,是为陛下分忧呢!那些贪吏的案子有些停滞不前,梧儿已经帮着解决好几起案子了,今儿吴大人说的这三千两,也有梧儿的功劳呢!”
皇帝拍着皇后的手,心安道:“有你和梧儿帮着朕,还有怀律撑着,这大齐的江山该焕然一新了!”
戚鸣音笑意婉然,如今的皇帝有着自己的决断,也有着自己的长远谋略,梧儿现在也越来越像怀律,那些案子的背后都和京中的一些关系藕断丝连,李彦青不好处理的,梧儿倒是信手拈来了,他的心里,永远徘徊着怀律的话,公平是人人都该享受的权利,正义也不该付出代价,时间不是拖沓的借口,更不是独自承受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