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车从不丹首都延布去往普纳卡,途经多楚拉山口,此处,可以远眺喜马拉雅山脉,包括珠峰在内的四座八千米级的雪山,均可尽收眼底,一览无余。
旅行团安排了为期四天的徒步,一路上,雪山圣河,风光无限。
不丹政府为方便管理,将近期入山徒步的中国游客合编成一队,于是乎,不同团的游客汇聚在了一起,见面是避不了了,只是两人各怀心事,一路上没有过多交流。
山间取水的间隙,同队的阿姨贴近诗亦,放低声音朝她耳语:“小亦,那男的,你们是不是认识?”她一边说着,一边视线飞快地朝远方一瞟。
诗亦装着水,抬头朝着远方淡淡一笑,随后转头轻语:“算是老朋友。”
已然生疏到这样的程度,还是被看出端倪,不得不说,阿姨的眼力极好。
“我看,不止是老朋友这么简单。一路上,他那双眼睛,可都放在你身上。”
这样的话,以前乌木巴托也说过。他还说过,让她好好对他。
只是,她终究还是把他弄丢了。
诗亦失语,没有解释,也不好作解释。
今天是最后一天,徒步便要结束,而他们也要回归各自的生活。
若无必要,此后应该也不会经常相见。
他与她,还有很多话想说,然而,他们都知道,不管是什么,还是不说的好,唯有如此,别离之际才不会徒增伤感。
不知是分了心还是晃了神,手中的杯子滑落,扑通一声,掉进溪中,她伸手想要去捡,流速却快得不给机会,她朝前跑着想要追上,却脚下一滑,险些跌进溪里。
远方从身后扶住她,缓缓出声:“算了,一个杯子而已。”
诗亦站定,急急地避开他的触碰,只是轻声言谢。
他的手僵在那里,默然低头,脸上的笑有些自嘲的意味,他来徒步,不过是放心不下,未经开发的旅游线路虽景色宜人,也存在着诸多不确定的危险因素,可是很明显,他的关心则乱未免有些自作多情了。
她已经极欲与自己撇清关系,只差将拒人千里写在脸上。
山雨说来便来,没有预兆,雨势渐大,本地的导游也不敢贸然带队,就近选了一家沿路的酒馆,休整等待。
山间的酒肆,谈不上规模,本就只是村民为了与人方便,随意搭盖的木质建筑,原就不指望靠此营生,故而没有多少食材酒水,一时间,游客颇有微词。
原定的休息地温食暖床,现在却是冷火残羹,就连头上遮雨的屋顶都滴答渗水,更不要提什么被褥床铺。
他们不满地叫嚷着,声音也不自觉地升高,此时此刻,平日里挂在嘴边的高阶级的涵养,通通不见。
他们斥责着导游,也不管导游能否听懂中文,有的甚至变本加厉地威胁要投诉到底。
导游早就不耐,憋着火,用蹩脚的中文直接开嗓:“不怕死的就自己先走。想死我不拦着。”
此话一出,屋内的火药味变得浓重,战火升级。
他们这样的身份,哪里是他这样的人能随意说教的。于是乎,印度英语与中文吵作一片。
远方与几人悄然退出战场,这样的事,他从来不愿掺和其中。
她看着他拄靠在围栏上,静静地观雨,与世无争,很是泰然。恍然间,好似回到了拉萨,回到了大昭寺,想起了他在寺内辩经时的场景,他好像变了,又好像没变。
激烈的争论在一声巨响后乍然停止。
酒肆的长廊依山而建,全靠数根圆木支撑,底下,是无人踏足的山崖,本也无碍,如今因为年久失修,又恰逢暴雨,石块松动导致了山体滑坡,整个长廊在一瞬间塌方下落。
长廊陷落的那刻,她冲上前去,想要抓住他,可惜,差之毫厘。她的思绪僵化,唯一的想法便是同生共死。
她曾直言,世间的爱情,没有必要你死我活,更不必强求同生共死,一般的情侣,甚至夫妻,没有谁会在生死关头义无反顾,不是对爱悲观,而是人的本能驱使。
只是,她错了,若不是同队的阿姨紧紧拉住,只怕她也已经飞跳出去,不顾生死。
“阿远...”她的痛彻心扉为时已晚。掉落的人早已被密密的丛林遮盖,听不到声音,亦给不了答复。
雨水携夹着泥沙,巨石,滚滚而下,自然界的无情在此刻显现得彻彻底底。这样的高度,这样的情境,还有多少生还的几率?
一行人开始慌张,阵脚已乱,倒不是担心长廊上掉下去的几人,暴雨如注,再不停歇,他们的小命也岌岌可危。
阿姨颤抖着声音,朝着导游大喊:“快打电话求救!快!”
导游也被吓得慌了神,从业二十余年,从未出过这样大的事故,他拿起手机,想要与当地旅游局取得联系,手机却没了信号。
诗亦的眼泪未曾有一刻停滞,她挨个乞求着,只要与外界取得联系,远方就还有一丝希望,然而,现实的绝望将她彻底击垮。
这样的极端天气,又处在密林之间,哪来的信号可言。
她从来不信佛,可此刻,她唯有向不丹的众佛请愿,留一线生机给远方。
他是为了她才来此处,这样的劫数不应由他承受,如果她本身即是灾难,那又何必留她于世间。
导游取出佛珠,远远朝着虎穴寺的方向祷告祈福,崖壁上的庙宇隐隐生辉,只是不知,这第二位佛,莲花生大师能否听见这样的祈求,骑虎而来,救人于危难之间,渡人出苦海之涯。
眼泪模糊了眼睛,恍惚间,似有一道金光乍现,只是一瞬,又或是,人在极度崩溃的时刻臆想过剩,惊现幻觉。
总之,雨势渐小,最后天晴。
救援队进入山林,搜索范围逐步扩大,然而,崖下一片泥泞,除非掘地三尺,否则只能一无所获。
这样的形势,若能找寻到点什么,大概率也是尸体。
他们的懒散懈怠再次给了诗亦致命的一击,刚刚燃起的希望又再度破灭。
她将脸深深埋进掌中,断断续续地抽泣起来。最佳的救援时间分秒流逝,生的希望也渐渐渺茫,她恳求加入搜救,无论如何,她要找到他。
同行的几人也自愿伸出援手,与救援队一同下至崖底,沿着河道地毯式搜寻。
河床水位上涨,水流速度极快,偶尔可见野生羚牛的尸体漂浮其中,应是避难不及,被冲进溪里,就此殒命。
沿着河道走了将近二十里,终于在岸边的巨石缝隙中发现了一具尸身,正是徒步同行的男子,年纪尚轻。再往前去,便是断层瀑布,现有的条件下,搜救范围已无力扩大。
天渐渐地黑下来,搜寻不得不被迫中断,她的心沉至谷底,明知凶多吉少却还抱有一丝侥幸,此刻,最后的那丝侥幸也濒临消亡,她期盼的奇迹没有发生。她木然地随着众人原路折返,已经不知要去往何处。
旅行团安排了为期四天的徒步,一路上,雪山圣河,风光无限。
不丹政府为方便管理,将近期入山徒步的中国游客合编成一队,于是乎,不同团的游客汇聚在了一起,见面是避不了了,只是两人各怀心事,一路上没有过多交流。
山间取水的间隙,同队的阿姨贴近诗亦,放低声音朝她耳语:“小亦,那男的,你们是不是认识?”她一边说着,一边视线飞快地朝远方一瞟。
诗亦装着水,抬头朝着远方淡淡一笑,随后转头轻语:“算是老朋友。”
已然生疏到这样的程度,还是被看出端倪,不得不说,阿姨的眼力极好。
“我看,不止是老朋友这么简单。一路上,他那双眼睛,可都放在你身上。”
这样的话,以前乌木巴托也说过。他还说过,让她好好对他。
只是,她终究还是把他弄丢了。
诗亦失语,没有解释,也不好作解释。
今天是最后一天,徒步便要结束,而他们也要回归各自的生活。
若无必要,此后应该也不会经常相见。
他与她,还有很多话想说,然而,他们都知道,不管是什么,还是不说的好,唯有如此,别离之际才不会徒增伤感。
不知是分了心还是晃了神,手中的杯子滑落,扑通一声,掉进溪中,她伸手想要去捡,流速却快得不给机会,她朝前跑着想要追上,却脚下一滑,险些跌进溪里。
远方从身后扶住她,缓缓出声:“算了,一个杯子而已。”
诗亦站定,急急地避开他的触碰,只是轻声言谢。
他的手僵在那里,默然低头,脸上的笑有些自嘲的意味,他来徒步,不过是放心不下,未经开发的旅游线路虽景色宜人,也存在着诸多不确定的危险因素,可是很明显,他的关心则乱未免有些自作多情了。
她已经极欲与自己撇清关系,只差将拒人千里写在脸上。
山雨说来便来,没有预兆,雨势渐大,本地的导游也不敢贸然带队,就近选了一家沿路的酒馆,休整等待。
山间的酒肆,谈不上规模,本就只是村民为了与人方便,随意搭盖的木质建筑,原就不指望靠此营生,故而没有多少食材酒水,一时间,游客颇有微词。
原定的休息地温食暖床,现在却是冷火残羹,就连头上遮雨的屋顶都滴答渗水,更不要提什么被褥床铺。
他们不满地叫嚷着,声音也不自觉地升高,此时此刻,平日里挂在嘴边的高阶级的涵养,通通不见。
他们斥责着导游,也不管导游能否听懂中文,有的甚至变本加厉地威胁要投诉到底。
导游早就不耐,憋着火,用蹩脚的中文直接开嗓:“不怕死的就自己先走。想死我不拦着。”
此话一出,屋内的火药味变得浓重,战火升级。
他们这样的身份,哪里是他这样的人能随意说教的。于是乎,印度英语与中文吵作一片。
远方与几人悄然退出战场,这样的事,他从来不愿掺和其中。
她看着他拄靠在围栏上,静静地观雨,与世无争,很是泰然。恍然间,好似回到了拉萨,回到了大昭寺,想起了他在寺内辩经时的场景,他好像变了,又好像没变。
激烈的争论在一声巨响后乍然停止。
酒肆的长廊依山而建,全靠数根圆木支撑,底下,是无人踏足的山崖,本也无碍,如今因为年久失修,又恰逢暴雨,石块松动导致了山体滑坡,整个长廊在一瞬间塌方下落。
长廊陷落的那刻,她冲上前去,想要抓住他,可惜,差之毫厘。她的思绪僵化,唯一的想法便是同生共死。
她曾直言,世间的爱情,没有必要你死我活,更不必强求同生共死,一般的情侣,甚至夫妻,没有谁会在生死关头义无反顾,不是对爱悲观,而是人的本能驱使。
只是,她错了,若不是同队的阿姨紧紧拉住,只怕她也已经飞跳出去,不顾生死。
“阿远...”她的痛彻心扉为时已晚。掉落的人早已被密密的丛林遮盖,听不到声音,亦给不了答复。
雨水携夹着泥沙,巨石,滚滚而下,自然界的无情在此刻显现得彻彻底底。这样的高度,这样的情境,还有多少生还的几率?
一行人开始慌张,阵脚已乱,倒不是担心长廊上掉下去的几人,暴雨如注,再不停歇,他们的小命也岌岌可危。
阿姨颤抖着声音,朝着导游大喊:“快打电话求救!快!”
导游也被吓得慌了神,从业二十余年,从未出过这样大的事故,他拿起手机,想要与当地旅游局取得联系,手机却没了信号。
诗亦的眼泪未曾有一刻停滞,她挨个乞求着,只要与外界取得联系,远方就还有一丝希望,然而,现实的绝望将她彻底击垮。
这样的极端天气,又处在密林之间,哪来的信号可言。
她从来不信佛,可此刻,她唯有向不丹的众佛请愿,留一线生机给远方。
他是为了她才来此处,这样的劫数不应由他承受,如果她本身即是灾难,那又何必留她于世间。
导游取出佛珠,远远朝着虎穴寺的方向祷告祈福,崖壁上的庙宇隐隐生辉,只是不知,这第二位佛,莲花生大师能否听见这样的祈求,骑虎而来,救人于危难之间,渡人出苦海之涯。
眼泪模糊了眼睛,恍惚间,似有一道金光乍现,只是一瞬,又或是,人在极度崩溃的时刻臆想过剩,惊现幻觉。
总之,雨势渐小,最后天晴。
救援队进入山林,搜索范围逐步扩大,然而,崖下一片泥泞,除非掘地三尺,否则只能一无所获。
这样的形势,若能找寻到点什么,大概率也是尸体。
他们的懒散懈怠再次给了诗亦致命的一击,刚刚燃起的希望又再度破灭。
她将脸深深埋进掌中,断断续续地抽泣起来。最佳的救援时间分秒流逝,生的希望也渐渐渺茫,她恳求加入搜救,无论如何,她要找到他。
同行的几人也自愿伸出援手,与救援队一同下至崖底,沿着河道地毯式搜寻。
河床水位上涨,水流速度极快,偶尔可见野生羚牛的尸体漂浮其中,应是避难不及,被冲进溪里,就此殒命。
沿着河道走了将近二十里,终于在岸边的巨石缝隙中发现了一具尸身,正是徒步同行的男子,年纪尚轻。再往前去,便是断层瀑布,现有的条件下,搜救范围已无力扩大。
天渐渐地黑下来,搜寻不得不被迫中断,她的心沉至谷底,明知凶多吉少却还抱有一丝侥幸,此刻,最后的那丝侥幸也濒临消亡,她期盼的奇迹没有发生。她木然地随着众人原路折返,已经不知要去往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