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事的已拿了两封红漆的急信来,正在外头候着。
杨尽武接过信打开来看,一封是京畿边上,四地民反操戈作乱的急函,信上道以九星为首的江湖门派频频异动,京畿四周民乱遂起,请朝廷派兵安抚,一旦失控就立即镇压。
杨尽武攥紧拳头,一把将第一封信纸捏个皱:“我就知道九星的人来没打什么好主意。”
江东能拿主意的人都被召进京中述职,九星的人要递情报那是易如反掌。
杨府管事恭敬的立在一旁,身后是来杨府寻杨尽武的侍卫副官,他道:“公子,五王殿下那边来信说已经准备妥当,现下可是要进宫,再顺便拿下那九星门主?”
“拿什么拿?还以为能瓮中捉鳖,结果是声东击西!”杨尽武一手扬了信,转身回屋,脚步一顿又回过身,“你二人快马去杨家禀告父亲大人进宫,我稍后就到。”
“那属下该怎么和老大人说?”
杨尽武略停了步子,转身看着暮色道:“就说,暮色将至,要变天了。”
杨朝龄历经生产之痛,现下已经昏睡,杨尽武本还想问些什么,见她昏睡不醒,只好作罢。
见谢婉已不在屋内,也没见她走,杨尽武立马问到:“谢婉呢?”
“谢姑娘从偏门走了。”一旁的丫头回答。
“来人,备马,先去刑部。”杨尽武下令。
谢婉这边,正快马到了刑部门口,薛玟接到急信,正巧从里头出来,等小厮给他牵马。
“薛玟!”谢婉撩起马车帘子叫到。
薛玟转头看见她:“小婉?你怎么来这儿了?”
谢婉下马车,对马夫道谢,立马将三江源的信从怀里掏出来,给薛玟看。
“水循的消息瞒不住了。”
薛玟接过急函阅信,却道:“我知道了,你不必着急,杨侍卫长现下另有要事要进宫,管不到这来的。”
谢婉蹙眉,现下还有什么是比水循是假的欺君大罪还急的?
“宫中发生什么事了吗?”谢婉问道。
“这些你不要多问,走吧我送你回宫。”薛玟转身,就见不远处杨尽武已经来了。
他将手上的信函往袖子里一塞,带着谢婉上前去迎。
“杨大人收到江东的消息了?”薛玟打揖。
杨尽武下马,回了个礼,随后就指着谢婉:“你说,朝龄找你去,跟你说了什么?”
谢婉面色一僵:“朝龄说,说,要我给小侄子取名字。”
杨尽武脸色不变,薛玟立在一旁,显然两人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谢婉见他不信,又道:“朝龄说,哥哥在宫中受禁锢,不得自由,我是谢家的人,只能让人找到我,由我代替兄长,给谢家的新生儿取个名字。”
这番话叫杨尽武听出另一番滋味,现下也没工夫跟她理论:“哼,你且好生听着,水循有异若是圣上降罪,我是必然会拿谢家的顶在头上的。”
谢婉呼吸一沉,不待她说什么,杨尽武已经越过她:“薛大人既已知道宫中情形,就随我一起进宫吧。”
薛玟不做声,掩饰自己也急忙进宫的架势将披风取下,给谢婉披上:“夜里风大,我一道送你进宫。”
“薛玟……”谢婉叫住他,还不放心想说什么。
薛玟轻握住她手,温柔摇头:“不要怕,不会有事的。”
谢婉听他如此说,心里要好受一些了,薛玟和杨尽武的要紧事,一定是事关国体社稷,不然还有什么能让这二人马不停蹄的往宫里赶呢?
有宫外的急况拖住,谢家人是暂且安全的。
薛玟和杨尽武谈论一会儿宫外的情况,小厮牵马而来,于是薛玟一行人去往宫中。
刚到宫中,便听见消息,太子与勇毅王夜里觐见皇帝,言说国师妖言长生,暗地在江东惑众百万,使社稷不稳,民生不安。
勇毅王是晋元帝的第五子,早年在北疆带兵,后来被晋元帝派去抗击辽蒙,辽蒙之战早已平息,但五皇子今年二月才回京复命。
正当皇帝下令要为社稷除害擒拿国师时,来人却报,国师人已没了踪影,皇帝大怒,派人搜捕,京城之外却传来消息,大宣四道十六州灾民涌入,江湖异动,晋元帝听了后一口气上不来,晕厥过去,似乎就这一天的时间,整个宣国都乱了起来。
身为二品镇司使的杨诘,在这样风雨欲来的时刻,是必得到场商议国事的,再说镇抚司及锦衣十二卫现下由皇帝直接驱使,相当于杨诘间接掌握了京城十二卫的兵权。
夜里杨诘接到消息,也是立即到宣政殿去,进殿之后里面的情形却是凭杨镇司使大人多年官场沉浮的见识,也没见过的。
殿内灯火通明,漫布着诡异的寂静,威武澄明的殿上是内侍宫婢横尸一片,金碧辉煌的正殿则是鲜血四溅。
“这是?这是……”同室操戈,皇室宫变?
杨诘抬手示意身后的人住嘴。
“去,将六部尚书一一请来,就说陛下宣。”身旁跟着的杨尽武吩咐道。
那人慌张抱拳,吞吞吐吐:“这,这……”皇帝都不在这儿,这不是假传圣旨吗?
“快去,别磨蹭。”杨诘也对杨朝俞说。
杨朝俞得令,这才转身带人出去。
转角后进入内殿,只见堂上一人金蟒白袍,手持短匕持于杨内侍脖颈旁,近乎癫狂的逼问道:“说啊!他在哪?还有我的好父皇在哪啊?”
此人正是今日进宫觐见的二位皇子之一,五皇子。
杨诘携杨尽武上前跪地,大声行礼道:“臣镇司使杨诘拜见五殿下。”
堂上的五皇子这才停下癫狂举动,仿佛见到什么极有意思的事,他侧头,将已经断气了的杨内侍丢开,两步走下殿,坐到杨诘磕头位置前的台阶上。
他将短匕握住,立着拄在地上,低头问:“杨大人?你是怎么进宫的?”
杨诘跪直行礼,正肃道:“回殿下,进宫路上虽有设防,但都是十二卫的人。”
“哦,本王久不回朝,竟忘了现在镇抚司摄管十二卫了。”
杨尽武似乎并不稀奇,往日稳重寡言的五皇子,会做出这样的事,他环视殿内,死伤者数十人,的确不见皇帝与太子。
“杨大人。”
“老臣在。”
“太子哥哥今日趁父皇晕厥,癫狂伤人,本王极力制止却还是让他逃了去,连同在太极殿休憩的父皇,也不见了踪影,你说该怎么办呀?”八皇子手上沾着血,握着匕首,声音幽寒。
杨诘心中自有主意:“自当是寻找陛下与太子殿下,将作乱之人揪出,保朝政皇室安宁。”
“那若是,找不到呢?”
杨诘面不改色,深吸一口气:“自然是,社稷为重,国不可一日无君,五殿下这些年在北军功显赫,守器承挑,自当要把持朝政,为君监国。”
杨尽武跪在后头,低头默听,待杨诘说完,他也附和:“国不可一日无君,五殿下当替君监国,我等俯首称臣。”
五王终于点头站起身:“快快起来吧。”
杨诘与杨尽武这才站起身,站到一边,一时没了言语。
杨诘为人板正,就算不齿这样篡位夺权的事,也必须为了保命向五王称臣,他暗自想通,杨尽武曾在辽蒙之战做五王的下官,两人自然是已经互通有无,此时宫变也是串通好的,今夜让人传话,必然也是为了拉自己这个能号令十二卫的镇司使下水。
于是杨诘狠狠地盯着这个从小不受宠的儿子,居然在如此危机的时刻将自己拉过来垫背。
五王的人一一回来复命,各大小宫殿都已查过,都不见晋元帝与太子踪迹,五王坐在晋元帝的龙椅上,手指一下一下的敲着桌面,下面的人将殿内的死尸收拾出去,屋内直留下令人不适的血腥味。
“薛大人到了。”门口的人报。
杨尽武看向门外,眉头紧锁,现下让他最安不了心的就是,薛玟。
五王即使是在北地多年,但也知道薛玟连中三元的名头,他招手:“请进来。”
五王想要皇位,自然要将朝中这些爱嚼舌根的文官一一按平。
薛玟带谢婉回宫前殿后,便听说今夜皇帝晕厥和太子之乱,进宫时虽被五王的人拦住,但见到路上去请六卿的杨朝俞,这才让薛玟进了宫来。
薛玟被五王的人引进来行礼跪好。
“薛玟,来时有人告诉本王,你在宫前殿?”五王站起身。
“回殿下,臣今日在刑部上职,路遇谢家三姑娘,因她是受陛下之邀宿于宫前殿,微臣正好也要进宫,就送她一起了。”
杨尽武挑眉,上前一步:“殿下,殿下有所不知,今日臣接到江东异动的消息时,听闻薛侍郎曾任职江东,所以立即找去刑部,和薛大人谢家三姑娘谢婉一同进宫的,只是薛大人为送心上人去了宫前殿,未曾和臣一道来宣政殿。”
薛玟垂眸,眼神晦暗,难怪得到消息第一时间跑来刑部,杨尽武这是想把自己拉下水啊。
但薛玟只能答:“是这样的。”
“既如此,薛大人快起来,本王有事想问你。”五王招手,让人给薛玟抬凳子。
不待五王开口,来人报:“殿下,五位大人已到宫门口了。”
“这么快?”五王招来人打水,将手上的血洗尽,“让他们尽快吧。”
薛玟做好:“不知殿下要问的是?”
“再说吧,不急于一时。”五王整理一番衣襟摆摆手,杨尽武也作罢,没提九星的事。
几位尚书大人见这架势,心里明镜似得,但都不敢做声,只好一个接一个的跪好。
一众人商讨至深夜,将五王暂理国事的定了下来,六部的人各怀心思的来,又只能抱着灰色心情走,谁让五殿下实力过人,真是目前最适合监国的人呢?
待众人离去后,五王将就歇在宣政殿,他暗自想到:“母妃,七年,我终于要得到这个位子了。”
杨尽武接过信打开来看,一封是京畿边上,四地民反操戈作乱的急函,信上道以九星为首的江湖门派频频异动,京畿四周民乱遂起,请朝廷派兵安抚,一旦失控就立即镇压。
杨尽武攥紧拳头,一把将第一封信纸捏个皱:“我就知道九星的人来没打什么好主意。”
江东能拿主意的人都被召进京中述职,九星的人要递情报那是易如反掌。
杨府管事恭敬的立在一旁,身后是来杨府寻杨尽武的侍卫副官,他道:“公子,五王殿下那边来信说已经准备妥当,现下可是要进宫,再顺便拿下那九星门主?”
“拿什么拿?还以为能瓮中捉鳖,结果是声东击西!”杨尽武一手扬了信,转身回屋,脚步一顿又回过身,“你二人快马去杨家禀告父亲大人进宫,我稍后就到。”
“那属下该怎么和老大人说?”
杨尽武略停了步子,转身看着暮色道:“就说,暮色将至,要变天了。”
杨朝龄历经生产之痛,现下已经昏睡,杨尽武本还想问些什么,见她昏睡不醒,只好作罢。
见谢婉已不在屋内,也没见她走,杨尽武立马问到:“谢婉呢?”
“谢姑娘从偏门走了。”一旁的丫头回答。
“来人,备马,先去刑部。”杨尽武下令。
谢婉这边,正快马到了刑部门口,薛玟接到急信,正巧从里头出来,等小厮给他牵马。
“薛玟!”谢婉撩起马车帘子叫到。
薛玟转头看见她:“小婉?你怎么来这儿了?”
谢婉下马车,对马夫道谢,立马将三江源的信从怀里掏出来,给薛玟看。
“水循的消息瞒不住了。”
薛玟接过急函阅信,却道:“我知道了,你不必着急,杨侍卫长现下另有要事要进宫,管不到这来的。”
谢婉蹙眉,现下还有什么是比水循是假的欺君大罪还急的?
“宫中发生什么事了吗?”谢婉问道。
“这些你不要多问,走吧我送你回宫。”薛玟转身,就见不远处杨尽武已经来了。
他将手上的信函往袖子里一塞,带着谢婉上前去迎。
“杨大人收到江东的消息了?”薛玟打揖。
杨尽武下马,回了个礼,随后就指着谢婉:“你说,朝龄找你去,跟你说了什么?”
谢婉面色一僵:“朝龄说,说,要我给小侄子取名字。”
杨尽武脸色不变,薛玟立在一旁,显然两人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谢婉见他不信,又道:“朝龄说,哥哥在宫中受禁锢,不得自由,我是谢家的人,只能让人找到我,由我代替兄长,给谢家的新生儿取个名字。”
这番话叫杨尽武听出另一番滋味,现下也没工夫跟她理论:“哼,你且好生听着,水循有异若是圣上降罪,我是必然会拿谢家的顶在头上的。”
谢婉呼吸一沉,不待她说什么,杨尽武已经越过她:“薛大人既已知道宫中情形,就随我一起进宫吧。”
薛玟不做声,掩饰自己也急忙进宫的架势将披风取下,给谢婉披上:“夜里风大,我一道送你进宫。”
“薛玟……”谢婉叫住他,还不放心想说什么。
薛玟轻握住她手,温柔摇头:“不要怕,不会有事的。”
谢婉听他如此说,心里要好受一些了,薛玟和杨尽武的要紧事,一定是事关国体社稷,不然还有什么能让这二人马不停蹄的往宫里赶呢?
有宫外的急况拖住,谢家人是暂且安全的。
薛玟和杨尽武谈论一会儿宫外的情况,小厮牵马而来,于是薛玟一行人去往宫中。
刚到宫中,便听见消息,太子与勇毅王夜里觐见皇帝,言说国师妖言长生,暗地在江东惑众百万,使社稷不稳,民生不安。
勇毅王是晋元帝的第五子,早年在北疆带兵,后来被晋元帝派去抗击辽蒙,辽蒙之战早已平息,但五皇子今年二月才回京复命。
正当皇帝下令要为社稷除害擒拿国师时,来人却报,国师人已没了踪影,皇帝大怒,派人搜捕,京城之外却传来消息,大宣四道十六州灾民涌入,江湖异动,晋元帝听了后一口气上不来,晕厥过去,似乎就这一天的时间,整个宣国都乱了起来。
身为二品镇司使的杨诘,在这样风雨欲来的时刻,是必得到场商议国事的,再说镇抚司及锦衣十二卫现下由皇帝直接驱使,相当于杨诘间接掌握了京城十二卫的兵权。
夜里杨诘接到消息,也是立即到宣政殿去,进殿之后里面的情形却是凭杨镇司使大人多年官场沉浮的见识,也没见过的。
殿内灯火通明,漫布着诡异的寂静,威武澄明的殿上是内侍宫婢横尸一片,金碧辉煌的正殿则是鲜血四溅。
“这是?这是……”同室操戈,皇室宫变?
杨诘抬手示意身后的人住嘴。
“去,将六部尚书一一请来,就说陛下宣。”身旁跟着的杨尽武吩咐道。
那人慌张抱拳,吞吞吐吐:“这,这……”皇帝都不在这儿,这不是假传圣旨吗?
“快去,别磨蹭。”杨诘也对杨朝俞说。
杨朝俞得令,这才转身带人出去。
转角后进入内殿,只见堂上一人金蟒白袍,手持短匕持于杨内侍脖颈旁,近乎癫狂的逼问道:“说啊!他在哪?还有我的好父皇在哪啊?”
此人正是今日进宫觐见的二位皇子之一,五皇子。
杨诘携杨尽武上前跪地,大声行礼道:“臣镇司使杨诘拜见五殿下。”
堂上的五皇子这才停下癫狂举动,仿佛见到什么极有意思的事,他侧头,将已经断气了的杨内侍丢开,两步走下殿,坐到杨诘磕头位置前的台阶上。
他将短匕握住,立着拄在地上,低头问:“杨大人?你是怎么进宫的?”
杨诘跪直行礼,正肃道:“回殿下,进宫路上虽有设防,但都是十二卫的人。”
“哦,本王久不回朝,竟忘了现在镇抚司摄管十二卫了。”
杨尽武似乎并不稀奇,往日稳重寡言的五皇子,会做出这样的事,他环视殿内,死伤者数十人,的确不见皇帝与太子。
“杨大人。”
“老臣在。”
“太子哥哥今日趁父皇晕厥,癫狂伤人,本王极力制止却还是让他逃了去,连同在太极殿休憩的父皇,也不见了踪影,你说该怎么办呀?”八皇子手上沾着血,握着匕首,声音幽寒。
杨诘心中自有主意:“自当是寻找陛下与太子殿下,将作乱之人揪出,保朝政皇室安宁。”
“那若是,找不到呢?”
杨诘面不改色,深吸一口气:“自然是,社稷为重,国不可一日无君,五殿下这些年在北军功显赫,守器承挑,自当要把持朝政,为君监国。”
杨尽武跪在后头,低头默听,待杨诘说完,他也附和:“国不可一日无君,五殿下当替君监国,我等俯首称臣。”
五王终于点头站起身:“快快起来吧。”
杨诘与杨尽武这才站起身,站到一边,一时没了言语。
杨诘为人板正,就算不齿这样篡位夺权的事,也必须为了保命向五王称臣,他暗自想通,杨尽武曾在辽蒙之战做五王的下官,两人自然是已经互通有无,此时宫变也是串通好的,今夜让人传话,必然也是为了拉自己这个能号令十二卫的镇司使下水。
于是杨诘狠狠地盯着这个从小不受宠的儿子,居然在如此危机的时刻将自己拉过来垫背。
五王的人一一回来复命,各大小宫殿都已查过,都不见晋元帝与太子踪迹,五王坐在晋元帝的龙椅上,手指一下一下的敲着桌面,下面的人将殿内的死尸收拾出去,屋内直留下令人不适的血腥味。
“薛大人到了。”门口的人报。
杨尽武看向门外,眉头紧锁,现下让他最安不了心的就是,薛玟。
五王即使是在北地多年,但也知道薛玟连中三元的名头,他招手:“请进来。”
五王想要皇位,自然要将朝中这些爱嚼舌根的文官一一按平。
薛玟带谢婉回宫前殿后,便听说今夜皇帝晕厥和太子之乱,进宫时虽被五王的人拦住,但见到路上去请六卿的杨朝俞,这才让薛玟进了宫来。
薛玟被五王的人引进来行礼跪好。
“薛玟,来时有人告诉本王,你在宫前殿?”五王站起身。
“回殿下,臣今日在刑部上职,路遇谢家三姑娘,因她是受陛下之邀宿于宫前殿,微臣正好也要进宫,就送她一起了。”
杨尽武挑眉,上前一步:“殿下,殿下有所不知,今日臣接到江东异动的消息时,听闻薛侍郎曾任职江东,所以立即找去刑部,和薛大人谢家三姑娘谢婉一同进宫的,只是薛大人为送心上人去了宫前殿,未曾和臣一道来宣政殿。”
薛玟垂眸,眼神晦暗,难怪得到消息第一时间跑来刑部,杨尽武这是想把自己拉下水啊。
但薛玟只能答:“是这样的。”
“既如此,薛大人快起来,本王有事想问你。”五王招手,让人给薛玟抬凳子。
不待五王开口,来人报:“殿下,五位大人已到宫门口了。”
“这么快?”五王招来人打水,将手上的血洗尽,“让他们尽快吧。”
薛玟做好:“不知殿下要问的是?”
“再说吧,不急于一时。”五王整理一番衣襟摆摆手,杨尽武也作罢,没提九星的事。
几位尚书大人见这架势,心里明镜似得,但都不敢做声,只好一个接一个的跪好。
一众人商讨至深夜,将五王暂理国事的定了下来,六部的人各怀心思的来,又只能抱着灰色心情走,谁让五殿下实力过人,真是目前最适合监国的人呢?
待众人离去后,五王将就歇在宣政殿,他暗自想到:“母妃,七年,我终于要得到这个位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