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塔尔使团终究是赶在年节欢庆前入京了。知道这一消息时,距离范辛一众大军得胜归来已过五日光景。
卿玥近来从市面上新买来了些话本消磨时间,也便不常出门。但却不止一次从范可思那听闻,那使团的王子是如何英姿飒爽,金雕玉车是如何极尽奢华。
“殿下,范将军和元将军前来拜访。”碧水叩门,轻轻唤醒正沉浸话本世界的卿玥。
“让他们到石亭稍等吧,我速速前去。”卿玥合上话本折子,将其与剩余几本垒至一起。
卿玥正装到往石亭时,范辛同元祺已正立于亭下许久。
“臣范辛见过公主。”范辛未及卿玥站定,便远远施了礼。
“臣元祺见过公主。”元祺学着范辛的模样,急急作揖。
今日的范辛,一身玉白银线鱼纹锦服,束发之上只一根简单玉石发簪,与入城那日的凌冽之气大为不同。卿玥在范辛身前五步处驻足,今日凑近一看,愈加确定范辛比之前更为瘦削了。
“又不是在外人面前,何必那么多礼数。到石亭上坐着吧。”卿玥话罢,先自顾自地踱步至亭上石椅处。
“是。”范辛回答地坦然,身后的元祺亦跟随其放下了施礼的手。
“这是你第一次来我这吧?怎么样,还不错吧?”卿玥提壶倒了杯茶,推至范辛坐定的位置前。
“虽没有宫中气派,但臣瞧着,比公主在宫里时自在多了。”范辛将玉杯朝自己的方向缓缓移动,又侧身望了望亭旁的小花园。
碧水上前给卿玥和元祺先后倒了茶,继而屏声退步至亭下。
“我也觉得。”卿玥看了看正环顾四周的元祺,“元小将军的信是我府里的常客,人倒是第一次来。”
方才还在摆头赏景的元祺此刻如石雕僵住,憨笑两声,右手挠了挠头,道:“公主若是不嫌烦,元某往后定也和信一般,做公主府里的常客。”
“阿玥,你看我带什么来了。”一身桃红的范可思正于此时闯入后院,正巧对上转头的元祺的眼神。
待范可思走近,范辛轻咳两声,拽了拽她的衣角。面容映着衣裳颜色的范可思移开了和元祺交流的目光,低头看向眉头已微微皱起的范辛。
“没大没小的,怎么可以直呼公主名讳。”范辛压低了声音。
“这不是……”范可思的声调亦愈来愈小。
“范将军,由着她吧,小时候是这样的,长大也不必变了。可思喜欢这样,我也习惯了。”卿玥拉过范可思的手,那双手的指尖微微泛着凉意。
卿玥早已观察了许久元祺和范可思间的唇语,忍不住在心里暗笑,“元祺,不是有东西要给可思吗?你们两个去吧。”
“好!臣谢过公主。”元祺咬唇憋笑时还不忘朝范可思使了个眼色。
待二人离开石亭,只余范辛和卿玥对坐。
方才还有些话语,此刻空气却不知为何凝滞,仿佛二人之间相隔了道看不见的屏障,阻隔了真实可见的流年。
“茶凉了?”卿玥打破了沉默。
“不是。”范辛将玉杯里尚留温热的茶水饮尽,“茶是好茶。”
“那你为什么不说话?”
“臣……不知道该和公主说些什么。”范辛低眸,余光瞥见卿玥衣裙的下摆正随同风舞动,正如那日城外金光里纷飞的面纱,他可见可记,但却不敢窥探这之后的许多。
“没话说我走了。”卿玥作势起身。
卿玥一向觉得,在范辛面前,不说话也没什么的,可今日不知为什么就想像孩童般耍些小性子。是因为范辛变了吗?还是因为自己变了。
又或是,变了的只有时光。
当年陪她看烟火的少年郎长大了,当年困锁于宫中的小女孩此时暂且逃离了宫墙。可为什么,在看起来更为自由的空间里,他们却显得更为闭塞。
“公主那日是否也在城门口?臣……好像看见公主了。”范辛迈步起身,藏在衣袖下的手握起了拳头。
卿玥没有回头,沉默了片刻,道:“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范将军来拜访本宫,只为了问这个吗?”
“臣以为,公主不会来的。”范辛袍中的小匣子因为起身晃动与石桌碰撞,而硌地胳膊生疼。
“我说了我会去的,那就会去。我什么时候说话不算数了?”十五岁的卿玥曾向二十岁的范辛许诺,有一日他得胜归来时,她定会在城门口第一个迎接他。
“臣知道。可臣送的那些赔罪礼物,公主却是一个都没有收。臣以为,公主还没原谅臣的不告而别。”范辛从衣袖中取出个檀香制的小木匣子,捧在掌心,“臣带着礼物来给公主赔罪了,希望公主收下。”
“什么东西?”卿玥侧身瞥向范辛手心的木匣。
“公主打开自然就知道了。”范辛见卿玥终于回头,将木匣更加前递。
卿玥右手两指提起袖珍的木匣,继而打开木匣顶盖,一枚骨笛安静躺在匣中。
“送我骨笛?范辛,你什么意思?”卿玥语调依旧逼人,内里的语气却不自觉软了下来。
“臣离开前许诺公主的小马,臣带回来了,现在养在臣家马场的东侧马厩,公主可随时去见。这骨笛可用于训它。”
三年前的深冬,卿玥在范家的马场上随同范可思刚学会骑马,那时范辛对两个女孩说,会帮他们寻最适合他们的马匹。不久后的某天,皇帝下令北征,命范辛作为副帅即刻与城外大军会合而出行。范辛深夜离开,等卿玥知道这一消息后,已是第二日的傍晚。那两匹存在于未来承诺里的小马,范可思渐渐忘了,可卿玥一直记得。
“都三年了,谁还记得。”卿玥如此说道,手却拿起那枚骨笛置于眼前细细端望。
范辛抬眼,亦将目光凝在卿玥手里的那枚骨笛,“臣还记得。”
“行吧,本公主大人有大量,原谅你了。”卿玥终是提裙坐下,将匣子端放在自己左手侧。
范辛瞳孔里映着的女孩终于脱下带刺的虚假伪装,浅浅笑道,范辛心里悬而不落的石块终于缓缓归零。
斜阳将二人的身影拉得深远,石亭中的空气终于继续流动。
这日过后,卿玥接到了宫里报送来的消息。
卿珩终于赶在除夕之前回京了。
卫贵妃在宫殿内摆了道三人宴席,邀卿玥入宫相聚。
卿玥在宫道上遇见从金龙殿请安归来的卿珩。此次南巡治盐,卿珩遇险多次,好在最终平安而返。
二人同行至卫贵妃处,一路上卿珩顺着卿玥的意,把之前未讲完的故事徐徐展开。
卿玥不是卿珩最小的妹妹,却是最宠的。那年她回京,卿珩还只是个毫无根基、势力微弱的皇子,卫贵妃还只是妃位上安静了多年的透明人。
卿珩到现在还记得那时卿玥瘦弱的模样,胆小地像只受惊的兔子,忍不住让人怜惜。好在现在,自己盘踞成遮风避雨的大树,虽仍未参天,却能够倾一方之力,护住她,护住母妃。
卫贵妃特意开了坛樱桃酒,见二人同来,弯月般的眼角泛起了细纹。
深远的宫墙里,香气氤氲的殿宇中,三人如同民间最寻常的人家,说笑着用了餐。
临别时,卿珩送给卿玥几盒江南的高山岩茶。
“玥儿谢过珩哥哥。”卿玥一直觉得,这宫城内有温度的地方,唯此处而已,有温度的人,亦团聚在此处。
卿珩摸了摸卿玥的脑袋,眉眼盈盈,“还记得你爱喝,今日入宫带的不多,改日你珩哥哥亲自将旁的那什么铁观音、老纵水仙等送至你府上。快一年多不见了,长高了,变漂亮了。”
“那自然还是不及珩哥哥丰朗俊清,英姿飒爽。”在卿珩面前,卿玥总感觉自己像个长不大的小孩。
……
暮色将至之时,卿珩送卿玥出宫。二人在宫道尽头分道扬镳。
日子依旧如流水般翻涌,听闻礼部尚书亲自主持了恭迎阿塔尔使团的宴席,又听闻阿塔尔使团的公主有意在几位皇子间择婿。
除夕年岁的宫宴和过去几年光景的没什么不同,卿玥按部就班地入了座,一如往常地装着大方典雅的仪态,意料之中地未能果腹。只是这次,她不必再于深夜前往更为深渊的某座宫墙院落。一切收场后,她乘着马车回了府。
寝殿内的方桌上摆放着个小竹筒,里面依旧是那蜡封的信件。
卿玥点了炉熏香于书案旁,看着信件内记录的京中近闻。
王庆的死终于以江湖不了案暂且搁置,天香楼的老鸨为了寻求安宁,赔付了王府诸多银两。那个错抓入狱拷问的舞姬最终被释放出来,听闻是江南而来的不知名姓的金主赎走了她。而王保山,不知从何处私宅接回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坊间传闻,是他流落在外的私生子。自此之后,王庆的母亲褪去了疯病,一心扑至待字闺中的女儿身上,渴望给她寻个好人家。
雪夜的故事,似乎告一段落,又似乎以一种奇怪诡谲的方式,将血流向了横亘千里的地底深处。
卿玥近来从市面上新买来了些话本消磨时间,也便不常出门。但却不止一次从范可思那听闻,那使团的王子是如何英姿飒爽,金雕玉车是如何极尽奢华。
“殿下,范将军和元将军前来拜访。”碧水叩门,轻轻唤醒正沉浸话本世界的卿玥。
“让他们到石亭稍等吧,我速速前去。”卿玥合上话本折子,将其与剩余几本垒至一起。
卿玥正装到往石亭时,范辛同元祺已正立于亭下许久。
“臣范辛见过公主。”范辛未及卿玥站定,便远远施了礼。
“臣元祺见过公主。”元祺学着范辛的模样,急急作揖。
今日的范辛,一身玉白银线鱼纹锦服,束发之上只一根简单玉石发簪,与入城那日的凌冽之气大为不同。卿玥在范辛身前五步处驻足,今日凑近一看,愈加确定范辛比之前更为瘦削了。
“又不是在外人面前,何必那么多礼数。到石亭上坐着吧。”卿玥话罢,先自顾自地踱步至亭上石椅处。
“是。”范辛回答地坦然,身后的元祺亦跟随其放下了施礼的手。
“这是你第一次来我这吧?怎么样,还不错吧?”卿玥提壶倒了杯茶,推至范辛坐定的位置前。
“虽没有宫中气派,但臣瞧着,比公主在宫里时自在多了。”范辛将玉杯朝自己的方向缓缓移动,又侧身望了望亭旁的小花园。
碧水上前给卿玥和元祺先后倒了茶,继而屏声退步至亭下。
“我也觉得。”卿玥看了看正环顾四周的元祺,“元小将军的信是我府里的常客,人倒是第一次来。”
方才还在摆头赏景的元祺此刻如石雕僵住,憨笑两声,右手挠了挠头,道:“公主若是不嫌烦,元某往后定也和信一般,做公主府里的常客。”
“阿玥,你看我带什么来了。”一身桃红的范可思正于此时闯入后院,正巧对上转头的元祺的眼神。
待范可思走近,范辛轻咳两声,拽了拽她的衣角。面容映着衣裳颜色的范可思移开了和元祺交流的目光,低头看向眉头已微微皱起的范辛。
“没大没小的,怎么可以直呼公主名讳。”范辛压低了声音。
“这不是……”范可思的声调亦愈来愈小。
“范将军,由着她吧,小时候是这样的,长大也不必变了。可思喜欢这样,我也习惯了。”卿玥拉过范可思的手,那双手的指尖微微泛着凉意。
卿玥早已观察了许久元祺和范可思间的唇语,忍不住在心里暗笑,“元祺,不是有东西要给可思吗?你们两个去吧。”
“好!臣谢过公主。”元祺咬唇憋笑时还不忘朝范可思使了个眼色。
待二人离开石亭,只余范辛和卿玥对坐。
方才还有些话语,此刻空气却不知为何凝滞,仿佛二人之间相隔了道看不见的屏障,阻隔了真实可见的流年。
“茶凉了?”卿玥打破了沉默。
“不是。”范辛将玉杯里尚留温热的茶水饮尽,“茶是好茶。”
“那你为什么不说话?”
“臣……不知道该和公主说些什么。”范辛低眸,余光瞥见卿玥衣裙的下摆正随同风舞动,正如那日城外金光里纷飞的面纱,他可见可记,但却不敢窥探这之后的许多。
“没话说我走了。”卿玥作势起身。
卿玥一向觉得,在范辛面前,不说话也没什么的,可今日不知为什么就想像孩童般耍些小性子。是因为范辛变了吗?还是因为自己变了。
又或是,变了的只有时光。
当年陪她看烟火的少年郎长大了,当年困锁于宫中的小女孩此时暂且逃离了宫墙。可为什么,在看起来更为自由的空间里,他们却显得更为闭塞。
“公主那日是否也在城门口?臣……好像看见公主了。”范辛迈步起身,藏在衣袖下的手握起了拳头。
卿玥没有回头,沉默了片刻,道:“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范将军来拜访本宫,只为了问这个吗?”
“臣以为,公主不会来的。”范辛袍中的小匣子因为起身晃动与石桌碰撞,而硌地胳膊生疼。
“我说了我会去的,那就会去。我什么时候说话不算数了?”十五岁的卿玥曾向二十岁的范辛许诺,有一日他得胜归来时,她定会在城门口第一个迎接他。
“臣知道。可臣送的那些赔罪礼物,公主却是一个都没有收。臣以为,公主还没原谅臣的不告而别。”范辛从衣袖中取出个檀香制的小木匣子,捧在掌心,“臣带着礼物来给公主赔罪了,希望公主收下。”
“什么东西?”卿玥侧身瞥向范辛手心的木匣。
“公主打开自然就知道了。”范辛见卿玥终于回头,将木匣更加前递。
卿玥右手两指提起袖珍的木匣,继而打开木匣顶盖,一枚骨笛安静躺在匣中。
“送我骨笛?范辛,你什么意思?”卿玥语调依旧逼人,内里的语气却不自觉软了下来。
“臣离开前许诺公主的小马,臣带回来了,现在养在臣家马场的东侧马厩,公主可随时去见。这骨笛可用于训它。”
三年前的深冬,卿玥在范家的马场上随同范可思刚学会骑马,那时范辛对两个女孩说,会帮他们寻最适合他们的马匹。不久后的某天,皇帝下令北征,命范辛作为副帅即刻与城外大军会合而出行。范辛深夜离开,等卿玥知道这一消息后,已是第二日的傍晚。那两匹存在于未来承诺里的小马,范可思渐渐忘了,可卿玥一直记得。
“都三年了,谁还记得。”卿玥如此说道,手却拿起那枚骨笛置于眼前细细端望。
范辛抬眼,亦将目光凝在卿玥手里的那枚骨笛,“臣还记得。”
“行吧,本公主大人有大量,原谅你了。”卿玥终是提裙坐下,将匣子端放在自己左手侧。
范辛瞳孔里映着的女孩终于脱下带刺的虚假伪装,浅浅笑道,范辛心里悬而不落的石块终于缓缓归零。
斜阳将二人的身影拉得深远,石亭中的空气终于继续流动。
这日过后,卿玥接到了宫里报送来的消息。
卿珩终于赶在除夕之前回京了。
卫贵妃在宫殿内摆了道三人宴席,邀卿玥入宫相聚。
卿玥在宫道上遇见从金龙殿请安归来的卿珩。此次南巡治盐,卿珩遇险多次,好在最终平安而返。
二人同行至卫贵妃处,一路上卿珩顺着卿玥的意,把之前未讲完的故事徐徐展开。
卿玥不是卿珩最小的妹妹,却是最宠的。那年她回京,卿珩还只是个毫无根基、势力微弱的皇子,卫贵妃还只是妃位上安静了多年的透明人。
卿珩到现在还记得那时卿玥瘦弱的模样,胆小地像只受惊的兔子,忍不住让人怜惜。好在现在,自己盘踞成遮风避雨的大树,虽仍未参天,却能够倾一方之力,护住她,护住母妃。
卫贵妃特意开了坛樱桃酒,见二人同来,弯月般的眼角泛起了细纹。
深远的宫墙里,香气氤氲的殿宇中,三人如同民间最寻常的人家,说笑着用了餐。
临别时,卿珩送给卿玥几盒江南的高山岩茶。
“玥儿谢过珩哥哥。”卿玥一直觉得,这宫城内有温度的地方,唯此处而已,有温度的人,亦团聚在此处。
卿珩摸了摸卿玥的脑袋,眉眼盈盈,“还记得你爱喝,今日入宫带的不多,改日你珩哥哥亲自将旁的那什么铁观音、老纵水仙等送至你府上。快一年多不见了,长高了,变漂亮了。”
“那自然还是不及珩哥哥丰朗俊清,英姿飒爽。”在卿珩面前,卿玥总感觉自己像个长不大的小孩。
……
暮色将至之时,卿珩送卿玥出宫。二人在宫道尽头分道扬镳。
日子依旧如流水般翻涌,听闻礼部尚书亲自主持了恭迎阿塔尔使团的宴席,又听闻阿塔尔使团的公主有意在几位皇子间择婿。
除夕年岁的宫宴和过去几年光景的没什么不同,卿玥按部就班地入了座,一如往常地装着大方典雅的仪态,意料之中地未能果腹。只是这次,她不必再于深夜前往更为深渊的某座宫墙院落。一切收场后,她乘着马车回了府。
寝殿内的方桌上摆放着个小竹筒,里面依旧是那蜡封的信件。
卿玥点了炉熏香于书案旁,看着信件内记录的京中近闻。
王庆的死终于以江湖不了案暂且搁置,天香楼的老鸨为了寻求安宁,赔付了王府诸多银两。那个错抓入狱拷问的舞姬最终被释放出来,听闻是江南而来的不知名姓的金主赎走了她。而王保山,不知从何处私宅接回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坊间传闻,是他流落在外的私生子。自此之后,王庆的母亲褪去了疯病,一心扑至待字闺中的女儿身上,渴望给她寻个好人家。
雪夜的故事,似乎告一段落,又似乎以一种奇怪诡谲的方式,将血流向了横亘千里的地底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