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后来也未曾听闻谢家姑娘嫁于了哪家,瞧今日这情状,应还是云英未嫁,双十年华,也不算大。
不知如今入宫赴宴,带了何种心思,莫不是又起了婚配的心思,想相看一番。
“谢娘娘。”谢清安起身,笑盈盈地看向惠妃,甜得出了蜜,嫩黄衣衫衬得她清纯俏丽。
“娘娘,这般夸她,可让这小妮子翘了尾巴了。”谢姜氏掩面一笑,拉着清安坐了下来,毫不见外。
“姐姐还不知道我吗,一贯心直口快,有什么便说什么,你我又有数月未见了,我可想你想得紧,家中一切都好吗?”
惠妃面上热忱得很,偏身侧向谢姜氏,这姐妹俩情谊颇深。
“都好都好,长兄如今在户部做得不错,最小的毓珏也弱冠了,到了该娶亲的时候了。”
姜家虽不如谢家传承甚久,但也是子孙昌茂的,如今家主姜承业,任户部侍郎,是谢姜氏和姜惠妃的兄长。
“毓珏那小子,可有中意的姑娘了?” 惠妃一听能做媒,很是开心,大抵年岁渐长,凑热闹的心思更甚。
“他成天往演武场跑,哪里有心思想这些,嫂嫂正到处寻摸呢,娘娘可有中意的人选?”
“好姑娘可是不好找,脾气秉性,门第样貌,都得合人心意,一时也是不急的。”
惠妃虽嘴上这般说,可眼神却瞟向谢清安,心中暗想,谢家门第甚高,配个皇子都是行的,毓珏若是高攀,怕是要费不少功夫,还是再想想吧。
“清安此番回京,也要相看人家了吧?”惠妃话锋一转,看向谢清安。
谢清安听话听音,哪能不明白,微微笑道,“回娘娘,还没呢,臣女母亲因着凉州一役,受了重伤,尚未痊愈,本要留在凉州侍奉母亲。
可父亲年岁渐长,身体也大不如从前,这才归了京。婚配一事,还是等父亲母亲安康太平了,才好细细琢磨。”
她此番进京进宫自然不是为了找个郎君嫁了,既已决意入局,那必得面面顾到,夺嫡一事,前朝是一回事,后宫内宅又是一回事。
谢家嫡女的身份好用得很,多些宫中内宅的人脉,行事更为方便。
这番说辞任谁都挑不出个理,自家双亲又是伤重,又是体弱的,自然孝顺双亲更为要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人何必多嘴。
惠妃闻言莞尔一笑道,“那确实不急,你母亲巾帼英雄,阖宫姐妹每每谈起,都甚是钦佩。
年轻时,我与她也有过数面之缘,很是投契,她是血战沙场受的伤,若是缺什么少什么,我这都有,派个太医赴凉州为她诊治,也是行的。”
“臣女替母亲谢过娘娘,如今倒是什么都不缺,若是来日有个什么,臣女可不和娘娘客气了。”
谢清安自来熟得很,语气俏皮,笑得凤眸微眯,小女儿娇态。
“哎呦,尽管来,有我为你做主,你这性子倒是合了我的脾气,不弄些虚晃的,直来直去,日后在京中,要多多进宫来与我作伴。”
惠妃盘踞宫中多年,弯弯绕绕见多了,来个不一样的,自然新奇。
“那臣女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说罢,还眨了眨眼睛,活泼可爱得紧。
“娘娘,时辰快到了,是否起驾前往武英殿?”一旁随侍的小太监上前提醒道。
“走吧,迟了也不好。”
谢清安伴在惠妃身侧,小心扶着,谢姜氏瞟了眼,觉着清安真是上道,不过一会儿,就逗得自己这妹妹喜笑颜开的。
她不禁思量了番,清安聪慧机敏,言语行事也是八面玲珑,忽的回了京中,说是陪伴年迈的父亲。
实则那谢尚书壮得似头牛,前几日还亲自排队去买烤鸭,哪里病弱了。
不知此女到底意欲何为,摸不透啊,谢姜氏索性也不想了,反正都是自家姑娘,左右不会害了自家人。
“惠妃娘娘到。” 刚落了轿辇,武英殿前的侍从便通传了起来。
殿内灯火通明,席间各府女眷俱起身行礼,惠妃嘴角挂着温和一笑,一派端和大气道,“大家起身吧。”
高台上,齐庄妃,梁贤妃早已落座,这二位生得各有千秋。
庄妃艳绝如林间芍药,开得极盛,将将未谢,一颦一笑间,皆是媚意,撩拨得人心中一荡。
贤妃则截然不同,空谷幽兰,清新淡雅,因着是先皇后的嫡亲妹子,又多了几分傲骨。
偏爱诗书史册,成日溺在书卷中,瞧着不易接近,云端神女般,也是理所当然。
谢清安随着谢姜氏落座,觉着老皇帝还真是左拥右抱,环肥燕瘦各有不同,她个女人都难掩羡慕之情,怪不得人人都想做皇帝。
她在那贼头贼脑地瞟向台上的娘娘们,而各府的夫人们则对谢清安满是探究。
惠妃亲自领来的姑娘,又坐在谢姜氏身旁,不知是谢家的,还是姜家的。
惠妃生有一儿一女,八皇子外封阜阳,五公主远嫁儋州,身边难得有个年轻女郎,自然引人瞩目。
谢清安似是察觉到了众人的窥探,回过神来朝前方望去,只见右侧头个案前,有位仪态万方的小姐。
年岁不大,妃色罗裙勾勒出姣好身段,白玉无暇,生得一双桃花眼,似笑非笑,温婉可人。
这小姐似是在哪见过,谢清安转念一想,啊!不就是五年前及笈宴上,太师的小孙女杨玉琼嘛。
那时她比自己小上三四岁,已然是个美人胚子,如今出落得更是貌美,
这名字也好,玉琼,天地星辰,琼脂美玉,只不过细看这位小姐,水汪汪的桃花眼里,多了些深沉之意,透着精明算计。
谢清安常年走南闯北,见过许多人,两三眼便瞧出门道,这是位有所图的美人,心眼多,貌出众,门第高,图谋便更大。
越是复杂之人,谢清安越是忍不住探究,实在是不怪她,谁会不好奇读不懂的如花美眷呢。
杨玉琼也认出了谢清安,微微点头,笑颜尽展,芳华万千。
“贵妃娘娘到。”
这下连高台上的几位娘娘也起身了,位同副后,统御六宫之人,甭管私下恩怨如何,面子还是要给足的。
只见林贵妃慢步踏上前,步步生莲,馥郁袭人,坐于主位,说道,
“各位起身吧,今日夜宴,乃是庆贺凉州大捷,是我朝大喜之事,臣民俱乐,不必拘着。”
“臣妇,臣女谢过贵妃娘娘。” 众人这才坐了下来,歌舞曼妙,觥筹交错,一时间好不热闹。
另一头,文华殿上更是热闹,言语间俱是兵不见血刃的交锋。
“九弟如今可是威风了,巡个边,还能打场打胜仗,我这个做兄长的,都不敢在你面前高声说话了,怕冒犯了你这位大功臣啊。”
五皇子李佑时也不顾什么场合,语气阴狠,出言挑衅。
说是不敢高声,可比谁都大声,周围众臣面色各异,一言不发。
“皇兄,何出此言,我不过是凑巧罢了,此战最大的功臣莫不过是凉州的将士了。
这二位便是萧将军与丰将军,萧将军万夫不当之勇,身先士卒,漠北之役能转败为胜,多亏了他。
而丰将军孤身潜入北戎,要不是她,我们乾国定会着了北戎的道,不知竟有通敌奸细混入军中,实乃大功臣啊。”
李明如倒是平和得很,不接话茬,不气不恼地说道,一时间噎得李佑时说不出话来。
一旁的十皇子李佑元则在心里叫嚷着蠢货。
众大臣见九皇子话锋转圜,纷纷妙语连珠,左夸一句萧将军骁勇善战,右夸一句丰将军巾帼不让须眉,直夸得这二位面上绯红一片,险些招架不住。
武将再善谈,也是没有文官嘴皮子利索的,一群朝中大员七嘴八舌,直叫高坐龙椅上的皇帝好奇。
“爱卿们,何事这般热闹,还不说来与朕听听。”皇帝满是兴味打量着围成一圈的文臣武将。
“父皇,儿臣与诸位大臣正赞扬两位凉州将军英雄豪杰,区区北戎被收拾得连连落败。”李明如上前笑着说道。
“两位将军确是有功之臣啊,我朝也许久未有这番喜事了,来人传朕旨意,晋萧爱卿为三品昭勇将军,凉州总兵,替朕好好戍守凉州。”
皇帝封官进爵从来都是不含糊的,虽庸碌,但也赏罚分明。
“臣谢陛下隆恩,必当为陛下肝脑涂地,以报陛下知遇之恩。”萧墨立时跪下,领旨谢恩。
当年那个无人可依,无处可去的小奴隶,终是拼尽了所有,登入庙堂,立于艳阳下,成了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凡事捱一捱,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只在下一瞬。
“至于丰爱卿,本朝难得女子能有你这番功绩,朕为你破例,升你为从三品凉州副将,予你广阔天地,施展抱负去吧。”
“臣感激涕零,不忘陛下勉励,谢陛下隆恩。”丰知白闻了这番圣旨,眼圈微红,领旨谢恩。
这世间女子本就艰难,丰知白外柔内刚,性子极倔,决意从军之时,父亲继母无一人赞同。
可她硬是闯出了一片天地,也为后世女子闯出了个可能。
不知如今入宫赴宴,带了何种心思,莫不是又起了婚配的心思,想相看一番。
“谢娘娘。”谢清安起身,笑盈盈地看向惠妃,甜得出了蜜,嫩黄衣衫衬得她清纯俏丽。
“娘娘,这般夸她,可让这小妮子翘了尾巴了。”谢姜氏掩面一笑,拉着清安坐了下来,毫不见外。
“姐姐还不知道我吗,一贯心直口快,有什么便说什么,你我又有数月未见了,我可想你想得紧,家中一切都好吗?”
惠妃面上热忱得很,偏身侧向谢姜氏,这姐妹俩情谊颇深。
“都好都好,长兄如今在户部做得不错,最小的毓珏也弱冠了,到了该娶亲的时候了。”
姜家虽不如谢家传承甚久,但也是子孙昌茂的,如今家主姜承业,任户部侍郎,是谢姜氏和姜惠妃的兄长。
“毓珏那小子,可有中意的姑娘了?” 惠妃一听能做媒,很是开心,大抵年岁渐长,凑热闹的心思更甚。
“他成天往演武场跑,哪里有心思想这些,嫂嫂正到处寻摸呢,娘娘可有中意的人选?”
“好姑娘可是不好找,脾气秉性,门第样貌,都得合人心意,一时也是不急的。”
惠妃虽嘴上这般说,可眼神却瞟向谢清安,心中暗想,谢家门第甚高,配个皇子都是行的,毓珏若是高攀,怕是要费不少功夫,还是再想想吧。
“清安此番回京,也要相看人家了吧?”惠妃话锋一转,看向谢清安。
谢清安听话听音,哪能不明白,微微笑道,“回娘娘,还没呢,臣女母亲因着凉州一役,受了重伤,尚未痊愈,本要留在凉州侍奉母亲。
可父亲年岁渐长,身体也大不如从前,这才归了京。婚配一事,还是等父亲母亲安康太平了,才好细细琢磨。”
她此番进京进宫自然不是为了找个郎君嫁了,既已决意入局,那必得面面顾到,夺嫡一事,前朝是一回事,后宫内宅又是一回事。
谢家嫡女的身份好用得很,多些宫中内宅的人脉,行事更为方便。
这番说辞任谁都挑不出个理,自家双亲又是伤重,又是体弱的,自然孝顺双亲更为要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人何必多嘴。
惠妃闻言莞尔一笑道,“那确实不急,你母亲巾帼英雄,阖宫姐妹每每谈起,都甚是钦佩。
年轻时,我与她也有过数面之缘,很是投契,她是血战沙场受的伤,若是缺什么少什么,我这都有,派个太医赴凉州为她诊治,也是行的。”
“臣女替母亲谢过娘娘,如今倒是什么都不缺,若是来日有个什么,臣女可不和娘娘客气了。”
谢清安自来熟得很,语气俏皮,笑得凤眸微眯,小女儿娇态。
“哎呦,尽管来,有我为你做主,你这性子倒是合了我的脾气,不弄些虚晃的,直来直去,日后在京中,要多多进宫来与我作伴。”
惠妃盘踞宫中多年,弯弯绕绕见多了,来个不一样的,自然新奇。
“那臣女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说罢,还眨了眨眼睛,活泼可爱得紧。
“娘娘,时辰快到了,是否起驾前往武英殿?”一旁随侍的小太监上前提醒道。
“走吧,迟了也不好。”
谢清安伴在惠妃身侧,小心扶着,谢姜氏瞟了眼,觉着清安真是上道,不过一会儿,就逗得自己这妹妹喜笑颜开的。
她不禁思量了番,清安聪慧机敏,言语行事也是八面玲珑,忽的回了京中,说是陪伴年迈的父亲。
实则那谢尚书壮得似头牛,前几日还亲自排队去买烤鸭,哪里病弱了。
不知此女到底意欲何为,摸不透啊,谢姜氏索性也不想了,反正都是自家姑娘,左右不会害了自家人。
“惠妃娘娘到。” 刚落了轿辇,武英殿前的侍从便通传了起来。
殿内灯火通明,席间各府女眷俱起身行礼,惠妃嘴角挂着温和一笑,一派端和大气道,“大家起身吧。”
高台上,齐庄妃,梁贤妃早已落座,这二位生得各有千秋。
庄妃艳绝如林间芍药,开得极盛,将将未谢,一颦一笑间,皆是媚意,撩拨得人心中一荡。
贤妃则截然不同,空谷幽兰,清新淡雅,因着是先皇后的嫡亲妹子,又多了几分傲骨。
偏爱诗书史册,成日溺在书卷中,瞧着不易接近,云端神女般,也是理所当然。
谢清安随着谢姜氏落座,觉着老皇帝还真是左拥右抱,环肥燕瘦各有不同,她个女人都难掩羡慕之情,怪不得人人都想做皇帝。
她在那贼头贼脑地瞟向台上的娘娘们,而各府的夫人们则对谢清安满是探究。
惠妃亲自领来的姑娘,又坐在谢姜氏身旁,不知是谢家的,还是姜家的。
惠妃生有一儿一女,八皇子外封阜阳,五公主远嫁儋州,身边难得有个年轻女郎,自然引人瞩目。
谢清安似是察觉到了众人的窥探,回过神来朝前方望去,只见右侧头个案前,有位仪态万方的小姐。
年岁不大,妃色罗裙勾勒出姣好身段,白玉无暇,生得一双桃花眼,似笑非笑,温婉可人。
这小姐似是在哪见过,谢清安转念一想,啊!不就是五年前及笈宴上,太师的小孙女杨玉琼嘛。
那时她比自己小上三四岁,已然是个美人胚子,如今出落得更是貌美,
这名字也好,玉琼,天地星辰,琼脂美玉,只不过细看这位小姐,水汪汪的桃花眼里,多了些深沉之意,透着精明算计。
谢清安常年走南闯北,见过许多人,两三眼便瞧出门道,这是位有所图的美人,心眼多,貌出众,门第高,图谋便更大。
越是复杂之人,谢清安越是忍不住探究,实在是不怪她,谁会不好奇读不懂的如花美眷呢。
杨玉琼也认出了谢清安,微微点头,笑颜尽展,芳华万千。
“贵妃娘娘到。”
这下连高台上的几位娘娘也起身了,位同副后,统御六宫之人,甭管私下恩怨如何,面子还是要给足的。
只见林贵妃慢步踏上前,步步生莲,馥郁袭人,坐于主位,说道,
“各位起身吧,今日夜宴,乃是庆贺凉州大捷,是我朝大喜之事,臣民俱乐,不必拘着。”
“臣妇,臣女谢过贵妃娘娘。” 众人这才坐了下来,歌舞曼妙,觥筹交错,一时间好不热闹。
另一头,文华殿上更是热闹,言语间俱是兵不见血刃的交锋。
“九弟如今可是威风了,巡个边,还能打场打胜仗,我这个做兄长的,都不敢在你面前高声说话了,怕冒犯了你这位大功臣啊。”
五皇子李佑时也不顾什么场合,语气阴狠,出言挑衅。
说是不敢高声,可比谁都大声,周围众臣面色各异,一言不发。
“皇兄,何出此言,我不过是凑巧罢了,此战最大的功臣莫不过是凉州的将士了。
这二位便是萧将军与丰将军,萧将军万夫不当之勇,身先士卒,漠北之役能转败为胜,多亏了他。
而丰将军孤身潜入北戎,要不是她,我们乾国定会着了北戎的道,不知竟有通敌奸细混入军中,实乃大功臣啊。”
李明如倒是平和得很,不接话茬,不气不恼地说道,一时间噎得李佑时说不出话来。
一旁的十皇子李佑元则在心里叫嚷着蠢货。
众大臣见九皇子话锋转圜,纷纷妙语连珠,左夸一句萧将军骁勇善战,右夸一句丰将军巾帼不让须眉,直夸得这二位面上绯红一片,险些招架不住。
武将再善谈,也是没有文官嘴皮子利索的,一群朝中大员七嘴八舌,直叫高坐龙椅上的皇帝好奇。
“爱卿们,何事这般热闹,还不说来与朕听听。”皇帝满是兴味打量着围成一圈的文臣武将。
“父皇,儿臣与诸位大臣正赞扬两位凉州将军英雄豪杰,区区北戎被收拾得连连落败。”李明如上前笑着说道。
“两位将军确是有功之臣啊,我朝也许久未有这番喜事了,来人传朕旨意,晋萧爱卿为三品昭勇将军,凉州总兵,替朕好好戍守凉州。”
皇帝封官进爵从来都是不含糊的,虽庸碌,但也赏罚分明。
“臣谢陛下隆恩,必当为陛下肝脑涂地,以报陛下知遇之恩。”萧墨立时跪下,领旨谢恩。
当年那个无人可依,无处可去的小奴隶,终是拼尽了所有,登入庙堂,立于艳阳下,成了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凡事捱一捱,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只在下一瞬。
“至于丰爱卿,本朝难得女子能有你这番功绩,朕为你破例,升你为从三品凉州副将,予你广阔天地,施展抱负去吧。”
“臣感激涕零,不忘陛下勉励,谢陛下隆恩。”丰知白闻了这番圣旨,眼圈微红,领旨谢恩。
这世间女子本就艰难,丰知白外柔内刚,性子极倔,决意从军之时,父亲继母无一人赞同。
可她硬是闯出了一片天地,也为后世女子闯出了个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