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五年,让中原百姓津津乐道的有三件大事。其一,中原的唯一帝王霍轩承立年方十五的嫡子霍禹为太子,居东宫,百官万民皆喜闻乐见。自金国建国五年,帝位继承人便一直空缺,朝中百官时不时就有人上谏早立太子以稳国之基业。其二,朝廷出兵大力治理武林江湖中霍乱百姓之人,整个大金呈现一派欣欣向荣之势,一扫前几年战争刚结束时的乱象。其三,建国之后对金国威胁最大的北漠王城叱咤一生的王者岑戎悄然陨落,继位王城的人是他的长子岑炤,年仅十七,这大大削减了北方对于金国的威胁,双方冲突自那以后也极少发生。

    落日余晖下,秋风拂过帝都安平的每一角屋檐,每一处泥土,悄然飘入了高墙之中的金国皇宫。皇城城墙上一人挺拔地背手站立,迎着飒飒秋风,安静地立于绯红的火烧云下,闭眼感受,这是一张极具威严之气的面庞,尽管不再朝气,却依然让人难以忘怀。身后跟着的这人尽管是公公装扮,却依然让人感到一股很强势的压迫,这便是如今金国金明帝的贴身侍从,是从明帝自霍家成长时便侍奉在左右的。明帝倏然张开双眼,那双眼睛坚毅有力,满是历经世事的沧桑成熟,一双剑眉倒是很好的贴称了这双利眼。这双眼睛倒映出安平的盛世乐景,这位威严的大帝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尽管眉宇间还有威严之气,但却多了份和蔼之气,

    “李二,我们到底是看到了这盛世安年啊!”

    李修笑意盈盈回答道,“这都是陛下您打下的江山啊,是您开创的开明大金”。

    李修家中排行老二,又是从小侍奉霍轩承,关系亲密,一来二去,慢慢开玩笑,后来也就叫成了李二。

    霍轩承满意地点点头,不是李修夸大刻意奉承,事实确是如此,带兵起义以来明枪暗箭数不胜数,说他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也不为过。那决定胜负的掖城一战更是惨不忍睹,霍轩承又想往前回想,这一路走来,多少人的鲜血才铺就今天这般安康之邦,想起那些相识之人皆为此而牺牲,还有他们死前的样子。霍轩承眼神一沉,笑意全然不在,

    “你说错了啊,并不是朕一个人打下的江山啊,这是朕还有身后数不清的性命铺就的盛世……”

    李修也长叹一声“确是如此”,也陷入了沉默。

    成帝之路本就是一条血泪之路,这些年谈何容易,但是大家没有选错人,霍轩承的确是那个安天下之人,并且极重忠义。李修抬眼看向这位大帝,想到那些年的腥风血雨,眼角逐渐湿润起来。

    主仆二人就这样沉默站立于城墙之角,似是为那些英灵默哀。天边的晚霞渐渐褪去,安平的夜灯也接连亮起,一阵凉风习过,李修提醒道“陛下,天凉了,披上披风吧,莫要着凉了”,

    霍轩承也是回过神来,长舒一口气,

    “无妨,回宫吧,这秋景确实引人,还有一些新上的折子没批呢”。

    “诺。”这主仆二人的身影也随着将尽的晚霞渐渐消失在尽头。

    他们都明白,和平的日子也会有暗里涌动,只不过还没有泛上湖面,而静波之下的汹涌浪波需要下一代来平复,太子需要成长。

章节目录

念禹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告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告水并收藏念禹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