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长林丰草,蓊蓊郁郁。
远处烟雨蒙蒙,似有谪仙。别云寺钟声回荡,飞蛾沐香乱舞。人生在世,纵有疾风四起,亦可劲舞于方圆。
“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此句出自《商君列传》。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残酷严厉,虽可称得上无情冷血,确实乃公平正义之举。《韩非子》中亦有言:’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刑法严明,百姓才会心甘顺从,社会才能安定繁荣。”祝宴明讲完这句,停顿良久,眉头微微皱了皱。
“父亲,如此清朗治世,百姓应当安康才是。我朝不是也律法严明,公正不阿的吗?可为何还是灾难频发?哀怨之声不减?”祝清河存有疑惑。她从小养尊处优,得父母家族厚爱,若不是近来人言渐增,她一直以为天下太平,人民幸福。
“ 纵然商鞅之法盛行,他也身在其中,不可避免法外人情。秦惠文王赢驷也并未得到该有的惩处,只是他的老师受了罚,刻字于其师脸面,世人只记得其师之错,并未纠错于王子。我朝是’人治’社会,纵使律法严明,清正与人际,向来难能两全。清儿,这世上,多的是千丝万缕缠绕之事,人与人之间,也是对错难以分明的,切莫过于纠结,恐生极端之行,伤了自身。”
父亲的话令祝清河陷入深思。要想真正达到清明盛世,难如上青天,亦或者说,从古至今,朗朗乾坤,不曾发生于任何朝代。
“清儿,这月十五你便与我同去别云寺进香吧。”江妍珍走过来,抚摸着女儿的头,微微笑道。
“好。可是母亲,求神真的有用吗?”祝清河疑惑开口。她自小便知,神明,无相无形,求神,不过是人们抒发心中愿景罢了。
“只要你诚心,定能感动上苍。”大娘子身着青衣,无大红大绿,却仪态端庄,娴静美丽。她年年沐浴焚香,诚心为凌国和家族祈福,无一例外。
祝清河的父亲祝宴明是当朝太傅,德高望重。母亲江妍珍是临安知府的千金,虽出身高贵,却并无傲气,待人真诚,学识见地颇为丰富。祝清河从小就受到父母亲的熏陶,饱读诗书,不拘泥于高墙之内,不囿于繁文礼节,对三纲五常等束缚从不苟同,对鬼神之说也并不全信。
别云山上云雾缭绕,香火旺盛,信众如潮。清修之地,天地之气颇为富足。
“信女江妍珍,感念上苍,万望垂怜。祈求神明佑我凌国百姓安康,水灾平息。佑我夫君诸事顺利,日夜皆安。佑我女儿康健无虞,自在一生。”江妍珍跪在佛前,虔诚祷告。
祝清河学着母亲的样子,双手合十,斜着头看着母亲念念有词。她心想:母亲的愿望也太多了,若是世间真的有神明,听了凡人这么多祈求,神明该多累。
她是不信神明的。她认为,男子求仕途,全凭本事和学识,千里马自有伯乐指认,有学问者自有皇家赏识,人杰定能大鹏展翅实现抱负,而非倚仗神明垂怜。女子虽大都以姻缘为重,可自古以来便讲究门当户对、德位相配,所以这缘分,都是有迹可循的,而非祈求神明所得。
即便如此,她信或不信神佛,她都无比尊重。
祝清河抬起头看了看眼前的佛像,慈眉善目,神态安详,像是对着她在笑。她偷偷起了步,想要出去走走。
别云寺后山青翠欲滴,泉水叮咚,幽暗静谧。祝清河心想,若离凡尘事,可作山中人,岂不美哉。
她穿行于竹林之间,踏过清溪,来到一处空地。这里能看见山下墨绿幽深的寒潭,也能看见对面巍峨挺立的大山。正想独赏人间美景,呼吸山林之气,却不想此处已有一人,玉树临风,风流倜傥,看身影,应当是位富家公子。
“敢问这位公子,也来后山赏风景?”祝清河俏皮地开口。
何盛正闭目感受山林之气,清脆的声音打破了冥想,倒是不叫人厌烦,声音与叮咚泉水相融相宜。他一转头,就看见这样一个姑娘,探着脑袋,从斑驳树影里款款而来,她的脚步生花般轻盈,着装朴素无华,却也可以看出出身高贵,只是略施粉黛,却难掩花容月貌,明眸皓齿,顾盼生姿。
“尘世中难能有这样清净之地,可洗涤心中烦闷,特此前来。”何盛作了礼,答道。他是当朝太子,名为何盛,母亲取字昱竹,自打生母逝世,便无人再唤他的字了。
祝清河又问:“那,你也是来礼佛的?”
何昱竹笑了笑:“我来祈福祷告,求神罢了。”
祝清河好奇,祈福之事通常为女子所作,若非重大事宜,男子并不常来寺庙。于是她便继续追问。她想问,他愿答,难得如此投机。
“求什么?仕途?”
何昱竹看着眼前的女子,她很喜欢笑,声音清脆悦耳,眼神清澈,眼睛里像是有星星闪烁,她就像一只林中小鹿,活泼,热烈。
何盛仔细思索了一会儿,缓缓开口:“求天下太平,黎民安居,人间长乐。”
祝清河听了这个答案,便一瞬间收起了笑容,严肃起来。她很欣赏这位公子的大义,他认真的语气让她觉得他是一个值得信任之人,好像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一定能够如他所愿地实现。
“河清海晏,乃民之所向。我凌国能有如公子这般胸怀大志、忧国忧民之人,实在是天下人的福分。”祝清河对他的话语相当赞同,对他也毫不吝啬夸奖。
“姑娘谬赞了,实在愧不敢当。那姑娘呢?求什么?姻缘?”何盛与她一见如故,聊的开心,便放松了许多,开口方才发觉不妥,初次见面,问女子终身之事,实在是有些逾矩。他刚想解释道歉,却有声音传来。
“非也,我与公子所愿相同,但身为女子,无法行仕途,无以报效国家,有心无力,无可奈何。”祝清河无奈地摊开手来。
“倘若有朝一日,女子也能开恩科,我便一展宏图,也把生命过活地轰轰烈烈。但现在,就,自得其乐,自在逍遥便好,并无所求。我不过是随我母亲前来罢了。”祝清河肯定了他的心怀大义,觉得颇为投缘,便倾吐肺腑之言。
何盛听着这一席话,深感敬佩。女子本如浮萍,一生便困于四方小院,方圆几里不过是围着夫君孩子,三纲五常便是至上真理,无才无德的不在少数,难得有如此心怀大志之人。这样的人才,与他如同伯牙子期,不谋而合,相见恨晚。
两人就这样相谈甚欢,忘记了归去。清风过境,吹起了他们的发丝,惊起老树上的鸟雀扑棱着翅膀呼啦啦地乱飞,祝清河这才惊觉出来已久,母亲找不到她会担心,便想告别,转身欲离去。
何盛欣喜,欲多聊几句,看到她转身要走,一时间急语:“等等!敢问姑娘如何称呼?”
“姓名无足轻重,萍水相逢而已,公子不必挂怀。”祝清河并不想以太傅千金的身份来与这位有缘人相识,公子如清风明月,心中有丘壑,胸怀大志,是不该染这尘世之俗的。
何盛听到她礼貌的拒绝,心里有些低落,还想挽留,渴求其名,却一时间不知所措,脸也红透了。
“我,你……”何盛支支吾吾,言语慌乱,神色犹豫。
祝清河看着他清澈的眼睛,慌乱交错的手指,看着他脸上渐渐浮起的绯色,他的神情焦急又无助,这样的他看起来天真纯朴,她忍不住笑出声来。
寺庙钟声响起,悠远绵长,荡漾在整个别云山。
祝清河灵机一动,说:“既然如此,公子就叫我钟鱼吧。”
“钟鱼,如同这钟声,干净清脆,不染杂音,倒是与姑娘颇为相符。姑娘可唤我昱竹。”何盛牢牢记住了她的名字,也赶紧报上自己的名字,若是将来有缘再见,也可再续缘分。
“殿下,是否派人调查那姑娘,这次出来查看灾情本就是微服出访,若是……”太子的侍从说。
“不必了,本宫与那姑娘也是缘分使然,由她去吧。”不知怎的,何盛莫名地相信她。常言道,人善则面善,姑娘是面善之人,定有善心,他宁愿凭感觉相信她。
远处烟雨蒙蒙,似有谪仙。别云寺钟声回荡,飞蛾沐香乱舞。人生在世,纵有疾风四起,亦可劲舞于方圆。
“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此句出自《商君列传》。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残酷严厉,虽可称得上无情冷血,确实乃公平正义之举。《韩非子》中亦有言:’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刑法严明,百姓才会心甘顺从,社会才能安定繁荣。”祝宴明讲完这句,停顿良久,眉头微微皱了皱。
“父亲,如此清朗治世,百姓应当安康才是。我朝不是也律法严明,公正不阿的吗?可为何还是灾难频发?哀怨之声不减?”祝清河存有疑惑。她从小养尊处优,得父母家族厚爱,若不是近来人言渐增,她一直以为天下太平,人民幸福。
“ 纵然商鞅之法盛行,他也身在其中,不可避免法外人情。秦惠文王赢驷也并未得到该有的惩处,只是他的老师受了罚,刻字于其师脸面,世人只记得其师之错,并未纠错于王子。我朝是’人治’社会,纵使律法严明,清正与人际,向来难能两全。清儿,这世上,多的是千丝万缕缠绕之事,人与人之间,也是对错难以分明的,切莫过于纠结,恐生极端之行,伤了自身。”
父亲的话令祝清河陷入深思。要想真正达到清明盛世,难如上青天,亦或者说,从古至今,朗朗乾坤,不曾发生于任何朝代。
“清儿,这月十五你便与我同去别云寺进香吧。”江妍珍走过来,抚摸着女儿的头,微微笑道。
“好。可是母亲,求神真的有用吗?”祝清河疑惑开口。她自小便知,神明,无相无形,求神,不过是人们抒发心中愿景罢了。
“只要你诚心,定能感动上苍。”大娘子身着青衣,无大红大绿,却仪态端庄,娴静美丽。她年年沐浴焚香,诚心为凌国和家族祈福,无一例外。
祝清河的父亲祝宴明是当朝太傅,德高望重。母亲江妍珍是临安知府的千金,虽出身高贵,却并无傲气,待人真诚,学识见地颇为丰富。祝清河从小就受到父母亲的熏陶,饱读诗书,不拘泥于高墙之内,不囿于繁文礼节,对三纲五常等束缚从不苟同,对鬼神之说也并不全信。
别云山上云雾缭绕,香火旺盛,信众如潮。清修之地,天地之气颇为富足。
“信女江妍珍,感念上苍,万望垂怜。祈求神明佑我凌国百姓安康,水灾平息。佑我夫君诸事顺利,日夜皆安。佑我女儿康健无虞,自在一生。”江妍珍跪在佛前,虔诚祷告。
祝清河学着母亲的样子,双手合十,斜着头看着母亲念念有词。她心想:母亲的愿望也太多了,若是世间真的有神明,听了凡人这么多祈求,神明该多累。
她是不信神明的。她认为,男子求仕途,全凭本事和学识,千里马自有伯乐指认,有学问者自有皇家赏识,人杰定能大鹏展翅实现抱负,而非倚仗神明垂怜。女子虽大都以姻缘为重,可自古以来便讲究门当户对、德位相配,所以这缘分,都是有迹可循的,而非祈求神明所得。
即便如此,她信或不信神佛,她都无比尊重。
祝清河抬起头看了看眼前的佛像,慈眉善目,神态安详,像是对着她在笑。她偷偷起了步,想要出去走走。
别云寺后山青翠欲滴,泉水叮咚,幽暗静谧。祝清河心想,若离凡尘事,可作山中人,岂不美哉。
她穿行于竹林之间,踏过清溪,来到一处空地。这里能看见山下墨绿幽深的寒潭,也能看见对面巍峨挺立的大山。正想独赏人间美景,呼吸山林之气,却不想此处已有一人,玉树临风,风流倜傥,看身影,应当是位富家公子。
“敢问这位公子,也来后山赏风景?”祝清河俏皮地开口。
何盛正闭目感受山林之气,清脆的声音打破了冥想,倒是不叫人厌烦,声音与叮咚泉水相融相宜。他一转头,就看见这样一个姑娘,探着脑袋,从斑驳树影里款款而来,她的脚步生花般轻盈,着装朴素无华,却也可以看出出身高贵,只是略施粉黛,却难掩花容月貌,明眸皓齿,顾盼生姿。
“尘世中难能有这样清净之地,可洗涤心中烦闷,特此前来。”何盛作了礼,答道。他是当朝太子,名为何盛,母亲取字昱竹,自打生母逝世,便无人再唤他的字了。
祝清河又问:“那,你也是来礼佛的?”
何昱竹笑了笑:“我来祈福祷告,求神罢了。”
祝清河好奇,祈福之事通常为女子所作,若非重大事宜,男子并不常来寺庙。于是她便继续追问。她想问,他愿答,难得如此投机。
“求什么?仕途?”
何昱竹看着眼前的女子,她很喜欢笑,声音清脆悦耳,眼神清澈,眼睛里像是有星星闪烁,她就像一只林中小鹿,活泼,热烈。
何盛仔细思索了一会儿,缓缓开口:“求天下太平,黎民安居,人间长乐。”
祝清河听了这个答案,便一瞬间收起了笑容,严肃起来。她很欣赏这位公子的大义,他认真的语气让她觉得他是一个值得信任之人,好像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一定能够如他所愿地实现。
“河清海晏,乃民之所向。我凌国能有如公子这般胸怀大志、忧国忧民之人,实在是天下人的福分。”祝清河对他的话语相当赞同,对他也毫不吝啬夸奖。
“姑娘谬赞了,实在愧不敢当。那姑娘呢?求什么?姻缘?”何盛与她一见如故,聊的开心,便放松了许多,开口方才发觉不妥,初次见面,问女子终身之事,实在是有些逾矩。他刚想解释道歉,却有声音传来。
“非也,我与公子所愿相同,但身为女子,无法行仕途,无以报效国家,有心无力,无可奈何。”祝清河无奈地摊开手来。
“倘若有朝一日,女子也能开恩科,我便一展宏图,也把生命过活地轰轰烈烈。但现在,就,自得其乐,自在逍遥便好,并无所求。我不过是随我母亲前来罢了。”祝清河肯定了他的心怀大义,觉得颇为投缘,便倾吐肺腑之言。
何盛听着这一席话,深感敬佩。女子本如浮萍,一生便困于四方小院,方圆几里不过是围着夫君孩子,三纲五常便是至上真理,无才无德的不在少数,难得有如此心怀大志之人。这样的人才,与他如同伯牙子期,不谋而合,相见恨晚。
两人就这样相谈甚欢,忘记了归去。清风过境,吹起了他们的发丝,惊起老树上的鸟雀扑棱着翅膀呼啦啦地乱飞,祝清河这才惊觉出来已久,母亲找不到她会担心,便想告别,转身欲离去。
何盛欣喜,欲多聊几句,看到她转身要走,一时间急语:“等等!敢问姑娘如何称呼?”
“姓名无足轻重,萍水相逢而已,公子不必挂怀。”祝清河并不想以太傅千金的身份来与这位有缘人相识,公子如清风明月,心中有丘壑,胸怀大志,是不该染这尘世之俗的。
何盛听到她礼貌的拒绝,心里有些低落,还想挽留,渴求其名,却一时间不知所措,脸也红透了。
“我,你……”何盛支支吾吾,言语慌乱,神色犹豫。
祝清河看着他清澈的眼睛,慌乱交错的手指,看着他脸上渐渐浮起的绯色,他的神情焦急又无助,这样的他看起来天真纯朴,她忍不住笑出声来。
寺庙钟声响起,悠远绵长,荡漾在整个别云山。
祝清河灵机一动,说:“既然如此,公子就叫我钟鱼吧。”
“钟鱼,如同这钟声,干净清脆,不染杂音,倒是与姑娘颇为相符。姑娘可唤我昱竹。”何盛牢牢记住了她的名字,也赶紧报上自己的名字,若是将来有缘再见,也可再续缘分。
“殿下,是否派人调查那姑娘,这次出来查看灾情本就是微服出访,若是……”太子的侍从说。
“不必了,本宫与那姑娘也是缘分使然,由她去吧。”不知怎的,何盛莫名地相信她。常言道,人善则面善,姑娘是面善之人,定有善心,他宁愿凭感觉相信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