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水对岸
“姑娘?姑娘!”张氏的声音在孔松月耳畔猛地炸开,她丝毫不像上个善煌五年那般文静,两个嘴皮子直在那儿响个不停。
“孔姑娘你醒了!真好真好,我还以为是我家那口子吓到你了呢。多亏太后她老人家扶了你一把……”张氏轻轻捂着嘴笑,方才她和宋则郧“咚”的一声,跪在了郑鸢面前。
好巧不巧,就在他们俩跪下去的一刹那,孔松月眼前一黑,晕晕乎乎地回到了上一个善煌五年的记忆里。
眼前的张氏翕张着嘴,微微喘着粗气,“没想到春神祭都结束了,洙邑还是时不时窜出来个怪事……”
孔松月清楚的记得,在第二个善煌五年,也就是这一次的善煌五年里,自己和张氏并无交集,而她却仿佛对自己一见如故。
她抬眼瞧了瞧周遭的环境:一张吱呀作响的矮床、一扇漏风的窗户、一堆莫名其妙的柴火和一支清苦幽幽的药烛。
这儿俨然是个柴房,而刚才的最后一眼,是金羽卫的儿子。
她猛然浑身一颤。
最后一眼时,狱长的妻子从被褥里拨出了她幺儿的小脸,幺儿重病,小脸烧得通红,嘴里一直呜呜呀呀地哽咽,看着着实可怜。
可怜之余,孔松月仍记得孩子的模样。
那孩子长得和秋小瓜,一模一样。
第一次的善煌五年,有不正常的药烛乱人心智。
第二次的善煌五年,蜡烛却出自孔松曦之手,其作用也与第一次天差地别。
第一次的善煌五年,她来洙邑找兄长,因宋则郧颁布的追邪令而不幸入狱。第二次则是因为刘煜昭。
第一次时的秋小瓜还是襁褓里咿呀学语的婴孩,第二次时的秋小瓜则已经独自生活许久许久。
孔松月啃咬着指节,陷入沉思。
她保留的记忆尚未过期,但在今天被张氏叫醒之前,她全然忽视了两次善煌五年里无数不合常理的混乱。
霎时,她脑中划过了一个诡异的可能性。
混乱往往等同于邪魔作祟,而洙邑邪魔,唯有祟冢一个,仅此而已。
祟冢本应被她伏杀在春神祭,祟冢死,万物宁,本该如此才对。
但祟冢之后,乌君的威胁接踵而至,混乱的记忆惶惶不宁,郑鸢骤然颓软,宋则璘亦不明心绪。
乍看一下,人人各有打算,但实际上他们只知道眼前有危险,完全看不见无数个不合理之处。
诚然,这第二个善煌五年里的大部分人都是孔松月意识所化,这些人无力思考属实正常,可刘煜昭他们却并非如此。
也包括眼前的张氏。
“太后呢?”孔松月勉强地揉着太阳穴,止住了张氏喋喋不休的嘴巴。
“太……太后?”张氏疑惑地蹙起了眉头,“怎么突然说起她老人家了?”
孔松月指尖愈发冰冷,她紧紧攥着床上单薄的被褥,好似要将它们搅烂一般,“你刚刚不还在说起她吗?”
就在几句话前,张氏还在说着“多亏太后她老人家。”
“我?”张氏愣在原地,“我……好像……”
她迟疑地望着孔松月,眼中茫然无措。
直到她木在原地,泪水珠子一颗一颗砸下来时,孔松月才迟迟回过神来。
她苦笑着叹了口气,不由得叹息自己的脑子真是老糊涂了,连反应都迟钝了这么多。
难怪自己醒来看见的第一个人是张氏而非宋则璘,难怪自己直到看见秋小瓜才从昏厥中醒来,难怪张氏前言不搭后语……
她下床扶起张氏,冰冷的体温隔着布料一点一点地传到她的心口。
这里不是第二次的善煌五年。
从善煌五年到景安元年,时间从来就没有倒转过。
乌君也根本不曾履行承诺。
不过这些都已经没有了意义,死亡、洙邑、祭祀、血阵……全都无所谓了。
张氏还在懵懂地望着她,像是刚出生的婴孩望着唯一的母亲,“我只记得宋则郧,我只记得我来洙邑碰见了他……啊,不,我只记得关纪,我只记得我终于嫁给了他……啊,不对,我记得的是宋况……我记得……”
张氏的瞳孔骤然冰冷,“我记得他逼死了青姊。”
床边药烛仍然在幽幽燃烧,清苦的药香弥漫在整间屋子里,直至堵塞掉最后一缕气息。
传说在大周开朝之前,高天八十八天神纷争不休,天地间雷火交横,生灵混沌。
传说在乌君与青寿君订立天约,敕令众神安宁、一心托举大地供人生存之后,有一方浊水化灵成人,又苦修成仙成神。
但八十八天神的位子始终是不变的,多一人成神,便势必有一神陨落。
而这神,就是乌君。
乌君为众神之首,眼见众神为了托举大地供人生存而停止纷争,祂自然喜不自胜。
尽管祂的喜怒哀乐都已经在漫长的岁月中近乎消磨殆尽。
浊水化神的雨师妾即将登临天门之际,乌君干脆利落地自决了。
祂没有思考太多,只是遵从某一瞬间的内心。
退位让贤后,雨师妾成了祂,祂成了大周开朝的第一滴赤血。
那一天,大周的开国皇帝走过蒹葭丛中,划破了指尖,血水融进众神托举的大地,大周也由此生根发芽。这是一次的王朝更迭,也是十九州之上的第一次混乱。
如今……孔松月思绪回神。
雨师妾成了乌君后,十九州归属大周。等雨师妾将死之际,大地同样面临易主之机。
不过神君死生和朝代更迭不是全部原因。
“咔哒——”清脆的门锁声刺破了张氏的呆傻,她眼角的泪水随之砸在了地面上,荡开灰尘。
一片死寂的洙邑城中本不该有人来到这间废弃屋子。
孔松月推开木门,却只见地上放着一个木香阵阵的精巧盒子——这是她之前用来安放孔松曦的盒子。
除却盒子本身的木香外,从那小小的锁扣里,依稀渗出缕缕血的腥甜。
她忍住反胃的恶心,强行掰开锁扣。
里面是一颗鲜血淋漓的脑仁,它被人用铁钉和木刺扎成了刺猬。
一滴一滴地血从木盒子里渗出,霎时流了她一手。
血水嘀嗒砸在地面上,拧成了一行字:乖乖地和大家一起玩,不好吗?
“不好。”
那行字很是不悦,烦躁地拧动着,好似一条条令人作呕的红线虫:看见无数个幸福的自己,不好吗?
“不幸福,不好。”
就像孔松月从来不会称呼“第二个善煌五年”为自己的“下一世”一样,大周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下一世”。
转世从来不会沿着一年又一年的时间顺序来走,简而言之,一个大周人的下一世,可能是面前的同窗,可能是门口的行人,可能是自己的父母,更可能是昨天的仇人。
孔松月生在大周,自然也逃脱不了这样亘古不变的天地法则。
蜡烛燃尽,最后一滴烛泪落在地上,凝成一滩沉重的血水,无比恶心。
它映在张氏眼中,刺目的仿佛是清慧年间的行刑场。
张氏登时“哇”地吐出了一口血,眼中迷茫瞬间化作深深的怨恨,她透过那滩血,瞪着血色对面的宋况,相顾无言。
清慧某年,邱青尘被处死,郑鸢从此和清慧皇帝宋况恩断义绝。
行刑已至尾声,刑场周围的人群拍手叫好,大声唾骂着刽子手下的邱青尘。
胸口极度的疼痛让郑鸢不得不停止呼吸,身体不自觉地蜷缩在了刑场外很远很远的角落。
宋况最清楚邱青尘对郑鸢而言意味着什么。
她佝偻着身子,一步一步向后退去,直到脊背抵在了沉闷的墙上。
凝固的呼吸堵塞了喉咙的呜咽。
邱青尘是整个大周唯一一个不把她当做先皇后替身的人。
她成熟、年长、包容、温和,完美覆盖了郑鸢儿时对母亲的恐惧。
清慧皇帝尚未登基的八年前,郑鸢十二岁,贵为尚书之女,从小被圈在后院修习长女的品德才学。疲惫沧桑的母亲对她寄予厚望,只有在望向她时,母亲眼中才回骤然迸发出奇异的光彩。
她是母亲所有期望的许愿瓶,她被母亲妆点成流光溢彩的同时,也不被允许有丝毫差错。
那天她偷跑出家门的事被母亲发现,一向严厉的母亲毫不留情地罚她抄写孝经一百卷,不抄完不许睡觉。
母亲还不允许下人给她送饭吃,整整一个下午,她滴水未入,滴米未进,手心早就被母亲的戒尺打得高高肿起,每抄一个字都格外疼痛难忍。
她被罚坐在庭院中间抄写孝经,兄弟姊妹和家中下人来来往往从她不远处经过,无数窃窃私语流入她的耳中,转瞬又从她眼眶中流出。
一直饿到午夜,她再也抄不动一个字了。
偌大一尚书府安静得像是死了一样,郑鸢缩在墙根,委屈地低声哭喘。
手心早就被笔杆子磨破,血水混着泪水糊了她一脸。
“咚!”墙边一声轻响吓得她登时把哭声全憋回了肚子。
她抬头向后看去,只见一颗小脑袋趴在墙头无措地看着她,小脑袋手边还抱着一个油纸包。
郑鸢忍不住喉头一动。
那油纸包腾腾冒着热气,里面油香四溢。
“孔姑娘你醒了!真好真好,我还以为是我家那口子吓到你了呢。多亏太后她老人家扶了你一把……”张氏轻轻捂着嘴笑,方才她和宋则郧“咚”的一声,跪在了郑鸢面前。
好巧不巧,就在他们俩跪下去的一刹那,孔松月眼前一黑,晕晕乎乎地回到了上一个善煌五年的记忆里。
眼前的张氏翕张着嘴,微微喘着粗气,“没想到春神祭都结束了,洙邑还是时不时窜出来个怪事……”
孔松月清楚的记得,在第二个善煌五年,也就是这一次的善煌五年里,自己和张氏并无交集,而她却仿佛对自己一见如故。
她抬眼瞧了瞧周遭的环境:一张吱呀作响的矮床、一扇漏风的窗户、一堆莫名其妙的柴火和一支清苦幽幽的药烛。
这儿俨然是个柴房,而刚才的最后一眼,是金羽卫的儿子。
她猛然浑身一颤。
最后一眼时,狱长的妻子从被褥里拨出了她幺儿的小脸,幺儿重病,小脸烧得通红,嘴里一直呜呜呀呀地哽咽,看着着实可怜。
可怜之余,孔松月仍记得孩子的模样。
那孩子长得和秋小瓜,一模一样。
第一次的善煌五年,有不正常的药烛乱人心智。
第二次的善煌五年,蜡烛却出自孔松曦之手,其作用也与第一次天差地别。
第一次的善煌五年,她来洙邑找兄长,因宋则郧颁布的追邪令而不幸入狱。第二次则是因为刘煜昭。
第一次时的秋小瓜还是襁褓里咿呀学语的婴孩,第二次时的秋小瓜则已经独自生活许久许久。
孔松月啃咬着指节,陷入沉思。
她保留的记忆尚未过期,但在今天被张氏叫醒之前,她全然忽视了两次善煌五年里无数不合常理的混乱。
霎时,她脑中划过了一个诡异的可能性。
混乱往往等同于邪魔作祟,而洙邑邪魔,唯有祟冢一个,仅此而已。
祟冢本应被她伏杀在春神祭,祟冢死,万物宁,本该如此才对。
但祟冢之后,乌君的威胁接踵而至,混乱的记忆惶惶不宁,郑鸢骤然颓软,宋则璘亦不明心绪。
乍看一下,人人各有打算,但实际上他们只知道眼前有危险,完全看不见无数个不合理之处。
诚然,这第二个善煌五年里的大部分人都是孔松月意识所化,这些人无力思考属实正常,可刘煜昭他们却并非如此。
也包括眼前的张氏。
“太后呢?”孔松月勉强地揉着太阳穴,止住了张氏喋喋不休的嘴巴。
“太……太后?”张氏疑惑地蹙起了眉头,“怎么突然说起她老人家了?”
孔松月指尖愈发冰冷,她紧紧攥着床上单薄的被褥,好似要将它们搅烂一般,“你刚刚不还在说起她吗?”
就在几句话前,张氏还在说着“多亏太后她老人家。”
“我?”张氏愣在原地,“我……好像……”
她迟疑地望着孔松月,眼中茫然无措。
直到她木在原地,泪水珠子一颗一颗砸下来时,孔松月才迟迟回过神来。
她苦笑着叹了口气,不由得叹息自己的脑子真是老糊涂了,连反应都迟钝了这么多。
难怪自己醒来看见的第一个人是张氏而非宋则璘,难怪自己直到看见秋小瓜才从昏厥中醒来,难怪张氏前言不搭后语……
她下床扶起张氏,冰冷的体温隔着布料一点一点地传到她的心口。
这里不是第二次的善煌五年。
从善煌五年到景安元年,时间从来就没有倒转过。
乌君也根本不曾履行承诺。
不过这些都已经没有了意义,死亡、洙邑、祭祀、血阵……全都无所谓了。
张氏还在懵懂地望着她,像是刚出生的婴孩望着唯一的母亲,“我只记得宋则郧,我只记得我来洙邑碰见了他……啊,不,我只记得关纪,我只记得我终于嫁给了他……啊,不对,我记得的是宋况……我记得……”
张氏的瞳孔骤然冰冷,“我记得他逼死了青姊。”
床边药烛仍然在幽幽燃烧,清苦的药香弥漫在整间屋子里,直至堵塞掉最后一缕气息。
传说在大周开朝之前,高天八十八天神纷争不休,天地间雷火交横,生灵混沌。
传说在乌君与青寿君订立天约,敕令众神安宁、一心托举大地供人生存之后,有一方浊水化灵成人,又苦修成仙成神。
但八十八天神的位子始终是不变的,多一人成神,便势必有一神陨落。
而这神,就是乌君。
乌君为众神之首,眼见众神为了托举大地供人生存而停止纷争,祂自然喜不自胜。
尽管祂的喜怒哀乐都已经在漫长的岁月中近乎消磨殆尽。
浊水化神的雨师妾即将登临天门之际,乌君干脆利落地自决了。
祂没有思考太多,只是遵从某一瞬间的内心。
退位让贤后,雨师妾成了祂,祂成了大周开朝的第一滴赤血。
那一天,大周的开国皇帝走过蒹葭丛中,划破了指尖,血水融进众神托举的大地,大周也由此生根发芽。这是一次的王朝更迭,也是十九州之上的第一次混乱。
如今……孔松月思绪回神。
雨师妾成了乌君后,十九州归属大周。等雨师妾将死之际,大地同样面临易主之机。
不过神君死生和朝代更迭不是全部原因。
“咔哒——”清脆的门锁声刺破了张氏的呆傻,她眼角的泪水随之砸在了地面上,荡开灰尘。
一片死寂的洙邑城中本不该有人来到这间废弃屋子。
孔松月推开木门,却只见地上放着一个木香阵阵的精巧盒子——这是她之前用来安放孔松曦的盒子。
除却盒子本身的木香外,从那小小的锁扣里,依稀渗出缕缕血的腥甜。
她忍住反胃的恶心,强行掰开锁扣。
里面是一颗鲜血淋漓的脑仁,它被人用铁钉和木刺扎成了刺猬。
一滴一滴地血从木盒子里渗出,霎时流了她一手。
血水嘀嗒砸在地面上,拧成了一行字:乖乖地和大家一起玩,不好吗?
“不好。”
那行字很是不悦,烦躁地拧动着,好似一条条令人作呕的红线虫:看见无数个幸福的自己,不好吗?
“不幸福,不好。”
就像孔松月从来不会称呼“第二个善煌五年”为自己的“下一世”一样,大周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下一世”。
转世从来不会沿着一年又一年的时间顺序来走,简而言之,一个大周人的下一世,可能是面前的同窗,可能是门口的行人,可能是自己的父母,更可能是昨天的仇人。
孔松月生在大周,自然也逃脱不了这样亘古不变的天地法则。
蜡烛燃尽,最后一滴烛泪落在地上,凝成一滩沉重的血水,无比恶心。
它映在张氏眼中,刺目的仿佛是清慧年间的行刑场。
张氏登时“哇”地吐出了一口血,眼中迷茫瞬间化作深深的怨恨,她透过那滩血,瞪着血色对面的宋况,相顾无言。
清慧某年,邱青尘被处死,郑鸢从此和清慧皇帝宋况恩断义绝。
行刑已至尾声,刑场周围的人群拍手叫好,大声唾骂着刽子手下的邱青尘。
胸口极度的疼痛让郑鸢不得不停止呼吸,身体不自觉地蜷缩在了刑场外很远很远的角落。
宋况最清楚邱青尘对郑鸢而言意味着什么。
她佝偻着身子,一步一步向后退去,直到脊背抵在了沉闷的墙上。
凝固的呼吸堵塞了喉咙的呜咽。
邱青尘是整个大周唯一一个不把她当做先皇后替身的人。
她成熟、年长、包容、温和,完美覆盖了郑鸢儿时对母亲的恐惧。
清慧皇帝尚未登基的八年前,郑鸢十二岁,贵为尚书之女,从小被圈在后院修习长女的品德才学。疲惫沧桑的母亲对她寄予厚望,只有在望向她时,母亲眼中才回骤然迸发出奇异的光彩。
她是母亲所有期望的许愿瓶,她被母亲妆点成流光溢彩的同时,也不被允许有丝毫差错。
那天她偷跑出家门的事被母亲发现,一向严厉的母亲毫不留情地罚她抄写孝经一百卷,不抄完不许睡觉。
母亲还不允许下人给她送饭吃,整整一个下午,她滴水未入,滴米未进,手心早就被母亲的戒尺打得高高肿起,每抄一个字都格外疼痛难忍。
她被罚坐在庭院中间抄写孝经,兄弟姊妹和家中下人来来往往从她不远处经过,无数窃窃私语流入她的耳中,转瞬又从她眼眶中流出。
一直饿到午夜,她再也抄不动一个字了。
偌大一尚书府安静得像是死了一样,郑鸢缩在墙根,委屈地低声哭喘。
手心早就被笔杆子磨破,血水混着泪水糊了她一脸。
“咚!”墙边一声轻响吓得她登时把哭声全憋回了肚子。
她抬头向后看去,只见一颗小脑袋趴在墙头无措地看着她,小脑袋手边还抱着一个油纸包。
郑鸢忍不住喉头一动。
那油纸包腾腾冒着热气,里面油香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