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衡登基以后,解了方璞的软禁,还她以自由。只是方璞还是不可以离开宫城,仍旧不清不楚地留在后宫。

    赵衡希望方璞搬回她以前的宫殿,但方璞不愿,仍是住在繁英阁。因为赵衡的授意,方璞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待遇都是后宫之中最好的,再没有被苛待的情况出现。

    此时方璞已经不再抗拒见赵衡了,偶尔甚至愿意与赵衡嬉笑怒骂。方璞知道赵衡是皇帝,但她很难拿他当皇帝去对待;方璞这般,赵衡不仅一点儿意见都没有,而且很是高兴,几乎可以说是纵容着方璞“没规没矩”。

    方璞没有和赵衡提过浪迹天涯的事。想想也是,她从生下来就被人奉养,就算赵衡真的给予她自由,方璞又如何懂得作为一个普通人生活。

    赵衠和常晟时不时会来找方璞,但方璞从来不愿见常晟,要么留下赵衠、要么连赵衠一起轰走。赵衠最初存了缓和常晟和方璞关系的心,但被方璞轰走几次之后,也就不再强方璞所难,只是常来与她说闲话、聊聊天。

    赵衠后来告诉方璞,他喜欢上的那个姑娘,是韩王妃庶出的妹妹。但是赵衡不希望赵衠娶她,说她配不上赵衠。赵衡令后宫为赵衠选妃,名单递上来一份又一份,却没有一个是合赵衠心意的。

    赵衠心里也明白,庶出的身份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那姑娘是韩王妃的妹妹。赵衠与赵衎本来就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此时若他再娶赵衎妻子的妹妹为妻,便是亲上又加亲,赵衡心中有所顾忌也是应当。

    但赵衠也觉得心寒。这些年在赵衡与赵衎的争斗中,他是如何支持赵衡的赵衡不是看不见,可赵衡还是会因为自己心仪了与赵衎更亲近的女子而担忧。尽管后来在方璞的帮助下,赵衡还是同意赵衠迎娶这个女子为妻,但赵衠心中的隔阂并不能因此消除。

    赵衠娶妻是那场盛大的及冠礼之后的事情了。在冠礼上,太上皇赵光的出席为赵衡平息了自他登基以来就存在的质疑;也因为赵光证明了赵衡帝位的合法性,赵衎等人才会接受在及冠礼后回到封地。

    赵衎与赵光的关系很好,赵衡一直认为赵衎是赵光最宠爱的儿子,所以他才会让赵光劝说赵衎放手。事实证明赵衡的想法确实有效:赵光让赵衡承诺只要赵衎不惹事、赵衡就不会伤他性命;赵衡答应赵光,只要赵衎安分守己,他保赵衎一生富贵无忧。

    赵光出于对赵衎未来的考虑,在冠礼上为赵衡掩盖一切,告诉赵衎赵衡更有能力、将天下交给赵衡他才能安心,让赵衎好好做个富贵王爷,不要再怀有不该有的心思。赵衎尊重赵光的决定,让赵光好好照顾身体,说他会在韩地为赵光祈福。

    赵衡邀请方璞参加冠礼,但是方璞没有出现。礼后,赵衠本打算和常晟一起去找方璞,但赵衡将他叫走说话,常晟也说他有些话要单独与方璞说,所以赵衠就没有跟着。

    常晟与方璞的这次见面不是俞国国破后的第一次——常晟见过被迫与姐姐们一同迁居的旧国公主,也曾几次冲入繁英阁——但确实是那之后第一次两人称得上心平气和的见面。方璞本来准备了一箩筐责难的话,可是真的面对常晟的真心的时候,又觉得两人这样僵持下去很没有意思,所以她没有说怨恨、也没有说原谅,只是告诉常晟,她希望二人这一生都不会再见了。

    常晟离开以后,赵衠来了。

    赵衠很高兴,说赵衡终于答应他迎娶那个心仪的姑娘了,又说他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她,所以在方璞这里没待多久就离开了。方璞为赵衠高兴,在她看来,赵衠是这么多年唯一一个仍旧如少年般无暇的人,她希望赵衠可以永远这样幸福快乐下去。

    睡前,赵衡也来了。

    赵衡问方璞想不想出去走走,方璞本打算拒绝,但看着赵衡祈求的眼神,不知为何就是说不出个“不”字,于是随着赵衡出门。

    赵衡领着方璞来到了海晏楼,也是宫中最高的楼阁,可以俯瞰整个盛京。赵衡没说什么,看样子是今日忙了一天有些累,但还是很高兴,想要与方璞分享他的愉悦。方璞倚着栏杆看盛京的万家灯火,也没主动开口说话。于是两人就这样,一个看城池百姓,一个看看着一切的人。

    赵衡走到方璞的身边,刚想开口说话,却被方璞抱了个满怀。方璞抱着赵衡便开始哭,像是要把这些年憋着的眼泪全部流完,哭得赵衡心肝直颤,又难以开口安慰,只能一下又一下地拍着方璞的后背。

    赵衠与常晟的冠礼大约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件如同分水岭般的事情。比如赵衎与赵衔接受了赵光的安排,决定回到封地安稳度日;比如赵衠即将迎娶心上人过门,生活也会翻开一个新篇章;比如方璞终于与常晟将往事细究,决定放过彼此、着眼未来;比如赵衡终于在朝堂上又胜一局,正式开启他的帝王生活。

    这是开乾元年的事情。赵衡当时选择“开乾”两个字做年号,正是希望自己的统治可以为齐国开创太平盛世,事情的发展似乎也在按照赵衡预设的方向前进,这让赵衡对未来充满了激情和向往。

    好景不长,开乾元年的安稳没维持一年,赵光就在开乾二年驾崩了。不过在谈论赵光的离世前,赵衡倒是说起了另一个人——已经死了几年的皇后林氏。

    林氏是赵衎、赵衔与赵衠的生母,不论是当初做侧室夫人的时候,还是后来成为了皇后,都一心扑在自己的长子身上,希望赵衎可以取得天下。林氏的恶,早在赵衡未出生时便开始作。

    林氏与子桐李方旭勾结,害赵衡生母死于难产;之后又三番四次利用歪邪之术加害赵衡,旨在图取赵衡的性命。纵使这些年对赵衡用过的阴损招数他可以不计较,杀母之仇也绝不敢忘,所以赵衡可以原谅赵衎与赵衔,但是无法宽恕林氏。

    赵衡一早与子桐李氏的大长老达成协议:大长老不愿涉朝堂事没有关系,只要大长老护赵衡平安、让李方旭没有对赵衡下手的机会,待到赵衡夺得天下后,便会助大长老除掉李方旭、掌握子桐李氏。而让两人达成协议的基础,正是大长老帮赵衡查明他母亲当年难产的原因,并且设法让害他母亲经历这一切的人经历一样的事情。

    当年李方旭曾为赵衡生母加设法阵,致使其长期精神恍惚,最终导致难产。大长老在赵衡的授意下,将相同的法阵施加在林皇后身上。做一个法阵对大长老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儿,但要做出一个不被李方旭察觉的法阵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赵衡只能想办法将李方旭困在子桐。

    尽管这时的赵衡尚没有登基、只是一个亲王,但他毕竟是齐国打下江山的肱骨之臣,怎么可能没有几个潜在敌国的细作?

    赵衡让大长老引出一些邪祟侵扰周边百姓——都是上不得台面的邪祟,虽然惹人心烦,但不会有什么危险。百姓不懂阴邪,有了事就会向当地的羽士家族求助。一时之间出现如此之多的妖邪之事,纵使均不成体统,李方旭这个家主也必须回子桐查验一番。

    在李方旭返回子桐之后,赵衡又命人三番两次跑去李氏哭诉,说是小羽士处理不当,让邪祟在他家生了根,一定要家主亲自去看一看。李方旭去过之后没发现什么异常,可是当晚那户人家就死了人,第二天李方旭便被状告到衙门,百姓说他饲养邪祟,不仅不能替人消灾,反倒害了性命。

    官府不喜欢掺和怪力乱神的事情,可是百姓报了人命官司,也不能不查。自然,李方旭就必须留在子桐。如此,便为大长老加设在林皇后身上的阵法争取了时间。

    但是争取到的时间有限,大长老不能算着十月怀胎的时间慢慢“折磨”林皇后,所以加强了阵法的威力,不出十天,赵衡就看到了效果。赵衡明白,就算赵光不往阴邪的方向想,赵衎也会如此,所以他在此之前早已派人唆使赵光的一个嫔妃给皇后下药,现在只需要故意露马脚给赵衎,赵衎的疑心就会消减。

    赵衎原以为抓到下药的人,林皇后的病就会见好,却不想情形每况愈下。那段时间,赵衠整日进宫守在林皇后身边伺候汤药,但始终不见起色。不过十几日的功夫,莫说林皇后,就连赵衠看上去都像是老了几岁一般。

    赵衡真的喊了“停”是因为有一次赵衠从宫中出来后来到晋王府,在赵衡的书房也不吃东西也不说话,只是坐着发呆。等到最后一丝阳光也消退的时候,赵衠才开口问赵衡是不是特别恨林皇后。赵衡以为赵衠察觉到了什么,所以没有说话,但赵衠只是说以前的那些事他不清楚,隐隐约约得知的都不是什么好事儿。

    赵衠说其实他也知道林皇后偏心,别人家的娘亲都偏宠小儿子,只有林皇后,明明生了三个儿子,却把所有的关心和爱护都给了老大,所以他小时候总是嫉妒赵衎、不喜欢赵衎。可是即使如此,林皇后也是他的母亲,是赵衠发烧时会整夜整夜守着床榻的母亲,是赵衠犯错被先生惩戒时会偷偷塞给他点心的母亲。

    赵衠说他气过林皇后、怨过林皇后,可是当今日林皇后问他是谁,问他有没有见过她的衎儿、又问她的衔儿和衠儿好不好的时候,赵衠觉得心像是被剜去了一般。原来最痛苦的事情不是母亲站在面前说着哥哥的事,而是母亲就在身边却不记得自己是谁。赵衠说有那么一瞬间,他宁愿林皇后薨逝,而不是用那双怀疑的眼睛问他他是谁。

    赵衠是个画扇逗鸟的富贵公子,不管是被先生教训还是被父皇训斥,他面上从没出现过类似伤感的情绪。可是这一次,赵衠落泪了。

    赵衠的眼泪一颗一颗地落到了书案上,但更像是一滴一滴的毒药,腐蚀着赵衡的心。

    第二日,赵衡决定快刀斩乱麻,让大长老给林皇后一个痛快。然而赵衡无法原谅,当年他的母亲是因为生产时大出血去世的,他上过战场,知道感受着鲜血从身体中流出却无能为力是一种怎样的绝望,所以赵衡还是要让林皇后经历身体慢慢变冷的滋味。

    林皇后在阵法的诱使下用匕首割破了手腕,结束了她充满自私的母爱的一生。

    程璐没有问林皇后,倒是说起了赵衡为将李方旭拖延在姜国时用的人,道:“你为此该是暴露了不少细作吧。”

    “是。”

    “值得吗?”

    “细作总能再培养。”

    见程璐没有接话,赵衡问道:“怎么了?”

    “没什么。”程璐想起了孔枫与文绛,但是没有与赵衡解释,而是道,“你继续说吧。接下来该说什么了?赵光吗?”

    “是。开乾二年,父皇驾崩。”赵衡顿了顿,道,“我做的。”

    赵衡与赵光的父子关系一直谈不上好,但也绝对不算差。

    赵衡总觉得赵光不喜欢自己是因为他年纪与赵衎相差不多,但小时候赵衡总哭,赵光自然会偏爱那个冲他笑的儿子。可是赵衡哭泣的原因是林氏引来的邪祟,赵光又不相信赵衡乳娘的说辞,这让少年时便猜测到真相的赵衡觉得很是不适。

    后来赵衡提出赵家当夺取天下,赵光最初没有答应,但在他与赵衎的极力劝说下,赵光还是点了头。赵衡一方面理解赵光需要时间思考,但另一方面又不可抑制地想是不是因为赵衎的游说,赵光才会应允。

    齐国建立以后,赵衡和赵衎的矛盾愈发明显。赵光最初还能保持中立,但是后来在林皇后和赵衎的行走下,赵光对赵衡愈发不满,以致于赵光应允了赵衎和赵衔关于赵衎任用赵衡手下悍将领兵支援宁城的上书。赵光此举,便是决定帮助赵衎和赵衔夺取赵衡手上的兵权;而赵光也应当明白,赵衡一旦失去兵权,便是任赵衎宰割的鱼肉了。

    赵衡出于自保发动了宫变,逼迫赵光立他为太子,之后更是禅位于他。那时赵光说他没有赵衡这个儿子,实际上在他成为太上皇之后,也确实没有给过赵衡好脸色,连整话都不曾说过几句。两人最长的一次对话,还是赵衡以赵衎和赵衔的性命威胁,“请”赵光主持赵衠与常晟的冠礼,并且在所有人面前承认赵衡皇位的合法性。

    赵衡也曾觉得,赵光如此做,朝臣的心也就该收了,所以他并不介意留下赵衎与赵衔的性命,更不打算伤害赵光——再怎么说,那也是他的父亲。赵衡希望修复他和赵光的关系,他真心实意地希望为父亲养老送终。

    所以不管朝中政务再忙,赵衡每日一定要去问安,就算赵光不见他,赵衡也会在门口朝赵光行礼后再走。地方上上贡什么东西,赵衡从不会忘记赵光,永远是让人送去赵光那里挑选,赵光选剩了才送回赵衡这里。

    赵衡登基以后并没有立晋王妃为后,而是将她封为皇贵妃。赵衡当年娶妻也是赵光首肯的,赵光很喜欢这个儿媳妇,所以赵衡总是让皇贵妃侍候赵光左右。

    因为赵衡这般上心,父子的关系确实修复了很多,若非出于朝堂安稳的考量,赵衡也绝不可能在赵光的饮食中下药。

章节目录

五里雾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秦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秦焰并收藏五里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