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了。”言至此,程璐慨叹了一句。
“我偶尔会想,若我们生在俞国的盛世,一生在父辈的庇护下生活,该有多好。”
程璐笑道:“那你的雄心壮志怎么办?”
“我去投奔常老将军,做个镇守边疆的将军。”赵衡道,“没什么比在乎的人能够笑着活在这个世上更重要的了。”
程璐心中暗叹口气,道:“你起码还有赵双。”
“是,还有双儿。”
赵衡与赵双的关系在赵双出嫁前一直很好,只是后来赵衡觉察到赵双对他与众不同的情感,而赵双的夫婿又是他最好的朋友寻晔,所以赵衡才会刻意回避赵双。但从心底来说,赵双依然是赵衡最在乎的那个妹妹。
更何况当年赵衡与赵衎之间的争斗愈发激烈,如非赵双带着情报披星而来,赵衡能否保下一条性命都说不好,更不必说登上帝位了。所以在赵衡登基以后,赵双依然和女儿寻羽飞一起居住在宫中。
当年林皇后死的时候,赵衡仍是亲王。虽然林皇后死得蹊跷,但赵双从没有问过赵衡一句。想来赵双心中也清楚是谁做的,加之她与林皇后原也没有什么感情,林皇后是生是死她都不在意。
不过赵光去世的时候,赵双倒是去问过赵衡是不是他做的。赵双没等赵衡回答,就说她知道赵衡也不想背上一个弑父的罪名,所以赵衡当年宫变以后只是选择让赵光当太上皇,将他软禁在宫城。可是赵衡也没有想到,尽管他已经登基称帝,可只要赵光在一日,朝中就总会有些别的心思,所以赵衡不得不如此。
赵衡很平静地听赵双说完她的猜测,然后否定了这一切。赵双也没有再纠缠,留下一句“我信你”就离开了。
赵衡选择否定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他知道赵光在赵双心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比如有些事他能做却不能说,比如他害怕赵双做出一些他无法控制的事情,比如他担心赵双会如他一般夜夜无法安睡。
后来三王之乱,赵双一次都没来找过赵衡。赵衡不知道这是赵双心中太清楚结局的原因,还是当时方璞总是陪伴在他身边的缘故,但那时的赵衡也没有在这种问题上纠结过——于他而言,赵双是他的妹妹,更是挚友的遗孀,他会提供力所能及的一切,但也绝对不会在两人的关系上越界。
方璞被赵衡软禁在繁英阁之后,赵双倒是来找过赵衡。那时赵衠的死讯已经传入宫城,常晟也背上谋逆的罪名前途未卜,赵双那般聪慧,她连想都不用想就知道赵衡与方璞之间发生了争执。赵双来找赵衡,却什么都没有说,坐了半晌只留下一句,“他既不想见你,不若遂了他的心愿”。赵衡却是连话语中的“他”指代的是赵衠还是方璞都没有搞明白。
自打寻晔去世,赵双与赵衡之间的关系便是如此尴尬。明明两人心中都在乎着彼此,可是赵衡有愧,赵双有恨,所以谁都无法坦然地面对彼此,往往是这样相对沉默,走前留下一句话便罢。一直到方璞去世,赵衡与赵双才将那掺杂了太多爱恨情仇的兄妹关系修复。
如果还能称得上兄妹关系的话。
方璞从海晏楼一跃而下,赵衡没有冲下去抱住方璞的尸身,只是站在楼顶,看方璞身体中不断涌出的鲜血染红了她雪白的中衣。那一天海晏楼的风很大,呜呜的风吹得赵衡的长袍烈烈作响,这让赵衡听不清周围的声音,他甚至也渐渐地看不清了,仿若堕入无边的虚无。
那不是一刻的事情,这种状态在赵衡身上持续了一段时间。前有平定三王之乱,后有方璞海晏自尽,接连失去兄弟、朋友、爱人的打击,对这个征战多年、杀伐决断的年轻帝王来说,还是太残忍了。大喜跟着大悲,喜悦的心情尚且没能攀上眉梢,悲痛便一个接着一个,如同千斤坠般压在赵衡的心上。
几个月太多的变故,终于还是压垮了赵衡,于是当天晚上赵衡便起了高热。
照理说尽管没有皇后,赵衡身边也总有几个妃嫔能够侍候,但是赵衡迷迷糊糊间竟是将妃嫔都赶走,只留下一个赵双。赵双替赵衡吩咐下去,将方璞的事情压下来、秘不发丧,只等赵衡清醒后亲自决定;但是当天晚上见过方璞的奴仆,无一例外,全部为方璞殉葬。
赵衡身体上的病好得快:第二日便退了高热,第三日便完全恢复了健康。只是这事儿对赵衡精神上的打击太大,所以哪怕病好了,赵衡也暂时不想处理政事,整日不是饮酒,就是坐在榻上翻看着他烂熟于心的四书五经。
赵衡的书翻了两日,就被赵双抽走、扔到了一边。赵双说赵衡又读不下去,还做什么样子。赵衡也不恼,只道他想躲几天懒,让赵双莫要烦他。说罢,赵衡又要去夺赵双手中的书册,但被赵双躲了过去。
赵双道:“皇兄费尽心思得到一切,就是为了今天在这里躺着吗?”
赵衡道:“你不用激朕。朕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朕只是想歇一歇。”
“好。皇兄还要歇多久?”
赵衡不回答,只道:“把书给朕。”
赵双半晌没有说话,也没有动作。赵衡见她如此倒是没有再催促,反而阖上眼睛,将被子向上拉了拉。
赵双说:“皇兄不想去见她最后一面吗?”
赵衡没有说话。
“总要下葬吧。天越来越热了,一直这么拖下去,她的尸身会臭的。”
“你非要逼朕吗?”
“若当年赵家没有反,说不定现在俞国还在苟延残喘,就是起死回生也有可能。那样的话,你大约在沙场上建功立业,方璞也能和常晟有情人终成眷属,我早晚会爱上寻晔,我们都可以很幸福。”赵双轻笑了一声,跪在赵衡的塌前,正色道,“陛下既然选择牺牲身边的人换取天下的太平,就别忘了陛下自己也是被牺牲的那一个。”
“这是气话吗?”
“陛下心里清楚。”
“朕以为方璞走了,就没人敢这么和朕说话了。”赵衡微笑起来。
赵双一个头磕下去,便没再起身:“请陛下恕臣妹冒犯。”
赵衡一下子从床上坐起来,急道:“你知道朕不是这个意思。”
赵双还是没有起身:“陛下应该是这个意思。”
赵衡盯着赵双,道:“朕该说你恭顺,还是脾气大?”
赵双没有回应,又是没有说话,也没有动作。
“起身吧。”赵衡叹道,“朕没什么好见她的了,安排下葬——别葬在后陵,她这辈子没能逃离宫墙,死后就遂了她的心意。”
赵双终于立起身子,道:“我会让人在后陵中安置她的衣物。”
“嗯。”赵衡对此并无异议。
“尸身呢?皇兄想把尸身葬在哪里?”赵双顿了顿,道,“葬在土里终究只是一处,臣妹想不到哪里的土地是自由。”
“总不能挫骨扬灰。那不成孤魂野鬼了?人还是要入土为安的。”
“臣妹只是问皇兄想把她葬在何处。”
赵衡没有回答,眼睛越过赵双看向窗边——花盆里一株白色玉兰花开得正盛。那是宫中花匠新培育出的品种,小小的一株,只是养在花盆中便开得绚烂,不像繁英阁中那两棵玉兰树,这一株方璞可以随时赏玩、修剪枝叶。
方璞最爱白玉兰,所以这盆花原本也是要送到方璞宫中去的。可是前些日子方璞与赵衡在闹矛盾,赵衡就想晚几天再说,却不想这花再也没能送出去。
赵衡此时看着白玉兰,倒是想到了些别的:或许这是天意。白玉兰原本就该高高挂在树梢,人若想看便要仰起头来,不然就不要看。那花儿是高傲的,不屑于被人把玩,只能接受人的仰望、接受人们可望不可即的赞叹。如今这盆花倒是方便把玩,却玷污了白玉兰的品性。
赵衡道:“让人把那盆白玉兰处理掉。”
赵双不明所以,但还是应道:“是。”
“再吩咐下去,除去繁英阁,宫中各处不许植玉兰,更不许把玉兰养作盆栽。”赵衡微笑着说,“玉兰再美也是树,还是应该深深扎根泥土,直挺挺地去够太阳。”
“是。”
“璞儿她终究是俞国的公主,是生是死,我都给不了她自由。”赵衡将目光移向赵双,道,“将她葬在俞国王室的陵寝吧。”
——*——
赵衡与赵双还是不常见面。
赵双与女儿寻羽飞居住在宫中,因为有赵衡的庇护,所以宫中没有人敢为难她们。尽管后宫之中皇贵妃的地位最高,但皇贵妃面对赵双时,谈不上毕恭毕敬,也算是尊重有加,想来是赵衡的授意。
赵双没有再和赵衡谈过心——或许她心中对赵衡还有心结,无法释然地面对赵衡;或许他们的身份地位发生了转变,再也无法像少年般惺惺相惜。
一直到寻羽飞十八岁那年,赵双看中了朝中重臣的嫡长孙,赵衡半分犹豫都无,直接下旨赐婚。寻羽飞被轿子抬出宫城的那一天,赵双多饮了几杯酒,赵衡也颇是感慨,也不知怎么就谈起了当年的少阳山。可能是酒劲儿上头,赵衡与赵双就这样登上了前往少阳山的马车。
从宫城到少阳山就算是快马加鞭也要走上一日,何况两人是乘坐马车。这路走了还没一半,赵衡的酒就已经醒了。赵双倒是还醉着,在马车上昏睡,迷迷糊糊不知今夕何夕。赵衡从仆从那里得知自己昨日一时脑热的决定,但清醒后的他没有叫停车马,而是继续往少阳山行进。
赵衡轻手轻脚地将赵双的头移到自己的腿上,希望她能睡得舒坦些。虽然是锦衣玉食,但大抵是思虑过度,赵双的眼角已生出细纹,几丝华发亦隐藏在发髻。
赵衡望着妹妹,心中生出很多复杂的情感:赵光为他留下的兄弟姐妹不少,可是真心对他的也只有一个赵衠、一个赵双。赵衠恨他,宁死都不愿见他最后一面;赵双也该恨他的,即使他为赵双安排了一个在双方看来都很不错的归宿,可也是他亲手将赵双的夫婿送上了黄泉路。
恨源于爱,赵衡深以为然。
赵衠恨他,是恨自己信错了他,恨自己多年以来无知的崇拜,恨自己将这位兄长视作英雄却遭到了背叛。赵双恨他,却要复杂得多,因为赵双对他不止有兄妹之情,更有男女之爱。
若赵双不是赵衡的妹妹,赵衡大概是会喜欢她的。赵双聪慧、勇敢,岁月待她也称不上残忍,哪怕年过三十,眉眼间也充满了魅力。更何况赵双两次救赵衡于危难,若不是她,没有今日的赵衡,更没有今日的齐国。
只是可惜,赵衡不能喜欢赵双,不仅因为她是他的妹妹,更因为她是他好兄弟的遗孀。
赵衡一直想要弥补赵双,所以只要赵双开口,他都只有一个“好”字。哪怕赵双为寻羽飞寻觅的婆家,是原打算安排给他的女儿的,但既然赵双开了口,赵衡都愿意退让。赵双不可能感受不到赵衡弥补的心意,她没有装作不知,但也没有什么表示,这可能是赵双的聪慧,也可能是赵双的矛盾。
此刻看着赵双,赵衡突然生出一种庆幸的情绪——纵使他与赵双离心,上天能让赵双留在他的身边都是恩赐。赵双与赵衡在年少时候共同经历了许多,看见赵双,赵衡就会想起自己曾经的义无反顾。
赵双醒酒的时候,赵衡的视线早已从她的脸上挪开,但马车还未到达少阳山。
赵双的头有些痛,从赵衡身上爬起来的时候还没意识到自己的枕头是赵衡的腿,直到赵衡推来一碗醒酒茶赵双才反应过来。不过赵双也没说什么,将茶饮下以后问赵衡说他们在哪里。
“去少阳山的路上。”赵衡又将视线转回书卷,“昨日朕与你都喝多了,说去少阳山散散心,这会儿还没到。”
赵双该是有些惊讶的,她蹙着眉头没有说话,过了好半天才开口:“真快,连羽飞都嫁人了。”
“唔,昨儿个大约就是感慨这个,现在才会在去少阳山的马车上。”
赵双弯起嘴角,问道:“皇兄对少阳山的记忆可算美好?”
“现在回想起年轻时候的事儿,没什么不美好的。”赵衡望向赵双,问道,“你的肩膀还疼吗?”
赵双知道赵衡指的是当年她在少阳山废弃的古塔救赵衡一命时落下的病根儿,一言带过道:“不变天就没事。”
“看来要除去这一桩。”见赵双疑惑地看着自己,赵衡又解释说,“只这一桩不美好。”
“我倒觉得还不错。若非为这,皇兄也不会教臣妹骑马。”也不会有后来的桩桩件件。
赵双没说出口的话,赵衡领悟得很是彻底。尽管他一直清楚,赵双对他的爱大过恨,所以才会在最危难的时刻站在他的身边,但是之前的这几年从没有一刻如此刻般让赵衡明确地意识到这一点。原来在赵双心中,她不后悔曾经的决定,不后悔最初那个决定为她带来的求而不得与得而复失。
赵衡觉得他对上天的感激更进一步了,又不若说是对赵双的感激。他感激赵双依然留在他的身边,感激赵双经历了所有的一切依然愿意留在他的身边,感激赵双经历了所有的一切依然愿意以最初的眼光看他。
所以赵衡忽的就笑了,他问道:“那我们再去骑马,好吗?”
“我偶尔会想,若我们生在俞国的盛世,一生在父辈的庇护下生活,该有多好。”
程璐笑道:“那你的雄心壮志怎么办?”
“我去投奔常老将军,做个镇守边疆的将军。”赵衡道,“没什么比在乎的人能够笑着活在这个世上更重要的了。”
程璐心中暗叹口气,道:“你起码还有赵双。”
“是,还有双儿。”
赵衡与赵双的关系在赵双出嫁前一直很好,只是后来赵衡觉察到赵双对他与众不同的情感,而赵双的夫婿又是他最好的朋友寻晔,所以赵衡才会刻意回避赵双。但从心底来说,赵双依然是赵衡最在乎的那个妹妹。
更何况当年赵衡与赵衎之间的争斗愈发激烈,如非赵双带着情报披星而来,赵衡能否保下一条性命都说不好,更不必说登上帝位了。所以在赵衡登基以后,赵双依然和女儿寻羽飞一起居住在宫中。
当年林皇后死的时候,赵衡仍是亲王。虽然林皇后死得蹊跷,但赵双从没有问过赵衡一句。想来赵双心中也清楚是谁做的,加之她与林皇后原也没有什么感情,林皇后是生是死她都不在意。
不过赵光去世的时候,赵双倒是去问过赵衡是不是他做的。赵双没等赵衡回答,就说她知道赵衡也不想背上一个弑父的罪名,所以赵衡当年宫变以后只是选择让赵光当太上皇,将他软禁在宫城。可是赵衡也没有想到,尽管他已经登基称帝,可只要赵光在一日,朝中就总会有些别的心思,所以赵衡不得不如此。
赵衡很平静地听赵双说完她的猜测,然后否定了这一切。赵双也没有再纠缠,留下一句“我信你”就离开了。
赵衡选择否定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他知道赵光在赵双心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比如有些事他能做却不能说,比如他害怕赵双做出一些他无法控制的事情,比如他担心赵双会如他一般夜夜无法安睡。
后来三王之乱,赵双一次都没来找过赵衡。赵衡不知道这是赵双心中太清楚结局的原因,还是当时方璞总是陪伴在他身边的缘故,但那时的赵衡也没有在这种问题上纠结过——于他而言,赵双是他的妹妹,更是挚友的遗孀,他会提供力所能及的一切,但也绝对不会在两人的关系上越界。
方璞被赵衡软禁在繁英阁之后,赵双倒是来找过赵衡。那时赵衠的死讯已经传入宫城,常晟也背上谋逆的罪名前途未卜,赵双那般聪慧,她连想都不用想就知道赵衡与方璞之间发生了争执。赵双来找赵衡,却什么都没有说,坐了半晌只留下一句,“他既不想见你,不若遂了他的心愿”。赵衡却是连话语中的“他”指代的是赵衠还是方璞都没有搞明白。
自打寻晔去世,赵双与赵衡之间的关系便是如此尴尬。明明两人心中都在乎着彼此,可是赵衡有愧,赵双有恨,所以谁都无法坦然地面对彼此,往往是这样相对沉默,走前留下一句话便罢。一直到方璞去世,赵衡与赵双才将那掺杂了太多爱恨情仇的兄妹关系修复。
如果还能称得上兄妹关系的话。
方璞从海晏楼一跃而下,赵衡没有冲下去抱住方璞的尸身,只是站在楼顶,看方璞身体中不断涌出的鲜血染红了她雪白的中衣。那一天海晏楼的风很大,呜呜的风吹得赵衡的长袍烈烈作响,这让赵衡听不清周围的声音,他甚至也渐渐地看不清了,仿若堕入无边的虚无。
那不是一刻的事情,这种状态在赵衡身上持续了一段时间。前有平定三王之乱,后有方璞海晏自尽,接连失去兄弟、朋友、爱人的打击,对这个征战多年、杀伐决断的年轻帝王来说,还是太残忍了。大喜跟着大悲,喜悦的心情尚且没能攀上眉梢,悲痛便一个接着一个,如同千斤坠般压在赵衡的心上。
几个月太多的变故,终于还是压垮了赵衡,于是当天晚上赵衡便起了高热。
照理说尽管没有皇后,赵衡身边也总有几个妃嫔能够侍候,但是赵衡迷迷糊糊间竟是将妃嫔都赶走,只留下一个赵双。赵双替赵衡吩咐下去,将方璞的事情压下来、秘不发丧,只等赵衡清醒后亲自决定;但是当天晚上见过方璞的奴仆,无一例外,全部为方璞殉葬。
赵衡身体上的病好得快:第二日便退了高热,第三日便完全恢复了健康。只是这事儿对赵衡精神上的打击太大,所以哪怕病好了,赵衡也暂时不想处理政事,整日不是饮酒,就是坐在榻上翻看着他烂熟于心的四书五经。
赵衡的书翻了两日,就被赵双抽走、扔到了一边。赵双说赵衡又读不下去,还做什么样子。赵衡也不恼,只道他想躲几天懒,让赵双莫要烦他。说罢,赵衡又要去夺赵双手中的书册,但被赵双躲了过去。
赵双道:“皇兄费尽心思得到一切,就是为了今天在这里躺着吗?”
赵衡道:“你不用激朕。朕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朕只是想歇一歇。”
“好。皇兄还要歇多久?”
赵衡不回答,只道:“把书给朕。”
赵双半晌没有说话,也没有动作。赵衡见她如此倒是没有再催促,反而阖上眼睛,将被子向上拉了拉。
赵双说:“皇兄不想去见她最后一面吗?”
赵衡没有说话。
“总要下葬吧。天越来越热了,一直这么拖下去,她的尸身会臭的。”
“你非要逼朕吗?”
“若当年赵家没有反,说不定现在俞国还在苟延残喘,就是起死回生也有可能。那样的话,你大约在沙场上建功立业,方璞也能和常晟有情人终成眷属,我早晚会爱上寻晔,我们都可以很幸福。”赵双轻笑了一声,跪在赵衡的塌前,正色道,“陛下既然选择牺牲身边的人换取天下的太平,就别忘了陛下自己也是被牺牲的那一个。”
“这是气话吗?”
“陛下心里清楚。”
“朕以为方璞走了,就没人敢这么和朕说话了。”赵衡微笑起来。
赵双一个头磕下去,便没再起身:“请陛下恕臣妹冒犯。”
赵衡一下子从床上坐起来,急道:“你知道朕不是这个意思。”
赵双还是没有起身:“陛下应该是这个意思。”
赵衡盯着赵双,道:“朕该说你恭顺,还是脾气大?”
赵双没有回应,又是没有说话,也没有动作。
“起身吧。”赵衡叹道,“朕没什么好见她的了,安排下葬——别葬在后陵,她这辈子没能逃离宫墙,死后就遂了她的心意。”
赵双终于立起身子,道:“我会让人在后陵中安置她的衣物。”
“嗯。”赵衡对此并无异议。
“尸身呢?皇兄想把尸身葬在哪里?”赵双顿了顿,道,“葬在土里终究只是一处,臣妹想不到哪里的土地是自由。”
“总不能挫骨扬灰。那不成孤魂野鬼了?人还是要入土为安的。”
“臣妹只是问皇兄想把她葬在何处。”
赵衡没有回答,眼睛越过赵双看向窗边——花盆里一株白色玉兰花开得正盛。那是宫中花匠新培育出的品种,小小的一株,只是养在花盆中便开得绚烂,不像繁英阁中那两棵玉兰树,这一株方璞可以随时赏玩、修剪枝叶。
方璞最爱白玉兰,所以这盆花原本也是要送到方璞宫中去的。可是前些日子方璞与赵衡在闹矛盾,赵衡就想晚几天再说,却不想这花再也没能送出去。
赵衡此时看着白玉兰,倒是想到了些别的:或许这是天意。白玉兰原本就该高高挂在树梢,人若想看便要仰起头来,不然就不要看。那花儿是高傲的,不屑于被人把玩,只能接受人的仰望、接受人们可望不可即的赞叹。如今这盆花倒是方便把玩,却玷污了白玉兰的品性。
赵衡道:“让人把那盆白玉兰处理掉。”
赵双不明所以,但还是应道:“是。”
“再吩咐下去,除去繁英阁,宫中各处不许植玉兰,更不许把玉兰养作盆栽。”赵衡微笑着说,“玉兰再美也是树,还是应该深深扎根泥土,直挺挺地去够太阳。”
“是。”
“璞儿她终究是俞国的公主,是生是死,我都给不了她自由。”赵衡将目光移向赵双,道,“将她葬在俞国王室的陵寝吧。”
——*——
赵衡与赵双还是不常见面。
赵双与女儿寻羽飞居住在宫中,因为有赵衡的庇护,所以宫中没有人敢为难她们。尽管后宫之中皇贵妃的地位最高,但皇贵妃面对赵双时,谈不上毕恭毕敬,也算是尊重有加,想来是赵衡的授意。
赵双没有再和赵衡谈过心——或许她心中对赵衡还有心结,无法释然地面对赵衡;或许他们的身份地位发生了转变,再也无法像少年般惺惺相惜。
一直到寻羽飞十八岁那年,赵双看中了朝中重臣的嫡长孙,赵衡半分犹豫都无,直接下旨赐婚。寻羽飞被轿子抬出宫城的那一天,赵双多饮了几杯酒,赵衡也颇是感慨,也不知怎么就谈起了当年的少阳山。可能是酒劲儿上头,赵衡与赵双就这样登上了前往少阳山的马车。
从宫城到少阳山就算是快马加鞭也要走上一日,何况两人是乘坐马车。这路走了还没一半,赵衡的酒就已经醒了。赵双倒是还醉着,在马车上昏睡,迷迷糊糊不知今夕何夕。赵衡从仆从那里得知自己昨日一时脑热的决定,但清醒后的他没有叫停车马,而是继续往少阳山行进。
赵衡轻手轻脚地将赵双的头移到自己的腿上,希望她能睡得舒坦些。虽然是锦衣玉食,但大抵是思虑过度,赵双的眼角已生出细纹,几丝华发亦隐藏在发髻。
赵衡望着妹妹,心中生出很多复杂的情感:赵光为他留下的兄弟姐妹不少,可是真心对他的也只有一个赵衠、一个赵双。赵衠恨他,宁死都不愿见他最后一面;赵双也该恨他的,即使他为赵双安排了一个在双方看来都很不错的归宿,可也是他亲手将赵双的夫婿送上了黄泉路。
恨源于爱,赵衡深以为然。
赵衠恨他,是恨自己信错了他,恨自己多年以来无知的崇拜,恨自己将这位兄长视作英雄却遭到了背叛。赵双恨他,却要复杂得多,因为赵双对他不止有兄妹之情,更有男女之爱。
若赵双不是赵衡的妹妹,赵衡大概是会喜欢她的。赵双聪慧、勇敢,岁月待她也称不上残忍,哪怕年过三十,眉眼间也充满了魅力。更何况赵双两次救赵衡于危难,若不是她,没有今日的赵衡,更没有今日的齐国。
只是可惜,赵衡不能喜欢赵双,不仅因为她是他的妹妹,更因为她是他好兄弟的遗孀。
赵衡一直想要弥补赵双,所以只要赵双开口,他都只有一个“好”字。哪怕赵双为寻羽飞寻觅的婆家,是原打算安排给他的女儿的,但既然赵双开了口,赵衡都愿意退让。赵双不可能感受不到赵衡弥补的心意,她没有装作不知,但也没有什么表示,这可能是赵双的聪慧,也可能是赵双的矛盾。
此刻看着赵双,赵衡突然生出一种庆幸的情绪——纵使他与赵双离心,上天能让赵双留在他的身边都是恩赐。赵双与赵衡在年少时候共同经历了许多,看见赵双,赵衡就会想起自己曾经的义无反顾。
赵双醒酒的时候,赵衡的视线早已从她的脸上挪开,但马车还未到达少阳山。
赵双的头有些痛,从赵衡身上爬起来的时候还没意识到自己的枕头是赵衡的腿,直到赵衡推来一碗醒酒茶赵双才反应过来。不过赵双也没说什么,将茶饮下以后问赵衡说他们在哪里。
“去少阳山的路上。”赵衡又将视线转回书卷,“昨日朕与你都喝多了,说去少阳山散散心,这会儿还没到。”
赵双该是有些惊讶的,她蹙着眉头没有说话,过了好半天才开口:“真快,连羽飞都嫁人了。”
“唔,昨儿个大约就是感慨这个,现在才会在去少阳山的马车上。”
赵双弯起嘴角,问道:“皇兄对少阳山的记忆可算美好?”
“现在回想起年轻时候的事儿,没什么不美好的。”赵衡望向赵双,问道,“你的肩膀还疼吗?”
赵双知道赵衡指的是当年她在少阳山废弃的古塔救赵衡一命时落下的病根儿,一言带过道:“不变天就没事。”
“看来要除去这一桩。”见赵双疑惑地看着自己,赵衡又解释说,“只这一桩不美好。”
“我倒觉得还不错。若非为这,皇兄也不会教臣妹骑马。”也不会有后来的桩桩件件。
赵双没说出口的话,赵衡领悟得很是彻底。尽管他一直清楚,赵双对他的爱大过恨,所以才会在最危难的时刻站在他的身边,但是之前的这几年从没有一刻如此刻般让赵衡明确地意识到这一点。原来在赵双心中,她不后悔曾经的决定,不后悔最初那个决定为她带来的求而不得与得而复失。
赵衡觉得他对上天的感激更进一步了,又不若说是对赵双的感激。他感激赵双依然留在他的身边,感激赵双经历了所有的一切依然愿意留在他的身边,感激赵双经历了所有的一切依然愿意以最初的眼光看他。
所以赵衡忽的就笑了,他问道:“那我们再去骑马,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