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时日说快也快,说慢也慢,转眼间嘉树的伤势已大好,没有理由赖在文茵身边,可是嘉树却不提及离开的事情,连文茵也在回避这一话题。
自打嘉树能下床,文茵的三餐就都交给了他负责。也确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嘉树的厨艺很高,做饭比文茵不知道要好吃多少。不过嘉树的话被文茵堵了回去,文茵也没再问过,于是饭是吃了一顿又一顿,文茵还是不知道嘉树的厨艺为什么会这么好。桃儿倒是感叹过,被嘉树以他在军伍是炊事兵一句带过,但文茵清楚嘉树说的不是实话——炊事兵怎么可能有马骑——只是文茵不想知道外面的纷扰,所以她并不在意。
可是有些东西不是不提就能回避得过去的。眼见嘉树的伤一日好过一日,就算这两人不说,桃儿也是要问嘉树日后的打算的。
大约是过来人的关系,桃儿在问起嘉树日后之前,反而有意无意说起文茵一直没有婚配,说起乌源寨虽然偏远、却是个安稳过日的地方,说起乱世中普通人不要掺和朝中事、不如与意中人避世而居这些话题。嘉树当然听得懂桃儿的暗示,但他每每只是插科打诨,从不给予桃儿一个正面回复。
说也奇怪,当初在森林中捡到嘉树时,文茵几乎断定战争即将席卷乌源寨,可是三个月过去了,却再未见过一兵一卒。文茵有一次问起过外界的事情,嘉树让文茵不必太过担心,说乌源寨位置偏僻,很难被战火席卷。嘉树没有回答他怎么会来到乌源寨附近,但是文茵也没有追问。
嘉树是士兵,凡是可能涉及到军中的事务他三缄其口是职责所在,但文茵只是一个普通的医师,她不单是好奇心少得可怜,甚至有些回避的意思在,这就说不过去了。
每年八月至十月间的丁卯日是乌源寨附近村落的瑞节,四乡八寨的人们都会齐聚庆祝,今年的丁卯日正巧与中秋赶了前后脚。桃儿告诉嘉树,瑞节对于乌源寨来说是最重要的节日,每年由附近不同的村落承办,今年轮到了乌源寨。瑞节那天,其它乡寨的人都会端着好酒好菜来到乌源寨,祭祀过先祖以后,大家会一同摆长桌吃午饭,庆祝这一特别的日子、庆祝一年的风调雨顺。
桃儿还说文茵也是第一次参加他们的瑞节。因为交通不便,瑞节对乌源寨周边的村寨来说,也是一年一度结识异性的好机会,桃儿嫁到乌源寨就是当年在瑞节上和杨大哥看对了眼。
瑞节是从丑时的第一串鞭炮开始庆贺的。桃儿说她小时候瑞节是了不得的节日,鞭炮声要响整整一夜,四乡八寨的人谁也别想睡觉,但是近些年动乱、怕大规模的庆祝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大家只在丑时放一挂鞭炮作罢。
鞭炮是不能响彻云霄了,但是一年一度的盛会依旧值得人们舍去一夜的睡眠。文茵跟着乌源寨的女人们一起忙碌,长桌从村头摆到村尾,佳肴也一道接一道地摆上餐桌。上了年纪的男人们也在帮忙,但年少些的在准备一早的赛马——这也是瑞节的习俗,年轻的儿郎们会在山坡上跨马奔腾、一争高下,最重要的是赢得心爱之人的注目。
桃儿问过嘉树要不要参加赛马,嘉树模棱两可的也没回答,倒是文茵说嘉树恢复得很好,小心些不会有大问题。
果不其然,文茵随着大家在观众席上落座的时候,就看到了嘉树牵着一匹红棕色的马在儿郎们之中站着。也不知道嘉树说了句什么,所有人都大笑起来,古铜色的皮肤映着阳光,连洁白的牙齿也无所顾忌地展现在阳光之下,文茵觉得这一幅图卷很美好,嘴角不自觉地嚼了笑意。
文茵看不懂赛马——乌源寨的赛马似乎不止比谁的速度快,还在比大家在马背上肆意做着各式的动作——但是她可以看懂马背上儿郎们的欢愉。马儿激起沙石,可是马背上的人影并不模糊,文茵想,嘉树定是骑兵中最耀眼的那一个,所以敌人才会追着他杀,以致将他斩落马背。
因为时局,即使是偏僻村落也找不到几匹马了,所以曾经一次过比完的赛马,只能多加几个回合,最后再大决赛。嘉树很轻易地取得了他那个小组的第一,也由此赢得了四乡八寨的尊重。这边的人很淳朴,为了保护嘉树也保护自己,文茵和桃儿没有说明嘉树的身份,其他人只当嘉树是逃难而来;但既然嘉树来到了乌源寨,又用实力说服了在场的男儿,大家便会尊他、敬他。
在决赛以前,嘉树还有些时间,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留在场地为后来者加油助威,而是走到文茵的身边,问她要不要帮忙。文茵不说需要,她身边的女儿家们见嘉树如此,都忍不住起哄。文茵只是静,性子并不冷,此情此景意味着什么她当然明白,于是脸颊飞速窜上了一抹绯红。嘉树眼见火烧云爬上文茵的脸颊,心下激动,张嘴唤了文茵的名字:“文茵。”
文茵虽是羞赧,却还是抬起头看向嘉树,一双眼睛饱含千股柔情、水灵灵地看着嘉树,嘴角还是嚼着浅浅的笑意,然后“嗯”了一声。
嘉树看呆了眼,结巴着说:“你、你真美。”
“嗯。”文茵又应了一声。
嘉树还是结巴,但脸上也染上了笑意:“文、文茵。文茵。”
这回文茵还没来得及应,就被桃儿打断了:“嘉树!嘉树!可算找着你了!决赛就等你了!”
“来了!”嘉树先是扯着嗓子应道,又柔了声音问文茵说,“你要来看我比赛吗?”
“走吧。”文茵笑着说。
——*——
夜晚时分热闹不减分毫。虽然有人还没有撤离餐桌,但是一旁的篝火已经燃了起来,人们围着篝火载歌载舞。被人们围在中间的,除了篝火,还有今日赛马的获胜者,是一个来自不远处花邦寨的十七八岁的少年。少年也跟着大家一起舞蹈,眼睛却盯着一个姑娘不放。
文茵和嘉树没有去凑这个热闹,而是跑去了高处,在一株银杏树旁,听着不绝于耳的烟火气、看着袅袅升起的安乐平和。文茵嘴角挂着满足的微笑,嘉树也带着笑,不自觉哼唱起山歌,与篝火旁的人们交相呼应。
“为什么要放弃头筹?”文茵忽然开口问道。
嘉树知道文茵问的是赛马,回答道:“技不如人。”
文茵不相信这个答案,却也并不在意,只是轻笑了一声。
不知道文茵的笑声是不是被嘉树误解,所以他又解释道:“我不想被大家围着,我想和你两个人在一起。”
这话教文茵短暂地屏住呼吸,过了一会儿方才应了一声“嗯”。
嘉树侧头看着文茵,胳膊也动了动,约是想抱抱文茵的意思。但最终也没有抱上去。
这两人没什么进展,山坡下的人群却欢呼起来:原来是那篝火中的少年终于不再执着于用眼睛盯着少女,而是把她从人群中抱了出来,与他一同站在篝火旁,享受其他人善意的雀跃。乌源寨一带的人很淳朴,对男女之间也十分看得开,没有中原那些规矩,只是几个舞步,男子与女子的婚事便定了下来。
“在想什么?”嘉树问道。
“真美好。”文茵说,“希望战火永远不要打到这里。”
闻听此言的嘉树眼中却染上了文茵读不懂的情绪,身上的柔情也渐渐裂开。
文茵没有得到嘉树的反馈,却感受到了他的变化,她无声地叹口气,问道:“你什么时候离开?”
“你想我走吗?”嘉树反问道。
“你不会为了我留在这里。”文茵的语气听上去波澜不惊。
嘉树看着文茵,许久都没有说话。
文茵也转过头看着嘉树,但还是没能直视着嘉树的眼睛说出这句话,她又把头转了回来,说:“过了中秋再走。”
嘉树突然抓住文茵的手,说:“你和我一起走吧。”
文茵没躲,但眼睛看着嘉树的手,说:“是和你一起送死吧。”
嘉树的手颤了颤,但还是没舍得松开文茵。
文茵也不急着把手拿出来,而是问道:“有什么意义呢?俞国已经亡国,复国是绝无希望的,你们到底在坚持什么?”
嘉树似乎有些挣扎,他握着文茵的手有一瞬的僵硬,但还是很快稳定情绪,回答说:“我不知道。”见文茵眼带惊讶地看向他,嘉树又笑了笑,说:“真的,我不知道。”
嘉树接着说:“不知道为什么,以前的事对我来说就像是走马观花的概念,明明是我亲身经历的,但就是很难与记忆中的自己共情。”
文茵听到这话有些心惊,因为她与嘉树一样,过去对她来说就像是书上读到的内容,明明一字一句都很清晰,但就是觉得不甚真实,仿若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似的。
文茵没有打断嘉树的话,听嘉树继续说下去。
“是不是很不可思议?”嘉树笑了笑,不过笑声很平静,没有怅惘没有无奈,仿若这确实只是一件没什么大不了的事,然后又说:“我是个孤儿,被义父捡到养在军中,但因为我的感受很模糊,所以我对俞国的军伍其实没什么感情,只是直觉说我要为这支军队效力、为这个国家效忠。
“两年多将近三年前,齐国建立。其实俞国的根基早就烂了,就算俞帝没有死,这个帝国也支撑不了几年了。至于今天,俞国复国已经毫无希望,我原也不理解何苦坚持的——投降,是齐国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坚持,只有一条死路。
“可是当你真的与他们同生共死的时候,你不觉得自己在做无意义的事。这些所谓的亡国军人,他们依然在坚守自己的信仰,并且不惜为此献上生命。他们不是不知道复国几乎无望,可就是为了那微不足道的希望,他们日日操练,哪怕日日有同袍战死沙场,也绝不说一句放弃。
“是,外人看来这很傻,但是这种精神绝不容得一个字的诋毁。”嘉树叹了口气,道,“我知道这么做没有意义,但是我不能背弃他们。”
“他们才不傻。他们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战,哪怕结局不会好,他们上对得起国家山河,下对得起祖宗家人。”文茵说,“你才是那个傻的。一边说所作所为没有意义,一边坚持着去做,甚至要为此奉上一切。”
文茵总结道:“我敬佩你们的精神,但我还是不理解你的选择。”
嘉树与文茵的手还握在一起,谁也没有要分开的意思。嘉树看了看两人相握的手,没再多说什么,而是换了话题道:“你呢?我不觉得你是愿意在这样一个小村寨度过一生的人。”
“谁说不会。”文茵道,“我也是个孤儿,被师父收留学了医,但我医术不佳,师父死以后没多久,医馆在我手上就撑不下去了,所以我就来到了这里。”
“是吗?”嘉树显然不相信文茵的话,但他除去用大拇指在文茵的手背上摩擦以外,也没再多说什么、多做什么。
沉默了片刻,文茵才说:“不全是。就像你说的,俞国的根基早就烂了,我没有对付那些恨不得饮血啖肉的官员的本事,既然如此,倒不如躲个清静。”
“可你不是池中鱼,何必将自己困于四方天?”嘉树手上停下了动作,看着文茵的眼睛说。
文茵也看着嘉树,反问道:“你又怎知我不是?”
自打嘉树能下床,文茵的三餐就都交给了他负责。也确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嘉树的厨艺很高,做饭比文茵不知道要好吃多少。不过嘉树的话被文茵堵了回去,文茵也没再问过,于是饭是吃了一顿又一顿,文茵还是不知道嘉树的厨艺为什么会这么好。桃儿倒是感叹过,被嘉树以他在军伍是炊事兵一句带过,但文茵清楚嘉树说的不是实话——炊事兵怎么可能有马骑——只是文茵不想知道外面的纷扰,所以她并不在意。
可是有些东西不是不提就能回避得过去的。眼见嘉树的伤一日好过一日,就算这两人不说,桃儿也是要问嘉树日后的打算的。
大约是过来人的关系,桃儿在问起嘉树日后之前,反而有意无意说起文茵一直没有婚配,说起乌源寨虽然偏远、却是个安稳过日的地方,说起乱世中普通人不要掺和朝中事、不如与意中人避世而居这些话题。嘉树当然听得懂桃儿的暗示,但他每每只是插科打诨,从不给予桃儿一个正面回复。
说也奇怪,当初在森林中捡到嘉树时,文茵几乎断定战争即将席卷乌源寨,可是三个月过去了,却再未见过一兵一卒。文茵有一次问起过外界的事情,嘉树让文茵不必太过担心,说乌源寨位置偏僻,很难被战火席卷。嘉树没有回答他怎么会来到乌源寨附近,但是文茵也没有追问。
嘉树是士兵,凡是可能涉及到军中的事务他三缄其口是职责所在,但文茵只是一个普通的医师,她不单是好奇心少得可怜,甚至有些回避的意思在,这就说不过去了。
每年八月至十月间的丁卯日是乌源寨附近村落的瑞节,四乡八寨的人们都会齐聚庆祝,今年的丁卯日正巧与中秋赶了前后脚。桃儿告诉嘉树,瑞节对于乌源寨来说是最重要的节日,每年由附近不同的村落承办,今年轮到了乌源寨。瑞节那天,其它乡寨的人都会端着好酒好菜来到乌源寨,祭祀过先祖以后,大家会一同摆长桌吃午饭,庆祝这一特别的日子、庆祝一年的风调雨顺。
桃儿还说文茵也是第一次参加他们的瑞节。因为交通不便,瑞节对乌源寨周边的村寨来说,也是一年一度结识异性的好机会,桃儿嫁到乌源寨就是当年在瑞节上和杨大哥看对了眼。
瑞节是从丑时的第一串鞭炮开始庆贺的。桃儿说她小时候瑞节是了不得的节日,鞭炮声要响整整一夜,四乡八寨的人谁也别想睡觉,但是近些年动乱、怕大规模的庆祝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大家只在丑时放一挂鞭炮作罢。
鞭炮是不能响彻云霄了,但是一年一度的盛会依旧值得人们舍去一夜的睡眠。文茵跟着乌源寨的女人们一起忙碌,长桌从村头摆到村尾,佳肴也一道接一道地摆上餐桌。上了年纪的男人们也在帮忙,但年少些的在准备一早的赛马——这也是瑞节的习俗,年轻的儿郎们会在山坡上跨马奔腾、一争高下,最重要的是赢得心爱之人的注目。
桃儿问过嘉树要不要参加赛马,嘉树模棱两可的也没回答,倒是文茵说嘉树恢复得很好,小心些不会有大问题。
果不其然,文茵随着大家在观众席上落座的时候,就看到了嘉树牵着一匹红棕色的马在儿郎们之中站着。也不知道嘉树说了句什么,所有人都大笑起来,古铜色的皮肤映着阳光,连洁白的牙齿也无所顾忌地展现在阳光之下,文茵觉得这一幅图卷很美好,嘴角不自觉地嚼了笑意。
文茵看不懂赛马——乌源寨的赛马似乎不止比谁的速度快,还在比大家在马背上肆意做着各式的动作——但是她可以看懂马背上儿郎们的欢愉。马儿激起沙石,可是马背上的人影并不模糊,文茵想,嘉树定是骑兵中最耀眼的那一个,所以敌人才会追着他杀,以致将他斩落马背。
因为时局,即使是偏僻村落也找不到几匹马了,所以曾经一次过比完的赛马,只能多加几个回合,最后再大决赛。嘉树很轻易地取得了他那个小组的第一,也由此赢得了四乡八寨的尊重。这边的人很淳朴,为了保护嘉树也保护自己,文茵和桃儿没有说明嘉树的身份,其他人只当嘉树是逃难而来;但既然嘉树来到了乌源寨,又用实力说服了在场的男儿,大家便会尊他、敬他。
在决赛以前,嘉树还有些时间,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留在场地为后来者加油助威,而是走到文茵的身边,问她要不要帮忙。文茵不说需要,她身边的女儿家们见嘉树如此,都忍不住起哄。文茵只是静,性子并不冷,此情此景意味着什么她当然明白,于是脸颊飞速窜上了一抹绯红。嘉树眼见火烧云爬上文茵的脸颊,心下激动,张嘴唤了文茵的名字:“文茵。”
文茵虽是羞赧,却还是抬起头看向嘉树,一双眼睛饱含千股柔情、水灵灵地看着嘉树,嘴角还是嚼着浅浅的笑意,然后“嗯”了一声。
嘉树看呆了眼,结巴着说:“你、你真美。”
“嗯。”文茵又应了一声。
嘉树还是结巴,但脸上也染上了笑意:“文、文茵。文茵。”
这回文茵还没来得及应,就被桃儿打断了:“嘉树!嘉树!可算找着你了!决赛就等你了!”
“来了!”嘉树先是扯着嗓子应道,又柔了声音问文茵说,“你要来看我比赛吗?”
“走吧。”文茵笑着说。
——*——
夜晚时分热闹不减分毫。虽然有人还没有撤离餐桌,但是一旁的篝火已经燃了起来,人们围着篝火载歌载舞。被人们围在中间的,除了篝火,还有今日赛马的获胜者,是一个来自不远处花邦寨的十七八岁的少年。少年也跟着大家一起舞蹈,眼睛却盯着一个姑娘不放。
文茵和嘉树没有去凑这个热闹,而是跑去了高处,在一株银杏树旁,听着不绝于耳的烟火气、看着袅袅升起的安乐平和。文茵嘴角挂着满足的微笑,嘉树也带着笑,不自觉哼唱起山歌,与篝火旁的人们交相呼应。
“为什么要放弃头筹?”文茵忽然开口问道。
嘉树知道文茵问的是赛马,回答道:“技不如人。”
文茵不相信这个答案,却也并不在意,只是轻笑了一声。
不知道文茵的笑声是不是被嘉树误解,所以他又解释道:“我不想被大家围着,我想和你两个人在一起。”
这话教文茵短暂地屏住呼吸,过了一会儿方才应了一声“嗯”。
嘉树侧头看着文茵,胳膊也动了动,约是想抱抱文茵的意思。但最终也没有抱上去。
这两人没什么进展,山坡下的人群却欢呼起来:原来是那篝火中的少年终于不再执着于用眼睛盯着少女,而是把她从人群中抱了出来,与他一同站在篝火旁,享受其他人善意的雀跃。乌源寨一带的人很淳朴,对男女之间也十分看得开,没有中原那些规矩,只是几个舞步,男子与女子的婚事便定了下来。
“在想什么?”嘉树问道。
“真美好。”文茵说,“希望战火永远不要打到这里。”
闻听此言的嘉树眼中却染上了文茵读不懂的情绪,身上的柔情也渐渐裂开。
文茵没有得到嘉树的反馈,却感受到了他的变化,她无声地叹口气,问道:“你什么时候离开?”
“你想我走吗?”嘉树反问道。
“你不会为了我留在这里。”文茵的语气听上去波澜不惊。
嘉树看着文茵,许久都没有说话。
文茵也转过头看着嘉树,但还是没能直视着嘉树的眼睛说出这句话,她又把头转了回来,说:“过了中秋再走。”
嘉树突然抓住文茵的手,说:“你和我一起走吧。”
文茵没躲,但眼睛看着嘉树的手,说:“是和你一起送死吧。”
嘉树的手颤了颤,但还是没舍得松开文茵。
文茵也不急着把手拿出来,而是问道:“有什么意义呢?俞国已经亡国,复国是绝无希望的,你们到底在坚持什么?”
嘉树似乎有些挣扎,他握着文茵的手有一瞬的僵硬,但还是很快稳定情绪,回答说:“我不知道。”见文茵眼带惊讶地看向他,嘉树又笑了笑,说:“真的,我不知道。”
嘉树接着说:“不知道为什么,以前的事对我来说就像是走马观花的概念,明明是我亲身经历的,但就是很难与记忆中的自己共情。”
文茵听到这话有些心惊,因为她与嘉树一样,过去对她来说就像是书上读到的内容,明明一字一句都很清晰,但就是觉得不甚真实,仿若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似的。
文茵没有打断嘉树的话,听嘉树继续说下去。
“是不是很不可思议?”嘉树笑了笑,不过笑声很平静,没有怅惘没有无奈,仿若这确实只是一件没什么大不了的事,然后又说:“我是个孤儿,被义父捡到养在军中,但因为我的感受很模糊,所以我对俞国的军伍其实没什么感情,只是直觉说我要为这支军队效力、为这个国家效忠。
“两年多将近三年前,齐国建立。其实俞国的根基早就烂了,就算俞帝没有死,这个帝国也支撑不了几年了。至于今天,俞国复国已经毫无希望,我原也不理解何苦坚持的——投降,是齐国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坚持,只有一条死路。
“可是当你真的与他们同生共死的时候,你不觉得自己在做无意义的事。这些所谓的亡国军人,他们依然在坚守自己的信仰,并且不惜为此献上生命。他们不是不知道复国几乎无望,可就是为了那微不足道的希望,他们日日操练,哪怕日日有同袍战死沙场,也绝不说一句放弃。
“是,外人看来这很傻,但是这种精神绝不容得一个字的诋毁。”嘉树叹了口气,道,“我知道这么做没有意义,但是我不能背弃他们。”
“他们才不傻。他们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战,哪怕结局不会好,他们上对得起国家山河,下对得起祖宗家人。”文茵说,“你才是那个傻的。一边说所作所为没有意义,一边坚持着去做,甚至要为此奉上一切。”
文茵总结道:“我敬佩你们的精神,但我还是不理解你的选择。”
嘉树与文茵的手还握在一起,谁也没有要分开的意思。嘉树看了看两人相握的手,没再多说什么,而是换了话题道:“你呢?我不觉得你是愿意在这样一个小村寨度过一生的人。”
“谁说不会。”文茵道,“我也是个孤儿,被师父收留学了医,但我医术不佳,师父死以后没多久,医馆在我手上就撑不下去了,所以我就来到了这里。”
“是吗?”嘉树显然不相信文茵的话,但他除去用大拇指在文茵的手背上摩擦以外,也没再多说什么、多做什么。
沉默了片刻,文茵才说:“不全是。就像你说的,俞国的根基早就烂了,我没有对付那些恨不得饮血啖肉的官员的本事,既然如此,倒不如躲个清静。”
“可你不是池中鱼,何必将自己困于四方天?”嘉树手上停下了动作,看着文茵的眼睛说。
文茵也看着嘉树,反问道:“你又怎知我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