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吗?”被关在一起后,文茵问嘉树说。
“你值得吗?”嘉树反问道。
文茵问的是嘉树为了保护她对同袍拔刀相向值不值得;嘉树反问的是明明文茵可以撒谎离开、之后再来清剿俞国义军、实现她天下大同理想的第一步,却偏偏为了测试自己在嘉树心中的分量被抓,值不值得。
“你别多想,我只是不屑诳言。”文茵嘴硬道。
“计谋而已,算不得诳语。”
“扑哧。”文茵笑了出来,“我不想对你撒谎。这个答案满意吗?”
嘉树也笑了起来:“满意。”
“我们俩现在算不算是苦中作乐?”笑过后,文茵问道。
“何必说这么清楚。”嘉树道,“我倒是觉得现在挺好,只有你我。”
“不划算。”文茵摇头道,“那个叫‘成哥’的,和你关系挺好的吧?”
“我背着他从死人堆里爬出来过一次,他背着我从死人堆里爬出来过一次。”
文茵颔首,道:“他会替你说话的。你没必要和我一起死。”
嘉树不置可否,更进一步道:“你认个怂,我有办法让你活着离开。”
“闹这么大,你能有什么办法?”
“回乌源寨好吗?行农桑之事。农桑乃立国之本,能统一江河不值得万民供奉,能让天下远离饥荒才值得万民敬仰。”
文茵又笑了起来:“你方才一直在想怎么劝我吗?”
“举国一统不一定是天下大同,但能使万民远离饥饿,一定会实现天下大同。”嘉树说,“你既然志在天下,为何不走得更远一点?”
“我是读兵书长大的,不是事农桑长大的。”文茵无奈道。
“你是读医书长大的。”嘉树第一次这般强硬地同文茵说话,但语气很快又缓和下来,“既然能医人,为何不能医地?”
“我不是个好医师。”
“但你医好了我。”嘉树说,“我胸上中箭,是你把我从阎王爷那里那里拽了回来。文茵,只要你想,你就可以做好,不论是做医师,还是做一个农民。”
“可是我不想。”文茵看着嘉树的眼睛说,“你说得对,得土地者不一定得天下,可是安万民者一定可以。我纵有治国安邦的理想,却不屑于做最基础的事,只想着指挥军队一统江山。或许正因为我是个有雄心抱负却不肯脚踏实地的人,上天才会将我困在这里,省得我去祸害黎民。”
“不,你不是这样的。”嘉树想说他眼中的文茵是多么美好,但停顿片刻,最终还是换了内容道,“如果你执意如此,那我觉得划算,和你一起被关在这里划算,之后一起面对……一起承担后果也划算。”
“傻不傻。”文茵笑。
“你也不聪明。”嘉树也笑。
或许乱世不缺聪明人,倒是缺少这份坦率赤诚。
“你不守护你的俞国了?”文茵问道。
“守护一个我不理解的意义哪里有守护我心悦之人重要。”嘉树笑。
况且嘉树在意的原也是同袍的精神,就算他不肯与文茵站在对立面,也不算是背叛自己的伙伴。
“你呢?梦想还没开始就结束了,不遗憾吗?”嘉树也问。
“遗憾啊。但我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文茵的手指一边在空中点着、一边一字一顿地说,“此所谓‘既来之,则安之’。”
嘉树笑起来。
“你笑什么?”文茵问道。
“没什么。”嘉树还是笑着,“只是觉得这样很好。”
“哪里好?”
“有你,就好。”
文茵摇头,也是笑道:“你这人,还好不是个大将军什么的。人家英雄为江山折腰,你呢,为女人就能闪了腰。”
“我做不了英雄,只想躲在房中为娘子画眉。”
“谁是你娘子。”文茵斜了嘉树一眼。
嘉树不说话,只是笑,然后张开了手臂看着文茵。
文茵慢吞吞地向嘉树挪,最后靠在了他的肩上。
“还记得我给你说的那个俞国公主和齐国将军吗?”
“嗯。”嘉树不知道文茵想要说什么,所以只是简单应着。
“你要是那个将军,肯定舍不得伤害公主,没准儿能让俞国再苟延残喘几个月甚至几年。”
“我就当你夸我深情了。”
“真不要脸。”文茵笑,继而却叹了口气道,“可是最后齐国还是会推翻俞国,盛京不能被和平取得,就只能被武力攻占。那样的话,不知道要多死多少人,不知道要有多少家庭妻离子散、颠沛流离。”
“你觉得那将军做得对?”
“若我站在黎民百姓的立场上,他做得对。若我站在俞国公主的立场上,”文茵顿了顿说,“他做得更对。”
嘉树明白文茵的意思:一国之公主,不能只想一姓一族之兴衰,更要将天下人的利益放在眼前、将黎民百姓的疾苦放在心间。
嘉树突然觉得现在没那么美好了,尽管这里只有他们两个人,尽管他们两个依偎在一起,可是文茵原该拥有更广阔的天空。文茵是心中有家国的人,她可以死在为理想奋斗的路上,但是不能死在不为人知的山沟中。所以嘉树打断了文茵的话,说道:“文茵,我们逃吧。”
“逃?”
“这里的路我很熟悉,这里的人我也很熟悉。”嘉树握着文茵的双臂,说,“我会有办法带你逃出去的。”
“你有想过以后吗?逃出去以后呢?你该怎么办?”文茵很是平静,看上去她不是没有想过可行性,而是在计算可行性之前,就已经否定掉了嘉树提出的想法。
“你说得对,不论这片土地姓甚名谁,土地上的百姓不会变,百姓的追求不会变,他们想要的知识安定的生活。为了一己忠诚而给他们带去更多的战乱,那不是心怀天下;能为他们今早带来和平,才是心有黎民。”
“我不希望你为了我做这些。”文茵还是无动于衷。
“我不是为了你,我是为了我自己。”
“嘉树,你真的想清楚了吗?投奔齐国还是效忠俞国不仅是信仰,更是你过去十几年的选择。你要因为我,背弃曾经的自己吗?”
“我和你说过,守护俞国像是根植在我脑海中的意义,我不理解它,我只是坚持要做它。可是现在我明白了,就像你说的,哪怕是俞国的公主也该明白俞国继续苟延残喘只会为百姓带来更多的磨难,倒不如一刀斩断所有来得痛快。既然俞国的完全覆灭是必然,能让黎民少受战乱之苦,才是正途。”
“我不想你因为我做出这个决定。”
“你帮我理清了思路。决定是我自己做的。”
文茵还是摇头:“你的袍泽情谊呢?不要了吗?”
“……”嘉树沉默半晌道,“我对不起他们。”
“你若决定和我走,以后日日都会受良心的折磨。”
“即使我不走,也是一样。甚至更甚。”
文茵不知道这是嘉树的心里话还是什么,所以她一时没有接话,许久后文茵才叹了口气,道:“我方才说错了,你若真是那位将军,只怕会和他做出一样的选择。”
“人总要做出选择。”
“值得吗?”文茵又叹,“为了遥远的啼哭背叛眼前的亲人,值得吗?”
嘉树看着文茵,眼中充满悲戚。他说:“我没有办法回答这个问题。”
“嗯。”文茵顿了顿,说,“如果你决定了的话,我愿意和你一起逃出去。”
只是在嘉树将他的计划说与文茵听的时候,文茵却突然打断了嘉树的话。她说:“离开这里以后,你可以什么都不做,只给我做一个小药童。我来养你。”
也不知是认真的,还是玩笑话,嘉树愣了一下,继而笑道:“好啊。”
——*——
嘉树原本想趁来人给他们送午饭时寻机会带文茵逃出牢房,但饭还没等到,提审他们的人倒是到了。
嘉树见到来人,“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将军。”
文茵看了看将军,又看了看地上的嘉树,最后什么也没做。
将军的长相撑得起一句俊美,头发乌润丝滑,一双桃花眼很是漂亮、目光却锐利异常,脸上没什么表情,但看起来略有些泛红,额头上还有细密的汗珠,大约是才从习武场上下来的缘故。
文茵就这样毫不畏惧地观察着将军,将军觉得有趣,也顾不上嘉树,而是回望着文茵的目光审视着她。
“吴将军在看什么?”先盯着人看的是文茵,先发问的倒也是她。
“你知道我是谁。”
“不难猜。”
原俞国交州吴节度使忠心耿耿,俞国山河倾颓之时便努力为俞国撑起西南河山,俞帝自尽以后,吴节度使建立义军,欲匡扶俞国天下。然吴节度使毕竟逆时势而为,纵他能力过人,如今也只能借助西南地形之优势,藏匿于深山之中。
曾有传闻说交州吴节度使长相俊美,若非皮肤黝黑不够娇弱,只怕要学那兰陵王、戴面具上战场了。
是故当文茵见嘉树只称“将军”不带姓氏,而人相貌又出挑时,便大约猜到了吴节度使的身份。文茵只是没想到会由吴将军亲自来审问他们——看来嘉树在义军中的官阶不算低,看来嘉树的出逃计划基本是没有可能实现了。
“文茵?”吴将军唤道。
文茵颔首。
“确实是个难得的美人,怪不得能把我身边最能干的副将迷成这样。”
副将。文茵在心中喟叹。嘉树竟然是吴将军的副将。
“可惜是个细作。”吴将军接着说。
文茵轻笑了一声:“我要是个细作,现在也不会被将军关在这里。”
吴将军没有追问文茵,反倒是称赞道:“你很有胆识,的确不是个寻常女子。”话音未落,吴将军已然伸手握住了文茵细长的脖颈,因为用力,他的手臂上暴起了青筋。
“将军!不要!”嘉树注意到吴将军的行为,想要冲上前救文茵,可是成哥的反应更快,他死死地钳制住了嘉树。
“将军,求求您,别伤害她、别伤害她。”嘉树只能哀求。
成哥又毫不客气地堵住了嘉树的嘴。
吴将军松开了手,不过不是因为嘉树的恳求,而是因为他原本就没打算在此刻要了文茵的性命。
窒息感令文茵猛烈地咳嗽起来,她花了很长时间才平复下来。在这期间,吴将军已经走到方桌的椅子前、坐了下来。文茵再看向吴将军的时候,不再不觉得他那双桃花眼吸引人,只觉得其中尽是轻蔑与冷厉。
见文茵不再咳嗽,吴将军又开口说:“坐下来喝口水,润润嗓子。”
文茵没说话,但是依言坐了下来。
吴将军又一次开口,道:“我不喜欢杀女人。”
“不喜欢不代表不会。”文茵没什么表情地说。
吴将军的手轻叩着方桌,说:“所以你不要逼我动手。”
“怎么?我说我要留下,吴将军就同意吗?”
“同意。”吴将军说,“我欣赏嘉树,也欣赏你。”
“嘉树护着我是背叛吴将军。即使这样,吴将军都能容忍吗?”
“尚未酿成大错,我可以网开一面。”
文茵摇头道:“这可不是个好习惯。太仁慈的人得不了天下。”
“你好像一点都不相信我们能胜利。”
“难道时至今日,吴将军真的还相信能反齐复俞吗?”
吴将军大笑起来。笑过后,他开口说道:“真是个有胆识的女人。”
“我敬佩吴将军的忠义,但天下大势已然如此,恕文茵粗鄙,我实在不懂负隅顽抗还有什么意义。”
“文姑娘不会以为读了几本书就懂得什么叫家国、学了两本兵书就能领兵打仗了吧?”
文茵摇头,说:“请吴将军教导。”
“教导谈不上。”吴将军眼中的冷厉退却了一些,但目光仍如雄鹰般紧紧盯着文茵,“吴某只知忠君爱国才是正途。可惜天地不仁,竟叫那反贼当了道!吴某没什么才华,但这一身血肉需得对得起祖宗、国家。”
文茵状似思考,看着吴将军的眼睛并没有焦点。
“文姑娘好像很不屑。”
文茵摇头:“我说过了,我很敬佩吴将军的忠义。”
文茵叹了口气,又说:“吴将军应该没有过过买不起药、吃不起饭的日子吧?”
“若非赵氏反贼,天下苍生何至遭此苦难。”
文茵不想去讨论究竟是谁带来的动乱,而是说:“战事被拉长,天下人的苦难就会被拉长。”
吴将军冷笑一声:“听文姑娘的意思,天下人的苦难倒是我带去的了?”
文茵又一次叹息:“没人瞧得起降将,可我倒觉得要看他们为何而降——若是为自己城池里的百姓、才担上骂名,他们的勇气半分不比负隅顽抗的人少。”
“我算是听明白了。文姑娘是来招降我的。”
“文茵只是个乡野村妇,将自己的想法说与吴将军听罢了。”
“可惜了,文姑娘是个女儿身。若是个男儿……”
文茵打断了吴将军的话,道:“吴将军觉得文茵说的有道理吗?”
“立场不同。”吴将军答非所问,接着把自己的话说完,“你若是个男子,我现在已经杀了你了。”话语的内容是冰冷的,但语气称得上温柔。
“既然文茵是个女子,吴将军又打算怎么处置文茵呢?”
“吴某不仅得杀了文姑娘,还得把你的情人一起送上断头台。”
“你值得吗?”嘉树反问道。
文茵问的是嘉树为了保护她对同袍拔刀相向值不值得;嘉树反问的是明明文茵可以撒谎离开、之后再来清剿俞国义军、实现她天下大同理想的第一步,却偏偏为了测试自己在嘉树心中的分量被抓,值不值得。
“你别多想,我只是不屑诳言。”文茵嘴硬道。
“计谋而已,算不得诳语。”
“扑哧。”文茵笑了出来,“我不想对你撒谎。这个答案满意吗?”
嘉树也笑了起来:“满意。”
“我们俩现在算不算是苦中作乐?”笑过后,文茵问道。
“何必说这么清楚。”嘉树道,“我倒是觉得现在挺好,只有你我。”
“不划算。”文茵摇头道,“那个叫‘成哥’的,和你关系挺好的吧?”
“我背着他从死人堆里爬出来过一次,他背着我从死人堆里爬出来过一次。”
文茵颔首,道:“他会替你说话的。你没必要和我一起死。”
嘉树不置可否,更进一步道:“你认个怂,我有办法让你活着离开。”
“闹这么大,你能有什么办法?”
“回乌源寨好吗?行农桑之事。农桑乃立国之本,能统一江河不值得万民供奉,能让天下远离饥荒才值得万民敬仰。”
文茵又笑了起来:“你方才一直在想怎么劝我吗?”
“举国一统不一定是天下大同,但能使万民远离饥饿,一定会实现天下大同。”嘉树说,“你既然志在天下,为何不走得更远一点?”
“我是读兵书长大的,不是事农桑长大的。”文茵无奈道。
“你是读医书长大的。”嘉树第一次这般强硬地同文茵说话,但语气很快又缓和下来,“既然能医人,为何不能医地?”
“我不是个好医师。”
“但你医好了我。”嘉树说,“我胸上中箭,是你把我从阎王爷那里那里拽了回来。文茵,只要你想,你就可以做好,不论是做医师,还是做一个农民。”
“可是我不想。”文茵看着嘉树的眼睛说,“你说得对,得土地者不一定得天下,可是安万民者一定可以。我纵有治国安邦的理想,却不屑于做最基础的事,只想着指挥军队一统江山。或许正因为我是个有雄心抱负却不肯脚踏实地的人,上天才会将我困在这里,省得我去祸害黎民。”
“不,你不是这样的。”嘉树想说他眼中的文茵是多么美好,但停顿片刻,最终还是换了内容道,“如果你执意如此,那我觉得划算,和你一起被关在这里划算,之后一起面对……一起承担后果也划算。”
“傻不傻。”文茵笑。
“你也不聪明。”嘉树也笑。
或许乱世不缺聪明人,倒是缺少这份坦率赤诚。
“你不守护你的俞国了?”文茵问道。
“守护一个我不理解的意义哪里有守护我心悦之人重要。”嘉树笑。
况且嘉树在意的原也是同袍的精神,就算他不肯与文茵站在对立面,也不算是背叛自己的伙伴。
“你呢?梦想还没开始就结束了,不遗憾吗?”嘉树也问。
“遗憾啊。但我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文茵的手指一边在空中点着、一边一字一顿地说,“此所谓‘既来之,则安之’。”
嘉树笑起来。
“你笑什么?”文茵问道。
“没什么。”嘉树还是笑着,“只是觉得这样很好。”
“哪里好?”
“有你,就好。”
文茵摇头,也是笑道:“你这人,还好不是个大将军什么的。人家英雄为江山折腰,你呢,为女人就能闪了腰。”
“我做不了英雄,只想躲在房中为娘子画眉。”
“谁是你娘子。”文茵斜了嘉树一眼。
嘉树不说话,只是笑,然后张开了手臂看着文茵。
文茵慢吞吞地向嘉树挪,最后靠在了他的肩上。
“还记得我给你说的那个俞国公主和齐国将军吗?”
“嗯。”嘉树不知道文茵想要说什么,所以只是简单应着。
“你要是那个将军,肯定舍不得伤害公主,没准儿能让俞国再苟延残喘几个月甚至几年。”
“我就当你夸我深情了。”
“真不要脸。”文茵笑,继而却叹了口气道,“可是最后齐国还是会推翻俞国,盛京不能被和平取得,就只能被武力攻占。那样的话,不知道要多死多少人,不知道要有多少家庭妻离子散、颠沛流离。”
“你觉得那将军做得对?”
“若我站在黎民百姓的立场上,他做得对。若我站在俞国公主的立场上,”文茵顿了顿说,“他做得更对。”
嘉树明白文茵的意思:一国之公主,不能只想一姓一族之兴衰,更要将天下人的利益放在眼前、将黎民百姓的疾苦放在心间。
嘉树突然觉得现在没那么美好了,尽管这里只有他们两个人,尽管他们两个依偎在一起,可是文茵原该拥有更广阔的天空。文茵是心中有家国的人,她可以死在为理想奋斗的路上,但是不能死在不为人知的山沟中。所以嘉树打断了文茵的话,说道:“文茵,我们逃吧。”
“逃?”
“这里的路我很熟悉,这里的人我也很熟悉。”嘉树握着文茵的双臂,说,“我会有办法带你逃出去的。”
“你有想过以后吗?逃出去以后呢?你该怎么办?”文茵很是平静,看上去她不是没有想过可行性,而是在计算可行性之前,就已经否定掉了嘉树提出的想法。
“你说得对,不论这片土地姓甚名谁,土地上的百姓不会变,百姓的追求不会变,他们想要的知识安定的生活。为了一己忠诚而给他们带去更多的战乱,那不是心怀天下;能为他们今早带来和平,才是心有黎民。”
“我不希望你为了我做这些。”文茵还是无动于衷。
“我不是为了你,我是为了我自己。”
“嘉树,你真的想清楚了吗?投奔齐国还是效忠俞国不仅是信仰,更是你过去十几年的选择。你要因为我,背弃曾经的自己吗?”
“我和你说过,守护俞国像是根植在我脑海中的意义,我不理解它,我只是坚持要做它。可是现在我明白了,就像你说的,哪怕是俞国的公主也该明白俞国继续苟延残喘只会为百姓带来更多的磨难,倒不如一刀斩断所有来得痛快。既然俞国的完全覆灭是必然,能让黎民少受战乱之苦,才是正途。”
“我不想你因为我做出这个决定。”
“你帮我理清了思路。决定是我自己做的。”
文茵还是摇头:“你的袍泽情谊呢?不要了吗?”
“……”嘉树沉默半晌道,“我对不起他们。”
“你若决定和我走,以后日日都会受良心的折磨。”
“即使我不走,也是一样。甚至更甚。”
文茵不知道这是嘉树的心里话还是什么,所以她一时没有接话,许久后文茵才叹了口气,道:“我方才说错了,你若真是那位将军,只怕会和他做出一样的选择。”
“人总要做出选择。”
“值得吗?”文茵又叹,“为了遥远的啼哭背叛眼前的亲人,值得吗?”
嘉树看着文茵,眼中充满悲戚。他说:“我没有办法回答这个问题。”
“嗯。”文茵顿了顿,说,“如果你决定了的话,我愿意和你一起逃出去。”
只是在嘉树将他的计划说与文茵听的时候,文茵却突然打断了嘉树的话。她说:“离开这里以后,你可以什么都不做,只给我做一个小药童。我来养你。”
也不知是认真的,还是玩笑话,嘉树愣了一下,继而笑道:“好啊。”
——*——
嘉树原本想趁来人给他们送午饭时寻机会带文茵逃出牢房,但饭还没等到,提审他们的人倒是到了。
嘉树见到来人,“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将军。”
文茵看了看将军,又看了看地上的嘉树,最后什么也没做。
将军的长相撑得起一句俊美,头发乌润丝滑,一双桃花眼很是漂亮、目光却锐利异常,脸上没什么表情,但看起来略有些泛红,额头上还有细密的汗珠,大约是才从习武场上下来的缘故。
文茵就这样毫不畏惧地观察着将军,将军觉得有趣,也顾不上嘉树,而是回望着文茵的目光审视着她。
“吴将军在看什么?”先盯着人看的是文茵,先发问的倒也是她。
“你知道我是谁。”
“不难猜。”
原俞国交州吴节度使忠心耿耿,俞国山河倾颓之时便努力为俞国撑起西南河山,俞帝自尽以后,吴节度使建立义军,欲匡扶俞国天下。然吴节度使毕竟逆时势而为,纵他能力过人,如今也只能借助西南地形之优势,藏匿于深山之中。
曾有传闻说交州吴节度使长相俊美,若非皮肤黝黑不够娇弱,只怕要学那兰陵王、戴面具上战场了。
是故当文茵见嘉树只称“将军”不带姓氏,而人相貌又出挑时,便大约猜到了吴节度使的身份。文茵只是没想到会由吴将军亲自来审问他们——看来嘉树在义军中的官阶不算低,看来嘉树的出逃计划基本是没有可能实现了。
“文茵?”吴将军唤道。
文茵颔首。
“确实是个难得的美人,怪不得能把我身边最能干的副将迷成这样。”
副将。文茵在心中喟叹。嘉树竟然是吴将军的副将。
“可惜是个细作。”吴将军接着说。
文茵轻笑了一声:“我要是个细作,现在也不会被将军关在这里。”
吴将军没有追问文茵,反倒是称赞道:“你很有胆识,的确不是个寻常女子。”话音未落,吴将军已然伸手握住了文茵细长的脖颈,因为用力,他的手臂上暴起了青筋。
“将军!不要!”嘉树注意到吴将军的行为,想要冲上前救文茵,可是成哥的反应更快,他死死地钳制住了嘉树。
“将军,求求您,别伤害她、别伤害她。”嘉树只能哀求。
成哥又毫不客气地堵住了嘉树的嘴。
吴将军松开了手,不过不是因为嘉树的恳求,而是因为他原本就没打算在此刻要了文茵的性命。
窒息感令文茵猛烈地咳嗽起来,她花了很长时间才平复下来。在这期间,吴将军已经走到方桌的椅子前、坐了下来。文茵再看向吴将军的时候,不再不觉得他那双桃花眼吸引人,只觉得其中尽是轻蔑与冷厉。
见文茵不再咳嗽,吴将军又开口说:“坐下来喝口水,润润嗓子。”
文茵没说话,但是依言坐了下来。
吴将军又一次开口,道:“我不喜欢杀女人。”
“不喜欢不代表不会。”文茵没什么表情地说。
吴将军的手轻叩着方桌,说:“所以你不要逼我动手。”
“怎么?我说我要留下,吴将军就同意吗?”
“同意。”吴将军说,“我欣赏嘉树,也欣赏你。”
“嘉树护着我是背叛吴将军。即使这样,吴将军都能容忍吗?”
“尚未酿成大错,我可以网开一面。”
文茵摇头道:“这可不是个好习惯。太仁慈的人得不了天下。”
“你好像一点都不相信我们能胜利。”
“难道时至今日,吴将军真的还相信能反齐复俞吗?”
吴将军大笑起来。笑过后,他开口说道:“真是个有胆识的女人。”
“我敬佩吴将军的忠义,但天下大势已然如此,恕文茵粗鄙,我实在不懂负隅顽抗还有什么意义。”
“文姑娘不会以为读了几本书就懂得什么叫家国、学了两本兵书就能领兵打仗了吧?”
文茵摇头,说:“请吴将军教导。”
“教导谈不上。”吴将军眼中的冷厉退却了一些,但目光仍如雄鹰般紧紧盯着文茵,“吴某只知忠君爱国才是正途。可惜天地不仁,竟叫那反贼当了道!吴某没什么才华,但这一身血肉需得对得起祖宗、国家。”
文茵状似思考,看着吴将军的眼睛并没有焦点。
“文姑娘好像很不屑。”
文茵摇头:“我说过了,我很敬佩吴将军的忠义。”
文茵叹了口气,又说:“吴将军应该没有过过买不起药、吃不起饭的日子吧?”
“若非赵氏反贼,天下苍生何至遭此苦难。”
文茵不想去讨论究竟是谁带来的动乱,而是说:“战事被拉长,天下人的苦难就会被拉长。”
吴将军冷笑一声:“听文姑娘的意思,天下人的苦难倒是我带去的了?”
文茵又一次叹息:“没人瞧得起降将,可我倒觉得要看他们为何而降——若是为自己城池里的百姓、才担上骂名,他们的勇气半分不比负隅顽抗的人少。”
“我算是听明白了。文姑娘是来招降我的。”
“文茵只是个乡野村妇,将自己的想法说与吴将军听罢了。”
“可惜了,文姑娘是个女儿身。若是个男儿……”
文茵打断了吴将军的话,道:“吴将军觉得文茵说的有道理吗?”
“立场不同。”吴将军答非所问,接着把自己的话说完,“你若是个男子,我现在已经杀了你了。”话语的内容是冰冷的,但语气称得上温柔。
“既然文茵是个女子,吴将军又打算怎么处置文茵呢?”
“吴某不仅得杀了文姑娘,还得把你的情人一起送上断头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