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夜晚。莲心苑。

    “启禀公主,修书已传回燕国。”婢女从心向青荷汇报。

    “好。这一路你也辛苦了,早点歇息吧。”青荷温柔地说道。

    “公主,熏香已点。奴婢退下了。”从心说道。

    “从心,明天你帮我去一下咸阳城内的琴阁,为我选一张七弦琴。”青荷叫住了从心。

    “好的,公主。”从心退出了房间。

    与此同时,甘泉宫内。

    “政儿真是越来越有主见了!留下燕国公主的决定竟然先斩后奏!他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仲父?!”吕不韦气愤地在赵姬面前来回踱着步子。

    “都已经是当丞相的人了,还这么爱生气。来,尝尝我让膳房做的邯郸点心。”赵姬一手捧着点心盘子,一手拉着吕不韦的手,走到座位上。

    吕不韦看赵姬这般媚态,再大的脾气也发不出来了。毕竟,她已贵为太后。

    “太后,臣不敢生气啊。”吕不韦半推半就地被赵姬按在了座位上。

    “政儿也大了,不再是刚从邯郸回来时那个孤僻冷漠的孩子了。他既然对燕国公主有好感,就留着吧。”赵姬把一口点心喂进了吕不韦的嘴里,才起身坐回自己的位置。

    吕不韦把点心吞了下去,继续说道:“根本不是什么正统公主,就是郭予收留的孤女。政儿的婚姻大事关系秦国未来社稷,燕国羸弱,不可考虑啊。”

    “我说留着就仅仅是留着,政儿他懂分寸的,丞相切莫急躁。”赵姬不急不慢地说道。

    “臣怕政儿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吕不韦担心道。

    “无妨,即使有什么,也都在我们掌控之中。”赵姬并不担心。

    “对了,上次听你说,你引荐了一位门客给政儿。听闻此人是荀子的徒弟?”赵姬问道。

    “正是,此人名李斯,去年从齐国来到咸阳,投入臣门下。微臣发现此人擅长法家学问,对商君变法、秦国规制颇有见解,便推荐给了政儿。”吕不韦说道。

    “巧了,姝公主的外甥近日也来了咸阳,也是荀子的徒弟。过几日你下朝后教导政儿时,不妨请这两位荀子的徒弟一起。哦,对了,请蓝夏公主一起去。既然政儿要此女一生伴秦,不如了解一下此女的文墨心念,再做定夺。”赵姬向吕不韦提议道。

    “微臣遵太后懿旨。”吕不韦冷静回答。

    三日后,章台宫偏殿。

    早朝结束。嬴政的读书时间到了。

    偏殿内,嬴政坐在主座。两侧分别坐着吕不韦、墨竹、李斯。蒙恬站在嬴政身后,一刻不离。

    “今日奉太后懿旨,特邀请盛公子、李郎官,还有蓝夏公主参与老夫的讲授。两位公子均师从荀子,今日我们的讨论不限身份官职,直抒胸臆即可。王上,您看如此安排可好?”吕不韦请示嬴政。

    “听仲父安排。”嬴政说道。

    “蓝夏公主到。”门口的侍从喊道。

    只见青荷身着浅蓝色的深衣,梳着燕国的发髻,妆容得体地出现在偏殿之中。在座的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了她,而她,瞬间感觉到了那双久违的、日夜思念至极的眉眼,是的,是墨竹,她一进来就自然而然看见了他。青荷强忍心中的激动,逼自己半垂下眼神,缓步走到嬴政面前,跪地作揖行礼。

    “免礼。本王说过的,以后公主无需行此大礼。”嬴政说道。

    “谢王上。”青荷起身。准备落座。吕不韦与李斯并排坐着,只有墨竹旁边有空位,她慢慢靠近墨竹,坐在了他旁边的席位上。

    “王上,那微臣就开始了。”吕不韦向嬴政请示。

    “好。”嬴政说道。

    “微臣不才,自从担任丞相之职以来,就一直在编撰《吕氏春秋》。如今,书中关于礼的见解已初步写成。今特地请人刻写了一部分,请各位过目。”吕不韦缓缓道来,并示意仆从将竹简分发至在座的所有人。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吕不韦继续说道:“周公旦以礼乐治天下,孔夫子更是倾尽毕生所学弘扬礼义教化。然时移势易,如今诸侯战乱,礼乐渐崩。对于以礼治世之说,又当何解?”

    “斯不才,愿先回答。丞相之问乃当今治世之问。斯在稷下学宫之时,有幸听闻荀夫子教诲。夫子关于人之本性有独到之见解。人生来就有好利之心、嫉妒之情、耳目之欲,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若顺人之天性,则世间必定残贼、□□丛生。唯有后天之教化、行为之规范,方能使人世间出现所谓的美与善。而后天之教化与规范,以礼为核心。”李斯思维敏捷,第一个回答就抛出了荀子的“性恶论”理论。

    “荀夫子果然是当世大家,人性的本质的确值得探讨。盛公子,您的观点呢?”吕不韦赞叹道,然后又问了墨竹。

    “礼者,人道之极。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所谓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墨竹也表达了自己师从荀子的观点。

    “不错不错。盛公子提到了天地人三方的关系。可否详细阐述片刻?”吕不韦感觉这次的讨论越来越精彩了。

    “容锦之鲁莽了。列星随旋,日月递昭,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人在天、地之间,应不与天、地相争,而应与天、地相参,顺应客观规律、改造利用自然,完成人世间的治世之任,为人们谋求良善与福利,即所谓人有其治。”墨竹冷静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语气平和,语音温润。

    “然也,然也。不愧为荀夫子的高徒啊。人有其治,然,以礼治世,为何乱象丛生啊。”吕不韦继续发问。

    “斯以为,治世除了明礼义以化之,还应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唯有如此,国之纲纪才得以明确,臣民才得以遵循。”李斯字字句句有礼有力。

    “蓝夏公主,请问您关于以礼治世,可有见解?”吕不韦突然将话锋一转,问起了青荷。

    “回禀丞相,蓝夏曾聆听师傅教诲,墨家之言乃蓝夏所信。孔夫子宣扬仁者爱人,可为何世间之人依然相互残害、国与国之间依然相互攻伐,只因仁者爱人之爱是有差别的爱,是基于血缘、姻亲、君臣之间的亲亲之爱。正是因为这种有差别的爱,才使得世间残忍不断、纷争不止。墨夫子曾言,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天下之人皆相爱,则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故,蓝夏以为,平等之爱才应是礼之核心。”青荷带着笑意,但语句之间却字字犀利,直指儒学观点之要害。

    “墨学磊落正义,兼具理想之情。蓝夏公主,若依墨学见解,当今应如何治世?”吕不韦发问。

    “蓝夏以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国君之务,在于聚集贤良之士。此即墨夫子所说的尚贤。”青荷说道。

    这次的讨论实在太过精彩。连吕不韦都始料不及。他向嬴政作揖并说道:“王上,今天的讨论已然精彩纷呈。如今已渐午时,是否暂歇?”

    嬴政对于刚才的讨论一字未发,但所有人的观点他都已了然于胸。

    “今天就到这里吧。以后,丞相的讲授,在座各位都请参加。”嬴政说罢,起身准备离开。

    “恭送王上。”所有人起身行礼。

    嬴政离开之后,墨竹终于可以将目光投向青荷了。

    两个人默默起身,走向章台宫外面。

    “公主来到秦国,可还适应?”墨竹终于向青荷开口了。

    “多谢盛公子关心,蓝夏一切安好。切勿惦念。”青荷语气淡然,好像太过于淡然了。

    “那就好。”墨竹忽然觉得青荷好陌生啊,陌生到他竟有一瞬间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认识她。

    “小竹子,见到你真是太好了。”李斯走上前来与墨竹交谈。

    “是啊,斯哥哥。好久不见了。”墨竹克制着自己的情绪,对李斯说道。

    “今晚去我家里做客吧,尝尝我的手艺如何?”李斯邀请墨竹。

    “好。”墨竹答应着李斯。

    此时,青荷已经走远了。

章节目录

琴音不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蓝色夏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蓝色夏至并收藏琴音不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