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景澄在屋子里等了良久也没等到苏冀北的召见,抬眼间天色已经黑了,苏景澄心想估计今晚要宿在宫里了。果然不一会儿就有个小内侍过来传令说是苏冀北让其留在宫内,明日再宣他觐见。
“公公,陛下可说让本王歇在那个宫里?”苏景澄有些漫不经心的问道。
“回殿下,陛下并无指定。殿下可有想去的地方?”小内侍恭敬的答道。
苏景澄沉默了片刻,平静的说道:“锦轩阁现如今还空着吗?”
小内侍心里不禁有些疑惑宫里这么多地方怎么偏偏选了个这么偏的地方。
“回殿下,锦轩阁并无人居住不过那地方偏远且空了许多年,怕是殿下住不习惯。”
苏景澄听完便已起身,面色淡淡的说道:“无妨,带路吧。”
小内侍虽不理解但也只好带路,锦轩阁偏远走了好一会才到,小内侍推开门看到里面的景象,发现殿内的灰尘比想象中的更严重。
“殿下,这屋内的灰尘太重了,奴才去找人打扫一下。”
苏景澄环顾屋内眼中看到的都是记忆里熟悉的样子,根本看不到灰尘,他倒是觉得很庆幸这锦轩阁偏远,正因如此许多人都不愿住这,不然也不会这么多年还保持着当年的样子。
“不必了,下去吧。”苏景澄不想让任何人去破坏它的原貌。
小内侍带着满腹不解退了下去,心里想这四殿下还真是与众不同,头一回留宿宫内就去这么偏远的地方还不让人打扫。
小内侍怕是进宫不久,他不知道这锦轩阁乃是苏景澄从前在宫里住的地方。
苏景澄已经很多年没有回来过了,自从他离宫开府。他按着记忆登上了二楼,凭栏远眺在幽静的月光中一如往昔可以看见先皇后曾经住过的未央宫。苏景澄注视着未央宫的飞檐不禁陷入了回忆之中。
他的生母婉昭仪去世的时候他才刚刚记事,如今能想起曾经的那些温暖的记忆都是先皇后温懿皇后的身影。自从先皇后将他接到身边照料,日日都会亲自询问他的饮食起居,空闲时也会陪他看书写字还会耐心的讲解苏景澄不懂的地方。她的讲解和文华殿的那些老学究不同,她讲解的生动有趣不拘于形式,苏景澄每每听她讲书都觉得十分有趣。以至于后来他问书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先皇后不禁有些疑惑。
第一次认真严肃的问道:“逸儿,告诉母后你近日是不是有些贪玩了,怎么老师讲过的书竟也还有这么多不懂。”苏景澄从未见过先皇后如此正色和他说话,自己也不敢隐瞒有些弱弱的说道:“孩儿不是不懂,是母后讲的比老师好。孩儿喜欢听母后讲书。”
先皇后听着苏景澄稚嫩的童声,低着头站在她面前像是犯错了一般,小小的身子更显单薄和可怜了。先皇后爱怜的将苏景澄抱在怀里轻轻的拍着他的后背,温柔的说道:“你这孩子,喜欢就直说嘛,以后母后天天给你讲可好?”
苏景澄听到先皇后这样说,开心的的从她的怀里探出个头亮晶晶的看着她:“母后说的可是真的,以后天天给孩儿讲。”
先皇后笑着摸摸了他的头,有些宠溺的说道:“真的,母后何时骗过你。”
苏景澄听罢忍不住开心的转了起来,“母后,以后就是我的老师啦。”
自从那天之后先皇后果真日日都给苏景澄讲书,就连当时的昭照太子都曾说先皇后过于宠溺四皇子了。
从前苏景澄以为这样的日子是稀松平常的,却不知前朝已是暗潮涌动,后宫也是危机四伏。可等他明白过来时,母后兄长都皆已不在了。
苏景澄望着夜幕笼罩下的皇宫面上静的像一潭死水。它就是这样的狡猾让每个初入皇宫的人都放松警惕,然后在不知不觉中猛地一个浪潮就将你吞没,快的让人来不及后悔和悲伤。
时隔数月苏景澄再一次的站在了苏冀北的面前。
“差事办的不错。”苏冀北有些不咸不淡的说道。
“多谢父皇夸赞,儿臣能幸不辱命多亏父皇的支持。”苏景澄诚恳的说道。
苏冀北停下了手中的笔,眼睛转向站在案牍之下的苏景澄不着痕迹的打量了一番,似乎黑了也瘦了。
“不必妄自菲薄,此事是你第一次办事,能有如此局面已是不错。”苏冀北边说边走到苏景澄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
“陪朕走走,你我父子也有些时日没有好好聊聊了。”苏冀北颇为感慨的说道。
苏景澄显得有些受宠若惊,语气中故意显了几丝抑制不住的高兴,“是,父皇。”
“此番去颍州可有什么感触?”
“回父皇,儿臣这次去了颍州才知道自己以前有些坐井观天了,从前儿臣只觉得这世上都是些狩猎、品茶和三五好友骑马玩乐的事。可是这次儿臣亲眼看见那些难民因为几口薄粥而争先恐后,他们拼尽全力让自己在这荒年之中活下来。他们越是顽强,儿臣就越是为他们感到难过,也为自己感到羞愧。经历了这些事儿臣也算是能有几分体会书上说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心境了。”
苏冀北只是随便问问,没想到苏景澄却真的是一番情真意切的感悟,这倒是让他有几分意外,也让他想起了年轻时的自己也曾有过海晏河清,百姓安居的雄心壮志。苏冀北看着苏景澄心中只觉此子还是年轻,心态纯良。
苏冀北面上带了点笑意,“逸儿能有如此想法,真是心性善良,朕心甚慰。”
苏景澄听着苏冀北的话心里有些凉意,苏冀北这样说不过是面上敷衍并未所动,却还是装出一副不好意思的模样。
“父皇过奖了。”
“这次的案件你了解的多,你觉得应当交由谁来办较为妥当呢?”
终于问了,这怕才是今日谈话的主要目的。
苏景澄装出显得有些为难纠结一番后开口道:“这次的案子牵连太广了,父皇还是让大理寺和刑部一并审理吧,二者相互掣肘应当会更好。”
“那何人主审呢?”
“主审......”苏景澄沉吟了片刻,思索了一会。
“儿臣对朝堂之上的各位臣工都不甚熟悉了解,并不知谁能担此大任,不过纵使如儿臣这样不谙政事之人也曾听说过夏老大人公正廉明之名。儿臣想不论何人主审只要能秉公办案,还天下百姓一个公道便是合适之人吧。”
“你是说夏瑾?”
“正是,儿臣认为若是夏老大人接管此案必能秉公办案,还天下大白。”
苏冀北听到苏景澄的回答脸上的神情并不轻松,反而有些凝重。苏景澄心中有些没底,他本以为夏瑾大人是最安全的选择,夏老大人历经三朝,持身清正廉直,办事铁面无私,朝野内外皆有耳闻且苏冀北向来对夏瑾颇为恩宠。苏景澄本以为就算夏老大人不是苏冀北的首选,但也是合情合理之选。
“夏瑾太过刚直,木强则折的道理你可知?”苏冀北看向苏景澄有些沉肃的说道。
“是,儿臣谨遵父皇的教诲。”苏景澄恭敬的答道。
“你还太小等再历练几次长大些就知道这世上并非都是些非黑即白的事,水至清则无鱼。若是夏瑾主审怕是能牵连多少就牵连多少,朝廷上下不得安宁。”苏冀北语重心长的说道。
“可还有别的人选?”
苏景澄显得十分为难,有些小心翼翼的开口道:“孩儿实在是对朝堂之事不甚熟悉,无人可荐了。”
“是吗?可朕想选你。”苏冀北直视着苏景澄。
苏景澄显得有些意外和惊乱,慌忙拱手推辞道:“父皇万万不可,孩儿从未担次过大任怕是有负皇恩,有负万民期许。”
苏冀北握住苏冀北的手臂,沉下声音说:“不必急着推脱,既要为朕分忧那就从这个案子开始吧,这案子于你而言还是熟悉的。”
苏冀北见苏景澄并不言语神情肃然,语气有些放软了些,“朕知你第一次担此大任未免忧心,但不是只有你一人还有大理寺和刑部从旁协助,实有棘手之事也可向我禀告,你可知?”
苏景澄知道苏冀北的意思,不可擅自决定,看来苏冀北还是想保一些人,才会说夏瑾过于刚直借此来敲打自己,恐怕心中早就有了成算。苏景澄心中不禁冷笑,果然还是不要对他抱希望的好。
“儿臣谨遵圣意。”
这样的结果对苏景澄而言还是好的,纵使现在不能将其一网打尽但也终归是能和他们近身过招了,他倒要看看这些所谓大魏的肱股之臣究竟都是些什么牛鬼蛇神。
从今日起,苏景澄也有了资格和他们斗上一斗了。
四时节气瞬息万变,不知何时天空已变得灰蒙蒙,还下起了丝丝细雨,苏景澄站在宫檐之下偶有几缕细雨飘在他的脸上。
“让四殿下久等了。”李钦亲自送了把雨伞。
“劳公公跑一趟了。”
“四殿下折煞奴才了。”说着便把伞递了过去。
苏景澄面带微笑接过雨伞便走向了雨中。苏景澄今日穿的的是青绿色的直坠长衣,腰间仅缀玉佩,素手执伞走在雨中衬得人清贵孤冷。
苏景琮在宫道的这一头远远就看见那头的苏景澄。隔着雨帘有些看不清,“苏景澄?”
“瞧着像是四殿下,昨日陛下让四殿下留宿宫中。”一旁打伞的侍卫开口说道。
苏景澄也瞧见苏景琮身后跟着一帮人打那头过来了,上一次见苏景琮也是好久之前了。
苏冀北膝下共有二女三子,嫡长子乃是废太子从前的昭照太子苏景珏,二公主苏景玥和三皇子苏景琮是一母同胞,都是敬贵妃所出,敬贵妃受宠多年,中宫至今未立,后宫以敬贵妃为尊。天圣十五年,三皇子苏景琮被立为太子,风头正盛。五公主苏景琳是丽妃所生,年仅五岁,丽妃自入宫也颇得圣宠。
“参见太子殿下。”苏景澄率先开口。
“四弟,许久不见了,三哥都快要不认识了。”苏景琮有些皮笑肉不笑的说道。
苏景澄也笑着回答道:“看来以后我要多在太子殿下面前露露脸了,不然太子殿下都要忘记我这个弟弟了。”
“是呀,你我兄弟应当多走动走动。只是从前四弟不常出来。”
苏景琮边说边走近苏景澄,伸出手搭在他的肩膀不紧不慢的说:“四弟可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苏景澄不动声色的从他的手下挣脱出来,拱手给苏景澄行了个礼,“多谢太子殿下夸奖。”
苏景琮注视着低头行礼的苏景澄,并未说话,片刻后转身向前走去,侍卫赶忙向前打伞。
苏景琮走后,苏景澄才慢慢起身,再次坚定的走向雨中。
“公公,陛下可说让本王歇在那个宫里?”苏景澄有些漫不经心的问道。
“回殿下,陛下并无指定。殿下可有想去的地方?”小内侍恭敬的答道。
苏景澄沉默了片刻,平静的说道:“锦轩阁现如今还空着吗?”
小内侍心里不禁有些疑惑宫里这么多地方怎么偏偏选了个这么偏的地方。
“回殿下,锦轩阁并无人居住不过那地方偏远且空了许多年,怕是殿下住不习惯。”
苏景澄听完便已起身,面色淡淡的说道:“无妨,带路吧。”
小内侍虽不理解但也只好带路,锦轩阁偏远走了好一会才到,小内侍推开门看到里面的景象,发现殿内的灰尘比想象中的更严重。
“殿下,这屋内的灰尘太重了,奴才去找人打扫一下。”
苏景澄环顾屋内眼中看到的都是记忆里熟悉的样子,根本看不到灰尘,他倒是觉得很庆幸这锦轩阁偏远,正因如此许多人都不愿住这,不然也不会这么多年还保持着当年的样子。
“不必了,下去吧。”苏景澄不想让任何人去破坏它的原貌。
小内侍带着满腹不解退了下去,心里想这四殿下还真是与众不同,头一回留宿宫内就去这么偏远的地方还不让人打扫。
小内侍怕是进宫不久,他不知道这锦轩阁乃是苏景澄从前在宫里住的地方。
苏景澄已经很多年没有回来过了,自从他离宫开府。他按着记忆登上了二楼,凭栏远眺在幽静的月光中一如往昔可以看见先皇后曾经住过的未央宫。苏景澄注视着未央宫的飞檐不禁陷入了回忆之中。
他的生母婉昭仪去世的时候他才刚刚记事,如今能想起曾经的那些温暖的记忆都是先皇后温懿皇后的身影。自从先皇后将他接到身边照料,日日都会亲自询问他的饮食起居,空闲时也会陪他看书写字还会耐心的讲解苏景澄不懂的地方。她的讲解和文华殿的那些老学究不同,她讲解的生动有趣不拘于形式,苏景澄每每听她讲书都觉得十分有趣。以至于后来他问书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先皇后不禁有些疑惑。
第一次认真严肃的问道:“逸儿,告诉母后你近日是不是有些贪玩了,怎么老师讲过的书竟也还有这么多不懂。”苏景澄从未见过先皇后如此正色和他说话,自己也不敢隐瞒有些弱弱的说道:“孩儿不是不懂,是母后讲的比老师好。孩儿喜欢听母后讲书。”
先皇后听着苏景澄稚嫩的童声,低着头站在她面前像是犯错了一般,小小的身子更显单薄和可怜了。先皇后爱怜的将苏景澄抱在怀里轻轻的拍着他的后背,温柔的说道:“你这孩子,喜欢就直说嘛,以后母后天天给你讲可好?”
苏景澄听到先皇后这样说,开心的的从她的怀里探出个头亮晶晶的看着她:“母后说的可是真的,以后天天给孩儿讲。”
先皇后笑着摸摸了他的头,有些宠溺的说道:“真的,母后何时骗过你。”
苏景澄听罢忍不住开心的转了起来,“母后,以后就是我的老师啦。”
自从那天之后先皇后果真日日都给苏景澄讲书,就连当时的昭照太子都曾说先皇后过于宠溺四皇子了。
从前苏景澄以为这样的日子是稀松平常的,却不知前朝已是暗潮涌动,后宫也是危机四伏。可等他明白过来时,母后兄长都皆已不在了。
苏景澄望着夜幕笼罩下的皇宫面上静的像一潭死水。它就是这样的狡猾让每个初入皇宫的人都放松警惕,然后在不知不觉中猛地一个浪潮就将你吞没,快的让人来不及后悔和悲伤。
时隔数月苏景澄再一次的站在了苏冀北的面前。
“差事办的不错。”苏冀北有些不咸不淡的说道。
“多谢父皇夸赞,儿臣能幸不辱命多亏父皇的支持。”苏景澄诚恳的说道。
苏冀北停下了手中的笔,眼睛转向站在案牍之下的苏景澄不着痕迹的打量了一番,似乎黑了也瘦了。
“不必妄自菲薄,此事是你第一次办事,能有如此局面已是不错。”苏冀北边说边走到苏景澄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
“陪朕走走,你我父子也有些时日没有好好聊聊了。”苏冀北颇为感慨的说道。
苏景澄显得有些受宠若惊,语气中故意显了几丝抑制不住的高兴,“是,父皇。”
“此番去颍州可有什么感触?”
“回父皇,儿臣这次去了颍州才知道自己以前有些坐井观天了,从前儿臣只觉得这世上都是些狩猎、品茶和三五好友骑马玩乐的事。可是这次儿臣亲眼看见那些难民因为几口薄粥而争先恐后,他们拼尽全力让自己在这荒年之中活下来。他们越是顽强,儿臣就越是为他们感到难过,也为自己感到羞愧。经历了这些事儿臣也算是能有几分体会书上说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心境了。”
苏冀北只是随便问问,没想到苏景澄却真的是一番情真意切的感悟,这倒是让他有几分意外,也让他想起了年轻时的自己也曾有过海晏河清,百姓安居的雄心壮志。苏冀北看着苏景澄心中只觉此子还是年轻,心态纯良。
苏冀北面上带了点笑意,“逸儿能有如此想法,真是心性善良,朕心甚慰。”
苏景澄听着苏冀北的话心里有些凉意,苏冀北这样说不过是面上敷衍并未所动,却还是装出一副不好意思的模样。
“父皇过奖了。”
“这次的案件你了解的多,你觉得应当交由谁来办较为妥当呢?”
终于问了,这怕才是今日谈话的主要目的。
苏景澄装出显得有些为难纠结一番后开口道:“这次的案子牵连太广了,父皇还是让大理寺和刑部一并审理吧,二者相互掣肘应当会更好。”
“那何人主审呢?”
“主审......”苏景澄沉吟了片刻,思索了一会。
“儿臣对朝堂之上的各位臣工都不甚熟悉了解,并不知谁能担此大任,不过纵使如儿臣这样不谙政事之人也曾听说过夏老大人公正廉明之名。儿臣想不论何人主审只要能秉公办案,还天下百姓一个公道便是合适之人吧。”
“你是说夏瑾?”
“正是,儿臣认为若是夏老大人接管此案必能秉公办案,还天下大白。”
苏冀北听到苏景澄的回答脸上的神情并不轻松,反而有些凝重。苏景澄心中有些没底,他本以为夏瑾大人是最安全的选择,夏老大人历经三朝,持身清正廉直,办事铁面无私,朝野内外皆有耳闻且苏冀北向来对夏瑾颇为恩宠。苏景澄本以为就算夏老大人不是苏冀北的首选,但也是合情合理之选。
“夏瑾太过刚直,木强则折的道理你可知?”苏冀北看向苏景澄有些沉肃的说道。
“是,儿臣谨遵父皇的教诲。”苏景澄恭敬的答道。
“你还太小等再历练几次长大些就知道这世上并非都是些非黑即白的事,水至清则无鱼。若是夏瑾主审怕是能牵连多少就牵连多少,朝廷上下不得安宁。”苏冀北语重心长的说道。
“可还有别的人选?”
苏景澄显得十分为难,有些小心翼翼的开口道:“孩儿实在是对朝堂之事不甚熟悉,无人可荐了。”
“是吗?可朕想选你。”苏冀北直视着苏景澄。
苏景澄显得有些意外和惊乱,慌忙拱手推辞道:“父皇万万不可,孩儿从未担次过大任怕是有负皇恩,有负万民期许。”
苏冀北握住苏冀北的手臂,沉下声音说:“不必急着推脱,既要为朕分忧那就从这个案子开始吧,这案子于你而言还是熟悉的。”
苏冀北见苏景澄并不言语神情肃然,语气有些放软了些,“朕知你第一次担此大任未免忧心,但不是只有你一人还有大理寺和刑部从旁协助,实有棘手之事也可向我禀告,你可知?”
苏景澄知道苏冀北的意思,不可擅自决定,看来苏冀北还是想保一些人,才会说夏瑾过于刚直借此来敲打自己,恐怕心中早就有了成算。苏景澄心中不禁冷笑,果然还是不要对他抱希望的好。
“儿臣谨遵圣意。”
这样的结果对苏景澄而言还是好的,纵使现在不能将其一网打尽但也终归是能和他们近身过招了,他倒要看看这些所谓大魏的肱股之臣究竟都是些什么牛鬼蛇神。
从今日起,苏景澄也有了资格和他们斗上一斗了。
四时节气瞬息万变,不知何时天空已变得灰蒙蒙,还下起了丝丝细雨,苏景澄站在宫檐之下偶有几缕细雨飘在他的脸上。
“让四殿下久等了。”李钦亲自送了把雨伞。
“劳公公跑一趟了。”
“四殿下折煞奴才了。”说着便把伞递了过去。
苏景澄面带微笑接过雨伞便走向了雨中。苏景澄今日穿的的是青绿色的直坠长衣,腰间仅缀玉佩,素手执伞走在雨中衬得人清贵孤冷。
苏景琮在宫道的这一头远远就看见那头的苏景澄。隔着雨帘有些看不清,“苏景澄?”
“瞧着像是四殿下,昨日陛下让四殿下留宿宫中。”一旁打伞的侍卫开口说道。
苏景澄也瞧见苏景琮身后跟着一帮人打那头过来了,上一次见苏景琮也是好久之前了。
苏冀北膝下共有二女三子,嫡长子乃是废太子从前的昭照太子苏景珏,二公主苏景玥和三皇子苏景琮是一母同胞,都是敬贵妃所出,敬贵妃受宠多年,中宫至今未立,后宫以敬贵妃为尊。天圣十五年,三皇子苏景琮被立为太子,风头正盛。五公主苏景琳是丽妃所生,年仅五岁,丽妃自入宫也颇得圣宠。
“参见太子殿下。”苏景澄率先开口。
“四弟,许久不见了,三哥都快要不认识了。”苏景琮有些皮笑肉不笑的说道。
苏景澄也笑着回答道:“看来以后我要多在太子殿下面前露露脸了,不然太子殿下都要忘记我这个弟弟了。”
“是呀,你我兄弟应当多走动走动。只是从前四弟不常出来。”
苏景琮边说边走近苏景澄,伸出手搭在他的肩膀不紧不慢的说:“四弟可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苏景澄不动声色的从他的手下挣脱出来,拱手给苏景澄行了个礼,“多谢太子殿下夸奖。”
苏景琮注视着低头行礼的苏景澄,并未说话,片刻后转身向前走去,侍卫赶忙向前打伞。
苏景琮走后,苏景澄才慢慢起身,再次坚定的走向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