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空荡荡的宫巷中,祥安公主一行沉默无语。即便后来飘起了雨丝,几人也是安安静静。
到了临时住处,祥安公主问宫中小婢:“能不能给我们一些姜汤?”
小婢却道:“宫里没有姜。”
既然没有姜,自然也没有姜汤。
祥安公主略有些失望地回到室内。
然而,电光火石间,她忽然想起了一件事。
返身出门找到小婢,她急切道:“快!帮我找一下卉姑姑。”
闻讯赶来的卉姑姑有些疑惑:“陛下自小就讨厌姜,便是味道都不爱闻。因此陛下登基后,宫中便不再用姜了。”
祥安公主道:“那杯被替换了的茶里有姜。”
卉姑姑更加疑惑了:“陛下虽不爱姜的味道,但少量用一些也无大碍吧?”
祥安公主道:“我幼时住在道观中,观中有个习惯——但凡有人淋了雨,必会熬些姜汤来喝。有一次,陛下也喝了,可喝过之后没多久,便出现了呼吸困难。”
卉姑姑正色道:“请您与我一同去见太医。”
听了祥安公主的描述,几位太医露出恍然之色。
太医院掌院道:“公主殿下,我等还有几个问题,烦请您入内与我等细说。”
…………
今年的雨水有点多。傍晚时分,雒央城内再次大雨滂沱。
遇到这样的天气,几乎家家户户门窗紧闭。
但也有例外。
鸿路馆内,一株芭蕉叶片硕大,离它不远处,一扇窗户大开。虽然风大雨狂,但是屋檐宽大,风向又是朝着另一边,趴在窗前的小姑娘并未淋到什么雨。
“阿蒙,吃饭了。”
听到招呼,小姑娘打算关上窗户。
从里间走出来的老者却道:“开着吧。正好用这雨打芭蕉声佐饭。”
唤阿蒙吃饭的年轻人对着老者施礼:“谢长史。”
谢长史点了点头,道:“苏公子,冒这么大雨去领饭,辛苦你了。”
北扈皇帝的情况比太医们预想的更复杂。祥安公主被留在了宫中帮忙。阿蒙,谢长史以及王正使等送亲使团的人全都被礼送回了鸿路馆,一应待遇如前,只是还不能随意进出。
苏遗因是与阿蒙一同进的宫,便也被送来了鸿路馆。卓宅那边得了陆统领的信儿,放下心来,并不急着接他回去。
大中小三人团团坐下。谢长史率先动了筷子。苏遗和阿蒙紧随其后。
正所谓,食不言。共进晚餐的三个人很好地贯彻了这三个字。
饭毕,苏遗收拾了餐盘。随后捧出书籍向谢长史讨教。面对有礼貌又好学的年轻人,谢长史颇有耐心。
阿蒙则再次回到窗前。
今夜乌云闭月,外头黑漆漆的,只能听到雨声。
女孩子的眼睛瞪得大大的,不知在看些什么。
雨势几番大小,到了该“寝不语”的时候,苏遗主动起身告辞。
他离开后,谢长史也来到了窗边。
“在担心公主殿下?”他问。
阿蒙点了点头。
谢长史道:“是呀。又一个昼夜了。”
这一个昼夜他们没有得到任何消息。
等待最是难熬。
“但是,还是要好好睡觉。”谢长史道。
阿蒙昨夜便不曾合眼。
“嗯。”女孩子显得很乖巧,“您也要好好睡觉。”
谢长史昨夜也未能入眠。
谢长史也“嗯”了一声。
随即,他在阿蒙身侧坐了下来。
…………
离开了谢长史的屋子,苏遗径直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王正使安排人腾出来的这间房间特别小,而且没有窗户,若遇大雨,还会漏水。说起来,这间房间在鸿路馆这样的地方着实有些太过寒酸。然而,这里毕竟是北扈的地方,而且这间房间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因为太过逼厌,只容得一人卧榻,因此不用与人合住,倒也清净。
今夜,苏遗又发现了另一个好处:若是室内多了些什么,一眼就能看到。
“王正使。”
穿着家常衣服的正使大人回转身。
“苏二公子。”
苏遗请王正使在卧榻上就坐。他开门见山问道:“王大人公务繁忙,此来可是有什么用的着在下的?”
王正使仔细看了看眼前的年轻人。他道:“你与你兄长不像。”
苏勉的两个儿子是双胞胎。然而,王正使见到苏进之后并不觉得在河边帮他们忙的年轻人会是对方的弟弟。直至此番归来,谢长史引荐。
“相由心生。兄长聪明能干,远非苏遗可及。”
王正使不过是有感而发。这世上有毫无血缘却容貌极似的人,自然也会有豪不相像的双生子。他见多识广,并不以此为异。
王正使转而说出自己的需求:“我要紫夜闭嘴。”
苏遗微微蹙眉:“那个顶替祥安公主的女子?”
王正使点头:“不错。”
他的手中握有紫夜的家人,但对方敢勾结苏进,显然并不如何把自己的家人放在心上。如今事发,北扈定然追查,决不能让紫夜吐露什么不该吐露的。
苏遗却道:“此事在下无能为力。”
王正使不信。
苏进与他们一同入狱。释放时却不见他的踪影。他稍微问了句,牢头便满脸不耐烦地说他癔症了。
王正使自然知道自己没有癔症。那么,必然是苏进有其他的路子。
紫夜若是下狱,进的必然也是关押他们的大牢。苏进既然能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想必也可以让里面的某个人永远闭嘴。
王正使板着脸道:“此事涉及的可不止我,你们苏氏也脱不了干系。”
苏遗微叹了口气:“兄长早年离家,他的人脉,在下确实不知。”
想了想,他又道:“若将来事发,北扈皇帝震怒,在下一定设法劝说他们莫要轻动兵戈。”
王正使看了看眼前的年轻人,没有再说什么。他离开时带起了一阵风,吹灭了本就不太明亮的孤灯。
苏遗没有再点亮那盏灯。他盘坐床榻之上,静静听着漏水滴答声。
在这均匀而清脆的声音中,他突然想到:谢长史似乎并不知道王正使参与了祥安公主调包之事。是阿蒙没有意识到?还是她刻意没有说?
…………
暴雨下了大半夜,终究是停了。残留的雨水沿着屋檐落下,随着水声滴答,天色渐明。
最后一滴水滴落下,阿蒙率先起身。
“苏哥哥的房间没有窗户,一定不知道天亮了。我去叫他起床。”
顺便让他帮忙把早餐的食盒拎回来。
坐了一夜,着实有些腰酸背疼。谢长史也站起身:“我和你一同去,松散松散。”
令两人没想到的是,才出房门,迎面就见王正使的亲随匆匆跑来。
看到阿蒙,他气喘吁吁道:“快!快!北扈皇帝召见!”
正厅内,早有有眼色的随从端上了茶果点心。王正使极客气地请传旨太监坐下来稍候,并趁人不注意塞了个沉甸甸的小荷包给对方。
“陛下能够醒来,真是太好了。”
“不知此次除了阿蒙,陛下还召见了何人?”
传旨太监满脸笑容,一脸喜气:“咱家天还没亮就受命来此。至于陛下有没有召见其他人,咱家就不清楚了。”
北扈皇帝醒来后,第一个召见的竟然是阿蒙。
这实在是出人意料。
到了临时住处,祥安公主问宫中小婢:“能不能给我们一些姜汤?”
小婢却道:“宫里没有姜。”
既然没有姜,自然也没有姜汤。
祥安公主略有些失望地回到室内。
然而,电光火石间,她忽然想起了一件事。
返身出门找到小婢,她急切道:“快!帮我找一下卉姑姑。”
闻讯赶来的卉姑姑有些疑惑:“陛下自小就讨厌姜,便是味道都不爱闻。因此陛下登基后,宫中便不再用姜了。”
祥安公主道:“那杯被替换了的茶里有姜。”
卉姑姑更加疑惑了:“陛下虽不爱姜的味道,但少量用一些也无大碍吧?”
祥安公主道:“我幼时住在道观中,观中有个习惯——但凡有人淋了雨,必会熬些姜汤来喝。有一次,陛下也喝了,可喝过之后没多久,便出现了呼吸困难。”
卉姑姑正色道:“请您与我一同去见太医。”
听了祥安公主的描述,几位太医露出恍然之色。
太医院掌院道:“公主殿下,我等还有几个问题,烦请您入内与我等细说。”
…………
今年的雨水有点多。傍晚时分,雒央城内再次大雨滂沱。
遇到这样的天气,几乎家家户户门窗紧闭。
但也有例外。
鸿路馆内,一株芭蕉叶片硕大,离它不远处,一扇窗户大开。虽然风大雨狂,但是屋檐宽大,风向又是朝着另一边,趴在窗前的小姑娘并未淋到什么雨。
“阿蒙,吃饭了。”
听到招呼,小姑娘打算关上窗户。
从里间走出来的老者却道:“开着吧。正好用这雨打芭蕉声佐饭。”
唤阿蒙吃饭的年轻人对着老者施礼:“谢长史。”
谢长史点了点头,道:“苏公子,冒这么大雨去领饭,辛苦你了。”
北扈皇帝的情况比太医们预想的更复杂。祥安公主被留在了宫中帮忙。阿蒙,谢长史以及王正使等送亲使团的人全都被礼送回了鸿路馆,一应待遇如前,只是还不能随意进出。
苏遗因是与阿蒙一同进的宫,便也被送来了鸿路馆。卓宅那边得了陆统领的信儿,放下心来,并不急着接他回去。
大中小三人团团坐下。谢长史率先动了筷子。苏遗和阿蒙紧随其后。
正所谓,食不言。共进晚餐的三个人很好地贯彻了这三个字。
饭毕,苏遗收拾了餐盘。随后捧出书籍向谢长史讨教。面对有礼貌又好学的年轻人,谢长史颇有耐心。
阿蒙则再次回到窗前。
今夜乌云闭月,外头黑漆漆的,只能听到雨声。
女孩子的眼睛瞪得大大的,不知在看些什么。
雨势几番大小,到了该“寝不语”的时候,苏遗主动起身告辞。
他离开后,谢长史也来到了窗边。
“在担心公主殿下?”他问。
阿蒙点了点头。
谢长史道:“是呀。又一个昼夜了。”
这一个昼夜他们没有得到任何消息。
等待最是难熬。
“但是,还是要好好睡觉。”谢长史道。
阿蒙昨夜便不曾合眼。
“嗯。”女孩子显得很乖巧,“您也要好好睡觉。”
谢长史昨夜也未能入眠。
谢长史也“嗯”了一声。
随即,他在阿蒙身侧坐了下来。
…………
离开了谢长史的屋子,苏遗径直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王正使安排人腾出来的这间房间特别小,而且没有窗户,若遇大雨,还会漏水。说起来,这间房间在鸿路馆这样的地方着实有些太过寒酸。然而,这里毕竟是北扈的地方,而且这间房间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因为太过逼厌,只容得一人卧榻,因此不用与人合住,倒也清净。
今夜,苏遗又发现了另一个好处:若是室内多了些什么,一眼就能看到。
“王正使。”
穿着家常衣服的正使大人回转身。
“苏二公子。”
苏遗请王正使在卧榻上就坐。他开门见山问道:“王大人公务繁忙,此来可是有什么用的着在下的?”
王正使仔细看了看眼前的年轻人。他道:“你与你兄长不像。”
苏勉的两个儿子是双胞胎。然而,王正使见到苏进之后并不觉得在河边帮他们忙的年轻人会是对方的弟弟。直至此番归来,谢长史引荐。
“相由心生。兄长聪明能干,远非苏遗可及。”
王正使不过是有感而发。这世上有毫无血缘却容貌极似的人,自然也会有豪不相像的双生子。他见多识广,并不以此为异。
王正使转而说出自己的需求:“我要紫夜闭嘴。”
苏遗微微蹙眉:“那个顶替祥安公主的女子?”
王正使点头:“不错。”
他的手中握有紫夜的家人,但对方敢勾结苏进,显然并不如何把自己的家人放在心上。如今事发,北扈定然追查,决不能让紫夜吐露什么不该吐露的。
苏遗却道:“此事在下无能为力。”
王正使不信。
苏进与他们一同入狱。释放时却不见他的踪影。他稍微问了句,牢头便满脸不耐烦地说他癔症了。
王正使自然知道自己没有癔症。那么,必然是苏进有其他的路子。
紫夜若是下狱,进的必然也是关押他们的大牢。苏进既然能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想必也可以让里面的某个人永远闭嘴。
王正使板着脸道:“此事涉及的可不止我,你们苏氏也脱不了干系。”
苏遗微叹了口气:“兄长早年离家,他的人脉,在下确实不知。”
想了想,他又道:“若将来事发,北扈皇帝震怒,在下一定设法劝说他们莫要轻动兵戈。”
王正使看了看眼前的年轻人,没有再说什么。他离开时带起了一阵风,吹灭了本就不太明亮的孤灯。
苏遗没有再点亮那盏灯。他盘坐床榻之上,静静听着漏水滴答声。
在这均匀而清脆的声音中,他突然想到:谢长史似乎并不知道王正使参与了祥安公主调包之事。是阿蒙没有意识到?还是她刻意没有说?
…………
暴雨下了大半夜,终究是停了。残留的雨水沿着屋檐落下,随着水声滴答,天色渐明。
最后一滴水滴落下,阿蒙率先起身。
“苏哥哥的房间没有窗户,一定不知道天亮了。我去叫他起床。”
顺便让他帮忙把早餐的食盒拎回来。
坐了一夜,着实有些腰酸背疼。谢长史也站起身:“我和你一同去,松散松散。”
令两人没想到的是,才出房门,迎面就见王正使的亲随匆匆跑来。
看到阿蒙,他气喘吁吁道:“快!快!北扈皇帝召见!”
正厅内,早有有眼色的随从端上了茶果点心。王正使极客气地请传旨太监坐下来稍候,并趁人不注意塞了个沉甸甸的小荷包给对方。
“陛下能够醒来,真是太好了。”
“不知此次除了阿蒙,陛下还召见了何人?”
传旨太监满脸笑容,一脸喜气:“咱家天还没亮就受命来此。至于陛下有没有召见其他人,咱家就不清楚了。”
北扈皇帝醒来后,第一个召见的竟然是阿蒙。
这实在是出人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