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信宫。
午膳后,张太后命宫女在佛堂内点上檀香,坐在蒲团上闭目养神,仿佛只是一位再寻常不过的礼佛之人。她一手捻着佛珠,一手敲着木鱼,口中念着佛经,远远看去,倒比真正的佛家人还要诚心几分。
菡萏走进佛堂时,见到的便是这般景象。她很聪明,知道见机行事,更知此时不宜打扰太后,于是很有眼色地站到了一旁,并未吭声。
她有意躲藏,张太后却已经听到了她的脚步声,敲木鱼的声音停了下来,问道:“何事?”
菡萏上前几步,福身道:“回太后,今日的雪已经停了,囚车也已出了汴京城门。只是有一事不得不回禀,还请太后允准。”
“说罢。”张太后睁开双眼,淡声道,“左不过是兄长又有了新计划,还未来得及告诉我罢了。叮嘱他们近来注意些,陛下已经起了肃清朝堂之意,他们若是不谨慎行事,只怕下一个就是张家了。”
菡萏道:“是,奴婢自当好生嘱咐两位张大人。”她话锋一转,说起方才要回禀的内容,“只是奴婢打探消息时意外得知,有一队人马已在今日一早随囚车一道出了城,听他们说话,像是济州口音,似乎是齐王殿下的人。奴婢愚钝,不知齐王殿下用意何在,又为何要派人跟随囚车出城。”
张太后听了这话,很是意外。“齐王?”她扭过头,看向跪在地上的菡萏,“当真?你可打听仔细了?”
菡萏低首道:“千真万确,奴婢不敢欺瞒太后。”
张太后心中有些烦乱,不悦地道:“虽是济州口音,也不一定就是融儿的人,在这节骨眼上,他有何理由为了取谢昀的性命以身犯险?你去派人盯着那些人,看看他们究竟要做什么,再去回禀陛下,就说融儿已许久不曾回京,我想念得很,改日召他进京磕头请安。”
只要谢昀一走,再让谢融回京,许多事就会变得容易起来。谢宣重启李氏一族谋反案在即,若是此时谢融当了皇帝,动手将谢宣在朝堂中的势力彻底铲除,封存当年记录案情的卷宗,便可永绝后患。
菡萏却觉得不妥,劝道:“太后请三思。陛下这些日子正为楚王一案烦忧,一连几日忙得连后宫都少去,怎还会有心情接见齐王殿下?况且楚王离京,他的人也多被遣还原籍或是充军,连他岳丈家也已经被驱逐回扬州,一时半刻威胁不到齐王殿下。太后不如暂缓些时日,等这阵风头过了,世人皆已淡忘了楚王的存在,再请陛下召齐王殿下回京。否则楚王刚一走,齐王殿下便大张旗鼓进京,岂不惹人非议。”
张太后一想也是,便道:“那就听你的,先避避风头,等过些日子再让融儿回京。”
提起谢融,她忽然想到他原定的王妃郑氏,也连带着想到前几日郑氏暴毙一事,不由得气不打一处来。她扔下佛珠,烦躁地道:“融儿也真是,要制造舆论让百姓厌恶楚王,何苦弄得如此周折?如今倒好,大费周章把人藏进王府封了个侍妾,不明不白的,真不知他在想些什么。”
郑氏出身名门,依她看来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偏偏谢融瞧不上眼,有心拒绝这门婚事,才想出了以郑氏之死陷害谢昀的计谋,借此一石二鸟解除两人的婚约。菡萏道:“殿下是小孩子心性,太后同他计较什么呢。只是奴婢说句不该说的,殿下此次的确做得过了些,若真要悔婚,大可请求陛下退亲,何至于如此。”
张太后摇头道:“我是管不住他了,他如今谁的话也不听,一心只顾着和他兄长争皇位。你拿着我的令牌去调些人来,盯好那些济州口音的人的行踪,必要时出手阻拦。融儿任性,我却不能在此时放任他胡来,但如果那些人不是他的,也不必管那么多。”
她闭上了双眼,摆手道:“去罢,莫走漏了风声。”
菡萏福身一礼,随后离开了佛堂。
*
“殿下,妾今日弹的这一曲琵琶,不知可能入得了殿下的眼么?”堂上,浓妆少女身着舞衣,抱着琵琶跪坐在一旁。她被冻得脸色青紫,却仍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询问不远处主位上正吩咐舞姬为自己倒酒的男子。
男子没有正眼看她,不紧不慢地就着舞姬的手喝完那杯酒,才勉为其难给出了评价:“勾栏做派,吵得本王头疼。”
少女神色一僵,眼底的光顿时黯淡了下去,几乎要掉下泪来。她自小养在深闺,不曾受过任何委屈,如何能忍受这等污言秽语?她竭力忍住即将涌出的泪水,很快换上笑容,道:“殿下,不知…”
“多嘴。还不滚?”男子甚至没有抬头,只轻飘飘地朝她扔下一句话,便不再搭理她。
少女平白遭了训斥,不知所措地看向他,却发现他已经转过了头,只得尴尬地抱着琵琶站在原地。旁边的舞姬见状,低声呵斥道:“还不出去,平白教殿下心烦。”
少女如蒙特赦,知晓对方是在救自己,连忙退了下去。
主位上,男子抬眸望向她出去的背影,发出一声嗤笑。舞姬见他神色不明,担心祸及自己,劝道:“殿下乃天潢贵胄,何苦为一人烦心?若是殿下不喜她,打发她走就是了,何必如此烦忧呢。”
自从郑氏被带回王府,出现在谢融身边,她便觉得奇怪。她先前就听说汴京城里已经传了个遍,原先定下的齐王正妃、郑家二姑娘受楚王胁迫自尽身亡,却又为何会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出现在了远在济州的齐王府?
谢融嗤道:“你以为她算什么东西,值得本王费心?本王要的,是打谢宣的脸,告诉他本王的婚事不是他能随意做主的。本王娶谁,他有何资格插手?”
他自小厌恶谢宣,自然不甘心遵从谢宣的吩咐,娶他为自己安排的人。此事原本不难,难的是张太后十分满意这门亲事,他既然不能明面上拒婚,便只能使些手段,至于往后郑氏的名声会如何,他并不在意。
“那,殿下为何要将她收在府中,而不驱逐出去?”舞姬小心观察着他的脸色,怯怯地问,“留她在府中,不是平白落人话柄么?”
谢融哼了一声:“那郑氏颇有姿色,就算不做本王的正妃,又岂能便宜了别人?她既然与本王有过婚约,也不能再嫁旁人,倒不如跟着本王,好歹还有她一条活路。她日后若胆敢有半分背叛之意,本王断不会留她性命,也不会留郑家任何人的活口。”
舞姬细想他此话,顿觉胆战心惊。她战战兢兢地帮谢融捶着肩膀,低下头去,再不敢多言。
午膳后,张太后命宫女在佛堂内点上檀香,坐在蒲团上闭目养神,仿佛只是一位再寻常不过的礼佛之人。她一手捻着佛珠,一手敲着木鱼,口中念着佛经,远远看去,倒比真正的佛家人还要诚心几分。
菡萏走进佛堂时,见到的便是这般景象。她很聪明,知道见机行事,更知此时不宜打扰太后,于是很有眼色地站到了一旁,并未吭声。
她有意躲藏,张太后却已经听到了她的脚步声,敲木鱼的声音停了下来,问道:“何事?”
菡萏上前几步,福身道:“回太后,今日的雪已经停了,囚车也已出了汴京城门。只是有一事不得不回禀,还请太后允准。”
“说罢。”张太后睁开双眼,淡声道,“左不过是兄长又有了新计划,还未来得及告诉我罢了。叮嘱他们近来注意些,陛下已经起了肃清朝堂之意,他们若是不谨慎行事,只怕下一个就是张家了。”
菡萏道:“是,奴婢自当好生嘱咐两位张大人。”她话锋一转,说起方才要回禀的内容,“只是奴婢打探消息时意外得知,有一队人马已在今日一早随囚车一道出了城,听他们说话,像是济州口音,似乎是齐王殿下的人。奴婢愚钝,不知齐王殿下用意何在,又为何要派人跟随囚车出城。”
张太后听了这话,很是意外。“齐王?”她扭过头,看向跪在地上的菡萏,“当真?你可打听仔细了?”
菡萏低首道:“千真万确,奴婢不敢欺瞒太后。”
张太后心中有些烦乱,不悦地道:“虽是济州口音,也不一定就是融儿的人,在这节骨眼上,他有何理由为了取谢昀的性命以身犯险?你去派人盯着那些人,看看他们究竟要做什么,再去回禀陛下,就说融儿已许久不曾回京,我想念得很,改日召他进京磕头请安。”
只要谢昀一走,再让谢融回京,许多事就会变得容易起来。谢宣重启李氏一族谋反案在即,若是此时谢融当了皇帝,动手将谢宣在朝堂中的势力彻底铲除,封存当年记录案情的卷宗,便可永绝后患。
菡萏却觉得不妥,劝道:“太后请三思。陛下这些日子正为楚王一案烦忧,一连几日忙得连后宫都少去,怎还会有心情接见齐王殿下?况且楚王离京,他的人也多被遣还原籍或是充军,连他岳丈家也已经被驱逐回扬州,一时半刻威胁不到齐王殿下。太后不如暂缓些时日,等这阵风头过了,世人皆已淡忘了楚王的存在,再请陛下召齐王殿下回京。否则楚王刚一走,齐王殿下便大张旗鼓进京,岂不惹人非议。”
张太后一想也是,便道:“那就听你的,先避避风头,等过些日子再让融儿回京。”
提起谢融,她忽然想到他原定的王妃郑氏,也连带着想到前几日郑氏暴毙一事,不由得气不打一处来。她扔下佛珠,烦躁地道:“融儿也真是,要制造舆论让百姓厌恶楚王,何苦弄得如此周折?如今倒好,大费周章把人藏进王府封了个侍妾,不明不白的,真不知他在想些什么。”
郑氏出身名门,依她看来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偏偏谢融瞧不上眼,有心拒绝这门婚事,才想出了以郑氏之死陷害谢昀的计谋,借此一石二鸟解除两人的婚约。菡萏道:“殿下是小孩子心性,太后同他计较什么呢。只是奴婢说句不该说的,殿下此次的确做得过了些,若真要悔婚,大可请求陛下退亲,何至于如此。”
张太后摇头道:“我是管不住他了,他如今谁的话也不听,一心只顾着和他兄长争皇位。你拿着我的令牌去调些人来,盯好那些济州口音的人的行踪,必要时出手阻拦。融儿任性,我却不能在此时放任他胡来,但如果那些人不是他的,也不必管那么多。”
她闭上了双眼,摆手道:“去罢,莫走漏了风声。”
菡萏福身一礼,随后离开了佛堂。
*
“殿下,妾今日弹的这一曲琵琶,不知可能入得了殿下的眼么?”堂上,浓妆少女身着舞衣,抱着琵琶跪坐在一旁。她被冻得脸色青紫,却仍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询问不远处主位上正吩咐舞姬为自己倒酒的男子。
男子没有正眼看她,不紧不慢地就着舞姬的手喝完那杯酒,才勉为其难给出了评价:“勾栏做派,吵得本王头疼。”
少女神色一僵,眼底的光顿时黯淡了下去,几乎要掉下泪来。她自小养在深闺,不曾受过任何委屈,如何能忍受这等污言秽语?她竭力忍住即将涌出的泪水,很快换上笑容,道:“殿下,不知…”
“多嘴。还不滚?”男子甚至没有抬头,只轻飘飘地朝她扔下一句话,便不再搭理她。
少女平白遭了训斥,不知所措地看向他,却发现他已经转过了头,只得尴尬地抱着琵琶站在原地。旁边的舞姬见状,低声呵斥道:“还不出去,平白教殿下心烦。”
少女如蒙特赦,知晓对方是在救自己,连忙退了下去。
主位上,男子抬眸望向她出去的背影,发出一声嗤笑。舞姬见他神色不明,担心祸及自己,劝道:“殿下乃天潢贵胄,何苦为一人烦心?若是殿下不喜她,打发她走就是了,何必如此烦忧呢。”
自从郑氏被带回王府,出现在谢融身边,她便觉得奇怪。她先前就听说汴京城里已经传了个遍,原先定下的齐王正妃、郑家二姑娘受楚王胁迫自尽身亡,却又为何会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出现在了远在济州的齐王府?
谢融嗤道:“你以为她算什么东西,值得本王费心?本王要的,是打谢宣的脸,告诉他本王的婚事不是他能随意做主的。本王娶谁,他有何资格插手?”
他自小厌恶谢宣,自然不甘心遵从谢宣的吩咐,娶他为自己安排的人。此事原本不难,难的是张太后十分满意这门亲事,他既然不能明面上拒婚,便只能使些手段,至于往后郑氏的名声会如何,他并不在意。
“那,殿下为何要将她收在府中,而不驱逐出去?”舞姬小心观察着他的脸色,怯怯地问,“留她在府中,不是平白落人话柄么?”
谢融哼了一声:“那郑氏颇有姿色,就算不做本王的正妃,又岂能便宜了别人?她既然与本王有过婚约,也不能再嫁旁人,倒不如跟着本王,好歹还有她一条活路。她日后若胆敢有半分背叛之意,本王断不会留她性命,也不会留郑家任何人的活口。”
舞姬细想他此话,顿觉胆战心惊。她战战兢兢地帮谢融捶着肩膀,低下头去,再不敢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