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瑜也不想这样,他并不是真的对佳肴动心,主要是这个荔枝膏看起来真的好好吃。他刚才吃了一顿山珍海味,急需这样生津止渴的东西。

    要吃,现在就想。

    梁束递了银子,给林瑜拿了一碗,

    林瑜咦了一声,“你不吃啊?”

    梁束道:“我不吃。”

    林瑜看他不吃,自己也不好意思吃的。尴尬地把东西收起来,那他回客店再吃。

    可是他又实在想吃,就怂恿梁束道:“这荔枝膏是药品,有乌梅,桂去皮熟蜜,熬制而成,至少要熬上半日,再入生姜汁和砂糖,最后再加麝香,吃起来黏腻可口,入口清凉,闻之还有荔枝的清香,还能去火降气。”

    他说完,梁束还没说。旁边一个少爷打扮的人道:“嗯?看着不错,来一碗。”

    一碗拿来,吃得果然如林瑜说的一样,又一个见了也去买。于是本来生意还不咋样的小摊挤满了人。

    梁束:“……那我也来一碗吧。”

    可摊子前都是人,等了一会儿,人群方才散去,那陪笑的小贩道:“两位老爷,托二老的福,东西都卖完了。”

    两人正失望呢。

    只听那小贩道:“等等。”他端着最后一碗给林瑜,“老爷名嘴,让小的这么早收摊。这膏您拿着,就当送您了。”

    林瑜:“……不行,不能白拿你的。”

    “您拿着吧,世人只吃膏,您是第一个知道荔枝膏是如何做成的。我大字不识,连我自己都不知道那些东西叫什么,现在托您的福,都有名儿了。”

    林瑜:“……”好吧。他也是闲书看的。他平时最大的爱好之一就是看美食杂记,这荔枝膏还是宋朝年间的美食呢。

    梁束笑道:“托林簿记的福,我花了一半的银子,拿了两碗荔枝膏。”

    林瑜:“……”

    东西还是没能现在吃,梁巡按大人是个体面人,不习惯在路边用食。两人闲步一路逛到客店。梁束才道:“林簿记,别过了。”

    林瑜想,本来他还怕这个梁束,现在看来,也不是这样嘛,哈哈哈。这梁束不会就是那苏轼吧,可他不是闲人啊。

    但看在他请他吃荔枝膏的份上,他安慰他几句。

    “巡按大人,凡事不必挂怀,总会过去的。”

    梁束原本皱着眉,听了一怔,灿然笑道:“谢谢,林簿记,快回去吧。”

    林瑜又跟梁巡按行了个礼,转身进屋去了。梁束笑了笑,也转身回去。

    次日起床,林瑜起了个早,带头带着平县学子前往贡院,不只他,还有其他县的知县。

    形式跟之前的县试府试一样。三声礼炮过后,就有衙吏举着各县童生名字的牌子出来,轮到平县的时候,林瑜带自己县的学子入场。??

    ??进到仪门处,稍等片刻,外搜官员来了。所谓的外搜官就是检查是否携带不应带的东西的。

    林瑜仔细地看了一眼,只见这外搜官员还挺严格的。

    原本他以为,这种严肃的场合,应该不会有人作弊了。哪知??还是有漏网之鱼,有人带了迷你的参考书,还有人竟然带了银两,而这些都是不允许的。

    一旦被发现,会被论罪逐出考场,而外搜官会有相应的奖赏。

    轮到两兄弟的时候,林瑜还紧张了一下,可别搞什么小动作啊。提心吊胆地看着那两个外搜官上下地查,听到那一句“合格”,林瑜方才松了口气。

    接下来的梁余庆,易为春,徐知闲等,都过关了。

    他们县顺利,隔壁盐海就不是这样了。有个考生被直接取消了考试资格,原因是带了小抄,那人被赶下场时还大呼冤枉,

    “我没有带,是有人放我身上的!督学大人,求明鉴!”

    但规矩就是规矩,这又没监控,谁知道他说的是真是假……

    可那考生哭得实在太惨了,不由地让人相信他的话。竟还有被人陷害的事情,真的太恶劣了。林瑜心中有些气愤。妒忌这种事,也不是没有的。

    等过了外搜官这关,过了仪门,正式进入考场。所有人便分列开来,大概二十个人为一组,来到督学官面前,由廪保确认身份,办事员收取结保单,并给答题纸,再领着考生到相应位置。

    林瑜看了下,两个儿子的座位号隔得不远,都是东面考场,一个是东寒字十五,一个是东成字第五。

    安排入座后,林瑜专门叮嘱了几句——

    “无论有什么问题,都尽量放空别多想。如今最要紧就是考试,遇见难题,也别轻言放弃!再坚持一下。”

    他把想到的都说了。

    院试不是很难的关卡,乡试才是,府考一过,百分之七十都能过院试。难度并不大。

    等于就是再筛选一遍而已。但谨慎点总没错的。

    两人连连点头,表示知道了。

    这贡院同时也是江南乡试的举行地,只是与明年开考相比,如今的贡院只开放了一部分。

    离开时,林瑜跟监考的部分官员见面,寒暄了几句,方才离开。

    还有人想喊他一道在外面等,林瑜心想,笑话,他岂是坐以待毙之人?怎么的也得出去溜一圈吧。

    考试结束至少是下午三四点左右,时间还早呢。

    他该去哪里玩呢。

    嘻嘻。

    ……同一时间,考棚内,林思泽撕下“浮票”,上面有四五个印章,印章上写着他的名字“林思泽”这是日后确认是自己的凭据,弄完后,一切就开始了。

    第一道题是四书题。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

    刚开始没思路,但一旦有思路,他下笔总是很快。这一次写完还想到了弟弟林思清,不知他答得如何?

    考的时候,发生了个插曲,旁边的学子似在说话,被办事员过来盖了章——一旦被盖章,就完了,很难有合格的机会。

    一个时辰后,第二道题出现,也是道四书题,外加一首作诗。

    就这样到了下午,办事员给出了“快誊真”的牌令,林思泽开始用楷体把写好的答案誊抄在答题纸上。

    他的草稿纸通常都是很干净的,不会有任何字迹,他习惯在脑中作业。

    太阳初斜,林思泽就写完了,同时那办事员又发出“快交卷”的指令,他便寻思地要交卷。

    他站起来,走出自己的号房,发现隔壁的隔壁,跟他一起的徐知闲也起来了。

    第一场出来的人是比较少的,两人一起去办事员那领了门证,就是类似一种竹制的小札。从小门离开,站在大门前,因为人数还未满五十,大门尚未开启。

    他跟徐知闲微微颔首,没有说话。

    直到满了五十个人,三发空炮也随之响起,大门才被开启。

    外面天还亮着,但很快,再过一个多时辰,也是日暮时分了。

    林思泽出了门,就看到自己的爹爹站在那里,两人走过去。徐知闲跟林瑜行礼,林瑜笑道:“好好,考完就好。”

    徐知闲正感奇怪,其他知县都会考得如何,考得怎样,林瑜却闭口不问。

    难怪爷爷觉得此知县与其他人不同。

    徐知闲这可是误会徐老的意思了,他说的是林瑜收税扒他的皮的事;而徐知闲哪会想那么多,也因此平白对林瑜多了几分好感。

    因为说实话,他还挺不喜欢考完还讨论试题的。

    陆陆续续地又有同县的同学走出来,林瑜点了点,就剩下他的小儿子了。

    一直等到日暮,人都走得差不多了,才见林思清慢吞吞地从考场出来,

    “思清,思清……”林瑜冲儿子招手。林思清看到了爹爹,也疲惫地点点头。考一天真的是精疲力竭,没有半点力气了。

    但林瑜高兴啊,他们考完了,他比谁都高兴。

    忙不迭地接过林思清的考篮,“走,带你们吃饭去,吃好的。”

    唯一高兴的林瑜带着一群不太高兴的学子前往客店用饭。不太高兴的原因是,第三日就要出成绩,换言之,他们还要提心吊胆一晚。

    完全地放松是很难的,这里的学子哪一个不是每日熬夜苦读过来的。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吃个饭,全场沉闷,偶尔有几个人说笑几句。

    考完第二日,考生们也很自觉地都没出去玩,都在客店里复习。这是专门给备考学子的客店,倒也算安静。

    中午一吃饭,林瑜一看,一个个学子都悬梁刺股的,昨晚估计都没睡好,都熬夜看书呢。

    林瑜想,这样可不想,要不先带他们出去玩玩吧?逛逛西湖,走两圈什么的,这心理压力也太大了。

    主要是他太闲了,他们真的不要那么努力啊。

    他一提议,就有几个考生同意了,但大部分都说要要继续温书。

    于是这几个考生见如此,也都纷纷说要温书,还要集体温书……

    林瑜:“……”他没办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隔壁盐海县知县带着学子们去游西湖去了。他的眼都看直了。

    他一个人无聊地在房里躺平,吃小食。

    吃饱了就出去逛两圈,又无聊地溜达回来。

    这日子,过得这么悠闲,真的好吗?

章节目录

九品官的养家日常(科举)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风中归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风中归晚并收藏九品官的养家日常(科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