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募令发布后,自是引起轩然大波。

    讨论的点当然不是县老爷招人,而是这些银子是真的吗?一个普通小吏每年不过十多两,但现在县老爷给出了五十两。

    这是天价了。

    一时之间,整个平县都在讨论这件事。

    而且不限出身,唯才是举,唯贤是用。

    有才华,有品德就行。

    想要报名的人要写一份求职书,上写名字,家长情况,履历,和自己的本事才干,凡是能想到的都可以写。

    发出来后,次日县衙就收到近百份求职书。

    这些文书是林瑜亲手受理的,并没有通过那些书吏。——对于这些书吏,林瑜也想过,要对他们进行一次全面的考评,但这件事要先缓一缓。

    等新人进来,这些旧人自然会有压力。

    再两日,又收到两百份。林瑜便跟江入年一起着手对这三百份求职书进行初步筛选,主要排的是些履历不突出的人。

    这一点就非常快了,有些人连杀鸡的事情就往上面说,这就太过鸡毛蒜皮了。还有些是不合适,比如擅长做饭,擅长养花,也被排除。县衙需要能做实事的人才。

    而至于那些抱着试水,连努力一下都不愿意,写得相当潦草的也一律被淘汰了。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就这样删删减减,留下五十来份应聘书。

    说是有这么多,其实林瑜心中对有几个人的介绍印象极为深刻。

    一个是个老童生,五十来岁的年纪,姓刁,科考是不太行,八股文写得稀巴烂,但精通律法和算学。

    一个竟是酒肆掌柜张准,他说自己善于理财管人,有过酒肆管理的经验。如果可以,愿意跟林瑜做事。

    还有一个是个闲汉叫水乌,没什么特出的本事,但他对整个平县的所有人和事都极为熟稔,说那些衙役想要找什么人也会来找他。

    这个人林瑜打算认真考察一下,因为这个水乌看着像是油嘴滑舌之辈,也不知道能不能真的做事,又愿意不愿意真的跟他。

    林瑜看完这些聘书,又看看在帮他看聘书的江入年,心中不由地想,这些人都是专业的人才,但都不是全才,只有江入年是。

    她善算学,通理财,可理家宅,还能帮他选人才……

    他可是赚啊,嘻嘻嘻。

    江入年本听到动静,抬起头,“你又在偷笑了。”

    林瑜:“……”哪有啊。

    江入年翻了一下,“就这些吧,你面试再问问情况。”

    “好。”

    林瑜已经想过了,等一切步上正轨,他就可以尽情划水了。

    又过两日,林瑜派出衙役去通知他们面试时间。面试当日,三个命官统一面试。

    一面试,有些花钱写聘书的人便无处遁形了,被筛选的人就更多了。但有些不善于言辞表达的,面试完就知是有些本事在身上的。

    这个点,林瑜也考虑到了,尽量不以文辞的华丽与否来决定是否录用。

    面试问的问题,也是经过讨论的,问了些对所属专业的熟悉程度问题。

    一共来了五十个人,林瑜录取了三十来个。

    录取完人的次日就告诉所有吏员,所有人(不管老旧)都进入为期三个月的考察期,合格留下,不合格淘汰,没有一个人例外。考察方式按照大魏吏部官员的考核方式。

    考察人,自然是他、刘典史和司徒县丞。

    这一下,平县县衙彻底炸开了锅。

    原来这新知县搞半天,是把赶他们老人走呢。

    当天一出,就有几个司吏过来质问林瑜,不同意这样的考核方式。本来林瑜说要招人,他们也同意了,他招他的,进来了还是要听他们的话,交纳新人费用。

    可现在,要把这三十个人跟他们这一百多人一起统一管理,就是不行。

    必须“论资排辈”!!

    带头的是刑房的司吏王大钦,林瑜问:“那依王司吏的意思是不管理是吧?”

    “是的,林知县,这以往的知县就没这么干的。”

    林瑜点点头,“你是怕吗?王司吏。”

    王司吏是个好司吏,是有些本事的,但也有些“私人习惯”,早就喜欢被众星捧月,当“山大王”,“大人,我怕什么?我是觉得不公平。”

    “不怕就好了,你放心,这次考核是由本官亲自监督,你也别喊我大人,我还是你们的小瑜啊,喊我林簿记就行。实话说吧,”林瑜看左右没人,挽住王司吏的肩,“我很看好你。他们如何能比得上你呢。你就趁着这次,让他们这些新小吏好好看看,你王司吏的本事。秋粮怎么收的,我也要向您请教呢。”

    这可是真心话,没有一点话术在里面。林瑜是真的打算跟这个户房司吏求教的。

    反正王司吏听了很受用,一个朝廷命官跟他这个小吏低头,这么捧着他。他再给大人脸色看,实在说不过去。

    “林簿记,您这么说太客气了。”

    林瑜苦着脸,“我是真的不会呀,你可要帮衬我啊。你底下的那些书算,也需要你多多管着。我怕张准不行。”

    王司吏好歹是秀才呢,何况看得上张准这样的就人。

    当即应下,“林簿记,你就放心吧。”

    “好好好。”林瑜又安抚了户房的司吏,对于那些书算,他也是这样说的。

    说的也是很真诚,请多多体谅,同时告诉他们,考核只是考核,除了大奸大恶之外,基本不会赶他们走。他的要求就是“在其位,谋其政”。

    而对于那些新招入的林瑜的态度就严格了些,因为他们不合格可是被不予录用的。

    但王大钦等人还是跟几个要好的人商量了一下。——他们这些人当中有些是父子,有些是兄弟。之前的陶攒典和王司吏走了,那也是他们的亲属。那些人会走,是因为犯了大错。没办法。

    他们又犯什么了?他们肯定不怕林瑜,就这么一个年纪轻轻的官,懂什么,又能拿他们怎么办呢?

    “让他闹去,招了新人咱们还有参费呢,尽管招吧。”

    另外一个道“就是,我们搞我们的,连之前的越知县都不能拿我们怎么办,这林瑜就能?”

    一个问:“这万一一个月后,他说我们不合格,那可咋办啊。”

    王大钦道:“他敢!他敢乱来,我们就去府城告他去。想要撤我们,拿证据出来!”

    经头子这样一说,大伙儿也放下心来。

    三个月开始,林瑜开始了正式考察。

    吏房负责对各个吏员进行考核,还有招聘和任用,把报表先交予司徒县丞查看,再交予林瑜查看。

    同时,司徒县丞对吏房的人员进行考核,再把报表交予林瑜。

    至于新收纳入的人员到各房做事,双方互相监督和钳制。也因为新来的想要留下来,往往比那些旧人努力,而那些旧人也不甘示弱。

    双方一掐,林瑜才会出现进行秉公处理。

    处理完,继续进入新的竞争。

    林瑜新收录的人才也开始焕发出自己的光彩,如张准,超过原本王司吏的光彩,他能非常准确地考核出底下人是否在做事,以及他熟悉当地百姓,又能很好地联系当地百姓,进一步精准地考核,避免作弊情况的出现。

    而王司吏,他只会照抄朝堂吏部考核官员的方式,没有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没有自己的创见。

    加上他太重人情,其他房为了合格,纷纷贿赂,他全部收取,这将就进一步造就考核的虚假。

    也是到了这里,王典史和司徒县丞方才看出林瑜的英明来。

    其实,基层衙门都有对书吏的稽查制度,但制度虽好,总是流于一纸空文。

    关键还是要用起来,要有改革的决心和毅力。

    三个月里,林瑜也没闲着,他跟江入年查看考核表,一起对所有的小吏都统一核查了一遍。

    两人经常熬夜到天亮,讨论这个人的可用性。

    有时候还会争执,但大多是江入年说服林瑜。

    林瑜说可以,江入年说这个人不行;而林瑜说不可以,江入年又说可以。

    这里最重要的是对书手和算手的考核,他们是“核心作弊群体”。

    是最直接跟百姓接触的群体,作弊起来经常肆无忌惮。一棍子打死所有人是不可能。只能抓住几个典型杀鸡儆猴。

    还有些书手善于隐藏,那就从日常作风入手,进行考核。

    这里两人争执的点在于是唯贤还是唯德,林瑜的意思是肯定是唯才,毕竟衙门里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比如收税,专业性就很强。

    江入年听了摇摇头,道:“人才,贤德都重要,但基层小吏若没有德,危害太大,就算有才,也不能用。他们是老鼠,能吃光了百姓所有的粮,让国家的根基不稳。所谓‘安民之道,唯以察吏”’但那些有德无才的人就不一样了,他们心中爱惜百姓,只起码会做一条俯首为百姓的牛。只要有一个有才有德的人出现,他们就会跟着走。”

    她拿起毛笔,把那些成绩漂亮,但作风不好,日常奢侈,贪污受贿的小吏全部打岔,

    “这些人,要尽数革职,不予录用。”

    林瑜听了沉思,半天才道:“那他们会服气吗?”

    “当然不会。”江入年道,“可我们总不能就这样看着他们胡作非为吧。”

    林瑜:“我有一个主意。”他把他的主意说了,江入年不由刮目相看,“你说自己这个不会,那个不会,原本深藏不露啊。你这一招出来,他们必死无疑了。”

    “我倒没想全部干掉他们。很多时候,就是一种风气吧,并不是所有人都是作奸犯科的。而是你这样,我也这样了。就比如我们的姑娘吧,自从那齐氏走了,家中没了斗争,姑娘们便也不吵了。”

    江入年笑了笑,“是这个理。但你如果出这招,你可要多加准备了。”

    林瑜点头,“我会的。”他打算把这些重点圈好的小吏的背景全面再做一个了解,包括开了什么店,有什么田,家里有什么人口。当然要悄悄地查。

    他思考完,突然想起一事,问:“江江……那牛,你不会说的是我吧?”

    “什么?”

    “我是那条牛?有德无才……”

    江入年:“谁说你有德无才?”

    林瑜苦着脸,“连德也没有吗?”

    “你有德。”

    林瑜一听就乐了,“我也有德,什么德啊?”

    江入年在纸上写了四个大字,“无才是德。”

    林瑜:“……”

    林瑜默默地继续查看考核文书了,江入年道:“不高兴啊?”

    林瑜摇头。

    江入年道:“我开玩笑的。”

    “我知道。我有德又有才。”

    “当然。”

    “又可爱。”

    “那是。”

    “又很好看。”

    “是。”

    “哼,臭江江。”

    江入年:“好的,臭江入年,不准你这么说林瑜。他可爱美丽又德才兼备。”

    林瑜听了终于高兴了,笑眯眯地继续奋斗。

章节目录

九品官的养家日常(科举)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风中归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风中归晚并收藏九品官的养家日常(科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