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瑜在新制度完美运行个把月后,恰好鄞山知县携着人来他们县学习,林瑜便协同一百来个衙门书吏,打算来一个集体团建。
居然还有团建……衙役们不太相信。
适逢春日,也是个出游的好日子,
这夏慎举是带着诚意来的。他带了自己人来学习,学习林瑜如何整治小吏,提高行政效率。
他们一群官吏围坐一团,中心则是林瑜。
由张准介绍经验,林瑜在一旁赏春,顺便晒太阳,和吃东西,攒盒里有许许多多好吃的。
夏慎举听完,赞叹道:“济然兄,你可真是聪明绝顶啊。”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林知县当真是有建树,该让其他县也来学习一二的。”
林瑜觉得这个夏慎举挺有意思,之前还各种不服气,现在又能迅速调整,他该向他学习才是。
“夏知县过誉了,哈哈哈,我们一起吃东西吧。”别说了,赶紧吃东西吧,都快凉了。
夏知县哈哈大笑,“说得也是,吃吃吃。我们鄞山有很多名吃,林知县若是喜欢,我给您寄一些吧。”
林瑜忙摆手,“谢谢,太客气拉。”
话说这段日子,他都胖了一斤呢。他可不想成为大腹便便的官员啊。
团建完,又投入积极的任务中。
但反馈也是有限的。
拿到再多的银子,很快也会被上级部门给收调走。他们不贪,自有的是人贪。但这一点,林瑜目前也无能为力,他只用做好他自己的事情便很好了。
还因为,那些被收拾的小吏自然不肯轻易罢休,但他们已无任何退路。——上面的渠道需要大量的银两打通,衙门里的昔日的伙伴也不肯再与他们狼狈为奸。
但天无绝人之路,他们很快又找到了靠山。
王大钦等人找到了徐瑞徐抚台,把林瑜打压他们的事情说了。
徐瑞其实也蛮无奈的,听了他们的话,没再说什么,吩咐照顾他们吃了顿饭,就让他们滚了。
王大钦等人往外走,一起商量,都明白一件事:徐中丞如今会这么淡定,不过是因为还没触及他的利益。
但林瑜真的不会动他吗?他连他们都动了,而下一步就是向那些士绅开刀了。
很快,徐瑞就会与他们联起手来的。
……
并不止这些小吏受苦,那些商行的人也在受苦。
之前,那些商户的行帖——即一种开业的凭证,全部可以提早拿到,因为小吏们会公开出卖。
所以平县的所有行业基本都是垄断的。
那些穷苦百姓想卖东西?
没门。
光是行帖他们就买不起,就算买了行帖,后续还有各种各样的税收和检查,他们也过不了关。
想痛痛快快地靠勤奋致富?
可以。交钱。
很多小吏出来消费都是不给银子的。谁敢跟官爷动气啊。
可是现在,林瑜改变了这个情况。
所有人都公平竞争,更不许敲诈勒索的情况出现,百姓们可以及时举报。举报的百姓还可以去领一袋米。
他们都想,竟有这种好事?百姓们都不敢相信。
因为这个措施,最近有很多老头老太太(包括林瑜的娘)专门在街上溜达,抓违法的小吏。
可是公平竞争?对于有些富户来说,那就是凭什么啊?辛辛苦苦积累的银子不是银子吗?
还因为,有些东西他们比不过。
穷苦百姓为了营生,往往能做得物美价廉。真的公平公正,他们如何能跟这些人竞争?
他们当然不肯。
可不要也没办法,如今林瑜一人独大,平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他们只能憋屈地看着自家的生意一天天地变差。
实在是没办法,这些平县商户联合给商扶楹写信,此人是南直隶的商帮的帮主,他们也是其中的会员,帮主总不能管他们的死活。
但他们说话是有套路的,就说林瑜不给他们路走,偏要帮穷苦人家。
这是被逼上绝路才写信的,否则何至于此。
蛋糕就那么大,凭什么要与别人分一杯羹?
商扶楹收到信后,皱皱眉,依他的厉害,一眼就看到这群人这阵子有多委屈了。林瑜的改革,他都知道。只能说,他的改革利好百姓,不利好像他这样的人。
——他的生意就是靠垄断发家的。
因为盐的巨大收益,不止生意人垂涎三尺,还有皇家权贵,他们依仗着权势破坏了盐价市场,因为种种原因,促使内商无法支取他们的盐,手中囤积了大量的盐引。
这也又引发蝴蝶效应,内商无法购买边商的新引,边商便没了销路。为了减少成本,不得不低价地把他们手中的盐引高价卖给像他这样的人
而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那些腐败的弊政。
现在那些商户向他求救,他没有道理袖手旁观。
都是同一种狗,谁还嫌弃谁啊。
他当即给林瑜写了封信,表达了意思,诉求也很简单,可以公平,但不能太公平了。逼急了这些富户,他们离开了平县,就是平县的一大损失,该让利的还是要让的。
林瑜收到信后,为难了很久。
商扶楹是他的朋友,好吧,已经算朋友。他对他不错,屡次帮他。现在他写信来求助,恰是他最好的还人情的机会。
可他不想让。
就算是损失那些富户,他也不想。
一旦官府有所偏移,那些富户就会仗着这份“人情”,肆无忌惮地注水。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食品。
不合格的必须查封,不允许偏私,合格的发放行帖,继续生存。
市场,就是优则胜利,劣者淘汰。
这是才是跟百姓最直接最相关的东西。
至于吏部的改革,与他们还不是息息相关的。谁还天天犯案子打官司呢。
但林瑜还得跟江入年商量一下。
江入年道:“你都想好了,自然就驳回。”
“可是他上次这么为你说话。”
“不是为我,是为你。”江入年纠正,商扶楹就是为了现在,当时才故意帮助林瑜。
那只狐狸为了就是现在。
“好吧,不管是为谁。可是这驳回,是不是不太好啊。”
“你怕失去这个朋友?”
“那也没有。”林瑜坐下手拖着腮,“我就是习惯性地犹豫一下。我已经驳回去了。”
江入年听了莫名挺高兴,也没再说什么。
……
商扶楹原本以为这怎么着,林瑜也得看他三分面子吧。——他自问对林瑜不错,他还没对一个朋友这么好过呢。
可万万没想到,信上一如两人刚认识那封信,大意是委婉拒绝了,还解释了一下,外加一个PS,送他平县新产的咸鱼。
商扶楹看完信,动手就摔地下了,双手握拳,骂了声“混账!”
“好一个林瑜,混账啊混账!”
老板在书房里发怒,外面的人都吓得噤了声。
听到里面乒乒乓乓地响完,过了许久才安静下来。
门被打开,商扶楹走了出去,“去把这什么破咸鱼给我扔池子里去!”
管家被老板的脸色吓到,忙应道:“是。”
“让桃树精给我现在就回扬州!连夜回来,不准再在林瑜那待着!”
“是。”
“以后平县的信,一律不准再收。”
商扶楹怒道:“听清楚了,我跟他断交了。”
“是是是。”
断交了就断交了,说那么大声干什么!
商扶楹犹不解气,又去书房写了两个大字,上书“断交”,拿着字帖递给管家,“你去把它寄了。”
管家又是一声是,转身就要走。
又听商扶楹道:“还有他那封信,退回去!”
“是。”
商扶楹见人走了,又突然冷静下来,其实他知道林瑜的意思。
他也能理解他的好意。
无非是让人人都有生意可做,人人都能出头。可他未免太天真了,商场如战场,甚至更残酷。就算平县公平了,这些要钻门路的人也就去其他地方钻。
不公平永远存在,他不垄断,其他人来垄。反倒他还在庇护那些人呢。
算了,这世间总得需要一片净土不是吗?也许平县就是那一片净土呢?他何不就成全他。
就当做好事……就当是,朋友一场。
管家刚走出不远,又被商扶楹喊回来,“算了,那封信我再看看,他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管家:“……”
管家把书信奉上,商扶楹蹙眉点开,刚才一看到自己被驳回,他就气坏了,没有仔细看里面的内容。
现在再看,好像……说得还挺对。
他拿着信往回走,边走边回头吩咐,“不用叫人喊桃树精回来了。”
林瑜在信中说,公平的市场其实是对商家有益的,大家共同进步,形成良性竞争,倒逼市场繁荣。
为了让商扶楹明白,他举了个森林的例子。
树,蝉,螳螂、黄雀。这个食物链。如果不去破坏它,原本是能欣欣向荣的,但一旦有一个动物被迫害,其他动物也会跟着减少,黄雀独大,很快也会跟着灭绝。
看到这,商扶楹想了想,其实林瑜这个比喻不太对,这两者关系不大,垄断对于整个系统是有坏处;可对于富户本身来说,他何必去管系统有没有生命力。
国家的兴盛与他又有什么关系。
商人本身就是逐利的。
但那次跟林瑜一起去的盐场,所看到的那些穷苦百姓的画面又在他的脑畔。
他叹了口气,有一点点被说服了,又没有完全没说服。
他突然想起林瑜送的咸鱼还在池里呢,可别泡坏了。
“管家,我的咸鱼……”
外面的管家:“……您还要么?”
商扶楹不动声色,“去从池子里掏出来,派人去洗洗,蒸了,我吃吃看。”
林瑜说这是他们平县最好吃的咸鱼——是一个贫苦百姓卖的,价格也很低。他若是敢骗他,该断交还是要断交的。
等到咸鱼一蒸,商扶楹吃了一口,放下筷子,啧了一声。
看来市场公平还是有一点好处,至少垄断了可吃不了这么好吃的咸鱼。
但就这样被驳回,还是不太爽。商扶楹想了想,动笔还是给林瑜回了一封信。
他既然不答应他的请求,就必须答应来扬州。
他是一定一定要请他吃饭的。
居然还有团建……衙役们不太相信。
适逢春日,也是个出游的好日子,
这夏慎举是带着诚意来的。他带了自己人来学习,学习林瑜如何整治小吏,提高行政效率。
他们一群官吏围坐一团,中心则是林瑜。
由张准介绍经验,林瑜在一旁赏春,顺便晒太阳,和吃东西,攒盒里有许许多多好吃的。
夏慎举听完,赞叹道:“济然兄,你可真是聪明绝顶啊。”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林知县当真是有建树,该让其他县也来学习一二的。”
林瑜觉得这个夏慎举挺有意思,之前还各种不服气,现在又能迅速调整,他该向他学习才是。
“夏知县过誉了,哈哈哈,我们一起吃东西吧。”别说了,赶紧吃东西吧,都快凉了。
夏知县哈哈大笑,“说得也是,吃吃吃。我们鄞山有很多名吃,林知县若是喜欢,我给您寄一些吧。”
林瑜忙摆手,“谢谢,太客气拉。”
话说这段日子,他都胖了一斤呢。他可不想成为大腹便便的官员啊。
团建完,又投入积极的任务中。
但反馈也是有限的。
拿到再多的银子,很快也会被上级部门给收调走。他们不贪,自有的是人贪。但这一点,林瑜目前也无能为力,他只用做好他自己的事情便很好了。
还因为,那些被收拾的小吏自然不肯轻易罢休,但他们已无任何退路。——上面的渠道需要大量的银两打通,衙门里的昔日的伙伴也不肯再与他们狼狈为奸。
但天无绝人之路,他们很快又找到了靠山。
王大钦等人找到了徐瑞徐抚台,把林瑜打压他们的事情说了。
徐瑞其实也蛮无奈的,听了他们的话,没再说什么,吩咐照顾他们吃了顿饭,就让他们滚了。
王大钦等人往外走,一起商量,都明白一件事:徐中丞如今会这么淡定,不过是因为还没触及他的利益。
但林瑜真的不会动他吗?他连他们都动了,而下一步就是向那些士绅开刀了。
很快,徐瑞就会与他们联起手来的。
……
并不止这些小吏受苦,那些商行的人也在受苦。
之前,那些商户的行帖——即一种开业的凭证,全部可以提早拿到,因为小吏们会公开出卖。
所以平县的所有行业基本都是垄断的。
那些穷苦百姓想卖东西?
没门。
光是行帖他们就买不起,就算买了行帖,后续还有各种各样的税收和检查,他们也过不了关。
想痛痛快快地靠勤奋致富?
可以。交钱。
很多小吏出来消费都是不给银子的。谁敢跟官爷动气啊。
可是现在,林瑜改变了这个情况。
所有人都公平竞争,更不许敲诈勒索的情况出现,百姓们可以及时举报。举报的百姓还可以去领一袋米。
他们都想,竟有这种好事?百姓们都不敢相信。
因为这个措施,最近有很多老头老太太(包括林瑜的娘)专门在街上溜达,抓违法的小吏。
可是公平竞争?对于有些富户来说,那就是凭什么啊?辛辛苦苦积累的银子不是银子吗?
还因为,有些东西他们比不过。
穷苦百姓为了营生,往往能做得物美价廉。真的公平公正,他们如何能跟这些人竞争?
他们当然不肯。
可不要也没办法,如今林瑜一人独大,平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他们只能憋屈地看着自家的生意一天天地变差。
实在是没办法,这些平县商户联合给商扶楹写信,此人是南直隶的商帮的帮主,他们也是其中的会员,帮主总不能管他们的死活。
但他们说话是有套路的,就说林瑜不给他们路走,偏要帮穷苦人家。
这是被逼上绝路才写信的,否则何至于此。
蛋糕就那么大,凭什么要与别人分一杯羹?
商扶楹收到信后,皱皱眉,依他的厉害,一眼就看到这群人这阵子有多委屈了。林瑜的改革,他都知道。只能说,他的改革利好百姓,不利好像他这样的人。
——他的生意就是靠垄断发家的。
因为盐的巨大收益,不止生意人垂涎三尺,还有皇家权贵,他们依仗着权势破坏了盐价市场,因为种种原因,促使内商无法支取他们的盐,手中囤积了大量的盐引。
这也又引发蝴蝶效应,内商无法购买边商的新引,边商便没了销路。为了减少成本,不得不低价地把他们手中的盐引高价卖给像他这样的人
而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那些腐败的弊政。
现在那些商户向他求救,他没有道理袖手旁观。
都是同一种狗,谁还嫌弃谁啊。
他当即给林瑜写了封信,表达了意思,诉求也很简单,可以公平,但不能太公平了。逼急了这些富户,他们离开了平县,就是平县的一大损失,该让利的还是要让的。
林瑜收到信后,为难了很久。
商扶楹是他的朋友,好吧,已经算朋友。他对他不错,屡次帮他。现在他写信来求助,恰是他最好的还人情的机会。
可他不想让。
就算是损失那些富户,他也不想。
一旦官府有所偏移,那些富户就会仗着这份“人情”,肆无忌惮地注水。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食品。
不合格的必须查封,不允许偏私,合格的发放行帖,继续生存。
市场,就是优则胜利,劣者淘汰。
这是才是跟百姓最直接最相关的东西。
至于吏部的改革,与他们还不是息息相关的。谁还天天犯案子打官司呢。
但林瑜还得跟江入年商量一下。
江入年道:“你都想好了,自然就驳回。”
“可是他上次这么为你说话。”
“不是为我,是为你。”江入年纠正,商扶楹就是为了现在,当时才故意帮助林瑜。
那只狐狸为了就是现在。
“好吧,不管是为谁。可是这驳回,是不是不太好啊。”
“你怕失去这个朋友?”
“那也没有。”林瑜坐下手拖着腮,“我就是习惯性地犹豫一下。我已经驳回去了。”
江入年听了莫名挺高兴,也没再说什么。
……
商扶楹原本以为这怎么着,林瑜也得看他三分面子吧。——他自问对林瑜不错,他还没对一个朋友这么好过呢。
可万万没想到,信上一如两人刚认识那封信,大意是委婉拒绝了,还解释了一下,外加一个PS,送他平县新产的咸鱼。
商扶楹看完信,动手就摔地下了,双手握拳,骂了声“混账!”
“好一个林瑜,混账啊混账!”
老板在书房里发怒,外面的人都吓得噤了声。
听到里面乒乒乓乓地响完,过了许久才安静下来。
门被打开,商扶楹走了出去,“去把这什么破咸鱼给我扔池子里去!”
管家被老板的脸色吓到,忙应道:“是。”
“让桃树精给我现在就回扬州!连夜回来,不准再在林瑜那待着!”
“是。”
“以后平县的信,一律不准再收。”
商扶楹怒道:“听清楚了,我跟他断交了。”
“是是是。”
断交了就断交了,说那么大声干什么!
商扶楹犹不解气,又去书房写了两个大字,上书“断交”,拿着字帖递给管家,“你去把它寄了。”
管家又是一声是,转身就要走。
又听商扶楹道:“还有他那封信,退回去!”
“是。”
商扶楹见人走了,又突然冷静下来,其实他知道林瑜的意思。
他也能理解他的好意。
无非是让人人都有生意可做,人人都能出头。可他未免太天真了,商场如战场,甚至更残酷。就算平县公平了,这些要钻门路的人也就去其他地方钻。
不公平永远存在,他不垄断,其他人来垄。反倒他还在庇护那些人呢。
算了,这世间总得需要一片净土不是吗?也许平县就是那一片净土呢?他何不就成全他。
就当做好事……就当是,朋友一场。
管家刚走出不远,又被商扶楹喊回来,“算了,那封信我再看看,他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管家:“……”
管家把书信奉上,商扶楹蹙眉点开,刚才一看到自己被驳回,他就气坏了,没有仔细看里面的内容。
现在再看,好像……说得还挺对。
他拿着信往回走,边走边回头吩咐,“不用叫人喊桃树精回来了。”
林瑜在信中说,公平的市场其实是对商家有益的,大家共同进步,形成良性竞争,倒逼市场繁荣。
为了让商扶楹明白,他举了个森林的例子。
树,蝉,螳螂、黄雀。这个食物链。如果不去破坏它,原本是能欣欣向荣的,但一旦有一个动物被迫害,其他动物也会跟着减少,黄雀独大,很快也会跟着灭绝。
看到这,商扶楹想了想,其实林瑜这个比喻不太对,这两者关系不大,垄断对于整个系统是有坏处;可对于富户本身来说,他何必去管系统有没有生命力。
国家的兴盛与他又有什么关系。
商人本身就是逐利的。
但那次跟林瑜一起去的盐场,所看到的那些穷苦百姓的画面又在他的脑畔。
他叹了口气,有一点点被说服了,又没有完全没说服。
他突然想起林瑜送的咸鱼还在池里呢,可别泡坏了。
“管家,我的咸鱼……”
外面的管家:“……您还要么?”
商扶楹不动声色,“去从池子里掏出来,派人去洗洗,蒸了,我吃吃看。”
林瑜说这是他们平县最好吃的咸鱼——是一个贫苦百姓卖的,价格也很低。他若是敢骗他,该断交还是要断交的。
等到咸鱼一蒸,商扶楹吃了一口,放下筷子,啧了一声。
看来市场公平还是有一点好处,至少垄断了可吃不了这么好吃的咸鱼。
但就这样被驳回,还是不太爽。商扶楹想了想,动笔还是给林瑜回了一封信。
他既然不答应他的请求,就必须答应来扬州。
他是一定一定要请他吃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