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9 货真价实的张总
延安路的店搞了一个多月,老万他们维修队,都去了那边,厂里的工地,就耽搁了一个多月,回来以后,又因为客户的猛然增加,每天的发货量大增,维修队,一半的精力,花在了发货和送货上。
有几个师傅,又被张晨派出去各地指导加盟店的装修,张晨自己是实在抽不出时间去了,这些师傅,好歹装修过延安路的店,对所有的工艺,特别是张晨的要求都明白,打电话也听得懂。
不像那些加盟店自己找来的师傅,都是当地人,首先听说普通话就吃力,对张晨说的一些东西,就更云里雾里,张晨说半天,对方还是不懂,有这些师傅过去指导,情况才有了改观,至少双方可以沟通了。
老万带着剩下的人,还是一有时间,就去工地上干一点,张晨现在已经改变了主意,资金的压力没有了,他们不再是打算盖一层,而是要三幢房子,一幢一幢整幢做完。
老万暂时也不敢多增加人,那些装修项目都是短期的,总不能说那些师傅们出完了一趟差回来,发现自己的工作没有了。
张晨的精力,也主要花在带新招的两个设计师身上,以及,怎么让自己适应突然增加的市场、销售、生产和理顺整个的网络上面,工程上,先不急,忙完了这阵再说,烂就先让它烂在那里好了。
对张晨来说,现在最急迫的倒好像是变成了眼下这展示厅,他觉得急需要把自己心目中的设计中心和配送中心分隔开,设计师和样衣工去另外一个地方,而把这里,完全地交给郑慧红她们,有她们这三个一组人,再加上库管和运输,这个配送中心才是完整的。
但那个设计师和样衣工应该去的另一个地方,现在还是空气,什么时候能变出四面有墙、头上有顶,张晨也不知道。
他觉得自己现在,整个人都被事包围着,每一件事都很重要,都很急迫,都应该马上到位,但自己就是,一件也做不到马上就好。
张晨屁股兜里的大哥大响了,他接了起来,是小昭,小昭和张晨说,那个聂总又打电话来了,问什么时候能和你见面。
“哪个聂总?”
“哎呀,昨晚和你说的,二轻总公司的那个。”
张晨想起来了,小昭昨天给自己的那两张名片,一个是二轻总公司的总经理聂总,还有一位书记姓鲍,鲍书记。
小昭要是不说,张晨早就把这两个人忘到九霄云外了。
“怎么了?”张晨说。
“怎么了?你这个人现在真是……”
小昭说了一半,没说下去,张晨明白了,小昭这是想说他现在,真是承诺得容易,忘的也快,贺红梅也说过他这个毛病,张晨自己想想,好像也确实是这么回事。
现在,别人和他谈什么事,也不知因为忙的缘故还是心神不定,他总是别人还没有说完,就随口应着,好好好,可以可以,要么就是,等下午,或者明天。
但真要到了下午或者明天,别人不再和他提起这事,他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他当时答应人家,好像只是为了应付人家。
贺红梅很认真地和他说:“师父,你知不知道,你这样很不好,容易误伤人。”
“好好好,我马上改。”
张晨赶紧说,说完,就看到贺红梅拿眼瞪着他,一根手指指着他:“又来?你再说一遍。”
张晨没有再说,而是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
“我可是和人家说,你答应今天过去的。”小昭说。
“好好,我现在过去。”张晨说,“他们公司是在哪里……噢噢,我想起来了,就在二轻大厦楼上对不对?我现在过去。”
二轻大厦也在延安路上,离他们店不远,斜对面,大厦的一、二楼是百货商场,和杭城大厦、杭百、国际大厦、工联商厦、华侨大厦、新天龙商场、供销大厦、解百、天工艺苑,并称为当时杭城的“十大商场”。
张晨把自行车在大厦的停车场停好,从商场边上的一个侧门进去,乘电梯到了六楼。
总经理办公室的门开着,一位五十岁左右的胖胖的男人坐在办公桌前面,低头看着一份报纸。
张晨在门上笃了两下,走了进去,那人抬起头来看着他,张晨问:“您好,请问您是不是聂总?”
对方点点头说我是,请问你是……
“我是张晨。”
“张晨?”
“半亩田的,昨天您去过我们店里找我。”
“哦,你好你好,张总!”
聂总一听,赶紧放下手中的报纸,站起来和张晨握手,不过眼里还是有些疑惑,他看看张晨,又转头看看桌上的报纸,那报纸是好多天以前的《杭城日报》,上面有一篇关于半亩田的报道,张晨明白了,他看到那报纸上,有一幅刘立杆的照片。() ()
张晨赶紧说:“是记者搞错了,这是我一个朋友,他是从海南来参加我们的开业仪式的,记者误以为他是我。”
张晨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了名片夹,取出一张自己的名片递给聂总,聂总拿在手里看看,这才释然,哈哈大笑,骂道:
“现在报纸多了,这记者一个个,变得越来越不敬业了,这么大的乌龙也会搞出来。”
张晨跟着笑笑。
聂总请张晨去沙发那边坐,倒了一杯茶给张晨,然后摆了一下手,示意稍等,他退回到办公桌前,拿起桌上的电话话筒,按了几个号码后,和里面说:
“老鲍,那个半亩田的张总到我这里了。”
聂总放下电话,走回到沙发这里,还没坐下,从门外就进来了一个人,也是五十岁左右,很瘦,和聂总正好形成了一个反差,他看到张晨,也是愣了一下,然后看着聂总,聂总笑道:
“是记者搞错了,那是张总的朋友,这个才是货真价实的张晨张总。”
张晨知道这人肯定就是鲍书记,赶紧站了起来,拿出自己的名片递过去:“鲍书记您好,这是我的名片。”
鲍书记笑呵呵地接了过去。
聂总和张晨说:“张总,先讲个笑话,你不要介意,我们昨天回来的时候也纳闷,那办公室里的照片,怎么和报纸上就不一样,哈哈,又不好意思多问,今天答案全有了。”
张晨也笑了起来,知道聂总说的办公室里的照片,是小昭桌上摆着的,自己和小昭、张向北的合影。
鲍书记看着张晨说:“张总还是年轻有为,能搞出这么大的场面,我们昨天下午,去你们那里参观学习了,都很佩服,那店里面,照道理说,下午那时候,又不是星期天,应该是很冷清才对,可还是有那么多的人。”
“是啊是啊,对我们很有启发。”聂总感叹道,“对了张总,延安路这个店,听说是你们自己的?”
张晨说对。
“我们还听说,那里面的服装,也都是你们自己生产的?”
张晨点点头说,绝大多数是,有一小部分,是加盟的合作伙伴的。
“张总,你们自己的工厂在哪里?”鲍书记问。
“三堡。”
“有多少工人?”
“缝纫工是一百四十个左右,加上后道大烫裁剪后勤财务等等,一共是两百一十多个,不包括延安路店里的人员。”
“张总,我冒昧问一下,那你们的销售是?从报纸上看到,说你们好像是退出批发市场,在服装行业里,全省第一家实行什么特许连锁经营的公司。”聂总插话道。
张晨说对,“我们现在,都是通过我们自己的销售网络,我们在全国有十四家总代理,除了杭城的这家旗舰店外,我们在北京、沈阳、哈尔滨、重庆、郑州等地,有十四家总店,总店下面,各地市县,加起来一共有四百五十多家专卖店。”
聂总吃了一惊:“这么多?那你们生产忙得过来吗?”
张晨摇了摇头:“忙不过来,每天都被催货。”
“那你们现在是怎么解决这生产和销售的矛盾的?”鲍书记问。
“两块,一块是加盟的那几个伙伴,他们原先都是自己一两个人在做,现在每家都有十几二十几个人在做,这减轻了我们一部分的压力,还有就是,我们除了自己工厂,现在有六七家加工厂在为我们生产,是我们的定点合作方,这样又增加了两百多台车。”
张晨轻轻地叹了口气:“但即使这样,也还是很忙。”
聂总和鲍书记,互相看看,张晨感觉到他们两个人,似乎都松了口气,还不易察觉地笑了一下。
“好了。”
聂总的手在自己的大腿上轻轻地拍了一下,看着张晨说:“张总,我们也不绕圈子了,打开天窗说亮话,我和我们鲍书记昨天去你们那里,其实是专门去考察的,我们就想,我们双方能不能合作。”
“合作,合作什么?”张晨有些不明白了。
“我们二轻总公司下面,有一家群英服装厂,也不瞒你张总,这两年的效益很差,受市场冲击太厉害嘛,我们就想请你,能不能把我们的这家厂兼并了。”
聂总终于把话挑明了说,张晨却糊涂了,兼并,这兼并是怎么个兼并?
就像当初越剧团解散,要把一半的人并到婺剧团一样?
张晨记得,那结果是被婺剧团的人强烈反对,最后只进来一个老杨,其他的人,一三五去文化局,二四六去县政府,一个越剧团,变成了花腔堵门团,据说,连县长见了他们都要逃。
有几个师傅,又被张晨派出去各地指导加盟店的装修,张晨自己是实在抽不出时间去了,这些师傅,好歹装修过延安路的店,对所有的工艺,特别是张晨的要求都明白,打电话也听得懂。
不像那些加盟店自己找来的师傅,都是当地人,首先听说普通话就吃力,对张晨说的一些东西,就更云里雾里,张晨说半天,对方还是不懂,有这些师傅过去指导,情况才有了改观,至少双方可以沟通了。
老万带着剩下的人,还是一有时间,就去工地上干一点,张晨现在已经改变了主意,资金的压力没有了,他们不再是打算盖一层,而是要三幢房子,一幢一幢整幢做完。
老万暂时也不敢多增加人,那些装修项目都是短期的,总不能说那些师傅们出完了一趟差回来,发现自己的工作没有了。
张晨的精力,也主要花在带新招的两个设计师身上,以及,怎么让自己适应突然增加的市场、销售、生产和理顺整个的网络上面,工程上,先不急,忙完了这阵再说,烂就先让它烂在那里好了。
对张晨来说,现在最急迫的倒好像是变成了眼下这展示厅,他觉得急需要把自己心目中的设计中心和配送中心分隔开,设计师和样衣工去另外一个地方,而把这里,完全地交给郑慧红她们,有她们这三个一组人,再加上库管和运输,这个配送中心才是完整的。
但那个设计师和样衣工应该去的另一个地方,现在还是空气,什么时候能变出四面有墙、头上有顶,张晨也不知道。
他觉得自己现在,整个人都被事包围着,每一件事都很重要,都很急迫,都应该马上到位,但自己就是,一件也做不到马上就好。
张晨屁股兜里的大哥大响了,他接了起来,是小昭,小昭和张晨说,那个聂总又打电话来了,问什么时候能和你见面。
“哪个聂总?”
“哎呀,昨晚和你说的,二轻总公司的那个。”
张晨想起来了,小昭昨天给自己的那两张名片,一个是二轻总公司的总经理聂总,还有一位书记姓鲍,鲍书记。
小昭要是不说,张晨早就把这两个人忘到九霄云外了。
“怎么了?”张晨说。
“怎么了?你这个人现在真是……”
小昭说了一半,没说下去,张晨明白了,小昭这是想说他现在,真是承诺得容易,忘的也快,贺红梅也说过他这个毛病,张晨自己想想,好像也确实是这么回事。
现在,别人和他谈什么事,也不知因为忙的缘故还是心神不定,他总是别人还没有说完,就随口应着,好好好,可以可以,要么就是,等下午,或者明天。
但真要到了下午或者明天,别人不再和他提起这事,他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他当时答应人家,好像只是为了应付人家。
贺红梅很认真地和他说:“师父,你知不知道,你这样很不好,容易误伤人。”
“好好好,我马上改。”
张晨赶紧说,说完,就看到贺红梅拿眼瞪着他,一根手指指着他:“又来?你再说一遍。”
张晨没有再说,而是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
“我可是和人家说,你答应今天过去的。”小昭说。
“好好,我现在过去。”张晨说,“他们公司是在哪里……噢噢,我想起来了,就在二轻大厦楼上对不对?我现在过去。”
二轻大厦也在延安路上,离他们店不远,斜对面,大厦的一、二楼是百货商场,和杭城大厦、杭百、国际大厦、工联商厦、华侨大厦、新天龙商场、供销大厦、解百、天工艺苑,并称为当时杭城的“十大商场”。
张晨把自行车在大厦的停车场停好,从商场边上的一个侧门进去,乘电梯到了六楼。
总经理办公室的门开着,一位五十岁左右的胖胖的男人坐在办公桌前面,低头看着一份报纸。
张晨在门上笃了两下,走了进去,那人抬起头来看着他,张晨问:“您好,请问您是不是聂总?”
对方点点头说我是,请问你是……
“我是张晨。”
“张晨?”
“半亩田的,昨天您去过我们店里找我。”
“哦,你好你好,张总!”
聂总一听,赶紧放下手中的报纸,站起来和张晨握手,不过眼里还是有些疑惑,他看看张晨,又转头看看桌上的报纸,那报纸是好多天以前的《杭城日报》,上面有一篇关于半亩田的报道,张晨明白了,他看到那报纸上,有一幅刘立杆的照片。() ()
张晨赶紧说:“是记者搞错了,这是我一个朋友,他是从海南来参加我们的开业仪式的,记者误以为他是我。”
张晨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了名片夹,取出一张自己的名片递给聂总,聂总拿在手里看看,这才释然,哈哈大笑,骂道:
“现在报纸多了,这记者一个个,变得越来越不敬业了,这么大的乌龙也会搞出来。”
张晨跟着笑笑。
聂总请张晨去沙发那边坐,倒了一杯茶给张晨,然后摆了一下手,示意稍等,他退回到办公桌前,拿起桌上的电话话筒,按了几个号码后,和里面说:
“老鲍,那个半亩田的张总到我这里了。”
聂总放下电话,走回到沙发这里,还没坐下,从门外就进来了一个人,也是五十岁左右,很瘦,和聂总正好形成了一个反差,他看到张晨,也是愣了一下,然后看着聂总,聂总笑道:
“是记者搞错了,那是张总的朋友,这个才是货真价实的张晨张总。”
张晨知道这人肯定就是鲍书记,赶紧站了起来,拿出自己的名片递过去:“鲍书记您好,这是我的名片。”
鲍书记笑呵呵地接了过去。
聂总和张晨说:“张总,先讲个笑话,你不要介意,我们昨天回来的时候也纳闷,那办公室里的照片,怎么和报纸上就不一样,哈哈,又不好意思多问,今天答案全有了。”
张晨也笑了起来,知道聂总说的办公室里的照片,是小昭桌上摆着的,自己和小昭、张向北的合影。
鲍书记看着张晨说:“张总还是年轻有为,能搞出这么大的场面,我们昨天下午,去你们那里参观学习了,都很佩服,那店里面,照道理说,下午那时候,又不是星期天,应该是很冷清才对,可还是有那么多的人。”
“是啊是啊,对我们很有启发。”聂总感叹道,“对了张总,延安路这个店,听说是你们自己的?”
张晨说对。
“我们还听说,那里面的服装,也都是你们自己生产的?”
张晨点点头说,绝大多数是,有一小部分,是加盟的合作伙伴的。
“张总,你们自己的工厂在哪里?”鲍书记问。
“三堡。”
“有多少工人?”
“缝纫工是一百四十个左右,加上后道大烫裁剪后勤财务等等,一共是两百一十多个,不包括延安路店里的人员。”
“张总,我冒昧问一下,那你们的销售是?从报纸上看到,说你们好像是退出批发市场,在服装行业里,全省第一家实行什么特许连锁经营的公司。”聂总插话道。
张晨说对,“我们现在,都是通过我们自己的销售网络,我们在全国有十四家总代理,除了杭城的这家旗舰店外,我们在北京、沈阳、哈尔滨、重庆、郑州等地,有十四家总店,总店下面,各地市县,加起来一共有四百五十多家专卖店。”
聂总吃了一惊:“这么多?那你们生产忙得过来吗?”
张晨摇了摇头:“忙不过来,每天都被催货。”
“那你们现在是怎么解决这生产和销售的矛盾的?”鲍书记问。
“两块,一块是加盟的那几个伙伴,他们原先都是自己一两个人在做,现在每家都有十几二十几个人在做,这减轻了我们一部分的压力,还有就是,我们除了自己工厂,现在有六七家加工厂在为我们生产,是我们的定点合作方,这样又增加了两百多台车。”
张晨轻轻地叹了口气:“但即使这样,也还是很忙。”
聂总和鲍书记,互相看看,张晨感觉到他们两个人,似乎都松了口气,还不易察觉地笑了一下。
“好了。”
聂总的手在自己的大腿上轻轻地拍了一下,看着张晨说:“张总,我们也不绕圈子了,打开天窗说亮话,我和我们鲍书记昨天去你们那里,其实是专门去考察的,我们就想,我们双方能不能合作。”
“合作,合作什么?”张晨有些不明白了。
“我们二轻总公司下面,有一家群英服装厂,也不瞒你张总,这两年的效益很差,受市场冲击太厉害嘛,我们就想请你,能不能把我们的这家厂兼并了。”
聂总终于把话挑明了说,张晨却糊涂了,兼并,这兼并是怎么个兼并?
就像当初越剧团解散,要把一半的人并到婺剧团一样?
张晨记得,那结果是被婺剧团的人强烈反对,最后只进来一个老杨,其他的人,一三五去文化局,二四六去县政府,一个越剧团,变成了花腔堵门团,据说,连县长见了他们都要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