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 章
时隔数月,李琩再见玉环,本以为时光能淡化记忆,却发现自己的心还是随着她的一颦一笑而悸动。
“殿下,许久不见,你还好吗?”玉环看着他,说出了自己最想问的那句话,也不仅仅是问面前的李琩,更想问的是上一世那个与自己生离又死别的李琩。
李琩有些恍惚,但还是伸手拉着玉环让她上岸,收回手后便忍不住握紧拳头,指尖轻轻摩挲,感受着刚才对方的温度,又狠狠掐了自己一把,看着手背上的红印才确信了这一切不是幻觉。
“我还是那样,没什么好不好,何况近来阿母病着,不提也罢,你呢,怎么又会在这儿?”李琩还是忍不住看着她,连一丝一毫都舍不得分给后上来的卢栀。
即使卢栀再不乐意也是没办法,还是他自己主动提出要送玉环过来的呢。
生气不爽又有何用,他要以大局为重,别说知道眼前是襄王有意,神女无心,就算不明白,也要为了玉环的计划而退让。
他也不是傻子,知道玉环来此就是为了能“偶遇”李琩,争取到一个私下面见武惠妃的机会。为了不打扰二人,也为了望风,他悄然跑到亭子另一边,只是耳朵没闲着,一直留心他们的动静。
“我如今是梨园的舞姬,也在曲部跟随李教习学琵琶,具体缘由有些复杂,不方便在这里细说,只是我改名为杨玉娘,来自广陵,那个是我表弟卢栀,殿下不要叫错了。”玉环叮嘱道,而李琩和卢栀都有一个好,那就是不该问的不会多问,还格外听话。
听了玉环这样说,李琩即使有些担心,可还是顺从地点头,又说:“你放心,我绝对不会乱说,只是进了宫就没有了自由,我以为你会更喜欢民间的生活。”
李琩就算知道玉环拒婚是不喜欢自己,可他不愿再亲口揭开旧伤疤,委婉又小心地表达了一番他的不解,还有那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和埋怨。
他就算再通情达理也还是个从小就被捧在手心上的皇子,自己喜欢的人不喜欢自己就算了,竟然宁可进宫为奴为婢都不肯做王妃,这让他更加难受不堪,却不敢责怪玉环,只能恨自己不中用。
而且杨玄璬再落魄也还是弘农杨氏的后人,玉环自小的吃穿和教育都不差,一朝进宫当舞姬,实在让他想不通。
玉环当然一眼就看穿了他的小心思,到底是一起生活了好几年的前夫,他什么性格再好懂不过,可有些事只能说有缘无份,尤其是他爹还是李隆基!
这就让玉环想到,当年自己被迫出家为女冠前,李琩曾问过:“如果,如果我不是王爷,你也不是王妃,我们只是普通农户的儿女,那一切是不是就不会变成现在这样了?”
她当时已经哭成了泪人,倒在他怀中抽噎,断断续续地说:“今生不能白头,若有了来世,就不要投身帝王家了。”
可惜重活一世,他们还都如旧。
谁也改变不了出身,而李琩比她还可怜,不管他自己的意愿是什么,都会因为父母的身份而陷入政权的争夺。与其说她更喜欢自由,喜欢民间的生活,不如说这些也都是李琩求而不得的。
她已经错了一回,至少还知道哪条路不能走,未来大致的方向是什么,可他又该如何?
就算她改变不了太多,无法辅国,更救不了万民,但至少能让自己避开死劫,重新活出一条路。
为了自己的性命和未来的某种可能,如今的自由和安乐,又能算得上什么呢?
更何况她已经立誓要让李隆基付出代价,大仇未报,身体就算自由,心灵也得不到解脱。
那偷来的自由,又怎么能叫真正的自由呢!
“我当然喜欢自由的生活,可殿下也是明白人,知道何为身不由己。”她看着李琩的眼睛,从他明亮的眸子深处看见了不被人理解的孤寂,却只能装作不知,将所有情绪都化作忧愁。
李琩下意识捏紧拳头,蹙眉道:“是发生了什么事吗?你为何不来王府找我帮忙,就算在洛阳不便,但只要你去咸宜公主府,阿姐她一定会像待我一样待你。”
“既然殿下这么说了,是有一事,却不是我的困难,”玉环趁机上前两步,悄声道,“我知道惠妃身体不适,想去看望她,求殿下帮我,让我去一趟仙居殿吧。”
“可以是可以,但阿耶为了让阿母好好休息,就算是我们姐弟作陪也不能许久,你如今是广陵人士,那就与阿母没有关系,总得想个说辞。”李琩不知道玉环要干什么,却还是处处为她考虑周全,生怕被旁人挑出错。
玉环撇过头去,似有不忍,又难以启齿:“其实,惠妃的病与我多少有点关系,是她心善没有追究而已。那日在梨园,圣人将我错认成惠妃,所以……”
“原来是你,”李琩有点惊讶,他当然知道武惠妃的心结所在,就算玉环是导火索,可本质与她无关,劝道,“阿母真的没有怪你,我以……琴音起誓,如果有假话,就让我这辈子都听不懂琴声。阿母那病是心病,没有你,也总会有别的人。”
在这件事上,李琩也没法认同他爹李隆基,可身为人子,不能在外人面前说父亲的不是,尤其还是这种事,更不能同一个云英未嫁的小娘子说了。
“那我总得去给惠妃请安谢恩,否则心中实在不安啊!”玉环抬眼看向李琩,她眼下的青黑就算是用了上好的胭脂水粉都掩盖不住,让他心疼不已。
“好吧,你这也太过小心了,阿母是最和善不过的,我带你去就是。那你弟弟也要一起吗?”李琩到这时才想起有卢栀这号人。
他还真不是小心眼,只是见到玉环便有些忘情,对自己这样不得体的行为而脸红,却也落落大方地和卢栀道了歉,然后才带着两人乘船而去。
**
仙居殿。
“阿母,你今日的药可用了?我找人做了些你爱吃的点心,要不要尝一尝?”李琩坐在榻旁的胡凳上,关切地问着,又示意宫人将东西拿过来。
武惠妃这两天精神还好,见儿子这样体贴,心情也舒畅了许多,她轻轻抚摸着李琩的额发,语气温柔:“我的琩儿真是懂事,你在宫里这么许久,一定也闷坏了,可惜你最欣赏的那个逍遥客如今不在,阿母叫卢栀来弹瑟与你听,可好?”
这话让李琩吓了一跳,以为自己的小动作都被武惠妃知晓,连忙道:“阿母和儿子想到一处去了,我刚在外面遇到卢栀,就想着阿母许久不闻琴声,怕您寂寞无趣,把人给带来了,只是当时太过喜悦,忘了取瑟,是儿子粗心了。”
武惠妃也觉得很巧,儿子与自己母子连心,她更是高兴得觉得身子都大好了,在被他扶着坐起来后才点头应下:“好,没拿乐器不要紧,阿母这里有的是,琵琶还是瑟,琩儿你想听什么就让人给他取来便是。”
仙居殿有专门放置乐器的偏殿,里面都是武惠妃从前惯用的和收藏的宝贝,不少稀世名琴都在此处,梨园的那些除了教习们所用,其余在她眼中都算不上珍贵。
“儿子是为了阿母,自然要紧着您的喜好来,也难得卢栀是个全才,会的还不止是琵琶和瑟呢!李龟年都常夸他。”
武惠妃一颗心都为儿子的话而柔软下来,忙让宫婢把所有卢栀会的乐器都拿来,还都是珍藏的佳品和古董,千金难求,却任由卢栀挑选,拣新鲜的曲目来演奏。
“臣见过惠妃,万安,多谢您的恩典,让臣开了眼界。”卢栀恭敬地行了一个礼,然后便在一旁挑选起来。
他说话俏皮可爱,有着少年郎的稚气和活力,让武惠妃想到李琩小时候,明明没差几岁,可李琩自封王后便眼见的稳重多了,更不会像以前那样和她撒娇。
“我倒是还挺怀念以前,这卢栀比你小时候还讨喜可爱,又是这样有才,这里面许多乐器就是我都没怎么碰过。”武惠妃是个乐痴,便越看越喜欢卢栀。
“阿母这是嫌弃儿子了,卢栀和李教习学了几个月羯鼓、筚篥,已经很出色,若是再加上琵琶合奏,那就更好不过,可惜了。”李琩叹道,故意惋惜逍遥客的请假缺席。
武惠妃万事都依这个宝贝儿子,连忙问一旁宫婢:“快去让李龟年问问,逍遥客什么时候回京啊,再不然叫他把梨园琵琶弹得最好的人喊来,我躺了这么久,也太过清净了,音乐也可调养身体,哪里就吵闹了。”
她这是在埋怨皇帝,宫婢不敢多嘴,连忙就要去梨园。
李琩顺手拦下,冲宫婢耳语一番,这才禀明了母亲:“阿母莫急,儿子知道谁弹得好,已经让人带来了,说起来那位也是卢栀的表姐,那手琵琶很是了得,连逍遥都赞不绝口。”
“你说的是谁?我好像记起卢栀确实有个姐姐在梨园,陛下一直未见,曾和我念叨过几回,说是舞部的,怎么也会琵琶?他们家真是各个都是好苗子。”武惠妃显然忘了之前在梨园,卢栀介绍玉环时说的话。
李琩并不点破,而是与惠妃一块儿充满期待地望向屏风后。
佳人的倩影渐渐近了,怀抱琵琶,轻纱遮面,只露出一双桃花眼,似醉非醉,迷离多情。
可武惠妃还是一眼认出,她看了儿子两眼,淡淡道:“是你啊。”
“殿下,许久不见,你还好吗?”玉环看着他,说出了自己最想问的那句话,也不仅仅是问面前的李琩,更想问的是上一世那个与自己生离又死别的李琩。
李琩有些恍惚,但还是伸手拉着玉环让她上岸,收回手后便忍不住握紧拳头,指尖轻轻摩挲,感受着刚才对方的温度,又狠狠掐了自己一把,看着手背上的红印才确信了这一切不是幻觉。
“我还是那样,没什么好不好,何况近来阿母病着,不提也罢,你呢,怎么又会在这儿?”李琩还是忍不住看着她,连一丝一毫都舍不得分给后上来的卢栀。
即使卢栀再不乐意也是没办法,还是他自己主动提出要送玉环过来的呢。
生气不爽又有何用,他要以大局为重,别说知道眼前是襄王有意,神女无心,就算不明白,也要为了玉环的计划而退让。
他也不是傻子,知道玉环来此就是为了能“偶遇”李琩,争取到一个私下面见武惠妃的机会。为了不打扰二人,也为了望风,他悄然跑到亭子另一边,只是耳朵没闲着,一直留心他们的动静。
“我如今是梨园的舞姬,也在曲部跟随李教习学琵琶,具体缘由有些复杂,不方便在这里细说,只是我改名为杨玉娘,来自广陵,那个是我表弟卢栀,殿下不要叫错了。”玉环叮嘱道,而李琩和卢栀都有一个好,那就是不该问的不会多问,还格外听话。
听了玉环这样说,李琩即使有些担心,可还是顺从地点头,又说:“你放心,我绝对不会乱说,只是进了宫就没有了自由,我以为你会更喜欢民间的生活。”
李琩就算知道玉环拒婚是不喜欢自己,可他不愿再亲口揭开旧伤疤,委婉又小心地表达了一番他的不解,还有那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和埋怨。
他就算再通情达理也还是个从小就被捧在手心上的皇子,自己喜欢的人不喜欢自己就算了,竟然宁可进宫为奴为婢都不肯做王妃,这让他更加难受不堪,却不敢责怪玉环,只能恨自己不中用。
而且杨玄璬再落魄也还是弘农杨氏的后人,玉环自小的吃穿和教育都不差,一朝进宫当舞姬,实在让他想不通。
玉环当然一眼就看穿了他的小心思,到底是一起生活了好几年的前夫,他什么性格再好懂不过,可有些事只能说有缘无份,尤其是他爹还是李隆基!
这就让玉环想到,当年自己被迫出家为女冠前,李琩曾问过:“如果,如果我不是王爷,你也不是王妃,我们只是普通农户的儿女,那一切是不是就不会变成现在这样了?”
她当时已经哭成了泪人,倒在他怀中抽噎,断断续续地说:“今生不能白头,若有了来世,就不要投身帝王家了。”
可惜重活一世,他们还都如旧。
谁也改变不了出身,而李琩比她还可怜,不管他自己的意愿是什么,都会因为父母的身份而陷入政权的争夺。与其说她更喜欢自由,喜欢民间的生活,不如说这些也都是李琩求而不得的。
她已经错了一回,至少还知道哪条路不能走,未来大致的方向是什么,可他又该如何?
就算她改变不了太多,无法辅国,更救不了万民,但至少能让自己避开死劫,重新活出一条路。
为了自己的性命和未来的某种可能,如今的自由和安乐,又能算得上什么呢?
更何况她已经立誓要让李隆基付出代价,大仇未报,身体就算自由,心灵也得不到解脱。
那偷来的自由,又怎么能叫真正的自由呢!
“我当然喜欢自由的生活,可殿下也是明白人,知道何为身不由己。”她看着李琩的眼睛,从他明亮的眸子深处看见了不被人理解的孤寂,却只能装作不知,将所有情绪都化作忧愁。
李琩下意识捏紧拳头,蹙眉道:“是发生了什么事吗?你为何不来王府找我帮忙,就算在洛阳不便,但只要你去咸宜公主府,阿姐她一定会像待我一样待你。”
“既然殿下这么说了,是有一事,却不是我的困难,”玉环趁机上前两步,悄声道,“我知道惠妃身体不适,想去看望她,求殿下帮我,让我去一趟仙居殿吧。”
“可以是可以,但阿耶为了让阿母好好休息,就算是我们姐弟作陪也不能许久,你如今是广陵人士,那就与阿母没有关系,总得想个说辞。”李琩不知道玉环要干什么,却还是处处为她考虑周全,生怕被旁人挑出错。
玉环撇过头去,似有不忍,又难以启齿:“其实,惠妃的病与我多少有点关系,是她心善没有追究而已。那日在梨园,圣人将我错认成惠妃,所以……”
“原来是你,”李琩有点惊讶,他当然知道武惠妃的心结所在,就算玉环是导火索,可本质与她无关,劝道,“阿母真的没有怪你,我以……琴音起誓,如果有假话,就让我这辈子都听不懂琴声。阿母那病是心病,没有你,也总会有别的人。”
在这件事上,李琩也没法认同他爹李隆基,可身为人子,不能在外人面前说父亲的不是,尤其还是这种事,更不能同一个云英未嫁的小娘子说了。
“那我总得去给惠妃请安谢恩,否则心中实在不安啊!”玉环抬眼看向李琩,她眼下的青黑就算是用了上好的胭脂水粉都掩盖不住,让他心疼不已。
“好吧,你这也太过小心了,阿母是最和善不过的,我带你去就是。那你弟弟也要一起吗?”李琩到这时才想起有卢栀这号人。
他还真不是小心眼,只是见到玉环便有些忘情,对自己这样不得体的行为而脸红,却也落落大方地和卢栀道了歉,然后才带着两人乘船而去。
**
仙居殿。
“阿母,你今日的药可用了?我找人做了些你爱吃的点心,要不要尝一尝?”李琩坐在榻旁的胡凳上,关切地问着,又示意宫人将东西拿过来。
武惠妃这两天精神还好,见儿子这样体贴,心情也舒畅了许多,她轻轻抚摸着李琩的额发,语气温柔:“我的琩儿真是懂事,你在宫里这么许久,一定也闷坏了,可惜你最欣赏的那个逍遥客如今不在,阿母叫卢栀来弹瑟与你听,可好?”
这话让李琩吓了一跳,以为自己的小动作都被武惠妃知晓,连忙道:“阿母和儿子想到一处去了,我刚在外面遇到卢栀,就想着阿母许久不闻琴声,怕您寂寞无趣,把人给带来了,只是当时太过喜悦,忘了取瑟,是儿子粗心了。”
武惠妃也觉得很巧,儿子与自己母子连心,她更是高兴得觉得身子都大好了,在被他扶着坐起来后才点头应下:“好,没拿乐器不要紧,阿母这里有的是,琵琶还是瑟,琩儿你想听什么就让人给他取来便是。”
仙居殿有专门放置乐器的偏殿,里面都是武惠妃从前惯用的和收藏的宝贝,不少稀世名琴都在此处,梨园的那些除了教习们所用,其余在她眼中都算不上珍贵。
“儿子是为了阿母,自然要紧着您的喜好来,也难得卢栀是个全才,会的还不止是琵琶和瑟呢!李龟年都常夸他。”
武惠妃一颗心都为儿子的话而柔软下来,忙让宫婢把所有卢栀会的乐器都拿来,还都是珍藏的佳品和古董,千金难求,却任由卢栀挑选,拣新鲜的曲目来演奏。
“臣见过惠妃,万安,多谢您的恩典,让臣开了眼界。”卢栀恭敬地行了一个礼,然后便在一旁挑选起来。
他说话俏皮可爱,有着少年郎的稚气和活力,让武惠妃想到李琩小时候,明明没差几岁,可李琩自封王后便眼见的稳重多了,更不会像以前那样和她撒娇。
“我倒是还挺怀念以前,这卢栀比你小时候还讨喜可爱,又是这样有才,这里面许多乐器就是我都没怎么碰过。”武惠妃是个乐痴,便越看越喜欢卢栀。
“阿母这是嫌弃儿子了,卢栀和李教习学了几个月羯鼓、筚篥,已经很出色,若是再加上琵琶合奏,那就更好不过,可惜了。”李琩叹道,故意惋惜逍遥客的请假缺席。
武惠妃万事都依这个宝贝儿子,连忙问一旁宫婢:“快去让李龟年问问,逍遥客什么时候回京啊,再不然叫他把梨园琵琶弹得最好的人喊来,我躺了这么久,也太过清净了,音乐也可调养身体,哪里就吵闹了。”
她这是在埋怨皇帝,宫婢不敢多嘴,连忙就要去梨园。
李琩顺手拦下,冲宫婢耳语一番,这才禀明了母亲:“阿母莫急,儿子知道谁弹得好,已经让人带来了,说起来那位也是卢栀的表姐,那手琵琶很是了得,连逍遥都赞不绝口。”
“你说的是谁?我好像记起卢栀确实有个姐姐在梨园,陛下一直未见,曾和我念叨过几回,说是舞部的,怎么也会琵琶?他们家真是各个都是好苗子。”武惠妃显然忘了之前在梨园,卢栀介绍玉环时说的话。
李琩并不点破,而是与惠妃一块儿充满期待地望向屏风后。
佳人的倩影渐渐近了,怀抱琵琶,轻纱遮面,只露出一双桃花眼,似醉非醉,迷离多情。
可武惠妃还是一眼认出,她看了儿子两眼,淡淡道:“是你啊。”